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矿数字化矿山技术与实施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法[1](2020)在《分类分级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祝贺《智能矿山》创刊》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智能化矿山建设是矿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煤矿智能化是煤炭工业第4次重大技术变革。提出了基于矿山数字逻辑模型,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核心技术,可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升级的智能化矿山系统内涵;分析了智能化矿山融合、迭代、变革的技术特征,提出了智能化煤矿分类分级建设标准,指出分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煤矿多系统智能化,建立智能生产、智能安控及智慧保障系统的基本运行框架,初步形成空间数字化、信息集成化、设备互联化、虚实一体化、决策智能化和控制网络化,实现全国煤矿一线生产工人总数减少1/2、全员工效提高1倍以上,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显着提高,煤矿职业健康和工作环境根本改善,矿山生态恢复和保护全面实施;建立了智能化煤矿顶层架构和技术路径,进行了典型煤矿智能化建设实践,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和经验,为同类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样板;最后分析了智能化矿山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苗增[2](2020)在《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能源现状,而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占60%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改进和偏移,随着我国小型煤矿技术改造和整合方案的实施,煤炭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约束。GMD矿业责任有限公司(下称GMD矿业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的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单位,其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用。本文通过合理的构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改善煤矿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及方向,为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煤矿企业在逆周期的调价下做出规划,并提出必要的指导性建议,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煤炭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并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运用了一体化的理论分析了GMD矿业有限公司的煤炭产业,并同时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进行补充,以GMD矿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法、文献综述法等方法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煤炭产业构建了外部环境分析,进行了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同时并建立了EFE矩阵;然后根据GMD矿业有限公司近年的发展状况,结合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实际情况,建立了IEF矩阵;并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并制定了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对结论进行可行性的认证,最后得出对于水矿集团GMD矿业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的结论与建议。通过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的一体化战略的研究,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了解当前不利政策因素下的发展环境,确定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重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公司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改善公司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李锋贵[3](2019)在《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研究》文中指出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背景下,信息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现阶段企业在生产、运营、投资、采购等多个业务方向对信息化的依赖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不仅对生产业务的运营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更是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获得战略竞争机遇的基础力量。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已成为企业发展生存的必要手段和工具。本文结合A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集团信息化现状分析总结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建议,制定A集团公司信息化项目架构体系。最终通过信息化的系统建设,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撑,从而增强企业在多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本论文以A集团公司当前信息化建设情况为案例,针对A集团公司的企业发展背景和业务运营现状进行调研后,从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同时梳理信息化项目整体的架构规划,尝试运用国内外先进的企业信息化项目规划的TOGAF方法、战略集合转移法、价值链分析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及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并通过以上信息化项目规划方法制定出A集团公司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最终提出企业信息化规划的解决思路与解决方案的制定方法。本文运用企业信息化规划相关方法对A集团公司信息化体系进行了总体规划,对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项目规划方法制定出符合A集团公司的项目发展架构体系及项目清单,并最终通过技术选型,梳理出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技术路线图;通过本次针对A集团公司的信息化项目规划的研究,了解到企业信息化项目规划的方式方法,了解到企业信息化技术实施路线图,对本人的信息化知识有了较大的提升,另外,本文提出的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对同类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吉利[4](2016)在《基于竞争情报分析的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手段中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正在逐步成为主要方法。通过运用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对煤炭企业的竞争战略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对山西煤炭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促进企业拟定适合今后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煤炭企业高效、环保、健康的发展,还可以应对来自国内其他各地煤炭企业的挑战。在竞争情报分析的视野下,科学地探索与构建山西煤炭企业“数字煤矿”竞争战略体系,不仅有利于煤炭企业将煤炭资源高效开发,还可以促进资源的最优利用,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以利于实现山西省煤炭经济的优质、高效、科学、和谐发展。本文基于竞争情报分析的相关体系和概述,主要从微观层面入手,对山西晋城煤业公司的“数字煤矿”竞争战略进行分析,同时以煤炭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为重点,寻求构建山西晋城煤业公司竞争战略的有效方法。首先,本文简要叙述了竞争情报分析与竞争战略的相关理论;其次,对山西晋城煤业公司进行详细地竞争情报分析,主要从企业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着手,对该公司进行五力模型分析和SW0T分析;再次,基于山西晋城煤业公司竞争情报分析,做出“数字煤矿”竞争战略决策,分析该战略的实施背景、目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体系的分析研究,指出该战略体系的系统结构、主要内容、系统架构与设计、核心技术及关键问题,列举该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的试应用实例及实施效果,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创新点有两处。其一,在对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的研究过程中,对山西晋城煤业公司重点项目的竞争情报分析相对比较个性化,聚焦于该公司晋城煤矿煤炭资源的煤化工产业结构分析、采矿权价值评估分析、煤炭资源产业链分析三个方面。其二,在竞争情报分析的视野下,构建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体系。
吴涛[5](2015)在《数字化矿山建模方法的研究与采矿过程数值模拟》文中提出多年来,我国在矿山自动化领域投入了几千亿资金,生产效率大幅提高,虽然给矿山企业带来了商机,但也正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迫使采矿作业不得不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道路,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资源开采率、降低企业吨煤成本,依托自动化平台基础建设规划数字化矿山。本文从数字化矿山的三维建模体系角度出发,结合矿山的集成数据特点及数字化矿山建设要求,搭建数字化矿山三维建模和信息集成体系,提出数字化矿山的发展方向,围绕数字化矿山三维建模方法展开研究和设计,采用Voronoi图算法完成了井下三维离散体建模软件的开发,并通过差值运算等方法判断出断层或褶皱地质结构的范围,矿山地质工作者在系统给出的范围内进行补充勘探后,通过中间差值的方法得到断层的边界和真实煤层的走向。在论文后期为了研究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岩体系的运移规律,通过地质结构的样本参数和地质构造力的测定数据,计算出参与运算构造力数据,利用FLAC3D工具提供的开挖模型、塑性区破坏等分析模型来模拟推进距离与顶板下沉量、受力大小和顶板破坏结构的关系,间接验证了开采过程地质位移的关键因素及理论结果,将测算的结果数据赋值给三维离散体动态模型,用于模拟同一开采水平面生产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顶板下沉量和煤层承受应压力的变化关系。系统可集成井下顶板压力监测数据,通过必要的集成数据对开采环境的变化提供前瞻性的分析,为采矿设计(矿井采矿设计)、三维地学断面重建和虚拟探矿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手段。一般来说对井下开采环境的认知来源于勘探数据,而勘探数据不能准确辨识出煤层的尖灭和断层位置,这也是数字化矿山三维建模体系中的难点和关键技术,论文期间提出了一种三维地质离散体模型的创新建模方法,充分利用已探明的矿山数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有效的动态地质模型,便于利用采矿过程数学模型的分析结果,采用“构建-模拟-修正”体模型独立单元的方法,动态模拟采矿过程地质体的运移规律。
于涛[6](2015)在《神新能源公司数字矿山架构设计与应用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矿山(Digital Mine,DM)是我国矿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保障合理开发与利用有限矿山资源,提高矿山企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应用程度,保证煤炭安全生产和运营,加速矿山安全高效建设的新型理论和有效技术手段。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煤炭能源矿山企业多级信息资源共享、矿山内部结构管理可视化、准确预测地质构造对开采影响、优化开采参数和安全预警等,已成为当今保障矿山安全高效快速建设与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针对神新能源公司的地域特征、矿井分布特点和复杂开采条件等特点,采用实地调查、理论分析和应用实践等方法手段,研究了神新能源公司数字矿山架构并进行了应用实践。首先,基于国内外数字化矿山建设成果调查、对比和分析数字矿山构成体系和应用现状,提出了神新能源公司数字化矿山的架构层级体系,为科学有序的建立数字空间中的企业管理应用模式奠定基础。再次,以乌东煤矿数字矿山架构设计为典型目标,通过对信息化基础环境与SWOT分析(Strength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SWOT),提出乌东煤矿数字矿山架构实现方法。最后,针对乌东煤矿急倾斜特厚煤层多源气体致灾综合预警难题,研发了符合井工矿实际,具备井下现场取样、现场分析,并且能够与相关矿用系统实现集成与控制的致灾气体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应用实践表明:本系统可实时采集数据,综合分析相关气体指标,揭示混合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和爆炸性混合气体失爆点浓度(LTN)分布规律,定量确定采空区三带分布区域,保障了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工作面安全开采。本研究为数字矿山技术在保障西部煤矿地下安全开采的应用提供了成功范例。这对西部矿山安全快速建设、煤炭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和矿区稳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陈鹏举[7](2014)在《云南省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煤炭开采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整个煤炭行业的关注重点,实现煤炭开采过程的自动化、无人化和远程控制受到煤炭行业管理者越来越高的重视。数字化矿山可以将现代互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在一起,将该技术应用于煤炭开采过程中可以实现煤炭开采三维空间统一于具有相同时间、空间坐标的二维网络平台中,并在计算机上实时显示管理监督和现场操作情况,使整个煤炭输运过程和管理控制过程形成一个自动控制整体。该技术有利于煤炭开采过程的安全和远程控制,将成为未来煤炭开采行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此,本文针对云南省的煤矿数字化建设现状和整体规划这一课题,得到如下结论:(1)数字化矿山是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应用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实现整个矿山的三维可视化和矿体模型建立,可实现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和方案讨论,提高工作效率。(2)数字化矿山具有自动、高效和经济效益高的特点,根据数字矿山不同结构模块所承担的任务可以将整个数字矿山系统分为三大层次,七小模块;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建模,最终实现整个矿山三维信息的数字化显示和管理。(3)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通过统一化、集成化的中心数据库的建设、矿山信息基础代码库的建设和可靠的数据分析环境的建设,将实现煤炭企业信息数据的集成化、统一化和共享化,使生产经营决策更加科学和及时。(4)云南省是我国的煤炭主要产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种类繁多齐全,但是该地区的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矿体规模较小,而且煤炭中硫含量较高,以中高灰煤居多。而且云南省的数字化矿山建设仍处于由计算机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转折阶段,全省数字化矿山建设还不完善,仍有众多方面需要进行改革。(5)云南省开采过程中主要以县镇或个体小煤矿生产为主,煤炭开采效率和管理运营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全省对煤炭资源的需求。存在信息利用效率低下、生产管理混乱和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这些方面需要在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重点解决。(6)云南省数字化矿山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矿山资源与开采环境安全数字化、技术装备智能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而且云南省煤矿所建立的数字矿山具有良好的可接入性、功能多样性、通信高速实时性、数据整体共享性、维护扩展简便性等生产和管理条件(7)云南省数字化矿山系统包括:煤矿高速局域网、矿用监控数据信息管理中心和矿用空间数据管理中心、矿用对象管理中心、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可视化平台、决策分析软件等部分,实现了矿山三维信息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坐标中的显示提供了技术平台,大大提高煤炭开采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监管。
王珏[8](2014)在《数字矿山GIS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矿山生产对象主要埋藏在深层地底,并且影响了当地的土质和地底结构,运用三维软件系统将这些对象形象的表现出来,能够为未来的土质测量、开采、方案设定等开采工作创造便利性条件。矿山资源的开发导致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出现了重大的危机和环境的破坏,这样严重的损害了人类社会的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数字化矿山的创建一定会实现我国在煤炭公司生产的高效性、保障性开采提供重要的途径,它已经变成了科学开采、信息化发展、智能化、计算机网络化以及3S技术较高的集成产物,这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传统矿产运营方式和生产方式。所以该如何最大程度上的增加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效益,都必须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来完成操作。同时保证环境的平衡不被破坏,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在结合国外已经具有的数字化矿山的技术完成建设、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我国数字化矿山技术发展的分析。首先是数字化矿山设计的需求分析。近年来矿难数量不断的增加加速了对于数字化矿山的发展和研发。数字化矿山作为公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采用数字化矿山能够增加企业的开采资源的效率和安全性,保证了整个开采过程都能够持续有效的进行。然后本文设计了数字化矿山的应用模式和结构系统。通过对于现在煤矿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发出煤矿的高速网络平台的3D GIS平台、安全开采监控系统。通过对于数字化矿山的某些功能部分进行检测和调试,来测试系统是否能够完成当前的煤矿开采工作,其中主要包含了管理员的系统管理功能、系统安全维护模块、信息资源分类管理模块、信息查询统计模块、三维建模分析模块、数据接口模块功能测试,通过对上述模块功能的测试,表明此系统能够完成预期功能的实现。此次设计的数字矿山平台具备良好的系统功能,并且用户的界面比较简洁和清晰。
张灵[9](2013)在《实用型数字化矿山系统构建及综合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探讨了综合数字化矿山体系建设,一方面从搭建系统入手,建立适合煤矿的综合数字化平台;另一方面深入挖掘煤矿应用,分析、归纳煤矿各层次需求以及之间的关系,并将这些需求设计成信息系统。分析了一种基于高速网络搭建数字化平台,并基于此平台构建实用型数字化矿山应用体系,从而为矿山提供科学的管理手段。
廖赟琳[10](2012)在《数字化矿山系统架构与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在我国的煤炭开采业中,管理者对于安全和远程操作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矿山系统中包含有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不同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对我国的煤炭开采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重要的基础模块,人员定位的投入使用也是煤炭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井下人员的精确定位监测对于矿山系统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数字化矿山系统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理论技术的发展及实际业务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化矿山系统的井下人员定位算法,实现了对数字化矿山系统安全性参数、人员位置参数及环境参数的采集与监测。为矿山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考。基于数字化矿山系统具有积极的使用价值与广泛的发展前景。本文讨论了数字化矿山系统的整体设计,完成了基于数字化矿山系统的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的基本体系设计,并提供实地测试数据,同时在Matlab上予以仿真并进行了测试,实现了对人员定位算法的综合评价与直观评估。对人员定位算法的设计包括在对自由空间模型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设计和实地测量数据的实验设计,以及最后对人员定位公式进行的测试和公式的确定。本课题选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作为基础,结合井下巷道的特殊环境,利用增加校正因子的方法对人员定位算法进行了重新设计。同时根据井下巷道的特殊环境,提出了分段定位的方法,提高了定位的灵活度和精确度。最后对该算法进行检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可行。文章结尾对论文所完成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未来的数字化矿山系统和定位算法技术的发展做出展望。
二、煤矿数字化矿山技术与实施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矿数字化矿山技术与实施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分类分级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祝贺《智能矿山》创刊(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内涵和目标 |
1.1 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内涵 |
1.2 智能化矿山的技术特征 |
1.3 智能化矿山建设目标 |
2 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与分类分级建设标准 |
2.1 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 |
2.2 煤矿智能化分类分级建设标准 |
3 智能化煤矿巨系统 |
4 智能化矿山关键支撑技术 |
4.1 顶层设计与管控平台 |
4.2 地质环境数据获取与信息挖掘 |
4.3 高速高可靠性网络 |
4.4 采掘运系统 |
4.5 安全保障与预测 |
4.6 机器人系统 |
4.7 智慧园区 |
5 智能化煤矿建设典型案例 |
5.1 陕煤黄陵矿业含油型气复杂煤层智能化开采 |
5.2 兖矿金鸡滩煤矿超大采高智能化开采 |
5.3 张家峁智能化矿井建设 |
5.4 巴拉素智慧煤矿建设 |
6 结语 |
(2)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煤矿相关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资源基础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多元化经营理论 |
2.2.4 一体化战略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煤炭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
2.3.2 煤炭产业转型文献综述 |
2.3.3 煤矿矿井系统升级改造文献综述 |
2.3.4 煤炭精细化管理文献综述 |
2.3.5 资源枯竭矿井转型矿山公园的文献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六盘水市煤炭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
3.1.1 六盘水市地理位置简介 |
3.1.2 六盘水市煤炭情况介绍 |
3.2 GMD矿业有限公司地理资源概况及下属单位 |
3.2.1 地理位置与资源概况 |
3.2.2 下属公司的基本情况 |
3.3 GMD矿业有限公司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3.1 政治环境 |
3.3.2 经济环境 |
3.3.3 社会环境 |
3.3.4 技术环境 |
3.3.5 GMD矿业有限公司PEST结论 |
3.4 GMD矿业有限公司行业波特五力分析 |
3.4.1 同行业竞争分析 |
3.4.2 潜在加入者威胁分析 |
3.4.3 替代者威胁分析 |
3.4.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4.5 购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
3.4.6 五力分析小结 |
3.5 外部环境因素评价(EFE)矩阵的建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4.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
4.1.1 生产经营状况 |
4.1.2 管理体制及产业布局现状 |
4.1.3 近三年经营状况 |
4.1.4 GMD矿业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及波士顿矩阵分析 |
4.2 GMD矿业有限公司资源条件 |
4.2.1 财力资源 |
4.2.2 设备设施条件 |
4.2.3 人力资源条件 |
4.2.4 技术条件 |
4.3 GMD矿业有限公司能力分析 |
4.3.1 GMD矿业有限公司组织能力分析 |
4.3.2 GMD矿业有限公司营销能力分析 |
4.3.3 GMD矿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分析 |
4.3.4 GMD矿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能力分析 |
4.4 内部环境评价(IEF)矩阵建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
5.1 GMD矿业有限公司SWOT分析 |
5.1.1 关键因素的确定 |
5.1.2 SO—优势与机会分析 |
5.1.3 WO—劣势与机会分析 |
5.1.4 ST—优势与威胁分析 |
5.1.5 WT—劣势与威胁分析 |
5.2 GMD矿业有限公司可选择的发展战略分析 |
5.2.1 实施一体化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及战略实施条件 |
5.2.2 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及战略实施条件 |
5.2.3 密集型战略的可行性 |
5.3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
5.3.1 战略的对比分析 |
5.3.2 发展战略的选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 |
6.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目标和原则 |
6.1.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目标 |
6.1.2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原则 |
6.2 一体化战略实施能力与方式 |
6.2.1 前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能力 |
6.2.2 前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方式 |
6.3 GMD矿业有限公司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措施 |
6.3.1 拓宽下游的产业链,开发新兴市场 |
6.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 |
6.3.3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提升安全管理 |
6.3.4 提高运营资金管控,保障企业发展 |
6.3.5 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积极培养人才 |
6.3.6 结合国家战略层面,转向服务输出 |
6.3.7 改善衰老煤矿矿山,构建矿山公园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7.1 制度保障 |
7.2 资金保障 |
7.3 技术保障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与展望 |
8.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3)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企业信息化现状 |
1.2.2 我国信息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规划研究方法 |
2 信息化建设方案概述 |
2.1 信息化建设步骤 |
2.1.1 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概念 |
2.1.2 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
2.2 信息化建设方法 |
2.2.1 TOGAF方法(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 |
2.2.2 战略目标集转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 |
2.2.3 信息化价值链分析法(value chain analysis,VCA) |
2.2.4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
2.2.5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 |
2.2.6 信息化建设方法选型 |
3 A集团公司信息化现状分析 |
3.1 A集团公司简介 |
3.1.1 A集团公司背景 |
3.1.2 A集团公司组织架构 |
3.2 A集团公司应用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
3.2.1 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
3.2.2 生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
3.2.3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
3.2.4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
3.2.5 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
3.2.6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
3.2.7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
3.2.8 各应用系统现状问题分析 |
3.3 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3.1 总体现状分析 |
3.3.2 应用架构现状分析与诊断 |
3.3.3 数据架构现状分析与诊断 |
3.3.4 基础设施架构现状分析与诊断 |
3.3.5 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诊断 |
3.3.6 信息化管控现状分析与诊断 |
4 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 |
4.1 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架构体系设计方法 |
4.2 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架构体系总体设计 |
4.3 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架构体系设计内容 |
4.3.1 应用架构设计 |
4.3.2 数据架构设计 |
4.3.3 基础设施架构设计 |
4.3.4 信息安全架构设计 |
4.3.5 IT管控架构设计 |
4.4 A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体系 |
4.4.1 信息化队伍建设 |
4.4.2 信息化考核管控关系 |
4.4.3 绩效指标考核范围与关键点 |
4.4.4 绩效指标分析 |
5 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设计实现路径 |
5.1 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技术路线选择 |
5.1.1 设计原则 |
5.1.2 技术路线选择 |
5.2 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技术路线管理 |
5.2.1 智能可视化调度中心 |
5.2.2 数字化矿山 |
5.2.3 企业应用级数据平台 |
5.2.4 物联网应用 |
5.2.5 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4)基于竞争情报分析的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经济背景 |
二、学术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外竞争战略研究综述 |
二、我国煤炭企业竞争战略研究综述 |
三、我国煤炭企业“数字煤矿”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难点、论文思路与框架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三、难点 |
四、论文思路 |
五、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竞争情报分析与竞争战略理论 |
第一节 竞争情报分析的定义与特点 |
一、竞争情报分析的定义 |
二、竞争情报分析的特点 |
第二节 竞争情报分析方法 |
一、一般情报分析方法 |
二、专门情报研究方法 |
三、最新情报分析方法 |
第三节 竞争战略的内涵 |
一、对竞争战略的认识 |
二、竞争战略的特点 |
第四节 竞争战略理论要点 |
一、一般性战略 |
二、四大要点 |
第三章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竞争情报分析 |
第一节 企业外部因素竞争情报分析 |
一、宏观竞争环境分析 |
二、煤炭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二节 企业内部因素竞争情报分析 |
一、研究对象概况 |
二、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核心产品竞争情报分析 |
三、山西晋城煤业公司重点产业项目情报分析——产业链分析 |
四、山西晋城煤业公司重点产业项目情报分析——重点煤矿煤炭资源采矿权价值评估 |
五、山西晋城煤业公司重点产业项目情报分析——煤化工产业情报分析 |
第三节 基于竞争情报分析一般方法的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情报分析 |
一、山西晋城煤业公司五力模型分析 |
二、山西晋城煤业公司SWOT分析 |
第四章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的制定 |
第一节 基于山西晋城煤业公司竞争情报分析的“数字煤矿”竞争战略决策 |
第二节 对数字煤矿的基本认识 |
一、数字煤矿的概念 |
二、数字煤矿的特点 |
三、数字煤矿的建设目标 |
四、我国数字煤矿建设发展现状 |
第三节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构建背景 |
一、山西省“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系统的构建现状 |
二、山西省“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系统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节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系统研究与应用的意义 |
一、做到矿难风险的提前预警 |
二、提升煤矿生产和管理能力 |
三、有利于煤矿勘探与开采 |
第五节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目标 |
第六节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构建的建议 |
一、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
二、企业与政府合作 |
三、加快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 |
第五章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体系实施过程 |
第一节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系统结构 |
第二节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体系的主要内容 |
一、企业配套改革 |
二、“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的规划原则 |
三、“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四、“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的系统框架 |
五、“数字煤矿”数据仓库建设 |
六、“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的系统培训学习 |
第三节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系统整体架构与设计 |
一、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系统整体架构 |
二、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管控一体化”系统设计 |
第四节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实施的关键技术 |
一、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实施的关键技术体系 |
二、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实施涉及的部分核心技术 |
三、实现数字矿山的信息技术分析 |
第五节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实施的关键问题 |
一、以地质点源数据库为核心 |
二、采用“多S”结合与集成技术 |
三、制定信息标准化体系 |
四、重视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 |
五、采取统筹规划、分层次实施策略 |
六、配备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 |
第六节 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的试应用实例 |
一、运用“数字煤矿”竞争战略,引进专业核心软件系统——QuantyMine |
二、“数字煤矿”竞争战略在矿区通防安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
第七节 “数字煤矿”竞争战略实施效果 |
一、经济效益 |
二、安全效益 |
三、管理效益 |
第八节 结语 |
一、“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的未来发展趋势 |
二、本文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数字化矿山建模方法的研究与采矿过程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数字化矿山发展趋势 |
1.3.2 准确定义和建设要求 |
1.3.3 国内外技术路线的发展 |
1.4 矿山数字化存在的问题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
2 数字化矿山三维建模与信息集成体系概述 |
2.1 数字化矿山三维建模体系的总体设计 |
2.2 数字化矿山信息集成体系的基本结构 |
2.3 数字化矿山信息集成体系的数据流模型 |
3 数字化矿山三维建模体系的建模方法 |
3.1 三维地层建模方法与设计 |
3.2 三维体模型建模及优化方法 |
3.3 三维地质建模中断层的处理 |
3.4 三维巷道建模方法与设计 |
3.5 模型的图形动态生成及实时渲染 |
3.6 基于三维建模体系的WEB应用 |
4 采矿过程数值模拟系统的设计 |
4.1 实体-联系(E-R)数据模型设计 |
4.2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建模设计 |
4.3 对象-关系数据模型设计 |
4.4 开采过程模拟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字典表设计 |
4.4.2 属性关联表设计 |
4.4.3 空间数据表设计 |
4.5 采矿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 |
4.5.1 煤岩体裂隙运移规律预测 |
4.5.2 开采过程瓦斯涌出规律 |
4.5.3 突出预测与预报 |
4.5.4 特征值参数专题图形的复合叠加与分析应用 |
4.6 开采过程地质运移的数值模拟 |
4.6.1 地质运移的模型建立 |
4.6.2 模型的参数确定 |
4.6.3 模型的计算过程 |
4.6.4 模型的结果分析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神新能源公司数字矿山架构设计与应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数字矿山研究发展现状 |
1.2.1 国内数字矿山研究发展现状 |
1.2.2 国外数字矿山研究发展现状 |
1.2.3 存在问题 |
1.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 |
2 神新能源公司数字矿山体系架构分析 |
2.1 数字矿山建设的意义 |
2.2 数字化矿山的体系架构设计 |
2.2.1 层级架构体系 |
2.2.2 层级架构体系描述 |
2.2.3 应用架构体系 |
2.2.4 应用架构体系描述 |
2.3 本章小结 |
3 乌东矿数字矿山架构实现 |
3.1 神新能源公司基础环境分析 |
3.1.1 神新公司矿井及资源分布情况 |
3.1.2 基础环境 |
3.1.3 SWOT分析 |
3.2 神新能源公司数字矿山建设目标 |
3.3 乌东煤矿数字矿山架构实现 |
3.3.1 乌东煤矿概况 |
3.3.2 网络架构设计 |
3.3.3 软件平台架构设计 |
3.3.4 平台功能需求 |
3.3.5 主要技术要求 |
3.3.6 接口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致灾气体综合监测预警系统的实践应用 |
4.1 概述 |
4.2 致灾气体综合监测预警系统设计与应用 |
4.2.1 系统结构简介 |
4.2.2 监控系统工作原理及特点 |
4.3 系统分析的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 |
4.3.1 系统稳定性测试 |
4.3.2 系统准确性测试 |
4.4 系统现场应用 |
4.4.1 采空区自燃“三带”的测定 |
4.4.2 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期预测预警 |
4.4.3 采空区瓦斯灾害预计 |
4.4.4 井下爆破作业时密闭内气体浓度的测定分析 |
4.4.5 数据分析预警 |
4.4.6 系统应用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7)云南省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选择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数字化矿山研究现状 |
1.2.1 数字化矿山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数字化矿山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数字化矿山的基本概念及其构建 |
2.1 数字化矿山概念简介 |
2.2 数字化矿山构建特点 |
2.2.1 数字化矿山结构体系 |
2.2.2 数字化矿山的信息框架构建 |
2.3 数字化矿山数据仓库 |
2.3.1 建设数据仓库的作用 |
2.3.2 建设数据仓库的目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云南省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分析 |
3.1 云南省煤炭资源现状 |
3.1.1 云南省煤炭资源储备现状 |
3.1.2 云南省煤炭市场供需现状 |
3.2 云南省数字化矿山建设现状 |
3.3 云南省数字化矿山建设问题 |
3.3.1 数据信息利用问题 |
3.3.2 数字化矿山生产管理问题 |
3.3.3 自动化程度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云南省数字化矿山发展规划 |
4.1 云南省数字化矿山建设的目标与步骤 |
4.1.1 云南省数字化矿山建设目标 |
4.1.2 云南省数字化矿山建设步骤 |
4.2 云南省数字矿山建设规划方案 |
4.2.1 云南省数字矿山系统拓扑结构 |
4.2.2 云南省数字矿山系统体系结构 |
4.3 云南省数字矿山 GIS 核心应用系统 |
4.3.1 生产系统实时建模 |
4.3.2 矿床三维可视化和地质建模 |
4.3.3 矿山开采规划与设计 |
4.3.4 矿井查询漫游 |
4.3.5 矿山 MES/ERP 开发与应用 |
4.3.6 生产系统专业分析 |
4.4 安全生产管理监测系统建设 |
4.4.1 矿井内瓦斯规律分析 |
4.4.2 矿井通防系统 |
4.4.3 矿井电力系统 |
4.5 云南省数字矿山规划实施建议 |
4.5.1 专业技术人员培养 |
4.5.2 企业与政府合作 |
4.5.3 加快网络化和信息化进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数字矿山GIS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
2.1 数字矿山的内涵和特征 |
2.2 3DGIS技术 |
2.3 J2EE技术 |
2.4 SQL Server 2005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字矿山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某煤矿数字矿山现状 |
3.2 数字矿山系统建设目标 |
3.3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4 系统的性能要求 |
3.5 系统模式流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矿山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系统的整体框架 |
4.2 数字化矿山体系结构 |
4.3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总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字矿山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功能实现 |
5.1 系统设置维护模块的功能实现 |
5.2 信息资源分类采编模块的功能实现 |
5.3 三维建模分析模块的功能实现 |
5.4 数据检索统计模块 |
5.5 数据接.模块的详细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数字矿山系统的测试 |
6.1 系统功能测试 |
6.2 系统性能测试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实用型数字化矿山系统构建及综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化矿山的建设要求 |
1) 很强的接入能力。 |
2) 综合的多功能型网络。 |
3) 高速、实时的信息通络能力。 |
4) 可靠性强。 |
5) 维护性和扩展性好。 |
6) 应用的联合及整体化、层次化。 |
2 多功能高速数字化矿山平台的搭建 |
2.1 平台结构 |
2.2 关键技术选型及实现 |
1) 无线技术选型。 |
2) 802.11n技术。 |
3) Mesh多跳网络技术。 |
4) 本安型通信基站设计。 |
5) 多功能接口设计。 |
3 数字化矿山综合应用分析 |
3.1 现存问题分析 |
3.2 数字化矿山综合解决方案 |
3.3 主要系统的设计 |
4 结 语 |
1) 安全性提高, 生产效率提升。 |
2) 投资节约。 |
3) 管理效能提升。 |
(10)数字化矿山系统架构与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本论文所做的工作及文章结构安排 |
2 人员定位算法 |
2.1 人员定位算法的基本概念 |
2.2 人员定位算法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2.3 人员定位算法的关键技术 |
2.4 人员定位算法的分类 |
2.4.1 AOA(基于到达角度)测距法 |
2.4.2 基于传播时间测距法 |
2.4.3 RSSI(接收信号强度)测试法 |
2.5 人员定位算法评价标准 |
2.6 本章小结 |
3 数字化矿山系统架构 |
3.1 数字化矿山系统综述 |
3.1.1 传统矿山系统 |
3.1.2 数字化矿山系统 |
3.1.3 对数字化矿山系统的评价 |
3.2 数字化矿山系统设计方案 |
3.2.1 系统拓扑图 |
3.2.2 系统方案要素 |
3.2.3 系统设计原则 |
3.3 数字化矿山系统架构划分 |
3.3.1 监控中心服务器构成 |
3.3.2 网络传输 |
3.3.3 智能终端 |
3.4 数字化矿山系统业务功能模块描述 |
3.4.1 系统业务功能模块 |
3.4.2 井下各主要模块功能 |
3.5 业务功能模块之间的协作 |
3.5.1 以光纤为主干的工业以太网 |
3.5.2 无线基站的覆盖 |
3.6 定位模块在数字化矿山中的作用 |
3.7 本章小结 |
4 数字化矿山系统中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的研究及实现 |
4.1 定位模块的定义 |
4.2 人员定位算法研究 |
4.3 人员定位算法实现 |
4.4 人员定位算法关键技术 |
4.4.1 基于自由空间模型的 RSSI 人员定位算法 |
4.4.2 基于记步方式的定位算法 |
4.5 定位算法创新点 |
4.5.1 定位算法中对损耗公式的改进 |
4.5.2 校正因子的确定 |
4.5.3 采用分段定位方式 |
4.6 本章小结 |
5 定位算法模拟仿真及数据分析 |
5.1 实验方案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安排 |
5.1.3 实验工具 |
5.2 模拟巷道实验 |
5.2.1 实验环境 |
5.2.2 实验数据 |
5.2.3 实验结果 |
5.3 MATLAB仿真 |
5.3.1 Matlab 概述 |
5.3.2 Matlab 仿真 |
5.3.3 matlab 仿真结果 |
5.3.4 实验小结 |
5.4 南梁煤矿实测实验 |
5.4.1 实验环境 |
5.4.2 实验数据 |
5.4.3 实验结果 |
5.5 实验数据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煤矿数字化矿山技术与实施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分类分级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祝贺《智能矿山》创刊[J]. 王国法. 智能矿山, 2020(01)
- [2]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苗增. 广西大学, 2020(07)
- [3]A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研究[D]. 李锋贵.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4]基于竞争情报分析的山西晋城煤业公司“数字煤矿”竞争战略研究[D]. 吉利. 云南大学, 2016(02)
- [5]数字化矿山建模方法的研究与采矿过程数值模拟[D]. 吴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6]神新能源公司数字矿山架构设计与应用实践[D]. 于涛.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2)
- [7]云南省煤矿数字化矿山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规划研究[D]. 陈鹏举. 湖南科技大学, 2014(04)
- [8]数字矿山GIS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王珏.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9]实用型数字化矿山系统构建及综合应用[J]. 张灵. 煤炭科学技术, 2013(S1)
- [10]数字化矿山系统架构与井下人员定位算法的研究[D]. 廖赟琳. 西安科技大学, 2012(02)
标签:煤炭行业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企业架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