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高等学校的负债发展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琼[1](2016)在《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加强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下,高等学校不断扩张,然而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其不得不大量贷款以满足办学需求,由此引发严重的财务危机。因此,对高等学校其发生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有利于高等学校进行风险预测并规避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理论与实际两方面都有深远研究意义,另外,对于管理机构进行风险控制也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和社会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对现有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梳理文献代表性观点,而后阐述了高等学校的属性,明确了其功能定位。以全国高等学校作为研究对象,给其财务部门发放了"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概括分析了目前财务风险现状和形成原因,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提出了防范措施。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结合文献观点,本文认为,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扩张压力较大、预警机制不全面、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等。本文针对上述调查得出的现状和形成原因,对预警系统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符合我国高等学校特点的预警系统。本文拟采用归纳总结、理论研究和计量分析等结合的方法,运用归纳演绎法、综合分析法等辅以问卷调查分析评价目前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状况和成因,选取较为全面的指标去构建较为完善的预警机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首先,本文在研究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法与修正的Z值模型相结合,建立较为完整的高等学校预警指标体系。其次,本文带入辽宁省某高等学校的财务数据,分析高等学校财务风险情况,证实预警系统的警示作用,对高等学校加强完善内部监督和控制机制、防范高等学校财务风险以及有关管理部门规范管理高等学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也存在着些许不足。一方面,高等学校不同于企业和公司,其财务数据难以获得,本文获得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以及取得的辽宁省某高等学校的数据;另一方面,本文共发放了 150份问卷,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为130份,本文的问卷发往全国各地等高等学校的财务部门,由于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学校的类型不尽相同,因此,调查问卷结果具有一定固有的局限性。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尽力克服,努力弥补研究中的缺陷,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会有新的突破。
陈建[2](2011)在《我国高等学校负债问题研究》文中提出1999~2006年我国普通高校连续七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从1998年的360万人扩大到2500万人以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9.8%增加到22%。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各大学原有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急剧增加的教学需求,也无法达到教育部门规定的办学标准,为了满足扩招后的教学需要,许多高校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纷纷走上举债建设之路,以负债的方式建设新校区、购置教学设备等。但是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大,高校贷款风险日益显现,沉重的还本付息负担使不少高校面临十分艰难的资金短缺局面,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探讨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府对高等学校的投资体制,说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能满足高校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要,从而高校通过银行贷款来筹集资金,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高等学校负债运作的背景、现状以及我国高等学校负债运作的原因,进而分析我国高等学校负债问题的解决之道。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解决高校负债问题的新途径,这种新的解决高校负债问题的途径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负债较多的高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陈复昌[3](2010)在《河南省公办高校负债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办高校的负债风险是高校因举债办学,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对学校健康发展及相关方面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河南省公办高校负债风险包括财务风险、用资风险、持续发展风险、财政风险、社会风险、金融风险等。对此,需要从政府、银行和公办高校三个层面,从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上,采取措施加强河南公办高校的负债风险管理。
叶通贤[4](2010)在《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早期的西方大学在摆脱了教会的婢女和附庸的地位之后逐渐成为学者自治的学术机构,他们在高墙后面静悄悄地从事知识传授与学术探索活动。自20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增长、科技革命、知识爆炸、政治民主等进程的加快,大学的面貌和功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走出了“象牙塔”,并日益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毋庸置疑地成为社会的知识工厂和思想库、成为科技转化的“孵化器”以及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由社会的边缘组织跃升为社会的“轴心机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二战以后,高等教育大众化呈锐不可当的汹涌澎湃之势,最先出现在发达国家,而发展中国家紧随其后。1999年注定要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该年6月24日教育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1999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从此,我国高等教育改变了长期以来适度发展的稳健态势,转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吹响了向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军的号角。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已由108.36万人上升至607.6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由9.8%锐增至23.3%。高校扩招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所占的比例,为我国走向高等教育大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与扩招结伴而行的却是高等学校由此背上了高达4500亿—5000亿元沉重的贷款债务,很多高校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已是不争的事实。怎样控制与化解我国高等学校的贷款风险是理论界目前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有鉴于此,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是主体,包括一至五章;第三部分为结语。绪论部分阐明了研究背景、研究主题和研究意义,并且综述了国内外对“高校贷款风险”的相关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一章为“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缘由”。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我国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四:其一,宏观济经济政策:潜在原因;其二,高校扩招:直接原因;第三,国家财政投入与高校扩张比例失调;第四,政府、银行、高校三方联动。第二章为“高校贷款的现状分析”。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我国高校贷款的现状有三:其一为我国高校贷款的规模巨大、风险堪忧。其二为我国高校贷款资金在使用上存在误区。第三为高校贷款资金的管理。在目前我国高校贷款资金的管理中,主要表现出松懈的政府管理、随意的高校管理和涣散的银行管理等三个特点。第三章为“高等学校筹资的国际比较”。尽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政治体制、历史文化传承、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皆与我国存在不容忽视的巨大差异,但是,比照其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并充分吸纳其教育筹资中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毫无疑问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对美国、韩国、日本三个国家高等学校筹资的比较分析,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筹资提供可资借鉴的良策:(一)增加政府财政资助比率,确立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模式;(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教捐赠制度;(三)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使高校筹资获得制度保障。第四章为“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高等学校数千亿元的银行贷款并非是高校一厢情愿所造成的,它是在我国多年来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的历史事实上加之连续扩招这一严峻现实的催促,从而使高等学校、商业银行和政府三方联动而使然。尽管高等学校现在已经背负着沉甸甸的银行贷款包袱,但是,有不少高等学校凭借前期银行贷款所投入的工程尚未竣工,因资金短缺而流于半瘫痪状态,现仍寄希望于继续向银行贷款使前期工程能够顺利完成。为了保证高等学校的健康、正常发展和金融的安全运行,必须要有效控制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蔓延与进一步升级。本论文认为,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需要政府、高校、银行通力合作。就政府而言,必须要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加强对高校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督、建立高校贷款风险预警提示制度和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对于高校而言,在端正银行贷款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还必须要运用“高校贷款风险测评模式”自查风险,切实控制风险的攀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该强化对高校授信的评估,在完善内控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贷后的跟踪管理。第五章为“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化解”。高等学校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与有限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渐突显,且不断升级、激化,从而导致了高校贷款风险的出现。本论文认为,为了有效化解高校的贷款风险,高等学校应是主体,政府与商业银行予以辅助。就高校来说,首先必须要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建立创业型大学,藉此化解巨额贷款。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学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欧美一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大学率先走出“象牙塔”,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创新成果,引资创办高技术公司,加速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催生、兴办新的产业,承担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任,于是一个促进创业活动的大学新范式——创业型大学正日渐崛起。创业型大学这种新型的办学范式,尽管其发展时间很短暂,但却在欧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鉴于此,我国高等学校应该转型组织,努力建立创业型大学,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化解贷款风险。其次,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高校。第三,建立高教募捐机制,提升捐赠吸纳比率。第四,通过项目融资(BOT)化解部分贷款。第五,利用“土地置换”偿还部分贷款。就政府而言,基于高校贷款风险形成过程中政府监督不力、财政预算比例太小等缘由,政府对高校贷款的化解具有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其一,应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尽快实现早在1993年就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第二,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第三,加快体制创新,多方面筹集教育财政经费;第四,成立政策性银行“置换”部分商业银行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要提取呆坏帐准备金冲销部分贷款,另一方面要以银团债务重组的方式化解贷款风险。第三部分为结语,对我国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策略进行总结,藉此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谐调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李钊[5](2008)在《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民办高校迅速发展的背后也凸显出不容忽视的风险问题。在这些风险中,当前影响较大、值得关注的有五大风险,它们分别是管理决策风险、财务风险、教育质量风险、政策制度风险、市场风险(包括生源市场风险、办学市场风险、就业市场风险)等。这五类风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风险组合,一种风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风险或者同时发生;同时,各类风险又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一旦小概率事件发生,就会给民办高等学校带来损失,甚至会引发学校的倒闭。与营利性组织如企业经营风险相比,民办高校办学风险既具有一般性风险的共同特性,如风险的客观性、多变性、不确定性、双重性、潜在性等特性,但作为非盈利性的高等教育组织,民办高校更多的是有着与企业风险所不同的自身特点,如更为严重的危害性、急迫性、复杂性、社会敏感性、群体性。与公办高等学校不同,民办高等学校是一个自筹经费、自负盈亏、自主办学的顾客支持型高等教育机构,它呈现出办学经费的自筹性、办学的投资性、运作机制的准市场化以及较强的办学自主性和灵活的办学机制等特征。这种与公办高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与特殊生存方式,决定了现阶段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更易遭受更大的风险。一旦经营不善,就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甚至倒闭。这也许是我国目前民办高校倒闭呈现数量的上升趋势的重要因素。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办学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办学理念不科学、内部管理不规范、融资渠道不通畅等,是其内部主要成因;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歧视与偏见是其外部主要成因。因此,防范和化解办学风险,既是民办高校经营者和办学者的使命,也应是社会和政府的共同责任。从当前民办高校办学实践来看,办学风险能否有效的规避与防范,关键还在于民办高校内部条件系统要素的协调性。这些内部条件系统包括民办高校自身价值的选择、办学资源的优化、内部管理体制的配置等各方面。这些要素系统之间协调程度、平衡状态是民办高校防范与规避办学风险之根本。当务之急,民办高校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坚持科学的、理性的、可持续发展观,摒弃短期办学思想,认真做好学校的发展定位与规划,防范因定位不当而带来的办学风险:二是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起完整的风险预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对风险的应对能力,防患于未然;三是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提高决策管理的科学性,防范管理决策风险;四是完善学校财务管理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防范财务风险;五是完善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加强教学管理,防范教育质量风险;六是完善“学校经营”机制,积极开展学校营销,防范市场风险。化解办学风险、实现学校良性发展有赖于民办高校自身能力的整合和内在素质的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袖手旁观、任其自然。政府应该在民办高校风险防范问题上均承担相应责任,而不是缺席。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是防范办学风险、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这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现有法律来看,政府均不能推卸其相应责任。引导观念转变、实施科学规划、完善法规政策、建立财政资助、强化宏观监管、提供运营服务,正是这一责任中最为核心和最迫切的内容。
王增伟[6](2008)在《风险与应对:公立高校负债办学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道路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近年来获得了跨越式的快速发展,其突出表现为上世纪末我国高校的大扩招;招生规模的扩大为高校带来了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在国家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仅够维持高校目前自身运营的条件下,银校合作便成为了解决高校扩招资金短缺问题的主要方式。但在高校贷款过程中,却蕴含着巨大的负债风险。随着高校还贷高峰的来临,这种风险已初露端倪,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正常运营,给高校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从制度的层面,对高校负债风险的原因和应对进行了分析。认为高校和政府的委托代理问题造成了高校的过度负债;产权不明晰造成了高校自主性差、风险意识弱、运作效率低、交易成本高和浪费严重等现象;“高校产业性运作具体实施制度”的缺失弱化了高校的营利增值活动;这些是造成高校负债风险产生的原因。其相应的应对措施就是完善政府及高校的委托代理关系;建立股权多元化、产权明晰的现代高校法人财产制度;进行制度变迁,为高校通过产业性运作进行营利增值的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彭赛丰[7](2008)在《高等学校负债经营及其风险规避研究》文中认为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走上了“大众化”教育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但政府支持经费远远赶不上高等教育扩张的需要。尽管高等学校负债经营突破了国内外经济学界、教育学界关于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学校不能赤字运转的办学原则,但利用金融资本市场举债发展,已经被证明是促进高校发展的有效渠道。目前,我国高校负债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经营现象,其主要形式是银行借贷资本。贷款是有成本和风险的,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果这些问题没有有效解决,将会引发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刻危机。如何规避和化解高校的贷款风险,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可持续科学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为背景,运用高校经营等理论,首先阐述了高校负债概念、类型及负债经营的模式、负债经营及风险类型、机理及成因;然后深入探讨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历史成因、现实基础及经营风险;在实证的基础上构建了高校负债的财务指标体系,提出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最后从高校、政府、银行三个维度提出了建立高校负债经营风险的合理规避和化解策略。
邵纯[8](2007)在《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农业高职院校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持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由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有限,高校主要靠学校自筹资金来维持运转,而许多高校自筹经费能力较弱,大部分的农业高职院校都普遍地采用了负债融资这一形式。然而,负债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在暂时解决学校办学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又给学校增加了巨额的负债,如果学校没有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的增加学校的负债来扩大融资规模,到期没有足够资金偿债,定会使高校陷入财政危机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形成负债融资风险。因此,加强对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问题的研究,通过研究来指导农业高职院校的负债融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是针对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研究。本文在借鉴成熟的教育融资理论和最优负债水平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从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难和负债融资风险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来加以研究;在探讨这两方面问题成因的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对负债融资规模和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负债融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实证分析;针对农业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分别提出解决负债融资问题的可行性建议和对策。总之,本论文在通过对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情况的深入研究后,旨在对解决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困境和优化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结构以及控制农业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为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问题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么立华[9](2006)在《我国高等教育融资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三个转换:即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换、从单一的财政经费来源向多元化融资转换、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的转换,实现了高等教育资源增长与高等教育事业规模扩张的同步增长,为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1999年扩招带动的高校教育投资急剧扩张,使许多高校处于巨额负债运转的状态,随着高校教育投资还款期的到来,高校的还贷压力越来越大,形成了潜在的教育资产泡沫的风险。因此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如何控制融资风险,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方法,运用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在探讨高校融资风险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国内外对比分析,通过对国内高校近年来融资状况及其风险防范的实证研究,提出风险评价模型的改进建议和风险控制具体对策。
许振珊[10](2006)在《银校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银行与高校开展信贷合作,既缓解了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也是商业银行积极开拓市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现实选择。从本质上看,银校合作的出现是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外在原因所致,是商业银行和高等院校微观行为调整和内在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银校互动具有“双赢”效果。但是,银校信贷合作的风险也随着银校合作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积极防范和化解银校信贷风险已经成为现阶段高等学校和商业银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对银校信贷合作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银校信贷风险防范的理论依据,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并在分析银校信贷合作的必要性及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银校信贷合作中巨额资金授信的潜在风险。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高等学校、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等三个方面剖析了银校信贷风险生成的原因,提出防范和化解银校信贷风险的具体对策,以保证银校信贷合作在规范、有序的轨道上稳健运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金融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试论高等学校的负债发展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高等学校的负债发展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评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创新与不足 |
2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研究基础 |
2.1 高等学校的经济属性与战略性功能定位 |
2.1.1 高等学校的经济属性 |
2.1.2 高等学校的战略性功能定位 |
2.2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
2.2.1 公共财政理论 |
2.2.2 人力资本理论 |
2.2.3 财务困境预警理论 |
2.3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内涵界定 |
2.3.1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概念 |
2.3.2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特征 |
2.3.3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类型 |
3 基于问卷调查的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现状描述与成因分析 |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现状描述 |
3.1.1 高等学校内部环境层面 |
3.1.2 高等学校风险管理层面 |
3.1.3 高等学校控制活动层面 |
3.2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
3.2.1 高等学校的扩张压力 |
3.2.2 高等学校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
3.2.3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完善 |
4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框架 |
4.1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4.1.1 整体性原则 |
4.1.2 系统性原则 |
4.1.3 科学性原则 |
4.1.4 可比性原则 |
4.1.5 可行性原则 |
4.1.6 简约性原则 |
4.2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1 总体财务状况评价指标 |
4.2.2 营运能力评价指标 |
4.2.3 偿债能力评价指标 |
4.2.4 投资风险评价指标 |
4.2.5 发展能力评价指标 |
5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
5.1 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方法分析 |
5.1.1 Z值风险预警法 |
5.1.2 修正的Z值风险预警法 |
5.2 基于问卷调查的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的构建 |
5.2.1 基于问卷调查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指标体系 |
5.2.2 预警系统的应用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完善高等学校财务风险评估及处理机制 |
6.2.2 加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
6.2.3 建立建全以内部管理为导向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我国高等学校负债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 |
1.1.2 我国公办高校的融资形式 |
1.1.3 高等学校面临的财务危机和挑战 |
1.2 研究的基本内容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二章 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概述 |
2.1 我国高等学校的属性 |
2.2 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体制 |
2.2.1 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
2.2.2 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拨款方式的变革 |
2.3 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
第三章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负债发展 |
3.1 高校负债概述 |
3.1.1 高校负债的概念及内容 |
3.1.2 高校负债的特点 |
3.1.3 高校负债的分类 |
3.2 高校银行贷款的背景及现状 |
3.2.1 高校银行贷款的背景分析 |
3.2.2 目前高校银行贷款的现状 |
3.3 高校贷款的成因分析 |
3.3.1 高校贷款的可行性 |
3.3.2 高校贷款的优势 |
3.3.3 高校银行贷款的原因 |
第四章 高校负债问题的解决途径 |
4.1 完善教育立法,促使高等学校依法办事 |
4.1.1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
4.1.2 尽快制定《高校破产法》 |
4.1.3 完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
4.2 深化教育财务改革,加大教育投入 |
4.2.1 构建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教育财政体制 |
4.2.2 制定明确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目标要求和保障措施 |
4.2.3 完善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投资体制 |
4.3 加强对高校银行贷款的规范和管理 |
4.3.1 端正高等学校银行贷款的指导思想 |
4.3.2 完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
4.3.3 建立健全高等学校贷款风险控制机制 |
4.3.4 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主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对高校"贷款风险"内涵的研究 |
(二) 对高校贷款政策与制度的研究 |
(三) 对高校"贷款风险"产生原因的研究 |
(四) 对高校"贷款风险"规避的研究 |
(五)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 高等学校 |
(二) 贷款、负债、贷款负债 |
(三) 风险 |
(四) 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 |
五、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 主要内容框架 |
六、主要的研究方法 |
(一) 文献法 |
(二) 比较研究法 |
(三) 案例研究法 |
(四)宏观研究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一章 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缘由 |
一、宏观经济政策:潜在原因 |
二、高校扩招:直接原因 |
(一)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历程 |
(二) 高校扩招的决定 |
(三) 高校扩招的持续推进 |
三、国家财政投入与高校扩张比例失调 |
(一)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很低 |
(二) 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
(三) 国家财政投入增长率与高校扩张率失调 |
四、政府、银行、高校三方联动 |
五、高校贷款产生的理论探析 |
第二章 中国高校贷款的现状分析 |
一、高校贷款的规模 |
(一)普通高等学校贷款数额巨大 |
(二) 高校贷款风险不堪承受之重 |
二、高校贷款资金的使用 |
(一) 高等学校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 |
(二) 高校贷款资金使用中的误区 |
三、高校贷款资金的管理 |
(一) 松懈的政府管理 |
(二) 随意的高校管理 |
(三) 涣散的银行管理 |
第三章 高等学校筹资的国际比较 |
一、美国的高等学校筹资 |
(一) 美国高等教育概况 |
(二) 美国高等教育的财政体制 |
(三) 美国的高等学校筹资 |
二、韩国的高等学校筹资 |
(一) 韩国高等教育概况 |
(二) 韩国高等教育的财政体制 |
(三) 韩国的高等学校筹资 |
三、日本的高等学校筹资 |
(一) 日本高等教育概况 |
(二) 日本高等教育的财政体制 |
(三) 日本的高等学校筹资 |
四、国外高校筹资对我国的启示 |
(一) 增加政府财政资助比率,确立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模式 |
(二)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教捐赠制度 |
(三) 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使高校筹资获得制度保障 |
第四章 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 |
一、高等学校对贷款风险的控制 |
(一) 高校自测:有效遏制风险的基石 |
(二) 端正银行贷款的指导思想 |
(三) 完善银行贷款的管理制度 |
(四) 建立健全贷款高校内部审计制度 |
(五)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二、政府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 |
(一) 强化法人经济责任制 |
(二) 加强对高校贷款资金使用的监督 |
(三) 建立高校贷款风险预警提示制度 |
(四) 建立大额贷款备案制度 |
三、商业银行对高校贷款风险的控制 |
(一) 强化商业银行对高校的授信评估 |
(二) 完善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 |
(三) 强化贷后跟踪管理 |
第五章 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化解 |
一、高等学校对贷款风险的化解 |
(一) 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创业型大学化解巨额贷款 |
(二)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约型高校 |
(三) 建立高教募捐机制,提升捐赠吸纳比率 |
(四) 通过项目融资(BOT)化解部分贷款 |
(五) 利用"土地置换"偿还部分贷款 |
二、政府对高校贷款风险的化解 |
(一) 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 |
(二) 积极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 |
(三) 加快体制创新,多方面筹集教育财政经费 |
(四) 成立政策性银行"置换"部分商业银行贷款 |
三、商业银行对高校贷款风险的化解 |
(一) 提取呆坏帐准备金冲销部分贷款 |
(二) 以银团债务重组的方式化解贷款风险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
(5)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6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2 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2.1 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理论基础 |
2.2 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分析框架 |
3 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
3.1 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现状概述 |
3.2 当前民办高校面临的五大风险 |
4 民办高校办学风险成因分析 |
4.1 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内部成因 |
4.2 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外部成因 |
5 民办高校防范办学风险的应对措施 |
5.1 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认真做好学校的发展定位与规划,防范因定位不当而带来的办学风险 |
5.2 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范,防患于未然 |
5.3 完善学校财务管理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防范财务风险 |
5.4 完善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防范教育质量风险 |
5.5 完善法人治理机制,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防范管理决策风险 |
5.6 完善“学校经营”机制,积极开展学校营销,防范市场风险 |
6 民办商校办学风险防范中的政府责任 |
6.1 民办高校风险防范中政府责任的主要依据 |
6.2 民办高校风险防范中政府责任的厘定 |
6.3 民办高校风险化解中政府责任履责的路径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关于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问题调查问卷 |
附录3 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问题访谈录 |
附录4 体制创新与品质提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办学实践 |
(6)风险与应对:公立高校负债办学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理论选择及本文的逻辑结构 |
(一) 理论选择 |
(二) 本文的逻辑结构 |
三、已有的研究综述 |
(一) 文献资料的构成 |
(二) 文献分析发现的问题 |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
第二章 我国高校负债办学的现状、原因及风险表现 |
一、概念的界定 |
二、高校负债办学风险及其度量原则 |
三、我国高校负债办学现状 |
四、我国高校负债办学原因分析 |
五、负债风险对高校的影响 |
第三章 高校负债办学风险成因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
一、委托代理问题造成了高校过度负债、产生了负债风险 |
(一) 关于委托代理的相关理论 |
(二)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了高校的过度负债 |
二、产权不清、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增加了高校的负债风险 |
(一) 关于产权的相关理论 |
(二) 高校产权不清增加了负债风险 |
三、制度缺失、营利受挫、增值不足加重了高校的负债风险 |
(一) 关于制度均衡的相关理论 |
(二) 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的误读及根源分析 |
(三) “高校产业性运作具体实施制度”的缺失使高校增值受挫、风险增加 |
第四章 高校负债办学风险的新制度经济学应对 |
一、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应对高校的过度负债 |
(一) 新制度经济学应对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约束机制 |
(二) 设计合理的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抑制高校过度负债 |
(三) 加强国家宏观管理、抑制政府代理失效避免过度负债 |
二、构建明晰的高校产权,提高效率,减少浪费,以降低负债风险 |
(一) 关于高校的产权明晰 |
(二) 建立高校产权明晰的途径分析 |
(三) 产权明晰、效率提高增强了高校还贷能力 |
三、促进制度变迁、为高校营利增值提供制度保障以降低负债风险 |
(一) 关于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 |
(二) “高校产业性运作具体实施制度”变迁的约束条件 |
(三) 我国高校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
(四) 制度变迁为营利增值提供了制度保障,降低了高校负债风险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详细摘要 |
(7)高等学校负债经营及其风险规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框架和方法 |
1.5 本文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1.1 基本概念 |
1.2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高校负债经营的理性分析 |
2.1 高校负债的类型 |
2.2 高校负债经营的基本模式 |
2.3 高校负债经营的风险分析 |
第三章 我国高校负债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3.1 我国高校负债经营的背景分析 |
3.2 我国高等学校负债现状及其特点 |
3.3 我国高校负债经营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基于财务的高校负债风险的量化评估 |
4.1 高校负债风险的财务指标体系构建 |
4.2 高校负债风险的实证分析 |
第五章 高校负债经营风险的规避和化解策略 |
5.1 坚持高校负债经营的一般原则 |
5.2 科学经营高校 |
5.3 建立健全负债风险防范机制 |
5.4 及时化解高校负债风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国外研究状况 |
2.2 国内研究 |
2.2.1 对融资方式的研究 |
2.2.2 对融资风险的研究 |
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3.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3.2.2 实证与规范相结合 |
第二章 负债融资的基本理论 |
1 教育融资的理论依据 |
1.1 教育产品性质理论 |
1.2 人力资本理论 |
1.3 教育组织运作方式理论 |
2 最优负债融资的基本理论 |
2.1 最优债务水平的理论 |
2.1.1 MM理论 |
2.1.2 平衡理论 |
2.1.3 代理成本理论 |
2.1.4 等级(优序)融资理论 |
2.2 最优债务组合的理论 |
3 高校负债融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3.1 高校负债融资的必要性 |
3.2 高校负债融资的可行性 |
第三章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
1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的一般性 |
1.1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的一般类型 |
1.1.1 结算性负债融资 |
1.1.2 发展性负债融资 |
1.2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的一般结构 |
1.2.1 借入款项 |
1.2.2 应付(预收)款项 |
1.2.3 应缴预算款 |
1.2.4 应缴财政专户款 |
1.2.5 应交税金 |
2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的特殊性 |
2.1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服务对象的特殊 |
2.2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条件的特殊 |
第四章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
1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的面临问题 |
1.1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难的问题 |
1.1.1 农业高职院校在教育链的弱势地位 |
1.1.2 能够进行融资的途径非常少 |
1.1.3 学校的财务运作水平低 |
1.2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问题 |
1.2.1 客观存在性 |
1.2.2 不确定性 |
1.2.3 弱可控性 |
1.2.4 强危害性 |
2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问题的成因分析 |
2.1 农业高职院校融资难的问题成因 |
2.1.1 全社会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不高 |
2.1.2 农业高职院校的非赢利性和高办学成本 |
2.1.3 事业收入少 |
2.1.4 管理绩效低下和抵押担保不足 |
2.2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的成因 |
2.2.1 宏观原因 |
2.3 微观原因 |
2.3.1 财务风险的意识淡薄 |
2.3.2 教育成本支出加大 |
2.3.3 借款费用过高 |
2.3.4 学费欠交现象严重 |
2.3.5 负债结构不合理 |
第五章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案例分析 |
1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的结构分析 |
2 农业高职院校的负债融资规模分析 |
3 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分析 |
3.1 建立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3.1.1 年末债务资金构成的指标 |
3.1.2 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 |
3.2 负债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设置 |
3.2.1 无警 |
3.2.2 轻警 |
3.2.3 中警 |
3.2.4 重警 |
3.3 具体案例分析 |
第六章 解决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问题的对策 |
1 改善农业高职院校的负债融资环境 |
1.1 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提升农业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 |
1.2 产学研相结合,改善融资环境 |
2 拓展农业高职院校的负债融资渠道 |
2.1 合理运用BOT模式 |
2.2 适当的运用融资租赁 |
2.3 挖掘教育捐赠收入的潜力 |
3 加强农业高职院校的负债融资管理 |
3.1 提高资金的运作水平 |
3.2 举债前进行充分的论证 |
3.3 正确把握负债的规模,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提高偿债能力 |
3.4 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资金成本 |
3.5 加强财务负债管理,建立农业高职院校偿债基金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我国高等教育融资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主要的创新点 |
第一部分 高等教育融资的理论分析 |
一、融资成本与融资结构 |
二、融资风险控制与财务杠杆 |
三、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 |
第二部分 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现状分析 |
一、高等学校经费筹措与管理体制 |
二、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及评析 |
(一) 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
(二) 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构成分析 |
三、高等学校的负债与企业负债的比较 |
(一) 高等学校的负债概念 |
(二) 高等学校负债与企业负债的区别 |
四、高等学校的负债融资的必要性分析 |
(一) 支撑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
(二) 弥补国家财政投入不足的需要 |
(三)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 |
五、高等学校的负债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
(一) 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高校负债融资奠定了经济基础 |
(二) 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为高校负债运营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 |
(三) 高等学校独立事业法人单位的性质为高校负债筹资提供了法律依据 |
(四) 银校合作为高校举债筹资创造了外部环境 |
六、高等教育融资的贡献 |
(一) 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贡献 |
(二) 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第三部分 我国高等教育负债融资风险及成因分析 |
一、高等教育负债融资风险简述 |
(一) 负债风险的基本概念 |
(二) 高等学校的负债风险 |
(三) 高等学校负债风险的表现形式 |
二、高校融资风险分析 |
(一) 高校融资风险评价模型分析 |
(二) 国内部分高校近年融资状况数据分析 |
三、高校负债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
(一) 高等学校负债风险的市场因素 |
(二) 高等学校负债风险的体制因素 |
第四部分 高校融资风险控制的政策建议 |
一、微观对策 |
二、宏观对策 |
第五部分 高校融资风险控制评价的改进模型实证分析 |
一、案例简介 |
二、数据计算 |
三、案例分析对模型改进建议 |
四、补充说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银校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银校信贷风险防范的理论依据 |
一、银校信贷合作及相关概念界定 |
(一) 银校信贷合作概念 |
(二) 高等学校性质及运营特点 |
(三) 高等学校负债概念及其性质 |
(四) 高等学校负债风险概念 |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一)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
(二)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管理原则 |
(三) 贷款风险管理的内容和程序 |
第三章 银校信贷合作的必要性及意义 |
一、银校信贷合作的必要性 |
(一) 高校教育跨越式发展中的资金短缺 |
(二) 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与困惑 |
二、银校信贷合作的意义 |
(一) 高等教育已成为有稳定回报的重要产业 |
(二) 商业银行亟待提高资产质量、拓宽发展空间 |
(三) 银行与高校合作利国利民利己 |
第四章 银校信贷现状及风险生成的原因 |
一、我国银校信贷现状及风险表现 |
(一) 银校信贷现状 |
(二) 银校信贷风险表现 |
二、银校信贷风险生成的原因剖析 |
(一)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引发偿债风险 |
(二) 商业银行信贷机制不完善引起贷款风险 |
(三) 外部环境缺失诱发银校信贷风险 |
第五章 防范银校信贷风险的具体对策 |
一、提高高等学校银行贷款的偿债能力 |
(一) 充分论证,慎重稳妥,注重效益 |
(二) 加强管理,严格监督,提高效益 |
(三) 发挥自动履行机制的作用 |
二、完善商业银行高校贷款的风险控制机制 |
(一) 建立贷款风险的预防机制 |
(二) 建立贷款避险的保障机制 |
(三) 建立风险客户的退出机制 |
三、创造银校信贷风险防范的良好外部环境 |
(一) 亟需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
(二) 国家对高等教育应设立政策性贷款 |
(三) 高校主管部门应实施宏观管理和监督 |
(四) 大力推进区域征信系统的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试论高等学校的负债发展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 李琼.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6)
- [2]我国高等学校负债问题研究[D]. 陈建. 长安大学, 2011(04)
- [3]河南省公办高校负债风险管理研究[J]. 陈复昌.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5)
- [4]高等学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化解研究[D]. 叶通贤. 西南大学, 2010(09)
- [5]民办高校办学风险防范研究[D]. 李钊.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6]风险与应对:公立高校负债办学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 王增伟. 苏州大学, 2008(11)
- [7]高等学校负债经营及其风险规避研究[D]. 彭赛丰. 湖南师范大学, 2008(11)
- [8]农业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问题研究[D]. 邵纯.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7)
- [9]我国高等教育融资风险控制研究[D]. 么立华. 东北师范大学, 2006(03)
- [10]银校信贷风险防范问题研究[D]. 许振珊.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