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应用体会

大柴胡汤应用体会

一、大柴胡汤应用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周春宇,杨成城,张少辉,门斯烨,钱嘉惠,马亦湘,安佳琳[1](2022)在《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验证》文中指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大柴胡汤治疗胆囊炎(Cholecystiti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相关文献获得大柴胡汤所含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收集其相对应的靶点;胆囊炎疾病靶点来源于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PharmGkb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8.0构建药物-核心靶点-有效成分网络、靶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Bioconductor中的R包对核心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获得大柴胡汤活性成分151个,药物靶点260个;疾病靶点485个;交集基因55个;PPI网络分析发现,核心蛋白涉及TNF-α、CCK、EGFR、AKT1、VEGFA;GO富集分析得到2 307个GO条目。大柴胡汤包含细胞组分92个,生物过程2 126个,分子功能89个,主要有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磷酸酶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大柴胡汤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以及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大柴胡汤多成分、多靶点调控机体,通过多途径起到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作用。

刘靖靖,李莉,姚月华,孟小斐[2](2021)在《李燕宁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方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李燕宁教授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方证规律。方法:选择2018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李教授运用大柴胡汤治疗的儿童过敏性咳嗽病案103则,规范数据,建立EXCEL数据库,用黄金分割法对方证进行优选,大于0.618者定义为主要方证。结果:舌质红出现频率为68.9%,舌苔黄腻与黄燥频率之和为85.44%,弦脉、弦滑脉、弦数脉频率之和占72.82%,黄痰、胸胁苦满、小便黄频率分别为63.10%、65.05%、62.14%。大柴胡汤原方中,柴胡、黄芩两味药完全保留;枳实(枳壳)、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竹沥半夏)、芍药(白芍、赤芍)用了不同的品种,但亦保留,其中以枳实、清半夏、白芍为主;大黄以酒大黄为主;生姜、大枣的使用率较高。药物加味有瓜蒌、浙贝母、川贝母、蝉蜕等。结论:李教授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指征为黄痰、胸胁苦满、小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黄燥,脉象为弦、弦滑或弦数,符合《伤寒论》原文宗旨,但具体症状上有所扩展。

郑飘,陈博威,宁迪敏,肖唯,田雪飞[3](2021)在《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lncRNA-miRNA-mRNA转录网络整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挖掘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的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探讨其抗肝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O、miRDB、mi RTarBase、TargetScan数据库获取大柴胡汤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及肝细胞癌的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微小RNA(mi RNAs)和m RNAs,通过R语言和Perl软件筛选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的关键lncRNAs、mi RNAs、m RNAs。采用Cytoscape3.7.0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lncRNA-miRNA-mRNA转录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予分子对接验证,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得到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的97个有效成分和42个靶点,构建了由19个关键lncRNAs、23个关键mi RNAs和42个关键m RNAs组成的lncRNA-miRNA-mRNA转录网络。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靶基因参与了肿瘤的生存、凋亡、自噬、氧化应激、蛋白激酶等生物学过程,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特点,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方向。

施经伟[4](2020)在《从少阳阳明合病论证大柴胡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一直以来是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重点,也是难点。其病因病机及其复杂,其临床治疗的标准各异,证型方剂难以统一,尚未形成合理且疗效可靠的的辨证论治规范化标准。因此,本研究将回归中医经典——“六经辨证论治中风病”的构想,基于少阳阳明合病证候,我们将深入探讨大柴胡汤在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中潜在的作用机理。方法:本课题遵从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Design,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linical Research,DME)的原则,根据1986年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6年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与《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在南部战区空军医院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我科收治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患者。患者将按照少阳阳明合病的六经辨证标准归类:主症:头痛头晕、胸胁满闷。次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腹部胀痛、恶心呕吐、食欲欠佳,心烦易乱,大便干结、尿黄赤。舌脉:舌红苔薄黄或舌红绛苔黄厚腻、脉弦而滑。以上主症必备、次症具备2个以上,结合舌脉,即可确诊此病。随后,将符合纳入标准者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设置对照组(n=58)及观察组(n=62)。对照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细胞、降压、降糖降脂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大柴胡汤,每日1剂,早晚温服。记录各组患者入组时、治疗4周后,其少阳阳明证候积分变化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患者运动障碍程度,Ba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胃肠症状评分评估患者胃肠功能情况。此外,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集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下列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HCY、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MDA、氮蓝四唑法检测SOD,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本项目的临床研究数据采用SPSS(V20.0版本)的软件进行处理,然后选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成果:(1)12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62),对照组中男(n=34),女(n=24),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3.6±6.8)岁,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1~14d,急性中风的类型:脑梗死(n=39),脑梗后合并脑出血(n=10),脑血栓(n=9);观察组中男(n=39),女(n=23),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56.6±7.0)岁,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1~14d,急性中风的类型:脑梗死(n=40),脑梗后合并脑出血(n=13),脑血栓(n=9)。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年龄、性别,以及病情分级等基本情况,其结果均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期间无退出和脱落病例,对照组中有显效14例(24.13%)、有效29例(50.00%)、无效15例(25.86%),而观察组中显效29例(46.77%)、有效29例(46.77%)、无效4例(6.45%);两组数据比较统计无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27.00(22.75~32.25)/19.50(15.00~23.00)、29.00(25.50~32.00)/4.00(2.00~6.00),治疗前/后差值比结果显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由上可见,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经观察组的方案干预后,总体疗效评定与对照组相当,但少阳阳明合病的证候积分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大柴胡汤可能在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过程中,对症状积分改善不明显;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少阳阳明合病证候,尤其是在改善大便干结、口干、腹胀等症状方面。(3)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10.00(5.00~11.00)/7.00(5.00~9.50)、8.00(6.75~10,00)/5.00(3.00~6.00),其评分均有所下降,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29.00(26.00~41.00)/53.00(35.00~59.00)、34.50(26.75~37.25)/69.00(56.50~71.00),观察组评分差值显着地高于对照组评分(P<0.01)。治疗前/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30.00(28.75~35.00)/65.00(63.75~80.00)、30.00(25.00~35.00)/67.50(65.00~80.00),治疗前后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胃肠症状评分分别为20.00(17.50~22.00)/14.00(10.00~18.00)、20.00(16.00~22.00)/10.00(8.00~12.00),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果表明大柴胡汤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显着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对胃肠症状也有明显改善作用,如肠鸣音亢进、排便增加。(4)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清HCY含量分别为8.05(14.00~19.08)、17.00(14.31~17.89)μmol/L,两者之间的血清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1.31(10.11~13.09)、7.88(7.03~9.49)μmol/L,两组比较有差异(P<0.01),说明大柴胡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可能影响HCY,可以显着降低血清中HCY含量。另外,由于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的血清MDA、SOD和TNF-α含量已有显着性差异,没有可比性,故本研究暂不评价大柴胡汤对MDA、SOD的影响。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hs-CRP含量分别为6.61(5.55~7.20)/3.06(2.98~3.59)、6.59(5.73~7.14)/2.05(1.90~2.19)μmol/L,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这些结果表明:大柴胡汤对降低血清hs-CRP含量有一定作用。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清IL-6含量分别为15.79(13.68~26.59)/6.28(4.85~10.03)、18.61(13.33~26.39)/7.96(6.33~12.20)μmol/L,治疗前后差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不及对照组作用效果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了大柴胡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障碍评分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通过降低患者血清HCY、hs-CRP和IL-6的含量,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和对病灶及周围细胞的损害,进而产生积极的临床治疗效果。

王凯[5](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大柴胡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大柴胡汤为256首经方之一,也是目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经方之一。本文旨在一方面通过统计2000年至2019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大柴胡汤的期刊文献,宏观分析有关大柴胡汤的期刊文献的整体研究趋势及分布;并且进一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公开发表在期刊文献中的大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疾病运用的现代医案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大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适用症状及体征、药物加减变化规律以及药物剂量等方面,为进一步探讨大柴胡汤的方证特点和在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运用规律提供参考;另一方面,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探讨大柴胡汤在轻症急性胰腺炎疾病中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大柴胡汤理论研究概述,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气化学说角度对《伤寒论》六经体系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是研究《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记载的大柴胡汤条文,根据古代及近现代医家的解析,综合各家观点进行分析阐述;第三部分是结合历代本草着作,对大柴胡汤方药源流及功效进行探析:第四部分是对大柴胡汤煎煮方法进行研究;第五部分是结合上述大柴胡汤条文及方药解析,从气化学说角度探讨大柴胡汤的基本病机。第二章为大柴胡汤期刊文献统计与分析,统计分析2000年至2019年间公开发表的有关大柴胡汤的期刊文献,宏观分析有关大柴胡汤的期刊文献的整体研究趋势及分布以及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特点。第三章为大柴胡汤在现代消化系统疾病医案运用分析与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0年至2019年间公开发表在期刊文献中的大柴胡汤在消化系统疾病运用的现代医案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及Excel,对性别、年龄、中医诊断、西医诊断、症状、舌苔脉象、药物组成及起效剂量进行统计与分析。第四章为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运用SPSS 26.0统计软件,通过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际住院天数、经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白细胞计数、血清脂肪酶及淀粉酶水平变化情况,评估大柴胡汤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大柴胡汤基本病机为“少阳相火亢盛,阳明燥金不降”。方中柴胡清泄少阳相火,舒畅肝胆气机,散胸胁腹之气滞,兼有泄下作用;黄芩清泄少阳相火,与柴胡配伍,清泄之力增强;芍药能清降少阳相火,味酸收敛,敛肝木之横逆克脾而止腹痛;半夏、生姜降胃气之逆而止呕,助阳明阖机;枳壳行气而消胀,助阳明阖机,与大黄相伍,下气消积,恢复气机升降功能;大枣甘温培中,防止黄芩、大黄、枳壳等清泻太过损伤正气,味浓质厚,又能补人身津液之不足;大黄推陈致新,荡涤胃肠积滞,助阳明阖机;兼以清泄阳明之热。②2000年至2019年期间公开发表在期刊文献中的有关大柴胡汤内容的文献共计1206篇,内容主要集中在“临床研究”范畴,占比为90%,且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③通过对大柴胡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医案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至60岁年龄段;中医诊断方面,大柴胡汤应用最多的病证依次为胁痛、腹痛、胃痛、黄疸、便秘、痞满、肝浊等病证;西医诊断方面,大柴胡汤应用最多的疾病依次为胆囊炎、胃炎、胰腺炎、胆石症、便秘、腹痛、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运用指征为:便秘、口苦、恶心、腹痛、纳差、小便色黄、胁痛、口干、呕吐、发热、腹胀、肩背放射痛、胃脘胀满、胃脘痛等症;舌红及舌暗红是大柴胡汤证的常见舌质,苔黄腻、苔黄、苔薄黄、苔黄厚腻是大柴胡汤证的常见舌苔,弦、弦滑、弦数、弦滑数是大柴胡汤证的常见脉象;药物统计方面,大柴胡汤原方药物出现频次最多,此外还有郁金、甘草、延胡索、金钱草、川楝子等药物;在大柴胡汤中,柴胡常用量为10g至15g,黄芩为10g至15g,芍药为10g至30g,半夏为10g至15g,生姜为10g或3片,枳实与枳壳为10g至15g,大枣为10g或3枚至6枚,大黄为6g至15g。④大柴胡汤在轻症急性胰腺炎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但本研究中,在实验室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考虑可能与样本量偏少等原因有关;但大柴胡汤在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等疾病中值得在临床推广。结论:目前对大柴胡汤研究集中在临床试验研究方面,临床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疾病谱则主要包括胆系及胰腺疾病等。大柴胡汤症候群包括:便秘、口苦、恶心、腹痛、纳差、小便色黄、胁痛、口干、呕吐、发热等,临床应用大柴胡汤需紧扣“少阳相火亢盛,阳明燥金不降”这一基本病机。大柴胡汤在轻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天数。

何群娥(Ho Kwan Ngor)[6](2019)在《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文中提出现代社会的急速步伐,令精神障碍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增无减,引起大众的关注,全球现时已有超过三至五亿的精神障碍患者,数字继续持续上升,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将会成为最严重的疾病,造成医疗的沉重负担,亦影响到病患者与及其身边家人朋友的生活质素,危害身心健康。精神障碍的发生可涉及任何年龄、性别,且可因郁致病,或因病致郁,除了精神症状外,还可出现一系列的躯体症状,身心同病,令病患饱受煎熬,更甚者会因为情绪未得到适当疏导而产生轻生念头,造成不能挽回的悲剧。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刻不容缓的。目前,西方医学为精神障碍患者处方的药物,仍有未能尽善的不足处,例如并非所有患者皆适宜服用,一般而言,青少年及孕妇是不建议处方抗抑郁药,又如乳癌患者病后焦虑,假使服用抗焦虑药物可能导致刺激乳腺不当分泌或处在相对提高血中泌乳素浓度的副作用。即使合适处方相应的治疗情绪病药物,却又有可能出现药物依赖和药物残留的问题,躯体症状包括疲倦乏力、便秘、心悸、睡眠障碍、食欲紊乱等,令病患者产生抗拒依从的负担。现代医学对治疗情绪相关疾病的疗效,已到了瓶颈的位置,面临挑战。祖国医学讲求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身心同治,经方治疗情志病经过历史的验证,行之有效,多条名方皆出自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历久不衰,在临床应用上有较好的疗效。透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探讨以经方辨治情志病及相关躯体症状,为临床找出理法方药的依据,别具意义。《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于一千八百年前,书中对各类情志相关的症状、证候及病症有丰富的描述。如烦证、躁证遍及六经。烦躁虽然在现代医学并非独立成病名,但其临床表现犹似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在甲亢导致的精神障碍中所见的症状亦以烦躁为多见,足见烦躁可视为不能忽视的症候群。烦证与躁证发生的病因病机多种多样。辨病位,可在心,在肝,在脾,在肺,在肾。辨病性可有寒有热,有虚有实,寒者有太阳变证心阳虚、太阴虚寒、少阴寒化、厥阴肝寒,热者有外邪郁闭、内热炽盛、有兼水湿水热互结、湿热内蕴、阳明腑实燥屎内结,总括而言以热多寒少,三阳经出现较多,三阴经较少。热证又当区分虚热实热,虚热内生阳浮于外,出现烦、躁。辨病机,气机郁滞可见阳气郁闭、热郁、食痰之郁、湿郁,津伤又可致烦渴。辨病势,可见正复邪去如少阴病阳气来复的“自烦”、正未胜邪余邪未了的“复烦”、邪长正消的传经入里、药力未见效的“反烦不解”、正不胜邪的太阴病“不烦而躁者死”、厥阴病的“躁无暂安时”等等。辨“虚烦”,仲景在不同章节的条文中皆有提到虚烦,以方测证,虚烦可指栀子豉汤证热邪未有与实邪相结,故为虚,有指黄连阿胶汤证的肝血不足肝郁化火,虚火上扰,故为虚。临床必须明确辨清,再根据实际的证候遣方用药。如邪入太阳,则解表清热除烦,邪入阳明未入腑实清热生津,既入腑实则攻下泻热,少阳郁热和解枢机,清热除烦;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安神除烦,心血不足补益心脾,宁心安神,阴虚烦躁养阴润燥。对睡眠障碍的论述,有失眠的“不得卧”、“不得眠”,有嗜睡的“嗜睡”、“嗜卧”、“但欲寐”,有欲眠不得眠、卧起不安。《伤寒论》太阳病与阳明病篇,出现睡眠障碍可因郁热内扰、津伤、阳浮、胃不和卧不安。少阳病篇睡眠障碍,因枢机不利热扰心神,或湿热内蕴,清气不升。少阴病篇睡眠障碍,阴寒内盛神失所养,或阴虚火旺虚阳上扰。《金匮要略》涉及有关睡眠障碍的条文有《百合狐惑病篇》、《血痹虚劳病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五脏风寒积聚病》、《痰饮咳嗽病篇》、《水气病篇》、《黄疸病篇》、《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及《妇人杂病篇》等。其病因病机,有虚有实,虚者有血失所养、肝血不足、心气不足、心肺阴虚、心脾两虚、阴阳两虚、虚阳上浮等。实者有水饮内停、湿热内蕴、热扰心神。又有他病累及,如咳喘肺系病等。临床病因病机各异,因此亦有不同遣方用药和代表方剂。热邪扰心者清热安神,阴虚阳亢者滋阴潜阳,阳虚神浮者温阳安神,总之,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提到惊悸一证。有关“惊”的论述尚有“烦惊”、“惊狂”、“怵惕”、“惕而不安”等。“惊悸”是一种心无所倚、惶恐不安、伴有不能自控的心慌心跳、心律失常的状态,可以理解为因为受惊致出现恐慌的心脏急剧跳动,在现代医学所掌握的临床经验,急性焦虑障碍(亦即是惊恐障碍)就以心动过速为首要的表现。仲景论述因惊恐得之的“奔豚气病”,有从小腹而起的气上冲胸,犹如现代医学认识的惊恐障碍,可突然出现不能预测的惊恐体验,同样是伴有一股气上冲咽喉的窒息濒死感和失控感,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心动过速,胸闷气急,竟正与“奔豚气病”不谋而合。“嘿嘿”一词,出现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只有6处,包括少阳病篇、厥阴病篇、百合病和狐惑病。“嘿嘿”是一种情志不舒的表现,犹如现代医学抑郁状态。“嘿嘿”相关条文中,有证有方的有小柴胡汤证、百合病的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狐惑病的甘草泻心汤等,在治疗抑郁障碍的应用上,可供参考。百合病表现为“欲食不能食”、“欲眠不能眠”、“欲行不能行”,犹如现代医学的抑郁、焦虑、睡眠障碍、饮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仲景用了9条条文,共七方,计有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黄汤等,七方药仅八味,易一味易一方,可见仲景用药之精当。“咽中如有炙脔”,后世称之为“梅核气”。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癔病、咽异感症等,临床上许多精神障碍患者都有咽喉异物感的表现,其主方半夏厚朴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抑郁或焦虑障碍中。“奔豚气病”从惊而引起,病在下焦累及上焦,其表现为“气上冲胸”“发作欲死”,与现代医学的惊恐障碍的濒死感相类似,其病机为气机逆乱。本病有三方,视病位在肝在肾,在寒在热在水饮,不同病机而施方用药。“脏躁”,“喜悲伤欲哭,如有神灵,数伸欠”。临床表现如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邪哭”,表现为“魂魄不安”、“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有认为两者病机相同,“脏躁”为轻症,“邪哭”为重症。六经铨百病,通过六经辨证体系,先辨阴阳,再辨六经。六经各有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如六经的烦躁各有不同。又如糖尿病抑郁症者,病至少阴,多表现为全身性的虚弱,并已出现重要的脏器病变。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喜静恶动、思维及认知能力减退,神疲肢冷,脉微细,但欲寐,或渴,或见心烦,不得眠的睡眠障碍。病在厥阴,症见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呕吐,腹痛、下之利不止等寒热错杂症状时。病在太阴,见情绪低落,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病在少阳,见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病在阳明,内热躁烦,烦躁不得眠,腹满,大便乍难乍易等胃肠功能紊乱。病在太阳,头项强痛而恶寒、烦躁不得眠。再如睡眠障碍,病在太阳,症见营卫不和,四肢麻痹、汗出或无汗,口渴、麻木或烦躁以致入睡困难、或眠浅疲倦。病在阳明,扰胸膈,表现为舌干烦渴,大汗出,烦躁至极,辗转难眠。热迫大肠,热与糟粕互结,表现为大热不解,烦渴郁闷,腹胀嗳气臭秽,大便干结,四肢困重,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上异常,幻视幻听。病在少阳,症见心烦喜呕、口干口苦、舌红苔黄或白腻、脉弦等,睡眠障碍以难入睡或多梦为主。病在太阴,症见情绪低落,心悸失眠,腹部冷痛,喜温喜按,月经失调,唇干,气短,纳差,便溏或肠鸣下利,舌淡胖嫩,苔白水滑,脉沉弱或缓。病在少阴,表现为症见精神困倦,“但欲寐”,四肢逆冷,小便清长;或是症见心烦失眠,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盗汗,小便短赤,舌红而瘦少苔,脉细数。病在厥阴,表现为症见上焦有难耐的热象,自觉一股热气上冲,心烦口渴欲饮;中焦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见胃气虚弱,则有饥而不欲食,胃中嘈杂不适,食后呕吐;下焦有寒见脾肾不足,则兼有下利。再如肠易激综合征,病在太阴,症见腹满而吐、下利、食不下、腹痛。久病累肾,则见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腰膝畏寒、小便清长、尺脉沉细;邪陷太阴,病情迁延日久,络脉瘀滞,见下利腹满时痛,脘腹拘急疼痛时作时止。病在少阴,症见四肢不温,腹痛下利;心肾阳虚,见下利清谷,精神萎靡,畏寒肢冷,喜卧嗜睡,面色晦暗,脉微细沉。病在厥阴,症见腹胀,腹痛,腹泻,大便稀溏,泻下如水样便或完谷不化。唇红干,渴喜饮。胃灼热,自觉气从少腹向上冲逆,饥而不欲食,下肢畏寒,小便清长。舌尖红,苔黄或白,脉弦细。至于甲亢导致精神障碍,病在初可见阳明热盛,病在后久病累及脾肾,则见太阴少阴合病。辨寒热虚实,三阳多为热,为实;三阴多为寒,为虚。如烦躁一证,以热为多,以实为多,以三阳病为多。肠易激综合征以虚为多,以三阴病为多。其虚者可以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其实者可以为实热,可以为腑实。辨气血津液。百病始于气。气机逆乱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因惊悸而起的奔豚气病,其病机在“气”,在阴盛或水饮基础上,复加上受情志的刺激,气机逆乱,上冲于胸或于咽喉,造成呼吸困难的窒息濒死感;又如“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梅核气”,病机亦可见于“气”上,在痰湿基础上,情志不舒,气机逆乱,上冲于咽喉,痰气交阻而为病。病在血虚不足的有妇人“脏躁”和“邪哭”。尚有心肝血不足“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证;比血虚更进一步的心肺阴虚、表现为“意欲食而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的百合病等。气机失畅,湿浊内生,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仲景又重视津液的有无,作为疾病转归的依据,如阳明热盛津伤,津伤又可至腑实,不能忽视。仲景经方,以六经辨证为框架,有是证用是方,只要在四诊合参、方证相应的前提下处方用药,就能取效。临床上多首经典名方皆广泛应用,在本文第四章偶拾得多种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病案,同一病症因应不同六经分型有不同处方,同一处方又可用治于不同的精神情志疾病,体现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特色。如治疗抑郁障碍,可见于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治疗焦虑障碍,可见于柴胡桂枝汤、甘麦大枣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附子理中汤、酸枣仁汤;治疗惊恐障碍,可见于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奔豚汤;治疗睡眠障碍,可见于厥阴病睡眠障碍之乌梅汤和酸枣仁汤、少阳病睡眠障碍之柴胡桂枝汤和小柴胡汤、阳明病睡眠障碍之核桃承气汤和栀子豉汤、少阴病睡眠障碍之四逆汤、太阴病睡眠障碍之附子理中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可见于乌梅汤、小柴胡汤、四逆散、半夏厚朴汤、柴胡桂枝干姜汤、附子理中汤。导师李赛美教授临证以六经辨证为纲,辨治多种精神情志相关疾病,本文第九章,偶拾李教授医治失眠症三例,依据六经病发病过程中邪正进退转归,李教授合共选用了十五方化裁加减,计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真武汤合方化裁、小柴胡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散合方、桃核承气汤、四逆散、四君子汤、四逆汤合方、附子理中汤、四君子汤、肾四味合方加减、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当归芍药散等等。三例十五方,连同第四章同为治疗睡眠障碍未有重叠的四方,在本文撷取辨治睡眠障碍之病案中,共见十九方之多。由此验证并揭示了通过灵巧活用,六经为纲,治病求本,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方证相应,调节阴阳气血,以平为期,即能取效。由此亦可引伸,只要方证相应,合理处方,方方皆可成为治疗各种精神情志疾病的良方。综上所述,经方辨治情志病,是在六经辨证的框架下,透过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归纳。首辨阴阳,再辨六经,辨病因病机、病性的寒热虚实、辨气血津液的输布。最后尚要符合方证相应的原则,则立方施药,自能真正取效。

张彩芳(Teo Chye Fong)[7](2019)在《基于偏序结构图知识发现方法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治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论文题目是基于偏序结构图知识发现方法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研究。洪文学教授表示“偏序结构图生成知识发现方法,即可用于大数据知识发现,也可用于小数据的知识发现。本论文方法是将已有数据转换成形式背景,再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从而实现数据中知识结构可视化发现。从方法本身来说,没有数据样本大小的限制。什么样的样本,出什么样的结果”。偏序结构图的知识的生成关键在建立适当的数据库。本论文的创新点是运用基于偏序结构理论科学计算和软件工具来发现他们辨治脾胃病医案中隐藏的学术思想。本法为创新,朝着现代化趋向,采用先进之术运用Excel及Microsoft Word等进行论文研究工作。本论文的目的是研究是否能传承名医的学术思想以借鉴而指导临床应用。其涉及是否能传承名医的学术思想以借鉴而指导临床应用,能提供防治脾胃疾病,提高脾胃病辨治水平及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当然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率。此论文研究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在于利用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的医案为研究的数据依据。医案研究可作为借鉴而指导临床应用,缩小他们的学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启迪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思维与灵感。同时,可验证偏序结构形式背景知识发现方法是否适合运用于传承名医学术思想之中。第二个特点在基于偏序结构图知识发现方法的案例数样本量没有数据样本大小的限制。这正符合筛选5首陈伯坛遗存有关脾胃病的用方用药特点,辨治的独特经验等。因此,陈伯坛的5个医案,黎庇留21首医案,易巨荪的39医案,符合偏序结构图生成知识发现方法的样本量测算标准。然而,本论文也深入相关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门知识。本论文精探陈伯坛代表作《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券十九》,黎庇留的着作《黎庇留崇正伤寒论》和李赛美名着“伤寒论通俗讲解”以深入相关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与系统的专门知识。研究方法:脾胃的主要症状,即呕吐,下利,痞满作为属性概念的筛选医案标准。医案资源是从陈伯坛着作《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券十九》,黎庇留的着作《黎庇留医案》和易巨荪着作《集思医案》。本论究是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的属性偏序结构和对象偏序结构模式发现的科学方法。从病-证-方-药-量五个方向研究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的医案。经过医案的筛选,整理,汇集和规范化医术言语等,接下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或datasheet(数据表)文档输入易巨荪《集思医案》中的35个医案的92处方和规范化的共136个症状,及病机,治法,病名;92处方中的药物剂量。同样的输入黎庇留《黎庇留医案》中的21个医案,71处方,陈伯坛《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卷十九》中的19首经方以建立数据库。接下,燕山大学洪文学教授团队协助以偏序结构图生成知识发现方法,实现可视化偏序结构图,即从数据库的输入,进行预处理,形式背景优化,包括属性排序和对象聚类,建立图矩阵,构建图形,终于可视化属性偏序结构图生成。通过基于偏序结构图生成知识发现,以规则提炼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治脾胃病学术思想。结果:偏序结构生成的结构图,能可视化表达新知识,即陈伯坛、黎庇留和易巨荪最常用或最要重视的病证,治疗原则,经方应,方药剂量运用。1.基于偏序结构图知识发现方法,可视化表达性新知识:1.1最注重和解法,其次,运用补法,温法,下法和清法。在辨治上,关键在于病机。偏序结构图表明陈氏,黎氏,易氏在理法方药灵活用治疗八法,即汗法解表法,吐法,下法,和法,清法,温法,消法,补法,使之切入病情,方能收到满意的疗效。其中他们最常用或最注重的为和解法,其次,运用补法,温法,下法和清法。1.2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治疗脾胃病的共同点。1.2.1临床辨治最常用“方证对应”模式和原方加减模式。陈氏在治疗呕吐病证最常用的方证对应经方有桂枝汤方、吴茱萸汤方、理中汤方、黄连汤方、大半夏汤和橘皮竹茹汤方等;黎庇留最注重用方证对应的有附子理中汤、四逆汤、白虎汤、大柴胡汤、理中汤方、白头翁汤方;易巨荪在最注重用小柴胡汤方、附子理中汤方等。他们以加强治疗疗效,尤在急证,均用重剂。陈氏宜用原方,故重剂较多用,在呕吐哕下利脉证病并治上,除了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下利,干呕等症状时,均用原方。)1.2.2其他辨治模式(1)主方加减模式,以治疗主证,随兼症加减。陈伯坛在治疗呕吐病证最常用的经方是葛根加半夏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以治下利兼呕、吐。巨荪治腹痛(寒症)与其对应的为理中汤加木香,小柴胡汤加减。黎庇留最注重用小柴胡汤加减、小建中汤方加减等。(2)合方使用模式,以增强疗效。(3)附方模式即原方药随症情演变,以对应病机。如易巨荪用真武汤合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汤方以治痰喘咳兼眩晕,二加龙骨汤方治疟疾。偏序结构图的知识揭示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较重视使用原方模式和随证加减模式以对应“方证对应”思路的治则。1.2.3“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共同中医治疗特色陈氏、黎氏、易氏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主要临证治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医案中,悉六经发病,常用“方正对应”的学术思想,重在固护脾胃,在重证,均用重剂。陈伯坛认为经方重气不重味,要量少,在必要的情况上使用时方。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他们在辨治脾胃病,突出中医特色中的“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治病求本”。2.各自特殊学术思想2.1陈伯坛的学术思想特色“临证治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宜使用经方原方”,“方剂的份量,应重则重”,“注重阴阳”。从陈伯坛的18个医案医话,适合本论文的题目只有5个。从中,基于偏序结构图知识发现,陈氏最注重用吴茱萸汤以缓肝健脾,依据是降逆安神为诸风掉眩,肝寒脾虚,神明失守,脉弦大,每睡时忽然昏迷不知人事,一二时候渐苏醒,乃肝不藏魂,其状虚。同时病变在肝,陈氏施治迥异以重用时方龙胆泻肝汤以泻其肝邪,表现为神志不清与痉挛,面青,脉弦数伴随症,为肝经实火易伤阴血。其状实为鉴别点。从中可以发现,陈伯坛重视辨证须同中求异,不为类似表现所迷惑,灵活运用“方证对应”以其阴阳平而病愈的学术思想。经方派用药就是根据临床表现去寻找症状与之症状相对应的条文,用该条文的方治病,这称为“方证对应”。本研究发现,陈氏用重剂占50%,即重剂大建中汤,重剂真武汤和重剂龙胆泻肝汤。大建中汤属于温阳散寒剂,真武汤(含有炮附子9克)属于祛湿剂和化痰剂,龙胆泻肝汤属于清脏腑热剂。其他为白通汤(含有生附子5克),吴茱萸汤(含有生姜18克)均属于温阳散寒剂,风引汤(含有大黄12克,桂枝12克,龙骨12克)属于清热息风剂。从这可见扶阳祛邪剂已占66.7%。其余是清热存阴。风引汤中用干姜12克,甘草(炙)6克,温缓脾胃,和中益气,且制诸石之寒,即保胃气。可见“扶阳祛邪”、“温缓脾胃,和中益气”,即保胃气、“清脏腑热”,即保存津液的学术思想的根据。2.2黎庇留的学术思想特色“擅用经方的条件”,“方证对应”,特色“递增”的方法和“渐退”之治法。黎庇留在《黎庇留医案》共载医案50余则,以内科疾病为多,也有一些妇科、儿科、外科医案。这些医案大都为重病、急疑案病的治验。黎庇留特有的“递增”的方法和“渐退”之法依据是用药量应果敢而又审慎,尤在用附子,干姜之辛热燥烈之品。附子辛温大热,善入肾经而温阳气,内逐寒湿而止痛。干姜既能散脾胃之寒,为温缓中焦,又能温散肺寒而化痰饮。两者起着“扶阳祛邪用”。可体会到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的果敢用药来自他们熟悉中医理论以指导实践。黎氏有的案例,他先用一般剂量(附子常用6克),然后用“递增”的方法,见于酌情增,依据是在辨证加用量如附子先用18克,继之用至约30克;干姜由6克用至约24克,即多了 4倍。在“渐退”的方法可见于用四逆汤得效之后,即改用附子理中汤,真武汤。四逆汤汤用生附子,而附子理中汤、真武汤用熟附子,用量也减少,附子理中有人参、白术,真武汤有茯苓、白术、生姜,扶助元阳之方针不动,而理中有健脾助运之功,政务有缓土制水之长,就变四逆之峻烈而为温和调理之方了。2.3易巨荪的学术思想特色“方证相应”,“酌情用专药,外服参与内服”,“注重扶阳祛邪,保胃气,存津液”。从易巨荪属性偏序形式结构图病症状知识发现方法,其可视化表达易氏在治疗脾胃病运用经方原方为50.8%,原方加减运用44.8%,重用原方4.5%。这证明易巨荪的学术思想特色是“方证相应”。易氏偏序结构图病症状知识发现方法能揭示:易巨荪最常用小柴胡汤和解剂,大剂四逆汤(附子用量至15克)治下利色青,渴饮热水,还用专药如鹿茸以壮肾阳在阴寒内盛的胸中痞塞兼头刺痛医案,亦用于大便血,面色舌色皆淡白,脉沉细无力等症。从偏序结构图病-方剂药量知识发现方法,其可视化表甘草(炙)9克的子类最多,即易居荪最常用甘草(炙)9克。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易巨荪注重甘草(炙)能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甘草(炙)9克可预防损伤脾胃在治疗过程上。最多的簇集和其次的簇集为易巨荪最重视或最常用在于治疗脾胃病。从偏序结构病-方剂药量图,第2层可看到子节点中,炙甘草的顶点包含的簇集最多,.其次为生姜9克,半夏9克,黄芩9克,芍药9克,人参9克,甘草(炙)6克,茯苓9克,干姜9克的发现揭示这些方药量是易巨荪在治疗脾胃病中,最常用或最重视的而是主要方药鉴别点。这些药也揭示易巨荪注重“保胃气”“扶阳祛邪”“清热存阴”的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在脾胃病中,易巨荪最常用甘草(炙)涉及23个病证,如伤寒少阳病证与其对应小柴胡汤组成;腹痛病证与其对应五苓散;下利兼眠差与其对应生姜泻心汤;心下痞硬与其对应旋覆代赭石汤以重用生姜半夏;腹病与其对应吴茱萸汤。结论:从偏序结构图病-方剂药量知识发现方法,直观展示出甘草(炙)9克的子类最多,即揭示为最常用在治疗脾胃病。小柴胡汤是最常用的汤方,方中的炙甘草、人参、大枣益气扶正,实里以防邪气内传;甘草调和药性,兼作使药;方中柴胡透达半表之邪,疏畅少阳气机之法;黄芩清泄半里之热;柴胡合黄芩,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然而,再无表里证,只是病后体虚余热不尽,伴见口苦、胸满、脉弦的情况,易巨荪也使用小柴胡汤以疏畅气机,扶正祛邪。子类其次为生姜9克,半夏9克,黄芩9克,芍药9克,人参9克,甘草(炙)6克,茯苓9克,干姜9克的发现揭示在治疗脾胃病中,最常用或最重视的而是主要方药鉴别点,药用个性,药对配伍特点等以明确揭示隐藏着的“保胃气”;“扶正祛邪”;“清热存阴”等辨治脾胃病的思路。通过探析基于偏序结构理论的知识发现,可总结岭南名医伤寒家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的学术思想特色在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方证对应”;“异法方宜”;“期阴阳平,病自愈”以及“扶正祛邪,保胃气,存津液”

姜礼双,崔亚,乔大伟,卜平[8](2018)在《大柴胡汤内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大柴胡汤作为经典方之一在临床上运用广泛,尤其是在内科疾病的治疗当中更加普遍。通过收集近5年来有关大柴胡汤在内科疾病应用方面的文献报道,从而了解大柴胡汤的应用范畴,并加以概括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林依璇[9](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中医显性知识的获取、共享和传播已相对容易,而个人拥有独特、难以模仿的中医隐性知识正成为中医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本研究采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挖掘伤寒名家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类方临床经验,以病证结合及方证相应为切入点,量化分析导师运用柴胡类方的辨治思想、用药规律,揭示柴胡类方证的内在结构与相互异同,为掌握柴胡类方运用规律提供客观依据。此外,透过数据挖掘导师用药经验,显性化其隐性知识,增加、提升导师中医知识量,实现其内隐化的临床诊治技能的传递与交流。研究方法:1资料来源:病例来源于2013年4月至2017年11月间王庆国教授门诊病例。选取一方用药中,主要组成药物属《伤寒论》柴胡类方者(本文主要探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且一般资料记录及四诊信息记录完整者。2资料收集与处理:规范统一柴胡类方病例中病名、症状体征及药物等信息,并录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为保证数据库质量控制,数据库项目需全面、准确、真实记录,并由专人负责,它人未经授权不得进行修改。3统计学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结果:共有1138例柴胡类方病例,其中小柴胡汤295例,柴胡桂枝汤525例,柴胡桂枝干姜汤293例,大柴胡汤15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例。根据频次分析、黄金分割法可知导师运用各柴胡类方的适应证及其主症、主药,并通过药物聚类分析得出导师常用的合方用药,以体现导师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隐形知识。1小柴胡汤:导师运用小柴胡汤常见疾病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其次为睡眠障碍及各种术后调理。中医证型为少阳枢机不利证及脾虚肝胃不和证,常兼有痰饮食滞。主要症状包含消化道脾虚肝胃不和表现如心下痞、纳差、呃逆、心下疼、泛酸、恶心;情志失调表现如不寐、心烦;及郁热伤津表现如口苦、咽干、大便干。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法半夏、炙甘草、党参、黄连、煅牡蛎、大枣、干姜、茯苓、当归、陈皮、黄芪,即小柴胡汤原方加上黄连、煅牡蛎、干姜、茯苓、当归、陈皮、黄芪。常用合方药物以调理肝胆脾胃以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药为主,包含:半夏泻心汤、平胃散、温胆汤、香砂六君子、理中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开胃进食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旋覆代赭汤、四逆散、柴胡解毒汤;其他包含益气聪明汤、生脉散、潜阳封髓丹、玉液汤等。2柴胡桂枝汤:导师将柴胡桂枝汤用于一系列疾病边缘状态为主如亚健康状态、各种术后调理,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妇科疾病如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型为太阳少阳两经不和证及肝郁脾虚证,常兼有脾肾阳虚或心脾两虚。主要症状包含少阳经气不利表现如口干、耳鸣;太阳表虚受寒表现如汗出、畏寒、恶风、喷嚏、流涕、手足冷、关节疼痛;正气虚弱表现如乏力、心悸;消化道表现如心下痞;情志失调表现如不寐、心烦。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桂枝、白芍、炙甘草、法半夏大枣、党参、黄芪、当归、煅牡蛎、附子,即柴胡桂枝汤原方去生姜,加黄芪、当归、煅牡蛎、附子。常用合方药物较为多元,多根据疾病特性合方用药,如亚健康状态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苓桂术甘汤、木防己汤、三仙汤及生脉散;更年期综合征合用龙牡甘麦大枣汤;过敏性鼻炎合玉屏风散及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辛夷;慢性胃炎合百合乌药半夏泻心汤、六君子汤、丁香柿蒂汤;上呼吸道染合麻杏石甘汤、金沸草汤;荨麻疹合用荆芥、连翘、徐长卿、蝉蜕等祛风解毒之品;肝硬化合用柴胡活络汤;类风湿关节炎合用穿藤通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木防己汤;崩漏合用傅青主加减当归止血汤等。3柴胡桂枝干姜汤:导师将柴胡桂枝干姜汤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为肝热脾寒证。主要症状包含消化道脾阳虚衰表现如腹胀、大便稀而次数多;少阳经气不利表现如胁胀痛;寒热错杂表现如畏寒、下焦冰凉、口干。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煅牡蛎、法半夏、炙甘草、党参、黄连、白芍、黄芪,即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去天花粉,加法半夏、党参、黄连、白芍、黄芪。合方用药以治疗肠炎、肝炎、胃炎用药为主,如治疗肠炎常与薏苡附子败酱散、援绝神丹、葛根芩连汤、乌梅丸等合用;肝炎与柴胡解毒汤、柴胡活络丹合用;胃炎与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黄连汤合用。4大柴胡汤:导师运用大柴胡汤的适应证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如胆囊炎、胆囊结石及慢性便秘。中医证型为少阳胆热兼阳明里实证。主要症状包含少阳本证表现如口苦、胁痛、纳差、口干;阳明里实表现如大便干、大便次数少。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白芍、枳实、法半夏、黄芪、茵陈、生熟大黄、炙甘草、郁金,即大柴胡汤原方去生姜、大枣,加黄芪、茵陈、炙甘草、郁金。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导师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治疗精神疾病,例如焦虑证及抑郁症。中医证型为少阳受邪兼心胆气虚证。主要症状包含心神不宁表现如心悸、胆怯、不寐、焦虑;少阳证表现如抑郁、胸闷、头晕、纳差。主要药物为柴胡、黄芩、煆龙骨、锻牡蛎、生铁落、桂枝、茯苓、法半夏,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原方去人参、大枣、生姜、大黄。结论:导师运用柴胡类方特点可归于以下几点:1法仲景心得,承师门术功:导师运用柴胡类方不离仲景愿意,且在继承刘渡舟教授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个人特色。导师认为少阳病有经证、腑证,临床上以脏腑失和,肝胆气郁为主,后根据疾病属性及机体状态导致而有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2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导师借用现代医学方法,以西医疾病明确诊断,并同时辨别中医证型,达到病证结合,最后根据核心病机遣方用药。3善抓主症,方证相应:导师认为抓主症即把握核心病机,包括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病邪趋势,谨守病机,随症治之。4合方化裁,拓展运用:导师临证时不仅将柴胡汤类方与经方相合,亦常与后世时方相合,基本未见原方使用。导师透过合方运用产生新的疗效,扬长避短,扩大柴胡汤类方的主治范畴,应对复杂多变的病证,提高临床疗效。

杨一玖[10](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大柴胡汤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对大柴胡汤方证相关条文理解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明确大柴胡汤证的病因病机及其方药组成。并对近代医案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大柴胡汤证的中西医适应疾病、症状、体征及药物组成等内容。最后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大柴胡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通过对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尽可能得出符合要求的结果,从而为临床使用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理论研究方面,首先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本方证条文基础上,通过解析方证条文、病因病机、病位、方药、煎服法等内容对大柴胡汤方证进行深入探讨,使得理法方药一以贯之。其次,针对历代医家对于大柴胡汤证病位及是否方中有大黄的争论进行分析探讨,客观地认识其病位与方药组成。第三,以大柴胡汤为对象,进行柴胡汤类方的异同比较,对大柴胡汤在柴胡类方剂中的位置与作用有一个系统明确的定位,最终达到为临床恰当使用大柴胡汤提供理论支持的作用。临床医案统计分析研究方面,总共收集现代临床应用大柴胡汤治疗相关疾病的100例病案,从多个方面归纳整理本方治疗的疾病种类、症状、药物组成、药物剂量、用药剂数、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同时借助统计学方法的手段进行研究,得出本方在临床治疗的适应疾病范围、适用症等方面的优势。Meta分析方面,大柴胡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系统评价,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大柴胡汤方证的研究多集中在小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或者个案报道,为了更加系统客观地评价大柴胡汤在治疗具体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笔者检索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49年-2016年6月的相关文献,数据库未检索到的文献通过手工检索加以补充。检索词:为防止漏检相同研究目的的文献资料,设主题词3个:大柴胡汤、复方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加减。关键词1个:急性胆囊炎。通过计算机检索出符合条件的文献373篇,经阅读、整理、分类归纳之后,再将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26篇文献资料,运用Revman5.3软件对已有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一、结合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等概念以及历代医家对于大柴胡汤证的理解,得出大柴胡汤病位在少阳阳明,病理层次涉及营血分。二、通过医案统计研究得出大柴胡汤在应用人群上具备特异性,多发病于中老年,但是临床无论年龄大小,只要符合本方证侯,即可酌情使用。本方临床广泛应用于肝胆脾胃消化系统疾病、肺系疾病等病症中,应用本方的主要指征为便秘、小便黄、腹胀痛、纳呆、胁肋疼痛、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药物组成主要包括柴胡、黄芩、大黄、枳实、法半夏、大枣、生姜、白芍等。疗效确切可靠,值得广泛推广。三、二分类变量:大柴胡汤VS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OR(total)= 5.15,95%CI[1.86,14.26],Z=3.16,P=0.002;RR(total)= 1.17,95%CI[1.07,1.29],Z=3.30,P=0.0010;RD(total)=0.14,95%CI[0.06,0.22],Z=3.51,P=0.0004 治愈率:OR(total)=2.55,95%CI[1.41,4.63],Z=3.09,P=0.002;RR(total)= 1.47,95%CI[1.15,1.88],Z=3.05,P=0.002;RD(total)= 0.19,95%CI[0.07,0.30],Z=3.24,P=0.001;大柴胡汤+西医常规治疗VS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OR(total)= 4.95,95%CI[3.67,6.69],Z=10.43,P<0.00001;RR(total)=1.20,95%CI[1.16,1.24],Z=10.68,P<0.00001;RD(total)=0.16,95%CI[0.13,0.18],Z=11.56,P<0.00001。治愈率:0R(total)=2.10,95%CI[1.77,2.51],Z=8.36,P<0.00001;RR(total)= 1.40,95%CI[1.29,1.51],Z=8.19,P<0.00001;RD(total)= 0.17,95%CI[0.13,0.21],Z=8.62,P<0.00001。连续性变量:大柴胡汤VS西医常规治疗:腹痛消失时间:SMD(total)=-1.05,95%CI[-1.37,-0.72],Z=6.33,P<0.00001;发热消退时间:SMD(total)=-0.84,95%CI[-1.15,-0.52],Z=5.19,P<0.00001;大柴胡汤+西医常规治疗 VS 西医常规治疗:腹痛消失时间:SMD(total)=-2.47,95%CI[-3.39,-1.56],Z=5.32,P<0.00001;发热消退时间:SMD(total)=-2.22,95%CI[-3.13,-1.31],Z=4.78,P<0.00001;黄疸消失时间:SMD(total)=-0.47,95%CI[-0.80,-0.13],Z=2.73,P=0.006;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total)=-2.39,95%CI[-2.74,-2.04],Z=13.50,P<0.00001。结论:大柴胡汤证病位当为少阳阳明气、血分,且有热伤阴血的病理发展变化。大柴胡汤证的适应疾病主要包含肝胆脾胃消化系统疾病、肺系疾病,其常见的症状体征为便秘、小便黄、腹胀痛、纳呆、胁肋疼痛、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有效率、治愈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对改善腹痛、发热时间、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大柴胡汤应用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柴胡汤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大柴胡汤药物化学成分收集及药物靶点预测
    1.2 疾病靶点来源
    1.3 获取交集基因与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图的构建
    1.4 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核心蛋白筛选
    1.5 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
    1.6 分子对接验证
2 结果
    2.1 复方化学成分及药物靶点
    2.2 疾病靶点的获取
    2.3 获取复方-疾病交集基因
    2.4 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
    2.5 核心PPI网络构建及核心蛋白筛选
    2.6 交集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2.7 交集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2.8 分子对接分析
3 讨论

(2)李燕宁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分析方法
    1.4 频次统计
    1.5 黄金分割率
2 结果
    2.1 大柴胡汤证舌脉指征
        2.1.1 大柴胡汤证舌象
        2.1.2 大柴胡汤证苔象
        2.1.3 大柴胡汤证脉象
    2.2 大柴胡汤证症状频次
    2.3 李燕宁运用大柴胡汤药物分析
        2.3.1 李燕宁运用大柴胡汤原方分析
        2.3.2 李燕宁运用大柴胡汤药物加味分析
3 讨论

(3)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lncRNA-miRNA-mRNA转录网络整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活性成分筛选和靶点预测
    1.2 差异表达lnc RNAs、mi RNAs和m RNAs挖掘
    1.3 活性成分-靶点和lnc RNA-mi RNA-m RNA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1.4 靶点功能富集分析
    1.5 分子对接分析
2 结果
    2.1 大柴胡汤活性成分及靶点
    2.2 肝细胞癌差异表达lnc RNAs、mi RNAs和m RNAs
    2.3 活性成分-靶点和lnc RNA-mi RNA-m RNA转录网络
    2.4 关键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
    2.5 分子对接分析
3 讨论

(4)从少阳阳明合病论证大柴胡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前言
    1.2 中医对于中风病源远流长
        1.2.1 中风病肇始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1.2.2 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从“内虚邪中”立论
        1.2.3 唐宋以后,尤其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百家争鸣
        1.2.4 .现代时期,病名主证渐趋一致,但辨证分型仍各抒己见
    1.3 西医治疗脑卒中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3.1 脑卒中的分类
        1.3.2 脑卒中致病因素
        1.3.3 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
        1.3.4 脑卒中治疗概况
    1.4 大柴胡汤的来源分析及其治疗中风病的相关研究
    1.5 探讨六经辨证论治急性期中风病的临床思路及证治规律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标准
        2.2.3 试验类型
        2.2.4 试验分组
        2.2.5 干预措施
        2.2.6 疗效性指标
        2.2.7 安全性观测指标
        2.2.8 疗效判断
        2.2.9 统计学处理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情况
        2.3.2 疗效评价指标
        2.3.3 安全性评定
    2.4 结论
第三章 讨论与分析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附件

(5)基于数据挖掘的大柴胡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大柴胡汤理论研究概述
    第一节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
        1 六经解析
        2 《伤寒论》六经气化学说概述
    第二节 大柴胡汤条文解析
        1 《伤寒论》第103条
        2 《伤寒论》第136条
        3 《伤寒论》第165条
        4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第12条
    第三节 大柴胡汤方药探析
        1 柴胡
        2 黄芩
        3 芍药
        4 半夏
        5 生姜
        6 枳实(枳壳)
        7 大枣
        8 大黄
    第四节 大柴胡汤煎煮方法
    第五节 大柴胡汤病机分析
第二章 大柴胡汤期刊文献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 资料来源
        2 资料收集标准
        3 疾病病名规范及分类
        4 期刊文献分类标准
    第三节 统计与分析
        1 历年数据统计与分析
        2 初步分类统计与分析
        3 临床研究统计与分析
        4 自身对照试验下大柴胡汤在疾病的运用统计与分析
        5 随机对照试验下大柴胡汤在疾病的运用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大柴胡汤在现代消化系统疾病医案运用分析与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1 资料来源
        2 资料收集标准
        3 医案整理规范
    第三节 数据统计
        1 医案录入格式
        2 数据统计方法
    第四节 统计结果与分析
        1 性别统计与分析
        2 年龄统计与分析
        3 中医诊断统计与分析
        4 西医诊断统计与分析
        5 症状统计与分析
        6 舌苔脉象统计与分析
        7 药物组成统计与分析
        8 起效剂量统计与分析
第四章 大柴胡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轻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释义
    1.1 经方
    1.2 情志
        1.2.1 七情五志的认识
        1.2.2 情志病建立沿革
第二章 《伤寒论》《金匮要略》情志相关的病、症、方证
    2.1 烦、躁
        2.1.1 辨病性
        2.1.2 辨病机
        2.1.3 辨病势
        2.1.4 辨虚烦
        2.1.5 辨烦躁与躁烦
        2.1.6 辨六经之烦的病理特点
        2.1.7 小结
    2.2 瞑、卧、眠
        2.2.1 《伤寒论》太阳病篇
        2.2.2 阳明病篇
        2.2.3 少阳病篇
        2.2.4 少阴病篇
        2.2.5 厥阴篇
        2.2.6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2.2.7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2.2.8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2.2.9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2.2.10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2.2.11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2.12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2.13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2.2.14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2.2.15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2.16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2.2.17 小结
    2.3 惊悸
        2.3.1 “惊”
        2.3.2 “悸”
        2.3.3 “惊”、“悸”、“怵惕”、“惕而不安”
        2.3.4 小结
    2.4 嘿嘿
    2.5 百合病
        2.5.1 病因病机
        2.5.2 临床表现
        2.5.3 治则治法
        2.5.4 方药
        2.5.5 何任治百合病病案
    2.6 咽中如有炙脔(梅核气)
        2.6.1 病因病机
        2.6.2 临床表现
        2.6.3 治则治法
        2.6.4 方药
        2.6.5 梅核气病案
    2.7 奔豚气病
        2.7.1 历代医家对奔豚气病情志相关的认识
        2.7.2 病因病机
        2.7.3 临床表现
        2.7.4 治则治法
        2.7.5 方药
        2.7.6 小结
    2.8 脏躁
        2.8.1 “脏”的争议
        2.8.2 “躁”的争议
        2.8.3 病因病机
        2.8.4 临床表现
        2.8.5 治则治法
        2.8.6 方药
        2.8.7 小结
    2.9 邪哭
        2.9.1 病因病机
        2.9.2 临床表现
        2.9.3 治则治法
        2.9.4 方药
        2.9.5 小结
第三章 六经铨百病
    3.1 太阳病与情志病
    3.2 阳明病与情志病
    3.3 少阳病与情志病
    3.4 太阴病与情志病
    3.5 少阴病与情志病
    3.6 厥阴病与情志病
    3.7 小结
第四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
    4.1 抑郁障碍
        4.1.1 病理机制
        4.1.2 临床表现
        4.1.3 中医学辨治抑郁障碍
        4.1.4 经方治抑郁障碍病例
        4.1.5 糖尿病抑郁症
        4.1.6 小结
    4.2 广泛性焦虑障碍
        4.2.1 病理机制
        4.2.2 临床表现
        4.2.3 中医学辨治焦虑障碍
        4.2.4 经方治广泛性焦虑障碍病例
        4.2.5 小结
    4.3 惊恐障碍
        4.3.1 病理机制
        4.3.2 临床表现
        4.3.3 中医辨治惊恐障碍
        4.3.4 经方治惊恐障碍病例
        4.3.5 小结
    4.4 睡眠障碍
        4.4.1 病理机制
        4.4.2 临床表现
        4.4.3 中医辨治睡眠障碍
        4.4.4 小结
    4.5 肠易激综合征
        4.5.1 病理机制
        4.5.2 临床表现
        4.5.3 中医学辨治肠易激综合征
        4.5.4 经方治肠易激综合征病例
        4.5.5 小结
    4.6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甲亢
        4.6.1 病理机制
        4.6.2 临床表现
        4.6.3 中医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精神障碍
        4.6.4 小结
第五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理
    5.1 四诊合参
        5.1.1 望诊
        5.1.2 闻诊
        5.1.3 问诊
        5.1.4 切诊
    5.2 首辨阴阳
    5.3 再辨六经
    5.4 辨寒热虚实
    5.5 辨气血津液
    5.6 方证相应
第六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法
    6.1 汗法
    6.2 下法
    6.3 和法
    6.4 温法
    6.5 清法
    6.6 补法
第七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方
    7.1 柴胡桂枝汤
    7.2 黄连阿胶汤
    7.3 甘草小麦大枣汤
    7.4 栀子厚朴汤
    7.5 小柴胡汤
    7.6 大柴胡汤
    7.7 四逆散
    7.8 桃核承气汤
    7.9 半夏厚朴汤
    7.10 柴胡龙骨牡蛎汤
    7.11 三承气汤
    7.12 桂枝汤
    7.13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7.1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15 小结
第八章 经方辨治情志相关疾病之药
    8.1 桂枝
    8.2 柴胡
    8.3 半夏
    8.4 甘草
    8.5 茯苓
    8.6 黄连
    8.7 黄芩
    8.8 栀子
    8.9 厚朴
    8.10 枳实
    8.11 知母
    8.12 阿胶
    8.13 当归
    8.14 百合
    8.15 龙骨
    8.16 牡蛎
    8.17 人参
    8.18 生姜
    8.19 大枣
    8.20 酸枣仁
    8.21 生地黄
第九章 当代经方名师辨治精神情志疾病经验
    9.1 李赛美教授治神志及情志病的经验
        9.1.1 六经辨治糖尿病抑郁症
        9.1.2 六经辨治糖尿病失眠症
        9.1.3 六经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情志失调
        9.1.4 立法燮阴阳,多从少阳论治,善用柴胡剂
        9.1.5 调枢机,理气血,袪痰瘀,定神志
        9.1.6 遣方用药规律
        9.1.7 病例赏析
        9.1.8 小结
    9.2 郝万山教授辨治情志病经验
        9.2.1 疗心肝胆,重阳气
        9.2.2 自拟柴胡桂枝温胆定志汤
        9.2.3 病例赏析
        9.2.4 小结
    9.3 黄煌辨治情志病经验
        9.3.1 论半夏厚朴汤
        9.3.2 论黄连阿胶汤
        9.3.3 论四逆散
        9.3.4 八味除烦汤病例
        9.3.5 小结
    9.4 小结
第十章 病案偶拾
    10.1 病案1
    10.2 病案2
结语
讨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基于偏序结构图知识发现方法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治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基于偏序结构图理论的知识发现方法
    1.1 偏序结构
        1.1.1 属性偏序结构图原理
    1.2 基于属性(对象)偏序结构图表示的知识发现方法
        1.2.1 偏序结构图中的集群结构关系
        1.2.2 偏序结构图中的子集群结构关系
        1.2.3 偏序结构图中的支路模式
        1.2.4 偏序结构图中节点之间的关系
    1.3 基于偏序结构图表示的中药方剂配伍
    1.4 归纳基于偏序结构理论的知识发现方法
    1.5 研究结果
    1.6 结论
第二章 基于属性偏序理论研究陈伯坛《读过伤寒论》中的医案
    2.1 陈伯坛的生平简介
    2.2 研究目的
        2.2.1 研究方法
        2.2.2 偏序结构图知识发现方法
    2.3 研究成果
        2.3.1 分析偏序结构图
        2.3.2 陈氏旨于仲景以“方证相应”的依据
        2.3.3 背景图
        2.3.4 图解
        2.3.5 其它方证证治特点
    2.4 属性偏序结构图表达附子为普遍性强,重视证据
        2.4.1 辨证宜确,用药宜足,应重不重,反受其害的学术思想
        2.4.2 参考仲景应用附子的最大数量
        2.4.3 参考火神派擅于姜附大剂
    2.5 探析
        2.5.1 风引汤
        2.5.2 历节病
        2.5.3 白通汤
        2.5.4 鉴别白通汤,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组成和病机
    2.6 研究结果
    2.7 结论
第三章 基于属性偏序原理研究呕吐治疗规律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成果
        3.3.1 经方治疗呕吐方证规律知识发现
    3.4 研究结果
        3.4.1 “证”是辨治的重要依据
    3.5 相关图表
    3.6 讨论陈伯坛使用重剂
        3.6.1 陈伯坛用重剂大建中汤,重剂龙胆泻肝汤,重剂真武汤
        3.6.2 急病的辨治
        3.6.3 用附子的法度—与火神派为鉴别
    3.7 《读过金匮卷十九》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的偏序结构病-症状图
第四章 基于属性偏序原研究理易巨荪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
    4.1 岭南名医易巨荪的生平简介
    4.2 易巨荪治疗脾胃病基于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法
        4.2.1 易巨荪病证方药偏序结构图见图12
        4.2.2 偏序结构图12病证方药图解
        4.2.3 从偏序结构图发现易巨荪在治疗脾胃病的用方重点
    4.4 研究结果
        4.4.1 “扶阳祛邪,保胃气,存津液”是易居荪的学术思想
        4.4.2 偏序结构图的知识发现方式揭示易巨荪医案中的学术经验
    4.5 小结
    4.6 图13解:脾胃病-方属性偏序结构图
        4.6.1 脾胃病用经方的治疗规律
        4.6.2 脾胃病的其它方证证治特点
        4.6.3 小结
    5.1 黎庇留生平
    5.2 《集中医案》辨治脾胃病方-症状属性偏序结构图中的学术思想
        5.2.1 目的
        5.2.2 方法
        5.2.3 成果
        5.2.4 小结
    5.3 偏序结构图14的知识发现法
        5.3.1 经方治疗脾胃方证规律知识发现
        5.3.2 形式背景的最大共有属性为研究的对象
        5.3.3 第2层子节点是:呕吐,便秘,纳差,热不退,渴等
        5.3.4 “呕吐”的子类最多,其次为“便秘”“纳差”等为鉴别点
        5.3.5 脾胃病呕吐方剂治疗规律
    5.4 结论
第六章 讨论
第七章 偏序结构图理论基础
    6.1 基于偏序结构理论,可视化治疗规律和规则新知识
    6.2 建立数据库
    6.3 偏序结构图的生成过程
        6.3.1 数据输入和预处理:
    6.4 探析偏序理论结构图,结出隐含的学术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大柴胡汤内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胆石症、胆囊炎等胆系疾病
2 治疗急性胰腺炎
3 治疗反流性胃病
4 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
5 治疗高脂血症
6 治疗肝癌及肝癌栓塞后综合征
7 治疗肿瘤梗阻性黄疸
8 治疗其他疾病
9 结语

(9)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柴胡类方现代临床运用进展
    一、小柴胡汤
        1 消化系统疾病
        2 循环系统疾病
        3 神经系统疾病
        4 内分泌系统疾病
        5 呼吸系统疾病
        6 皮肤病
        7 儿科疾病
        8 妇产科疾病
        9 其它
    二、大柴胡汤
        1 内科疾病
        2 外科疾病
        3 其它
    三、柴胡桂枝汤
        1 内科疾病
        2 外科疾病
        3 妇儿科
        4 其它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
        1 内科疾病
        2 皮科疾病
        3 妇儿科疾病
        4 其它
    五、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 内科疾病
        2 妇儿科疾病
        3 皮肤科
        4 其它
    六、柴胡加芒硝汤
    七、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
    前言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小柴胡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2 研究对象
        3 数据处理
        4 数据管理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
        1 小柴胡汤证治规律
        2 小柴胡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小柴胡汤一般情况分析
        2 小柴胡汤疾病谱
        3 小柴胡汤症状信息
        4 小柴胡汤药物信息
        5 小柴胡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1 导师运用小柴胡汤证治规律
        2 小柴胡汤主治疾病症药规律举隅
        3 导师运用小柴胡汤结论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柴胡桂枝汤证治规律
        2 柴胡汤桂枝常见西医疾病药症关系举隅
        三、讨论
        1 柴胡桂枝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柴胡桂枝汤适应证
        3 柴胡桂枝汤症状信息
        4 柴胡桂枝汤药物信息
        5 柴胡桂枝汤常用病证比较
        四、小结
        1 柴胡桂枝汤证治规律
        2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汤主治疾病症药规律
        3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汤结论
    研究三: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规律
        2 柴胡桂枝干姜汤常见西医疾病用药规律举隅
        三、讨论
        1 柴胡桂枝干姜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柴胡桂枝干姜汤适应证
        3 柴胡桂枝干姜汤症状信息
        4 柴胡桂枝干姜汤药物信息
        5 柴胡桂枝干姜汤常见病证用药比较
        四、小结
        1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拷汤证治规律
        2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治疾病症药规律
        3 导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结论
    研究四: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大柴胡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大柴胡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大柴胡汤一般情况分析
        2 大柴胡汤适应证
        3 大柴胡汤症状信息
        4 大柴胡汤药物信息
        四、小结
    研究五: 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方规律研究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二、研究结果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治规律
        三、讨论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一般情况分析
        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疾病谱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症状信息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物频次分析
        四、小结
总体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数据挖掘的大柴胡汤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大柴胡汤现代临床应用近况研究
        参考文献
    2. 大柴胡汤方药组成中有无大黄问题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大柴胡汤证理论研究
    1. 病名研究概况
        1.1 中医病名的内涵
        1.2 中医病名的层次差别——病-证-症
        1.3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疾病命名的特点与差异
        1.4 《伤寒论》对疾病的命名特点
    2. 六经实质、六经病以及六经辨证
        2.1 六经实质
        2.2 六经病
        2.3 六经辨证
    3. 条文辨析
    4. 病机探讨
        4.1 少阳阳明并病
        4.2 少阳病本证
        4.3 手少阳三焦热证
        4.4 兼有不同观点
    5. 方药
        5.1 大柴胡汤命名特点
        5.2 药物解析
        5.3 配伍规律
    6. 煎服方法
    7. 柴胡剂类方证研究
        7.1 小柴胡汤证
        7.2 柴胡桂枝汤证
        7.3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7.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7.5 柴胡加芒硝汤证
    8. 讨论与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大柴胡汤医案统计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收集标准
        2.3 病名规范
        2.4 症状规范
        2.5 药名规范
        2.6 剂量规范
        2.7 医案录入
        2.8 数据统计方法
    3. 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
        3.1 患者性别统计研究
        3.2 患者年龄统计研究
        3.3 病名统计研究
        3.4 症状统计分析
        3.5 舌苔脉象统计
        3.6 药味统计分析
        3.7 大柴胡汤原方用药剂量统计分析
        3.8 剂数统计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之meta分析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件检出及评价
        2.2 二分类变量meta分析
        2.3 连续变量meta分析
    3. 总结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大柴胡汤应用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柴胡汤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验证[J]. 张涛,周春宇,杨成城,张少辉,门斯烨,钱嘉惠,马亦湘,安佳琳. 世界中医药, 2022
  • [2]李燕宁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方证研究[J]. 刘靖靖,李莉,姚月华,孟小斐. 河南中医, 2021(12)
  • [3]大柴胡汤治疗肝细胞癌lncRNA-miRNA-mRNA转录网络整合分析[J]. 郑飘,陈博威,宁迪敏,肖唯,田雪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
  • [4]从少阳阳明合病论证大柴胡汤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探讨[D]. 施经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基于数据挖掘的大柴胡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D]. 王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精神情志疾病经方辨治规律探讨[D]. 何群娥(Ho Kwan Ngor).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6)
  • [7]基于偏序结构图知识发现方法陈伯坛,黎庇留,易巨荪治脾胃病学术思想研究[D]. 张彩芳(Teo Chye F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大柴胡汤内科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姜礼双,崔亚,乔大伟,卜平. 亚太传统医药, 2018(08)
  • [9]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庆国运用柴胡类方组方规律研究[D]. 林依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大柴胡汤证研究[D]. 杨一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标签:;  ;  ;  ;  ;  

大柴胡汤应用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