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扬州地区DDN网管路由的优化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严灵[1](2019)在《改善4G网络高速里程掉线比的技术方案与实现》文中提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之间的通信越来越频繁,随着4G网络的普及,网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用户规模不断增长,社会生产等活动对通信业务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电信运营商之间争夺用户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通信运营商高度重视通信网络的质量,因为这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决定用户的去留,因此如何精确地分析网络性能,直观地体现用户感知,成为当前网络分析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日常的工作中,人们发现手机用户在高速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4G上网掉线的现象,这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很不好的体验,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多维度去研究影响4G网络里程掉线比的因素,并将这一现象进行有效地改善。影响4G上网掉线的因素有很多种,本文将从多维度对江都范围内主要路段上的4G网络掉线情况进行归类统计,并对每一个因素进行逐一的确认。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影响4G网络里程掉线比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了 8个末端原因,从确认内容、确认标准、确认方式等方面制定要因确认表,对每一个要因进行最终确认。最终确定基站点少、邻区配置管控责任未落实、基站天线角度偏差大这三个因素是影响4G网络高速里程掉线比的主要原因。对于基站点少的情况,实施新建基站的方案,这样便可以改善信号弱覆盖的现象,提高通信质量。邻区规划是无线网络规划中重要的一环,其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性能,好的邻区规划是保证LTE网络性能的基本要求。对于邻区配置管控责任未落实,实施方案为邻区配置管控责任落实到人。对于基站天线角度偏差大,实施方案为通过射频优化、准确调整天线角度,在射频优化中引入“修正范围值”的概念,通过调整前小区覆盖实际距离与理论计算覆盖距离之间的差值反推得到“修正范围值”。三项对策的实施,使得江都地区的4G网络高速里程掉线比指标得到了有效地改善,4G网络质量明显提高,用户手机上网更流畅,用户满意度明显提升。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和快速发展的应用服务,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需求量不断增长,对业务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对目前4G网络技术的研究分析将会推进未来5G技术的发展,使得未来5G网络朝着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魏以宏[2](2016)在《江都区配网自动化实施方案的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广泛开展,配网自动化技术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扩大电力供应能力,从而实现配网的高效、经济运行。作为扬州地区一流电网建设的重点,也是扬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县公司,对区域内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必将给江都电网的运营效益带来显着提升。因此,研究江都供电公司配网自动化系统实施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增强配网的能源配置能力与设备管理控制效率,以保证切实达到配网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目的,是方案设计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江都区供电公司的配电网实际情况,方案设计以全面性、适用性、差异性和长效性为核心原则。本文在详细分析江都城区10kV系统网络接线情况与负荷分布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江都地区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总体思路。首先,在江都区的中心区域全面实现手拉手供电,同时分析目前江都区10kV配网的自动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决定采取配电网设备自动化的全覆盖模式,以达到城区配网的供电可靠程度进一步提升到99.95%。并据此设计了江都区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建设方案,详细给出包括一次网架、线路、设备、通信网络以及配网自动化系统主站的改造方案,并对联调测试给出了详细方法;最后,针对上述方案进行效果分析和效益评价,证明江都区配网自动化建设和改造项目有效提高了该地区的技术经济效益,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对江都配电网自动化做出了进一步展望。
陈斯聪[3](2016)在《移动分组核心网池组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传统移动数据网络中,SGSN是核心网元,一旦发生故障,将会对网络造成巨大影响。为了应对这种风险,同时为了实现设备资源利用最大化,引入了SGSN池组化技术。SGSN池组是通过将无线接入网络节点与多个核心网节点全互联来实现的,当其中一台SGSN发生故障时,可以选择池组内其它SGSN来接替原SGSN的业务。目前,SGSN池组化技术已经在全球被广泛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SGSN池组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特点,并介绍了用来实现负载均衡的NNSF算法和NRI值,以及用户在SGSN池组网络中不同场景下的相关流程。结合日常实际维护工作,提出了传统网络池组化对设备的硬件和软件要求,以及SGSN池组化改造的组网思路。随后,主要介绍了江苏联通核心网现状和池组化改造准备工作情况,并针对对池组化改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研究,得出解决办法,综合考虑后给出SGSN池组化改造方案。最后,本文介绍了池组化改造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功能验证情况。本次改造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小范围测试论证方案可行性,测试验证通过后,再在全网进行池组化改造。经过全面的测试及结果分析,并通过为期半年的现网运行观察,有效真实地验证了池组化改造的效果。通过每月对池组覆盖区域进行运行保障评估,发现业务负荷、均衡性以及网络质量、资源利用率等各项指标一切正常,证明了移动分组域核心网池组化改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潘熙[4](2014)在《扬州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的逐步落实,江苏省电力公司智能电网建设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对于扬州地区来说,智能电网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够满足居民等客户端的用电信息收集、整理、审核、发布、更新等日常管理工作要求,有利于推进新能源利用、阶梯电价执行以及互动式服务的开展。在新形势下,用电信息采集的智能化显得十分重要,它是智能电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全球电网技术更新换代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村和城市电网优化的有效举措,也是顺应国内经济以及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积极转变和要求。本文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制定和下发的《用电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及标准》,结合扬州地区的终端用户用电特点,从系统总体、主站系统、系统功能等方面对扬州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进行了设计与实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扬州电网的概况和用电信息采集现状,扬州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扬州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此次研究设计出的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将能够明显提高现场电能表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并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抄表的缺陷和降低人工抄表的工作强度。
丁曦[5](2013)在《扬州移动PTN网络的设计与优化》文中认为业务网络的IP化和承载网络的分组化已经成为通信网转型中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如何对分组业务进行高效的传送和承载已经成为目前各大运营商所关注的问题。面向分组的传送网技术PTN为实现电信级的IP业务的高效承载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公认的城域传送网络的主要候选技术。论文对PTN技术及其在城域传送网中的规划和应用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对其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全面的应用研究基础上,结合扬州移动PTN网络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网络规划实例。论文首先系统全面地介绍了PTN的发展、工作原理、系统架构和设备形态等内容;着重研究了包括同步、保护和OAM等PTN关键技术。论文研究给出了PTN的保护机制及其协议交互原理,以及PTN故障及性能管理方案。在对扬州移动现网规模、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各业务网络数据业务承载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扬州移动PTN网络三年滚动规划进行了设计。针对扬州移动网络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同时针对接入层光缆资源受限,巨环、巨链影响网络带宽和安全性的问题,进行了PTN网络成环优化专项工作,PTN网络成环率达到95%以上。
朱英[6](2012)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局数据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局数据是对移动通信设备中的各类配置数据的统称,是指同信令接续、话路接续、业务功能等有关的用以保证呼叫建立与功能启用而配制的用户与业务数据、系统数据和参数。局数据是通信设备与通信网络赖以安全运行的基本数据,是通信网络的神经系统,是企业收入和用户计费的基础,也是网络运行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保证通信设备中的局数据是正确、规范的。伴随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移动多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其超大的用户规模和不断丰富的业务应用,给中国移动的运营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减轻压力改善管理,中国移动开始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应用各种运营支撑系统。网管系统作为运营支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含运行维护、综合告警、资源管理、性能指标等系统。局数据管理系统也属于网管系统,通过它来对各类标准局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对工作量大、规范度高的GT数据、被叫号码数据等局数据进行核查和制作,可以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人为环节导致的局数据错误,提高局数据管理工作的质量。本文针对上述需求,分析设计了局数据管理系统。本文首先对局数据管理系统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整理出对局数据管理系统的标准局数据管理、配置数据管理、局数据核查、局数据制作、定时调度、日志管理等需求,并对每项需求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局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架构模型。针对系统功能架构中各个主要功能模块,本文均对模块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功能模块中的详细功能组成,并举例对功能实现流程进行详细介绍。目前局数据管理系统已经投入运行,并完成了对全部局数据制作、核查、管理相关人员的推广使用工作。该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局数据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网络运营维护工作的工作量,保障了局数据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吴明玮[7](2012)在《MSTP在移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宽带的普及,数据、多媒体等多业务通信逐渐成为传输网的主要信息流量,这就对城域传输网(MAN)提出了必需能提供多种业务传送能力的需求。SDH网络由于在传输数据方面的故有缺陷,促使MSTP (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技术应运而生。MSTP是基于SDH平台,同时实现TDM, ATM、以太网等业务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MSTP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MSTP的应用重点是以太网业务。其涉及到的主要技术有二层交换、环路控制、封装和映射三类。其中,二层交换技术包括:透传、二层交换、生成树等技术;环路控制包括:802.3 MAC层的以太环网和RPR;封装包括:GFP, LAPS, ML-PPP, PPP等封装协议;映射包括:级联和虚级联、LCAS等。本文重点介绍了当MSTP在以太网方面的几种关键技术和相关应用:VC虚级联和LCAS、通用成帧规程(GFP)、以太环网RPR功能。由于MSTP技术在应用上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它在传输网中可充当很多类型的网元,在传输网络中的功能应用非常广泛。总之,MSTP既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又直接面向现在城域网的应用需求。本篇论文就是以MSTP技术在扬州移动城域网中的工程应用为实例,就MSTP原理、当前的几种关键技术和相关的技术应用进行了介绍,重点对扬州移动城域网的需求分析,具体建设方案,MSTP设备的安装、升级,MSTP系统功能测试等方面进行论述,从整个系统的试运行情况可以证明本系统的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也证实了MSTP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了基本成熟的应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当前城域网的建设。
王宁生[8](2011)在《关于优化扬州联通公司网络维护组织运营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信网络运行维护管理是电信企业运营活动中的重要部分,是为保障电信网络与业务正常、安全、有效的运行而采取的生产组织管理活动。维护组织体制的不断优化是为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所迫,同时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也为网络维护组织体制的优化创造了条件。本文介绍了扬州联通网络维护运营的现状,以及在此严峻现状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弊端。看到了由于基础管理不到位导致维护规程执行不到位;维护工作的流程不清晰造成维护工作不到位;指出了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与素质不高,信息化支撑手段不健全,导致了网络维护工作效率低下,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不能形成对市场一线的有力支撑,不能对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在公司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引进与培养技术人员的情况下,唯有试图通过组织运营体制的优化与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首先要确定网络运营工作的模型,这是理顺维护工作的基础,同时要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重点提出了“三集中”的改革方向,通过建立综合网管系统来提高工作效率以此来达到减少对技术人员数量的依赖;通过建立电子运维平台使得基础管理工作有序,网络维护工作规范;通过建立资源管理系统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降低网络运营成本并对网络进行规划、指导工程建设。同时探索了将网络维护如何从面向网络、面向设备转向面向客户、面向服务;探索了将对固网、集团客户的服务由代维转向自维,并制定了自维详细的操作方案。
孙雪梅[9](2003)在《扬州地区DDN网管路由的优化调整》文中研究指明
二、扬州地区DDN网管路由的优化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扬州地区DDN网管路由的优化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改善4G网络高速里程掉线比的技术方案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2 高速里程掉线比的分析方法 |
2.1 4G网络高速里程掉线比内涵 |
2.1.1 4G网络的内涵 |
2.1.2 4G网络掉线率的内涵 |
2.2 4G关键技术简介 |
2.2.1 基站 |
2.2.2 OFDM技术 |
2.2.3 CDMA技术 |
2.2.4 智能天线技术 |
2.2.5 MIMO技术 |
2.3 路测数据管理中心NIC介绍 |
2.3.1 路测数据管理 |
2.3.2 路测数据分类 |
2.3.3 CQT数据管理 |
2.3.4 路测基本分析 |
2.3.5 路测数据报表定制 |
2.3.6 路测问题分析 |
2.4 4G网络高速里程掉线比可行性分析 |
2.4.1 4G网络高速里程掉线比指标现状 |
2.4.2 4G网络高速里程掉线比差距分析 |
2.4.3 4G网络高速里程掉线比可行性分析 |
2.5 原因分析 |
2.6 要因确认 |
2.6.1 要因确认表 |
2.6.2 要因确认过程及结果 |
2.7 本章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实例研究 |
3.1.1 实施方案分析 |
3.1.2 制定对策细化表 |
3.2 实施对策 |
3.2.1 新建基站点 |
3.2.2 通过落实管控责任人降低邻区配置错误 |
3.2.3 通过射频优化降低道路导频污染和弱覆盖问题 |
4 实证分析 |
4.1 效果检查 |
4.1.1 目标检查 |
4.1.2 主要症结检查 |
4.1.3 效益检查 |
4.2 巩固措施及巩固期验证 |
4.2.1 巩固措施 |
4.2.2 巩固期验证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江都区配网自动化实施方案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国外发展情况 |
1.1.2 国内发展情况 |
1.2 选题意义 |
1.3 课题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配网自动化现状调查分析 |
2.1 区域概况 |
2.2 主网现状 |
2.3 中压网架结构 |
2.3.1 接线模式 |
2.3.2 架空和电缆线路 |
2.3.3 存在的问题 |
2.4 配网一次设备 |
2.4.1 配电设备现状 |
2.4.2 一次设备存在的问题 |
2.5 配电通信网络 |
2.5.1 配电通信网络现状 |
2.5.2 配电通信网络存在的问题 |
2.6 江都配网自动化系统 |
2.6.1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现状 |
2.6.2 配网自动化系统存在问题 |
2.7 配网管理模式 |
2.8 其它系统应用情况 |
2.9 配网运行指标情况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配网自动化实施方案的设计 |
3.1 配网一次网架与线路改造 |
3.1.1 配网规划 |
3.1.2 配网自动化实施规划 |
3.1.3 一次网架和线路改造原则 |
3.1.4 线路改造 |
3.2 配电一次设备建设方案 |
3.2.1 配电一次设备改造原则 |
3.2.2 柱上开关改造要求 |
3.2.3 CT配置原则 |
3.2.4 电源PT配置原则 |
3.2.5 后备电源配置原则 |
3.2.6 配电终端改造方案 |
3.2.6.1 配电终端改造原则 |
3.2.6.2 户外环网柜配电终端实施方案 |
3.2.6.3 开关站配电终端实施方案 |
3.2.6.4 柱上开关配电终端实施方案 |
3.3 配电通信网改造方案 |
3.3.1 改造原则 |
3.3.2 实施目标 |
3.3.3 改造内容 |
3.3.4 主站到变电站的通信网络 |
3.3.5 变电站至通信终端的通信网络 |
3.3.5.1 光纤传输方式 |
3.3.5.2 无线方式 |
3.4 配电主站系统改造方案 |
3.4.1 主站系统升级总体方案 |
3.4.2 硬件扩充方案 |
3.4.3 软件扩展方案 |
3.4.4 配网自动化系统安防改造方案 |
3.4.5 改造后的主站系统主要功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配网自动化调试方案 |
4.1 联调基地方案 |
4.2 调试环境需求 |
4.3 调试人员要求 |
4.4 调试设备需求 |
4.5 设备调试方法 |
4.5.1 开关耐压测试方法 |
4.5.2 开关绝缘电阻测试 |
4.5.3 环网柜DTU测试方法 |
4.6 调试实例及报告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江都配网自动化系统效益分析 |
5.1 经济效益分析 |
5.2 管理效益分析 |
5.3 社会效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移动分组核心网池组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介绍 |
1.1.1 GPRS |
1.1.2 UMTS |
1.1.3 EPS |
1.2 池组化概念及引入的必要性 |
1.2.1 池的概念 |
1.2.2 进行SGSN池组化的必要性分析 |
1.3 文章组织结构 |
第二章 池组化技术研究 |
2.1 池组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背景 |
2.1.1 基本原理 |
2.1.2 移动核心网相关技术流程介绍 |
2.2 SGSN池组化的关键技术 |
2.2.1 NNSF算法 |
2.2.2 NRI值 |
2.2.3 用户在SGSN池组内的路由区更新 |
2.2.4 Default SGSN移动性管理 |
2.2.5 用户在SGSN池组间的路由区更新 |
2.2.6 跨SGSN池组切换 |
2.2.7 负载重分配 |
2.2.8 网元级容灾功能 |
2.3 对设备的要求 |
2.3.1 传输技术 |
2.3.2 NSE设计 |
2.3.3 参数设置 |
2.3.4 Feature打开 |
2.4 SGSN池组的组网思路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池组化方案设计 |
3.1 江苏联通GPRS核心网现状 |
3.2 SGSN池组化改造思路 |
3.3 SGSN池组化改造关键问题 |
3.3.1 网元池组化支持情况 |
3.3.2 核心网网元数据制作 |
3.3.3 用户迁移实现 |
3.4 SGSN池组化改造方案 |
3.5 SGSN池组化改造步骤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池组化改造效果测试验证 |
4.1 池组化改造试点 |
4.1.1 试点池组改造组网 |
4.1.2 测试前期准备 |
4.1.3 测试前必需确认的情况 |
4.2 具体测试内容 |
4.2.1 基本功能测试 |
4.2.2 SGSN池组特性功能测试 |
4.2.3 SGSN池组网络指标测试 |
4.3 试点池组改造小结 |
4.4 SGSN全网池组化改造前后网络运行评估 |
4.4.1 附着用户负荷分析 |
4.4.2 用户附着激活质量分析 |
4.4.3 池组内SGSN间切换请求次数 |
4.5 SGSN池组化改造中遇到的问题 |
4.5.1 SGSN池组中的真空吸附效应 |
4.5.2 用户终端与SGSN池组兼容问题 |
4.5.3 SGSN池组的日常运维难度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扬州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开发对供电公司的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扬州电网概况及用电信息采集现状 |
2.1 扬州电网概况 |
2.2 用电信息采集现状 |
2.2.1 用电信息采集数据主站建设及部署 |
2.2.2 工商业用户用电信息采集 |
2.2.3 居民用户和公配变计量点采集 |
2.3 数据通信模式 |
2.3.1 远程通信 |
2.3.2 本地通信 |
2.4 全面预付费管理模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扬州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设计总体要求 |
3.1.1 系统建设要求 |
3.1.2 系统建设目标 |
3.1.3 系统功能定位 |
3.1.4 系统技术指标 |
3.2 系统建设内容 |
3.3 系统总体架构 |
3.3.1 系统逻辑架构 |
3.3.2 系统物理架构 |
3.4 主站系统总体设计 |
3.4.1 主站总体架构 |
3.4.2 主站总体设计方案 |
3.4.3 主站远程通信接口 |
3.4.4 主站设备配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扬州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实现 |
4.1 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
4.2 数据管理功能的实现 |
4.3 控制功能的实现 |
4.4 综合应用功能的实现 |
4.5 运行维护管理功能的实现 |
4.6 现场管理功能的实现 |
4.7 辅助功能的实现 |
4.8 公共查询的实现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成果 |
5.2 论文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扬州移动PTN网络的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传送网主要技术 |
1.3 分组传送网的发展历程 |
1.3.1 分组传送网产生背景 |
1.3.2 分组传送网的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分组传送网(PTN)原理 |
2.1 PTN 基本原理 |
2.1.1 PTN 基本概念与特点 |
2.1.2 PTN 分层结构 |
2.1.3 PTN 功能平面 |
2.2 PTN 设备 |
2.2.1 PTN 的设备形态 |
2.2.2 PTN 设备发展现状 |
2.3 分组传送网关键技术 |
2.4 PTN 实现协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TN 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 |
3.1 PTN 同步技术 |
3.1.1 频率同步 |
3.1.2 时间同步 |
3.2 PTN 保护技术 |
3.2.1 线性保护 |
3.2.2 网保护 |
3.2.3 环网保护相对于线性保护的优势 |
3.3 OAM 技术 |
3.3.1 故障管理功能 |
3.3.2 性能检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扬州 PTN 网络建设规划 |
4.1 扬州 PTN 网络现状分析 |
4.1.1 核心层 |
4.1.2 汇聚层 |
4.2 PTN 网络业务需求 |
4.2.1 核心网电路需求 |
4.2.2 城域数据网电路需求 |
4.2.3 全业务电路需求 |
4.2.4 基站电路需求 |
4.2.5 LTE 电路需求 |
4.3 PTN 网络规划建设方案 |
4.3.1 核心层 L3PTN |
4.3.2 汇聚层 PTN 建设方案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扬州 PTN 网络优化 |
5.1 扬州移动 PTN 网络问题分析 |
5.2 扬州 PTN 网络接入层优化专项工作 |
5.2.1 扬州 PTN 网络优化方案 |
5.2.2 扬州 PTN 网络优化成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移动通信网络的局数据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任务 |
1.2.1 课题内容 |
1.2.2 本人承担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应用技术基础 |
2.1 2G/3G网络知识 |
2.1.1 GSM网络 |
2.1.2 GPRS网络 |
2.1.3 TD-SCDMA网络 |
2.1.4 业务网络 |
2.1.5 CCS7信令网 |
2.1.6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
2.2 局数据基础知识 |
2.2.1 局数据分类 |
2.2.2 局数据设置原则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可行性分析与需求分析 |
3.1 可行性分析 |
3.2 功能性需求 |
3.2.1 标准局数据管理功能 |
3.2.2 配置数据管理功能 |
3.2.3 局数据核查功能 |
3.2.4 局数据制作功能 |
3.2.5 定时调度功能 |
3.2.6 日志管理功能 |
3.3 非功能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架构及模块设计 |
4.1 系统架构设计 |
4.2 系统模块设计 |
4.2.1 标准局数据管理功能 |
4.2.2 配置数据管理功能 |
4.2.3 现网局数据管理功能 |
4.2.4 局数据核查功能 |
4.2.5 局数据制作功能 |
4.2.6 其他功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GUI实现及测试 |
5.1 系统实现 |
5.2 系统测试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缩略语 |
致谢 |
(7)MSTP在移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MSTP概念和发展及电信运营商应用策略 |
1.2 MSTP技术应用发展现状 |
1.3 本次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MSTP原理与技术框架 |
2.1 MSTP的技术定位 |
2.2 MSTP主要技术框架 |
2.2.1 以太网业务 |
2.2.2 ATM业务 |
2.2.3 对TDM业务的支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STP关键技术研究 |
3.1 VC级联和虚级联 |
3.1.1 VC级联的原理 |
3.1.2 VC-4级联与虚级联的实现 |
3.1.3 VC-12级联与虚级联的实现 |
3.1.4 虚级联技术的特点 |
3.1.5 虚级联的应用 |
3.2 链路容量自动调整机制(LCAS) |
3.2.1 LCAS的帧结构 |
3.2.2 MFI复帧指示器 |
3.2.3 SQ(Sequence Indicator)序列指示器 |
3.2.4 LCAS控制分组 |
3.2.5 链路容量调整过程 |
3.2.6 LCAS技术的应用 |
3.3 MSTP传送数据业务的封装方法 |
3.3.1 PPP和ML-PPP协议 |
3.3.2 LAPS协议 |
3.3.3 通用成帧规程(GFP) |
3.4 基于IEEE 802.3 MAC层的以太环网 |
3.5 基于RPR的MSTP以太网 |
3.5.1 RPR技术概述 |
3.5.2 RPR在MSTP上的实现 |
3.5.3 基于RPR的环网功能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STP技术应用 |
4.1 MSTP应用概述 |
4.1.1 MSTP技术应用的特点 |
4.1.2 MSTP技术应用的优势 |
4.2 MSTP设备可充当的网元类型 |
4.3 MSTP设备组网方式 |
4.4 MSTP在传输网络中的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MSTP在扬州移动城域网中的应用 |
5.1 扬州移动城域网需求分析及建设原则 |
5.1.1 扬州移动城域网需求分析 |
5.1.2 扬州移动城域网的定位和承载对象 |
5.1.3 扬州移动城域网的指导思想和建网原则 |
5.1.4 扬州移动城域网的网络结构 |
5.2 扬州移动城域网建网方案 |
5.2.1 扬州移动城域网现状 |
5.2.2 几种建网方法 |
5.3 MSTP设备安装调试和系统测试 |
5.3.1 烽火MSTP设备的安装、调试 |
5.3.2 烽火MSTP以太网盘性能测试 |
5.3.3 烽火MSTP设备测试结论 |
5.4 MSTP在扬州移动城域网中的典型业务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关于优化扬州联通公司网络维护组织运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网络维护组织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
1.1.1 电信运营企业网络维护组织的状况 |
1.1.2 电信运营企业网络维护组织的发展趋势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运营管理相关理论 |
2.2 组织结构相关理论 |
2.2.1 直线型组织结构 |
2.2.2 职能型组织结构 |
2.2.3 参谋型组织结构 |
2.2.4 分部制组织结构 |
2.2.5 委员会 |
第3章 扬州联通公司的网络维护组织简介 |
3.1 扬州联通公司简介 |
3.2 扬州联通公司网络维护组织现状 |
3.2.1 组织及人员现状 |
3.2.2 运维部的工作职责 |
3.2.3 扬州联通的网络结构 |
第4章 扬州联通公司网络维护组织的问题分析 |
4.1 流程不清晰规程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
4.2 维护人员的问题 |
4.3 信息化支撑手段不完备的问题 |
4.4 固网末端维护服务脱节的问题 |
第5章 扬州联通公司网络维护问题解决对策 |
5.1 建立运行维护的模型明确工作流程 |
5.1.1 建立新的运行维护模型 |
5.1.2 流程优化 |
5.2 完善人员的管理 |
5.2.1 集中监控 |
5.2.2 集中维护 |
5.2.3 集中管理 |
5.3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
5.3.1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
5.3.2 电子运维平台 |
5.3.3 综合资源管理系统 |
5.4 实行末端自行维护 |
5.4.1 区域及人员划分 |
5.4.2 工作职责 |
5.4.3 服务规范 |
5.4.4 规范上门行为 |
5.4.5 规范施工行为 |
5.4.6 规范完工后行为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卷内备考表 |
四、扬州地区DDN网管路由的优化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改善4G网络高速里程掉线比的技术方案与实现[D]. 严灵. 扬州大学, 2019(06)
- [2]江都区配网自动化实施方案的设计[D]. 魏以宏. 江苏大学, 2016(03)
- [3]移动分组核心网池组化技术研究[D]. 陈斯聪. 东南大学, 2016(03)
- [4]扬州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潘熙.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5]扬州移动PTN网络的设计与优化[D]. 丁曦.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
- [6]移动通信网络的局数据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朱英.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7]MSTP在移动城域网中的应用研究[D]. 吴明玮.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7)
- [8]关于优化扬州联通公司网络维护组织运营管理研究[D]. 王宁生.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5)
- [9]扬州地区DDN网管路由的优化调整[J]. 孙雪梅. 电信技术,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