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地区橡胶白粉病防治失败原因研究

河口地区橡胶白粉病防治失败原因研究

一、河口地区橡胶白粉病防治失败原因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耀[1](2019)在《橡胶树白粉菌分支酸变位酶(OHCmu)基因克隆、表达及其酶活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由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 B A.Steinmann)引起的白粉病是橡胶树的重要叶部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橡胶的产量。白粉菌属专性寄生菌,尚不能离体培养,转化体系未成熟,导致对橡胶树白粉菌的分子致病机理研究较少。分支酸(Chorismicacid)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菌、真菌及动物体中,是莽草酸代谢途径的最终产物。它参与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同时,分支酸还与植物防御相关激素(水杨酸、吲哚乙酸等)的合成有关,在植物抗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病原物在侵染寄主过程中,能够分泌分支酸变位酶进入植物的细胞质中,影响植物莽草酸途径,从而抑制植物的防卫反应促进病原物的定殖、扩展。本研究克隆和鉴定了橡胶树白粉菌一个分支酸变位酶基因OHCmu,分析其蛋白理化性质,构建GST-OHCmu融合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融合蛋白,分析OHCmu酶活和验证了酶活位点,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白粉菌OHCmu的分子致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探讨其在病原菌与寄主互作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PDB和NCBI数据库中搜索获得2个不同的分支酸变位酶基因。利用同源比对法,在本实验室已有的橡胶树白粉菌基因组中,搜索获得一个分支酸变位酶同源基因序列。采用RT-PCR法克隆获得橡胶树白粉菌分支酸变位酶基因,命名为OHCmu。该基因大小843 bp,具有1个内含子,其编码262个氨基酸,具有d5csma结构域,属于Chorismate mutase Ⅱ蛋白家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OHCmu基因在白粉菌侵染橡胶叶片过程中,表达量升高,在13h时表达量达最高,随后又逐渐下降。2、构建GST-OHCmu融合原核表达载体,筛选诱导表达条件,并利用GST亲和层析柱对蛋白进行纯化。GST-OHCmu融合蛋白在供试条件(IPTG:0.8 mmol/L,16℃)下可以较好的表达,获得融合蛋白大小约为56 kD,与预测结果一致。经过GST亲和层析柱纯化、切割GST标签后顺利获得浓度较高、较纯的橡胶树白粉菌OHCmu蛋白,大小为30kD。3、通过蛋白酶活测定法分析了 OHCmu的活性,以及温度、产物(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对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纯化后的OHCmu具有分解分支酸的酶活性,同时,其酶活不会受到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抑制;但酶活受温度影响,高于45℃酶活几乎完全丧失。4、对OHCmu蛋白进行点突变,验证其关键酶活位点。结果显示第163位精氨酸与173位赖氨酸对OHCmu活性至关重要,是OHCmu的关键酶活位点,与已报道的玉米黑粉菌分支酸变位酶活性位点一致,该酶活位点比较保守。

王义[2](2019)在《橡胶树白粉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及内源启动子筛选与鉴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橡胶树白粉病是橡胶树最具经济破坏性的病害之一,其病原物—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 Steinm是专性寄生真菌,有性世代尚未被发现,特别是其无法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体系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研究橡胶树白粉菌的专性寄生特性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对转化介质、分生孢子悬浮液的配制方法、分生孢子的抗生素敏感性、转化子的筛选与观察方法、报告基因的选择及电击缓冲液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利用电击转化法和农杆菌介导法(ATMT)成功构建了橡胶树白粉菌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在橡胶树白粉菌基因组基础上,筛选和鉴定了来自橡胶树白粉菌的50个内源启动子,为进一步优化橡胶树白粉菌遗传转化体系、开展更深入的分子研究,以及探明白粉菌的致病分子机制和生物进化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测试了8种常用抗生素对O.heveae分生孢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潮霉素B、卡那霉素和链霉素浓度为100μg/m L,氯霉素浓度为510μg/m L和头孢霉素浓度为1000μg/m L时,可以有效地抑制O.heveae分生孢子的萌发。氨苄青霉素、利福平和四环素对橡胶树白粉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甚至部分还能促进分生孢子的萌发。8种抗生素中仅潮霉素B对橡胶树古铜期嫩叶具有明显的植物毒性。因此,确定卡那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和链霉素抗性的基因适合于用作橡胶树白粉菌遗传转化的选择标记。测定葡萄糖、甘露醇、山梨醇、HEPES、PEG1000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橡胶树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40 m M的HEPES对橡胶树白粉菌分生孢子的影响最小,与对照组水溶液非常接近。因此确定40 m M的HEPES作为橡胶树白粉菌电击转化的电击缓冲液。选择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引入红色荧光蛋白基因m Cherry为报告基因,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 CAMBIA1302-m Cherry。在常规电击转化和ATMT法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优化各类参数。转化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分生孢子、芽管、附着胞、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和分生孢子梗都具有红色荧光,而对照组野生型无荧光。转化后的橡胶树白粉菌T1到T10代都扩增到m Cherry基因,证明转化体非常稳定。PCR-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也证实靶基因整合进了橡胶树白粉菌的基因组中。电击转化体系优化条件为:分生孢子悬浮液制备:浓度106个/m L;助剂0.01%吐温80;制备时间:5~10 min;电击转化前混合物(载体DNA和O.heveae)的冰浴时间:1 min;电击转化的电压:2.5 kv;电脉冲,4.0 ms;电穿孔后的冰浴时间:5 min。ATMT体系优化条件为:分生孢子悬浮液制备:浓度106个/m L;助剂0.01%吐温80;制备时间:5~10 min;农杆菌复摇浓度:OD600=0.6~0.8;共培养时间:30 min。该电击转化和ATMT法转化体系的成功建立,对于研究外源基因的功能,相关效应蛋白的功能,橡胶树白粉菌的分子致病机制及其与宿主的互作都是非常有利的,更为其它专性寄生真菌的遗传转化提供了借鉴。以橡胶树白粉菌HO-73基因组数据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Promoter Scan进行启动子预测,得到疑似启动子135个。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预测软件Softberry进行二次筛选,得到50个疑似启动子序列。成功克隆获得50个内源疑似启动子序列并构建了其植物表达载体,利用烟草转基因技术进行瞬时表达验证其启动子功能,验证得到9个内源启动子。通过与阳性对照Ca MV 35S(35S)启动子的比较,初步判断其中4个(WY7、WY51、WY193和WY195)为强启动子,另5个(WY1、WY6、WY12、WY181和WY196)为弱启动子。通过q RT-PCR技术测定4个强启动子(WY7、WY51、WY193和WY195)调控GUS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35S。其中WY195调控GUS基因的表达量最高,约为35S的17.54倍;WY7约为35S的11.72倍;WY51约为35S的8.38倍;WY193约为35S的8.34倍。利用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强启动子WY7、WY51、WY193和WY195驱动GUS基因在双子叶植物烟草、橡胶和火龙果,以及单子叶植物水稻、玉米和大麦中进行瞬时表达,探索其调控转录范围。结果证明这4个强启动子既可以在单子叶植物中驱动外源基因高效表达,也可以在双子叶植物中驱动外源基因高效表达,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Plant CARE对这4个强启动子的序列进行了顺式作用元件的预测和分析,根据顺式作用元件的类型和作用推测启动子的诱导类型,并通过对该4个启动子转基因烟草T1代实施相应诱导,初步确定了WY7为高温诱导启动子,WY51为低温诱导启动子,WY195是高温干旱盐诱导启动子。WY193的启动子诱导类型尚未确定。利用ATMT法获得了WY195-hpa Xm转基因烟草植株。接种TMV于T1代转基因植株,结果表明,与野生型三生烟和阳性对照35S-hpa Xm转基因烟草相比,WY195-hpa Xm转基因烟草植株的TMV抗性明显提高。WY195-hpa Xm转基因T1代植株与野生型烟草相比平均病斑数减少66.44%,与阳性对照相比平均病斑数减少52.48%。通过在线数据库PROMO和JASPAR数据库进行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的预测和分析,以此为依据确定突变位点,利用渐变缺失突变对WY195的全长序列研究,瞬时表达量的测定结果初步鉴定了WY195的全长序列,这为后续工作中对启动子精确调控能力、进行有效改造及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内源启动子的成功预测、筛选和鉴定,有利于理解橡胶树白粉菌的转录机制,也为构建其遗传转化体系提供了参考,更为植物转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工具和选择。

史梦玉[3](2018)在《基于LAMP检测技术的橡胶树白粉病早期测报技术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橡胶产业是重要的经济产业。海南省是我国橡胶树重要种植区。橡胶树白粉病是橡胶树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橡胶树白粉病主要是由专性寄生菌Oidium heveae B.A.Steinmn通过气流传播的。橡胶树白粉病严重危害橡胶树的嫩芽、花序和叶片,严重时导致叶片早脱,割胶延迟,严重影响橡胶树的生长发育和产胶量。橡胶树白粉病发病前期肉眼较难观察到,等全面爆发后很难控制,所以早期预测预报技术对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研究团队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白粉菌检测技术,即LAMP检测技术。本文在LAMP快速、可视等优势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LAMP技术在橡胶树白粉病早期预测预报中的应用潜能,为实际生产中有效防控橡胶树白粉病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借助甘油通过改变白粉菌孢子细胞壁内外的渗透压达到破壁效果,实现简单粗略的提取橡胶树白粉菌的DNA。通过和常规DNA提取方法经PCR扩增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简化橡胶树白粉菌DNA提取方法可以提取到白粉菌孢子DNA,经验证可通过LAMP技术检测到。提取不同数量的橡胶树白粉菌孢子DNA,并测量提取DNA浓度。获得一系列成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建立白粉菌孢子量与DNA提取浓度相关的回归预测数学模型:y= 17.49x + 62.78,R2= 0.884。在室温为25℃的无菌室内定量接种白粉病菌于橡胶树幼嫩叶片,并在后续时间观察、记录开始发病时间(显症时间)、发病情况,获得一系列成组数据,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白粉菌孢子量和发病率的回归预测数学模型:y=11.09ln(x)+46.06,R2 = 0.861。在室内模拟林间发病过程,设置温度为温度为25℃,湿度控制在80%,利用便携式孢子捕捉仪捕捉空气中的白粉孢子,提取其DNA,通过已建立的LAMP技术检测提取到的DNA,利用已经建立的回归预测模型预测以后的发病程度与实际发病情况比较相差不大。实现对橡胶树白粉病的早期准确预测。为以后实现田间快速准确测报提供了科学依据,早期和准确的预测对于橡胶树白粉病的有效防控和节省防治成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蔡志英,施玉萍,蒋桂芝,刘一贤,张长寿,熊延林,王进强,郭涵,宁连云,李国华[4](2018)在《2017年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树白粉病灾情调查与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西双版纳植胶区橡胶树白粉病泛滥,据测算因白粉病导致天然橡胶产量损失12 283.8 t,金额达1.7185亿元。对橡胶树白粉病在不同橡胶种植农场、不同品系和植胶类型区的发病程度以及总体为害损失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认为,山地胶园立体的小气候环境、关键物候期气象条件适宜是造成白粉病流行的客观原因,而现有管理体制下专业化监测防治队伍缺乏,导致了防治失利,加剧了病情危害。提出了新形势下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治建议。

毛宇宁[5](2016)在《橡胶树白粉菌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初步评价》文中认为橡胶树白粉病在我国各主要植胶区均有发生,对橡胶树的生长和天然橡胶产量造成严重损失。Oidium heveae B.A.Steinmn是引起橡胶树白粉病的一类专性寄生菌。目前,对橡胶树白粉菌的检测鉴定主要是依据其症状、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分子检测技术报道甚少。本研究建立了关于橡胶树白粉菌PCR、nested-PCR、LAMP分子检测技术,并对其检测效果做了初步评价,目的在于能够检测叶片组织中处于潜育期的橡胶树白粉病菌,为该病害的早期诊断、防治方案的制定以及预测预报模型的搭建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结果如下:在ITS序列上设计了数对橡胶树白粉菌引物,经筛选验证特异性均不强。在橡胶树白粉病菌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经比对分析找到一条橡胶树白粉菌特异性保守序列(专利申请号:201510577343.9),根据该条特异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不同检测方法的反应体系均做了优化试验。PCR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7℃;nested-PCR的最适退火温度也为57℃;LAMP的最适退火温度为63℃,最适反应时间为50min。并且尝试使用PCR来筛选LAMP的最适引物,也将引物的纯化方式从HPLC降低到PAGE,引物纯度下降但经验证对LAMP反应的影响几乎可忽略不计。特异性试验中,针对PCR、nested-PCR、LAMP所设计合成的引物能够使橡胶树白粉菌进行扩增获得特异性条带经测序并序列比对正确,或扩增产物经紫外光照射出现绿色荧光现象,而其他非靶标菌及橡胶树叶片则无特异性条带出现,或产物经紫外光照射无荧光现象。说明引物对橡胶树白粉菌具有很强的特异性,能够将其与其它非靶标菌与健康橡胶树叶片区分开来。在灵敏度试验中,将纯培养的橡胶树白粉菌DNA稀释为不同浓度梯度,PCR、nested-PCR、LAMP检测体系分别可检测到10 pg、0.01 fg、10fg,说明仅就灵敏度而言nested-PCR检测体系灵敏度最高,LAMP居中,PCR的灵敏度最低。在三次不同时间人工接种试验中,分别采用不同橡胶树白粉菌孢子浓度对无菌苗进行接种,接种后设置不同时间点取样,试验结果表明:接菌量不同,三种不同的检测技术所能检测到的靶标菌的时间也不同,当最低接菌量2×102个孢子/叶时,PCR、nested-PCR、LAMP检测体系分别在接种5 d、24 h、3 d后检测得到;当第1天接种后,PCR仅能检测到的孢子量为2×105个孢子/叶,nested-PCR可将最低接种量,即2×102个孢子/叶检测到;LAMP可检测到的孢子量为2×104个孢子/叶。这表明三种检测技术均对橡胶树白粉菌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其中nested-PCR检测的灵敏度最高,LAMP的检测水平居中,PCR最低,与灵敏度试验中的检测结果相吻合。经三次不同时间接种,我们初步建立了孢子量与病情指数之间的关系。当橡胶树白粉菌的孢子量为2×102个孢子/叶时,病情指数为0.6%;当孢子量为2×103个孢子/叶时,病情指数为2.4%;当孢子量为2×104个孢子/叶时,病情指数为37.9%;当孢子量为2×105个孢子/叶时,病情指数为66%;可见,随着接种量的增大,橡胶树白粉菌的危害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可见,随着接种量的增大,橡胶树白粉菌的危害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当检测到孢子量为2×104个孢子/叶时为防治的最佳时期。因此就田间检测的实用性而言而言,LAMP检测所用的时间最短、不需要高端仪器设备,检测效果更优。若仅检测是否存在白粉菌孢子时,nested-PCR优势更显着。不同的检测方法可应用与不同的检测目的。总而言之,三种不同的橡胶树白粉菌检测方法均有优势,可为后期橡胶树白粉菌的预测预报打下良好的基础。

蒋龙燕[6](2015)在《气候变化与海南橡胶树白粉病流行关系的分析》文中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事实,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利用海南农垦1962-2003年橡胶白粉病病情指数和1961-2003年海南海口、东方、儋州、琼中、琼海、三亚和陵水的逐日气象数据,首先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病情指数进行了拟合,分析了海南省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了病情指数和气象因子的关系,筛选了和病情指数显着相关的气象因子,最后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基于气象因子的病害预测模型。主要结果如下:运用指数平滑法、自回归分析法、移动平均分析法、自回归移动平均法对1962-2003年期间海南农垦橡胶树白粉病的病情指数进行预测,并对这4种方法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种分析方法均能较好的预测橡胶白粉病的发生趋势,但自回归移动平均法的预测效果较好。对1962-2003年海南省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发现,近40年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着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每年0.03℃、0.0210C和0.036℃,而年日照时数是呈显着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5.17小时,降雨量无显着的变化。分别分析每旬、每月、每季和每年各气象因子距平值和病情指数距平值的相关系数,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影响橡胶树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关键因子和关键时段。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基于每旬关键气象因子、每月关键气象因子、冬春季关键气象因子和年关键气象因子的病情指数预测模型。对模型的模型精度比较结果发现,以基于每旬关键气象因子所建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为0.7985,均方根误差值为8.4148;基于每月气象因子所建模型的拟合效果次之,相关系数为0.7241,均方根误差值为9.7420。

王进强,许丽月,刘静,王楞,肖春云,李璐,周明,李国华[7](2014)在《5种杀菌剂对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效比较》文中研究表明为比较91%硫磺DP、16%百菌清·咪鲜胺·三唑酮RR、121 g/L十三吗啉RR、15%三唑酮RR、65 g/L氟硅唑RR对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在大田中将上述药剂分2次喷施在成龄橡胶树上。在每次药后第7天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表明,91%硫磺DP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92.50%94.23%,明显优于其他4种杀菌剂。推荐防治用药仍以硫磺粉为主,辅以氟硅唑或三唑酮。

宋风雅[8](2014)在《橡胶林土壤中真菌PCR-RFLP多样性分析及橡胶树白粉病菌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橡胶树白粉病是橡胶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它可以对幼苗、幼树及开割胶树的生长和干胶生产造成相当大的为害和经济损失。研究其病原真菌橡胶树白粉病菌(Oidium heveae Steinmann)在土壤中生存的动态分析及致病性,可以更好的了解土壤在橡胶树白粉病菌的侵染循环中扮演的角色,研究更有效的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的方法,并在实际生产中减少橡胶树白粉病的危害。本研究采用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土壤中是否存在橡胶树白粉病菌,采用土壤稀释液接种橡胶叶片实验检测土壤中的橡胶树白粉病菌致病能力。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一年内不同深度橡胶林土壤真菌区系的变化,了解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已报道的扩增白粉病菌rDNA区域的引物和根据基因组相关数据,挑选出的8个与橡胶树白粉病菌侵染寄主能力相关的基因,设计引物,对橡胶树白粉病菌DNA·和土壤样品DNA进行扩增、筛选,经比较,选用14640-S/14640-A作为土壤中检测橡胶树白粉病菌的特异性引物。采用稀释分离法,将橡胶林土壤在PDA平板上分离培养共得到6种不同属的真菌,分别是轮枝孢属(Verticillium),生丝毛霉属(Hyphomucor),木霉属(Trichoderma),卵形孢球托霉属(Gongronella butleri),根毛霉属(Rhizo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加上橡胶树常见病害病原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im gloeosporioides)、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共8种真菌,提取真菌DNA,与O. heave DNA对比,进行PCR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以检测14640-S/14640-A引物的特异性。经过引物14640-S/14640-A的PCR扩增后,除O. heave DNA样产生条带外,其他均无条带产生,而进一步通过PCR-Southern杂交检测后虽然有杂交印迹产生,但条带的大小要比橡胶树白粉病菌产生的杂交带偏小,因此认为引物14640-S/14640-A可以作为特异性引物并结合PCR-Southern杂交在土壤中检测橡胶树白粉病菌。采用特异性引物14640-S/14640-A对36个土壤样品的DNA进行PCR扩增和PCR-Southern杂交检测,只有一月份的0cm(表层)和5cm深度,四月份的0cm、5cm、10cm深度,十月份的5cm深度,十一月份的0cm和5cm深度这8个土壤样品扩增出与橡胶树白粉病菌特异条带一致的条带,经回收测序比对后,发现与橡胶树白粉病菌序列一致。说明土壤中可以检测到橡胶树白粉病菌的DNA,橡胶树白粉病菌可能在土壤中生存。采用土壤稀释液接种橡胶树叶片实验检测土壤中的橡胶树白粉病菌致病能力。一月份、三月份、五月份、六月份、八月份、九月份这六个月份的三种土壤深度(0、5、10cm)、二月份的0cm和5cm深度、七月份和十一月份的10cm深度、十二月份的Ocm和10cm深度土壤样品共24个,接种后均可使古铜期橡胶树叶片感染白粉病。说明土壤中可能存在橡胶树白粉病菌,并对橡胶叶片具有致病性。对土壤中常见的真菌进行传统的分离培养,发现轮枝孢属(Verticillium),生丝毛霉属(Hyphomucor),木霉属(Trichoderma),卵形孢球托霉属(Gongronella butleri),根毛霉属(Rhizomucor),青霉属(Penicllium)分别占分离得到真菌总数的9.1%,9.1%,36.3%,9.1%,9.1%,27.3%。说明在土壤中存在这几类真菌,在可培养的橡胶林土壤真菌的各种类群中,木霉属(Trichoderma)和青霉属(Penicillium)可能是优势菌群之一。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一年内不同深度橡胶林土壤真菌区系的变化,旨在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土壤深度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为橡胶林土壤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研究发现,随着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真菌18SrDNA的PCR-RFLP图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同时间不同取样深度的土壤样品酶切产生的强亮带略有差异,同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橡胶土样酶切条带相似性整体增大,说明自然状态下橡胶林土壤的真菌多样性受到土壤垂直分布的影响,优势真菌种群随土壤深度的变化略有差异。而对于不同时间相同取样深度的橡胶林土壤,土壤样品酶切后产生的强亮带有所变化,但三种取样深度下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1-12月份橡胶土样酶切条带相似性各不相同,说明自然状态下橡胶林土壤中真菌多样性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一些优势真菌类群和非优势真菌类群在不同时间会存在交替,可能和物候有着直接的联系。为后续深入研究橡胶林土壤的原始真菌组成情况,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生态环境效应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

刘静,王进强,肖春云,熊延林,何海宁,周明[9](2013)在《橡胶树白粉病苗圃防治试验》文中指出为了给田间筛选出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的新药剂,对咪鲜胺、氟硅唑、十三吗啉、三唑酮、硫磺粉等5种杀菌剂在发病苗圃进行常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天,95%硫磺粉可湿性粉剂最好,防效达到83.0%,与其他4种药剂相比有极显着的差异性;75%十三吗啉乳油次之,防效达到60.2%;40%氟硅唑乳油、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45%咪鲜胺微乳剂的防效较差,防效均在50%以下。药后30天,防效最好的仍是95%硫磺粉粉剂,防效为84.1%,其次是75%十三吗啉乳油,防效为78.2%,40%氟硅唑乳油的防效为69.1%,3种药剂无极显着差异,防效最差的是45%咪鲜胺微乳剂为33.0%。初步结论表明,95%硫磺粉可湿性粉剂仍为苗圃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的较好药剂,75%十三吗啉乳油和40%氟硅唑乳油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殷永涛[10](2012)在《一种混合物对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防控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橡胶白粉病、炭疽病是橡胶树的主要叶部病害,白粉病的侵染病原为橡胶粉孢(Oidium heveae Sieinm),炭疽病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侵染引起。这两种病害历史上都曾多次严重发生过,对橡胶树种植和干胶生产影响很大。因此开展两种病害的防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次开展混合物p3s对橡胶苗的生长调控、与抗性增强相关的生理生化作用、剂型加工以及不同施药方式对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防控作用研究。首先测定其对橡胶树幼苗的生长调节及生理作用,从宏观的角度验证p3s对橡胶苗生长状况的显着优化和抗逆能力的提高,从微观的角度研究p3s对橡胶树抗病能力的潜在影响。通过乳油(EC)、水剂(AS)、糊剂(PA)三种剂型的加工、活体室内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评估,系统研究了不同施药方式下其对橡胶白粉病、炭疽病的防控效果。打破传统防治观念,以一药两防为出发点,从改善寄主免疫能力、提高寄主植物抗病力、植物组织细胞修复、间接抑制病原的角度探寻防控橡胶白粉病、炭疽病的有效药剂,为这两种橡胶树主要叶部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p3s显着优化了株高、茎粗、叶蓬距、叶片面积等生长指标,6.0mg/Lp3s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植株高度高出6.35cm,茎粗增加0.037cm,叶蓬距增长1.88cm,叶面积增大6.68cm2。对药剂处理过的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进行测定,和对照相比,4.5mg/Lp3s处理的POD活性提高了464.4U/(g-min);6.0mg/L p3s处理的PPO和PAL活性显着提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89.7U/(g-min)和1026.4U/(g-min);最优浓度6.0mg/Lp3s处理后,叶片POD、PPO和PAL活性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水平;且6.0mg/L p3s处理显着提高了橡胶苗对炭疽病的抗病能力。2.经过对溶剂、乳化剂的筛选及配方微调试验,加工制得5%p3s EC,经质量检测,外观及稳定性等各项指标均合格,达到乳油剂型的技术要求。经对表面活性剂、渗透剂、消泡剂、防腐剂的筛选及配方微调试验,制得2%p3s AS,经质量检测,各项理化性能均合格,符合农药水剂的技术要求。经过对增黏剂的筛选及最佳黏度筛选试验,制得6%p3s PA,经检测,质量符合农药糊剂的要求。3.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p3s对白粉病、炭疽病的影响,从三种剂型中筛选最佳剂型和各剂型的最佳使用剂量。结果表明,5%p3s EC防效相对较差,2%p3s AS和6%p3sPA效果理想,且10.0mg/L2%p3s AS处理的效果最佳,10.0mg/L2%p3s AS处理对白粉病、炭疽病防效分别达72.1%和79.1%,与对照药剂无显着差异;6%p3s PA对白粉病、炭疽病防效分别达66.6%和72.7%,接近于对照药剂。4.通过田间药效评估,比较不同施药方式下10.0mg/L2%p3s AS处理和6%p3s PA对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茎叶喷雾法较树干注射法效果显着,10.0mg/L2%p3s AS茎叶喷雾处理对白粉病、炭疽病防效分别达72.6%和79.0%,树干注射对白粉病、炭疽病的防效分别达63.8%和69.3%;6%p3s PA效果没有水剂显着,对白粉病、炭疽病防效仅达到59.0%和62.4%。

二、河口地区橡胶白粉病防治失败原因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河口地区橡胶白粉病防治失败原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橡胶树白粉菌分支酸变位酶(OHCmu)基因克隆、表达及其酶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橡胶树白粉菌研究进展
        1.1.1 天然橡胶和橡胶树白粉病概述
        1.1.2 橡胶树白粉菌特性
        1.1.3 橡胶树白粉菌流行与防治
    1.2 水杨酸研究进展
        1.2.1 植物抗性与水杨酸概述
        1.2.2 水杨酸合成途径
        1.2.3 水杨酸在诱导植物抗性中的重要作用
    1.3 分支酸变位酶研究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实验材料
    2.1 植物材料和菌株
    2.2 药品和试剂
    2.3 实验仪器
    2.4 培养基和试剂配方
3 实验方法
    3.1 橡胶树白粉病菌的培养
    3.2 橡胶树白粉病菌基因组DNA和总RNA的提取
        3.2.1 基因组DNA提取
        3.2.2 橡胶树白粉病菌总RNA提取
    3.3 OHCmu基因克隆
        3.3.1 RNA反转录及OHCmu基因PCR合成
        3.3.2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OMEGA EZNARCycle-Pure kit回收)
    3.4 荧光定量PCR验证
    3.5 外源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3.5.1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作
        3.5.2 克隆载体构建及转化
        3.5.3 克隆载体质粒提取
        3.5.4 质粒双酶切鉴定
        3.5.5 目的基因的获得和表达载体的酶切
        3.5.6 酶切产物的分离纯化
        3.5.7 基因OHCmu和表达载体的连接
        3.5.8 重组克隆的筛选和鉴定
    3.6 蛋白外源表达条件筛选
        3.6.1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3.6.2 粗蛋白提取与SDS凝胶电泳验证
        3.6.3 表达条件的优化
    3.7 外源表达蛋白western blot验证
        3.7.1 SDS-PAGE电泳胶的制备
        3.7.2 转膜(湿转)
        3.7.3 封闭
        3.7.4 一抗孵育
        3.7.5 二抗孵育
    3.8 蛋白的纯化
    3.9 蛋白酶活验证
    3.10 白粉病菌OHCmu蛋白点突变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橡胶树白粉菌候选基因OHCmu的克隆
        4.1.1 橡胶树白粉菌候选基因OHCmu的搜索
        4.1.2 OHCmu基因全长及开放阅读框序列的扩增
        4.1.3 重组克隆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4.2 OHCmu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4.3 OHCmu在白粉菌侵染橡胶树叶片不同侵染时间的表达分析
        4.3.1 RNA提取
        4.3.2 OHCmu在橡胶树白粉菌不同侵染阶段表达
    4.4 橡胶树白粉菌OHCmu外源表达及纯化
        4.4.1 重组外源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4.4.2 重组蛋白外源原核表达验证
        4.4.3 橡胶树白粉菌OHCmu重组外源蛋白表达条件优化
        4.4.4 橡胶树白粉菌OHCmu蛋白纯化及酶活验证
    4.5 橡胶树白粉菌OHCmu蛋白关键酶活位点分析及验证
        4.5.1 OHCmu蛋白关键酶活位点分析
        4.5.2 OHCmu蛋白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纯化
        4.5.3 突变体OHCmu~(R163A,K173A)酶活性检测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附件
致谢

(2)橡胶树白粉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及内源启动子筛选与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橡胶树白粉菌
        1.1.1 橡胶树及天然橡胶
        1.1.2 橡胶树白粉病
        1.1.3 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 Steinm)
    1.2 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
        1.2.1 基因工程的选择标记
        1.2.2 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方法
        1.2.3 专性寄生真菌的遗传转化
        1.2.4 橡胶树白粉菌的遗传转化
    1.3 启动子
        1.3.1 启动子的概念
        1.3.2 真核生物的启动子
        1.3.3 组成型启动子
        1.3.4 诱导型启动子
        1.3.5 丝状真菌的启动子
        1.3.6 启动子的克隆方法
        1.3.7 启动子的研究方法及策略
        1.3.8 启动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4 hrp基因hpa Xm
        1.4.1 Harpin蛋白及hrp基因
        1.4.2 hpa Xm基因及Hpa Xm蛋白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微生物材料
        2.1.3 化学药品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1%琼脂糖平板上橡胶树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率的测定
        2.2.2 抗生素的植物毒性(phytotoxicity)评估
        2.2.3 确定合适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用作筛选标记
        2.2.4 重组载体的构建
        2.2.5 适合橡胶树白粉菌电击转化的电击缓冲液的确定
        2.2.6 O.heveae的电击转化
        2.2.7 O.heveae的 ATMT
        2.2.8 转化子的显微分析
        2.2.9 转化子的分子分析
        2.2.10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的预测
        2.2.11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的功能验证
        2.2.12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GUS瞬时表达量测定
        2.2.13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表达范围的探索
        2.2.14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的类型分析
        2.2.15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WY195 驱动hpa Xm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
        2.2.16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强启动子序列全长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橡胶树白粉菌分生孢子萌发最佳测定时间的确定
    3.2 橡胶树白粉菌分生孢子常用抗生素敏感性测定
    3.3 抗生素的植物毒性评估
    3.4 确定合适的筛选抗性基因
    3.5 重组载体的构建
    3.6 确定合适的电击缓冲液
    3.7 橡胶树白粉菌电击转化
    3.8 ATMT法转化橡胶树白粉菌
    3.9 转化子的荧光观察
    3.10 转化子的分子分析
        3.10.1 T3代转化子的PCR验证
        3.10.2 Southern blot analysis
    3.11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的预测
    3.12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的功能验证
        3.12.1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克隆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3.12.2 三亲杂交
        3.12.3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疑似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烟草叶片中的瞬时表达
    3.13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强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GUS瞬时表达效率测定
    3.14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强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表达的范围探索
        3.14.1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GUS在双子叶植物中的瞬时表达
        3.14.2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驱动报告基因GUS在单子叶植物中的瞬时表达
    3.15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强启动子的类型分析
        3.15.1 转基因烟草的组培
        3.15.2 T1代转基因烟草的分子检测
        3.15.3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的类型及序列分析
    3.16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WY195 驱动hpa Xm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
        3.16.1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3.16.2 WY195 驱动hpa Xm基因在烟草中的稳定表达
        3.16.3 稳定表达及分子检测
        3.16.4 WY195-hpa Xm转基因烟草T1 代的TMV检测
    3.17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强启动子WY195序列全长分析
        3.17.1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WY195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7.2 渐变缺失分析WY195启动子的有效全长
4 讨论
    4.1 橡胶树白粉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4.1.1 橡胶树白粉菌遗传转化体系开发中的关键创新
        4.1.2 其它技术限制
        4.1.3 总结与展望
    4.2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的预测及功能鉴定
        4.2.1 丝状真菌的内源启动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4.2.2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强启动子具有很强的驱动外源基因表达能力
        4.2.3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强启动子具有广泛的调控表达谱
        4.2.4 后续工作及展望
5 结论
    5.1 橡胶树白粉菌遗传转化的建立
        5.1.1 橡胶树白粉菌抗生素敏感性评价
        5.1.2 橡胶树白粉菌电击缓冲液的确定
        5.1.3 橡胶树白粉菌的电击转化
        5.1.4 橡胶树白粉菌的ATMT转化
    5.2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资源初探
        5.2.1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的预测
        5.2.2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疑似启动子的功能验证
        5.2.3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强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表达的能力测定
        5.2.4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转录范围研究
        5.2.5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的类型分析
        5.2.6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WY195 调控外源基因hpa Xm在烟草中的表达
        5.2.7 橡胶树白粉菌内源启动子WY195的全长分析
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LAMP检测技术的橡胶树白粉病早期测报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橡胶树白粉病概述
        1.1.1 橡胶树
        1.1.2 橡胶树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1.1.3 病害症状
        1.1.4 病原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1.1.5 病害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
        1.1.6 病害流行规律
        1.1.7 病害防治措施
    1.2. LAMP检测技术
        1.2.1 LAMP的概述
        1.2.2 LAMP技术反应原理
        1.2.3 LAMP检测技术的特点
        1.2.4 LAMP检测的应用
    1.3 病原菌DNA的提取
        1.3.1 真菌DNA提取方法的概述
        1.3.2 白粉菌DNA提取的研究
        1.3.3 特异性基因的信息学分析
        1.3.4 基于特异性基因的橡胶树白粉菌检测
    1.4 病原菌DNA的提取
        1.4.1 特异性基因的发现的意义
        1.4.2 橡胶树白粉菌特异性基因的发现
    1.5 病害的预报预测
        1.5.1 病害传播的特点
        1.5.2 病害预报预测技术
        1.5.3 病害测报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1.6 便携式孢子捕捉仪
    1.7 便携式LAMP检测装置
    1.8 研究内容
    1.9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主要实验仪器、试剂及生物信息学应用网站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特异性基因的研究
        2.3.2 供试菌株的培养与收集
        2.3.3 供试菌株DNA的提取
        2.3.4 橡胶树白粉菌DNA简化提取方法的研究
    2.4 DNA检测
        2.4.1 以提取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2.4.2 LAMP检测提取到的橡胶树白粉菌
    2.5 切胶回收及测序
        2.5.1 切胶回收
        2.5.2 克隆转化及测序
    2.6 橡胶树白粉菌预测预报数学模型的建立
        2.6.1 白粉孢子量与DNA提取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2.6.2 白粉病菌孢子量与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
    2.7 模拟白粉病发病过程验证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2.7.1 模拟林间白粉病发病过程
        2.7.2 便携式孢子捕捉仪的使用方法
        2.7.3 便携式孢子捕捉器玻片上DNA的提取
        2.7.4 便携式LAMP检测装置检测白粉菌DNA
3. 结果与分析
    3.1 特异性基因的研究结果
        3.1.1 启动子区域分析结果
        3.1.2 OFR预测结果
        3.1.3 蛋白质结构功能域分析结果
        3.1.4 特异性研究结果
        3.1.5 特异性序列编码蛋白内切酶预测结果
    3.2 橡胶树白粉菌DNA简化提取研究结果
        3.2.1 橡胶树白粉菌DNA简化提取方法的建立
        3.2.2 简化方法和试齐ij盒提取DNA的PCR扩增结果比较
        3.2.3 简化方法提取DNA的LAMP检测结果
    3.3 白粉孢子量与DNA提取浓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3.3.1 数据记录结果
        3.3.2 白粉菌孢子量与DNA提取浓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3.4 白粉病菌孢子量与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3.4.1 数据记录结果
        3.4.2 白粉菌孢子量与发病率相关性研究结果
    3.5 数据分析
        3.5.1 对孢子量及其提取DNA浓度相关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3.5.2 对接菌的孢子浓度与发病率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3.6 模拟白粉病发病过程对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的可行性验证结果
        3.6.1 便携式孢子捕捉仪捕捉橡胶树白粉菌LAMP检测
        3.6.2 所建立模型准确性验证结果
4. 讨论
    4.1 特异性基因的研究
    4.2 橡胶树白粉菌DNA简化提取研究
    4.3 白粉菌孢子量与DNA提取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4.4 白粉病菌孢子量与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
    4.5 模拟白粉病发病过程验证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一、发表的论文
二、支持学位论文的科研项目
致谢

(4)2017年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树白粉病灾情调查与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计算
    1.4 气象、产量损失及橡胶物候监测数据收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农场橡胶树白粉病为害情况
    2.2 主栽橡胶树品系白粉病发生情况
    2.3 不同植胶类型区白粉病发生情况
    2.4 产量损失测算
3 暴发原因分析
    3.1 山地胶园立体小气候有利于病原菌源积累
    3.2 关键物候期气象条件适宜病害流行
    3.3 现有管理体制导致防治失时
4 讨论与建议

(5)橡胶树白粉菌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橡胶树白粉病概述
        1.1.1 橡胶树
        1.1.2 橡胶树白粉菌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1.1.3 病害症状
        1.1.4 病原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1.1.5 病害侵染循环和侵染过程
        1.1.6 病害流行规律
        1.1.7 病害防治措施
    1.2 病害监测
    1.3 病原菌监测
        1.3.1 玻片法
        1.3.2 孢子捕捉器法
    1.4 橡胶树白粉菌的检测方法
        1.4.1 形态学检测
        1.4.2 常规PCR检测
    1.5 nested-PCR在植物病原菌检测方面的应用
        1.5.1 nested-PCR的原理
        1.5.2 nested-PCR的检测应用
    1.6 LAMP在植物病原菌检测方面的应用
        1.6.1 LAMP的概述
        1.6.2 LAMP技术反应原理
        1.6.3 LAMP技术反应结果方式
        1.6.4 LAMP的应用
    1.7 本研究目的意义
    1.8 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
2 材料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及配制
    2.3 试验方法
        2.3.1 供试菌株的收集与保存
        2.3.2 供试材料DNA的提取
        2.3.3 DNA浓度测定
        2.3.4 特异性引物设计与合成
    2.4 反应体系条件的优化
        2.4.1 常规PCR反应体系优化
        2.4.2 nested-PCR反应体系优化
        2.4.3 LAMP反应体系优化
    2.5 特异性引物检测
        2.5.1 常规PCR引物特异性检测
        2.5.2 nested-PCR引物特异性检测
        2.5.3 LAMP引物特异性检测
    2.6 引物灵敏度检测
        2.6.1 常规PCR灵敏度检测
        2.6.2 nested-PCR灵敏度检测
        2.6.3 LAMP灵敏度检测
    2.7 人工接种橡胶树叶片中橡胶白粉菌的检测
        2.7.1 人工接种方法
        2.7.2 常规PCR检测
        2.7.3 nested-PCR检测
        2.7.4 LAMP检测
    2.8 切胶回收及测序
        2.8.1 切胶回收
        2.8.2 克隆转化及测序
3 结果与分析
    3.1 供试材料DNA的提取
    3.2 引物特异性检测与序列比对
        3.2.1 ITS序列中设计所设计的引物的扩增
        3.2.2 常规PCR引物特异性检测
        3.2.3 nested-PCR引物特异性检测
        3.2.4 LAMP引物特异性检测
    3.3 扩增体系的优化
        3.3.1 常规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3.3.2 nested-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3.3.3 LAMP扩增体系的优化
    3.4 引物灵敏度检测
        3.4.1 常规PCR灵敏度检测
        3.4.2 nested-PCR灵敏度检测
        3.4.3 LAMP灵敏度检测
    3.5 人工接种橡胶树叶片中橡胶白粉菌的检测
        3.5.1 常规PCR检测
        3.5.2 nested-PCR检测
        3.5.3 LAMP检测
        3.5.4 数据分析
    3.6 便携式孢子捕捉器玻片上DNA的提取
        3.6.1 玻片上橡胶树白粉菌分生孢子的收集
        3.6.2 OMEGA真菌试剂盒法及CTAB法提取DNA
4 讨论
    4.1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4.2 nested-PCR对橡胶树白粉菌的检测
    4.3 LAMP对橡胶树白粉菌的检测
        4.3.1 LAMP的引物纯化方式
        4.3.2 LAMP引物的筛选
        4.3.3 LAMP检测结果判断
        4.3.4 LAMP在橡胶树白粉菌方面的检测结果
    4.4 人工接种橡胶树白粉菌需注意的问题
    4.5 分子检测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者待发表的文章
致谢

(6)气候变化与海南橡胶树白粉病流行关系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气候变化研究现状
        1.1.1 全球气候变化概况
        1.1.2 中国气候变化概况
        1.1.3 海南气候变化概况
    1.2 气候变化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1.2.1 直接影响
        1.2.2 间接影响
    1.3 橡胶树白粉病研究现状
        1.3.1 橡胶白粉病发生及危害
        1.3.2 橡胶白粉病发病规律
        1.3.3 橡胶白粉病预测
        1.3.4 橡胶白粉病防治措施
    1.4 数理统计在病害发生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时间序列分析在橡胶白粉病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2.1.1 数据来源
        2.1.2 不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运用
        2.1.3 模型的比较
    2.2 气候变化对橡胶树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2.2.1 气象数据来源
        2.2.2 关键气象因子筛选
        2.2.3 基于气象因子的病害预测模型
3 结果与分析
    3.1 四种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3.1.1 数据平稳性检验
        3.1.2 ES模型
        3.1.3 AR模型
        3.1.4 MA模型
        3.1.5 ARMA模型
        3.1.6 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的比较
        3.1.7 4种时间序列分析法的比较
        3.1.8 四种时间序列分析法在橡胶白粉病病情指数预测中的应用
    3.2 气候变化对橡胶树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3.2.1 海南省气候变化趋势
        3.2.2 每旬各气象因子距平值和病指数距平值的相关性分析
        3.2.3 每月各气象因子距平值和病指数距平值的相关分析
        3.2.4 每季度和年度各气象因子距平值和病指数距平值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时间序列分析在橡胶白粉病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4.2 气候变化对橡胶树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7)5种杀菌剂对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试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8)橡胶林土壤中真菌PCR-RFLP多样性分析及橡胶树白粉病菌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文献综述
    1 橡胶的基本概况
    2 橡胶树白粉病研究概况
        2.1 橡胶树白粉病的发生
        2.2 橡胶树白粉病的危害
        2.3 病害循环
        2.3.1 病原菌的侵染过程
        2.3.2 发生流行规律
        2.3.3 白粉菌的越冬和越夏
        2.4 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3 土壤和病原菌
        3.1 传统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
        3.2 分子生物学的方法
        3.3 土壤中白粉病菌研究概况
    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概况
        4.1 土壤微生物概况
        4.2 橡胶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4.3 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4.3.1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5 本研究目的意义
    6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下篇研究内容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1.2 供试材料
        1.2.1 供试植株
        1.2.2 实验仪器
        1.2.3 主要试剂的配置
        1.3 特异性引物设计与选择
        1.3.1 土壤DNA提取
        1.3.2 真菌DNA的提取
        1.3.3 PCR扩增
        1.3.4 PCR产物回收
        1.3.5 克隆转化和测序
        1.4 特异性引物的验证
        1.4.1 土壤真菌的分离
        1.4.2 土壤真菌的形态鉴定
        1.4.3 土壤真菌DNA的提取
        1.4.4 土壤真菌的ITS序列分析
        1.4.5 PCR-Southern杂交检测
        1.5 土壤中橡胶树白粉病菌的检测
        1.5.1 土壤DNA提取
        1.5.2 特异性引物扩增
        1.5.3 PCR-Southern杂交检测
        1.5.4 土壤稀释液接种橡胶叶片实验
        1.5.5 再侵染测定
        1.6 橡胶林土壤真菌种群动态变化分析
        1.6.1 18S rDNA的扩增
        1.6.2 PCR-RFLP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与选择
        2.2 特异性引物的验证
        2.2.1 土壤真菌的分离培养
        2.2.2 真菌DNA的提取
        2.2.3 土壤真菌的ITS序列分析
        2.2.4 土壤真菌的特异性引物扩增验证
        2.2.5 PCR-Southern杂交检测
        2.3 土壤中橡胶树白粉病菌的检测
        2.3.1 土壤DNA提取
        2.3.2 特异性引物扩增
        2.3.3 PCR-Southern杂交检测
        2.3.4 土壤稀释液接种橡胶叶片
        2.3.5 病斑部位显微观察
        2.3.6 病斑部位病原菌PCR扩增
        2.3.7 再侵染检测
        2.4 PCR-RFLP技术分析橡胶林土壤真菌种群动态变化
        2.4.1 橡胶林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组成
        2.4.2 18S rDNA的扩增
        2.4.3 Csp6I和HinfI酶切图谱PCR-RFLP分析
    3 讨论
        3.1 特异性引物的验证
        3.2 土壤中橡胶树白粉病菌的检测
        3.3 橡胶林土壤真菌种群动态变化分析
    4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一:土壤真菌ITS序列测序结果
附录二: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或者待发表的文章
致谢

(9)橡胶树白粉病苗圃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品种
        1.2.2 供试药剂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研究方法
        1.3.3 药效调查
        1.3.4 计算公式防效统计采用公式(1)、(2)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
4 讨论

(10)一种混合物对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防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橡胶树研究现状
        1.1.1 巴西橡胶树
        1.1.2 天然橡胶
        1.1.3 橡胶种植业的地位
    1.2 橡胶树白粉病研究现状
        1.2.1 病原特征及病害症状
        1.2.2 发病规律
        1.2.3 发生及危害
        1.2.4 防治措施
    1.3 橡胶树炭疽病的研究现状
        1.3.1 病原特征及病害症状
        1.3.2 发病规律
        1.3.3 发生及危害
        1.3.4 防治措施
    1.4 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综合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1.5 植物的抗病性研究
        1.5.1 植物的抗病性
        1.5.2 外源物质参与下的诱导抗性
        1.5.3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抗性增强作用
        1.5.4 抗病性相关酶
    1.6 P3S参与的抗性增强作用
    1.7 农药乳油、水剂、糊剂的研究进展
        1.7.1 乳油(EC)
        1.7.2 水剂(AS)
        1.7.3 糊剂(PA)
    1.8 一药两防的意义
    1.9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橡胶植株
        2.1.2 供试橡胶白粉病、炭疽病病原菌
        2.1.3 供试药剂
        2.1.4 主要试验器材
    2.2 试验方法
        2.2.1 p3s对橡胶苗生长指标及抗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2.2.2 p3s剂型加工
        2.2.3 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2.2.4 田间药效评估方法
        2.2.5 数据统计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P3S对橡胶苗的生长调节作用
        3.1.1 不同浓度p3s处理对橡胶苗高度的影响
        3.1.2 不同浓度p3s处理对橡胶苗茎粗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p3s处理对橡胶苗叶蓬距的影响
        3.1.4 不同浓度p3s处理对橡胶苗叶面积的影响
    3.2 P3S对橡胶苗抗性相关酶的活性影响
        3.2.1 不同浓度p3s处理后橡胶叶片POD、PPO、PAL活性
        3.2.2 p3s处理橡胶叶片后POD、PPO、PAL活性随时间的变化
        3.2.3 p3s处理后橡胶苗的抗病效果
    3.3 P3S三种剂型的研制
        3.3.1 5%p3s EC的研制
        3.3.2 2%p3s AS的研制
        3.3.3 6%p3s PA的研制
    3.4 P3S制剂的室内生物测定结果
        3.4.1 p3s EC、AS、PA对橡胶白粉病的药效
        3.4.2 p3sEC、AS、PA对橡胶炭疽病的药效
    3.5 P3S制剂的田间药效评估结果
        3.5.1 2%p3s AS叶面喷雾对橡胶白粉病、炭疽病的防控效果
        3.5.2 p3s AS树干注射对橡胶白粉病、炭疽病的防控效果
        3.5.3 p3s PA树皮涂抹对橡胶白粉病、炭疽病的防控效果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p3s对橡胶苗株高、茎粗、叶蓬距、叶片面积的优化
        4.1.2 p3s提高了抗病关键酶POD、PPO、PAL活性
        4.1.3 经过剂型加工,制得了p3s EC、p3s AS、p3s PA三种比较理想的剂型
        4.1.4 经室内生物测定筛选出三种剂型中效果良好的剂型及最佳施药浓度
        4.1.5 经田间药效评估验证p3sAS、PA不同施药方式对橡胶白粉病、炭疽病的防控作用
    4.2 讨论
        4.2.1 p3s的生长调节作用及生理生化作用
        4.2.2 p3s剂型加工中的问题
        4.2.3 p3s制剂对橡胶白粉病、炭疽病的综合防控
        4.2.4 p3s制剂较橡胶白粉病、炭疽病常规防治药剂的优劣
5 研究展望
附件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四、河口地区橡胶白粉病防治失败原因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橡胶树白粉菌分支酸变位酶(OHCmu)基因克隆、表达及其酶活分析[D]. 刘耀. 海南大学, 2019
  • [2]橡胶树白粉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及内源启动子筛选与鉴定研究[D]. 王义. 海南大学, 2019(06)
  • [3]基于LAMP检测技术的橡胶树白粉病早期测报技术初探[D]. 史梦玉. 海南大学, 2018(03)
  • [4]2017年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树白粉病灾情调查与原因分析[J]. 蔡志英,施玉萍,蒋桂芝,刘一贤,张长寿,熊延林,王进强,郭涵,宁连云,李国华. 中国植保导刊, 2018(01)
  • [5]橡胶树白粉菌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初步评价[D]. 毛宇宁. 海南大学, 2016(03)
  • [6]气候变化与海南橡胶树白粉病流行关系的分析[D]. 蒋龙燕. 海南大学, 2015(02)
  • [7]5种杀菌剂对橡胶树白粉病的防效比较[J]. 王进强,许丽月,刘静,王楞,肖春云,李璐,周明,李国华. 中国植保导刊, 2014(12)
  • [8]橡胶林土壤中真菌PCR-RFLP多样性分析及橡胶树白粉病菌检测[D]. 宋风雅. 海南大学, 2014(07)
  • [9]橡胶树白粉病苗圃防治试验[J]. 刘静,王进强,肖春云,熊延林,何海宁,周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3(34)
  • [10]一种混合物对橡胶树白粉病、炭疽病防控作用研究[D]. 殷永涛. 海南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河口地区橡胶白粉病防治失败原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