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大肠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一、大肠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逯遥[1](2021)在《基于LncRNA ANRIL/VEGF-C/PI3K/AKT通路研究片仔癀抑制大肠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片仔癀(Pien Tze Huang,PZH)对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Lnc RNA ANRIL/VEGF-C/PI3K/AKT通路的影响,阐明PZH防治大肠癌转移的作用机制,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体内实验:1.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HCT-116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根据瘤体体积将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与PZH组,PZH组按0.25 g/kg/天进行灌胃给药,对照组按照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隔天测量瘤体体积和体重,连续给药2周后处死裸鼠,剥离瘤体并称重。免疫组化(IHC)检测瘤体组织LYVE-1、VEGF-C和VEGFR-3的表达;Western Blot(WB)检测瘤体组织VEGF-C、VEGFR-3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VEGF-C的含量;RT-q PCR检测瘤体组织Lnc RNA ANRIL表达。2.原位移植瘤模型:采用HCT-116/luc细胞构建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分组和给药同皮下移植瘤模型。小动物活体成像观察瘤体的生长和转移情况;IHC、ELISA和RT-q PCR实验检测指标同皮下移植瘤模型;HE检测原位移植瘤的肝转移情况。体外实验:1.RT-q PCR检测不同大肠癌细胞株Lnc RNA ANRIL的表达:采用质粒和慢病毒分别构建HCT-116/si ANRIL细胞和HCT-8/ANRIL细胞;运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B检测VEGF-C和VEGFR-3蛋白表达。2.收集HCT-116/si ANRIL和HCT-8/ANRIL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干预HLEC,分别采用倒置显微镜、CCK-8、Transwell和管腔形成实验检测Lnc RNA ANRIL对HLEC淋巴管生成的影响。3.不同浓度的PZH干预HCT-8/ANRIL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VEGF-C的含量。4.收集HCT-8/ANRIL及PZH(0.25mg/m L)处理后的细胞培养上清液培养HLEC,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管腔形成实验观察淋巴管生成能力;WB检测MMP-1/-2/-7/-9、VEGFR-3、PI3K、p-PI3K、AKT、p-AKT等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1.皮下移植瘤模型:PZH可抑制瘤体体积和重量(P<0.05),但对裸鼠体重无影响;PZH显着抑制瘤组织LYVE-1、VEGF-C和VEGFR-3的表达(P<0.05)、裸鼠血清中VEGF-C的含量(P<0.05)及Lnc RNA ANRIL的基因表达(P<0.05)。2.原位移植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PZH组的瘤体荧光强度明显较弱;PZH显着抑制瘤组织LYVE-1、VEGF-C和VEGFR-3的表达(P<0.05)、裸鼠血清中VEGF-C的含量(P<0.05)及Lnc RNA ANRIL的基因表达(P<0.05);对照组的肝细胞有明显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混乱,肝细胞排列不整齐,而PZH组的肝细胞无水肿及坏死,肝小叶结构正常、分界明显,肝细胞排列整齐,未见炎症细胞浸润。体外实验:1.Lnc RNA ANRIL在HT-29细胞和HCT-116细胞中表达最高(P<0.05),而在HCT-8细胞中的表达最低;HCT-116/si ANRIL组Lnc RNA ANRIL表达显着低于HCT-116/si NC组(P<0.05);HCT-8/ANRIL组的Lnc RNA ANRIL表达显着高于HCT-8/NC(P<0.05)。Lnc RNA ANRIL沉默和过表达分别抑制和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Lnc RNA ANRIL沉默和过表达分别下调和上调VEGF-C蛋白表达(P<0.05)。2.HCT-116/si ANRIL组HLEC细胞密度、活力、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显着低于HCT-116/si NC组;HCT-8/ANRIL组HLEC细胞密度、活力、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显着高于HCT-8/NC组(P<0.05)。3.PZH可降低HCT-8/ANRIL细胞密度、活力和VEGF-C分泌蛋白表达(P<0.05),其中PZH 0.25 mg/m L浓度对HCT-8/ANRIL细胞形态和细胞活力未见显着影响。4.HCT-8/ANRIL组HLEC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显着高于HCT-8/NC组(P<0.05),而HCT-8/ANRIL+PZH和HCT-8/NC+PZH组的HLE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则显着降低(P<0.05),且HCT-8/ANRIL+PZH组的HLEC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能力高于HCT-8/NC+PZH组(P<0.05)。管腔实验结果与迁移和侵袭结果趋势一致;与HCT-8/NC组相比HCT-8/ANRIL组MMP-1/-2/-7/-9、VEGFR-3、p-PI3K和p-AKT蛋白表达上调(P<0.05),HCT-8/NC+PZH组、HCT-8/ANRIL+PZH组分别与HCT-8/NC、HCT-8/ANRIL组相比上述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Lnc RNA ANRIL是PZH抑制大肠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靶标之一。PZH可通过靶向Lnc RNA ANRIL/VEGF-C/PI3K/AKT通路,从而发挥其抑制大肠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和达到抑制大肠癌转移和治疗大肠癌的目的。

王传玲[2](2021)在《H3R117单ADP核糖基化调节IGFBP1甲基化影响大肠癌脂代谢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大肠癌是世界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发病率居高不下。虽然目前已有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方法,但治疗效果有限,大肠癌的死亡率仍然排名靠前,因此寻求新的治疗靶点迫在眉睫。随着研究进展,大肠癌表观遗传学改变受到关注。单ADP核糖基化是表观遗传的一种,但在大肠癌中的修饰水平及修饰靶蛋白尚不明确。本研究小组前期研究表明,催化单ADP核糖基化修饰催化酶ARTD8和ARTD14在大肠癌中表达较对照大肠组织显着增加,并且两者在大肠癌细胞胞核中都有表达,提示大肠癌细胞核内存在异常的单ADP核糖基化修饰;对大肠癌细胞系组蛋白单ADP核糖基化修饰进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分析,发现LoVo细胞组蛋白H3第117位精氨酸(H3R117)存在单ADP核糖基化修饰;该位点修饰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在改变了H3第117位精氨酸单ADP核糖基化状态的LoVo细胞转录组分析中,发现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转录因子1(SREBP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表达降低,与脂代谢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脂代谢紊乱与大肠癌有一定关系,可能在早期就参与大肠癌的发展,但具体机制还不明确。IGFBP1是调控IGF-1发挥作用的分子开关,且IGFBP1在大肠癌中水平较低。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亦显示,H3R117单ADP核糖基化修饰可调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抑制抑癌基因表达,但是否影响IGFBP1甲基化还不清楚。本研究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分析大肠癌细胞核单ADP核糖基化修饰水平,探索LoVo细胞H3R117单ADP核糖基化修饰是否调节IGFBP1启动子甲基化并影响细胞脂代谢,在大肠癌凋亡中发挥作用,为寻找大肠癌治疗潜在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及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三部分:1、结直肠癌细胞核单ADP核糖基化水平的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大肠癌和对照大肠组织细胞核单ADP核糖基化修饰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经IGFBP1对LoVo细胞脂代谢及凋亡的影响(1)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对LoVo细胞脂代谢影响实验分为四组:选用课题组前期已成功构建的H3R117单ADP核糖基化修饰位点突变的大肠癌LoVo细胞(将组蛋白H3第117位精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和赖氨酸)为实验对象:突变组1(Mut-1),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丙氨酸LoVo细胞,突变组2(Mut-2),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LoVo细胞,观察H3R117单ADP核糖基化修饰的作用。空载组(empty vector)即转染空载体LoVo细胞和未经处理LoVo细胞(control)作为对照。1)ELISA检测细胞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2)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IGF-1水平。3)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GFBP1、IGF-1R和SREBP1的表达水平。4)q RT-PCR检测细胞ACC、ACLY、FASN和HMGCR mRNA表达水平。(2)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经IGFBP1对LoVo细胞凋亡影响采用小干扰RNA敲低IGFBP1基因。实验分为六组:未经处理LoVo细胞(control);空载组(empty vector);突变组1(Mut-1),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丙氨酸LoVo细胞;突变组2(Mut-2)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LoVo细胞;突变组1+si-IGFBP1(Mut-1+si-IGFBP1),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同时敲低IGFBP1基因LoVo细胞;突变组2+si-IGFBP1(Mut-2+si-IGFBP1),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同时敲低IGFBP1基因LoVo细胞。1)在敲低IGFBP1后,采用ELISA检测LoVo细胞培养上清液IGF-1总体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oVo细胞IGFBP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q RT-PCR检测LoVo细胞IGF-1R、SREBP1、ACC、FASN和HMGCR mRNA表达水平。2)拉曼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敲低IGFBP1对细胞胆固醇的影响。3)Western Blot检测敲低IGFBP1对细胞膜脂筏、胞核和胞质IGF-1R表达的影响。4)Western Blot检测敲低IGFBP1对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5)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对移植瘤IGFBP1、IGF-1R、SREBP1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A.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分为四组:未经处理LoVo细胞(control),空载组(empty vector),突变组1(Mut-1)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丙氨酸LoVo细胞,突变组2(Mut-2)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LoVo细胞。B.测量移植瘤瘤体最大径a和最小径b,按照V=ab2/2(cm3)计算皮下移植瘤体积。C.提取移植瘤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olt检测移植瘤组织IGFBP1、IGF-1R、SREBP1和Caspase3的表达。3、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经IGFBP1影响LoVo细胞脂代谢及凋亡的机制研究(1)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对IGFBP1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实验分为四组:未经处理LoVo细胞(control),空载组(empty vector),突变组1(Mut-1)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丙氨酸LoVo细胞,突变组2(Mut-2)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LoVo细胞。1)采用Disease Meth version 2.0数据库分析大肠癌和对照大肠组织IGFB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2)重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四组细胞IGFB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3)ChIP检测H3R117单ADP核糖基化对IGFBP1基因启动子H3K9me2/3水平以及HP1α和DNMT1富集的影响。4)Western Bolt检测H3R117单ADP核糖基化对组蛋白瓜氨酸化H3cit表达的影响。5)Ch IP检测H3R117单ADP核糖基化对IGFBP1基因启动子H3cit水平的影响。(2)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经H3cit对IGFBP1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采用抑制剂Cl-amidine抑制组蛋白瓜氨酸化。实验分为六组:未经处理LoVo细胞(control);空载组(empty vector);突变组1(Mut-1)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丙氨酸LoVo细胞;突变组2(Mut-2)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LoVo细胞;突变组1+Cl-amidine(Mut-1+Cl-amidine),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丙氨酸LoVo细胞同时加入抑制剂Cl-amidine;突变组2+Cl-amidine(Mut-2+Cl-amidine),即H3R117位点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LoVo细胞同时加入抑制剂Cl-amidine。1)CCK-8方法选取抑制剂Cl-amidine作用细胞的时间和浓度;Western Blot检测抑制剂Cl-amidine对H3cit和IGFBP1蛋白表达的影响。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加入抑制剂Cl-amidine后HP1α和DNMT1的共定位。3)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加入抑制剂Cl-amidine对IGFB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1.结直肠癌细胞核单ADP核糖基化水平的分析(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单ADP核糖基化在大肠癌和对照大肠组织中均有阳性染色,在大肠癌中的水平较对照大肠组织显着增加(p<0.05),在细胞核中表达亦较对照大肠组织增加(p<0.05)。(2)对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分级的增加,大肠癌细胞核中单ADP核糖基化水平逐渐增加,细胞核中单ADP核糖基化水平与浸润深度成正相关(p<0.05),与肿瘤分级成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无关(p>0.05)。2.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经IGFBP1对LoVo细胞脂代谢及凋亡的影响(1)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对LoVo细胞脂代谢影响1)ELISA检测细胞胆固醇和脂肪酸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细胞的脂肪酸和胆固醇含量显着减少(p<0.05)。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IGF-1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细胞培养上清液IGF-1水平显着减少(p<0.05)。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Western Blot检测细胞IGFBP1、IGF-1R和SREBP1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IGFBP1蛋白表达增加,IGF-1R、SREBP1蛋白表达降低(p<0.05)。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qRT-PCR检测LoVo细胞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限速酶ACLY、FASN、ACC和HMGCR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ACC、FASN和HMGCR mRNA表达降低(p<0.05),ACLY无差异(p>0.05)。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经IGFBP1对LoVo细胞凋亡影响1)采用小干扰RNA敲低IGFBP1基因,选取si-IGFBP1-2为最优序列。ELISA检测敲低IGFBP1后细胞培养上清液IGF-1水平,结果显示,与突变1组和突变2组相比,突变1组+si-IGFBP1和突变2组+si-IGFBP1的细胞培养上清液IGF-1水平显着增加(p<0.05)。对照组和空载组间、突变1组和突变2组、突变1组+si-IGFBP1和突变2组+si-IGFBP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Western Blot检测敲低IGFBP1后LoVo细胞IGFB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突变1组和突变2组相比,突变1组+si-IGFBP1和突变2组+si-IGFBP1 IGFBP1蛋白表达降低(p<0.05)。对照组和空载组间、突变1组和突变2组、突变1组+si-IGFBP1和突变2组+si-IGFBP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qRT-PCR检测敲低IGFBP1后细胞IGF-1R、SREBP1、ACC、FASN和HMGCR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突变1组和突变2组相比,突变1组+si-IGFBP1和突变2组+si-IGFBP1的IGF-1R、SREBP1、ACC、FASN和HMGCR的mRNA表达显着增加(p<0.05)。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突变1组+si-IGFBP1和突变2组+si-IGFBP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拉曼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敲低IGFBP1对细胞胆固醇的影响,结果显示,胆固醇标准品特征峰在1439cm-1处;与突变1组和突变2组相比,突变1组+si-IGFBP1和突变2组+si-IGFBP1的拉曼强度均显着增加(p<0.05),细胞胆固醇含量增加。对照组和空载组间、突变1组和突变2组间、突变1+si-IGFBP1组和突变2+si-IGFBP1组间的拉曼强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5)Western Blot检测敲低IGFBP1对细胞膜脂筏、胞核和胞质IGF-1R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突变1组和突变2组相比,敲低IGFBP1后突变的两组细胞脂筏、细胞核和细胞质的IGF-1R均显着增加(p<0.05)。6)Western Blot检测敲低IGFBP1对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突变1组和突变2组相比,突变1组+si-IGFBP1和突变2组+si-IGFBP1的Caspase3裂解减少(p<0.05);敲低IGFBP1后,流式细胞术检测LoVo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与突变1组和突变2组相比,突变1组+si-IGFBP1和突变2组+si-IGFBP1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对照组和空载组间、突变1组和突变2组间、突变1+si-IGFBP1组和突变2+si-IGFBP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裸鼠皮下移植瘤构建成功,计算皮下移植瘤体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空载组相比,突变1组和突变2组的皮下移植瘤体积显着减小(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空载组相比,突变1组和突变2组的IGFBP1表达增加,IGF-1R和SREBP1蛋白表达降低,Caspase3裂解增加(p<0.05)。对照组和空载组间、突变1组和突变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经IGFBP1影响LoVo细胞脂代谢及凋亡的机制研究(1)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对IGFBP1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1)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肠癌和对照大肠组织IGFB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IGFB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对照大肠组织显着增加(p<0.05)。2)重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IGFB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结果显示,突变1组和突变2组细胞IGFB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和空载组显着降低(p<0.05)。对照和空载组、突变1组和突变2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Ch IP检测H3R117单ADP核糖基化对IGFBP1基因启动子H3K9me2/3水平以及HP1α和DNMT1富集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细胞IGFBP1启动子片断上H3K9me2修饰水平、HP1α和DNMT1的富集显着降低(p<0.05),H3K9me3修饰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和空载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olt检测H3R117单ADP核糖基化对组蛋白H3cit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的H3cit表达显着增加(p<0.05)。对照和空载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ChIP检测H3R117单ADP核糖基化对IGFBP1基因启动子H3cit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细胞IGFBP1启动子片断上有更多的H3cit修饰(p<0.05)。对照和空载比较、突变1组和突变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H3 R117单ADP核糖基化经H3cit对IGFBP1启动子甲基化的影响1)选取瓜氨酸化抑制剂Cl-amidine作用浓度200μM,作用时间48 h。Western Blot检测抑制剂Cl-amidine对H3cit和IGFB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突变1组和突变2组相比,加入Cl-amidine后两组的H3cit和IGFBP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对照和空载组间、突变1组和突变2组间、突变1+Cl-amidine组和突变2+Cl-amidine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加入抑制剂Cl-amidine后HP1α和DNMT1的共定位,结果显示,绿色荧光HP1α和红色荧光DNMT1共定位显示为橘黄色荧光,与未加Cl-amidine时相比,突变的两组细胞加入Cl-amidine后与HP1α共定位的DNMT1均增加。3)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加入抑制剂Cl-amidine对IGFB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加Cl-amidine时相比,突变的两组细胞加入Cl-amidine后IGFBP1启动子5m C的富集显着增加(p<0.05),IGFB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增加。对照和空载组之间、突变1组和突变2组之间、突变1+Cl-amidine组和突变2+Cl-amidine组之间没有差别(p>0.05)。结论1.大肠癌细胞核内存在的单ADP核糖基化修饰与肿瘤侵袭深度和分级呈正相关,随着肿瘤细胞核内单ADP核糖基化修饰水平的增加,肿瘤浸润深度越深,分级越高。提示单ADP核糖基化修饰参与大肠癌的进展。2.大肠癌细胞组蛋白H3R117单ADP核糖基化修饰可上调IGFBP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与启动子片段上H3cit修饰水平降低、H3K9me2修饰水平增加、以及HP1α和DNMT1的富集增加有关。大肠癌IGFBP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增加,可增加大肠癌胆固醇合成,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在大肠癌发展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本研究丰富了大肠癌表观遗传学的内容,为H3R117单ADP核糖基化修饰成为大肠癌的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及一定的实验依据。

韩玮[3](2021)在《苦豆碱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轴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苦豆碱(ALO)对结直肠癌(CR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苦豆碱在CRC中对miR-296-5p和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苦豆碱抗CRC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1.用不同浓度的ALO处理细胞,MTT法检测CRC细胞增殖。2.q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ALO处理CRC细胞中miR-296-5p的表达。3.利用生物信息网站TargetScan V7.2对基于miRNA序列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4.在室温下转染或共转染miR-296-5p mimics、过表达 STAT3 质粒、miR-296-5p inhibitor、siSTAT3,并且予以 ALO 处理。采用 qRT-PCR 检测处理后CRC细胞miR-296-5p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TAT3的表达情况。5.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LO处理后转染的HCT116和SW480细胞增殖影响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影响情况,最后采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凋亡蛋白相关影响情况。6.采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ALO对采用不同转染方案的HCT116和SW480细胞迁移影响,使用Transwell侵袭试验细胞侵袭影响。7.采用western-blot检测处理后EMT相关蛋白N-cadherin和E-cadherin的表达影响况。结果:1.采用MTT法检测,结果表明ALO对不同CRC细胞增殖具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并且具有剂量依耐性。其中针对不同的CRC细胞抑制作用不同,以对SW480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弱,并且SW480细胞的IC50为 0.611mmol/L,而 HCT116 细胞的 IC50 为 1.141mmol/L。2.通过 StarBasev3.0 分析比较了结直肠腺癌和正常样本miR-296-5p,明确了 miR-296-5p再结直肠腺癌中低表达,再通过 qRT-PCR 验证了 CRC 细胞系(SW480、HCT116、HT29、SW620)内 miR-296-5p 的表达低于人肠上皮细胞HIEC,并且miR-296-5p在SW480细胞表达最高,HCT116表达最低。选择SW480细胞和HCT116细胞做为代表,经过ALO处理24h后,检测两者miR-296-5p表达,结果表明ALO能够上调SW480细胞和HCT116细胞miR-296-5p的表达,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3.采用TargetScan V7.2对miR-296-5p进行靶基因预后,结果提示STAT3是靶基因,并且目标位点位于3’-UTR。构建野生型(STAT3-WT)和突变型(STAT3-MUT)基因靶点STAT3的3’UTR-荧光素酶表达载体。对miR-296-5p表达最低的HCT116细胞行miR-296-5p mimic共转染,对miR-296-5p表达最高的SW480细胞进行miR-296-5p inhibitor共转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后,结果提示与STAT3-MUT共转染的细胞相比,miR-296-5p mimic和STAT3-WT共转染的HCT116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抑制,而与miR-296-5p inhibitor和STAT3-WT共转染的SW480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增强,从而证明STAT3是miR-296-5p靶基因。4.miR-296-5p mimics和ALO都抑制了 CRC细胞中STAT3的表达,但miR-296-5p inhibitor增强了 STAT3的表达。从而得出结论:上调MIR-296-5p和ALO处理均抑制STAT3的表达。5.上调miR-296-5p和ALO抑制了 CRC细胞的增殖以及Bcl-2的表达,但促进凋亡以及Bax表达,并且这些作用都通过过表达的STAT3逆转。实验结果表明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CRC细胞增殖和凋亡。6.上调miR-296-5p和ALO抑制了 CRC细胞的迁移、侵袭,并且通过过表达的STAT3逆转。实验结果表明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CRC细胞迁移和侵袭。7.上调miR-296-5p和ALO抑制CRC细胞的N-cadherin的表达,但促进E-cadherin的表达,这些作用可以被过表达的STAT3逆转,结果表明: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ALO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抑制CRC细胞增殖。miR-296-5p在CRC组织和细胞中低表达,ALO促进miR-296-5p的表达。STAT3是mi R-296-5p的靶基因,上调miR-296-5p和ALO均抑制STAT3的表达。ALO可以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CRC的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EMT。

冯小雪[4](2021)在《Ⅱ、Ⅲ期左半结肠癌中医证型与耐药基因、KRAS、MMR表达间的关系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Ⅱ、Ⅲ期左半结肠癌中医证型与To Po-Ⅱ、P-gP、TS及KRAS、MMR表达间的差异,为左半结肠癌客观辨证及从中医证型角度选择化疗方案和靶向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7例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To Po-Ⅱ、TS、P-gP、MMR,PCR法检测KRAS,比较To Po-Ⅱ、TS、P-gP、KRAS、MMR表达在Ⅱ、Ⅲ期左半结肠癌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差异。结果:1.117例患者中,湿热蕴结证43例(36.75%),气滞血瘀证61例(52.14%),气血两虚证13例(11.11%),未出现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2.不同中医证型患者间To Po-Ⅱ、P-gP、TS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气滞血瘀证患者To Po-Ⅱ阳性率(90.16%)高于湿热蕴结证(69.77%)(P<0.017),气滞血瘀证与气血两虚证、湿热蕴结证与气血两虚证患者间To Po-Ⅱ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7);湿热蕴结证患者P-gP阳性率(79.07%)高于气滞血瘀证(24.59%)和气血两虚证(30.77%)(P<0.017),气滞血瘀证与气血两虚证患者P-gP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17);气血两虚证患者TS阳性率(38.46%)高于湿热蕴结证(4.65%)(P<0.017),气滞血瘀证与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与气血两虚证患者T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3.KRAS状态在三个证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患者KRAS野生型(86.89%)高于气血两虚证(53.85%),气血两虚证患者KRAS突变率(46.15%)高于气滞血瘀证(13.11%)(P<0.017)。KRAS状态在湿热蕴结证与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证与气血两虚证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7)。4.MMR状态在各中医证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气滞血瘀证患者较湿热蕴结证患者可能从To Po-Ⅱ抑制剂中获益。2.P-gP可能是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湿热蕴结证患者的客观化辨证指标,该证型的患者对P-gP抑制剂可能易发生原发性耐药,气滞血瘀证、气血两虚证的患者则可能从P-gP抑制剂中获益。3.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气血两虚证患者较湿热蕴结证患者可能易诱导5-FU原发性耐药。4.Ⅱ、Ⅲ期左半结肠癌气滞血瘀证患者较气血两虚证患者可能从抗EGFR靶向治疗中获益,如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等;气血两虚证患者可能从贝伐珠单抗治疗中获益。

韩秀秀[5](2021)在《基于临床研究探索miR-221-3p/222-3p及BMF与大肠癌中医证型、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miR-221-3p/222-3p及BMF与大肠癌病理因素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寻找预测大肠癌预后的标志物;2.搜集患者证型进行统计分析,使得临床医师辨证论治更加客观。方法:1.使用miRNA在线靶点预测数据库对miR-221-3p/222-3p进行靶基因预测;2.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0-05-31至2015-05-31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石蜡包埋标本,通过查阅既往病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中医证型以及术后病理资料;3.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以及对应正常组织miR-221-3p/222-3p及BMF的表达水平,最后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miRDB、TargetScan、miRTarBase、miRWalk四个数据库中均预测到的靶基因为BMF。2.与癌旁组织进行对比,miR-221-3p和miR-222-3p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对比正常组织显示明显升高,表现出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BMF在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阳性率先后为13.64%、81.82%,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5.624,P<0.05)。3.miR-221-3p与大肠癌患者性别(P=0.620)、年龄(P=0.096)、发生位置(P=0.804)无明显相关性(P>0.05)。miR-221-3p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miR-222-3p与大肠癌患者性别(P=0.746)、年龄(P=0.152)、发生位置(P=0.971)不相关(P>0.05)。miR-222-3p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BMF与大肠癌病人性别(P=0.531)、年龄(P=0.531)、发生位置(P=0.798)、淋巴结转移(P=0.348)、浸润深度(P=0.371)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存在相关性,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分型与miR-221-3p、miR-222-3p 表达相关,miR-221-3p、miR-222-3p 表达上调多表现为脾虚湿滞证,其次证候分布由高到低顺序是瘀毒内阻证、肝肾阴虚证、湿毒下注证,其差异存在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还发现BMF与中医证候分型不具有相关性(P>0.05)。5.miR-221-3p、miR-222-3p在癌组织中表达增加的病人通常生存率相对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MF表达为阴性的病人生存率相对较低,并且明显小于阳性表达的病人,其差异存在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6.miR-221-3p与BM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主要表现为负相关(r=-0.708,P<0.05),同样的,miR-222-3p与BMF表达也表现为负相关(r=-0.659,P<0.05)。结论:1.miR-221-3p和miR-222-3p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对比正常组织显示增高,相反的,BMF在大肠癌组织表达水平减少。2.miR-221-3p、miR-222-3p和大肠癌病人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不存在相关性,与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存在相关性。BMF和大肠癌病人性别、年龄、发生位置、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不存在相关性,与大肠癌的分化水平、临床分期相关。3.miR-221-3p、miR-222-3p、BMF可能发展为预测大肠癌病人预后的重要标志物。4.表达异常升高的miR-221-3p、miR-222-3p可能通过靶向抑制BMF的表达影响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这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病机制有关。5.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型与BMF没有明显相关性,和miR-221-3p、miR-222-3p存在相关性,miR-221-3p、miR-222-3p可作为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依据。

马雨竹[6](2021)在《中医药对Ⅲ、Ⅳ期大肠癌生存影响的回顾性研究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Ⅲ、Ⅳ期大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中医药对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以指导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诊疗、为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采用中药治疗将病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以生存期(以月为单位)为主要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对患者生存率及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中晚期大肠癌预后相关因素,并将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Cox风险比例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对Ⅲ、Ⅳ期大肠癌生存期有影响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Ⅲ、Ⅳ期大肠癌患者病例资料,中西医结合组71例,失访5例,失访率7.04%,西医组49例,失访3例,失访率6.12%。中西医结合组治疗Ⅲ、Ⅳ期大肠癌平均生存时间31.8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4.13个月,西医组平均生存时间28.7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30.00个月;中西医结合组治疗Ⅲ、Ⅳ期大肠癌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5.32%、66.78%、49.24%,而西医组为 83.17%、59.15%、41.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示临床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治疗前KPS评分、治疗前CEA是否阳性是影响Ⅲ、Ⅳ期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差异呈显着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临床TNM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治疗前KPS评分及是否中药治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腺癌相对于非腺癌是保护因素。组织学分级高相对而言为保护性因素,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时,组织学分级每增加一个级别,死亡风险降低32.7%。临床TNM分期Ⅲ期相比Ⅳ期为保护性因素,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时候,Ⅲ期可以降低52.2%的死亡风险。其他因素不变时,KPS评分每增加一个级别,死亡风险降低26.9%。根据是否采用中药治疗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同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是Ⅲ、Ⅳ期大肠癌的预后保护性因素,其他因素不变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相比单独西医治疗,可降低17.4%死亡风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期大肠癌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及1、2、3年生存率均优于西医组;治疗前KPS评分、病理类型、临床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中药治疗是影响Ⅲ、Ⅳ期大肠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临床TNM分期为Ⅲ期、病理类型为腺癌、组织学分级为高分化、治疗前KPS评分90-100分、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影响中晚期大肠癌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因此中医药在中晚期大肠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陆秋露[7](2021)在《固正消癌方对肠癌的临床疗效初探及其调控糖代谢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观察固正消癌方对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2.在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固正消癌方对肠癌糖代谢过程的影响以及分子机制,探索固正消癌方治疗肠癌的可能分子机制,为中药治疗肠癌的机制进行分子层面的剖析,为肿瘤的异常代谢机制、肠癌治疗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及靶点。方法:1.通过观察固正消癌方联合化疗对肠癌术后患者体重、kps评分、肿瘤指标、免疫功能、中医临床症状以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等多方面的影响,探讨固正消癌方的临床疗效和优势;2.在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探讨固正消癌方对裸鼠血清LDH含量的影响及其对肠癌移植瘤组织中PKM2、c-Myc蛋白的影响,探讨固正消癌方对肠癌糖代谢过程的影响以及分子机制,探索固正消癌方治疗肠癌的可能机制。结果:1.单纯化疗组患者在治疗后体重明显减轻(p<0.01),固正消癌方组在治疗前后体重差异不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差的差异明显(p<0.01);就中医证候积分而言,单纯化疗组及固正消癌方组在治疗后症状出现明显的改善(p<0.01),固正消癌方组改善更加明显,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差异显着(p<0.05);就Kps评分而言,固正消癌方组kps评分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单纯化疗组则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p>0.05),两组在改善疗效上的差别显着(p<0.05);就CA199及CEA而言,固正消癌方组在治疗前后同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免疫指标而言,这里的免疫指标主要指CD3+、CD4+及CD4+/CD8+,治疗后,单纯化疗组免疫指标都显示出不同幅度的降低(p<0.05),固正消癌方组的免疫指标则都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固正消癌方组的指标治疗后相较于单纯化疗组明显增加(p<0.05);就各种不良反应而言,这些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液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心脏不良反应等等,在前两项反应上,单纯化疗组和固正消癌方组差异表现比较明显(p<0.05),在后两项反应上,单纯化疗组和固正消癌方组没有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固正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的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相对较高(p<0.05);模型组、固正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的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依次降低,固正消癌方三组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免疫蛋白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下,PKM2及c-Myc蛋白在模型组、固正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中的表达逐渐减少,其中固正消癌方三组和模型组之间的差异显着,表现出了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1.固正消癌方可以稳定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体重,在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减轻化疗毒副作用上皆有一定优势。2.糖代谢与肠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固正消癌方能通过抑制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进而对糖酵解相关酶PKM2及LDH的表达产生影响,从而有效抑制肠癌细胞的糖酵解水平,且抑制效果与固正消癌方有一定量效关系,因而调控肠癌的关键代谢机制。

陈雪[8](2021)在《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固正消癌方调节PTEN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团队在前期临床实验中已发现固正消癌方在提升大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功能状态以及缓解患者病痛等方面发挥出极大优势,在较好的疗效基础上,本实验利用生物分子学技术,观察固正消癌方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以及PTEN的影响,为固正消癌方治疗肠癌,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增殖提供更直面客观的理论依据,为制定大肠癌的诊疗共识提供新视点。研究内容:1.采用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提供的2018-2019年间的20对病理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各20例)和2020年6月1日一10月31日五个月内于我院肛肠科行肠癌手术后留存的标本组织5对(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相应癌旁组织各5例),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以及q-PCR技术检测PTEN、PI3K、AKT、mTOR蛋白分子在各样本组织和标本组织中的含量,统计各蛋白因子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并计算差异情况,由此间接反映各因子是否参与人结直肠癌的发展。2.建立裸鼠皮下瘤模型,处死裸鼠完成荷瘤组织剥离并称重,记录各组裸鼠肿瘤重量变化并分析其差异性,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样本中PTEN、PI3K、AKT、mTOR、p-PI3K、p-AKT、p-mTOR的蛋白表达含量并统计各组间差异。研究结果:1.临床实验中,免疫组化法结果示:癌旁组织中PTEN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肠癌组(P<0.05);癌旁组织中PI3K、AKT、mTOR的表达量显着低于癌症组织(P<0.05)。q-PCR结果示:结直肠癌组PTEN、PI3K、AKT、mTOR蛋白含量,与癌旁组织对比,PTEN表达量降低,PI3K、AKT、mTOR表达量升高,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2.裸鼠荷瘤重量检测结果示:固正消癌方低剂量组平均瘤重较模型组平均瘤重无明显差异(P>0.05);固正消癌方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两组瘤重较模型组均降低(P<0.05)3.动物实验中,Western Blot结果示:与模型组相比,PTEN表达量在固正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均显着增高(P<0.05);固正消癌方低、中、高剂量组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与模型组相比,固正消癌方低剂量组中p-PI3K、p-AKT、p-mTOR表达量有下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正消癌方中、高剂量组中的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固正消癌方低、中剂量组中PTEN表达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剂量组中PTEN表达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加入固正消癌方后低、中、高剂量三组中PI3K、AKT、mTOR总表达量有下调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PTEN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以及PI3K、AKT、mTOR等蛋白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共同说明了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人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呈激活状态,是我们一直所探索的影响肠癌发病机制的关键信号轴之一。(2)固正消癌方可抑制裸鼠皮下种植瘤的增长同时抑制HT-29细胞的异常分化增殖。(3)固正消癌方可上调裸鼠种植瘤中PTEN表达量,降低p-PI3K、p-AKT、p-mTOR表达量,且与药物剂量呈相关性,高剂量的固正消癌方作用效果更显。(4)固正消癌方可通过调控PTEN基因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活性状态来发挥治疗大肠癌的作用。

李捷[9](2020)在《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地研究精制保和颗粒对5-FU所致的肠道损伤的影响和对PI3K/AKT通路相关因子的调控作用。探讨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DSS所诱导的肠炎的影响,并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其减轻肠炎的作用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精制保和颗粒潜在功效,并结合课题组研究方向探讨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潜在关键成分、靶点及通路。通过体内实验探讨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大肠癌细胞移植瘤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对网络药理学分析的潜在靶点进行验证。方法:1、通过皮下接种小鼠肠癌CT26细胞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5-FU构建化疗损伤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小鼠体重、腹泻指数、粪便形态观察等检测评价精制保和颗粒的干预作用;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检测结肠组织细胞增殖、凋亡和AKT通路活化及下游相关凋亡、增殖调控蛋白表达。2、通过DSS诱导构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测量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结肠重量、HE染色检测评价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表达;通过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精制保和颗粒对各组小鼠粪便菌群的影响。3、通过TCMIP数据库和文献检索分析精制保和颗粒的成分和靶点,并通过对所有潜在活性成分的靶点进行Pathway分析;基于Pathway分析结果,通过Gene Cards获取大肠癌靶点,并取其与精制保和颗粒潜在靶点的交集,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技术进行成分-靶点调控网络构建、Pathway和GO等分析研究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潜在成分、靶点及通路。4、通过皮下注射HCT116细胞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并给予精制保和颗粒干预,通过瘤体体积、瘤体重量检测研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瘤体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TUNEL染色检测移植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1、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5-FU注射后引起的CT26移植瘤小鼠腹泻指数升高、空肠黏膜损伤及粪便不成形;同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降低了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凋亡,下调了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上调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促进了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增殖,显着上调小鼠空肠组织促增殖蛋白CDK4与c-myc的表达;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促进小鼠空肠组织AKT与p-AKT的表达。2、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DSS刺激引起的DAI升高、结肠缩短、结肠重量减轻和结肠黏膜损伤;同时,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降低了促炎因子IL-6和TNF-α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精制保和颗粒干预虽然对OTUs数量、alpha多样性未见明显改善,但一定程度上能调节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和beta多样性和降低Dubosiella丰度(P<0.05)及增加有益菌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含量。3、通过网络药理学选取了精制保和颗粒22个潜在活性成分和217个潜在靶点,所有潜在靶点的Pathway分析发现Pathway in cancer,Colorectal cancer等通路被显着富集;Gene Cards数据库中选取了9329个大肠癌靶点,并与217个潜在靶点进行交集,获得了184个靶点;基于成分-靶点关系,构建了精制保和颗粒调控网络,进一步的网络分析得到了8个潜在关键成分和48个潜在关键靶点。Pathway分析发现Pathways in cancer、Hepatitis B和Prostate cancer等通路被显着富集;GO分析发现enzyme binding、response to drug和negative regulation of apoptotic process等功能被显着富集。4、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皮下移植瘤瘤体体积、重量及移植瘤组织PCNA表达和促进移植瘤细胞的凋亡;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表达。结论:1、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缓解5-FU引起的腹泻和肠道黏膜损伤,且通过上调AKT和p-AKT的表达及抗凋亡蛋白Bcl-2、促增殖蛋白CDK4与c-myc的表达和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可能是精制保和颗粒减轻化疗所致肠道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2、精制保和颗粒显着减轻DSS介导的溃疡性结肠炎,且通过降低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和调节肠道菌群是其可能的调控机制。3、精制保和颗粒多个潜在活性成分可通过调控多个核心靶点、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大肠癌作用。4、精制保和颗粒干预显着抑制大肠癌移植瘤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上调促凋亡蛋白Bax和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侯雪飞,杨铮,万崇华,李高峰,梁启廉,房杨晨[10](2020)在《大肠癌患者报告结局、生命质量与基因关系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初步探讨影响大肠癌患者报告结局、生命质量与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文献查询法、核心小组讨论法和专家咨询法,寻找影响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基因,并分析探讨这些基因是否影响大肠癌患者的报告结局、生命质量。结果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可能受KRAS、C-MET、P16、PTEN、UNC5C、nm23、COX-2、Smad4、MMR基因的影响。结论大肠癌患者报告结局、生命质量可能与这些(KRAS、C-MET、P16、PTEN、UNC5C、nm23、COX-2、Smad4、MMR)基因有关。

二、大肠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肠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LncRNA ANRIL/VEGF-C/PI3K/AKT通路研究片仔癀抑制大肠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与药物
        1.2 动物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
    2 常用试剂配制
        2.1 片仔癀溶液配制
        2.2 细胞完全培养基配制
        2.3 MTT溶液配制
        2.4 4%多聚甲醛溶液配制
        2.5 10×TBS溶液配制
        2.6 1×TBST溶液配制
        2.7 5×电泳液的配制
    3 动物实验方法
        3.1 动物模型构建
        3.2 裸鼠体重及皮下移植瘤体积的测量
        3.3 动物取材
        3.4 瘤体组织处理
        3.5 免疫组化实验
        3.6 Western Bolt实验
        3.7 RT-q PCR实验
        3.8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3.9 HE实验
    4 细胞实验方法
        4.1 细胞冻存
        4.2 细胞复苏
        4.3 细胞培养与细胞接板
        4.4 构建沉默和过表达LncRNA ANRIL细胞株模型
        4.5 收集HCT-116/si ANRIL 细胞和HCT-8/ANRIL 细胞上清液干预HLEC
        4.6 PZH对HCT-8/ANRIL细胞模型的影响
        4.7 PZH对LncRNA ANRIL介导HLEC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5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 PZH对裸鼠皮下移植瘤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
        1.1 PZH抑制HCT-116 细胞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1.2 PZH抑制HCT-116 细胞皮下移植瘤淋巴管生成
        1.3 PZH抑制皮下移植瘤组织中LncRNA ANRIL基因表达
    2 PZH对裸鼠原位移植瘤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
        2.1 PZH降低HCT-116/luc细胞原位移植瘤的荧光强度
        2.2 PZH抑制HCT-116/luc细胞原位移植瘤的肝转移
        2.3 PZH抑制HCT-116/luc细胞原位移植瘤淋巴管生成
        2.4 PZH抑制原位移植瘤组织中LncRNA ANRIL基因表达
    3 构建LncRNA ANRIL沉默和过表达大肠癌细胞株,以验证LncRNA ANRIL的差异表达对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3.1 检测LncRNA ANRIL基因的表达水平
        3.2 LncRNA ANRIL差异表达对大肠癌细胞形态、活力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3.3 LncRNA ANRIL差异表达对大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3.4 LncRNA ANRIL差异表达对大肠癌细胞中VEGF-C蛋白表达的影响
    4 LncRNA ANRIL差异表达的肿瘤细胞上清液对HLEC淋巴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4.1 LncRNA ANRIL差异表达的肿瘤细胞上清液对HLEC形态和活力的影响
        4.2 LncRNA ANRIL差异表达的肿瘤细胞上清液对HLEC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4.3 LncRNA ANRIL差异表达的肿瘤细胞上清液对HLEC管腔形成的影响
    5 PZH对 HCT-8/ANRIL细胞活力和VEGF-C分泌蛋白的影响
    6 PZH对 LncRNA ANRIL介导HLEC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6.1 PZH对 LncRNA ANRIL介导的HLEC细胞形态及活力的影响
        6.2 PZH对 LncRNA ANRIL介导的HLEC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6.3 PZH对 LncRNA ANRIL介导的HLEC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
        6.4 PZH对 LncRNA ANRIL介导的MMPs家族及VEGFR-3 蛋白表达的影响
        6.5 PZH对 LncRNA ANRIL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非编码RNA调控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H3R117单ADP核糖基化调节IGFBP1甲基化影响大肠癌脂代谢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结直肠癌细胞核单ADP核糖基化水平的分析
    1.实验对象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H3R117单ADP核糖基化经IGFBP1对LoVo细胞脂代谢及凋亡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H3R117单ADP核糖基化经IGFBP1 影响LoVo细胞脂代谢及凋亡的机制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PADs介导的瓜氨酸化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3)苦豆碱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轴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祖国医学部分
        1. 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历史沿革)
        2. 祖国医学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2.1 祖国医学对结直肠癌疾病的认识
        2.2 祖国医学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祖国医学对结直肠癌证型的认识
        2.4 祖国医学对结直肠癌辨病、辩证治疗的认识
        2.5 祖国医药抗结直肠肿瘤的优势
        2.6 中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3. 中药苦豆子及其成分苦豆碱的研究进展
        3.1 中药苦豆子的研究进展
        3.2 苦豆碱的药理学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部分
        1 现代医学对结直肠癌病因及机制的研究
        1.1 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
        1.2 结直肠癌相关信号通路
        2 microRNAs与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2.1 microRNAs与结直肠癌相关机制研究
        2.2 microRNAs在结直肠癌临床应用
        3 结直肠癌EMT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ALO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株
        1.2 实验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常用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株的培养
        2.2 ALO处理结直肠癌细胞
        2.3 MTT实验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不同浓度ALO对不同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3.2 ALO对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的IC50
        4. 总结
    第二部分 ALO对miR-296-5p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株
        1.2 实验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常用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利用生物信息网站StarBasev3.0分析miR-296-5p的表达
        2.3 qRT-PCR检测miR-296-5p在不同人结直肠癌细胞及人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2.4 qRT-PCR检测ALO处理后SW480和HCT116细胞miR-296-5p的表达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StarBasev3.0分析miR-296-5p的表达
        3.2 qRT-PCR检测miR-296-5p在不同人结直肠癌细胞及人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3.3 qRT-PCR检测ALO处理后SW480和HCT116细胞miR-296-5p的表达
        4. 总结
    第三部分 STAT3和miR-296-5p存在结合位点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株
        1.2 实验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常用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的培养
        2.2 TargetScan V7.2靶基因预测
        2.3 野生型(WT)和突变型(MUT)-STAT3 3'UTR片段设计和合成
        2.4 质粒的建立、提取及鉴定
        2.5 细胞转染
        2.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生物信息学网站TargetScan V7.2显示STAT3是miR-296-5p的靶基因
        3.2 miR-296-5p mimics能够抑制STAT3-荧光素酶活性
        3.3 miR-296-5p inhibitor增强STAT3-荧光素酶活性
        4. 总结
    第四部分 ALO和miR-296-5p对结直肠癌细胞STAT3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株
        1.2 实验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常用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的培养
        2.2 细胞转染
        2.3 ALO处理结直肠癌细胞
        2.4 qRT-PCR实验
        2.5 Western blot实验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qRT-PCR检测miR-296-5p mimics、STAT3过表达、ALO等不同处理后HCT116细胞中miR-296-5p的表达
        3.2 qRT-PCR检测miR-296-5p inhibitor、siSTAT3、ALO等处理后SW480细胞中miR-296-5p的表达
        3.3 Western blot检测miR-296-5p mimics、STAT3过表达、ALO等处理后HCT116细胞中STAT3的表达
        3.4 Western blot检测miR-296-5p inhibitor、siSTAT3、ALO等不同处理后SW480细胞STAT3的表达
        4. 总结
    第五部分 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株
        1.2 实验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常用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的培养
        2.2 细胞转染
        2.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Clone formation assay)
        2.4 细胞凋亡检测(Cell apoptosis detection)
        2.5 Western-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克隆形成实验验证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HCT116细胞增殖
        3.2 克隆形成实验验证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SW480细胞增殖
        3.3 细胞凋亡实验验证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HCT116细胞凋亡
        3.4 细胞凋亡实验验证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SW480细胞增殖
        3.5 HCT116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
        3.6 SW480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
        4. 总结
    第六部分 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株
        1.2 实验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常用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结直肠癌细胞(SW480、HCT116)的培养
        2.2 细胞转染
        2.3 划痕愈合实验
        2.4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
        3. 结果
        3.1 划痕愈合实验验证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HCT116细胞迁移
        3.2 划痕愈合实验验证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SW480细胞迁移
        3.3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验证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HCT116细胞侵袭
        3.4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验证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SW480细胞侵袭
        4. 总结
    第七部分 ALO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通路调控EMT相关蛋白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株
        1.2 实验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1.4 实验常用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结直肠癌细胞(SW480、 HCT116)的培养
        2.2 细胞转染
        2.3 Western blot实验
        3. 结果
        3.1 Western blot检测HCT116细胞EMT相关蛋白N-cadherin(N-cad)和E-cadherin(E-cad)的表达
        3.2 Western blot检测SW480细胞EMT相关蛋白N-cadherin (N-cad)和E-cadherin (E-cad)的表达
        4. 总结
第三章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Ⅱ、Ⅲ期左半结肠癌中医证型与耐药基因、KRAS、MMR表达间的关系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1.6 技术路线图
    2.结果
        2.1 患者的证型分布及各证型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To Po-Ⅱ、P-gP、TS表达
        2.3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KRAS状态
        2.4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MMR状态
    3.讨论
        3.1 分层探讨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客观指标的意义
        3.2 Ⅱ、Ⅲ期左半结肠癌证型分布特点
        3.3 To Po-Ⅱ、P-gP、TS表达在各中医证型间的关系及意义
        3.4 KRAS状态在各中医证型间的关系及意义
        3.5 MMR状态在各中医证型间的关系及意义
    4.结语
        4.1 结论
        4.2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大肠癌中医辨证概况及证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结直肠癌中医证型客观指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8版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
附录2 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收集表
致谢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5)基于临床研究探索miR-221-3p/222-3p及BMF与大肠癌中医证型、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大肠癌的预后生物学特征
        1.1 传统分期系统
        1.2 临床病理参数特征
        1.3 分子标志物
    2. 关于miR-221-3p、miR-222-3p研究进展
        2.1 miRNA的认识
        2.2 miR-221-3p、miR-222-3p的靶基因和分子调控路径
        2.3 miR-221-3p、miR-222-3p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3. BMF的研究进展
        3.1 关于BMF
        3.2 BMF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4. 中医对大肠癌的认识
        4.1 中医病名
        4.2 中医病因病机
        4.3 中医辨证分型
        4.4 中医药手段治疗大肠癌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材料
        2.1 主要仪器设备
        2.2 主要试剂材料
    3. 研究方法
        3.1 靶基因预测
        3.2 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3.3 免疫组织化学法
        3.4 结果判定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靶基因预测
        5.2 miR-221-3p、miR-222-3p、BMF在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5.3 miR-221-3p、miR-222-3p、BM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5.4 miR-221-3p、miR-222-3p、BMF与中医证型
        5.5 miR-221-3p、miR-222-3p、BMF在大肠癌的表达与预后之间的关系
        5.6 miR-221-3p、miR-222-3p与BMF相关性
第三部分 讨论
    1. miR-221-3p、miR-222-3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 BM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3. miR-221-3p、miR-222-3p的分子调控机制
    4. 中医辨证分型与miRNA及BMF
        4.1 中医辨证分型与miR-221-3p、miR-222-3p
        4.2 中医辨证分型与BMF
    5. 结论
    6. 研究意义以及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医药对Ⅲ、Ⅳ期大肠癌生存影响的回顾性研究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治疗大肠癌概况
        1.1 大肠癌的病因
        1.2 大肠癌的发病及转移机制
        1.3 大肠癌的诊断概况
        1.4 大肠癌的治疗现状
    2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概述
        2.1 中医起源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施治
        2.4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分析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及证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6 化疗/靶向治疗药物
        1.7 记录内容
        1.8 随访
        1.9 统计学方法及数据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汇总
        2.2 基线对比
        2.3 生存概况
        2.4 预后分析
    3 讨论
        3.1 一般资料
        3.2 生存分析
        3.3 预后分析
结语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结直肠癌TNM分期系统(第八版)
附录二 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肿瘤中医诊疗指南》(2008版)大肠癌中医证型标准
附录三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固正消癌方对肠癌的临床疗效初探及其调控糖代谢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传统医学对肠癌的研究进展
        1.1 肠癌的中医病名
        1.2 肠癌的病因病机
        1.3 肠癌的中医治疗
        1.4 中医治疗肠癌的缺点及不足
    2.现代医学对肠癌的研究进展
        2.1 肠癌的流行病学
        2.2 肠癌的发病因素
        2.3 肠癌的诊断
        2.4 肠癌的治疗现状
    3.糖代谢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3.1 有氧糖酵解
        3.2 糖酵解与肿瘤的相互作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用药
        2.2 用药方案
        2.3 观察项目
        2.4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分析
        3.2 临床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指标及毒性反应
    4.小结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肠癌细胞
        1.3 药物
        1.4 主要实验试剂
        1.5 主要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造模分组
        2.2 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2.4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2.5 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MYC和PKM2的表达
        2.6 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c-MYC和PKM2的表达
        2.7 数据分析及统计
    3.实验结果
        3.1 造模及小鼠一般情况
        3.2 干预后各组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含量
        3.3 干预后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PKM2、c-MYC的表达情况
    4.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1.固正消癌方组方合理性
    2.固正消癌方临床有效性
    3.糖代谢与固正消癌方
    4.不足及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固正消癌方调节PTEN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PI3K/AKT/mTOR通路蛋白及PTEN在肠癌组织中的含量
    1. 免疫组化法检测临床标本中PTEN、PI3K、mTOR、Akt蛋白的含量
        1.1 临床标本采集
        1.2 免疫组化试剂
        1.3 免疫组化仪器设备
        1.4 免疫组化试验方法
        1.5 免疫组化结果判读
    2. q-PCR检测临床标本中PTEN、PI3K、mTOR、Akt mRNA的含量
        2.1 材料与分组
        2.2 实验仪器及材料
        2.3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及PI3K/AKT/mTORt通路蛋白在肿瘤及癌旁组织表达量
        4.2 q-PCR检测PTEN及PI3K/AKT/mTORt通路相关蛋白在肿瘤及癌旁组织中表达量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固正消癌方对PI3K/AKT/mTOR通路蛋白及PTEN基因的影响
    1. 实验准备
    2. 实验方法
        2.1 裸鼠皮下大肠癌模型建立
        2.2 分组
        2.3 给药
        2.4 实验观察项目
        2.5 瘤体采集
        2.6. Western Blot法
        2.7. 免疫组化法
    3. 统计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固本消癌方对裸鼠肠癌皮下种植瘤的影响
        4.2 固本消癌方对荷瘤鼠模型下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及PTEN的影响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总结
    1. 全文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2.1 不足
        2.2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综述 PI3K/AKT/mTOR通路及PTEN与肠癌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肠道损伤和炎症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引言
    第一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5-FU所致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模型小鼠体重、腹泻及粪便性状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模型小鼠空肠病理形态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所致空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化疗后空肠组织中的Bax和 Bcl-2 表达的影响
        3.6 精制保和颗粒对5-FU化疗后空肠组织细胞增殖的影响
        3.7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5-FU化疗后小鼠空肠组织中的CDK4和c-myc表达的影响
        3.8 精制保和颗粒对5-FU化疗后小鼠空肠组织中AKT和 p-AKT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减轻DSS介导的肠炎和调控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对疾病活动指数(DAI)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结肠长度和重量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对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IL-6表达的影响
        3.6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小鼠结肠组织中TNF-α表达的影响
        3.7 测序质量评估——稀释性曲线(Rarefaction Curve)
        3.8 OTU聚类分析
        3.9 Alpha多样性指数统计
        3.10 PCoA主坐标分析
        3.11 物种及其丰度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精制保和颗粒抑制大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
    引言
    第一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精制保和颗粒中药材、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2.2 基于DAVID数据库进行所有靶点的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3 大肠癌相关靶点的选取及检索
        2.4 精制保和颗粒“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构建及分析
        2.5 基于DAVID数据库对疾病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成分和潜在靶点
        3.2 精制保和颗粒GO和 KEGG通路分析
        3.3 精制保和颗粒潜在靶点与大肠癌靶点交集
        3.4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及分析
        3.5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潜在关键靶点的 KEGG 通路和 GO 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第二部分 精制保和颗粒抗大肠癌的实验性研究
        1 前言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3 结果
        3.1 精制保和颗粒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3.2 精制保和颗粒对裸鼠体重的影响
        3.3 精制保和颗粒对移植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3.4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精制保和颗粒干预对移植瘤组织中Bax和 Bcl-2 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文献综述 肠道菌群失调对炎症性肠病和大肠癌的影响以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大肠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LncRNA ANRIL/VEGF-C/PI3K/AKT通路研究片仔癀抑制大肠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机制[D]. 逯遥.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H3R117单ADP核糖基化调节IGFBP1甲基化影响大肠癌脂代谢机制研究[D]. 王传玲.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苦豆碱通过调节miR-296-5p/STAT3轴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及其机制研究[D]. 韩玮.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Ⅱ、Ⅲ期左半结肠癌中医证型与耐药基因、KRAS、MMR表达间的关系及意义[D]. 冯小雪.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临床研究探索miR-221-3p/222-3p及BMF与大肠癌中医证型、病理因素的相关性[D]. 韩秀秀.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中医药对Ⅲ、Ⅳ期大肠癌生存影响的回顾性研究及预后分析[D]. 马雨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固正消癌方对肠癌的临床疗效初探及其调控糖代谢相关机制研究[D]. 陆秋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固正消癌方调节PTEN治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D]. 陈雪.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精制保和颗粒肠道保护和抗大肠癌的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D]. 李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大肠癌患者报告结局、生命质量与基因关系的初步探讨[J]. 侯雪飞,杨铮,万崇华,李高峰,梁启廉,房杨晨.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05)

标签:;  ;  ;  ;  ;  

大肠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