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临产服务新模式

试论临产服务新模式

一、产时服务新模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艳[1](2021)在《“互联网+”连续助产服务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助产服务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理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助产服务流程,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设计具有个性化、互动性、科学性、实践性的管理平台,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互联网+"连续助产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孕产妇管理由产前到产后、院内到院外、线下到线上的延伸,为相关部门的决策与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其他医院助产服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与启示。

祝华聪[2](2020)在《基于医疗工艺设计的医疗建筑分娩中心人性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医疗建筑的理念已经逐渐由“技术至上”转变为“以人为本”。医疗建筑的设计由最初的经济、实用、美观向规范化、标准化、技术至上演进。融合绿色建筑理念及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新时期的医疗建筑开始考虑“人性化主义”,依照患者对就医品质的追求提升,全面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医疗建筑空间品质等就医体验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医疗空间的设计上应满足所有的使用人群对就医品质的需求。医疗建筑设计工作需要先确定工艺流程,这一阶段非常重要且复杂。医疗建筑设计不单单是建筑学领域,还与医学、卫生学和医技工程学等边缘学科息息相关。医疗建筑作为公共建筑,因为其极具工艺性,所以我们在进行医疗建筑的设计前需要先进行医疗工艺设计。医疗建筑中的医疗工艺设计,必须先了解医院里的医疗流程,“医疗工艺”是指“医疗流程和医疗设备的匹配,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配置”,“医疗流程”是指“医疗服务的程序和环节”医疗工艺设计也是医院运营方式的设计或体现。而最能反映医院品质的是医疗工艺设计流程中的三级流程,即医院建筑细部的使用体验感。本文为了探讨基于医疗工艺设计的医疗建筑分娩中心的人性化设计,梳理了分娩中心建筑空间内的医疗工艺流程,分析使用者对分娩中心内各区域医疗环境的复合需求,以确定分娩中心区域的空间布局优化原则;根据医疗流程确定每个功能空间的医疗工艺设计方法,并根据患者的行为心理需求和满足医疗流程的人性化需求的主观意愿,更新和补充建筑空间设计细节;研究了分娩中心在医院中的总体布局位置;通过引入智慧医疗和设备管理信息化,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标准的陈设及医疗设备布局,确定功能空间的符合人性化的平面布局方式;提出新的设计策略,依照三级流程内空间布局优化原则及人性化设计手法,应用模块设计理论及装配式干式作业施工技术,创新性地提出ZP医疗模块化系统,为目前分娩中心空白的三级医疗工艺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旨在为分娩中心的未来建设提供相关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郭思彤[3](2020)在《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高龄二胎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高龄二胎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提高高龄二胎产妇满意度,改善高龄二胎产妇心理状态。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门诊建卡并定期检查的100例高龄二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和密封信封技术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应用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试验组产妇在产科门诊接受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要定期参加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主题课程的培训与小组讨论,接受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的连续性服务。对照组采用传统孕期保健模式,接受产科门诊、孕妇学校课堂和病房三者分段式服务。入组时研究对象填写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分娩结束后,完成案主满意度量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由研究人员记录分娩结局等数据信息。最后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对两组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文化和收入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分娩结局:妊娠期接受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干预后的试验组顺产人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选择剖宫产和进行会阴侧切的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一、二、三阶段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2小时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阴道产钳助产人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满意度情况:试验组产妇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分娩后心理状态:试验组产妇的焦虑、抑郁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可以改善高龄二胎产妇的分娩结局,增加顺产率。2、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能够提升高龄二胎产妇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3、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可以改善高龄二胎产妇心理状态,减轻其产后焦虑和抑郁情况。

李亚敏[4](2019)在《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既往研究认为产妇配偶陪产体验可能影响产妇分娩体验,但关于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关系存在争议。既往关于陪产体验与分娩体验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对访谈获得的主观资料进行现象分析的质性研究,无法验证客观事实及因果关系,缺乏客观的证据;且研究资料主要集中在国外,存在文化差异。因此,有必要采取量性的研究方法探讨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关系,以期明确产妇配偶陪产体验和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和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产妇和配偶的分娩体验,改善分娩结局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描述产妇配偶的陪产体验,探讨其影响因素;(2)描述产妇的分娩体验,探讨其影响因素;(3)探讨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用Dencker的产妇分娩体验问卷和Katri的配偶陪产体验问卷,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住院分娩的481名产妇及其参加陪产的配偶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产妇分娩体验和产妇配偶陪产体验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产妇及配偶的一般资料481名产妇及其配偶,其中初产妇363人(75.47%),经产妇118人(24.53%)。产妇年龄为31.1±3.7岁(20岁~43岁),产妇配偶年龄为33.0±4.1岁(23~52岁)。(2)陪产体验与分娩体验的现状及相关性产妇分娩体验的总分为68.94±9.41分(35~92),标化后总分为2.76±0.38分,其中产妇的安全感知维度得分最高,标化后得分为3.07±0.593分;产妇的参与性维度得分最低,标化后得分为2.52±0.51分。配偶陪产体验的总分为132.71±12.73分(95~169),标化后总分3.90±0.37分,其中配偶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感受最佳,标化后得分为4.21±0.45分;对妻子的感受最差,标化后得分为3.65±0.46分。产妇配偶陪产体验总分与产妇分娩体验总分呈正相关(r=0.30,P<0.01);产妇配偶陪产体验的四个维度与产妇分娩体验总分具有正相关性(r值为0.058~0.319,P<0.01);产妇分娩体验的四个维度与配偶陪产体验总分具有正相关性(r值为0.173~0.291,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产妇的民族(t=2.518)、有无医保(t=2.473)、预期分娩方式(t=9.298)、是否为经产妇(t=7.795)、上次分娩距本次分娩的时间(t=3.356)、是否接受孕妇学校课程(t=2.336)、对经阴道分娩知识的了解(F=8.923)、对陪伴分娩的了解(F=2.273)、对分娩的焦虑或恐惧(F=22.964)、对顺利完成经阴道分娩的信心(t=12.152)、总产程时间(t=14.180)、本次分娩情况(F=18.314)、是否使用硬膜外麻醉镇痛(t=6.507)、是否实现孩子性别预期(t=6.507)、住院期间主要照顾人员(t=18.289)和配偶陪产体验(r47.468)等不同亚组间的分娩体验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2)。产妇配偶的教育程度(t=3.118)、是否独生子(t=2.278)、住院期间主要照顾人员(t=10.750)、对孩子性别的期待(t=2.259)、与妻子的关系(t=1.937)、陪产动机(F=2.717)、决定参与陪产的时间(F=1.877)、配偶是否接受孕妇学校课程(t=7.472)、孕妇学校课程类型(F=2.327)、是否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妊娠分娩知识(t=6.181)、对经阴道分娩的了解(F=8.920)、对陪伴分娩的了解(F=8.580)、对分娩的恐惧或焦虑(F=20.485)、是否有信心顺利完成分娩(F=35.616)、是否实现孩子性别预期(t=8.736)、妻子是否为经产妇(t=1.698)、上次产妇分娩配偶有无陪产(F=2.859)、产妇本次分娩情况(F=6.088)、产妇是否使用硬膜外麻醉镇痛(t=0.075)、产妇分娩体验总分(r47.468)等不同亚组间的配偶陪产体验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2)。(4)多因素分析结果经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总产程时间、陪产体验总分、对经阴道分娩知识的了解、对分娩的焦虑或恐惧、是否有信心顺利完成经阴道分娩、本次分娩情况、住院期间主要照顾人员和民族8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分娩体验总分变异系数的25.1%;对分娩的焦虑或恐惧、是否有信心完成陪产、配偶参加孕妇学校课程的类型、分娩体验总分4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可解释配偶陪产体验总分变异系数的26.4%。研究结论:(1)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呈正相关。配偶陪产体验越好,产妇分娩体验越佳。提示医务工作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给予陪产配偶更多信息和情感支持,增进产妇配偶对经阴道分娩知识的了解,缓解产妇配偶焦虑或恐惧的情绪,进而达到改善产妇分娩体验和分娩结局的目的。(2)产妇总产程时间、配偶陪产体验、对经阴道分娩的了解程度、对分娩的焦虑或恐惧、本次分娩情况、住院期间主要照顾人员和民族等是产妇分娩体验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产妇分娩体验,应增加产妇对经阴道分娩知识的了解,减轻产妇分娩焦虑或恐惧的情绪,减少产钳助产和会阴侧切的使用,鼓励产妇配偶作为住院期间的主要照顾者。(3)产妇分娩体验、配偶参加孕妇学校课程类型、对分娩的恐惧或焦虑、是否有信心完成陪产等因素是配偶陪产体验的影响因素。为提高配偶陪产体验,应鼓励配偶参加分娩体验课,减轻配偶对分娩的恐惧焦虑感,增加其陪产的信心。

林美英[5](2018)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收取本次研究分娩产妇88例,时间为2016年4月9日-2017年11月1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两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及分娩结局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分娩产妇第一产程(20.12±1.32)h;第二产程(0.81±0.32)h,均短于对照组;产时出血量(185.21±1.65)ml,显着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产妇阴道分娩发生率95.45%,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2.27%,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护理新模式可以有效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和产时出血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白银玉[6](2018)在《Kano理论视角下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优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Kano理论分析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并对其属性进行界定;采用重要度矩阵分析法对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优化分析;探讨各层次医疗机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属性特征。方法:本研究采用非实验性研究中的现状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来自延吉市四所不同层次医疗机构的780例围生期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工具主要使用了一般资料调查表、孕产妇围生期服务需求量表、基于Kano理论孕产妇围生期服务需求调查问卷、重要度矩阵分析表。利用SPSS17.0软件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转换、整理及分析。结果:(1)运用Kano理论进行属性界定结果如下: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魅力需求10项,一维需求11项,必备需求2项,无差异需求37项;孕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魅力需求7项,一维需求14项,必备需求2项,无差异需求37项;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魅力需求10项,一维需求11项,必备需求2项,无差异需求37项。(2)重要度矩阵图显示: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位于第一象限的45项,位于第二象限的1项,位于第三象限的1项,位于第四象限的13项;孕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位于第一象限的9项,位于第二象限的37项,位于第三象限的1项,位于第四象限的13项;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位于第一象限的10项,位于第二象限的37项,位于第三象限的1项,位于第四象限的12项。(3)各层次医疗机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属性特征研究显示:就诊三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魅力需求10项,一维需求12项,必备需求2项,无差异需求36项;就诊二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魅力需求4项,一维需求18项,无差异需求38项;就诊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魅力需求6项,一维需求12项,无差异需求42项;选择民营母婴护理机构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魅力需求5项,一维需求13项,必备需求2项,无差异需求40项。重要度矩阵图显示:就诊三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位于第一象限的10项,位于第二象限的36项,位于第三象限的2项,位于第四象限的12项;就诊二级甲等综合医疗机构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位于第一象限的7项,位于第二象限的32项,位于第三象限的1项,位于第四象限的20项;就诊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位于第一象限的22项,位于第二象限的23项,位于第四象限的15项;选择民营母婴护理机构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项目中,位于第一象限的8项,位于第二象限的31项,位于第三象限的1项,位于第四象限的20项。结论:(1)基于Kano理论制作问卷调查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属性界定汇总分类,保证必备需求服务项目,建设一维需求服务项目,积极开发魅力需求服务项目,进一步提升围生期护理工作质量,让孕产妇享受到更优质、更温馨的服务。(2)运用重要度矩阵分析法进行优化分析,明确服务项目薄弱环节。保持第一象限需求服务项目并进行优化;优先改进第二象限需求项目;次要改进第三象限需求项目;保持自身优势条件下去除第四象限中没有意义的护理需求服务项目,减少护理服务中的不足点;为孕产妇提供规范化、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服务。(3)就诊于各层次医疗机构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属性有差异。不同层次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条件,针对孕产妇围生期生理、心理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特点,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达到病人、医疗机构、社会共赢。

陈莹,庄皎月,郑娟[7](2017)在《产时管理新模式在初产妇限制会阴切开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的产时管理模式在初产妇限制会阴切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产时管理模式,试验组150例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助产士采取个体化非药物镇痛指导、一对一导乐陪伴、自由体位、无创接产。结果试验组会阴完整率、会阴正中切开及会阴Ⅰ度裂伤率均高于对照组,会阴侧切率、会阴Ⅱ度裂伤率显着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显着缩短,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管理新模式可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损伤程度,最大限度的保持产妇会阴的完整性,促进了限制会阴切开这一举措的推行,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李幼娟,周军,王琳,杨凤,杨玉兰,崔丹丹[8](2017)在《丈夫共同参与陪伴分娩的临床服务模式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转变产时服务模式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导乐陪伴分娩的基础上让丈夫参与陪伴分娩的初产妇600例为观察组,并取同期单纯实施导乐陪伴分娩的初产妇600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时疼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初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产时疼痛减轻,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丈夫共同参与陪伴分娩提高了自然分娩率,缩短了产程时间,减轻了产时疼痛,使其在最好的状态下发挥自身能力,增强人性化服务,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罗云茹[9](2016)在《研究促进自然分娩的产时服务新模式》文中提出目的为了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对促进自然分娩产时服务新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6年11月来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88例,将其分成各44例的A、B组,A组采用新产时服务新模式,而B组产妇施行旧的产时服务模式,比较两种产时服务模式对产妇分娩结果的具体影响。结果 A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着高于B组,且A组的服务满意度也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新的产时服务模式能显着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让产妇能顺利分娩。

杨万里[10](2013)在《浦东新区产时保健循证实践的现状》文中研究指明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是围产医学永恒的主题。围产保健特别是产时保健直接关系到母婴安全。但多年以来,产科沿用着旧的生物医学模式,这种以医生为主体、产妇为对象的医疗过程明显增加了医疗干预,导致产妇满意度下降,剖宫产率上升,妇女的生育健康亦受到影响。循证医学强调:所有的临床决策都应基于当前可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医师的临床专业知识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保证患者获得当前最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命质量。在产时实践中根据循证证据使用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产科保健服务质量,减少无效甚至有害的干预造成的医疗资源的浪费以及对母婴健康的伤害。目前产时实践中已经存在不少循证证据,但一些证据并未在临床得到有效应用,产时保健服务与现有的循证证据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产时干预的使用情况、医护人员对现有产时服务的看法、产妇对所接受产时服务的看法、产科实践的变化的影响因素等,希望了解浦东新区产时保健循证实践的现状,分析其与循证产时实践存在的差距及影响因素,为提供优质分娩服务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方法:研究地点选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以住院分娩产妇和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产时干预措施的使用情况、医护、管理人员和产妇对现有产时服务的看法、近年来医院产科内环境的变化、产时实践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等。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3年1月到2月对该医院的住院分娩产妇809人进行调查。同时对该院的医护、管理人员和产妇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共访谈8位医护、管理人员和8位产妇。研究结果及结论:(1)目前的产时干预的使用的现状是:灌肠和肛查这两项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废除使用的干预措施如已经不再使用,应同时废除的干预会阴剃毛仍在部分孕妇(占36.00%)即将实施会阴切开前进行。应鼓励使用的干预措施中陪伴分娩率较高,进入临产室前鼓励孕妇自由活动,但自由体位分娩、非药物性镇痛未有效开展。应限制使用的干预中,胎儿电子监护基本为常规使用(占93.6%),会阴侧切率仍较高达86.67%,部分助产士正在尝试着选择性会阴切开。(2)陪伴分娩的需求很高(为79.47%),但医院的实际陪伴率(54.67%)远低于希望陪伴率。定性研究显示,陪伴分娩率受到硬件设施、医务人员的循证观念、服务费用和导乐人员紧缺等因素影响。可以改善分娩环境,提供更多的家庭化病房以便家属进入陪伴;也可以降低陪伴的费用或者政府给与一定的生育补贴以保证产妇能获得这项服务。呼吁社会培养一批专业导乐队伍,缓解助产人员的工作压力。(3)和大多数医院一样,目前自由体位分娩没有有效地开展,这与医院政策、硬件条件、教育培训不足有关。定性研究发现,不少医护人员对自由体位分娩并不了解,存在许多担忧;孕妇对自由体位分娩的了解就更少了,很难做到知情选择和积极配合。因此,加强宣传和教育,同时对不同分娩体位的利弊进行研究并制定对策,将有利于自由体位分娩的开展。(4)研究显示,产妇自己要求做剖宫产的首要原因就是惧怕疼痛(占56.25%),产妇希望得到医院提供的分娩服务中减轻分娩时疼痛占第一位(为87.27%)。但目前全面开展药物镇痛受到限制,非药物镇痛还没有系统有效地开展,孕产妇对于非药物镇痛的认识也不够,初产妇常规会阴侧切的现象普遍存在(占97.58%)。因此在产前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服务供需双方对分娩镇痛和限制性会阴切开的认识,提高阴道分娩的舒适度,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同时改变传统的助产教学内容,通过继续教育和实践练习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助产技术,降低会阴侧切率。(5)产妇对所接受的产科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对大多数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医疗服务技术水平感到满意。产妇希望医院提供更优质分娩服务,如减少分娩时疼痛、避免会阴切开、分娩时有人陪伴、医院提供多种分娩体位服务和医院提供更多的单人产房。部分产妇指出希望医院能增加医务人员数量、提供更舒适的环境、产后月子餐等。医院应充分考虑产妇的合理需求,开展“以人为本”的产时保健服务。(6)近十年来医院产科内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取消了灌肠、肛查和入院时常规剃毛,设置了家庭化单人产房、开展了导乐陪伴及无痛分娩,增添并更新了胎心监护仪器,加强了人员和技术力量,优化了岗位流程,剖宫产率有所下降。(7)定性研究发现,产科政策支持、继续教育等促进了产时实践中证据的使用;而法律法规、诊疗常规、领导观念、医疗技术水平、医护人员对证据的认知程度、循证干预的宣教力度、医院人力资源和空间等因素也影响了证据在实践中的使用。

二、产时服务新模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时服务新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连续助产服务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助产服务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2“互联网+”连续助产服务管理平台搭建
    2.1 平台基本功能
    2.2 平台院外延伸功能
3“互联网+”连续助产服务管理模式构建
4 结语

(2)基于医疗工艺设计的医疗建筑分娩中心人性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基础
        1.1.1 医疗建设高速发展
        1.1.2 国家重视妇女儿童健康
        1.1.3 分娩行为的历史变革
        1.1.4 医疗工艺设计的发展
        1.1.5 对人性化设计的关注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分娩中心的医疗工艺设计
    2.1 分娩中心概念
    2.2 产时服务新模式
    2.3 各分娩方式的医疗工艺设计
        2.3.1 传统分娩方式
        2.3.2 LDR分娩方式
        2.3.3 LDRP分娩方式
        2.3.4 水中分娩方式
        2.3.5 四种分娩模式对比
    2.4 分娩中心使用者人性化需求分析
    2.5 国内外分娩中心的人性化设计对比
        2.5.1 国内外医疗建筑差异
        2.5.2 国内外医疗建筑床位安排及环境对比
        2.5.3 国内外医院分娩中心流线与布局对比
        2.5.4 国内外医院分娩中心典型空间人性化设计对比
    2.6 分娩中心医疗流程
    2.7 医疗工艺设计要点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娩中心人性化设计要点
    3.1 分娩中心位置布局
        3.1.1 分娩室的人性化布局
    3.2 医疗设施的人性化布置
    3.3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3.4 人性化的室内设计
        3.4.1 照明及电气设计
        3.4.2 色彩设计
        3.4.3 材料选择
        3.4.4 绿植应用
        3.4.5 引入配套外延功能
    3.5 人性化的智慧分娩中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性化的模块设计系统
    4.1 子模块的设计
        4.1.1 分娩室内的卫生间模块设计
        4.1.2 设施单元系统的模块设计
    4.2 ZP医疗模块设计系统的应用
        4.2.1 隔离分娩室的模块化设计
        4.2.2 导乐分娩室的模块化设计
        4.2.3 其他区域的模块化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高龄二胎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在产科应用进展的研究
        参考文献
    二、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调查问卷
    伦理证明
    知情同意

(4)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一) 陪产体验
        (二) 分娩体验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陪伴分娩
        (一) 概述
        (二) 陪伴分娩的历史和发展
        (三) 陪伴分娩的意义
    二、陪产体验
        (一) 陪产体验的概述
        (二) 陪产体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三) 陪产体验的测量
    三、分娩体验
        (一) 分娩体验的概述
        (二) 分娩体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三) 分娩体验的测量
    四、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关系
        (一) 产妇配偶陪产利于产妇分娩
        (二) 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关系存在争议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一) 研究总体
        (二) 研究样本
        (三) 样本的选择
        (四) 样本量的确定
    三、研究指标、工具和测量
        (一) 一般资料
        (二) 配偶陪产体验
        (三) 产妇分娩体验
    四、资料收集步骤
        (一) 资料收集前准备
        (二) 资料收集过程
    五、资料录入与分析
    六、质量控制
        (一) 研究设计阶段
        (二) 资料收集阶段
        (三) 资料录入、分析阶段
    七、伦理问题
第四章 结果
    一、问卷的完成情况
    二、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三、分娩体验的现状
    四、陪产体验的现状
    五、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的相关性
    六、分娩体验和陪产体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一、产妇的一般资料和分娩体验的现状
        (一) 产妇的一般资料
        (二) 产妇的分娩体验现状
    二、产妇配偶的一般资料和陪产体验的现状
        (一) 产妇配偶的一般资料
        (二) 产妇配偶的陪产体验现状
    三、一般资料差异性对产妇分娩体验影响的分析
    四、一般资料差异性对配偶陪产体验影响的分析
    五、产妇分娩体验与配偶陪产体验的关系
第六章 研究结论
    一、结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创新性
    四、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1 (配偶)
        知情同意书2 (产妇)
    附录二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调查表1 (配偶)
        一般资料调查表2 (产妇)
    附录三 配偶陪产体验问卷
    附录四 产妇分娩体验问卷(CEQ 2.0)
    附录五 技术路线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5)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产程时间和产时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3 讨论

(6)Kano理论视角下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抽样方法
    2.4 样本量确定
    2.5 研究工具
    2.6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2.7 资料分析
    2.8 伦理关注
    2.9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孕产妇围生期群体特征
    3.2 基于Kano理论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3 不同层次医疗机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属性界定
    3.4 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重要度矩阵分析
    3.5 不同疗机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重要度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孕产妇围生期群体特征分析
    4.2 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优化分析
    4.3 不同层次医疗机构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优化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论文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已发表)
    参考文献

(7)产时管理新模式在初产妇限制会阴切开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产妇管理
        1.2.1. 1 建立家庭化的分娩环境
        1.2.1. 2 心理护理
        1.2.1. 3 健康教育
        1.2.1. 4 自由选择分娩体位
        1.2.1. 5 饮食管理
        1.2.2 助产人员管理
        1.2.2. 1 转变服务理念
        1.2.2. 2 充分评估
        1.2.2. 3 正确掌握接产技术
        1.2.2. 4 分娩镇痛的应用
        1.2.2. 5 限制会阴切开产时风险防范
    1.3 对照组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分娩时会阴完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程度比较
    2.2 2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3 讨论

(8)丈夫共同参与陪伴分娩的临床服务模式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产妇疼痛评分标准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娩方式比较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程时间比较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产时疼痛度比较
3 讨论

(9)研究促进自然分娩的产时服务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分析
    2.2 两组产妇对产时服务模式满意度分析
3 讨论

(10)浦东新区产时保健循证实践的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地点
    2. 研究对象
    3. 研究内容
    4. 资料搜集方法
        4.1 横断面问卷调查
        4.2 定性资料收集
    5. 资料管理和分析
三、定量研究结果
    1. 定量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 产妇住院分娩情况
    3. 产妇产后的感受
四、定性研究结果
    1.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2. 促进产时有效干预的因素
    3. 阻碍产时有效干预的因素
    4. 分娩方式选择的人为因素
    5. 产妇对优质分娩服务的看法
五、讨论
    1. 改变产时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 产时服务变化的影响因素
    3. 产时实践焦点问题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六、主要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产时服务模式的现状与趋势
    参考文献

四、产时服务新模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连续助产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 张艳. 江苏科技信息, 2021(21)
  • [2]基于医疗工艺设计的医疗建筑分娩中心人性化设计研究[D]. 祝华聪. 沈阳大学, 2020(06)
  • [3]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高龄二胎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分析[D]. 郭思彤. 锦州医科大学, 2020(05)
  • [4]产妇配偶陪产体验与产妇分娩体验关系的研究[D]. 李亚敏.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5]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的效果观察[J]. 林美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18(35)
  • [6]Kano理论视角下孕产妇围生期护理需求优化分析[D]. 白银玉. 延边大学, 2018(12)
  • [7]产时管理新模式在初产妇限制会阴切开中的应用[J]. 陈莹,庄皎月,郑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17(30)
  • [8]丈夫共同参与陪伴分娩的临床服务模式效果分析[J]. 李幼娟,周军,王琳,杨凤,杨玉兰,崔丹丹. 河北医药, 2017(12)
  • [9]研究促进自然分娩的产时服务新模式[J]. 罗云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A3)
  • [10]浦东新区产时保健循证实践的现状[D]. 杨万里. 复旦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试论临产服务新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