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社会保障制度关系研究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社会保障制度关系研究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马建堂,李建伟,张亮,钱诚,李恒森[1](2022)在《认识人口基本演变规律 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文中研究指明从包括中国在内的171个国家人口发展历史看,人类人口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与内在演变规律,传统社会人口发展呈周期性波动特征,近现代社会人口发展呈"倒U"型演变规律。不同时期人口发展水平对经济社会影响有本质差别,早期人口过快增长会导致人均收入在低水平徘徊的"马尔萨斯陷阱"现象,突破"马尔萨斯陷阱"约束后,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又会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人口红利。我国人口发展已跨越"马尔萨斯陷阱",超前进入高收入国家具有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状态。模拟预测显示,未来我国人口仍将呈加速少子化与老龄化趋势,但只要采取适度鼓励生育政策,将城乡生育率稳定在2019年的水平,全面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顺应人口发展基本趋势,优化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就可以基本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李建伟,王炳文[2](2021)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结构性演变趋势与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呈现基数高、增速高、抚养比高、高龄化以及城乡规模倒置、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结构性特征。模型预测显示未来我国老年人口规模"高增长"、结构"高龄化"和抚养"高负担"趋势将更加突出,农村老龄化问题将更加严峻,人口老龄化区域不平衡将进一步扩大。这将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经济持续增长、养老护理服务和人才培养、养老金收支等形成较大冲击。要通过加强人口发展顶层设计、尽快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积极挖掘人口综合红利、创新养老模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加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老年福利法律保障以及培育新时代养老文化等举措,应对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维护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李英香[3](2021)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周小慧[4](2021)在《老龄化背景下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范志浩[5](2021)在《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我国也从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加剧正处于持续加速的状态。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增加老年人口的规模,还会使整体人口年龄结构老化,对劳动力供给水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而河南省又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峻,所以对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状况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和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关系有利于充实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研究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为河南省制定相关人口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了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学习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开始后文的研究。先分析了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的现状,发现河南省也是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绝对规模较大,但相对比例较低,整体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且正处于稳步加速阶段,同时全面二孩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各省辖市人口年龄结构有较大差异,存在未富先老的问题。河南省的劳动力供给比较充足,劳动参与率也比较高,且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劳动力年龄结构有老化现象,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现象明显。结合全面二孩政策对河南省2019年至2050年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发现河南省常住人口数将在2040年达到峰值,而适龄劳动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同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但整体呈减速趋势,人口年龄结构逐年老化。之后使用河南省2000年至2018年相关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最后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不变时,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劳动参与率产生负面影响的结论。最后结合本文的现状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完善全面二胎政策,鼓励生育;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增加老年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积极开发老龄产业市场;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孙小雁[6](2021)在《中国城乡老年人收入:个人、家庭和政府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2.64亿,占人口总量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1.9亿,占13.5%。121世纪中叶以后,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可高达30%-50%。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代际赡养关系和老年人的养老带来空前严峻的挑战。老年人由于生理机理衰退,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收入将逐步减少乃至丧失,另一方面他们的基本医疗与长期护理需要将显着增加,如果家庭转移支付与公共转移支付不能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基本收入,他们极易陷入贫困。论文将重点研究个人、家庭和政府三大主体对城乡老年人收入来源、收入差距及收入水平的影响和作用。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城镇户籍之上附加了各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政策,使得城镇和农村老年人在收入结构、社会保障和养老模式等方面呈现出非常显着的差异。伴随着子女数量减少和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代际赡养关系受到极大挑战,农村以家庭供养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城市化进程导致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向经济更发达的城镇聚集,农村老龄化程度和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城镇,家庭成员将难以向农村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的照料。虽然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已经从主要面向城镇居民提升为覆盖全民,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等正在向一体化的目标迈进,但是,城乡老人的收入差距和养老保障水平差距仍然相当悬殊。为进一步研究近十年城乡老年人收入变化和收入差距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城乡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收入开展研究,重点考察城镇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两个群体的收入水平、来源和决定因素。第一,论文根据老年人收入来源的三个不同主体,将总收入划分为来源于个人的收入、来源于家庭的收入和来源于政府的转移收入。对近年来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收入来源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按城乡、区域等不同维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在城乡、区域、年龄段、性别等维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城乡之间的收入水平差异最大,收入结构差异也非常显着。第二,论文分析了城乡老年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以及相关因素对不平等的贡献度。本文采用各类不平等指数分别测算全体老年人、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并从两个维度对收入差距进行分解。一是用泰尔指数对老年人的收入差距进行组间组内分解,二是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按不同收入来源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再缩小的趋势,农村内部差距趋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显着缩小,结果总体差距缩小。在各类收入来源中,社会保险转移净收入对总收入的基尼系数综合贡献率最高。第三,论文对老年人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本文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考察了城乡总体老年人、城镇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的个体收入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包括个人自然禀赋和人力资本积累等个人相关因素,家庭相关因素,以及社会支持政策等方面的因素。结果发现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影响因素有显着差异,城镇老年人收入受社会保障制度影响较大,农村老年人则受家庭转移支付的影响较大。第四,论文进一步研究了近年来社会保障在缩小老年人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方面所起的作用,发现社会保障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藩篱仍然存在,社会保障受益水平差距悬殊,城乡老年人来自社会保障的收入差距远高于城乡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第五,论文对美国、日本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老年人收入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比较研究。虽然各国国情有所不同,但都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以及国民基本养老金的财政压力,在为老年人提供稳定可持续的收入保障方面做了很多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维持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需求;基本养老金更加注重公平,实现收入再分配功能保证低收入者的经济来源;完善收入最低保障制度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贫困和患病的老年人提供托底保障等。最后,论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实施积极老龄化,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继续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提升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的公平性与效率;加大对未来老年人的人力资本投入;以及提升中国人口生育率,减缓人口少子老龄化进程等。

安璐[7](2021)在《牧区养老服务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爱祺乐牧民养老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老龄化现象也日益凸显。牧区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的影响,传统式家庭养老已岌岌可危。而牧区本身由于发展程度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养老问题更加难以妥善解决。牧区养老已然成为我国养老领域亟待攻克的重大难关,也是突破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的关键一环。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爱祺乐牧民养老服务园区280名老人的养老现状与目标期望需求,发现当前牧区老年人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明显存在缺失,同时,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低下、家庭养老能力式微,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养老服务供给主体责任缺失,使得目前我国大部分牧区养老服务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养老资源区域性供给不均衡,养老政策针对性不足、覆盖面较窄,牧区养老保障供给内容不足,养老机构数量与文化娱乐设施不足,牧区社区互助发展严重滞后,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长期发展形成的二元结构,导致资源“城市偏向”;二是政府缺乏足够重视,政策保障与资金投入不足;三是市场与社会力量发展滞后,阻碍了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格局的形成;四是集体养老和传统养老作用不断弱化;五是传统“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实际上,无论是传统式家庭养老,还是现代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或是新兴的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供给形式,不仅在服务供给数量、质量上存在不足,供给内容、能力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需要层次理论、元治理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等为指导,分析了提升牧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可行之策:一是强化以政府为核心的“掌舵者”职能;二是提升以市场为主体的“供给者”质量;三是发挥以社会组织为辅助的“补充者”作用;四是重构以家庭为依托的“基本保障者”功能;五是探索以自身为切入点的“新型保障者”路径。具体从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家庭、老年人自身五个角度入手,旨在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体、社区及社会组织为补充、家庭为依托”的“一核多元”养老服务供给格局,促进牧区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化、多样化,满足牧区老人迫切需要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朱翠明[8](2021)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老龄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新的阶段、新的矛盾、新的表现,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来,我们再一次面对的新时代转折的关口,这个关口不仅将对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作为普遍性的问题更是世界各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在现代化进程中“率先突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价值,不仅仅是将抓住“全面超越的历史机遇”,更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起到前导与示范作用。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简称,本文将老龄化作为问题的研究出发点,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相结合,研究在社会不同的阶段下,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同变动特征的原因,只有找寻出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规律,才能从根本上解释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形成的原因,进而对老龄化本身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做出应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我们应当认识到,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由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的连续转变,而使人与社会关系产生变化的结果。因此,需要将现代化与老龄化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尤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结构和研究侧重点与前期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研究有一定区别,虽然分析侧重的角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为客观认识和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确实无法脱离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所发生的连续转变,而孤立地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与人对立统一关系角度进一步深度挖掘。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而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内部形态的变化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探寻社会中的“人”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而从“因”着手,找到最为准确和有效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向和方法,为早日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助力。第一章是绪论。首先,阐明了人口老龄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遭遇到的社会现实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价值。其次,对国内外关于老龄化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老龄化的研究现状。老龄化问题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研究成果颇多,但在老龄化的理论发展方面还比较薄弱。最后,指出了创新与不足之处。由于研究侧重角度的不同,得到了一些较为有新意的见解,提出了未来人口衡定论,推测出人口年龄结构呈铅笔型形态等。第二章是文章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主要的基础理论。主要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为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三部分为介绍国外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的相关理论。第三章从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着手,通过分析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转变的关系,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和共性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总结了在不同人类社会阶段下体现出的不同人口特征,阐述了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深层挖掘归纳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经验教训。第四章在世界步入老龄化背景下,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与人口关系变动情况及老龄化形成历程,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得出现代化进程与人口关系变动的原因,总结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原因,以及老龄化产生的具体问题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老龄化问题机遇与挑战并存。第五章基于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得到实际数据支撑,发现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黄金分割规律,推论出现代化进程中未来人口结构形态的改变,并预测了中国至2050年各阶段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同时,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探寻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方向。第六章基于对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入剖析,提出优化人口政策、完善养老制度、经济与教育手段并重等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策略、措施。

陈钰晓[9](2021)在《人口年龄结构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住房资产是我国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将总资产的70%配置在了住房资产上。因此,房价成为我国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房地产价格剧烈变化不仅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更会引起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体的波动。1998年中央政府确定了城镇住房的货币化、市场化、商品化改革方向之后,我国新的住房制度逐步构建起来,房地产市场自此开始走向蓬勃发展。自住房制度货币化改革以来,我国住房价格节节攀升,从1998年的1854元涨到了2019年的9287元,20年间房价上涨超过4倍。房价的过快上涨一方面造成居民买房难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的高房价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探究房价变化背后的原因有助于理解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运行规律,并针对性地出台调控政策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现有研究从土地财政、货币超发、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化等视角切入,解释房价变动的原因。但是这些因素在解释房价长期变动趋势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住房销售价格与销售面积变动步调十分一致,作为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体,居民的需求是影响房价的关键,人口因素会对住房价格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视角来看,第三次“婴儿潮”成年以及老年群体代际转移行为共同作用,导致房价进入上升通道。但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持续恶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人口数据显示,0-14岁少儿比例从1953年的36.3%下降到2018年的16.9%;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则从4.4%上升到11.9%,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少子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在此背景下,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效果如何、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房价的微观机理以及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未来房价可能产生何种变动趋势等问题,是当前经济学领域十分重要的议题。围绕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全文通过逐层递进的三个部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从宏观层面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论文首先从理论溯源、现实描述和实证研究三个层面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具体来讲,在理论分析层面,构建以世代交叠模型为基础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老年群体自身住房需求降低,导致房价下跌,但从代际转移理论出发,老年群体的代际转移行为则会推动房价上涨,因此老年抚养比对房价的影响依赖于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在现实描述层面,基于全国、省份、城市维度的历年数据,描述我国房地产价格、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婴儿潮”成年是推动房价在2003年之后结构性上涨的重要因素,少儿抚养比与房价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而老年抚养比与房价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在实证研究层面,第一步,基于中国199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口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房价的影响。第二步,基于2000年第五次、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合省份层面和城市层面相应年份数据,实证检验各个年龄段人口占比对房价的影响。第三步,通过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的城市人口年龄结构数据,结合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未来走势的影响。无论是从省份还是城市一级宏观数据都得到一致结论,即少儿抚养比下降推动房价上涨,老年抚养比增加推动房价上涨但推动力量在减弱。第二部分从微观个体层面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从不同年龄群体住房需求决策出发,基于微观视角探究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产生上述影响的原因,这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房地产价格运行规律。论文分别使用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015年四川省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M-W模型计算出年龄与住房需求之间呈现稳定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在修正“群组效应”的基础上,提供老年人口代际转移行为变化的证据。结果发现,老年人口自身住房需求下降,但会通过代际转移行为推动房价上涨,同时代际转移的力量正在逐步减弱。伴随着代际转移力量的消减,老年抚养比增加对房价的推动作用正在减弱,未来将会呈现何种趋势?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必要汲取OECD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一方面,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正在与OECD国家趋同;另一方面,OECD国家房地产市场相对成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时序长,使得研究其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具有优势。因此,论文利用1970-2018年OECD国家人口与房价数据,为本研究提供更多证据。实证结果显示,人口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与住房价格指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抚养比对住房价格指数的负向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强。综合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深入,我国老年抚养比增加将会从推动房价上涨转向抑制房价上涨。第三部分基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预测未来房价趋势。由上两部分的论述可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而且未来会呈现出新趋势。那么基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内在规律,我国房价未来将会如何变动?这是政府、居民和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论文首先选取人口—发展—环境分析(Population-Development-Environment Analysis)模型,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设定高中低生育率三组情景,对我国2021-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做出预测。其次,基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来预测未来住房需求及价格趋势。住房总需求将在未来遭遇拐点,在低/中等生育率情况下,拐点出现在2030-2035年之间;在高生育率情况下,拐点出现在2035-2040年之间。由于城市人口和跨区域流动人口变动的一些特征趋势,会导致不同层级城市出现拐点的时间存在差异。一二线城市房价更稳定且拐点更靠后,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风险更大且拐点更靠前。最后,通过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归纳总结,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和人口年龄结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优化人口结构、强化住房居住功能、坚持“因城施策”、发展租购并举新体系、加强房地产调控等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包括:第一,通过生命周期理论与代际转移理论的统一,国内经验与国际经验的统一,最终得出老年人口占比与我国房价之间将呈现“倒U型”关系的结论。仅仅依靠生命周期理论很难解释我国人口老龄化推动房价上涨这一现象,因为根据生命周期理论老年人口对住房的需求会下降。为了解释这一悖论十分有必要引入代际转移理论,由于我国老年人口经历了房地产市场改革,获得了房改红利,加之我国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养老金融服务产品、社会养老制度并不健全、房屋交易成本较高等原因,老年人口具有较强的代际转移能力和意愿。因此,老龄化反而推动房价上涨,但这种代际转移行为难以持续。伴随储蓄释放过程的逐步减弱、养老金融服务产品的日益丰富、养老制度的逐步健全,代际转移的力量也将削弱,实证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进一步,结合国际经验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房价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特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对房价的抑制作用会越来越明显。综上,我国人口老龄化会先推动房价上涨,之后推动力量变得不显着,最终人口老龄化将抑制房价。第二,通过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结合的方式,有机整合国家、地区层面以及微观个体层面的数据,全方位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及其机理。从宏观视角出发,选取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5个大中城市的人口与房价数据,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为了提供更为广阔的视角,论文进一步选取1970-2018年世界银行发布的OECD国家人口与房价数据展开分析。国家、省份、城市层面的房价数据,各有其优缺点,能够在不同维度上更好度量我国房价变化的时序特征和地区差异特征。从微观视角出发,选取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345个地区的2585481个样本)、2015年四川省人口抽样调查数据(907238个样本)以及2011、2013、2015、2017年四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剖析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机理提供依据。人口普查数据和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可以更好地度量了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住房资产变动情况。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建立对应的计量模型,本文相对更加准确、全面的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与房价的关系。第三,基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更精准地预测了未来房价变动趋势。当前,预测房价变动趋势的方法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直接将人口普查得到的人口分布平移至未来,结合各年龄段对应的住房需求,预测未来住房需求及价格趋势;第二种,基于线性模型,将房价影响因素的预测值代入模型预测未来房价走势;第三种,基于时间序列模型,根据房价历史变动趋势特征预测未来房价走势。第一种直接平移人口分布预测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动态演变的方法存在明显缺陷,后两种方法则适用于预测短期房价变动,在预测房价长期变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引入人口—发展—环境分析模型,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设定高中低生育率三组情景,对我国2021-2050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做出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房价变动趋势。同时,考虑城镇化率、人口跨区域流动等因素,对房价变动趋势进行分析。

王争光[10](2021)在《新疆南疆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老龄化问题已然成为人口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总抚养比持续下降,这样的人口结构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新中国第二次“婴儿潮”出生的人口,在这一时期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使我国由人口红利期向人口老龄化期过渡。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与全国相比,南疆地区老龄化进程相对比较缓慢,但是南疆地区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劳动年龄人口呈缩减态势,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人口养老负担加重,空巢老人规模扩大。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会给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阻力,同时也会对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等相对脆弱的领域造成更大的冲击。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会急剧增加,而目前南疆地区老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老龄产业发展滞后与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但是目前对南疆地区人口老龄化情况的认识尚浅,如何合理配置养老资源,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充分认识南疆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区域特征及影响因素,提前做好规划布局,实现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和精准养老服务,优化老年资源配置,对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长远目标,解决我国欠发达地区老龄化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鉴于此,本文以南疆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对其格局现状、演变态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首先,应用PADIS-INT人口预测软件,对南疆地区2011-2030年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其次,结合“四普”、“五普”、“六普”和预测数据采用老年人口系数、老少比、老龄年龄集中率、老年负担系数、老年人口密度、老年人口分布重心等构建多指标体系,以测度南疆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速度、时空格局现状及其演变情况,并就老年人口系数从空间自相关角度来分析人口老龄化时空关联特征。最后,通过建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逐一分析人口自然变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教育、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构成等影响因素与老年人口系数的关系,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提供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概括如下:(1)南疆地区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长的态势,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口年增长率较高。其中,1990-2020年老年人口年增长速度逐渐加快,2010-2020年增速最快,2020-2030年增速略有下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增速仍处于较快状态,人口老龄化程度依旧持续加深。(2)从人口老龄化程度上看,整体上南疆东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中部次之,西南部稍轻,并随时间推移逐渐向西南部推进,且各县域人口老龄化程度均呈加深的趋势;从人口老龄化速度上看,1990-2010年,南疆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整体呈现正向加速的态势;2010-2030年,县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老龄化进程最快,东北地区较快,西部地区相对缓慢,老龄化进程超过南疆地区总体水平的区域不断增加,且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从老年人口抚养比上看,老年人口抚养比呈增长趋势,养老负担不断加重,且发展不均衡。每个劳动人口需要抚养的人数逐渐增加,再一次证明南疆地区各县域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3)从老年人口密度来看,南疆地区大部分县域老年人口密度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高密度地区逐渐增加,低密度地区逐渐减少,北部地区老年人口密度较大,南部地区老年人口密度偏小。从人口老龄化重心迁移来看,南疆地区老年人口重心与几何中心的偏离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缩小-扩大”的趋势,说明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衡,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且空间差异随着时间推移的而增大,协调程度降低。从人口老龄化关联格局来看,南疆地区各县域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性较为明显,且空间差异程度呈强弱交叉状态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以高值和低值集聚区为主的关联类型区,且成片集聚分布,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特征,且集聚现象呈持续扩张的趋势,各县域老龄化程度的差异逐渐增大。(4)南疆地区二、三产业总占比与人口老龄化呈正相关关系,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其呈负相关关系,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均GDP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呈现先推动后抑制的作用,非农业户人口比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推动的作用,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呈现“抑制-推动-抑制”的作用。各个因素对人口老龄化在局部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到2010年,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对南疆各县域人口老龄化水平最为显着,其次是死亡率、人均受教育年限。结合南疆地区实际情况,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和解决老龄化产生的问题等方面入手提出相应对策,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更加积极的生育政策,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提高南疆地区经济活力,加强经济基础建设;促进南疆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认识人口基本演变规律 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社会人口发展的周期性波动特征与近现代社会人口发展的“倒U”型演变规律
    (一)传统农业社会人口发展的周期性波动特征
    (二)近现代社会人口发展的“倒U”型演变规律
二、现代社会各国人口增长率的“倒U”型演变
    (一)全球人口发展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较低人口增长率阶段
    (二)各国总和生育率先后进入持续下降状态,我国总和生育率大幅低于同一发展水平下其他国家水平
    (三)各国人口出生率随总和生育率同步下降
    (四)各国人口死亡率趋同于低水平
    (五)各国人口增长率均呈明显的“倒U”型演变走势
三、人口“倒U”型演变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过快增长导致中低收入国家出现明显的“马尔萨斯陷阱”现象
    (二)人口红利助推各国经济快速增长
    (三)总和生育率下降导致中高收入国家人口快速少子化
    (四)人口低速增长导致中高收入国家人口快速老龄化
    (五)多子化与老龄化推升社会总抚养比,对各国人口代际平衡与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性造成重大冲击
    (六)人口老龄化快速提高降低了高收入国家社会创新发展能力
四、高收入国家应对人口低增长的经验
    (一)采取经济激励政策
    (二)大力推行生育假制度
    (三)提高托育服务综合水平
    (四)加强生育妇女的就业保障
    (五)实行延迟退休政策
    (六)加大移民引进力度
五、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生育政策
    (一)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趋势
    (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适度鼓励生育政策
六、积极应对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政策建议
    (一)切实贯彻落实好全面三孩政策,保持生育率基本稳定
    (二)顺应人口发展基本趋势,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三)适时适度加强生育激励,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四)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性
    (五)深入推进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提升人口素质,增强人力资本积累
    (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结构性演变趋势与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老年人口结构性演变特征
    (一)我国老年人口结构总体呈现基数高、增速高、抚养比高、高龄化、空巢化及超于现代化的“三高两化一超”特征
        1.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全球最大,且呈现继续扩大态势
        2.我国老年人口增速加快
        3.我国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
        4.我国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加快较为明显
        5.我国独居老年人口和空巢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6.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二)我国城乡老年人口呈规模倒置、农村老龄化更加严重及年龄结构趋同的结构性特征
        1.我国老年人口逐步向城镇聚集
        2.全国乡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更为明显
        3.全国城乡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基本一致
    (三)我国省域老年人口呈现空间分布、规模增速、老龄化程度及抚养比发展不平衡特征
        1.省域老年人口规模差异性较大
        2.省域老龄化发展变化差异性较大
        3.省域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差异性较大
    (四)我国区域老年人口呈现规模和增速梯次变化的结构性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东部地区较大,老年人口规模增速东北地区较快
        2.老年人口占比东北较大且老龄化相对较严重,东部地区次之,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
二、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一)老年人口规模“高增长”、结构“高龄化”和抚养“高负担”趋势将更加突出
    (二)老年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农村老龄化问题将更加严峻
    (三)人口老龄化的区域不平衡将进一步扩大
    (四)人口老龄化的省域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结构性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压缩”劳动力供给增长空间,影响消费和投资活力,为经济持续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二)养老护理服务需求将持续扩大,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的短板将进一步显现
    (三)对创新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养老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四)社保收支矛盾日益凸显,养老金压力不断上升
    (五)改变传统赡养模式,对传统养老文化形成冲击
四、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一)统筹经济与人口协调发展,加强人口发展顶层设计,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战略重点任务
    (二)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建立健全生育养育教育完整体系,有效降低生育成本,促进人口均衡增长
    (三)积极挖掘人口数量、素质等综合红利,提升人力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
    (四)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综合养老保障体系
    (五)积极推进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六)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创新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壮大养老护理人才队伍
    (七)完善老年福利的法律保障,保障老年人各项权益真正落到实处
    (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培育新时代养老文化

(5)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概念和度量指标
        二、劳动力供给相关概念
    第二节 人口学相关理论
        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二、人口转变理论
        三、人口红利理论
    第三节 劳动力供给相关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劳动力供给
        二、后弯劳动供给曲线
        三、佩蒂-克拉克定理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
    第四节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参与率的理论影响
第三章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现状
    第一节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和特点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
        二、人口老龄化特点
    第二节 河南省劳动力现状和特点
        一、劳动力供给现状
        二、劳动力供给特点
第四章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未来劳动力供给预测
    第一节 方法选择和参数设定
        一、预测方法
        二、人口要素参数设定
    第二节 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一、预测结果分析
        二、预测结果评价
第五章 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多元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一、变量选取
        二、回归模型构建和实证结果分析
        三、误差修正模型构建和实证结果分析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二、灰色关联度求取和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现状和特点方面
        二、劳动力供给预测方面
        三、实证分析方面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完善全面二胎政策、鼓励生育
        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增加老年劳动力供给
        三、提高劳动力生产效率
        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
        五、积极拓展“银发”市场
        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国城乡老年人收入:个人、家庭和政府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第三节 相关概念、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第四节 主要创新与未来研究方向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与养老保障理论
        三、西方经济学理论
        四、社会学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老年人收入来源的研究
        二、关于老年人群体收入差异的研究
        三、关于老年人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四、老年人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三章 城乡老年人收入来源与差异研究
    第一节 老年人的收入来源
        一、老年人收入来源分类
        二、来源于个人的收入
        三、来源于家庭的收入
        四、来源于政府的转移收入
    第二节 城镇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差异
        一、城乡老年人收入变化趋势比较
        二、城镇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比较
    第三节 东中西部老年人的收入差异
        一、东中西部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变化及来源差异
        二、东中西部老年人的收入结构变化差异
    第四节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收入差异
        一、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变化及来源差异
        二、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收入结构变化差异
    第五节 男性老年人和女性老年人的收入差异
        一、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变化及来源差异
        二、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收入结构变化差异
    第六节 个人、家庭和政府对城乡老年人收入保障的作用
        一、个人对老年人收入保障的作用
        二、家庭对老年人收入保障的作用
        三、政府对老年人收入保障的作用
第四章 城乡老年人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测度收入差距的指数
        二、泰尔指数分解法
        三、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进行分解的方法
    第三节 城乡老年人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
        一、城乡总体老年人收入差距及其变化趋势
        二、城镇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及其变化趋势
        三、农村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及其变化趋势
    第四节 老年人不同人群组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第五节 各类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边际效应的动态分析
        一、城乡老年人收入来源对总体基尼系数边际效应的动态分析
        二、城镇老年人收入来源对总体基尼系数边际效应的动态分析
        三、农村老年人收入来源对总体基尼系数边际效应的动态分析
    第六节 社会保障对老年人收入差距作用的分析
第五章 城乡老年人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模型构建
        三、数据来源与说明
    第二节 城乡总体老年人的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基本描述
        二、个人、家庭和政府对总体老年人收入的作用
    第三节 城镇老年人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基本描述
        二、个人、家庭和政府对城镇老年人收入的作用
    第四节 农村老年人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基本描述
        二、个人、家庭和政府对农村老年人收入的作用
    第五节 生命历程视角下老年人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六章 发达国家保障老年人收入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第—节 美国老年人的收入与社会保障
        一、美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与收入差距
        二、美国老年人的收入保障制度与政策
        三、对美国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的评价
    第二节 日本老年人的收入与社会保障
        一、日本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与收入差距
        二、日本老年人的收入保障制度与政策
        三、对日本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的评价
    第三节 英国老年人的收入保障制度
        一、英国养老金制度
        二、英国老年人的其他收入保障制度
        三、对英国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的评价
    第四节 美日英三国养老收入保障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7)牧区养老服务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爱祺乐牧民养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文献评论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牧区养老服务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相关问题
    (一)概念界定
        1.牧区
        2.养老服务
        3.养老模式
    (二)理论基础
        1.需要层次理论
        2.元治理理论
        3.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三)牧区养老服务的特殊性
    (四)牧区养老服务案例的选择
        1.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老龄化概况
        2.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的代表性
        3.调研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二、锡林郭勒盟爱祺乐牧民养老服务案例探析
    (一)基本情况介绍
        1.调研区基本情况
        2.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二)调研地区老年人的服务支持与真实需求情况
        1.经济支持现状与需求
        2.生活照料现状与需求
        3.精神生活现状与需求
    (三)养老服务模式解读
        1.运营模式
        2.服务功能
    (四)取得的成效
        1.满足了进城老年人的需求
        2.解决了精神单调的问题
        3.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的不足
        4.扩大了养老服务消费市场
        5.促进了草原生态的保护
        6.密切了党群、干群的关系
    (五)获得的经验
        1.立足牧区实际,建设特色养老机构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实施多元化运营
        3.强化政策推动,确保健康发展
        4.坚持建管并重,促可持续发展
        5.统筹规划布局,提供切实保障
三、锡林郭勒盟爱祺乐牧民养老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城市与牧区养老资源供给不均
        2.政策针对性不足、覆盖面较窄
        3.牧区养老保障供给存在不足
        4.养老机构建设与文化娱乐设施不足
        5.牧区社区互助发展滞后
        6.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人机构养老意愿较低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城市与牧区二元结构下的“城市偏向”
        2.缺乏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3.市场和社会力量参与度低
        4.集体及家庭养老作用式微
        5.“养儿防老”思想根深蒂固
四、“一核多元”牧区养老服务发展格局构建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以政府为核心的“掌舵者”职能
        1.推动经济与社保体系的发展
        2.加大政策法规与专项资金支持
    (二)提升以市场为主体的“供给者”质量
        1.鼓励民办机构进驻
        2.探索新兴养老产品
    (三)发挥以社会组织为辅助的“补充者”作用
        1.发展社区上门托老服务
        2.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供给养老服务
    (四)重构以家庭为依托的“基本保障者”功能
        1.加强孝道文化宣传
        2.创新服务供给模式
    (五)探索以自身为切入点的“新型保障者”路径
        1.提高自我养老能力
        2.再次开发老年资源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爱祺乐牧民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爱祺乐牧民养老服务访谈提纲
附录3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爱祺乐牧民养老服务访谈记录
附录4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爱祺乐牧民养老服务调研部分照片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现代化与人口老龄化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现代化概述
        2.1.2 人口老龄化
    2.2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主要内容
        2.2.1 “两种生产”理论
        2.2.2 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发展理论
        2.2.3 人口再生产理论
        2.2.4 人与社会关系理论
    2.3 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3.1 中国领导人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2.3.2 国内学者关于人口与社会发展的理论
    2.4 国外关于人口及人口老龄化的理论
        2.4.1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2.4.2 保罗·埃里奇的人口爆炸论
        2.4.3 兰德里的人口转变理论
第3章 世界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3.1 工业革命促成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
        3.1.1 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3.1.2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变化
        3.1.3 第三次工业革命世界人口向老龄化转变
    3.2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3.2.1 死亡率和出生率变化是表层原因
        3.2.2 人与社会关系变化是深层原因
    3.3 现代化进程中老龄化问题的共性影响
        3.3.1 导致人口生育率降低
        3.3.2 使人与社会矛盾尖锐
        3.3.3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3.4 将促使生产关系调整
    3.4 资本主义国家应对老龄化问题的不足
        3.4.1 使人的生产屈从于物质资料生产
        3.4.2 强调老龄化措施作用忽略根本矛盾
        3.4.3 忽视中产阶层对人口结构调整作用
        3.4.4 社会资源过于集中造成生育率低迷
第4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人口老龄化
    4.1 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与老龄化的形成历程
        4.1.1 1950-1970 年:农业经济形态人口进入爆发增长期
        4.1.2 1971-1980 年:工业经济形态人口与社会发展协调
        4.1.3 1981-2010 年:人口增速下降并向老龄化趋势过渡
        4.1.4 2011-2020 年:服务经济形态促使老龄化程度加深
    4.2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特殊性原因
        4.2.1 50-60 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4.2.2 计划生育加速人口年龄结构转化
        4.2.3 可支配收入低造成生育欲望下降
        4.2.4 主体经济结构变化促老龄化形成
    4.3 中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具体问题
        4.3.1 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4.3.2 社会与家庭负担加重
        4.3.3 加速社会养老保险枯竭
        4.3.4 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分化
        4.3.5 社会文化逐渐趋于保守
    4.4 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4.1 将对传统经济增长依存点产生强烈消极影响
        4.4.2 促使区域间发展失衡加速贫富两极分化程度
        4.4.3 长期看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蝶变
第5章 人口结构隐含规律与中国老龄化走势及展望
    5.1 基于“两种生产”理论发现人口年龄结构的人口黄金分割
        5.1.1 “两种生产”理论决定了人口黄金分割的必然
        5.1.2 人口黄金分割揭示了死亡率与出生率博弈关系
        5.1.3 人口黄金分割解释了现代化国家的繁荣与衰退
        5.1.4 人口黄金分割失衡对“两种生产”产生反作用
    5.2 以人口黄金分割推论人口结构形态的改变
        5.2.1 过去-人口扩张型的金字塔形态
        5.2.2 现在-出生率收缩型的菱形形态
        5.2.3 未来-人口衡定型的铅笔形形态
    5.3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
        5.3.1 2021-2025 年老龄人超过0-14 岁人口
        5.3.2 2026-2035 年将出现人口负增长
        5.3.3 2036-2050 年进入重度老龄社会阶段
    5.4 中国老龄化问题应对的目标和原则
        5.4.1 老龄化问题解决的阶段性目标
        5.4.2 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6章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6.1 优化人口政策
        6.1.1 提倡适度放开生育政策
        6.1.2 以人口黄金分割结构平衡为调整基准
        6.1.3 政策需考虑与社会各因素的动态匹配
        6.1.4 追求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
    6.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6.2.1 统筹推进养老保障“三支柱”互补
        6.2.2 改进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多渠道增值
        6.2.3 健全企业年金制度以降低运营风险
        6.2.4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拓宽保障覆盖面
    6.3 经济与教育手段并重
        6.3.1 改变生养抚育造成的财富挤出效应
        6.3.2 提升人口素质以弥补人力资源缺口
        6.3.3 扶持“成人二次教育”推动多维就业
        6.3.4 建立就业公共信息体系提供引流服务
    6.4 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6.4.1 推动以信息科技化为载体O2O老年服务体系建设
        6.4.2 建立含医疗、教娱、关爱及监控的综合服务中心
        6.4.3 建立社区互助体系鼓励适龄老年人发挥就业余热
        6.4.4 发展以基层社区为主干线的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
    6.5 深化社会养老服务
        6.5.1 多渠道扶持与支撑家庭养老模式
        6.5.2 建立居家养老“三级”服务体系
        6.5.3 注重综合性福利养老服务体建设
        6.5.4 培育和推动民间组织的养老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9)人口年龄结构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
        1.2.2 人口因素对房地产需求及价格的影响
        1.2.3 文献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房地产市场
        1.3.2 人口年龄结构
    1.4 研究路线、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路线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房价的理论基础
    2.1 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房价的相关理论
        2.1.1 房地产市场供求理论
        2.1.2 人口转变理论
        2.1.3 生命周期理论
        2.1.4 代际转移理论
    2.2 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房价的理论分析
        2.2.1 理论分析框架
        2.2.2 世代交叠模型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房价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情况
    3.1 房价变动情况
        3.1.1 房价变动趋势
        3.1.2 房价变动特征
    3.2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
        3.2.1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
        3.2.2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特征
        3.2.3 人口年龄结构预测
    3.3 房价与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3.1 婴儿潮与房价的相关性
        3.3.2 老龄化与房价的相关性
        3.3.3 人口抚养比与房价的相关性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宏观视角
        4.2.1 人口抚养比对房价的影响
        4.2.2 各年龄段人口占比对房价的影响
        4.2.3 各年龄段人口占比对未来房价增速的影响
    4.3 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微观视角
        4.3.1 年龄与住房需求——基于人口普查数据
        4.3.2 年龄与住房需求——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
    4.4 本章小结
5 OECD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与经验启示
    5.1 OECD国家房地产市场与人口年龄结构的情况
        5.1.1 房地产市场情况
        5.1.2 人口年龄结构情况
        5.1.3 房价与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2 OECD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5.2.1 模型设定
        5.2.2 数据与描述性统计
        5.2.3 人口抚养比对房价的影响
    5.3 来自OECD国家的经验启示
        5.3.1 人口转变的内在规律
        5.3.2 婴儿潮对房价的影响
        5.3.3 老龄化对房价的影响
        5.3.4 不同层级城市房价的变动特征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房价趋势预测
    6.1 人口年龄结构预测
        6.1.1 人口年龄结构预测模型选择
        6.1.2 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参数设定
        6.1.3 人口年龄结构预测结果
    6.2 基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房价趋势预测
        6.2.1 不同生育率方案下的房价趋势预测
        6.2.2 考虑城镇化率的房价趋势预测
        6.2.3 考虑跨区域流动人口的房价趋势预测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促进房价平稳运行
        7.2.2 强化住房居住功能,防范楼市投机行为
        7.2.3 坚持“因城施策”,实现差异化引导
        7.2.4 发展租购并举新体系,满足流动人口住房需求
        7.2.5 加强房地产调控,保障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新疆南疆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区域概况
        1.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1.3.3 研究内容
        1.3.4 技术路线图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回顾
    2.1 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区域范围的研究
        2.1.1 基于全国区域的研究
        2.1.2 基于省域区域的研究
        2.1.3 基于特大城市区域的研究
    2.2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
        2.2.1 基于抑制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
        2.2.2 基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
    2.3 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的研究
        2.3.1 基于非空间角度下的研究
        2.3.2 基于空间角度下的研究
    2.4 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的研究
        2.4.1 基于人口学角度的研究
        2.4.2 基于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
    2.5 研究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3.1 人口老龄化相关概念
        3.1.1 老年人口
        3.1.2 人口老龄化
    3.2 理论基础
        3.2.1 人口转变理论
        3.2.2 人口均衡理论
        3.2.3 老龄人口空间集聚说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队列要素方法
        3.3.3 统计分析法
        3.3.4 探索性空间分析
        3.3.5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第4章 新疆南疆人口老龄化趋势预测及时空演变分析
    4.1 南疆地区年龄结构的趋势预测
        4.1.1 人口预测参数设置
        4.1.2 人口趋势预测值检验和结果分析
    4.2 人口老龄化程度时空演变分析
        4.2.1 测度指标选择
        4.2.2 时空演变分析
    4.3 人口老龄化速度时空变化分析
        4.3.1 测度指标确立
        4.3.2 速度时空变化分析
    4.4 老年人口抚养比时空演变分析
        4.4.1 测度指标确立
        4.4.2 抚养比时空变化分析
    4.5 老年人口密度时空演变分析
        4.5.1 测度指标确立
        4.5.2 人口密度时空变化分析
    4.6 老年人口分布重心变化分析
        4.6.1 测度指标确立
        4.6.2 人口分布重心变化分析
    4.7 人口老龄化时空关联特征分析
        4.7.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4.7.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疆南疆人口老龄化影响因素分析
    5.1 指标选取
    5.2 模型检验
    5.3 影响因素分析
        5.3.1 人口自然变动因素
        5.3.2 经济发展因素
        5.3.3 社会发展因素
        5.3.4 文化教育因素
        5.3.5 产业结构因素
        5.3.6 人口结构构成因素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南疆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且呈加剧趋势
        6.1.2 南疆地区养老负担逐步加重且发展不均衡
        6.1.3 南疆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平具有空间关联性
        6.1.4 南疆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6.2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6.2.1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6.2.2 实施更加积极的生育政策,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6.2.3 提高南疆地区经济活力,加强经济基础建设
        6.2.4 促进南疆地区养老产业的发展
        6.2.5 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
    6.3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认识人口基本演变规律 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马建堂,李建伟,张亮,钱诚,李恒森. 管理世界, 2022
  • [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结构性演变趋势与影响[J]. 李建伟,王炳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06)
  • [3]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支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李英香. 辽宁大学, 2021
  • [4]老龄化背景下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的研究[D]. 周小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5]河南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D]. 范志浩.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中国城乡老年人收入:个人、家庭和政府的作用[D]. 孙小雁.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7]牧区养老服务发展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爱祺乐牧民养老为例[D]. 安璐.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8]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应对研究[D]. 朱翠明. 吉林大学, 2021(01)
  • [9]人口年龄结构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 陈钰晓. 四川大学, 2021(12)
  • [10]新疆南疆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争光. 塔里木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社会保障制度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