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运动器材的改进

几种运动器材的改进

一、对几种体育器材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郑斐[1](2021)在《器材使用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

吴秀华,黄兴裕,严文晖[2](2021)在《纤维增强塑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纤维增强塑料基本情况进行概述,介绍纤维增强塑料的定义、常见的纤维增强塑料分类,并对各类纤维增强塑料的性能特点和加工特点进行总结。综述碳纤维增强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高强高模合成纤维增强塑料和其他纤维增强塑料在球类、杆类、板类及健身护具等体育器材的应用进展,分析纤维增强塑料的优点及当前的研究不足。指出未来应当进一步加强塑料改性中纤维材料多样性的探索,完善纤维增强塑料的工艺流程,优化纤维增强塑料的性能。

李景华[3](2020)在《体育运动器材中化工材料的应用及智能化发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体育器材材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化工材料凭借其各种优良的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体育器材的制造中,并且极大的提高了体育器材的使用性能以及体育运动成绩。介绍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化工材料和它们在体育器材的应用,说明在体育器材领域,新型化工材料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未来体育器材材料的发展方向是趋于个性化、智能化的,材料本身的各方面性能也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要对环境友好,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张育新,张悦,向祖兵[4](2020)在《复合材料在体育用品领域的应用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合材料是运用先进制备技术将不同材料组分优化合成的新材料。相比传统的木料、钢铁等,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力学性能好、可设计和可加工性强、耐久性、绿色环保等优势,在化工、汽车、电子电气、医学、航空航天、铁路建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对复合材料上述优势的不断研究与利用,大大提高了我国体育用品的性能和质量,复合材料逐渐在体育用品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归纳了复合材料应用于体育用品领域的优势所在,并分别对不同复合材料在体育用品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黄珂[5](2020)在《新型纤维材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当今社会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对体育器材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传统的体育器材材料已经无法满足这些不断提高的新要求,新型纤维材料凭借其各种优越的性能渐渐地在体育器材领域崭露头角,新纤维材料具有质轻,高模量,高强度,化学性质稳定等等特点,制作而成的体育运动器材更加符合现代体育运动的使用要求。通过介绍几类新型纤维的性能以及在体育器材上的具体应用,表明了新型纤维能够在体育器材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周雨[6](2020)在《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Ni-W-P合金镀层作为一种代替镀铬层的合金镀层,具有很高的强度、硬度、优良的耐磨性及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为了进一步提升Ni-W-P合金镀层的性能,将纳米颗粒加入Ni-W-P合金镀液中,使之在沉积过程中均匀弥散于合金镀层中,获得的复合镀层具有基质金属和固体微粒的综合性能。本文基于复合化学沉积技术和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颗粒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及溶胶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系统地研究了TiO2颗粒添加量和TiO2溶胶添加量对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机械性能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论如下:⑴颗粒增强的化学镀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相较于纯Ni-W-P合金镀层,1g/L TiO2纳米颗粒的加入细化了颗粒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晶粒,使镀层向非晶态转变。镀层的硬度提高了25%,达到689HV,耐磨性能及耐腐蚀性能增强。但过量的TiO2纳米颗粒团聚严重,致使颗粒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孔隙率增加,镀层疏松,硬度减小,耐磨损能力及耐腐蚀能力变差。⑵溶胶增强的化学镀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相较于纯Ni-W-P合金镀层,5m L/L TiO2溶胶的加入对溶胶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致密性和均匀性有一定改善。镀层的硬度提升至625HV,提升幅度达3%,耐磨性及耐腐蚀能力增强。同时,与性能较优的Ni-W-P-1g/L TiO2纳米复合镀层相比,溶胶增强Ni-W-P-5m L/L 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略低,但微观形貌更佳,耐磨性及耐蚀性更优。⑶颗粒增强的电镀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与纯Ni-W-P合金镀层相比,1g/L TiO2纳米颗粒所制备的颗粒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非晶化程度加深,镀层的厚度最大,达到22.5μm。且镀层的硬度提高了26%,达到635HV,耐磨性及耐腐蚀性均得到提升。过量TiO2纳米颗粒团聚使得颗粒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表面形貌发生显着变化,镀层厚度减小,且表现出较差的抗磨损能力和抗腐蚀能力。⑷溶胶增强的电镀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与纯Ni-W-P合金镀层相比,TiO2溶胶为5m L/L时所制备的溶胶增强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非晶态结构的无序度增大,镀层的表面平整度得到一定改善。镀层的硬度提升了10%,达到588HV,耐磨性及耐蚀性均得到提高。同时,相较于性能较优的颗粒增强Ni-W-P-1g/L TiO2纳米复合镀层,溶胶增强Ni-W-P-5m L/L TiO2纳米复合镀层的耐磨性及耐蚀性更优。

李燕辉[7](2020)在《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构想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社会各界对体育相关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体育统计从1985年萌芽至今,有关体育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体育行业核算、以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为主要目标的体育产业核算以及投入产出核算中的体育产品部门核算。现有体育统计并不能完整反映体育经济活动的运行全貌,尤其难以从产品角度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卫星账户系统针对经济中特定的主题、领域或部门,遵循SNA的基本核算规则,为某个特定主题、领域或部门形成自成一体的、相对独立的账户系列,是用于测量特定行业的经济重要性的强大统计框架。它可以从特定领域内的产品视角出发,在识别出特定领域内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式对该领域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展现。正是基于以上现实,论文在SNA2008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框架指导下,采用卫星账户这一国际社会广为采用的方法进行体育经济核算,全面、系统地反映体育相关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科学测度体育的规模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探讨了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体系并开展编制实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论文系统地梳理了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深入研究了卫星账户构建的一般原理与程序,界定了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全面识别了体育特有产品,设计了体育卫星账户的基本核算框架与核算表式,并基于201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编制了我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系列表格;进而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从体育的经济效应、经济效益和产业关联性等角度分析了体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得出了如下具体的结论。(1)构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论文从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国民经济核算中虽有体育行业统计、体育产业统计和体育产品部门统计,但由于存在SNA的生产范围未能包含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生产、现有体育统计未能完整反映SNA范围内与体育相关的生产活动及难以从产品视角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等不足,提出从学理上要求在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再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对体育的管理需要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体育卫星账户助力、体育经济重要性的国际间比较有赖于体育卫星账户等因素,在我国构建体育卫星账户显得十分必要。而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渐趋完善、体育产业调查体系初具雏形、体育产业增加值核算的经验积累、其他国家卫星账户的成功编制等可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提供产品分类基础、基础数据来源、测算结果评估以及经验借鉴,使得构建我国体育卫星账户成为可能。(2)完整的体育特有产品目录展示了所有体育经济活动的成果。根据卫星账户构建的一般原理,起点是体育特有产品的识别。在对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界定的基础上,依照特有产品的识别原则及步骤,论文识别出体育特有产品87种,比《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的小类对应的产品多16种;它们与276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中的行业小类相对应,比《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对应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小类多98个。论文主张将体育志愿服务纳入体育特有产品目录,以便科学完整地展现与体育有关的货物和服务。(3)2017年我国体育总产出为1.910万亿元,体育增加值为7,894.267亿元,体育就业人数为472.947万人。通过编制体育卫星账户的核算表,计算得到了反映体育直接效应的总量指标:2017年我国体育总产出为1.910万亿元,体育增加值为7,894.267亿元,占2017年GDP的比重为0.954%;体育就业人数为472.947万人,占2017年全国就业人数的比重为0.609%。体育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于体育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直接效应来看,体育经济活动尚未呈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4)2017年我国体育完全总产出为3.023万亿元,体育完全增加值为11,543.064亿元,体育完全就业人数为1,439.839万人。通过乘数分析,计算得到了反映体育完全效应的总量指标:2017年体育完全总产出为3.023万亿元,是体育总产出1.910万亿元的1.583倍;2017年体育完全就业人数达1,439.839万人,占2017年全国就业人数的1.854%;体育完全增加值为11,543.0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96%。体育完全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于体育完全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考虑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之后,体育经济活动呈现出劳动密集型的特点,体育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间接解决就业问题。(5)批发-S部门的经济效益最好。体育的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直接经济效益系数还是完全经济效益系数,批发-S部门都是最高的。软件服务-S、信息技术服务-S、保险-S以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S这4个新兴服务部门的直接经济效益名列前茅;合成材料-S、有色金属及其合金-S、信息技术服务-S和建筑安装-S这4个部门的完全经济效益排名靠前。(6)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S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最大,而房屋建筑-S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强。通过产业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部门基本上都来自制造业和建筑业,而服务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基本上都小于1。广播电视设备和雷达及配套设备-S、家用器具-S、纺织服装服饰-S、其他交通运输设备-S和纺织制成品-S这5个部门排在前五。有18个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大于1,房屋建筑-S、土木工程建筑-S、商务服务-S、金属制品-S和纺织服装服饰-S名列前茅。计算结果同时表明,57个部门中有12个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同时大于1,可以列为优先发展部门,其中6个(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S,合成材料-S,塑料制品-S,房屋建筑-S,土木工程建筑-S,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服务-S)与体育场馆有关,4个与体育装备有关(纺织服装服饰-S、有色金属及其合金-S、金属制品-S、汽车零部件及配件-S),充分说明了重视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体育装备的生产对发展体育大有益处。另外,各类体育商务服务如体育咨询、投资与资产管理、体育旅游服务、体育会展服务等也是重点关注的领域。

王晓晗[8](2020)在《服务对象视角下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青少年是体育发展的后备人才及社会发展的未来中坚力量,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青少年体育锻炼问题,提出应加强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在我国,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为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提供基本保障,随着青少年体育需求的不断增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日益成为青少年体育发展一个不可回避的内容。上海市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是其规模最大、最主要的项目。在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已初成体系的前提下,上海市政府如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满足青少年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实现服务内容的精准化供给,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精准的识别、分析青少年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是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精准化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需求角度出发,以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为例,选取已经参与该服务的青少年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以青少年及家长对夏令营的需求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如下:一是使用需求理论及分析工具得出不同视角下的青少年需求层次划分;二是得出青少年体育夏令营需求满足的优先序;三是为上海市体育局制定夏令营服务内容提供依据,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提供参考。在理论意义上,本文使用魅力质量理论和分析工具Kano模型进行需求层次划分和优先序排列,弥补了该理论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需求优先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他人在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研究中使用需求理论及分析工具提供参考。在现实意义上,本研究为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服务内容的精准化供给提供意见和建议,提升政府“以需定供”的科学化水平,同时也为政府优化夏令营服务、打造夏令营品牌化提供依据。本文使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本文借助需求研究领域的魅力质量理论及Kano模型,构建需求量表,以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为研究对象,以参与青少年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借助Spss23.0、Excel等统计软件,使用Kano模型、SI-DI系数、相对差距和法、回归分析等一系列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青少年及家长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服务需求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参与者特征较为明显。夏令营服务缺少吸引女性青少年参与的运动项目;夏令营的公益性特征较为明显,受普通家庭的欢迎。(2)提供夏令营服务的目标与家长让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存在偏差,夏令营的宣传渠道与家长实际获取信息的渠道存在偏差;(3)不同视角下青少年需求情况不同,而且青少年与家长在需求内容的层次划分上存在差异,二者的认知差别和身份差别是差异产生的原因。(4)夏令营的“政府参与”和“公益性”是吸引青少年参与的重要原因,参与者肯定政府公信力,需求满足对夏令营服务精准化十分重要,而需求优先排序是需求满足的主要依据。并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四点建议:(1)针对参与者特征制定针对性措施。增加更适宜女性参与的体育项目开展数量;增加可以吸引中高收入家庭青少年参与的项目数量;依据不同地区青少年人口数量、项目需求的不同,合理设计夏令营的举办期数和举办项目。(2)开发、扩大夏令营宣传渠道,引导青少年及家长树立正确认知。政府与广大中小学合作,举办夏令营的讲座、试听课;允许承办方自主对青少年及家长开展宣传;为亲友之间互相推荐提供便利。(3)重视青少年需求的不同视角,兼顾青少年与家长间的需求差异。提出出现需求差异时应选择参考影响较大一方的意见,并提出对差异内容按照优先序满足时应注意的几点原则(4)政府加强对夏令营服务的监管,以需求优先序设计供给内容。建立健全承办单位资格审核机制;与上海市体育运动队、体育类院校合作;从全周期优化夏令营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需求表达机制,重点对表达渠道进行管理。

王古将[9](2020)在《高校体育馆管理软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和综合实力增强,居民对自身体育锻炼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校体育场馆已成为其较理想的体育锻炼场所;而管理人员也很希望提高这类场馆的使用率。但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的体育场馆都主要是人工管理,具体工作千头万绪、繁琐复杂,人工管理难免应对不暇、效率低下。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对这类场馆进行管理已成为大势所趋,以极大地提高其管理水平、效率和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但目前该类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都还不够普遍和成熟,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馆管理软件系统的总体需求,确定了其设计目标;利用用例图和流程图分析、说明了其主要功能,并使用E-R图设计了数据库表;选用线性回归算法和与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相配合,为用户推荐健身器材;最后,基于SpringBoot、Spring Cloud、react等框架,编程实现了具备主要功能的体育馆管理系统(原型)。该系统分为管理员端、用户端二部分。其中,管理员端主要有会员管理、场馆管理、教学计划、器材管理、停车位管理等功能模块。其中最重要的是场馆管理模块,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它进行添加空闲场馆,查看、修改场馆可预订时间、数量、价格等信息,删除场馆预订信息等操作,从而方便快捷地实现场馆的实时、高效管理。用户端主要有场馆预约,器材预约、停车位预约,健身器材推荐等功能。场馆预约功能,让用户可以查看可预约场馆的时间、数量、价格等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预约。场馆取消预约功能,让用户对自己已经预订好的场馆,(若想退订)可以在预订时间到来前进行取消预约操作。健身器材推荐功能,使系统根据组合推荐算法为用户推荐健身器材,包括尚未评分但他很可能喜欢的器材。希望本文能对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软件系统的研发、应用等有所益处。

聂金娟[10](2020)在《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体育改革全面深化,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显着,体育产业日益壮大。校外体育培训产业也不断发展成熟;同时为了弥补学校体育的不足,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国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帮助中小学的体育发展。校外体育培训不仅可以弥补学校体育的不足,而且推动了体育市场的发展。目前关于大城市校外体育培训的研究比较多,关于中小城市的研究较少;从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角度的研究较多,从中小学生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对典型的中小城市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现状进行调查,揭示其发展的特征,分析存在的不足,并剖析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期冀为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提供参考,为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思路;也可以为信阳市有关部门指导信阳市校外体育培训提供依据,进而为促进信阳市体育产业,尤其是校外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服务。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信阳市中小学学校体育情况、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信阳市中小学校内体育开展情况:校内体育器材、场地、种类仅能满足50%的学生需求;体育社团的开展只有一些基础的项目,新开发的项目很少;21.1%学生对体育老师授课方式不满意,13.1%的学生对体育老师教学能力不满意,14.7%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课不能满足其需求。2.有61.1%的中小学生表示愿意参加校外体育培训,但实际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比例不高(32.4%)。未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业压力大外,还包括自身、家庭和培训机构等方面的因素。3.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动机:以学习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技能和应付中招体育考试或体育特长生考试为主;其次是为了增强体质和发展自己的特长。4.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后的变化:大部分学生表示,参加校外体育培训之后,自身运动技能明显提升了,身体素质也有所改善,同时上课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5.信阳市部分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时,没有考虑自身兴趣爱好,而是盲目跟风;且消费形式较单一。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提出以下建议:(1)学生方面:中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切勿盲从、跟风;中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2)家长方面:家长要转变固有的育人理念,建立健身观念;要大力支持孩子参加校外体育培训;(3)培训机构方面:要积极开发新型运动项目;完善器材设施,提高教学质量;(4)政府方面:扩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的运动意识。

二、对几种体育器材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几种体育器材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2)纤维增强塑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纤维增强塑料概述
    1.1 纤维增强塑料的定义
    1.2 纤维增强塑料的分类
2 纤维增强塑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
    2.1 碳纤维增强塑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
    2.2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
    2.3 高强高模合成纤维增强塑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
    2.4 其他纤维增强塑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
3 结论

(3)体育运动器材中化工材料的应用及智能化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工材料简介
    1.1 概念
    1.2 化工材料的种类
    1.3 化工材料的优良性能
2 化工材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
    2.1 石墨烯复合材料
    2.2 尼龙复合纤维材料
    2.3 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
    2.4 碳纤维复合材料
    2.5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2.6 生物工程塑料
3 化工材料的智能化发展分析
4 结语

(4)复合材料在体育用品领域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复合材料在体育用品领域应用的优势
    (一)密度小
    (二)力学性能好
    (三)可设计和可加工性强
    (四)耐久性
    (五)绿色环保
二、不同复合材料的性能
    (一)纤维复合材料
    (二)塑料复合材料
    (三)镁基复合材料
三、复合材料在不同体育用品领域的应用
    (一)水上运动设施
    (二)球类运动设施
    (三)运动场地
    (四)其他运动设施
四、结语

(5)新型纤维材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体育器材材料发展的意义
    1.1 材料
    1.2 材料对体育器材发展的影响
2 新型纤维材料的应用优势
    2.1 质轻
    2.2 良好的力学性能
    2.3 较强的可设计性
    2.4 对环境友好
3 新型纤维材料的分类
    3.1 碳纤维
    3.2 玻璃纤维
    3.3 硼纤维
    3.4 超高模量的聚乙烯纤维
    3.5 碳化硅纤维
    3.6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3.7 混杂纤维
4 体育器材中新型纤维材料的应用
    4.1 赛艇
    4.2 自行车
    4.3 篮球
    4.4 滑雪板
5 结语

(6)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化学镀与电镀
        1.2.1 化学镀基本原理
        1.2.2 电镀基本原理
        1.2.3 化学镀与电镀优缺点比较
    1.3 Ni-W-P合金镀层
        1.3.1 Ni-W-P镀层简介
        1.3.2 Ni-W-P镀层的制备原理
        1.3.3 Ni-W-P镀层的性能
        1.3.4 Ni-W-P镀层的应用
    1.4 Ni-W-P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选题意义
第2章 实验过程与检测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工件预处理
        2.2.1 化学镀Ni-W-P预处理
        2.2.2 电镀Ni-W-P预处理
    2.3 镀液组成
        2.3.1 化学镀Ni-W-P合金镀液
        2.3.2 电镀Ni-W-P合金镀液
    2.4 镀层的制备
        2.4.1 Ni-W-P-TiO_2颗粒增强镀层的制备
        2.4.2 Ni-W-P-TiO_2溶胶增强镀层的制备
    2.5 镀层性能的检测方法
        2.5.1 X射线衍射分析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
        2.5.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5.4 显微硬度测试
        2.5.5 摩擦性能测试
        2.5.6 耐腐蚀性能测试
第3章 颗粒增强化学镀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结构与性能
    3.1 前言
    3.2 颗粒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结构
        3.2.1 物相组成
        3.2.2 表面形貌
        3.2.3 截面形貌
    3.3 颗粒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机械性能
        3.3.1 颗粒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
        3.3.2 颗粒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性能
    3.4 颗粒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3.4.1 Tafel曲线
        3.4.2 交流阻抗谱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溶胶增强化学镀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结构与性能
    4.1 前言
    4.2 溶胶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结构
        4.2.1 物相组成
        4.2.2 表面形貌
        4.2.3 截面形貌
        4.2.4 元素组成
    4.3 溶胶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机械性能
        4.3.1 溶胶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
        4.3.2 溶胶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性能
    4.4 溶胶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4.4.1 Tafel曲线
        4.4.2 交流阻抗谱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颗粒增强电镀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结构与性能
    5.1 前言
    5.2 颗粒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结构
        5.2.1 物相组成
        5.2.2 表面形貌
        5.2.3 截面形貌
    5.3 颗粒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机械性能
        5.3.1 颗粒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
        5.3.2 颗粒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性能
    5.4 颗粒增强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5.4.1 Tafel曲线
        5.4.2 交流阻抗谱图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溶胶增强电镀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结构与性能
    6.1 引言
    6.2 溶胶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结构
        6.2.1 物相组成
        6.2.2 表面形貌
        6.2.3 截面形貌
        6.2.4 元素组成
    6.3 溶胶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机械性能
        6.3.1 溶胶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硬度
        6.3.2 溶胶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摩擦性能
    6.4 溶胶增强Ni-W-P-TiO_2纳米复合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6.4.1 Tafel曲线
        6.4.2 交流阻抗谱图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构想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卫星账户有关研究现状
        1.2.2 体育卫星账户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1.5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第2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研究范畴与相关理论
    2.1 体育卫星账户的相关概念
        2.1.1 体育卫星账户的涵义
        2.1.2 体育卫星账户之“体育”的概念辨析
    2.2 体育卫星账户的相关理论
        2.2.1 国民账户基本理论
        2.2.2 卫星账户理论
        2.2.3 体育卫星账户编制的方法论
        2.2.4 基于体育卫星账户的体育经济影响测评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和分类问题
    3.1 体育卫星账户生产范围的界定
        3.1.1 SNA2008 的生产范围
        3.1.2 体育卫星账户的生产范围
    3.2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
        3.2.1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中的体育行业
        3.2.2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的体育产业
    3.3 体育卫星账户所需的产品分类
        3.3.1 产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3.3.2 体育特有产品的识别步骤
        3.3.3 体育特有产品的识别结果
        3.3.4 体育特征产品
    3.4 体育卫星账户所需的产业分类
        3.4.1 体育特征产业
        3.4.2 体育关联产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核算框架
    4.1 基本核算
        4.1.1 体育增加值核算
        4.1.2 体育投入产出核算
        4.1.3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核算
        4.1.4 体育进出口核算
    4.2 扩展核算
        4.2.1 体育劳动投入核算
        4.2.2 体育志愿服务核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体育卫星账户的主要总量及基本表式
    5.1 宏观经济指标
        5.1.1 体育最终支出
        5.1.2 体育增加值
        5.1.3 体育劳动力
        5.1.4 体育进口额和出口额
        5.1.5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5.2 基本表式
        5.2.1 核算表中的体育相关产品部门
        5.2.2 体育增加值表
        5.2.3 体育投入产出表
        5.2.4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
        5.2.5 体育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
        5.2.6 体育国际收支平衡表
        5.2.7 体育劳动投入核算表
        5.2.8 体育志愿服务核算表
        5.2.9 体育非货币指标表
    5.3 体育比例的确定
        5.3.1 体育特征产品的体育比例的确定
        5.3.2 其他产品类别的体育比例的确定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体育卫星账户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6.1 体育卫星账户的核算表及结果
        6.1.1 体育投入产出表及结果
        6.1.2 体育增加值表及结果
        6.1.3 体育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及结果
        6.1.4 体育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交易表及结果
        6.1.5 体育劳动投入核算表及结果
        6.1.6 体育增加值与体育就业人数对比分析
    6.2 体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测评结果分析
        6.2.1 体育的经济效应结果分析
        6.2.2 体育的经济效益结果分析
        6.2.3 体育的产业关联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启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启示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8)服务对象视角下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青少年
        2.1.2 公共体育服务
        2.1.3 需求
    2.2 公共服务需求的相关研究
        2.2.1 公共服务需求研究的现状
        2.2.2 公共服务需求的相关理论及分析模型
        2.2.3 需求相关理论及分析模型的适用性
        2.2.4 本节小结
    2.3 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相关研究
        2.3.1 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研究现状
        2.3.2 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研究现状
        2.3.3 本节小结
    2.4 文献综述小结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对比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服务现状分析
    4.1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基本情况
    4.2 2019年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参与情况分析
        4.2.1 青少年个人基本特征
        4.2.2 青少年家长对夏令营的认知情况分析
5.上海市青少年参与体育夏令营的需求分析
    5.1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需求量表分析
        5.1.1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需求量表的维度分析
        5.1.2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需求量表的指标分析
    5.2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5.2.1 量表的信度分析
        5.2.2 量表的效度分析
    5.3 基于Kano模型及SI-DI系数的青少年整体需求层次分析
        5.3.1 青少年服务需求层次划分
        5.3.2 家长视角下的青少年服务需求层次划分
        5.3.3 青少年与家长的服务需求层次差异
    5.4 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服务需求满足的优先排序
        5.4.1 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服务需求满足优先排序的依据
        5.4.2 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服务需求满足的优先排序
6.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服务需求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6.1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服务需求研究的结论
        6.1.1 夏令营参与者特征明显
        6.1.2 夏令营设定宣传渠道及目标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6.1.3 不同视角下青少年需求情况不同,需求层次划分存在差异
        6.1.4 参与者肯定政府公信力,需求优先序是精准供给的重要途径
    6.2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服务需求研究的建议
        6.2.1 针对参与者明显特征制定针对性措施
        6.2.2 根据实际情况扩展宣传渠道,引导参与者树立正确认知
        6.2.3 重视青少年需求的不同视角,兼顾二者间需求差异
        6.2.4 做好夏令营服务职能,以优先序指导需求满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9)高校体育馆管理软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介绍
    2.1 B/S三层结构简介
    2.2 Spring Boot简介
    2.3 微服务架构与Spring Cloud简介
    2.4 Redis简介
    2.5 Maven项目管理简介
    2.6 My SQL数据库简介
    2.7 React前端框架简介
    2.8 几种常见的推荐算法
        2.8.1 基于内容的推荐
        2.8.2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
        2.8.3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
        2.8.4 组合推荐算法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需求
    3.2 可行性分析
        3.2.1 技术可行性
        3.2.2 经济可行性
        3.2.3 管理可行性
        3.2.4 社会可行性
    3.3 系统设计目标
    3.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4.1 功能需求
        3.4.2 系统用例分析
        3.4.3 场馆管理用例
        3.4.4 场馆预订管理用例
        3.4.5 会员管理用例
        3.4.6 教学计划用例
    3.5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4.3 系统结构设计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的选择
        4.4.2 概念结构设计
        4.4.3 逻辑结构设计
    4.5 组合推荐算法
        4.5.1 组合推荐算法简介
        4.5.2 线性回归算法计算过程
        4.5.3 基于用户推荐的实现过程
    4.6 系统物理环境配置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登录与注册
    5.2 场馆管理功能实现
    5.3 预约管理功能实现
    5.4 取消预约功能实现
    5.5 教学计划功能实现
    5.6 会员管理和报表管理功能实现
    5.7 系统的算法功能实现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及成果

(10)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2.1 理论意义
        1.2.2 应用价值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体育培训相关的政策
    2.3 关于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研究
    2.4 关于体育培训市场的研究
    2.5 国外体育培训情况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3 研究思路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信阳市中小学校内体育的基本现状
        4.1.1 信阳市中小学校内体育场地、器材的基本情况
        4.1.2 信阳市中小学体育课开展情况
        4.1.3 信阳市中小学生对体育教师能力的满意度
        4.1.4 信阳市中小学生对体育教师授课方式的喜欢度
        4.1.5 信阳市中小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的看法
        4.1.6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与校内体育社团的情况
    4.2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意愿情况
        4.2.1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意愿
        4.2.2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预期项目
        4.2.3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预期费用
    4.3 信阳市中小学生实际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情况
        4.3.1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比例情况
        4.3.2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动机
        4.3.3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项目的选择
        4.3.4 信阳市中小学生选择校外体育培训机构的依据
        4.3.5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上课时间、形式
        4.3.6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中途改变项目的基本情况
        4.3.7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消费形式
        4.3.8 信阳市中小学生实际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费用
        4.3.9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后的变化
        4.3.10 信阳市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中小学生对培训机构的满意度情况
    4.4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4.4.1 存在的问题
        4.4.2 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不足的成因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学生方面
        5.2.2 家长方面
        5.2.3 培训机构方面
        5.2.4 政府方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四、对几种体育器材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器材使用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D]. 郑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
  • [2]纤维增强塑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应用进展[J]. 吴秀华,黄兴裕,严文晖. 塑料科技, 2021(11)
  • [3]体育运动器材中化工材料的应用及智能化发展分析[J]. 李景华. 粘接, 2020(11)
  • [4]复合材料在体育用品领域的应用探究[J]. 张育新,张悦,向祖兵. 大学, 2020(42)
  • [5]新型纤维材料在体育器材中的影响研究[J]. 黄珂. 粘接, 2020(07)
  • [6]Ni-W-P-TiO2纳米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研究[D]. 周雨.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2)
  • [7]中国体育卫星账户的编制构想与应用研究[D]. 李燕辉.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2)
  • [8]服务对象视角下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研究[D]. 王晓晗.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9]高校体育馆管理软件系统研究与设计[D]. 王古将. 东华大学, 2020(01)
  • [10]信阳市中小学生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现状研究[D]. 聂金娟.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标签:;  ;  ;  

几种运动器材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