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生英语自主型学习与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1](2020)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深入,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在西汉时期,汉语就传入了越南,随后不断与越南历史、文化、社会相融合。新中国成立之后,越南是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两国在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相互交流,汉语自然就成为越南重要的外语之一。汉字(ch?Hán)、汉喃辞(t?Hán N?m)、汉越词(t?Hán Vi?t)成为越南语言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对汉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工作也就备受重视。然而,当前越南汉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对教学技巧的强调,对相关理论研究、教学模式研究、线上与线下(O2O)的教学融合,以及如何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对这一深刻变化,如何寻求一条适合越南学生的有效汉语学习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针对越南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的自主能力较低、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探索构建一个适用于越南高校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Online/Offline)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探讨适合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设计,以及具体的案例研究。紧紧围绕研究问题的重点,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构建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通过对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越南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O2O教学模式的文献分析,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依托O2O教学原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以及结合越南高校本土教学实情,构建了面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O2O教学模式适合越南的对外汉语教学;二是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线上线下设计好的学习活动将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个过程将会降低不利因素的干扰、激发有利因素作用的发挥,从而逐渐培养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制定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为后续模式验证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2)设计实施O2O对外汉语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活动。本研究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以及模式架构,从教师教学的视角,创设了支撑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且利于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环境。同时对学习环境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针对O2O汉语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两环境的功能、架构及具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设计。(3)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案例教学实践。为了验证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了Edmodo作为线上教学平台,选择河内首都大学外语系汉语班为研究对象,以《汉语言文化》为例开展案例研究实践。采用设计研究的思路,开展了包括模式的初步应用、模式的细化应用、模式的强化应用三轮迭代案例实践。通过三个学期教学模式迭代设计和教学活动调整,对187名学生的线上跟踪、课堂观察、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得出:大多数学生不仅较好地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汉语学习观念、自我意识、信息素养、社区归属感和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以提升,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得到了显着提升,从而也验证了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互联网教育应用在越南刚刚兴起,必然会挑战各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汉语教学也不例外,创新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时代知识爆炸,更加凸显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利用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期他们能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尽管本人在越南高校长期从事汉语教学,深感汉语教学远比其他语言的教学难度大得多。选择这样的研究题目,也是一种挑战、一种探索、一种提升。期望自己的研究不仅能促进自己未来汉语教学的提升,也为他国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严聪[2](2020)在《《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微信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南某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在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专业需求。本文以西南某高校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深入调研了解西南某高校本科学生《大学英语》课堂学习与网络英语学习现状。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1)大学生对英语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网络课程的热情都还处于较高水平;(2)大学生英语网络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人信息、网络学习内容、自我效能、教师水平、互动、学习效果与个人兴趣;(3)大学生英语课堂满意度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教程、课程安排、教学设施、教师、学习目的、第二课堂以及学生本身。除了教程和课程安排这两个满意度最高的因素外,教师和教学设施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4)大学网络学习与《大学英语》课堂学习学生的满意度在性别、年级上也存在差异性。通过前期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于网络学习的认同度比较高,受调查的大部分的学生都进入过网络环境学习英语,也想通过网络学习提高英语成绩。鉴于微信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普及率以及强大的功能等方面的优势,本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英语教学设计。进行实证调研研究发现,微信平台的利用可对英语阅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当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英语教学运用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策略优化,建立学习模型逐步完善微信公众平台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的辅助作用,有效提升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秦瑾若[3](2019)在《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具备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既是知识经济时代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高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质量的关键。然而,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学生在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学习不适应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学习态度不积极、自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环境的不适应、难以将线上与线下内容相结合、学习交流缺乏等方面。所以,探索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干预方案,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已经成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这一主题,探究了四个核心问题:(1)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由哪些部分组成?如何测量大学生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2)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3)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这些因素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效应如何?(4)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系统干预措施如何设计?干预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优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扎根理论、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等多种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确定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本组成。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通过文献梳理、学生访谈与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基本组成。首先,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组成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交流、学习环境与身心健康六个部分。其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教师教学、学习支持、MOOC平台与课程内容质量六个方面。(2)编制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量表。在确定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基本组成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编制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量表。(3)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六个影响因素均对学习适应性具有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237。学习自我效能感既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又通过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397。教师教学分别通过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学习支持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效应,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459。学习支持既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又通过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611。MOOC平台对学习适应性有直接显着影响,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481。课程内容质量分别通过MOOC平台、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性产生间接效应,对学习适应性产生的总效应值为0.280。(4)设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在理论基础、相关研究启发的基础上,根据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本研究设计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包括三个主要层次结构,从上至下分别为干预理念、干预策略和活动设计。首先,干预理念包括“内外兼顾,统筹全局”、“以人为本,民主和谐”、“互动交流,协作共赢”、“技术驱动,促进建构”四个方面。其次,干预策略包括教师层面、学生自身层面和课程资源层面三个部分。最后,活动设计方面,将干预理念与干预策略有机融入到线上自主学习、线下协作学习以及线上深化学习中。(5)验证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实施效果,并进行修正。根据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混合式课程,本研究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检验干预的有效性。通过三轮迭代实验,分析学生的过程性与结果性表现,根据每一轮的实施效果,对干预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反思与改进。干预模型效果验证发现:①过程性表现,线上方面,学生讨论次数逐渐增加,主动提问等讨论内容占比逐渐提高。线下方面,学生言语占比逐渐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与质量有所提高,主动提问的次数逐渐增多,高投入行为的持续时间和占比逐渐增多,非投入行为占比逐渐减少。②结果性表现,在多轮的干预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单元知识掌握水平和反思水平在逐渐提高。本研究的创造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形成了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成果。(1)理论层面。探索界定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的相关概念,编制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量表,构建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习适应性的理论体系;设计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拓宽了学习适应性的干预理论与方法。(2)实践层面。根据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开展三轮教学实践,从学生过程性表现和结果性表现两方面对干预模型的效果进行验证。并根据每一轮的实施效果,对干预模型及其应用进行了反思与改进,以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袁珍[4](2019)在《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现状调查研究 ——以N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现代社会,国际化与多元化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激烈。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都是重要工具之一。而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对非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要求较低。对非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言,自主学习英语是他们英语学习的必经之路。本研究通过梳理自主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分析四种研究前人的自主学习的理论模型,分别是博克埃特(Boekaerts)的适应学习模型、齐默尔曼(Zimmerman)的社会认知模型、温内(Winne)的自主学习四阶段模型、平克里特(Pintrich)的自主学习整体框架模型。根据这四个经典的自主学习模型,分析出自主学习理论的核心,所有的模型结构都一致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从初步的准备阶段,任务完成的执行阶段,到最后的评价或适应阶段。对自主学习的概念定义也分为能力取向与过程取向。本研究所采用的自主学习的概念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并且融入自主学习的三个核心阶段,自主学习准备阶段包括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学习执行阶段包括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评价阶段包括评价学习结果。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本科新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调查问卷,编制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量表》,以N大学255名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考察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现状,包括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观念以及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观念与意识,探究N大的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愿如何,大部分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生都对英语自主学习普遍持正面态度,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同学对自主学习不以为然,笔者对这类的同学再次进行访谈,分析得出学习英语的目的与原因主要有三类,第一种是缺乏外部动机;第二种是缺乏内部动机;第三种是经济负担过重。第二个部分是自主学习的阶段与能力,(1)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2)学习内容的选择;(3)学习策略的选择与使用;(4)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估;(5)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改善。通过笔者对问卷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总体状况差强人意。有些学生在自主学习准备阶段可以清晰地选择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但是他们在选择学习内容方面较薄弱;在自主学习执行阶段,学生对于之前制定的学习计划不能很好的执行,不能很好的使用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评价阶段,学习者对于学习结果自我评估方面表现得比较薄弱。此外,不同年级的硕士研究生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显着差异,研一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确立与制定、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调节方面的表现优于研三的学生。而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差异不显着。最后,本研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建议。首先创设适合自主学习的外界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材料,学校筹备设置自主学习中心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心,社会大环境给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宽容度。其次转变教师观念以及发挥好导师的指导作用。中小学的英语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把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研究生阶段,导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对学生提出高要求,对学生学习英语提供外在动机。其次,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价值观,激发学习者内部动机,使学生从原本的肤浅的功利主义学习观转变为深层次的掌握主义学习观。再次,学校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帮助各个学院与外国语学院合作举办活动,大力维护好校园英语社团。最后,教育部门尽快出台最新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满足当今社会的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从制度层面保证教学得以实施,增加考核办法,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提出更高的英语要求。
梅鹏飞[5](2019)在《基于数字资源的自主学习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已经成为学习型的社会。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对人类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学习不仅成为了学习型社会的全新学习方式,也成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自主学习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研究探索基于数字资源的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及实施,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学习环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全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通过文献调研,阐述了开题的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方法与内容。第二章经过检索文献代表作的学习,了解到相关概念的界定并明确了以建构主义学习、人本主义学习为本研究的基础理论指导。第三章自主学习策略探究。利用可视化分析技术,对高频词进行核心要素分析和聚类研究领域整合,梳理出客观、有效的策略制定依据,构建自主学习策略思维图。第四章结合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学方案明确了实施路径。主要环节包括:创建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传授理论知识,学会学习方法;提倡问题探究,引导协同学习;作业点评答疑,拓展知识思维。第五章教学效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测试成绩的数据采集,分析学生自主学习状况和课程学习效果。S-P表分析显示,学生的达成度(答对率)较高,均能掌握课程教学所要求的知识;试卷出题适中,测试问题与教学目标要求较符合。第六章总结,本研究以建构理论为指导,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数字资源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素养;以翻转课堂为模式,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以教学评价为引导,重视学生知识建构。经过课程教学实践验证,利用数字资源的自主学习策略制定与实施,基本达到预期效果。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的终身学习和人人学习。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以及大学生本身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任务。因此,将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是教育改革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赵轶洁[6](2017)在《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提高农科研究生英语水平是培养国际化农业科学人才、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现有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资源建设落后,缺少时代性与针对性,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个性与专业的需求,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上都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构建农科研究生英语教学资源体系支持的教学模式,是一项迫切需要研究的任务。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科服务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调查问卷、访谈、外语水平测试等方法,深入了解并分析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学生信息素养与教学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农科研究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但信息能力有所欠缺,存在目标设定理想化、计划制定抽象化、过程监控缺失化以及结果评估时效差等诸多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与培训;教学需求客观上起点低、差异大,主观上对教学内容具有学术化与应用化的特点,对教学形式呈现互动化、多元化、数字化等新趋势。针对学生信息素养及教学需求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论文以面向农科研究生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构建为研究目标,面向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基于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嵌入式教学模式”,摆脱了以往教学模式重方法、轻内容的弊端,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1)提出了难度—学科—技能三维教学资源建设整合的顶层框架。针对信息素养、教学需求调研中所反映出的情况与问题,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支持学生学习、科研为终极目标,以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提供学习问题解决方案为功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资源体系。提出了难度分级、学科分类、语言分技能的教学资源建设框架,阐述了以确定资源类型、制定标准规范、抽取教学资源为主的教学资源建设方法,为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提供了教学资源支撑体系。(2)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资源利用为主轴的嵌入式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通过提升农科研究生信息素养与协作创新能力,促进教师发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主动嵌入需求分析、目标设定、计划制定、过程监控与结果评估等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习的全部主要环节,有机结合农科研究生的学习、科研活动,提供相应的针对性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发挥教学资源学习内容载体、教学活动管理工具、学生活动支持工具等作用。(3)对构建的教学资源体系支持的嵌入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检验。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展学术阅读与讨论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充分利用师生共建、共享的分难度、分专业、分技能的英语阅读测试练习题库与篇章阅读平台,同时创造性地运用研究生院在华留学生作为重要人力教学资源,培育学生具备较强的学科信息素养,掌握较强的学术英语应用能力。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与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效率与学生满意度均有所提升。本文紧密结合我国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素养与教学需求,对教学资源及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形成了一些思路、观点与成果,对面向农科研究生开展个性化教学资源支撑的嵌入式公共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为培养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的现代化高等农业人才提供了教学模式参考。
张相明,谢衍君[7](2015)在《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自主学习模式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无论在学生层次还是在课程设计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不是本科课程学习的简单平移和重复。在研究对象上分析英语专业研究生与专业课程学习的特点,研究框架上阐述自主学习与网络环境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以专业课程"英语史"教学为个案研究,尝试提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AIMS自主学习模式,旨在提高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效率。
李晓梅,徐畅,薛勤[8](2014)在《网络环境下医学院校硕士生分级模块英语教学》文中认为硕士生英语教学改革方兴未艾,针对医学院校硕士生英语教学的难题,2010年起我校进行了硕士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对课程体系做出了较大的调整,经过三年多教学改革实践,现已形成以分级教学、模块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的课程体系。从三年多的运行反馈来看,适应了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求,加大了医学英语的比例,教学反映良好。
隋晓冰[9](2013)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基于佳木斯大学的实证调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从传统课堂走向了现代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2007年8月,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程中,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为课堂教学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冲击,在学生、教师和环境层面都出现了一些与教改模式不协调的现象,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影响了教改模式的顺利实施。分析并解决这些失调问题,寻找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途径变得意义重大。基于这个目标,本文要梳理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2)这些变化中的不协调因素是什么?(3)这些不协调因素的表现以及产生的根源是什么?(4)解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失调现象的理论和原则是什么?(5)怎样建设一个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框架?笔者以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通过研读文献,利用定性的方法详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其次,针对黑龙江省地方高校佳木斯大学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研读校本课改文件、深度访谈及课堂观察等实际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宏观角度了解该校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师生在课程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总结教学改革过程中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失调表现,按照本文界定的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概念:网络自主学习课堂、PPT面授课堂、网络课程选修课堂为研究调查范围,重点从学生、教师和课堂环境三个角度归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失调问题,分析失调的原因,挖掘影响网络教学模式成功建构的制约因素。(2012黑龙江省大学英语课程评估作为重要佐证材料)通过实证研究,失调现象可从学生、教师、环境等三个层面总结如下:1)学生层面的失调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能力不强;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效果不佳(表现为:自主学习动机偏差;元认知策略缺失;出现情感焦虑现象;自主学习外部监控缺失)。2)教师层面的失调表现为:教师的教学信念与实际教学不符;教师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不匹配;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失调。3)教学环境层面的失调表现为:网络教学硬件环境与改革模式不匹配;网络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个性化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平台智能化程度不高;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与网络环境不协调;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协调,网络选修课堂生态系统出现失衡现象等。最后,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优化五项基本原则,笔者在借鉴了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实证探索,试图构建一个“以教师发展、学生自主为核心,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为支撑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以此框架,笔者试图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找到优化的途径。此框架涉及教师发展、学生自主和课堂教学环境生态化三个方面:(1)教师发展是指构建以优化教师教学观、教师信息素养、建立教学方法多元化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师发展框架,以此框架进一步强化教师自我发展和终生学习的理念,并提出教师自主、智能化教师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机构培训以及师培内容信息化等四项重要支撑内容。(2)学生自主是指建立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观、信息素养、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策略为内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框架。笔者建议从“显性”“隐性”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外语学习理论指导、学习策略培训;重视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情绪调节;提出了教师、班主任、教学管理员以及平台技术等全员参与的多元监控体系;创新地组成了一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策略群,其中主要有5种大的策略范畴和12种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策略分支。(3)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构建是指优化硬件环境建设与服务、建设多元化、个性化、生态化软件环境的理念,提出了生态融合型多元课程设置、生态多元评价体系建设以及个性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见解。本文以教改模式中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为切入点,在实证与思辨的基础上力求构建一个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本文研究成果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改模式的完善具有实际的参考和借鉴价值,针对学生终身学习、教师发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刘向利,刘长青[10](2012)在《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传统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为社会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种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研究生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目的旨在提高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二、研究生英语自主型学习与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研究生英语自主型学习与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对外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亟待关注 |
1.1.2 O2O教学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支持 |
1.1.3 越南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
1.2 概念界定 |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自主学习能力 |
2.1.1 自主学习能力概念演进 |
2.1.2 自主学习能力的制约因素、培养途径及评价标准 |
2.2 对外汉语教学 |
2.2.1 世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 |
2.2.2 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
2.2.3 信息化对外汉语教学 |
2.2.4 对外汉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关研究 |
2.3 越南的汉语教学与研究 |
2.3.1 越南汉语教学发展足迹 |
2.3.2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概况 |
2.3.3 越南高校汉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现状 |
2.4 O2O教学模式 |
2.4.1 O2O教学模式诞生的背景 |
2.4.2 O2O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4.3 O2O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
2.4.4 O2O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持 |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构建 |
3.1 理论基础 |
3.1.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1.2 新建构主义理论 |
3.2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设计 |
3.2.1 O2O模式设计原则 |
3.2.2 O2O教学模式模块及功能 |
3.2.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模型设计 |
3.3 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环境设计 |
3.3.1 O2O对外汉语学习环境 |
3.3.2 基于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的设计 |
3.4 O2O对外汉语教学:实施流程与条件 |
3.4.1 教学流程 |
3.4.2 教学条件 |
3.5 O2O教学模式评价设计 |
3.5.1 评价目标 |
3.5.2 评价维度设计 |
3.5.3 评价方案 |
4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案例研究 |
4.1 案例简介 |
4.1.1 案例简介 |
4.1.2 案例研究过程设计 |
4.1.3 案例评价方案 |
4.2 第一轮实践:模式的初步应用 |
4.2.1 对象简介 |
4.2.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2.3 实践结果分析 |
4.2.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
4.3 第二轮实践:模式的细化 |
4.3.1 对象简介 |
4.3.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3.3 实践结果分析 |
4.3.4 存在问题与改进策略 |
4.4 第三轮实践:模式的强化 |
4.4.1 对象简介 |
4.4.2 实施策略与过程 |
4.4.3 实践结果分析 |
4.5 案例总结与讨论 |
4.5.1 案例总结 |
4.5.2 讨论 |
5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论文的贡献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文文献 |
英文文献 |
越南文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使用EDMODO平台之前相关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越南高校汉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于汉语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各维度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微信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南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教育背景 |
1.1.1 国内《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
1.1.2 现行语言能力标准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
1.1.3 在线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访谈法 |
1.3.3 调查法 |
1.4 论文框架 |
2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网络教学 |
2.1.2 移动学习 |
2.2 理论基础 |
2.2.1 混合式学习理论(Blended Learning) |
2.2.2 学习动机理论 |
2.2.3 个性化学习理论 |
2.2.4 自主学习理论 |
2.3 国内关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研究 |
2.3.1 学习理论对于英语线上教学的影响 |
2.3.2 设计方面的研究 |
2.4 网络教学平台发展方面的研究 |
2.4.1 政策影响 |
2.4.2 高校对网络学习平台发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进作用 |
2.4.3 国内教育培训企业英语教学的发展 |
2.5 网络教学平台的满意度的研究 |
3 调查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工具研究 |
3.1.1 工具的选择 |
3.1.2 平台的选择 |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编制 |
3.3 调查对象的确定和研究实施过程 |
3.4 数据结果分析 |
3.4.1 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
3.4.2 对英语课堂教学实施提出的建议 |
4 微信公众英语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4.1 设计研究 |
4.1.1 影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英语教学的因素 |
4.1.2 微信公众平台英语教学的学习资源研究 |
4.1.3 微信公众平台英语教学的学习时间研究 |
4.1.4 微信平台设计原则 |
4.1.5 设计目标 |
4.1.6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英语教学的设计 |
4.2 实证分析 |
4.2.1 实证研究目的 |
4.2.2 实证研究对象 |
4.2.3 实证研究方法 |
4.2.4 结果与分析 |
4.2.5 实证研究结论 |
5 研究总结 |
5.1 本文的不足之处 |
5.2 研究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Ⅰ 问卷和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诉求 |
1.1.2 发展趋势: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质量的诉求 |
1.1.3 现实问题:解决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下学习适应性问题的诉求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MOOC |
1.4.2 混合式学习 |
1.4.3 学习适应性 |
1.4.4 混合式学习适应性 |
第2章 研究现状 |
2.1 混合式学习研究概况 |
2.2 技术支持的学习适应性研究现状 |
2.2.1 技术支持的学习适应性研究概貌 |
2.2.2 技术支持的学习适应性研究的核心主题 |
2.3 总结与述评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分布式认知理论 |
3.1.1 分布式认知理论概述 |
3.1.2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主要应用 |
3.1.3 分布式认知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
3.2 社会学习理论 |
3.2.1 社会学习理论概述 |
3.2.2 社会学习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
3.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本研究的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目标 |
4.2 研究问题的细化与聚焦 |
4.3 研究内容 |
4.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4.4.1 研究思路 |
4.4.2 研究方法 |
4.5 研究对象与研究环境 |
4.5.1 研究对象 |
4.5.2 研究环境 |
第5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组成变量的提出 |
5.1 基于理论梳理的变量试拟 |
5.1.1 学习适应性组成变量试拟 |
5.1.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变量试拟 |
5.2 基于访谈的变量试拟 |
5.2.1 实施基础 |
5.2.2 访谈具体设计 |
5.2.3 资料具体分析 |
5.3 理论梳理与访谈结论的总结 |
5.3.1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组成总结 |
5.3.2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组成总结 |
5.4 专家咨询 |
5.4.1 专家团队 |
5.4.2 第一轮专家咨询——深度访谈 |
5.4.3 第二轮专家咨询——专家问卷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量表编制与因素确定 |
6.1 学习适应性量表的编制 |
6.1.1 主要测量题项的初始设计 |
6.1.2 学习适应性量表的试测与修订 |
6.1.3 学习适应性量表的正式确定 |
6.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的编制 |
6.2.1 主要测量题项的初始设计 |
6.2.2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的试测与修订 |
6.2.3 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量表的正式确定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
7.1 调查研究设计 |
7.2 大学生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基本情况分析 |
7.3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
7.3.1 影响因素模型假设 |
7.3.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设计 |
8.1 理论探索 |
8.1.1 理论基础给予的启发 |
8.1.2 相关研究给予的启发 |
8.1.3 影响因素作用关系赋予的要求 |
8.2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设计 |
8.2.1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总体层次结构设计 |
8.2.2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分项设计 |
8.2.3 学习适应性初始干预模型的形成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验证 |
9.1 基本情况 |
9.1.1 参与者 |
9.1.2 实施课程 |
9.1.3 实施环境 |
9.2 行动研究设计 |
9.2.1 设计思路 |
9.2.2 设计内容与具体时间安排 |
9.3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应用 |
9.3.1 干预策略的实施 |
9.3.2 课程资源建设 |
9.3.3 学习活动设计 |
9.4 干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9.4.1 数据的收集 |
9.4.2 数据的处理工具 |
9.4.3 数据的具体分析 |
9.5 行动研究实践 |
9.5.1 第一轮行动研究 |
9.5.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9.5.3 第三轮行动研究 |
9.6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验证的小结 |
9.6.1 理论探索 |
9.6.2 实践效果 |
9.7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修正与完善 |
9.7.1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进一步修正的建议 |
9.7.2 学习适应性干预模型的形成 |
第10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10.1 研究的结论与创新点 |
10.1.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10.1.2 研究的创新点 |
10.2 研究的不足 |
10.3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现状调查研究 ——以N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自主学习 |
二、自主学习英语 |
三、综合评述 |
第三节 自主学习理论基础 |
一、博克埃特适应学习模型 |
二、平特里克自主学习总体框架模型 |
三、齐默尔曼自主学习社会认知模型 |
四、温内自主学习四阶段理论模型 |
五、小结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 |
第三节 问卷编制 |
一、前测问卷 |
二、正式问卷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样本基本信息 |
一、问卷调查样本基本信息 |
二、访谈调查样本基本信息 |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一、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观念与意识 |
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 |
第三节 差异分析 |
一、性别差异分析 |
二、专业差异分析 |
三、年级差异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结论与反思 |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 |
一、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英语的良好的客观条件 |
二、转变教师的观念与发展导师的指导作用 |
三、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价值观与激发学习者内部动机 |
四、学校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
五、教育部门优化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培养方案 |
第三节 研究贡献与不足 |
一、研究贡献与创新 |
二. 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5)基于数字资源的自主学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学习型社会的全新学习方式 |
1.1.2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能力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自主学习 |
2.1.2 学习策略 |
2.1.3 学习资源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 |
2.2.2 人本主义学习 |
第3章 自主学习策略探究 |
3.1 高频词核心要素分析 |
3.2 聚类图研究领域整合 |
3.3 学习策略思维导图 |
第4章 结合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
4.1 教学内容分析 |
4.2 学情分析 |
4.3 教学设计与实施 |
第5章 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
5.1 问卷调研及数据分析 |
5.1.1 自主学习状况调研 |
5.1.2 课程学习情况调研 |
5.2 测试成绩S-P分析 |
5.2.1 差异系数分析 |
5.2.2 注意系数分析 |
5.3 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现代农业需要具备信息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
1.1.2 泛在学习时代需要优化教学资源建设 |
1.1.3 第四次教育革命需要更新教学模式 |
1.2 问题提出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农科研究生 |
2.1.2 研究生公共英语 |
2.1.3 教学资源 |
2.1.4 教学模式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教学资源研究现状 |
2.2.2 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
2.2.3 研究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科研究生信息素养与教学需求调查分析 |
3.1 调查背景与目的 |
3.2 调查方法 |
3.2.1 问卷调查 |
3.2.2 访谈 |
3.2.3 英语水平测试 |
3.3 调查对象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3.4.2 信息素养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3 教学需求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4 信息素养与教学需求特点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资源建设 |
4.1 教学资源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
4.2 教学资源建设原则 |
4.2.1 实用性与真实性原则 |
4.2.2 学科化与个性化原则 |
4.2.3 规范化与可扩展化原则 |
4.2.4 易用性与交互性原则 |
4.3 教学资源建设目标与框架 |
4.3.1 教学资源建设目标 |
4.3.2 教学资源建设框架 |
4.4 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方法 |
4.4.1 确定资源类型 |
4.4.2 制定标准规范 |
4.4.3 抽取教学资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
5.1 教学模式构建理论基础 |
5.2 构建目标 |
5.3 教学模式主体 |
5.3.1 信息素养 |
5.3.2 协同创新 |
5.4 教学模式主导 |
5.4.1 教师发展 |
5.4.2 师生关系 |
5.5 教学模式主要环节 |
5.5.1 需求分析 |
5.5.2 目标设定 |
5.5.3 计划制定 |
5.5.4 过程监控 |
5.5.5 结果评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案例研究 |
6.1 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 |
6.1.1 科技资源基本情况 |
6.1.2 教育资源基本情况 |
6.1.3 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基本情况 |
6.2 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模式应用案例分析 |
6.2.1 教学对象 |
6.2.2 教学资源建设 |
6.2.3 教学模式应用 |
6.3 应用反馈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自主学习模式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英语专业研究生与专业课程学习 |
3 自主学习与网络环境 |
4 自主学习模式与个案研究 |
1) 学习计划的自主性 (Autonomy) |
2) 学习资源的网络性 (Internet) |
3) 学习方式的多媒性 (Multimedia) |
4) 学习评价的综合性 (Synthesis) |
5 结语 |
(8)网络环境下医学院校硕士生分级模块英语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 |
三、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
1. 医学研究生普遍存在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较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 |
2. 英文翻译写作能力薄弱的现象 |
3. 硕士研究生中普遍存在“开口难”“听不懂”的现象 |
4. 研究生阶段普遍存在着学科专业分类更加精细、英语与医学专业结合的难度加大的问题 |
四、医学院校如何构建自主学习中心,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 |
1. 通过大纲和课程设置促进学习者自主 |
2. 结合课堂教学促进学习者自主 |
3. 通过自主学习中心和多媒体、网络,实现网络多媒体远程教学促进学习者自主 |
五、我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
1. 应对研究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实施三级英语教学结合三个英语教学模块的教学形式 |
2. 构建并优化“医学院校研究生课程体系”,自编教材逐步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比重,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生医学论文英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能力 |
3. 构建外语自主学习中心,方便研究生在不同校区、不同医院和实验室兼顾英语学习 |
六、我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措施执行情况及反馈 |
七、结论 |
(9)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基于佳木斯大学的实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外语教学信息化 |
1.1.2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构建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平衡 |
1.2.2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效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支撑理论 |
2.1 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的国内研究状况 |
2.1.1 关于理论探讨 |
2.1.2 关于网络外语教学资源方面的研究 |
2.1.3 关于教师的研究 |
2.1.4 关于学生的研究 |
2.1.5 关于语言学习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 |
2.1.6 关于教学评价以及测试方面的研究 |
2.1.7 关于生态化外语教学的研究 |
2.1.8 关于教学实践的研究 |
2.1.9 关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要求方面的研究 |
2.2 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外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研究的局限性 |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支撑理论 |
2.4.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2.4.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4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的演进历程 |
3.1 传统外语教学及其特点 |
3.1.1 传统外语教学及其发展历程 |
3.1.2 传统外语教学的利弊分析 |
3.2 信息技术辅助外语教学历程 |
3.2.1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阶段 |
3.2.2 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阶段 |
3.2.3 未来外语教育信息化目标 |
3.3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
3.3.1 整合的本质、内涵和理论基础 |
3.3.2 整合的教学模式 |
3.3.3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之意义 |
3.3.4 整合后大学英语教学的变化 |
3.3.5 整合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失调现象 |
3.4 论文核心概念的界定 |
3.4.1 网络化大学英语教学环境概念界定 |
3.4.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界定 |
3.4.3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界定 |
3.5 文章核心问题的提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和方法 |
4.1 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变量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问题 |
4.1.3 研究变量 |
4.1.4 对变量的界定 |
4.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4.2.1 调查对象 |
4.2.2 研究方法 |
4.3 调查过程 |
4.4 数据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实证调查分析与讨论 |
5.1 网络环境下有关学生方面调查分析 |
5.1.1 学生学习观念调查分析 |
5.1.2 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
5.1.3 学生信息素养问题调查分析 |
5.1.4 网络环境下学生方面的失调因素归纳分析与讨论 |
5.2 网络环境下有关教师方面调查分析 |
5.2.1 教师信念问题调查分析 |
5.2.2 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调查分析 |
5.2.3 教师 PPT 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5.2.4 教师信息素养问题调查分析 |
5.2.5 教师培训情况调查分析 |
5.2.6 网络环境下教师方面失调归纳分析与讨论 |
5.3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方面调查分析 |
5.3.1 硬件环境调查分析 |
5.3.2 软件环境调查分析 |
5.3.3 课堂教学环境失调归纳分析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理论和原则 |
6.1 生态学与教育生态学理论 |
6.1.1 生态学理论 |
6.1.2 教育生态学理论 |
6.1.3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失衡 |
6.2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原则 |
6.2.1 最优化原则 |
6.2.2 稳定教学结构,兼容教学要素原则 |
6.2.3 制约教学运转,促进个体发展原则 |
6.2.4 主导式自主学习原则 |
6.2.5 多元互动教学原则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构想 |
7.1 构建以优化教师教学观、信息素养和教学方法为核心的教师发展框架 |
7.1.1 教师教学信念优化内涵 |
7.1.2 教师信息素养优化内涵 |
7.1.3 从转换到兼容的大学英语课堂多元教学方法 |
7.1.4 现代化教师发展框架的支撑内容 |
7.2 建立生态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框架 |
7.2.1 学生自主学习观念、信息素养、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优化 |
7.2.2 显性、隐性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训 |
7.2.3 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情绪调节 |
7.2.4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外部监控 |
7.2.5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群建设 |
7.3 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建设 |
7.3.1 硬件环境建设与服务优化途径 |
7.3.2 生态多元化、个性化软件环境建设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束语 |
8.1 本研究的回顾 |
8.2 研究的创新点 |
8.3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10)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 |
1. 构建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
2. 构建网络环境下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 |
3. 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网络自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
1. 明确主题 |
2. 问题导向 |
3. 网络查询 |
4. 交流互动 |
5. 课堂反馈 |
6. 课后反思 |
四、结语 |
四、研究生英语自主型学习与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O2O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 ——以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为例[D]. 阮氏清水(NGUYEN THI THANH THUY).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2]《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以及微信平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西南某高校为例[D]. 严聪.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3]基于MOOC的大学生混合式学习适应性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 秦瑾若.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自主学习英语现状调查研究 ——以N大为例[D]. 袁珍. 南京大学, 2019(07)
- [5]基于数字资源的自主学习策略研究[D]. 梅鹏飞. 南昌大学, 2019(02)
- [6]农科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研究[D]. 赵轶洁.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02)
- [7]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研究生专业课程自主学习模式构建[J]. 张相明,谢衍君.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 [8]网络环境下医学院校硕士生分级模块英语教学[J]. 李晓梅,徐畅,薛勤.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4(05)
- [9]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基于佳木斯大学的实证调查[D]. 隋晓冰.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04)
- [10]基于网络环境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 刘向利,刘长青. 职业时空,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