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探究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航[1](2020)在《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文中提出为改变我校理科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科的积极性,让他们消除学习理科的畏惧感,能从内心开始喜欢学习化学并愿意学习化学。根据西藏林芝地区的实际情况,学生基础差,特别是理科的基础更差,我们通过让学生“眼见为实、亲身体验”,让他们能更好的理解书本上深沉难懂的理科术语,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尽可能多的在化学课堂中采用“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的枯燥的知识让学生能“眼见为实、亲身体验”,并能自主的对理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研究目的: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新课改得到有效的实施,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而言,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充分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化学实验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然而目前来看,在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的教学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所以,针对此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进步与发展。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是对某高中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情况进行了研究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探讨了目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教育实际状况以及新课改下的相关理论要求,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分析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模式的意义,提出了有效实施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以便于促进林芝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研究结果:经过研究,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1)完善学校实验室教学条件,提升对实验室的有效利用;(2)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教学能力,做好对新课改的的深入研究,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化学的动力;(3)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4)完善教师的评价方式,利用有效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研究结论:在林芝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化学实验进行合理的设置,以便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判断能力的提升,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盛林娟[2](2020)在《发展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化学实验选修课的案例研究》文中认为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其中一个素养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它是开展科学探究、创新思维发展等过程中必备的素养。在化学教学中,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亦是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最主要的途径。基于此,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本论文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与化学实验进行结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情况下,利用实验选修课培养化学核心素养。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总结研究,确定研究理论基础,结合访谈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开展研究,设计发展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化学实验选修课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本研究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1)阅读近十年有关核心素养和实验教学的相关文献,从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国内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2017版课程标准的要求、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与作用,提出研究的背景,阐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概述研究的现状、介绍内容、思路和方法,为后续案例设计和核心素养测评提供思路。(2)厘清相关概念并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总结分析国内外关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了解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确定实验在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选择实验选修课课题并设计案例,确定本研究的创新点。(3)分析研究对象,详细阐述研究过程,利用访谈法了解化学实验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水平,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探究课题进行教学案例设计,通过实验选修课进行教学实践。(4)进行一学期高中化学实验选修课教学实践,通过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分析前后测实验数据,科学探究能力通过问卷从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等八要素进行测评;创新意识主要通过创造性素养思维模型从课堂观察和实验记录单等方面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化学实验选修课,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实验教学现状展开了测评研究,获得了测评数据结果,达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本研究为实验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同时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实践提供了案例。
教育部[3](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石双飞[4](2020)在《ATDE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我国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化学课堂的要求。2017版化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课程标准的主旨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它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积极主动参与的教育理念。ATDE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并进行引导提供帮助,而学习者逐步在与他人合作沟通学习中,主动探究、构建、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ATDE教学模式与新的教育理念相契合,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将高一化学教学和ATDE教学模式相结合,设计基于ATDE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并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以此来考查该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理论方面,ATDE教学模式是基于探究学习理论、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的,同时将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探求最佳教学效果。同时结合ATDE教学模式中的五大基本原则以及该教学模式的中的四个基本元素“Asking”、“Thinking”、“Doing”、“Evaluation”,充分理解并营造氛围推动学生具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善于合作以充分提高主观能动性,最后对全局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探讨了ATDE教学模式对教师角色的新定义,以及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从而证明该模式的可行性。在实践方面,基于ATDE教学模式的应用环节以及遵循的原则制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进行编制,以“气体摩尔体积”“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铝的重要化合物”和“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四个教学案例,设计课程。笔者以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束后,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纸笔测验、访谈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证明ATDE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实践结果表明,基于ATDE教学模式的教学对提高学生化学成绩有促进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实验班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质疑能力、举一反三、联想能力、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通过对教师及学生的访谈结果分析,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教学意识的改变。
BAATARCHULUUN SOLONGOO(慈棱格)[5](2020)在《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进行课程改革,蒙古国课程改革不能孤立于世界课程改革之外。同样,化学课程也必须进行改革。蒙古国2013年的第十五次课程改革针对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本论文共有四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内容为论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论述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综述、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内容为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本文第三章主要梳理了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历史上本文研究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研究了从第一次课程改革到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梳理了每一个课程改革的特殊和矛盾为了更好的理解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的课程改革中的一些要求,新思维、意义和价值。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中新思维的意义和价值。第四章蒙古国的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梳理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第一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存在主要问题,第二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存在主要问题。第三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存在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蒙古国第十四次蒙古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内容进行梳理包括也四个方面。第一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存在主要问题课程目标不明确。第二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内容偏“难”,要求偏“高,第二,蒙古国中小学采用是俄罗斯中小学教材,课程内容不太合适蒙古国教育及学生发展。第三方面第十次中学化学课程实施存在主要问题:一、教学方法单一,第四方面第十四次课程评价存在主要问题是没有提展的评价。第二个方面第十四次中小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内容进行梳理包括也四个方面。第一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目标存在主要问题没有将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二方面第十四次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内容偏“难”,要求偏“高,二是教科书,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性。第三方面第十次中学化学课程实施存在主要问题:一、一是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面,二是缺乏多样性的化学课教学方法。第十四次课程评价存在主要问题是化学课程评价体系过随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第三部分为论文的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五章主要研究了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泰勒课程理论。在此基础上,第六章分析了蒙古国第十五次的课程改革的主要追求,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研究:在课程目标上(丰富了课程目标内容,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学科结合,在课程实施上适合每一个孩子,运用科学技术,提高课程的连续性,实践和理论教学结合,在课程评价上评价形成,周期评价,详细评价,确保评价结果与奖惩制度相联系。在此基础上,第六章对蒙古国第十五次的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追求的在化学课程目标上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应用于实践,在化学课程内容上积极听取学生的教学建议,实现中学化学课本的趣味化全面化,在化学课程实施上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增加丰富多样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在化学课程评价上提升对于化学课程评价的重视程度,严格制定化学课程评价体系制度。第四部分为论文第七章。第七章主要分析了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体现的新思维,主要体现为四方面。第一,课程目标中所提出的新思维—课程目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重在创新"的学生能力、三是提高重在生活中"的学生能力第二,课程内容中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第三,课程实施中体现出的新思维—一是建设分类化的教学思想、二是扩充复合化学教学内容、三是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四是强调教学的主导地位。第四,课程评价中所体现的新思维——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过程评价和结果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基于教学相关者的自我评价和外部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本论文对中学化学课程课程改革的要求来进行研讨,以蒙古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实情为研究的出发点,主要对中学化学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王苗苗[6](2020)在《智慧学习环境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支架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开始普遍关注这个时代对教育教学带来的改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要求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与高阶思维。伴随知识经济的发展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不断深化,信息量的空前膨胀和频繁更新也将对传统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在化学学科领域,依然普遍存在教师主导的传统灌输式教育的现象,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可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技术支持,搭建不同类型的教学支架,支撑保障学生顺利经历发现、构想、抉择、归纳和评价等智慧学习过程,不断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本文旨在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为价值取向,设计在个人学习空间支撑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支架。首先,针对教学支架、智慧学习环境和初中化学实验等基础性概念进行厘清,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姆认知分类学说以及技术应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然后,选定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郑州市和开封市、县内的一线初中化学教师进行现状调研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发现化学实验教学课堂过多地采用教师直接讲授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发现、构想和探究化学实验的课堂较少,且集体演示实验多,分组组织实验少。此外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也没有得到发挥。然后,归纳教学支架设计的理论依据,系统分析了智慧学习环境的功能特征及其对教学支架设计的支持关系,进而设计了智慧学习环境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支架。最后,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例,通过课堂实验,剖析智慧学习环境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支架的具体应用效果和实际意义。在系统研究的基础,本文总结出两大研究结论:(1)将智慧学习环境作为技术支撑应用于初中化学实验学习,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2)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环境支持,设计数字化教学支架(问题发现类、方案构想类、探究抉择类、实验操作类、知识归纳类和成果评价类教学支架)能够有利于初中化学实验智慧教学过程的实施,并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胡贵平[7](2020)在《移动学习软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研究 ——以超星学习通软件应用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互联网高速发展,移动学习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给传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移动学习自发展以来,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数不胜数,从2000年传入我国开始,已经有很多学者投身到研究移动学习中。移动学习软件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研究较少,大多还处于英语、语文、地理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研究阶段。目前移动学习软件的实践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在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学实践极少。移动学习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效巩固化学知识,而且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拘泥于课堂之中,让教与学灵活更省时。移动学习辅助教学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可以应对许多危急时刻。2019年底,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爆发,新冠状病毒肺炎由武汉爆发并蔓延到全国,直接波及到学校教学。全国各地推迟上课,但是停课不停学,许多学校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上课,并且有大部分的线上教学是采用学习通软件进行。据统计,超星学习通软件平台每天活跃用户达2000万人。所以移动学习软件辅助教学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不仅仅教育发展所要求的,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进展;本文采用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分析了移动学习软件辅助高中化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介绍了关于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软件、学习通软件等相关概念以及与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分析移动学习软件辅助高中化学教学的可行性;介绍了学习通软件与高中化学教学相融合的特质;结合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以学习通软件为例,并且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总结出移动学习软件辅助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流程与模型。最后得出结论:移动学习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在实际化学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移动学习软件辅助教学具备可行性。线上自学、拓展与线下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化学学习成绩。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移动学习软件辅助高中化学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笔者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移动学习本身的优势,移动学习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希望本次不成熟的研究能为移动学习辅助高中化学教学带来灵感和帮助,也相信不远的将来,移动学习会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黄晗[8](2019)在《高中生化学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2017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激励学生采用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国内教师的理念更新后加快了学习方式的转变速度,进而获取更多人的赞同,传统的单一模式——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学生的学习仍然主要处于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变化中。若是学生不能采用新型的学习方法,无论教师做出怎样的努力,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变动无济于事。因此,本文选择了高中生化学学习方式作为研究课题,旨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借鉴前人的“中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调查问卷”和“教师教学方式调查问卷”,并对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三个层次的300名学生和19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常用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对学生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目前我校高中生化学学习方式的一些特点:(1)以接受学习为主要形式(2)以应试为主要学习目的。同时在对教师问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教师在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同时在对不同类型班级、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对比中,总结出教师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和学习成绩等一些因素都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对影响学习方式的因素的梳理,开展学习方式的调查研究,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每种学习方式具有差异性,拥有不同的功能、适用范围和条件,及在学习体系中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因此需要重视对整体优势的发挥,采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达成学习方式之间的协调合作,通过彼此补充的方法协同发展,最终达到学生学习进步的目的。提出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与综合利用多种学习方式、教师应注意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根据学生差异实施因材施教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果等对策来引导学生选择和完善自己的化学学习方式。
王建英[9](2019)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宾川三中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成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有关农村高中化学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如今主流教育的学习方式都成功转变,而农村却还在纠结起跑线问题,依然猛攻灌输式教育,但灌输式教学显然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近几年宾川县一本上线率都很低,引起了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视,派出各所高完中的领导远赴新加坡以及国内发达地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方式。基于以上原因,才决定立题研究,希望本研究可以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农村高中的推广使用尽微薄之力。首先第一章分析说明研究的背景以及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查阅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分析在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可行性和方法。第三章对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施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因素。第四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阐述有效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并实践于高中化学教学中,最后再借助教学案例说明实施策略。第五章对实践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农村高中化学教学同样能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江娟[10](2019)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行,201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标准》中首次提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自标准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关注到了学生证据推理素养的培养,目前的论文更多探讨的是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而素养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阐述中一开始就提到了“具有证据意识”,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思维方法,“证据意识”是证据推理的思维核心,影响学生推理能力的形成,影响学生成为具有实事求是思想的合格现代公民。因此,笔者选择“证据意识”这一角度,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化学证据意识,是指在化学学科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重视和尊重证据,寻找并依靠证据来得出和解释结论的心理状态和相关能力。化学证据类别包括实物、资料、化学史实、理论依据、化学实验现象、科学数据、模型等。在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就是要利用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使学生形成缜密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做人原则。本文在理论层面,主要阐述证据意识的相关概念、新课标内容分析、培养的意义和可行性;在实践层面,主要通过对中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现状和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途径,设计具体教学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证明其有效性。本文围绕“中学化学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展开,分为以下五章。第一章是绪论,联系化学学习与教学、新课标与高考改革的要求,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可行性分析、研究思路与创新。第二章首先界定了证据、意识、证据意识和化学证据意识的概念,并结合新课标对化学证据意识的内涵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新课标中的相关概念、课程目标和内容、学业质量和评价标准中涉及“证据意识”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化学证据进行了分类并举例。第三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中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揭示了一线化学教学中证据意识培养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教师自身证据意识不够,学生缺乏质疑、主动探究的习惯,并从教师专业素养、教科书编写、教学评价方式和社会导向四个方面分析了现状形成原因。第四章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化学教师和课堂教学两方面提出了证据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化学教师自身可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进行基于证据的备课、教学和评价的工作。课堂教学可以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利用数字化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和化学史呈现不同类型的化学证据。最后提出基于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思路,列举在初中探究性实验教学和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具体案例,并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以上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五章归纳总结了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总之,通过从教师和课堂教学两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一线教师的证据教学提供理论指导。证据意识培养的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吾辈不断地努力。
二、浅析探究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探究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初中理科课程标准 |
1.1.2 高中理科课程标准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阐述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化学实验 |
2.1.2 化学实验探究 |
2.1.3 化学实验改进 |
2.1.4 化学实验创新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探究性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行动主义理论 |
3 高中化学(人教版)实验探究分析 |
3.1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原则 |
3.2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相关功能分析 |
3.3 高中化学实验的分布 |
3.4 高中化学实验的类型 |
3.5 基本操作实验 |
3.6 探究性实验 |
3.7 趣味性实验 |
3.8 高中化学实验的特点 |
3.9 高中化学实验的不足 |
4 问卷调查分析 |
4.1 调查对象 |
4.2 问卷调查内容 |
4.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 实验调查 |
5 林芝一中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5.1 学校实验教学条件不完善 |
5.2 教师教学模式落后 |
5.3 实验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
5.4 教师评价方式不合理 |
5.4.1 没有明确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评价标准 |
5.4.2 以考试作为学生实验技能考察的主要途径 |
5.5 对于实验的重视度不够 |
5.5.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 |
5.5.2 学生学习压力大 |
5.5.3 忽视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学习重要性 |
6 提升林芝一中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 |
6.1 完善学校实验教学条件 |
6.2 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
6.3 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探究内容 |
6.3.1 增加探究性实验比例 |
6.3.2 引入趣味性家庭实验 |
6.4 有效实施情境教学模式 |
6.4.1 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
6.4.2 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
6.5 有效实施课堂导入及引入策略 |
6.5.1 科学实施课堂导入 |
6.5.2 采取样例引入型策略 |
6.6 完善教师评价方式 |
6.7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教学案例(化学实验新编) |
6.7.1 钠与氧气常温下的反应 |
6.7.2 钠与水的反应 |
6.7.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
6.7.4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化学实验新编 |
附录2 |
致谢 |
(2)发展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化学实验选修课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 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访谈分析 |
3.1 研究对象和过程 |
3.2 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4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实践研究 |
4.1 案例选择 |
4.2 教学案例研究 |
4.3 实践研究结果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4)ATDE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时代国家对于培养人才的要求 |
1.1.2 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
1.1.3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问题的需求 |
1.1.4 适应新时代高考改革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
1.3.2 ATDE教学模式的应用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对比实验法 |
1.5.4 访谈法 |
1.5.5 统计分析法 |
第2章 ATDE教学模式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教学模式 |
2.1.2 ATDE教学模式 |
2.2 ATDE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2.2.1 探究学习理论 |
2.2.2 杜威“从做中学”思想 |
2.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基于ATDE教学模式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过程 |
3.1 基于ATDE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 |
3.1.1 学生-主体性原则 |
3.1.2 课堂-民主性原则 |
3.1.3 内容-探究性原则 |
3.1.4 问题-层次性原则 |
3.1.5 情境-趣味性原则 |
3.2 ATDE教学模式的应用环节 |
3.2.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3.2.2 类比联想,分析问题 |
3.2.3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
3.2.4 归纳总结,反思评价 |
3.3 ATDE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
3.3.1 ATDE教学模式对教师角色的新定义 |
3.3.2 ATDE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 |
3.3.3 ATDE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4章 ATDE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目的 |
4.1.2 实验对象 |
4.1.3 实验材料 |
4.1.4 实验变量 |
4.1.5 实验过程 |
4.2 部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4.2.1 案例一:气体摩尔体积 |
4.2.2 案例二: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
4.2.3 案例三:铝的重要化合物 |
4.2.4 案例四: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
第5章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5.1 调查工具设计及信度分析 |
5.1.1 调查工具设计 |
5.1.2 信度分析 |
5.2 问卷结果分析 |
5.2.1 实验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5.2.2 对照班学习水平前后测结果分析 |
5.2.3 实验班学习水平前后测结果分析 |
5.2.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水平后测结果分析 |
5.2.5 学生总体学习水平各维度前后测结果分析 |
5.3 化学成绩结果分析 |
5.3.1 实验前测化学成绩结果分析 |
5.3.2 实验后测化学成绩结果分析 |
5.4 访谈结果分析 |
5.4.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5.4.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高一学生学习水平状况问卷调查 |
附录 Ⅱ |
附录 Ⅲ |
致谢 |
(5)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帮助蒙古国中学化学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
(二)研究者志趣所在 |
(三)希望国外学者对蒙古国化学课程改革有更多认识 |
二、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四、本研究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访谈法 |
(3)历史法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一)课程 |
(二)化学课程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蒙古国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
(二)关于自然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
二、21世纪以来中国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方面的研究 |
(二)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资源改革方面的研究 |
(三)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
(四)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 |
(五)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的研究 |
(六)关于中学化学课程目标改革方面的研究 |
(七)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实验改革方面的研究 |
(八)关于中学化学课程实施改革方面的研究 |
(九)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 |
(十)关于中学化学课程趋向改革方面的研究 |
(十一)关于中学化学课程教师改革方面的研究 |
第三章 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 |
蒙古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历程 |
第一阶段(从1921年到1940年) |
第二阶段(从1940年到1957年) |
第三阶段(从1958年到1975年) |
第四阶段(从1975年到1990年) |
第五阶段(从1990年到2003年) |
第六阶段(从2004年到2012年) |
第七阶段(从2013年至今) |
第四章 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上的主要问题 |
(1)政治与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
(2)课程目标包括太多能力,大部学生不能达到 |
(3)没有将“过程与方法”落到实处 |
(二)蒙古国第十四次基础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上的主要问题 |
(1)内容偏“难”,要求偏“高”,学生忽视大量的知识 |
(2)关注到了课程结构的形态,具体学科的形式和内容 |
(三)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实施上存在主要问题 |
(1)教学方法单一 |
(2)基于内容的教学方法 |
(四)蒙古国基础课程改革评价上存在主要问题 |
没有进展的评价 |
二、化学课程改革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
(一)化学课程目标上问题 |
没有将“过程与方法”目标 |
(二)化学课程内容上问题 |
(1)内容偏 “难” ,要求偏 “高” |
(2)教科书,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之间缺乏协调性 |
(三)化学课程实施上问题 |
(1)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
(2)缺乏多样性的化学课教学方法 |
(四)化学课程评价上问题 |
化学课程评价体系过随意,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
三、小结 |
第五章 蒙古国第十五次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
一、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一)认知领域 |
(二)情感领域 |
(三)动作技能领域 |
二、泰勒的课程理论 |
(一)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 |
(1)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 |
(2)对当代校外生活的研究 |
(3)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
(二)如何选择有助于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 |
(1)“学习经验”一词的含义 |
(三)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 |
(1)“组织”是什么 |
(四)如何评估学习经验的有效性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学习模式 |
(2)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
(3)蒙古国基础教育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容侧重 |
(二)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第六章 蒙古国第十五次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
(一)在课程目标上 |
(1)丰富了课程目标内容 |
(2)将“过程与方法”目标 |
(二)在课程内容上 |
(1)学生学习科学探究 |
(2)适合学习者的认知特征 |
(三)在课程实施上 |
(1)增加丰富多样丰富的教学形式 |
(2)学习环境 |
(3)加强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 |
(4)运用科学技术 |
(5)提高课程的连续性 |
(四)在课程评价上 |
(1)新核心课程评价的类型和形式 |
(2)拥有科学知识和理解 |
(3)探索现象的必要性,热情和热情 |
第七章 蒙古国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 |
一、化学课程目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
(一)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
(二)重在创新"的学生能力 |
(三)提高重在生活中"的学生能力 |
二、化学课程内容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
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更紧密 |
三、化学课程实施中所体现出的新思维 |
(一)建设分类化的教学思想 |
(二)扩充复合化学教学内容 |
(三)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 |
(四)强调教学的主导地位 |
四、化学课程评价中所体现的新思维 |
(一)基于教学全过程的过程评价和结果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系 |
(二)基于教学相关者的自我评价和外部反馈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 |
小结 |
第八章 推进对蒙古国化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
一、提高蒙古国化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更多文化程度高的人愿意做化学教师 |
二、加强蒙古国化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蒙古国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
三、增加蒙古国基础教育中学化学实验器材和设施配备,使学生机会动手进行化学实验 |
四、老师的专业发展 |
五、具备专业的准备和高素质的教师特点 |
(一)公平 |
(二)准备 |
(三)个人接触 |
(四)创造力 |
(五)宽恕的 |
(六)尊重 |
(七)归属感 |
六、为中学生创造更多到化学工厂进行参加的机会,做相关的社会实践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智慧学习环境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支架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
1.1.2 教学支架在教育中的应用与发展 |
1.1.3 初中化学实验学习方式变革的诉求 |
1.2 研究现状 |
1.2.1 教学支架的研究现状 |
1.2.2 智慧学习环境的研究现状 |
1.2.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及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学支架 |
2.1.2 智慧学习环境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布鲁姆认知分类学说 |
2.2.4 .技术应用相关理论 |
第三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
3.1 调查方案的设计 |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2.1 化学实验探究的深入性 |
3.2.2 信息技术应用的适切性 |
3.2.3 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
3.2.4 智慧学习环境的需求度 |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问题解决思路 |
3.4.1 搭建智慧学习环境——支持学生开展探究实验 |
3.4.2 设计实验教学支架——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
第四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支架设计依据分析 |
4.1 教学支架设计本体理论分析 |
4.1.1 教学支架的基本特征 |
4.1.2 教学支架的具体分类 |
4.1.3 教学支架的呈现方式 |
4.1.4 教学支架的作用条件 |
4.2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分析 |
4.2.1 课程目标分析 |
4.2.2 初中化学实验中高阶思维的培养 |
第五章 智慧学习环境对教学支架设计的支持性分析—以个人学习空间为例 |
5.1 智慧学习环境—个人学习空间简述 |
5.2 个人学习空间支持教学支架创新设计分析 |
5.2.1 集成数字化学习资源,引发学生智慧发现 |
5.2.2 提供多元化课堂交互,促进学生智慧抉择 |
5.3 个人学习空间支持教学支架优化设计分析 |
5.3.1 创设智能化学科工具,支撑学生智慧构想 |
5.3.2 呈现多样化知识图表,助力学生智慧归纳 |
5.4 个人学习空间支持教学支架优化应用分析 |
第六章 智慧学习环境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支架设计 |
6.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支架的类型 |
6.1.1 问题发现类教学支架 |
6.1.2 方案构想类教学支架 |
6.1.3 探究抉择类教学支架 |
6.1.4 实验操作类教学支架 |
6.1.5 知识归纳类教学支架 |
6.1.6 成果评价类教学支架 |
6.2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支架的功能 |
6.2.1 导引方向——激发内部动机 |
6.2.2 创设情境——发展高阶思维 |
6.2.3 呈现资源——支撑自主探究 |
6.2.4 交互协作——促进分组实验 |
6.2.5 任务驱动——完善实验过程 |
6.2.6 多元评价——强化实验反思 |
6.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支架的应用设计 |
6.3.1 进入实验情境 |
6.3.2 搭建实验支架 |
6.3.3 自主探究实验 |
6.3.4 合作探究实验 |
6.3.5 归纳评价实验 |
第七章 教学支架应用案例设计及效果分析 |
7.1 案例设计 |
7.1.1 前期分析 |
7.1.2 教学支架设计 |
7.1.3 教学流程设计 |
7.2 案例实施 |
7.2.1 实施环境选择 |
7.2.2 实施流程 |
7.3 案例评估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7)移动学习软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研究 ——以超星学习通软件应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课题的提出 |
0.1.1 研究背景 |
0.1.2 提出问题 |
0.2 文献综述 |
0.2.1 相关概念的内涵 |
0.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内容 |
0.4 研究意义及方法 |
0.4.1 研究意义 |
0.4.2 研究方法 |
0.4.3 研究路线 |
0.5 创新点 |
第一章 移动学习软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1.1 移动学习软件与高中化学教学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
1.1.1 非正式学习理论 |
1.1.2 泛在学习理论 |
1.1.3 活动学习理论 |
1.1.4 建构主义理论 |
1.2 与高中化学教学相关的移动学习软件分类及特点 |
1.2.1 知识点整合类 |
1.2.2 习题类 |
1.2.3 模拟实验室类 |
1.2.4 综合类 |
第二章 移动学习软件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2.1 移动学习软件辅助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
2.1.1 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2.1.2 高效巩固化学知识 |
2.1.3 教与学灵活更省时 |
2.1.4 移动学习辅助教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
2.2 前期学生问卷调查 |
2.2.1 调查目的 |
2.2.2 调查对象 |
2.2.3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2.2.4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2.3 教师访谈及结果分析 |
2.3.1 访谈对象与目的 |
2.3.2 教师访谈提纲 |
2.3.3 教师访谈过程 |
2.3.4 教师访谈情况记录 |
2.3.5 访谈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学习通软件与高中化学教学相融合的特质 |
3.1 学习通软件功能 |
3.1.1 移动课堂互动功能 |
3.1.2 移动修学分功能 |
3.1.3 移动阅读功能 |
3.1.4 移动社交功能 |
3.1.5 学习通软件隐藏秘籍 |
3.2 学习通软件功能模块的构建 |
3.2.1 构建原则 |
3.2.2 构建策略 |
3.2.3 构建流程与模型 |
第四章 学习通软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
4.1 学习通软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
4.1.1 实验目的 |
4.1.2 实验对象 |
4.1.3 实验内容与过程 |
4.2 学习通软件辅助高中化学教学应用案例与实践 |
4.2.1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实践 |
4.2.2 “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与实践 |
4.2.3 “碳酸钠的性质及用途”教学设计与实践 |
4.2.4 相关注意事项 |
4.3 实践结果分析 |
4.3.1 学生成绩展示 |
4.3.2 实践结果小结 |
4.3.3 实践反思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5.1 研究结论 |
5.1.1 研究结论 |
5.1.2 创新点 |
5.2 关于新冠状病毒肺炎访谈 |
5.2.1 访谈对象与目的 |
5.2.2 访谈提纲 |
5.2.3 访谈过程 |
5.2.4 访谈情况记录及分析 |
5.3 反思与展望 |
5.3.1 反思 |
5.3.2 展望 |
附录1 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学习软件学习的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
附录3 实验班与对照班第一次月考考试成绩对比 |
附录4 实验班与对照班第二次月考考试成绩对比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8)高中生化学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学习方式概述 |
2.1.1 学习方式的界定 |
2.1.2 学习方式的要素 |
2.1.3 学习方式的特征 |
2.1.4 学习方式的分类 |
2.2 传统学习方式 |
2.2.1 传统学习方式的特点 |
2.2.2 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 |
2.3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
2.3.1 自主学习 |
2.3.2 合作学习 |
2.3.3 探究学习 |
2.3.4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评价 |
3 高中生化学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
3.1 调查对象 |
3.2 实施过程 |
3.3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
3.3.1 高中生化学学习方式的总体情况 |
3.3.2 不同层次班级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比较 |
3.3.3 男生与女生化学学习方式的比较 |
3.4 调查结论 |
3.4.1 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因素 |
3.4.2 影响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其他因素 |
4 完善高中生化学学习方式的策略 |
4.1 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
4.1.1 不完全否定传统学习方式 |
4.1.2 指导学生健全学习方式 |
4.1.3 倡导多种学习方式综合运用 |
4.2 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
4.2.1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
4.2.2 培养持久的学习动力 |
4.2.3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
4.3 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
4.3.1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
4.3.2 根据学生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
4.3.3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
附录Ⅱ |
获奖情况及教学教研成果 |
致谢 |
(9)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宾川三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地区需要与学生需要 |
二、课标需要和国家发展需要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一节 合作学习 |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
二、合作学习理论依据 |
第二节 探究学习 |
一、探究学习概念 |
二、探究学习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
第三章 农村高中化学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现状调查研究 |
第一节 学生情况调查分析 |
一、调查对象、时间和内容 |
二、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第二节 教师情况分析 |
一、访谈对象、时间和内容 |
二、访谈情况分析 |
第三节 影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有效开展的因素 |
第四章 农村高中化学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践研究 |
第一节 科学分组基础上加强小组文化内涵建设并端正学生态度 |
一、学习小组的分组策略 |
二、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策略 |
第二节 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和合作技能 |
一、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 |
二、学生合作技能的提升 |
第三节 建立科学和完善的评分规则和奖惩评价制度 |
一、评分规则的制定 |
二、奖惩制度的完善和落实 |
第四节 转变教师观念让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常态 |
一、开展教师培训 |
二、年级部开展教学反思以促教师进步 |
三、教师形成日常反思并逐渐规范教学行为 |
四、教师正确看待农村并树立自信心 |
第五节 可操作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类型和案例 |
一、科学编写导学案让合作探究有据可依 |
二、可操作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类型 |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 |
第一节 研究结果 |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实施情况和化学学习兴趣 |
二、学习成绩 |
三、合作意识和技能 |
第二节 总结 |
一、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高中化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高中化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D 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调查问卷 |
附录E 钠与水和氧气的反应导学案 |
附录F 简单的有机推断导学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中学化学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尊重证据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
二、化学教学的本质与证据意识相适应 |
三、化学新课标重视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 |
四、高考改革更加提倡证据意识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
一、证据意识培养的意义 |
二、证据意识培养的可行性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 |
第二章 化学“证据意识”概念界定和在新课标中的体现 |
第一节 化学证据意识概念 |
一、证据 |
二、意识 |
三、证据意识 |
四、化学证据意识 |
第二节 新课标中“证据意识”相关概述 |
一、概念归纳 |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 |
三、学业质量 |
四、评价标准 |
五、总结 |
第三节 化学证据的分类 |
第三章 中学化学证据意识的培养现状 |
第一节 中学生证据意识培养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中学化学教师问卷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化学证据意识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养,渗透证据意识教育 |
二、改进教科书的编写,注意证据的呈现 |
三、完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评价 |
四、改变社会导向,崇尚求真务实 |
第四章 证据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
第一节 证据意识培养对中学化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
一、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
二、基于证据的备课 |
三、基于证据的教学 |
四、基于证据的评价 |
第二节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 |
一、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
二、利用数字化实验呈现实验现象和规律的证据 |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微观证据 |
四、利用化学史呈现历史事实的证据 |
第三节 基于化学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 |
一、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思路 |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以“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为例 |
三、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以盐类水解的应用为例 |
四、利用数字化实验呈现实验证据的教学案例 |
第四节 基于化学证据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浅析探究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探究 ——以林芝市第一中学为例[D]. 杨航. 西南大学, 2020(05)
- [2]发展高中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化学实验选修课的案例研究[D]. 盛林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20(12)
- [3]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4]ATDE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石双飞.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5]蒙古国第十五次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新思维[D]. BAATARCHULUUN SOLONGOO(慈棱格).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6]智慧学习环境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支架设计研究[D]. 王苗苗.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7]移动学习软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研究 ——以超星学习通软件应用为例[D]. 胡贵平.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8]高中生化学学习方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黄晗.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9]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宾川三中为例[D]. 王建英.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中学化学教学中证据意识的培养研究[D]. 江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化学实验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化学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教学过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