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伦理: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支点

论发展伦理: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支点

一、论发展伦理学——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支点(论文文献综述)

吕盼[1](2021)在《马尔库塞发展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程梁茵[2](2020)在《基于伦理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基于伦理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问题研究”为主题。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伦理建构说明、当前伦理困境分析、伦理分析工具概述以及伦理回归实现向度等四部分内容展开。“伦理”作为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的核心,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出现频率。伦理通过礼节、风俗、民俗、习惯等表现出来,一代又一代塑造着人内在的品德与性格。而这些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又恰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核心内容,因此,在非遗与伦理的关系问题上,我们首先要明确,伦理文化情境是催生非遗研究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当代非遗的发展将日益回归人本尺度,国际上率先运用伦理视角,出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通过借助伦理工具非遗解决非遗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那么,我国目前的非遗生产性保护过程中面临怎样的伦理问题呢?在伦理视角下审视非遗生产性保护问题,主要考量伦理规范与非遗保护行为的之间关系,而分析非遗生产选择、生产主体以及利益分配环节出现的问题,本质上是在剖析非遗保护过程利益循环之中矛盾与冲突。非遗生产性保护应该要生产什么内容、由谁来生产,以及如何进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诸种问题,制约着我国非遗生产性保护的进一步发展。在梳理完这些问题后,本文借助发展伦理和代际伦理两个具体的理论视角以明确伦理与非遗保护的关系,运用伦理视角更好地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现状进行思辨研究。但是,如何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妥善处理非遗保护中出现的利益纠纷问题,在国际上并没有提供一套可供参考的范式,中国在非遗生产性保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通过对非遗生产选择权力、传承创新以及利益分配环节上诸种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尝试提出一些解决建议,为我国伦理视角下非遗生产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可行方案。

崔一帆[3](2020)在《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发展,是人类永恒追求的时代主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人类追寻各种发展的同时付出了过于惨痛的代价。到如今,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正常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当务之急是如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发展之路,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低代价发展观”应运而生。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为原则,从发展哲学的视角,对低代价发展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先,论文通过梳理低代价发展观产生的现实和理论来源,深入分析了低代价发展观产生的历史依据,剖析了高代价发展下的困境和难以实现的现实和理论双重根源。其次,阐明了低代价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本质特征,重新解读了低代价发展观在历史进程中发展的基本观点以及理论支撑点。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破坏的现实性等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以往的高代价发展之路是不可取的,人类必须转向低代价发展之路。最后,提出了低代价发展观的理念和实现模式,阐释了低代价发展观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面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困境,在新时代坚持低代价发展观观,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标准,更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这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构建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杨伟荣[4](2020)在《中国乡村发展伦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农村和农民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否取得根本成功、国家现代化发展能否获得顺利实现。不可否认,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农村和农民“更好”发展的政策性安排的确是党和国家对西式城市化进行批判性反思的新时代成果,但当下各地方振兴战略的规划方向和实施重点仍延续了发展主义话语下乡村经济如何实现快速发展的老问题。鉴于以往乡村发展被发展主义裹挟的客观结果是乡村更加边缘化,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果不转变思路,很可能会再次遭遇过去那些乡村建设运动所面临的发展主义困境。为此,本文以发展伦理学为学理依据,从“发展”的流动性特点切入,通过系统梳理“发展”意蕴的伦理呈现和乡村发展概念的价值彰显过程,分析了国际发展伦理的建构瓶颈以及乡村发展伦理的出场语境和当代使命,并以乡村振兴的发展主义遭遇为突破口,对发展主义在乡村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动力以及发展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化”表现进行深层的伦理考量和价值确认,提出了应对乡村增长主义、精英主义、消费主义以及城市中心主义的伦理策略,确立了乡村“整体美好持续共生”的价值取向,力求在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语境下建构符合中国乡村发展实际的发展伦理体系。首先,就乡村发展目标的“问题化”而言,经济增长至上的乡村增长主义给农民带来了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同时也使乡村面临“负增长”困境、农民陷入无意义的价值危机。为此,必须以乡村“美好发展”对乡村发展目标进行伦理定位,明确农民美好生活作为乡村发展价值目标的基本内涵,并在推动农民劳动休闲化和休闲劳动化融合统一的过程中落实农民美好生活的实践逻辑。其次,在乡村发展主体的“问题化”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凭其较高的经济贡献率主导了乡村发展,并对分散小农群体产生“排斥”,导致了不同阶层之间发展权益的不平等。为此,必须以乡村“整体发展”对乡村发展主体进行伦理审视,坚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并共享乡村发展成果的伦理要求,发挥“中坚农民”的主体联结功能以克服弱势小农群体“被组织”、“被合作”的主体建构困境。再次,在乡村发展动力的“问题化”方面,刺激农民消费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被人为建构并无限扩张,最终出现了资本逻辑宰制的、不可持续的乡村发展动力谱系。为此,必须以乡村“可持续发展”对乡村发展动力进行伦理整合,明确资本逻辑在乡村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并以“社会运行与发展的总体逻辑”整合多元化的乡村发展动力要素,实现内、外源动力之间的互动转换和有效聚合。最后,在乡村发展方式的“问题化”方面,以城市(镇)化为核心的乡村发展方式使我国城乡发展长期处于一种非均衡、不协调的状态,乡村难以享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和权益。为此,必须以城乡“共生发展”对乡村发展方式进行伦理调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属人性、平等性和多样性价值,并通过践行平等公正的“对称性”发展准则、双向合作的“互惠性”发展路径及五位一体的“共赢性”发展格局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当然,发展主义在乡村发展中的“问题化”表现并非仅有乡村增长主义、精英主义、消费主义和城市中心主义四种形式,发展伦理对社会发展的伦理考量和价值确认也不止是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式四个方面。只有在更深层发掘“问题域”和更广泛拓展“价值面”的基础上推动乡村发展伦理体系的建构,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和农民“更好”的发展。

蒋谨慎[5](2018)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人类面临的难题。当代流行的发展价值观所宣扬的美好生活的愿景并没有伴随着GDP的高速增长而实现。相反,当代社会发展出现了贫富差距的严重扩大、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人的片面发展等危机。针对发展与伦理的深层分裂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态以及人的发展等诸多问题,一些学者开始从伦理的向度审视发展的合理性,围绕“什么是好的发展?如何实现好的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相应的发展伦理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尼·古莱、克拉克、可思波、阿马蒂亚·森等人。他们主要从如下三个维度对发展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审视。一是对传统片面的经济主义发展观展开反思。他们认为,近代以降虽然人们为发展实践设定了民主、独立、自决等价值目标,但实际上却是以追求高效率、高财富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发展的根本目标,人事实上异化为发展的手段与工具。这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导致在经济、社会、政治以及技术等领域出现了全面的异化。二是对人的价值主体地位重新确认。他们强调,在人与发展的关系中,发展只是手段,人才是目的。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片面发展,将人与发展的关系倒置,最终造成“伪发展”,甚至是“反发展”的不良后果。三是对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进行重构。在他们看来,把物品丰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导致发展异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当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把发展的目的集中于追求包括“最大限度的生存、尊重与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美好生活”的实现。对此,他们主张转换经济中心主义的增长路径,选择一条兼顾经济与伦理、人性与财富的发展道路。然而,目前的发展伦理思想研究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发展理念、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手段进行理想建构时,缺乏对伦理本身进行社会历史性向度的考察,局限于从抽象性的道德批判维度而展开;二是虽然他们关注到了生态破坏、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等以及财富分配不均等发展问题,却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逻辑与这些问题的内在勾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框架和分析范式,立足于生态的维度,以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作为评价发展合理性的最高标准和价值取向,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的发展伦理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逻辑与人的异化以及自然的异化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一种具有浓厚历史唯物主义底蕴的发展伦理思想。具体而言:第一,根据发展伦理学创始人德尼·古莱的理解,应将发展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归结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公正以及美好生活与物品丰裕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这也正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焦点。其一,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实际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日趋紧张,因此,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解是化解人与自然矛盾的关键。其二,在发展与社会公正的问题上,他们指出,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凭借对政治权力的掌控而对后发国家以及穷人的生态资源进行了灾难性地掠夺,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损害了后发国家以及穷人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在他们看来,要实现发展正义,就必须变革受资本控制的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合理地分配生态利益。其三,在美好生活与物品丰裕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宣扬美好生活的实现在于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积累更多的财富。然而,在生态制约的条件下,经济无限持续增长的神话终将破灭,这就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反思物品丰裕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他们指出,应对美好生活的物质主义诠释进行反思,重新界定增长的范围和内容,以保证绝大多数人能公正和适当地获取生活基本必需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从而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同和谐发展。第二,以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为主要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危机,其产生的根源究竟是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的流弊,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针对这一发展伦理的核心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指出,人类社会并非黑格尔式的绝对观念的发展史,而是物质生产的历史。因此,他们认为,造成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的原因不能仅仅归结于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的偏执,而应该深入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中去探究。在他们看来,以私有制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自然的异化以及人的异化的深层根源。其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经济理性以及生态帝国主义就是这种利润至上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具体体现。他们指出,惟有以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作为发展的最高目标和价值取向,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才能最终消除潜于发展内部的异化问题。第三,虽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强调导致发展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但他们并不否认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对发展危机的重要影响作用。他们强调的是,价值观的变革要服从于、服务于制度的变革。概括来说,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其一,在经济层面,主要是通过保持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市场的不断扩张,追求资本的不断增殖;其二,在科学技术层面,主要是利用外部自然力来代替人的身体器官的劳动功能,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和转化以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无限增长;其三,在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层面,主要是把对财富的占有和消费看作是评价人们生活幸福与否的根本尺度,倡导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使消费成为人们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恰恰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诟病。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把经济的无限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消费的持续提高作为评判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因为在他们看来,建立在西方工业文明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忠实地服务于“利润和生产”这一最高目标,这意味着其势必把自然看作是控制和掠夺的对象,选择高生产、高消费的发展方式,其结果必然会引起人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从而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危机和挑战。因此,通过变革资本主义不合理的发展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观、技术进步观和消费观,将有助于消除人的异化和自然的异化。第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应用伦理,理论上如何建构其发展伦理思想,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贯彻和实现其发展伦理思想,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大抵来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从发展目标、发展模式以及发展原则三个维度建构其发展伦理思想。其一,在发展目标层面,他们主张建立一个既能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自由全面发展,又能维护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即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其二,在发展方式层面,他们认为,要实现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必须要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坚持理性发展、适度发展。其三,在发展原则层面,在他们看来,应当矫正以资本增殖为最高原则的畸形发展,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绿色的、平等的发展原则。在如何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问题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指出,造成目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而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技术运用和发展价值观进一步强化了业已存在的生态环境危机。因此,只有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根本变革,并在此基础上辅之以发展价值观的改变,才能最终实现生态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总的来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和重要的价值。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运用唯物史观探寻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的逻辑必然,这也决定了其发展伦理思想具有自身的理论特点,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经济增长主义、伦理中心主义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以生态为切入点,在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基础上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逻辑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而且还把追求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并试图找到一条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的现实道路。这无论是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对于我们如何认清资本的本质,如何防范资本的负面效应以及如何建构我国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孙维维[6](2018)在《管理哲学视域下的发展价值研究》文中认为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发展价值的偏离问题,导致在对发展本质的理解以及发展目标的定位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进而在“价值中立”、“工具主义”、“GDP主义”等理论与现实引导下,产生重物不重人的现象,突出以单一效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从而将发展价值视为是单一化的谋求效率价值,片面化的集中于经济增长,通过科学性追求“以物为本”的管理目标,最终淹没了人的主体性,忽视了人自身的发展诉求,导致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调。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提出了管理哲学视域下的发展价值研究。本文的研究是在前人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内对发展价值研究的基础上,从管理的视域探求发展价值问题,从而拓宽了发展价值的研究视域。本文立足于管理领域,站在哲学的高度,探讨通过管理有目的的控制活动,去追求或调整发展过程中能够满足管理主体发展需求的价值目标,即通过管理去把握发展的本质和方向,进而达到合目的性的发展要求,从而实现更好的、更加符合人的发展需求的发展。也就是说,通过管理的有目的的控制活动,能够赋予发展以相应的本质规定性和明确的目标,进而通过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活动促使发展沿着符合人的发展需求方向展开,即通过管理赋予发展价值以相应的取向,并通过管理促使与保障这一发展价值得以实现。本文在对过去历史时期发展价值的反思基础上,以比较研究的方法提出现代管理所追求的发展价值取向在于多元价值集合、社会整体综合发展、“以人为本”、伦理性追求等,进而促进并要求管理围绕人的发展这一核心,确立新的发展的标准、观念、方式,以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拓展、人的幸福获得,从而促使发展能够提高人之生活水平,改善人之生存状态。本文基于这样的逻辑线索:第一章是对相关概念的阐述;第二章是在对西方管理思想史梳理的基础上,从历时态的角度探寻发展价值的变迁及其存在样态;第三章是从共时态的角度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与阐释现代管理所追求的发展价值取向;第四章是探讨现代管理所追求的发展价值对于管理的作用,同时也是现代管理所追求的发展价值对管理提出的要求;第五章是分析管理本身局限性成为阻碍发展价值实现的因素,进而探讨救治的措施;第六章是在以上对管理哲学视域下发展价值的探讨基础上,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能否在总结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同时,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以期对我国的发展价值重构提供理论与现实的借鉴意义。因此,管理哲学视域下发展价值是通过管理的有目的的控制活动,探求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的、综合的、协调的、向善的发展过程,进而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

吴太贵[7](2013)在《回顾与展望:国内发展伦理学研究述评》文中提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理论界开始关注和探讨发展伦理学,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发展伦理学的提出、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伦理学的研究内容等三个大的方面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发展伦理学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付春艺[8](2014)在《发展伦理学浅析》文中指出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德尼·古莱提出应当重新定义“发展”概念的观点,并将“发展”与伦理相联系,开创了“发展伦理学”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我国学者对发展伦理学的关注与研究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经过近20年的研究与探索,在丰富了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内涵的同时,也初步建立了发展伦理学的理论体系。本文力图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的思想理论,明晰发展伦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及其理论框架。本文共有3章,外加一个引言和结语。引言部分,简述了发展伦理学这一学科的演进历程,及对其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第一章从现实与理论两个角度阐述了发展伦理学得以产生的依据和基础。第二章阐释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内涵,论述了发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第三章探讨发展伦理学的实践意义,阐明发展伦理学在构建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家园方面的积极作用。

杨文选[9](2013)在《以伦理看待发展:基于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是人类有史以来的永恒主题,但却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备受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发展哲学、发展伦理学等等与发展有关的学科在二战后的纷纷兴起,直接反映着“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热门学科。但何谓发展?仍然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看待发展的角度不同。有人从广义上定义发展,也有人从狭义的视角看待发展,如从某一特定学科的角度(如,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或从社会发展的某个领域来看待发展。本文认为,发展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等主要内容为一体的全面性演进过程,应该以“人性”的提升为根本目的,否则的话只能是一种没有灵魂的经济增长而已。发展是一项富有伦理诉求的社会实践,就如联合国发展计划署《1992年人文发展报告》所指出的,“发展是一个广泛的、全面的概念。它包罗在所有发展阶段所有社会中的所有人类选择。它把发展对话扩大为不仅仅是讨论手段(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讨论终极目的……发展的概念不是从任何预定模式开始的。它从社会的长远目标得到启示,它使发展围绕人的中心,而不是使人围绕发展的中心”。最近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与西方国家发展进程中相同的伦理困境。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拉大,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的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却日益贫乏;人们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等等。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如何规范、约束、引导发展实践,使其走出社会发展的这种“悖论”,迈向健康、合理的发展轨道,仍然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发展伦理学为理论基础,积极借鉴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紧紧围绕什么是“好的发展”和“如何发展”等价值性问题展开研究,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程中遇到的价值选择问题探寻答案,以指导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实践。全文由八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的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新意和不足;第二章从现代性理论、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入手,为后面的研究找寻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历史演变的视角探讨二战以来人类对发展问题的反思和创新,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四种发展观,并认为以伦理探讨发展,寻求发展的终极价值,即“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人的价值是当前及未来发展研究和发展实践的趋势;第四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主要探讨了人类发展实践中出现的几对矛盾,如发展与代价、效率与公平、自然界与人等辩证关系;第五章运用价值分析法,重点探讨人的价值取向(主要从生存、尊重和自由等三个方面)以及这些价值取向的实现条件,认为社会公正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保证;第六章主要探讨了“好的发展”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伦理原则,主要有:人本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科学发展原则等;第七章和第八章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的伦理关照,认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但也积累了大量的问题和矛盾,发展必须从观念到实践进行转型,以“人本”发展为价值追求,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贫困、贫富差距过大、环境污染等实践性问题,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唐秀华[10](2012)在《发展观的伦理蕴涵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发展是人类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发展的异化却与人类发展的美好愿望背道而驰。当今社会,发展的异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突出表现在自然的异化、劳动的异化、科技的异化、人的异化、社会的异化等多个层面,且呈现出普遍化和深化的趋势。发展的异化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不和谐,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果我们不对发展进行价值审视和伦理规约,任由发展将会把人类引向万丈深渊和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什么是真正的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围绕发展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成为人类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发展异化问题既是一个世界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发展的深刻反思和伦理规约是中国社会面临的必须予以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论文包含前言和六章内容,主要阐明了科学发展必须予以价值审视和伦理规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科学发展必须培育的伦理规范体系。前言部分是论文的选题意义和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创新。第一章厘清了发展与伦理思想的内涵及关系,强调伦理道德对发展的作用。第二章通过对传统发展观导致的发展异化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伦理审视的现实依据。第三章通过对传统发展观理论的批判和伦理反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伦理审视的理论依据。第四章通过对发展观的伦理思想渊源的梳理,为科学发展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第五章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想,主要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演进的历史进程,总结了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内涵,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特点以及对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评析。第六章主要阐述发展观的伦理反思给予我们的启迪就是培育科学发展的伦理道德规范,发挥道德规范对发展的道德规约和价值评价作用,寻求解决发展异化问题的路径,真正实现科学发展。社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整体性的过程,单一的视角是无法解决当今时代发展所面临的复杂矛盾的。因此,本文在客观评判传统发展观的理论与现实的基础上,深刻反思发展异化的重要原因在于发展缺乏伦理的审视和规约,并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探究科学发展的伦理思想基础,构筑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伦理精神为主线,培育科学发展伦理规范体系,为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伦理支撑,使发展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与协调发展的伦理精神。

二、论发展伦理学——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支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发展伦理学——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支点(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伦理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非遗生产性保护伦理建构:伦理和非遗的双向渗透
    第一节 伦理文化情境奠定非遗研究基础
    第二节 多元利益主体呼吁非遗伦理关切
第二章 非遗生产性保护伦理困境:利益循环中的矛盾与冲突
    第一节 伦理视角下非遗生产性保护问题形成分析
    第二节 生产什么?——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选择权力问题
    第三节 谁来生产?——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创新问题
    第四节 如何生产?——非遗生产性保护利益分配问题
第三章 非遗生产性保护伦理的理论基础:发展伦理与代际伦理
    第一节 发展伦理概述
    第二节 代际伦理概述
    第三节 发展伦理与代际伦理关联性:非遗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
第四章 伦理回归实现向度:非遗生产性保护可持续发展建议
    第一节 “规范与自觉”:非遗生产性保护生产伦理建议
    第二节 “生产反哺文化”: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创新建议
    第三节 “协调与公正”:非遗生产性保护利益协调建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综合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第二章 低代价发展观的产生
    2.1 低代价发展观产生的现实背景
        2.1.1 生态资源的有限性
        2.1.2 发展面临的困境
        2.1.3 人类异化消费的代价
    2.2 低代价发展观的理论来源
        2.2.1 马克思的自然观与实践观
        2.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理论
        2.2.3 西方学者关于发展的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观
        2.2.5 科学发展观与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
第三章 低代价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3.1 低代价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
        3.1.1 低代价发展观的涵义
        3.1.2 低代价发展观的本质
    3.2 低代价发展观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形式
        3.2.1 低代价发展观的主要特征
        3.2.2 高代价发展的表现形式
    3.3 低代价发展观的主要原则
        3.3.1 低代价发展观的不可避免性原则
        3.3.2 低代价发展观的限定性原则
        3.3.3 低代价发展观的可调控性原则
第四章 低代价发展观实现的理念和模式
    4.1 低代价发展观的主要理念
        4.1.1 追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4.1.2 坚持“合理至上”的发展理念
        4.1.3 贯彻“全面整体”的发展理念
        4.1.4 兼顾“公平效率”的发展理念
    4.2 低代价发展观的发展模式
        4.2.1 由高代价消费方式向低代价消费方式转变
        4.2.2 由高代价经济增长方式向低代价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4.2.3 由高代价思维方式向低代价思维方式转变
第五章 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5.1 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价值
        5.1.1 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5.1.2 强化了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理念
        5.1.3 充实了马克思的自然观与实践观
        5.1.4 完善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
    5.2 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5.2.1 符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5.2.2 满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标准
        5.2.3 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中国乡村发展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的学术考察与分析
        一、国内外的发展伦理研究及其“地方性”取向
        二、国内外的乡村伦理研究及其“发展性”问题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田野调查的个案选择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乡村发展:一种伦理性发展
    第一节 “发展”意蕴的流变
        一、客观存在状态的描述
        二、规范性意义的嵌入
        三、自反性品质的呈现
    第二节 乡村发展概念的演进
        一、模糊的文化概念
        二、突出的经济概念
        三、复合的社会概念
    第三节 乡村发展伦理的出场
        一、国际发展伦理研究的“进入”
        二、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发展转型
        三、“整体美好持续共生”的价值确立
第二章 发展至上?——被发展主义遮蔽的乡村伦理视界
    第一节 增长主义:乡村发展目标的“问题化”
        一、增长主义的“增长”逻辑及其“乡村化”
        二、乡村增长主义驱动下的增长困境与价值危机
        三、“去增长”的解构与“美好生活”的定义
    第二节 精英主义:乡村发展主体的“问题化”
        一、农民阶层分化: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
        二、“富人治村”:乡村精英概念的普遍化
        三、“扶贫内卷化”:乡村精英俘获的消极后果
    第三节 消费主义:乡村发展动力的“问题化”
        一、消费力:扩大乡村消费需求的动力表现
        二、由“消费积极分子”到乡村消费主义
        三、资本逻辑:构成乡村消费主义的深层根源
    第四节 城市中心主义:乡村发展方式的“问题化”
        一、乡村发展的城市化“偏好”
        二、“城市信仰”与“永恒正义”
        三、“乡村复兴”与“尺蠖效应”
第三章 为何发展:乡村发展目标的伦理定位
    第一节 以农民美好生活定位乡村发展:历史沿循与现实审思
        一、现代乡村发展目标的迷失及缘由
        二、农民美好生活:新时代乡村发展目标的价值确认
        三、实现农民美好生活的现实困境及其发展伦理消解
    第二节 在“富”与“安”之间理解农民美好生活的实践逻辑
        一、农业匮乏经济基础上的“小富即安”生成
        二、乡村发展主义主导下的“小富即安”批判
        三、乡村发展伦理建构中的“且富且安”实践
    第三节 以“美好发展”重塑农民生活的“劳—闲”之维
        一、新乡村增长主义与农民“劳动—休闲”异化
        二、休闲本原化:农民美好生活的“低人本”设计
        三、“美好发展”:一种合乎人性的“劳闲融合”策略
第四章 谁主发展:乡村发展主体的伦理审视
    第一节 多元主体参与乡村发展的伦理要求
        一、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乡村发展理念
        二、重视“竞争”发展对新型主体的责任引导
        三、推动“道义”发展对弱势小农的主体建构
    第二节 乡村“道义”发展的现行模式及其主体困境
        一、“发展型”小农经济:“道义”发展的现行模式
        二、“弱势”组织合作:“发展型”小农经济的主体建构
        三、“被组织”情形下“弱势”主体建构的实践困境
    第三节 “中坚农民联结”:新“道义”视角下的乡村整体性发展
        一、中坚农民:支撑乡村“道义”发展的新主体
        二、主体联结:中坚农民在乡村发展中的伦理功能
        三、基于“中坚农民联结”的乡村整体性发展
第五章 凭何发展:乡村发展动力的伦理整合
    第一节 应对乡村资本逻辑的发展伦理思路
        一、建构与破坏:资本逻辑对乡村发展的双重作用
        二、既有乡村资本批判的逻辑主题及其伦理向度
        三、发展总体逻辑: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 “资本之外”:乡村发展动力体系的伦理考察
        一、乡村发展的技术支持与“技治主义”的伦理规制
        二、乡村发展的组织基础与“共同体”的伦理培育
        三、乡村发展的“制度安排”与政府权责的伦理重构
    第三节 乡村发展“合力论”及其伦理意义
        一、外源动力扩张与乡村自主性的式微
        二、内生动力开发与乡村价值性的单一
        三、“内外聚合”:乡村可持续真正发展的关键
第六章 如何发展:乡村发展方式的伦理调适
    第一节 发展伦理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导向
        一、发展的属人性: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理念
        二、发展的平等性: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核心
        三、发展的多样性: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标识
    第二节 从分离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单向逻辑及其局限
        一、“以乡促城”中的“牺牲型发展”及其“正义性搁置”
        二、“以城带乡”中的“追赶型发展”及其“人本性缺失”
        三、“城乡协调”中的“统筹型发展”及其“地方性消解”
    第三节 “城乡互融共生”:实践乡村振兴的“新范式”
        一、遵循平等公正的“对称性”发展准则
        二、践行双向合作的“互惠性”发展路径
        三、建构五位一体的“共赢性”发展格局
结语 探索乡村发展伦理体系的建构
    一、乡村发展“问题域”的发掘
    二、发展伦理“价值面”的扩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5)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有关本题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核心论题
    第一节 发展与生态危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
        二、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批判与重构
        三、人与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探索
    第二节 发展与环境正义
        一、后发国家及穷人之发展权与环境权的关注
        二、从“分配性正义”到“生产性正义”的转向
        三、反资本主义的环境正义诉求
    第三节 发展与美好生活
        一、美好生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指向
        二、资本主义发展与美好生活的困境
        三、生态社会主义与美好生活的实现
第二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伦理批判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伦理批判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
        二、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主要维度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伦理制约
    第二节 对经济理性的发展伦理批判
        一、资本主义发展与经济理性
        二、经济理性与发展危机
        三、生态理性的重建
    第三节 对生态帝国主义的发展伦理批判
        一、生态帝国主义的历史逻辑
        二、生态帝国主义与全球发展公正性
        三、生态帝国主义的发展伦理约束
第三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价值观的发展伦理批判
    第一节 对经济主义发展观的发展伦理批判
        一、经济主义发展观的内在逻辑及其生态缺陷
        二、经济主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悖论
        三、经济发展观的重构
    第二节 对技术进步观的发展伦理批判
        一、技术进步观的实质及其生态陷阱
        二、技术进步观的理论与实践困境
        三、技术伦理重建与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
    第三节 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发展伦理批判
        一、异化消费的多重面相与成因
        二、异化消费与发展异化
        三、异化消费的发展伦理规制
第四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指向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理论建构
        一、发展目标的构想
        二、发展模式的探索
        三、发展原则的确立
    第二节 社会制度变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社会制度变革的动力
        二、社会制度变革的主体
        三、社会制度变革的战略
    第三节 发展价值观变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生态发展观的变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生态价值观的变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环境正义与生态运动的开展
第五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
        一、对经济增长主义的超越
        二、对伦理中心主义的超越
        三、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超越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发展伦理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建构
        二、资本逻辑的发展伦理反思与规制
        三、新发展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管理哲学视域下的发展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思路与主要创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发展价值的管理哲学审视
    第一节 发展问题的阐释
        一、发展的认识流变
        二、管理哲学视域下发展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节 管理哲学视域下发展价值的基本规定
        一、管理哲学视域下发展价值的涵义与特点
        二、管理与发展价值
        三、管理哲学视域下发展价值的理论基础
        四、管理哲学视域下发展价值的存在原则
    第三节 发展价值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一、发展政治学——国家进步
        二、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可持续
        三、发展社会学——社会结构变迁的平衡
        四、发展哲学——发展合理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管理哲学视域下发展价值的历史回溯
    第一节 古典管理时期的发展价值——效率至上
        一、古典管理时期发展价值产生的人性基础——“经济人”人性观
        二、古典管理时期发展价值的实现——手段与工具的科学化
        三、古典管理时期的发展模式——客体至上的机械论发展
        四、古典管理时期发展价值的现实意义——促进物质繁荣
    第二节 行为科学时期的发展价值——人的行为意义
        一、行为科学时期发展价值产生的人性基础——“社会人”人性观
        二、行为科学时期发展价值的实现——人的重要性凸显
        三、行为科学时期的发展模式——主体至上的关系论发展
        四、行为科学时期发展价值的现实意义——人的社会形式的变革
    第三节 系统权变时期的发展价值——人与事的结合
        一、系统权变时期发展价值产生的人性基础——“复杂人”人性观
        二、系统权变时期发展价值的实现——要素多元化的联系
        三、系统权变时期的发展模式——主客体结合的整体论发展
        四、系统权变时期发展价值的现实意义——人与多元要素共同构建
    第四节 知识与文化管理时期的发展价值——人的主体性回归
        一、知识与文化管理时期发展价值产生的人性基础——“文化人”人性观
        二、知识与文化管理时期发展价值的实现——知识增长与文化影响
        三、知识与文化管理时期的发展模式——主体性回归的创新论发展
        四、知识与文化管理时期发展价值的现实意义——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管理的发展价值取向
    第一节 单一价值转向多元价值
        一、多元价值的诠释
        二、效率与多元价值的关系
    第二节 经济增长转向社会整体综合发展
        一、发展等同于经济的增长
        二、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与社会结构变革的统一
        三、社会整体综合的发展
    第三节 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一、以物为本与人的“异化”
        二、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
        三、以人为本与人的自我诠释
    第四节 科学性转向伦理性
        一、科学性的一种面向
        二、主体向善的伦理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展价值对管理的意义
    第一节 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标准的价值尺度
        一、“整体人”人性观的认识
        二、人的全面发展
        三、人的自由拓展
        四、人的幸福获得
    第二节 构建新的发展观
        一、整体性发展观
        二、综合性发展观
        三、协调性发展观
        四、向善性发展观
    第三节 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
        一、一元单线的“进步论”发展方式的价值困境
        二、发展价值强调发展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三、发展价值强调发展的科学性与道德性
        四、发展价值强调发展的全面性与可持续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展价值实现的困境与救治
    第一节 发展价值实现的困境
        一、管理“价值中立”——发展价值实现的主体困境
        二、管理“工具主义”——发展价值实现的理性困境
        三、管理“GDP主义”——发展价值实现的目标困境
    第二节 发展价值实现困境的救治
        一、构建目标:以人为核心
        二、理性重建:价值理性与公共理性
        三、救治方式:法治与伦理的结合
        四、路径选择:管理向治理的跃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发展价值的反思与重构
    第一节 中国发展价值的内容与限度
        一、中国发展价值的内容
        二、中国发展价值的管理限度
    第二节 中国发展价值的作用
        一、务实的发展理念与经济建设
        二、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新活力
        三、强政府的管理体制与发展稳定性
        四、政府体制改革与渐进发展方式
    第三节 中国发展价值重构诉求
        一、理念诉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二、现实诉求: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伦理化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发展伦理学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发展伦理学产生的现实依据和理论基础
    一、发展伦理学产生的现实依据
        (一)发展的代价
        (二)发展的异化
    二、发展伦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一)发展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发展理论对构建发展伦理学的启示
第二章 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内涵
    一、发展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一)“能够做”与“应当做”的关系问题
        (二)发展利益和发展道德的关系问题
        (三)发展中“人类在有限而脆弱的地球应当如何共同幸福生活”的问题
    二、发展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一)人本原则
        (二)公正原则
        (三)整体原则
    三、发展伦理学的核心价值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人与人的和谐
        (三)人与社会的和谐
        (四)人与自身的和谐
第三章 发展伦理学的实践意义
    一、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建设和谐的精神家园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以伦理看待发展:基于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的背景
        二、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的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 论文的逻辑结构
        二、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新意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一、 可能有新意之处
        二、 研究不足
第二章 以伦理看待发展:几个理论支点
    第一节 作为现代性的发展
        一、 启蒙与现代性
        二、 现代性与欧洲中心论
        三、 现代性弊端的反思
        四、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二、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三、 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由的统一
        四、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具体实践过程
    第三节 罗尔斯的社会正义理论
        一、 罗尔斯的两个社会正义原则
        二、 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社会意义与缺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伦理看待发展:发展认识的演变
    第一节 以“经济增长”看待发展的观点
        一、 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主张
        二、 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和缺陷
    第二节 以“社会变革”看待发展的观点
        一、 社会变革发展观的基本主张
        二、 社会变革发展观的缺陷
    第三节 以“可持续性”看待发展的观点
        一、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
        二、 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三、 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意蕴
        四、 可持续发展观的缺陷
    第四节 以“伦理”看待发展的观点
        一、 阿马蒂亚.森的“自由”观
        二、 德尼.古莱的“美好生活”观
        三、 UNDP的“人类”整体发展观
        四、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以伦理看待发展:发展的辩证性思考
    第一节 发展与代价
        一、 发展与代价的内涵
        二、 发展与代价的辩证关系
        三、 发展的道德代价问题
    第二节 效率与公平
        一、 效率与公平是人类的两种价值目标
        二、 效率与公平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评析
    第三节 自然界与人的发展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依赖、征服到破坏
        二、 传统发展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
        三、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第四节 “类发展”与“个人发展”
        一、 “类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 “个人发展”的基本内涵
        三、 “类发展”与“个人发展”的辩证关系
    第五节 发展与“异化”
        一、 异化与发展异化
        二、 “发展异化”的具体表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伦理看待发展:发展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以人为本:基本价值取向
        一、 生存:人的基本需要
        二、 尊重:生活更富有人性
        三、 自由:选择能力的扩展
    第二节 社会公正
        一、 公正
        二、 社会公正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一、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超越“人类中心论”
        三、 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用伦理道德来规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以伦理看待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人本性原则
    第二节 公正性原则
    第三节 整体性原则
    第四节 科学性原则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以伦理看待发展:我国发展实践的伦理反思
    第一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伦理问题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被严重扭曲
        二、 人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张
        三、 人与自我的关系激烈冲撞
    第三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 发展目标过于单一
        二、 发展方式不甚合理
        三、 发展结果不甚公平
        四、 发展认识不甚全面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以伦理看待发展: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当下任务
    第一节 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变
        一、 创新发展理念
        二、 转变发展模式
    第二节 缩小贫富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一、 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描述
        二、 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的思路
    第三节 消除贫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 贫困及其伦理性意蕴
        二、 消除贫困的努力及原则
    第四节 凝聚发展共识,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一、 人类发展的终极目的
        二、 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政策趋向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发展观的伦理蕴涵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重点难点和创新
第一章 发展观与伦理思想的内涵及关系
    第一节 发展观和伦理思想的内涵
        一、发展及发展观的内涵
        二、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三、伦理思想的内涵
    第二节 发展观的伦理规约
        一、伦理道德对发展的作用
        二、发展与伦理的关系
        三、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发展观”,也是“新的伦理观”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伦理审视的现实依据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异化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科学技术导致的异化
        三、科学技术异化的反思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改善与退化
        一、自然环境的特点
        二、世界及我国自然环境存在的问题
        三、人类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反思
    第三节 社会环境的完善与挑战
        一、社会环境的构成分析
        二、国际环境的机遇和挑战
        三、国内社会环境的新变化
        四、社会环境的挑战
    第四节 人文环境的优化与问题
        一、人文环境分析
        二、人文环境的挑战与对策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伦理审视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基于重建与摆脱贫困的经济增长观及其伦理反思
        一、经济增长观的时代背景
        二、经济增长观及其伦理反思
    第二节 基于全面进步的社会综合发展观及其伦理反思
        一、社会综合发展观的背景及内容
        二、社会综合发展观的伦理反思
    第三节 基于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及其伦理反思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及伦理反思
    第四节 基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伦理反思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及其伦理反思
    第五节 对发展观演进中伦理思想发展的特点分析
        一、新的发展价值观的确立
        二、发展伦理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想渊源
    第一节 西方伦理思想的批判与借鉴
        一、源远流长的西方伦理思想
        二、西方伦理思想的特点归纳及现代反思
    第二节 中国社会传统伦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二、中国优秀伦理思想传统的弘扬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发展伦理思想
        一、人是社会发展主体和发展目的的思想
        二、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批判思想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思想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演进
        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贡献
        二、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贡献
        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贡献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内涵
        一、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目标
        二、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原则
        三、科学发展观的道德要求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发展观奠定了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观
        二、科学发展观蕴含了公正公平的伦理价值观
        三、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和谐共生的伦理发展目标
    第四节 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评析
        一、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的伦理视域
        二、科学发展观伦理思想蕴含的伦理维度
第六章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伦理思想培育
    第一节 主体性伦理规范
        一、传统发展观主体性伦理的危机
        二、发展主体伦理危机的认识论根源
        三、发展主体伦理规范的重要意义
        四、科学发展的主体伦理规范培育
    第二节 制度性伦理规范
        一、制度伦理规范
        二、经济伦理规范
    第三节 道德性伦理规范
        一、社会伦理规范
        二、文化伦理规范
    第四节 科技性伦理规范
        一、科技伦理的争议
        二、科技伦理规范的必要性
        三、科技伦理规范的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硏究成果
致谢

四、论发展伦理学——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支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尔库塞发展伦理思想研究[D]. 吕盼. 长安大学, 2021
  • [2]基于伦理视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问题研究[D]. 程梁茵.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3]低代价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意义[D]. 崔一帆.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中国乡村发展伦理研究[D]. 杨伟荣.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5]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研究[D]. 蒋谨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6]管理哲学视域下的发展价值研究[D]. 孙维维. 黑龙江大学, 2018(08)
  • [7]回顾与展望:国内发展伦理学研究述评[J]. 吴太贵.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3(00)
  • [8]发展伦理学浅析[D]. 付春艺.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2014(07)
  • [9]以伦理看待发展:基于中国发展新阶段的思考[D]. 杨文选. 陕西师范大学, 2013(02)
  • [10]发展观的伦理蕴涵研究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D]. 唐秀华. 兰州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论发展伦理: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支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