论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

论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

一、论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张承志[1](2020)在《新文学闯将 ——刘半农论》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新文学的闯将,刘半农短暂的一生集新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杂文家、战士、诗人、学者等于一身,是清末民初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在刘半农几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其着译内容多是以抨击时弊、启迪昏懵、开拓创新、审视国民性、宣扬人道主义等等为切入点,进而透射出刘半农文学创作的轨迹及思想嬗变的过程。从整个五四时期的一段时间范畴来看,刘半农不仅接受了进化论的有效整合,而且又承接了五四启蒙传统的高昂与激情。尽管这期间的“潜隐”遭到了历史上相关人士的质疑与批评,但是从历史语境和思想诱因上可以发现“权威性”下的覆盖式理解遮蔽了历史差异性的存在和与五四精神延长线上的“共振”,抑或是,历史的错位与距离在原初的意义上更能廓清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思想个性、认识问题和一些反思中的复合化问题。当时代的误读由歧出、偏至而回归到理性之时,当一种新的学术思路的强光唤醒沉寂已久的资料之时,重新发现历史的微缩细节、个人的心路历程及做出多元反思性的科学研究,必定会使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价值再次浮出历史地表。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刘半农的相关着译文献的梳理与探究,来解析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史、教育史、学术史、语言学史、考古史上的诸多文学实绩。在回归历史现场的前提下,以理解和同情的姿态进入他的文学世界,从宏观性的视角对他整体的文学实绩进行观照;从境遇与体验、渴念与实践出发,进行作品论和作家论的深入探讨,力图拨云祛障,进而对刘半农的文学思想、创作心理、艺术理念等方面进行剖析,由此来确定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论文绪论部分对选题的确定与缘起、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进行了历史性与宏观性的描述。在此基础之上,梳理和概括出3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而确定和阐释了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独特性与价值意义。论文第一章立足于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角度谈及刘半农由清末民初上海“鸳鸯蝴蝶派”的才子到平民文学家、新文学闯将的转变。其中,借助刘半农的着译作品来分析其与“鸳鸯蝴蝶派”的纠葛与距离;考察其现代通俗小说理念的改良;阐释其平民文学意识的生成以及民间文学的实绩;解读《双簧信》的历史动因、建构与生成。论文第二章以刘半农新诗的开拓为聚焦点。通过五四时期新诗的诞生、论争、理念构想等来论述刘半农新诗的尝试与启蒙审美特征。其中《扬鞭集》与《瓦釜集》的实践、“误读下”的散文诗、争议纷纭的“她”与“它”字等等既包蕴和彰显了五四启蒙命题中的应有之意,又呈现出五四开放性、现代性的特征。论文第三章主要分析刘半农的散文创作和相关理论,并考察刘半农在这一段时期的思想嬗变过程。从加入《新青年》阵营到《语丝》时期是刘半农散文创作的高峰时期。然而,当刘半农获得法国文学博士而归国后,他自己渐渐地进入了“沉潜”阶段,《论语》上的相关杂文似乎在宣告“五四时期的斗士兼文学家”的刘半农“落伍”了,但各中的缘由与事实并非如此。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刘半农的着译小说文本。他的着译小说是在五四启蒙视域之下的对现代化国族想象的继承与发扬,具有启发昏懵、融汇中外、传授新知、关注切社会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及批判国民性的丰富意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对五四时期的社会面相、道德伦理价值及新女性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思考。论文第五章主要围绕着刘半农一生的功绩进行客观的阐释与评价,力图复原与说明历史上的一些相关细节。在刘半农的后半段时期,保家爱国的“斗士精神”依旧不减、矢志不渝的“真”与“诚”贯穿于他的全部精神理想与艺术的探索之中、多学科的学术实绩与献身教育的功绩是他与时俱进的一个体现,其文论及身后的评价则可以为全面理解五四提供新的视角和诠释,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论文的结语指出,对新文学闯将刘半农的作家与作品的探索与研究,毋宁说是以刘半农作为文学的原点而回到五四的历史现场的阐释与反思。

吴晗[2](2020)在《胡适的女性问题论述研究》文中指出胡适关于女性问题的论述,在他身处的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一直被人忽视,女性问题很少被人重视,女性自身的社会价值无从显现。随着近代西方文化与思潮的涌入,新思想新文化开始产生,对于女性问题的论述日见兴盛,胡适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在文章、日记、自传或社会实践中,都表现出他对处于曾处在封建压制中的女性的悲悯与关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解放潮流中,胡适对现代女性面临的矛盾与困境及其解决方案进行了新的思考与诠释。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对胡适家庭中女性成员的家庭教育观进行了概括,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胡适在其独特的成长背景下积累、提炼出的对女性问题的论述与思考。胡适认为由于女性问题长期以来未能得到重视,已经产生了严重后果。胡适在女性所面临的女性独立与其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这对矛盾中来论述女性教育的复杂性。他指出女性在子女教育中实际扮演的重要角色,这又使得女子教育具有特殊的紧迫性与必要性。结合自身的成长、留学经历以及家庭氛围,胡适以富有批判性的眼光直面了女性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如身体解放、贞操、才德、家庭婚姻问题等。胡适并未停留在“呐喊者”或引起社会注意的阶段,而是进而对这些问题提供了明确可行的解决办法,将女性教育视为解决女性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胡适的女性问题论述,仍具有现实意义。

王春玲[3](2018)在《对胡适与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胡适和李达是中国近现代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是传播和研究女性解放思想的代表人物。学界对二人各自女性解放思想的研究成果较多,但还少见对比性的研究。本文以此为突破点,对胡适和李达的女性解放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了他们女性解放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相同点、不同点以及二人女性解放思想的历史影响和现代意义。胡适和李达生活在旧文化与新文化相互碰撞的时代,他们在女性的婚姻、教育、精神解放等方面都有破旧迎新的特点,如鼓励女性争取婚姻自主的权利,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唤醒广大妇女为自身解放而抗争等。他们的女性解放思想促进了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的进程,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也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局限性,需要我们认真反思。

罗譞[4](2014)在《胡适文学思想的现代性》文中提出胡适的文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所谓“现代性”,是指现代社会的性质和特征,基本内涵乃是主体性精神。所谓主体性,是指人在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获得了一种主体的地位。作为一种推动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精神力量,它起源于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受清末以来社会思潮的影响,胡适很早就具备了一些现代性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1910年以后,胡适远渡重洋,留学美国七年,这使得他对现代西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胡适又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人,他出生于一个笃信儒学传统、恪守儒家思想行为准则的家庭,自幼饱读传统儒学典籍。在美国留学的七年中,不忘继续刻苦攻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这就使得胡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都对胡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就是胡适的文学思想发生的现代性语境。胡适具有鲜明的历史进化观念。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野蛮向文明一点一滴地进化而成的。胡适的这种观念在他的文学思想中有鲜明的体现。在他看来,“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就文学的形式而言,他认为,“历史上的“文学革命’全是文学工具的革命”;就文学的内容而言,他认为,今日之作家应该“不事摹仿古人”,“而惟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胡适的这种观念,主要是受近代西方的进化论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中国传统的进化观念对他的影响有关。胡适具有鲜明的自由主义立场。他呼吁人们努力争取自由、民主,呼吁社会充分容纳个人的自由,爱护个性的发展;他还认为容忍是自由的根源,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可说了;他还主张以和平渐进方式改革社会政治。胡适的这种立场在他的文学思想中有鲜明的体现。无论是他的文学创作,还是他的文学批评,他都坚持这种立场。胡适的这种立场,主要是受现代西方自由主义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中国传统的自由观念对他的影响有关。胡适具有鲜明的人文关怀精神。他高度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倡导乐观主义精神,呼吁健全的个人主义,处处以人为本,尊重人、关怀人、体贴人,同情弱势者,奖掖后进者,救助逆境中的人。胡适的这种精神,在他的文学思想中有鲜明的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他哀悼那些逝去的生命,批评那些悲观失望、轻易舍弃生命的人,赞美那些具有仁爱精神的人,同情那些弱势者等等,都是其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在文学批评中,他倡导“人的文学”,要求新文学应该以白话为工具,写出新思想、新精神,呼吁创造“活文学”和“真文学”,消灭“死文学”和“假文学”。这正是一种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胡适的这种精神,主要是现代西方人文主义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对他的熏陶有关。胡适具有鲜明的科学实证态度。他始终崇尚科学实证,大力提倡科学的人生观,主张以科学实证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社会人生。胡适的这种态度,在他的文学思想中具有鲜明的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他批判宗教迷信思想,宣扬科学的人生观,而且以科学实证的态度大胆地尝试白话诗歌创作。在文学批评中,他注重逻辑思辨和理性分析,注重以事实和证据说话;他保持思想独立,敢于质疑文学批评界的定论,并大胆假设,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家作品的成败得失,不虚美,不隐恶等等,这些都是他的科学实证态度的体现。胡适的这种态度,主要是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影响的结果,同时也与中国传统的实证态度对他的熏陶有关。上述胡适文学思想中的四个方面,即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自由主义的文学立场、人文关怀的文学精神和科学实证的文学态度,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是胡适追求中国文学现代化的结果。

张金林[5](2010)在《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胡适是我国近代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风云人物之一,开时代风气之先。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层层推演的产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对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正是中国人的劣根性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在这一时期,在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中,不仅有“破”的内容,即注重对国民劣根性进行批判,而且也有“立”的内容,即注重对国民性进行重新构建。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是破立结合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极力提倡个性解放,使个人的价值得到彰显。在这一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大体是围着这一中心点展开的。

刘丽,仇力[6](2009)在《19961998年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文目录》文中研究指明

刘丽,胡槿,杜华[7](2008)在《2007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丽,胡槿,杜华[8](2006)在《2005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研究说明

刘丽,胡槿,杜华[9](2005)在《2004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认为

邱淅闻[10](2005)在《论胡适的中西文化会通观》文中认为胡适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位大师、巨匠,在上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面临着一个往何处去的问题,胡适试图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在胡适看来中西文化的差异根本上是一种时代性的差异,中国文化完全具备近代化的“历史基础”——科学与民主,它完全有“迎头赶上”西方文化的可能。“充分世界化”是胡适主张向近代西方文化学习的原则,其所提倡的“整理国故”及其方法则是实现中西文化会通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旨在达到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中西文化会通观的思想实质在于“文化救国论”,它从根本上起不到“救国”的作用,然其作为一种研究和解决文化问题的方法论,对于正在努力建设“先进文化”的文化工作者来是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的。

二、论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1)新文学闯将 ——刘半农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确立与缘起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三、文献研究综述
第一章 从才子到闯将:跳出“鸳蝴派”与骂倒王敬轩们的双簧信
    第一节 刘半农与“鸳鸯蝴蝶派”的距离
    第二节 现代通俗小说创作理念的改良
    第三节 平民的启示与“平民文学”的生成
    第四节 文学革命中的无畏斗士:从《双簧信》说起
第二章 新诗之开拓
    第一节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刘半农的新诗理念与创新
    第二节 《瓦釜集》、《扬鞭集》的实践
    第三节 “误读”下的散文诗
    第四节 浮出历史地表的“她”与“它”
第三章 “跑入与落伍”:以散文创作和理论为中心
    第一节 现代散文的界说:启蒙、批判与审美
    第二节 投入《新青年》的阵营与散文“杂感”的凸显
    第三节 “斗士的重现”:《语丝》时期批判的再延续
    第四节 《论语》时期的“潜隐与疏离”
    第五节 从传统到现代:刘半农散文“体制”的建构
第四章 启蒙视域下的着译小说文本
    第一节 文学、历史与荒诞的启蒙建构
    第二节 穷人命运的思考与国民性批判
    第三节 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与认同
    第四节 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第五章 新文化视野中的历史考察与定位
    第一节 刚劲操守者的批判与呐喊
    第二节 “我手写我口”:矢志不移的“真”与“诚”
    第三节 博才多艺的学教生涯
    第四节 叫我如何不想“他”:30年代以来的毁誉褒贬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刘半农研究和纪念文献辑要
    附录二 :刘半农的发表在《世界日报·副刊》(1926-1933 年)及其相关栏目上的小说、杂文、译诗、民歌
    附录三 :刘半农发表在《人间世》(1934 年)上的杂文、诗歌
    附录四 :刘半农发表在《北京大学日刊》和《北京大学月刊》(1918-1925 年)上的信函、杂文及其他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2)胡适的女性问题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对胡适家庭中女性成员家庭教育观的专题研究
        (二)胡适的女性问题论述的前人研究综述
    三、本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胡适女性问题论述的生成背景
    一、家庭背景——教育与家庭
        (一)胡适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二)胡适夫妇对子女的教育
    二、自身背景——女性与婚姻
    三、时代背景——政治与思想
第三章 胡适的女性问题论述与解决方案
    一、胡适的女性问题论述
        (一)女子身体解放问题
        (二)女子贞操问题
        (三)女子才德问题
        (四)女子婚姻自主权问题
    二、改变女子境遇的方法
        (一)树立“超越贤妻良母”的人生观
        (二)从国家的角度思考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
        (三)女子教育的原则
    三、胡适对女性问题论述的方法
        (一)胡适对于中国古代女性礼教问题的观察与论述
        (二)胡适对于中国现实社会中女性境遇的关注与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对胡适与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胡适与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产生背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思想背景
    第二节 胡适与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思想来源
        一、胡适女性解放思想的来源
        二、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来源
        三、胡适和李达女性解放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第二章 胡适与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相同点
    第一节 婚恋自由
        一、结婚离婚自由
        二、守节、再婚、娼妓
    第二节 权利的平等
        一、经济权利的平等
        二、政治权利的平等
        三、教育权利的平等
    第三节 精神的解放
第三章 胡适与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不同点
    第一节 女性解放内容的不同
        一、经济解放的不同
        二、教育解放的不同
        三、其他方面的不同
    第二节 指导思想的不同
        一、个性主义的女性解放
        二、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迈向无产阶级解放
    第三节 实践方面的不同
第四章 胡适与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及局限性
    第一节 胡适和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贡献
        一、胡适女性解放思想的贡献
        二、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贡献
    第二节 无法彻底解决女性解放问题
        一、胡适女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
        二、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
    第三节 胡适和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启示
        一、尊重两性差异
        二、女性要学会独立
        三、教育是有效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胡适文学思想的现代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
    第一节 相信人类历史是点滴式进化而成的
        一、历史进化观念之表现
        二、历史进化观念之成因
    第二节 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的
        一、历史进化的文学形式观
        二、历史进化的文学内容观
第二章 自由主义的文学立场
    第一节 主张自由、民主、容忍、和平渐进改革
        一、自由主义立场之表现
        二、自由主义立场之成因
    第二节 在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坚持自由主义
        一、在文学创作中坚持自由主义
        二、在文学批评中坚持自由主义
第三章 人文关怀的文学精神
    第一节 以人为本,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一、人文关怀精神之表现
        二、人文关怀精神之成因
    第二节 在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呼吁人文关怀
        一、在文学创作中呼吁人文关怀
        二、在文学批评中呼吁人文关怀
第四章 科学实证的文学态度
    第一节 尊科学,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一、科学实证态度之表现
        二、科学实证态度之成因
    第二节 在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倡导科学实证
        一、在文学创作中倡导科学实证
        二、在文学批评中倡导科学实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5)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西方野蛮侵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向西方学习
    第三节 民初的尊孔与复辟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改造国民性思想的渊源
    第一节 中国传统思想渊源
    第二节 西方思想渊源
    第三节 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的必然产物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对国民性的批判与重构
    第一节 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二节 改造国民性的目标
    第三节 改造国民性的重点
第四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工具和途径
    第一节 改造国民性的工具
    第二节 改造国民性的途径
第五章 对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再认识
    第一节 对严复、梁启超等人的超越
    第二节 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 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历史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论胡适的中西文化会通观(论文提纲范文)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
前言
一、胡适对文化概念的阐释
二、胡适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见解
三、胡适的中西文化会通观
    (一) 对中西文化的评估
        1. 对被视作西方近代文化之精髓的科学与民主的理解
        2.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重估
    (二) “充分世界化”的原则与“整理国故”的方法
        1. “充分世界化”的原则
        2. “整理国故”的方法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论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文学闯将 ——刘半农论[D]. 张承志. 吉林大学, 2020(08)
  • [2]胡适的女性问题论述研究[D]. 吴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
  • [3]对胡适与李达女性解放思想的比较研究[D]. 王春玲. 黑龙江大学, 2018(09)
  • [4]胡适文学思想的现代性[D]. 罗譞.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2)
  • [5]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 张金林.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3)
  • [6]19961998年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文目录[A]. 刘丽,仇力. 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 2009
  • [7]2007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刘丽,胡槿,杜华. 近代史研究, 2008(05)
  • [8]2005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刘丽,胡槿,杜华. 近代史研究, 2006(05)
  • [9]2004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刘丽,胡槿,杜华. 近代史研究, 2005(05)
  • [10]论胡适的中西文化会通观[D]. 邱淅闻. 苏州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论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