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肛门吻合器痔切除术24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万里,邓台燕,樊文彬,杜忠群[1](2021)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再思考》文中指出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为痔的治疗提供了新理念,至今已在临床运用20余年。PPH既有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等显着优势,也伴发一些并发症,诸多评论不一。笔者就PPH治疗脱垂性痔的病理生理学再认识,结合近期远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技术改进等,了解PPH产生的过程,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近远期效果,以及国内外结直肠肛门外科医生做出的技术改进,并为以后继续服务于临床做依据。
王琦[2](2021)在《两种术式治疗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RR)应用于Ⅳ度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的100例Ⅳ度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PH组(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和STARR组(行经肛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每组50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手术时间、围术期出血量、镇痛药物使用例数、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状况。结果 2组患者围术期出血量、镇痛药物使用例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TARR组患者手术时间显着长于PPH组、治疗费用高于PPH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TARR组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率为0.0%,PPH组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率为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度混合痔应用PPH或STARR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但STARR术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高于PPH术式,而PPH术式预后效果略差于STARR术式,运用何种术式还需遵照患者具体状况而定。
詹宜,王炜[3](2021)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的改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环状混合痔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PH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与对照组(开放式外剥内扎术),各41例。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疗效及VAS评分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6、12 h的VAS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环状混合痔患者采取PPH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治疗,疗效确切,疼痛感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点,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华锋[4](2021)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搜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PPH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有38例患者发生术后出血,设定为出血组,425例患者术后未出血,设定为对照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PPH术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463例患者中,38例发生术后出血,425例未发生术后出血。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切除黏膜完整性、切除黏膜宽度、吻合钉宽度密度、合并高血压、合并贫血、术后大便干硬等6个因素为影响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切除黏膜完整性、切除黏膜宽度、吻合钉宽度密度、合并高血压、术后大便干硬、合并贫血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分析出的危险因素,进行预先处理,尽可能避免术后出血的发生。
吴争光[5](2021)在《TST与M-M痔切除术+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为主的直肠黏膜脱垂伴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比》文中认为目的: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Milligan-Morgan痔切除术(M-M)+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为主的直肠黏膜脱垂伴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并住院手术治疗的124例出口梗阻型便秘为主的直肠黏膜脱垂伴Ⅲ,Ⅳ度混合痔患者。采用回顾性对比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法,对接受两种不同手术治疗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TST组(观察组)和(M-M)+直肠黏膜套扎术组(对照组),每组62例,共124例。主要观察的指标有: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并发症如:尿潴留,肛门胀痛,术后出血,便中带血,肛门狭窄及临床有效率等。对以上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术后回访1-6个月。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如:尿潴留,肛门胀痛,术后出血,便中带血,肛门狭窄等方面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有效率(P>0.05)没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结论:与(M-M)+直肠黏膜套扎术相比,TST术手术平均时间更短,围术期及术后并发症也更少,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相比,TST治疗效果更好,为当前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为主的直肠黏膜脱垂伴Ⅲ,Ⅳ度混合痔较为合理的一种手术方式。
路越[6](2021)在《弹力线低压套扎加外痔切除部分缝闭联合耳穴压籽在混合痔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LES术联合耳穴压籽在混合痔FTS治疗理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1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LES术联合耳穴压籽治疗,B组采用LES术治疗,C组采用TST加外痔切除术治疗。通过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以判定3组疗效。结果 A、B、C 3组术后7天疼痛均有显着缓解,且A组更具优势。A、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继发大出血、创缘水肿、肛内坠胀、尿潴留方面优于C组(P<0.05),A组更具优势;通过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3组在便血、内痔脱出、肛门溢液、异物刺激方面,A、B组优于C组(P<0.05)。结论 LES术联合耳穴压籽在混合痔FTS治疗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郭仕琪[7](2020)在《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临床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痔应选择手术治疗,针对混合痔出血、脱出症状的手术方式有很多,术式的联合应用顺应了改善症状与保护肛门功能的微创趋势,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不容忽视,而目前尚无统一术式。自动弹力线套扎术与铜离子电化学治疗因其安全有效、创伤小,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将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提高疗效、保持各自原有的固脱、止血的基础上取长补短、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扩大适应症范围。目的:本研究旨在客观评价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与痔上黏膜环切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混合痔(同时伴有出血、脱出症状)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与不足,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的60个病例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诊断为混合痔(同时伴有出血、脱出症状)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均为腰麻,由同一医师行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对照组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全面比较两组术式的疗效评分、术后症状评分、术后并发症评分、随访1个月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通过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全面客观评价两组手术方式。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内痔数量、外痔切口数量)的统计中无显着性差异(>0.05)。在临床疗效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术后第1、3、7、14、21天的便血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便血停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水肿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术后下坠急便感方面的评分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尿潴留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随访1个月的残痔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均未出现术后肛门功能异常和肛门狭窄。结论: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与痔上黏膜环切术在治疗同时伴有出血、脱出症状的混合痔时,其临床疗效相当,且在术后便血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便血停止时间、肛门下坠急便感方面有显着优势,较之单一微创术式,联合术式可以互为辅助,增强加固、止血作用,拓宽手术适应症的范围,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对肛门功能损伤程度较小,安全有效,操作便捷,可供临床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选择。
周晓红[8](2020)在《紫草油灌注创面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紫草油灌注创面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肛门坠胀及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在完善术前准备后均在椎管内麻醉+基础麻醉下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外痔切除术,且术后均予相同的预防感染、止血及换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至第8天,每日在常规换药的基础上加用紫草油灌注创面,日1次;对照组患者则每日术后常规换药,不做其他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5天及第8天肛门疼痛、坠胀的症状情况并进行评分,然后将相应积分记录在表中,记录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最后进行统计处理对比疗效,得出结论。结果:选取的66例患者,观察期间无病例脱落。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外痔切口数、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情况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分析如下:(1)两组术后肛门疼痛情况比较: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术后第5、8天,两组患者的肛门疼痛积分情况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减轻痔术后疼痛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术后肛门坠胀情况比较: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坠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术后第5、8天,两组患者的肛门坠胀积分情况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缓解术后肛门坠胀的效果优于对照组。(3)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治疗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1.52±1.86)天,对照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3.73±2.11)天,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说明紫草油灌注创面能够促进创面修复愈合,缩短愈合时间;(4)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8天后,两组均有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90.9%,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油灌注创面可有效减轻痔术后肛门疼痛、缓解肛门坠胀,还能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病程,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袁永鑫[9](2020)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及生活质量观察》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运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RPH联合外痔切除术对比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按照预先制定的搜索策略,采用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有Cochrane协作网实验注册数据库(Cochrane Search Trials)、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所有自动痔疮套扎术(Ruiyun procedure for hemorrhoids,RPH)与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 Hemorrhoidectomy,MMH)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年限为1998年1月至2019年10月。同时手工检索《中国肛肠病杂志》、《结直肠肛门外科》、《中华胃肠外科杂志》3种专业相关杂志。此外,对相关综述与系统评价及其参考文献也进行检索。由两名人员分别独立完成文献查找、筛选及方法学质量评价。用CochraneLibrary推荐使用的Meta分析软件RveMan 5.3对结局指标进行合并分析,对研究文献的发表偏倚及结果用敏感性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最后整理报道分析结果。结果:共纳入18篇符合条件的RCT,共1979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RPH联合外痔切除术在治愈率[OR=1.98,95%CI(1.46,2.70),P<0.001]、住院时间[MD=-2.98,95%CI(-4.06,-3.83),P<0.0001]、手术操作时间[MD=-5.34,95%CI(-7.40,-3.29),P<0.00001]、术中出血量[MD=-5.28,95%CI(-9.46,-1.09),P=0.01]、创面愈合时间[MD=-4.67,95%CI(-6.09,-3.25),P<0.00001]、术后并发症{疼痛[MD=-4.49,95%CI(-5.86,-3.11),P<0.00001)、出血[OR=0.38,95%CI(0.25,0.58),P<0.001]、尿潴留[OR=0.39,95%CI(0.17,0.89),P=0.03]、肛缘水肿[OR=0.35,95%CI(0.24,0.51),P<0.00001]、肛门狭窄[OR=0.26,95%CI(0.07,0.95),P=0.04]}方面均优于外剥内扎术。结论:RPH联合外痔切除术在治疗混合痔方面较外剥内扎术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 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观察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RPH联合外痔切除术和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在患者术前和术后1月分别采用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将数据整理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数量、术后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并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资料通过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更短。(4)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5)两组患者术中切口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切口数量更少。(6)两组患者术后1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第1、3、7日,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月两组患者肛门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患者术后14日内最严重出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两组患者术后第3日肛缘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两组患者术前各项SF-36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的PF(生理机能)、GH(一般健康状况)、VT(精力)、RE(情感职能)和MH(精神健康)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月的PF、GH、VT、RE和MH这几个方面评分更高。两组患者组内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各个维度的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术前均有提高。结论: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能显着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和肛缘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徐小雯[10](2020)在《U型肛门镜下外痔切除内痔悬吊术联合痔瘘洗剂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U型肛门镜下外痔切除内痔悬吊术联合痔瘘洗剂对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探究此术式的优缺点,推出一种不仅能有效去除痔核,而且符合肛门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肛管动力学,经改良后保护肛门精细功能并进行临床验证的手术方式。为临床精准医学治疗环状混合痔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安徽省中医院肛肠科住院诊断为环状混合痔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U型肛门镜下外痔切除内痔悬吊术联合痔瘘洗剂熏洗,n=30)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联合痔瘘洗剂熏洗,n=30),通过对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评定,及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肛缘水肿(观察时相点均为术后第1、3、9天)及术后尿潴留(拔除尿管后24h)、肛门狭窄情况(术后3个月)、创面愈合时间、手术前后肛管压力测定、球囊逼出试验结果及肛门功能的变化的观察,评价两组手术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术后综合疗效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00%、96.67%,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评分比较:患者术后疼痛(术后第3、9天)、肛缘水肿(术后第1、3、9天)、肛门狭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尿潴留方面,两组术后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方面,术后第1天,由于麻醉代谢尚未完全,以及术后常规止痛对症处理等影响,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两组手术前后的肛管压力测定变化比较: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后均升高,经t检验分析,治疗组与照组手术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肛管静息压均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肛管静息压差值比较,对照组术后肛管静息压差值比治疗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球囊逼出试验治疗组均为阳性,对照组阳性者28例,占93.33%,经统计学验证,表示两组患者术后球囊逼出试验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肛门功能(美国Wexner评分)变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评分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肛门功能积分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肛门功能积分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积分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型肛门镜下外痔切除内痔悬吊术联合痔瘘洗剂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肛门的形态和精细功能,有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避免V形切口及切除痔数量过多引起的远、近期术后并发症,具有一定优势。
二、经肛门吻合器痔切除术24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肛门吻合器痔切除术2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脱垂性痔的病理生理学再认识 |
二、PPH的命名 |
三、原理及优势 |
(一)PPH的原理 |
(二)PPH的优势 |
四、适应证及禁忌证 |
(一)适应证 |
(二)禁忌证 |
五、临床短期、长期效果 |
六、术后并发症 |
(一)术后出血 |
(二)术后疼痛及局部感觉障碍 |
(三)大便异常 |
(四)尿潴留 |
(五)肛周并发症 |
(六)因荷包处理不当导致的少见并发症 |
1. 直肠憩室或直肠口袋征: |
2. 吻合口囊肿: |
(七)一些少见的严重并发症 |
七、PPH技术改进 |
八、结论 |
(2)两种术式治疗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临床相关数据对比 |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3 2组患者预后状况对比 |
3 讨论 |
(3)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的改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VAS评分 |
2.3 临床指标 |
3 讨 论 |
(4)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痔的现代外科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5)TST与M-M痔切除术+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为主的直肠黏膜脱垂伴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诊断标准 |
1.2 病例的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采用回顾性对比研究的设计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和临床疗效评价 |
3 围术期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 |
3.1 术中出血量 |
3.2 术后肛门胀痛 |
3.3 术后尿潴留 |
3.4 肛门狭窄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方法 |
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痔的外科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弹力线低压套扎加外痔切除部分缝闭联合耳穴压籽在混合痔快速康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术前肠道准备 |
1.3.2 麻醉方式 |
1.3.3 手术器械 |
1.3.4 手术及治疗方法 |
1.3.5 术后处理 |
1.4 观察和评价指标 |
1.4.1 疼痛程度评分 |
1.4.2 术中出血量 |
1.4.3 |
1.4.4 |
1.4.5 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
1.4.6 随访观察术后6个月情况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3组患者术后疼痛积分比较 |
2.2 3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2.1 手术时间 |
2.2.2 术中出血量 |
2.2.3 住院时间 |
2.3 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4 3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比较 |
3 讨论 |
(7)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外治法治疗痔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套扎疗法治疗痔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终止研究标准 |
1.7 随访要求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项目及检测时点 |
2.4 统计分析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3.2 两组疗效比较 |
3.3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 |
3.4 术后两组便血评分比较 |
3.5 两组术后便血停止时间比较 |
3.6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
3.7 两组水肿评分比较 |
3.8 两组下坠急便感评分比较 |
3.9 两组术后尿潴留情况比较 |
3.10 两组术后肛门功能比较 |
3.11 两组术后残痔情况比较 |
3.12 两组术后肛门狭窄评分比较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疗效评价 |
4.2 术中出血量情况 |
4.3 便血及停止便血情况 |
4.4 疼痛情况 |
4.5 水肿情况 |
4.6 下坠急便感 |
4.7 尿潴留情况 |
4.8 残痔情况 |
4.9 肛门狭窄 |
4.10 肛门功能 |
5. 讨论 |
5.1 中医对痔的认识 |
5.2 西医对痔的认识 |
5.3 RPH-4联合ECTCI对减少出血的优势 |
5.4 RPH-4联合ECTCI对减轻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
5.5 联合术式的必要性 |
第三部分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紫草油灌注创面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与分析 |
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1.1 两组年龄比较 |
1.2 两组性别比较 |
1.3 两组病程比较 |
1.4 两组手术外痔切口数比较 |
1.5 两组治疗前各症状积分比较 |
2 观察指标结果及分析 |
2.1 两组术后肛门疼痛积分情况比较 |
2.2 两组术后肛门坠胀积分情况比较 |
2.3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2.4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
3 安全性检验与不良反应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痔病的研究讨论 |
1.1 痔病的病因病机 |
1.2 祖国医学对痔术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药对痔术后的临床研究现状 |
2 现代医学对痔病的研究讨论 |
2.1 痔病的病因学说 |
2.2 混合痔术式介绍 |
2.3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疼痛、肛门坠胀的认识 |
2.4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的临床研究现状 |
3 保留灌肠法的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 |
4 紫草油的组方与药理研究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紫草油对术后肛门疼痛情况的影响 |
5.2 紫草油对术后肛门坠胀情况的影响 |
5.3 紫草油对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
5.4 两组总疗效比较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及生活质量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运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Meta分析及系统评价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总结 |
第二部分 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观察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痔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U型肛门镜下外痔切除内痔悬吊术联合痔瘘洗剂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和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观察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术前准备 |
2.3 治疗方法 |
2.4 术后操作及注意事项 |
3.观察指标 |
3.1 疗效评定标准 |
3.2 术后疼痛、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评定标准: |
3.3 肛管直肠压力测定操作方法 |
3.4 球囊逼出试验 |
3.5 创面愈合时间评定 |
3.6 肛门功能评定标准 |
4.统计学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术后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5.2 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
5.3 手术前后肛管压力测定比较 |
5.4 术后球囊逼出试验 |
5.5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对比 |
5.6 术后肛门功能评分比较 |
6.结果分析 |
6.1 一般资料分析 |
6.2 治疗疗效分析 |
6.3 术后并发症分析 |
6.4 其他结果分析 |
7.结论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1.祖国医学对痔的认识 |
1.1 痔的历史由来 |
1.2 痔病的病因病机 |
1.3 祖国医学治疗痔的方法 |
2.现代医学对痔的认识 |
2.1 痔的现代概念 |
2.2 痔的发病因素 |
2.3 痔的发病学说 |
2.4 痔的病理生理 |
2.5 痔的诊断 |
2.6 痔的现代治疗 |
3.痔的手术治疗 |
3.1 痔切除术 |
3.2 PPH术 |
3.3 TST 术 |
3.4 多普勒痔动脉结扎术 |
3.5 超声刀痔切除术 |
3.6 Liga Sure痔切除术 |
3.7 侵入性治疗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理论依据 |
1.1 祖国医学中“去腐生肌”的启发 |
1.2 现代TST手术思想的启发 |
1.3 现代改良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思想的启发 |
1.4 痔瘘洗剂的组成及药理作用 |
2.创新优势 |
2.1 U型肛门镜的应用 |
2.2 悬吊下移肛垫 |
2.3 保护肛管ATZ上皮 |
2.4 适当松解减少水肿 |
2.5 贯穿始终的“三精”理念 |
3.问题与展望 |
3.1 问题 |
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混合痔现代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经肛门吻合器痔切除术24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再思考[J]. 王万里,邓台燕,樊文彬,杜忠群.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1(05)
- [2]两种术式治疗Ⅳ度混合痔的临床比较研究[J]. 王琦. 基层医学论坛, 2021(20)
- [3]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闭合性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的改善效果观察[J]. 詹宜,王炜. 贵州医药, 2021(06)
- [4]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D]. 华锋.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TST与M-M痔切除术+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为主的直肠黏膜脱垂伴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对比[D]. 吴争光.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弹力线低压套扎加外痔切除部分缝闭联合耳穴压籽在混合痔快速康复中的应用[J]. 路越. 辽宁中医杂志, 2021(02)
- [7]自动弹力线套扎术联合铜离子电化学疗法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D]. 郭仕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紫草油灌注创面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疗效的临床观察[D]. 周晓红.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及生活质量观察[D]. 袁永鑫.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10]U型肛门镜下外痔切除内痔悬吊术联合痔瘘洗剂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小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