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为获NextHop授权(论文文献综述)
代永刚[1](2018)在《高负载高冗余缓存系统的组网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伴随通信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当前流量已经进入爆棚的时代,随及网络带宽瓶颈变得异常突出。WEB缓存系统作为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变得越发的重要。但是经过若干个局点的运行发现,WEB缓存系统给业务带来了增益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风险点。经过统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缓存系统网络接入故障。由此迫切需要对当前组网进行优化改造,增加整套系统的可靠性。本论文从现网出发,首先介绍了WEB缓存系统业务基本原理,再经过分析提出对组网的需求,并介绍了当前组网情况。根据业务转发服务流程,整个论文主要分成三部分对组网进行了优化设计,包括流量引入方向、整体组网拓扑、流量流出方向。在流量引入方向,采用了策略路由。首先,虽然弱策略路由有下一跳不可达的时候,策略失效的功能。但是当面对现网特殊环境下,会造成流量转发异常,最终造成业务失败。所以采用策略路由过滤解决了该问题。然后,策略路由下一跳配置到一个负载均衡器,可能会造成瓶颈问题。由此对策略路由进行配置优化,打破了这种瓶颈。并经过测试实现了策略路由真实失效和负载均衡的目的。在整个组网拓扑上,当前采用了两条链路冗余的方式,但是却在某条链路中断之后,基于WEB缓存系统业务的特殊性,将会造成流量单边、回源失败、链路拥塞等异常。造成链路上实现了冗余,但在业务上却没有实现冗余。本文通过引入MSTP协议,并对MSTP相关参数进行合理化配置,优化了当前组网拓扑。并经过测试完全实现了业务上真正的冗余。在流量流出方向,基于VRRP的网关冗余能保证出网的链路冗余,但故障恢复收敛时间过长。由此通过引入BFD实现了毫秒级别的故障发现,并快速收敛恢复故障。最后再经过和MSTP联合分析,发现有流量绕行的情况。通过VRRP与接口联合绑定实现网关自适应切换,解决了该问题。并通过测试优化比对了VRRP收敛时间等内容。整体实现了WEB缓存系统在网络接入上,不管从物理层面、链路层面、网络层面,还是业务层面都实现了高可靠性。文中最后再介绍了缓存系统组网实现情况,进行组网、配置等相关方面的详细介绍,对各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了测试验证,系统整体运行情况相当稳定。
王成娟[2](2017)在《移动自组织网中节能路由协议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移动自组织网络中节点的电量有限,节点会随着电量消尽而退出网络,从而影响网络的性能,因此延长节点寿命成为移动自组织网节能研究的热点。现有节能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决传输一个分组总电量消耗最小化和网络寿命最大化的节点耗电均衡问题。但是,只追求总电量消耗最少的路由评价方式往往会导致耗电量较低节点负载过重,且总耗电最小并未从节点的角度节省电量;只追求均衡节点耗电量会造成节点电量的浪费;少数协议单纯的将绝对最小化耗电总量与均衡耗电相结合,但都是从全局的角度而未从局部角度为延长节点寿命发挥节点自身的节能自主性。面向节点发射功率固定的网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电池放电特性节能的路由协议RBAODV,该协议根据电池放电特性将电池剩余电量划分为3个不同等级,进而采取各自相应的评估策略,使高剩余电量节点积极参与到协助转发分组中来而提高路由评价值,而低剩余电量节点则为保护自身电量降低路由评价值,路由选择时通过综合考虑跳数和路径上各节点剩余电量评价值来决定路由。实验结果显示,与AODV协议性能相比,RBAODV协议能有效避免剩余电量过低节点,从而延长网络寿命。面向节点发射功率可调的网络,基于节点转发一个数据分组耗电量最小的角度,由于现有节能协议在网络节点转发路由控制分组时并没有考虑节点剩余电量。本文提出一种改进方案RBTBPR协议,即在中间节点转发路由请求包时优先考虑该路由请求包所经路径的剩余寿命较多;其次考虑上一跳节点转发该路由请求包耗电最少;再考虑该请求包所经路径的累积耗电总量最少;最后考虑该请求包所经路径的跳数最少。该协议并对节点在当前剩余电量值下剩余寿命的估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只关注节点当前剩余电量与节点已运行的时间,即节点剩余寿命为当前剩余电量除以已消耗电量与已运行时间的比值。实验结果显示,与TBPR协议、MCPR协议相比,RBTBPR协议能延长节点的网络寿命。
黄超[3](2016)在《基于IPRAN的小型城市综合承载网的组网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带宽的需求与日俱增,LTE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正是基于人们的这一需求,而LTE的承载需求与传统的2/3G网络时代有了巨大的改变。SDH作为传统的承载网,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新时期大带宽、多业务的需求给其带来了艰巨的考验;相对而言,IP技术在带宽上高性价比,在网络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但其无法提供高可靠性及OAM技术而备受质疑。而IPRAN正是了结合两者的优势,它基于IP技术,适用于多种传输介质、增加了OAM和QoS机制,完美实现无线回传需求。论文针对景德镇市的LTE配套IPRAN网络建设进行分析研究,首先简要描述了课题的背景意义及传统承载网技术的不足,然后叙述了LTE技术并根据其业务特性分析了新时期的综合承载需求,然后再介绍了IPRAN技术的概念及关键技术,并对当前两种无线承载技术IPRAN和PTN进行了比较;接下来阐述了IPRAN网络的建设原则,介绍了IPRAN网络总体结构、组网模型及IPRAN设备;论文最后结合江西景德镇市的LTE等业务承载现状和需求分析,完成了景德镇IPRAN网络的组网规划和应用。
二、华为获NextHop授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为获NextHop授权(论文提纲范文)
(1)高负载高冗余缓存系统的组网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高负载WEB缓存系统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负载均衡和冗余技术简述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1 选题背景 |
1.3.2 工程需求 |
1.3.3 设计思路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当前WEB缓存系统的组网现状 |
2.1 WEB缓存系统原理 |
2.1.1 透明模式 |
2.1.2 半透明模式 |
2.2 WEB缓存系统的组网情况 |
2.2.1 组网拓扑 |
2.2.2 组网逻辑 |
2.2.3 业务流程 |
2.3 组网配置细节 |
2.3.1 路由交换设备的vlan配置 |
2.3.2 路由交换设备trunk接口配置 |
2.3.3 路由器策略路由配置 |
2.3.4 路由器的VRRP配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WEB缓存系统流量引入的优化设计 |
3.1.1 现网策略路由缺陷分析 |
3.1.2 弱策略路由优化设计 |
3.2 WEB缓存系统网络接入拓扑的优化设计 |
3.2.1 现网拓扑缺陷分析 |
3.2.2 生成树协议优化理论基础 |
3.2.3 引入MSTP的拓扑优化设计 |
3.2.4 MSTP性能优化设计 |
3.3 WEB缓存系统流量出网的优化设计 |
3.3.1 VRRP的主备切换缺陷分析 |
3.3.2 VRRP协议优化理论基础 |
3.3.3 引入BFD的VRRP优化设计 |
3.3.4 VRRP与MSTP联动的缺陷分析 |
3.3.5 VRRP与接口联动的优化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网络拓扑 |
4.2 主要设备清单 |
4.3 重点网络数据规划表 |
4.4 网络设备配置 |
4.4.1 交换机配置 |
4.4.2 路由器配置 |
4.5 ATP测试结果 |
4.6 业务运行情况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策略路由优化测试 |
5.1.1 策略路由过滤测试 |
5.1.2 策略路由的负载分担测试 |
5.2 MSTP的组网测试 |
5.3 VRRP和BFD联动对比测试 |
5.4 VRRP与接口联动的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交换机配置 |
附件二 路由器配置 |
(2)移动自组织网中节能路由协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工作 |
2.1 移动自组织网的介绍 |
2.1.1 移动自组织网络的起源及发展 |
2.1.2 移动自组网织网络的特性 |
2.1.3 移动自组网织网络的应用 |
2.1.4 移动自组网织网络的主要路由协议 |
2.2 移动自组织网中主要节能路由协议 |
2.2.1 最小化传输每个数据分组耗电总量 |
2.2.2 最大化网络剩余寿命 |
2.3 仿真工具NS2的介绍 |
2.3.1 NS2的概述 |
2.3.2 仿真环境的搭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发射功率固定的RBAODV协议 |
3.1 问题的提出 |
3.2 RBAODV协议的设计 |
3.2.1 主要思想 |
3.2.2 RBAODV协议具体描述 |
3.3 RBAODV协议的实现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性能评价参数 |
3.4.2 场景参数设置 |
3.4.3 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发射功率可调的RBTBPR协议 |
4.1 问题的提出 |
4.2 RBTBPR协议的设计 |
4.2.1 主要思想 |
4.2.2 RBTBPR协议具体描述 |
4.3 RBTBPR协议的实现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性能评价参数 |
4.4.2 场景参数设置 |
4.4.3 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基于IPRAN的小型城市综合承载网的组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传统承载网络MSTP的介绍及问题 |
1.3 选择IPRAN的原因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LTE承载网需求分析 |
2.1 LTE技术介绍 |
2.2 LTE承载网需求分析 |
2.3 小结 |
第三章 IPRAN技术 |
3.1 IPRAN的定义 |
3.2 IPRAN的关键技术 |
3.2.1 MPLS技术 |
3.2.2 HQOS技术 |
3.2.3 VPN FRR技术 |
3.2.4 VRPP技术 |
3.2.5 BFD技术 |
3.3 小结 |
第四章 IPRAN组网设计 |
4.1 IPRAN组网原则 |
4.2 IPRAN网络模型搭建 |
4.3 IPRAN承载网对光缆的需求 |
4.4 华为IPRAN设备 |
4.4.1 ER/B设备 |
4.4.2 接入A设备 |
4.5 小结 |
第五章 景德镇IPRAN组网应用 |
5.1 景德镇IPRAN建设背景及概况 |
5.1.1 景德镇IPRAN建网背景 |
5.1.2 LTE项目概况 |
5.2 景德镇IPRAN建网方案 |
5.2.1 总体组网 |
5.2.2 汇聚和接入光缆建设 |
5.2.3 IPRAN接入网组网情况 |
5.3 IPRAN业务部署 |
5.3.1 资源规划 |
5.3.2 路由组织 |
5.3.3 基站业务开通 |
5.4 组网应用效果 |
5.5 展望和政企承载思考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华为获NextHop授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负载高冗余缓存系统的组网设计与实现[D]. 代永刚.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2]移动自组织网中节能路由协议的研究[D]. 王成娟. 辽宁大学, 2017(03)
- [3]基于IPRAN的小型城市综合承载网的组网应用[D]. 黄超.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