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腺肿瘤患者术前抑郁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璐,卜彤,陈育红,刘鑫鑫,刘惠军[1](2022)在《家庭复原力在缓解乳腺肿瘤患者焦虑和抑郁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乳腺肿瘤患者家庭复原力、压力知觉与其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使用家庭复原力问卷、压力知觉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408名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408名乳腺癌患者中有焦虑问题的198人,占调查人数的48.3%;有抑郁问题的155人,占调查人数的38%;(2)家庭复原力各维度分及总分与焦虑呈现显着负相关(r=-0.278~-0.108,P<0.01);与抑郁呈现显着的负相关(r=-0.359~-0.278,P<0.01);与压力知觉呈现显着的正相关(r=0.187~0.334,P<0.01);(3)压力知觉与焦虑呈现显着的负相关(r=-0.622,P<0.01);与抑郁呈现显着的负相关(r=-0.508,P<0.01);(4)家庭复原力、压力知觉和焦虑的中介模型表明,压力知觉能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β=-0.209,95%CI:-0.262~-0.160,P<0.001);家庭复原力、压力知觉和抑郁的中介模型表明,压力知觉能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β=-0.151,95%CI:-0.195,-0.116,P<0.001)。结论:家庭复原力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也可以通过压力知觉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王书蕊,强万敏,杨婷,沈傲梅,赵子韩,郭凤丽,刘焕[2](2021)在《以夫妻为中心进行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以夫妻为中心进行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CINAHL、Cochrane Library、JB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以夫妻为中心进行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9月, 由2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 共87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以夫妻为中心进行心理干预可提升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 改善焦虑(SMD=1.54, 95%CI 0.22~2.86, P=0.02)、抑郁情绪(SMD=1.22, 95%CI 0.12~2.33, P=0.03)。结论对夫妻双方进行心理干预后乳腺癌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得到改善, 生命质量得到提升。由于心理干预的方式、频率、评价指标不一致, 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以夫妻为中心的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效果。
杨洋[3](2021)在《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拟研发基于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并评估该系统在缓解鼻咽喉手术患者围术期间手术相关不良情绪、失眠、疼痛等心身症状的干预效果。方法:1.现况调查。通过住院患者心理体验量表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的情绪和人格倾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良情绪的相关因素。2.采用德尔菲法制定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选取20位临床护理专家和10位心理学专家分别进行3轮专家咨询形成最终方案。在软件研发人员的帮助下,提供素材和需求,研发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3.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在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患者中的干预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对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进行喉肿瘤切除术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患者分别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辅助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进行干预,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喉癌手术患者(干预组n=40,对照组n=4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6天(T5)分别采集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生存质量等)。FESS患者(干预组n=60,对照组n=60)在基线(T1)、术前1小时(T2)、术后2天(T3)、4天(T4)分别采集主观指标(如状态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客观指标(血压、心率、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近红外光谱等),出院前完成一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在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的差异。4.对FESS患者采集了干预前、干预完成后患者前额叶及颞叶皮层的近红外光谱(fNIRS),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激活及激活程度上的差异。结果:1.对耳鼻喉科入院患者的现况调查发现:在2019年8月~2020年11月之间入院患者参与调查的2294人中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206入,占总调查人数的8.89%,其中轻度不良情绪93人4.05%),中度不良情绪27人(1.18%),重度不良情绪86人(3.75%),有自杀风险的患者55人(2.40%)。存在高风险人格倾向的患者252人(10.99%)。鼻咽喉手术患者中出现不良情绪的人数占比较大。相关分析发现:不良情绪与年龄、性别、是否手术显着相关,比起其他患者,中青年的女性患者在手术期间面临更高的焦虑情绪。2.cCBT在喉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且干预组的状态焦虑(SAI)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HQ-9)和雅典失眠量表(AIS)得分在T3~T5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专用头颈量表(FACT-H&N)得分在T2~T5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3.cCBT在FESS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SAI得分、AIS得分、VAS得分中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及时间效应显着(均P<0.01),干预组的SAI得分在T2~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AIS得分在T3、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在T3时间点低于对照组(P<0.01)。PHQ-9得分时间*组别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6)。状态焦虑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失眠阳性率比较,干预组在T3和T4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3和P=0.048)。状态焦虑和失眠缓解率(T1-T2/T3增分率<40%)比较,干预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和P=0.0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标中,干预组均在T2时间点显着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稳定。在术前1小时,对照组的皮质醇含量显着高于基线水平(P<0.01)和干预组(P=0.02)。干预完成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除疾病护理项目外(P=0.12),其他均显着高于对照组。4.功能性鼻内镜患者近红外光谱(fNIRS)分析显示:(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和血红蛋白(Oxy-Hb)52个通道(CH)激活程度的比较发现,两组干预后的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低于干预前,干预组激活通道数量和效应量均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后激活程度(Δoxy-Hb)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是CH14、CH18、CH25、CH46、CH47、CH48、CH49。(3)基线水平各通道与症状量表的相关分析显示:与特质焦虑(TAI)相关的通道有CH14、CH25;与状态焦虑(SAI)相关的通道有 CH18、CH26、CH38、CH39、CH46、CH47、CH48、CH49;与失眠(AIS)相关的通道有 CH25、CH26、CH27、CH36、CH37。CCBT干预组中,与SAI减分差(T2-T4)相关的通道有CH46、CH47、CH48、CH49,与AIS减分差(T3-T4)相关的通道有CH25、CH48。(4)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CBT干预后T2至T4的SAI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49(眶额皮质)相对激活变化37%的差异;治疗后T3至T4的AIS减分差可以解释治疗前后CH25(背外侧皮质)相对激活变化40%的差异。结论:1.耳鼻喉科住院患者中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和自杀风险,以及高风险人格障碍倾向,其中青壮年中手术的女性患者应给予重点关注,老年人的人格障碍倾向比例较高,应注意沟通方式,避免医患冲突。2.喉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在术后容易受到焦虑、抑郁、失眠等困扰,生活质量较差,cCBT可以在术后缓解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失眠、改善生活质量。3.FESS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失眠问题显着,cCBT不仅能改善患者在术前等待间的焦虑情绪以及缓解术后失眠、疼痛,也可以降低术前等待区血清皮质醇的含量以及稳定术前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cCBT可以影响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局部脑血流,焦虑和失眠的改善与眶额皮质和背外侧皮质的激活程度有显着相关。但是临床症状的改善是由局部皮质激活引起还是由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导致局部皮质脑血流的增加,需要进一步研究。
杨婷婷,刘春芳,王孜恒,季红敏,李仪,李秀川[4](2021)在《乳腺癌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抑郁情绪与生命质量关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乳腺癌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对82例乳腺癌病人分别在其术前、第4周期化疗、第8周期化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术前比较,乳腺癌病人焦虑和抑郁评分均在第4周期化疗明显升高(P<0.01),第8周期化疗恢复到术前。生命质量核心量表各维度得分中的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失眠、疲劳、食欲丧失、恶心与呕吐、便秘、经济困难、整体健康状况11个维度在不同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躯体功能、疼痛、气促、腹泻4个维度在不同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整体健康状况差低是术前焦虑的危险因素(P<0.05~P<0.01);出现恶心与呕吐、食欲丧失症状是第4周期化疗时焦虑的危险因素(P<0.05);认知功能评分低和出现恶心与呕吐是第8周期化疗焦虑的危险因素(P<0.05)。在职、未婚姻、文化程度低与失眠是术前抑郁的危险因素(P<0.01);便秘、疲劳、认知功能低与经济困难是第4周期化疗时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经济困难与整体健康状况差是第8周期化疗时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和P<0.01)。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乳腺癌病人各阶段的心理护理,尤其是第4周期化疗,采取针对性方法处理化疗出现的不良症状可以减轻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何冬梅[5](2020)在《乳腺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在乳腺癌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试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疼痛情况、护理满意度与不良情绪情况。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焦虑与抑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可降低疼痛感,缓解不良情绪,患者更满意并积极配合,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赵秀荷[6](2020)在《护理新生情绪调查与干预研究 ——以某职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重要的培育对象之一。然而由于受到教育模式、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社会风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加之心理尚未成熟、社交经验缺乏等内在因素的作用,中职学生,尤其是刚刚入学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对象。中专护理学生是其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她们刚从初中升入中专,年龄在15~18岁,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最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心理困惑的时期,而面对社会压力和社会形势的变化,她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相对欠缺;进入卫校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与初中有显着差异,因此容易产生一些负性情绪,加之女生居多,她们容易受逆境压力影响。她们未来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患者,在工作中不仅要求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也要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心理品质。而这些要求,导致其中的一部分护理新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压力和恐惧,甚至考虑放弃学业,最终影响到了学业,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关注中专护理新生的心理状况,寻找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的干预方式,对于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护理人员,是中职护理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某校护理新生的心理状况及其对护理新生生活、情绪、生理等方面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干预方式,包括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和三线放松疗法,比较不同干预方式的效果,为中专卫校护理新生的心理状况的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评估和干预方案。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某校一年级全体200名护理新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被试的心理状态(包括生活满意度、心理韧性、压力以及焦虑、抑郁状况等指标),通过检测生理指标作为评估护理新生身心状态的客观指标(包括呼吸、脉搏、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筛去不符合入组要求的护理新生和剔除无效问卷后,参与统计的人员共190名。对调查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护理新生分成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和三线放松疗法三组。结合以往的研究,在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和三线放松疗法,在两组别设置更多的护理新生,设置甲、乙、丙组比例为1:2:2,并分别采取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和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三线放松疗法进行干预,分析干预措施对心理压力带来的情绪问题和身心状态的效果。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等级情况,三组间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组内比较采用Wilconxon符号秩检验,组间比较利用干预前后等级变化的差值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某校护理新生存在较高比例的躯体不适主诉护理新生受到压力影响大,容易出现消化不良(10%)、胃口不好(21.05%)、易出冷汗(20.00%)等躯体不适;在校护理新生压力主要来自于学校(70.68%)和家庭(61.58%)。2.某校护理新生减压方式多样化听歌和睡觉是在校护理新生最常选择的减压方式,占比分别是64.74%和69.47%;超过65.00%的在校护理新生会首先选择朋友倾诉自己的压力,但是没有护理新生愿意把老师作为自己首要倾诉对象。3.某校护理新生主观生活满意度和总体生活满意度较低干预后主客观生活满意度和总体生活满意度评分差值有显着差异,干预后效果明显。4.某校护理新生心理韧性具体指向水平较差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在干预前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和总得分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心理韧性干预前后差值比较,除情绪控制得分前后差值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其他条目和总得分差值均有显着差异,干预效果显着。5.某校护生新生对三种心理干预手段有良好反应,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和三线放松疗法对缓解焦虑效果显着接受单独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或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或联合三线放松疗法均有效改善某校护生的抑郁和焦虑情绪(P<0.01),以对生理指标(呼吸、脉搏、收缩压和舒张压)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和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或联合三线放松疗法相较于单独使用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好的缓解焦虑的效果(P<0.05)研究结论:1.某校护理新生存在较高比例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伴有消化不良、胃纳差、易出冷汗等生理指标的改变。压力感知明显,减压方式多样化,但缺乏专业的减压方式。学校应重视,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和三线放松疗法均有效。2.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联合渐进式肌肉放松疗法、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联合三线放松疗法都均有效缓解护理新生的心理压力,但两者之间无明显的差异,可作为学生缓解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从经济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来说,三线放松疗法由于其方法简单、易于掌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最值得推荐的方法之一。3.学校应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常规心理健康教育,将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和三线放松法融入到中专护理新生的日常教学中,能够让学生们达到放松自身身心的效果,使其在学习中保持专注,更能在临床技能的操作上做好能力储备,对培养出高素质、优技能的护理人才具有贡献意义。
奚凯雯[7](2020)在《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的初步构建》文中指出目的: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及集束化护理理念为指导,初步构建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方法:在全面检索相关指南基础上,通过对3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照护者、医护人员等利益相关人群的质性访谈明晰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现状,形成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关键问题;继而,对聚焦关键问题相关证据进行查找、内容分析和证据整合,结合多伦多乳腺癌信息需求问卷的量性调查结果调整健康教育内容,构建形成方案初稿;最后,使用Delphi专家咨询法评价目标人群对方案适用性,并据此调整方案和确定最终实践方案维度及条目。结果:(1)指南检索未发现国内外针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指南,纳入以老年围术期、乳腺癌围术期患者为目标人群的13篇质量等级为B级以上指南,提取归纳相关护理措施。(2)质性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护理实践缺乏老年人群特异性,而老年乳腺癌患者在围术期多表现出害怕影响家庭的心理负担、对诊疗过程的信息匮乏、康复效果不理想、护理配合能力不足等显着特征,据此确定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聚焦问题为“心理评估及干预”、“健康教育策略”、“患肢功能锻炼计划”与“照护者照护能力评估”。(3)根据聚焦问题检索获取22篇原始文献推荐意见,补充第一部分指南推荐条目,形成方案涉及术前评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出院评估及宣教等内容。(4)量性调查显示,144例老年组信息需求总分为201.74±28.83分,与118例非老年组总得分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信息需求体现在不同维度上,老年患者对伤口护理及治疗副作用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寻求社会帮助或支持、检查意义及结果解释、疾病发生发展等涉及医学名词方面需求明显降低,且随着年龄增长,对于照护及治疗选择相关信息需求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关注特点调整方案中健康教育策略。(5)经两轮专家咨询,形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的《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结论:本研究结合老年患者特点及护理现状,综合现有证据,以科学、透明、严谨的准则初步构建《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实施老年乳腺癌人群围术期护理提供指导意见。
任佳蕾[8](2020)在《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了解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水平的现状。2.分析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资料、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对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之间的相关关系。3.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前置变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中介变量(应对方式)和结局变量(癌症复发恐惧)之间的作用路径。研究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到2020年1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乳房再造科就诊的257名乳房重建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复发担忧量表(CAR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2.采用数据双核对及双录入法,将数据录入Excel软件中,使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一般资料对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间的相关关系。以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为自变量对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水平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3.利用AMOS24.0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水平、社会支持水平与癌症复发恐惧水平之间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问卷263份,回收率为97.41%;有效问卷257份,有效率为97.72%。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处于中度水平,得分为(55.96±24.72)分;医学应对方式及面对、回避、屈服三个维度的M(Q1,Q3)为46(43,49)、19(17,22)、17(16,19)、9(7,10);自我效能的M(Q1,Q3)为25(22,29)分;社会支持水平得分为(38.65±7.17)分。2.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乳房重建术式及肿瘤家族史的得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离异、家庭人均月收入越低、选择假体乳房重建术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水平越高。3.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总分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与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三个维度得分均成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屈服应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婚姻状况(离异)文化程度(高中/大专)、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分、年龄(≥56岁)依次进入回归方程(调整后R2=0.515,P<0.001)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屈服应对、面对应对在乳房重建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χ2=3.243,P=0.072,df=1,χ2/df=3.243,RMSEA=0.094,GFI=0.995,模型拟合较好。研究结论1.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均处于中度水平;2.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水平密切相关。患者越多选择面对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越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癌症复发恐惧水平越低;3.部分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是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离异、家庭人均月收入越低、选择假体乳房重建术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水平越高;4.应对方式在乳房重建术后患者一般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水平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是影响癌症复发恐惧的前置变量,对癌症复发恐同时具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王燕,王小媛,石立元,李静,张青月,殷竹鸣,强万敏[9](2020)在《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患者决策辅助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决策辅助方案在拟行乳腺癌全乳切除术联合乳房再造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召开专家会议及研究小组讨论,构建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患者决策辅助方案(以下简称患者决策辅助方案)。选取2017年10月—12月住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42例),2018年1月—3月住院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试验组(39例)。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决策辅助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入院日、手术前1 d,分别使用患者决策困境量表、决策准备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分别使用患者决策后悔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术前1 d的决策准备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决策困境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试验组焦虑抑郁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焦虑抑郁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期间,试验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决策后悔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制订的患者决策辅助方案,可提高患者术前决策准备度,降低患者决策困境水平,改善患者远期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者远期的决策后悔度。
卜彤[10](2019)在《家庭复原力对乳腺肿瘤生存者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家庭复原力对乳腺肿瘤生存者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并通过访谈调查揭示家庭复原力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过程,印证乳腺肿瘤生存者压力知觉、家庭复原力与个体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研究一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乳腺肿瘤生存者压力知觉、家庭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状态的关系。采用便利取样方式对408名乳腺肿瘤生存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家庭复原力问卷、压力知觉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焦虑自评量表以及牛津幸福感问卷简版。研究二运用访谈方法,通过对乳腺肿瘤生存者进行访谈,深入探究乳腺肿瘤生存者及其家庭在面对癌症时的生命经验、应对策略以及家庭复原力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在现实的生态环境下印证研究一中变量的关系。结果:参与研究的乳腺肿瘤生存者中,存在抑郁症状的个体占总数的38%,存在焦虑症状的个体占总数的48.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复原力与个体的压力知觉显着负相关,与幸福感显着正相关,与焦虑抑郁显着负相关;个体的压力知觉与幸福感显着负相关,与焦虑、抑郁显着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压力知觉对焦虑有显着预测力,解释了26.0%的变异量;压力知觉与家庭复原力均对抑郁有显着预测力,共同解释了18.4%的变异量;压力知觉与家庭复原力均对幸福感有显着预测力,共同解释了44.8%的变异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家庭复原力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β=0.43,p<0.001),家庭复原力对压力知觉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β=-0.46,p<0.001),压力知觉对心理健康具有显着负向预测作用(β=-0.33,p<0.001),个体压力知觉在家庭复原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复原力通过个体压力知觉部分预测心理健康的中介模型拟合指数为:χ2/df=2.40,NFI=0.985,CFI=0.991,IFI=0.991,GFI=0.979,RMSEA=0.059。结论:1、压力对乳腺肿瘤生存者心理健康水平有显着影响,较高的压力知觉会导致患者幸福感降低,容易出现焦虑、抑郁不良情绪。2、家庭复原力能直接预测乳腺肿瘤生存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高家庭复原力的个体其幸福感较强,其焦虑、抑郁水平低。3、个体的压力知觉在家庭复原力与乳腺肿瘤生存者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家庭复原力可以通过降低个体的压力知觉保护其心理健康状态。4、乳腺肿瘤生存者家庭复原力具有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征,通过提高家庭的坚毅性、和睦性、开放性及支持性,帮助患者接受疾病,减缓灾难化的过程,减轻疾病带来的压力,增强患者的治疗动力,对未来形成好的期待和计划,使生活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二、乳腺肿瘤患者术前抑郁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肿瘤患者术前抑郁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家庭复原力在缓解乳腺肿瘤患者焦虑和抑郁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家庭复原力问卷 |
1.2.2 压力知觉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 |
1.2.3 贝克抑郁量表 |
1.2.4 焦虑自评量表 |
1.3 统计处理 |
2 结 果 |
2.1 共同方法偏差分析结果 |
2.2 人口统计学特征在乳腺癌患者焦虑和抑郁上的差异 |
2.3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及相关分析 |
2.4 压力知觉在家庭复原力与焦虑、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 |
3 讨 论 |
3.1 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 |
3.2 家庭复原力对焦虑、抑郁的直接影响 |
3.3 家庭复原力对焦虑、抑郁的间接影响 |
3.4 本研究的不足 |
(3)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及目的 |
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心理状况横断面调查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研究过程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分析 |
2.2 信效度检验 |
2.3 不良情绪及人格倾向现况分析 |
2.4 人口统计学差异比较 |
2.5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
2.6 多重线性回归 |
3 讨论 |
3.1 耳鼻喉科住院患者情绪体验和人格倾向评估情况 |
3.2 不同人口学资料与不良情绪和人格倾向的相关因素分析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二部分 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方案的制定 |
1 理论背景 |
1.1 认知神经科学基础 |
1.2 心理学理论-认知治疗理论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过程 |
4.1 围绕研究主题建立干预的概念框架及初步方案 |
4.2 最终方案确定过程 |
5 结果 |
5.1 围术期心身调节系统干预方案的内容简介 |
5.2 基于cCBT的围术期心身调节干预系统 |
第三部分 cCBT对喉肿瘤切除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研究方法 |
1.4 干预措施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比较 |
2.2 围术期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
2.3 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失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2.4 两组不同时间点SAI、PHQ-9、AIS和FACT-H&N得分的趋势比较图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cCBT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心身干预研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工具 |
1.4 干预措施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 |
2.2 干预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症状的影响 |
2.3 干预对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
2.4 两组患者测评指标随时间变化趋势图比较 |
2.5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状态焦虑和失眠阳性率比较 |
2.6 两组患者缓解焦虑、失眠的有效率比较 |
2.7 两组之间Cor和ACTH含量比较 |
2.8 术前皮质醇与状态焦虑变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
2.9 两组干预后满意度调查比较 |
3 讨论 |
第五部分 cCBT对FESS患者大脑皮质的影响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fNIRS检查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人口学特征比较 |
2.2 干预前后52个通道中是否激活比较 |
2.3 两组激活程度的比较 |
2.4 临床变量与通道激活的相关性 |
2.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局限性 |
4 研究成果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在躯体疾病患者心身干预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乳腺癌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抑郁情绪与生命质量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一般资料问卷 |
1.2.2 抑郁自评量表(SDS) |
1.2.3 焦虑自评量表(SAS) |
1.2.4 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 |
1.2.5 收集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乳腺癌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变化情况 |
2.2 乳腺癌不同时间段焦虑抑郁情绪与一般资料单因素分析 |
2.3 乳腺癌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抑郁情绪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乳腺癌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不同 |
3.2 乳腺癌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不同 |
(5)乳腺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6)护理新生情绪调查与干预研究 ——以某职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名词解释 |
前言 |
第一部分 调查设计与实施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
三、调查方法 |
四、干预方法 |
五、质量控制 |
六、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某校护理新生基线调查情况 |
二、某校护理新生心理状况干预情况分析 |
三、护理新生抑郁焦虑干预效果分析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护理新生生活满意度有待提升 |
二、护理新生心理压力来源、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呈多样化趋势 |
三、护理新生干预后心理韧性状况改善 |
四、护理新生干预后抑郁状况显着改善,干预效果明显 |
五、护理新生干预后焦虑状况减轻,干预初见成效 |
六、护理新生干预后心理压力整体状况呈现好转趋势 |
七、小结 |
第四部分 对策建议 |
一、提高对中专护理新生群体心理压力问题的重视程度 |
二、改善社会舆论导向,提升中专护理新生的自我价值感 |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相关技能培训 |
四、开展定期心理问题咨询、辅导活动 |
五、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协商的家庭氛围 |
六、加强师生沟通,提升老师意识与能力 |
七、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的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设计 |
第二部分 证据的生成 |
第一阶段 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指南检索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资料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 |
第二阶段 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的体验及需求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证据的综合 |
第一阶段 老年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聚焦问题证据总结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资料提取和分析 |
4 结果 |
第二阶段 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术期信息需求特点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6 证据条目总结 |
第三阶段 确立《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伦理审核结果 |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老年乳腺疾病患者围术期信息需求问卷 |
附录四 第一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五 第二轮专家咨询表 |
附录六 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 |
致谢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8)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及立题依据 |
1.1 乳腺癌流行病学 |
1.2 乳房重建术研究现状 |
1.3 癌症复发恐惧研究现状 |
1.4 乳房重建术与癌症复发恐惧的探索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3 对本课题研究的启示 |
4 定义 |
5 理论基础 |
6 研究目的 |
7 研究意义 |
7.1 理论意义 |
7.2 实践意义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3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估计 |
3.1 抽样方法 |
3.2 样本量估计 |
4 研究工具 |
4.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4.2 癌症复发担忧量表(Concern About Recurrence Scale, CARS) |
4.3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MCMQ) |
4.4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
4.5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
5 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
5.1 资料收集 |
5.2 数据分析 |
6 质量控制 |
7 伦理原则 |
8 技术路线 |
研究结果 |
1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的基本资料 |
1.1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 |
1.2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 |
2 各量表正态性检验 |
3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情况 |
4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应对方式情况 |
5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情况 |
6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情况 |
7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一般资料中癌症复发恐惧影响因素分析 |
8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分析 |
8.1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 |
8.2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一般自我效能的相关关系 |
8.3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 |
9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
10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的结构方程模型 |
讨论 |
1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情况分析 |
1.1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水平总体分析 |
1.2 一般人口学资料对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分析 |
2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应对方式分析 |
3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情况分析 |
4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情况分析 |
5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
5.1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应对方式相关性分析 |
5.2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性分析 |
5.3 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
6 应对方式在研究对象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癌症复发恐惧间具有中介作用 |
结论 |
局限性与展望 |
1 研究局限性 |
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患者决策辅助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 制订患者决策辅助方案 |
1.1.1 问题清单 |
1.1.2 乳房再造手术方案选择表 |
1.1.3 决策辅助手册 |
1.2 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
1.2.1 应用对象 |
1.2.2 试验组干预方法 |
1.2.3 对照组干预方法 |
1.2.4 评估工具 |
1.2.5 资料收集方法 |
1.2.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决策困境与决策准备度比较 |
2.3 两组焦虑和抑郁水平比较 |
2.4 两组随访期间焦虑和抑郁水平比较(表4) |
2.5 两组随访期间决策后悔情况比较 |
3 讨论 |
3.1 患者决策辅助方案能提高患者术前决策准备度,降低决策困境 |
3.2 患者决策辅助方案能改善患者远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
3.3 患者决策辅助方案能降低患者的决策后悔 |
4 结论 |
(10)家庭复原力对乳腺肿瘤生存者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2.1 主要概念的界定 |
2.1.1 癌症生存者 |
2.1.2 压力知觉 |
2.1.3 家庭复原力 |
2.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 |
2.2.1 乳腺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 |
2.2.2 家庭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2.2.3 家庭复原力在癌症领域的应用 |
2.3 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3 实施步骤 |
3.3.1 前期准备工作 |
3.3.2 问卷施测 |
3.3.3 患者访谈 |
4 研究一乳腺肿瘤生存者压力知觉、家庭复原力与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工具 |
4.2.1 家庭复原力问卷 |
4.2.2 压力知觉量表 |
4.2.3 心理健康评估问卷 |
4.3 统计方法 |
4.4 研究结果 |
4.4.1 描述性统计与人口学差异 |
4.4.2 乳腺肿瘤生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
4.4.3 家庭复原力、压力知觉和心理健康状态的相关分析 |
4.4.4 家庭复原力和压力知觉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回归分析 |
4.4.5 压力知觉的中介作用分析 |
5 研究二家庭复原力对患者心理健康保护作用的质性研究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过程 |
5.2.1 研究准备 |
5.2.2 资料收集 |
5.2.3 资料分析整理 |
5.3 研究结果 |
5.3.1 家庭复原力帮助癌症生存者“接受”疾病 |
5.3.2 家庭复原力减缓了癌症的灾难化 |
5.3.3 家庭复原力减轻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压力 |
5.3.4 家庭复原力增强了患者的治疗动力 |
5.3.5 家庭复原力有助于患者对未来形成好的期待和计划 |
6 讨论 |
6.1 乳腺肿瘤生存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
6.2 乳腺肿瘤生存者家庭复原力、压力知觉和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 |
6.2.1 乳腺肿瘤生存者的家庭复原力对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
6.2.2 乳腺肿瘤生存者的压力知觉对其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 |
6.2.3 乳腺肿瘤生存者的压力知觉在家庭复原力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 |
6.3 家庭复原力在乳腺肿瘤患者心理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
6.4 乳腺肿瘤生存者家庭复原力中的传统文化特征 |
6.5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6.5.1 研究不足 |
6.5.2 未来研究方向 |
7 主要结论 |
7.1 压力对乳腺肿瘤生存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
7.2 家庭复原力对乳腺肿瘤生存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
7.3 个体的压力知觉在家庭复原力与乳腺肿瘤生存者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作用 |
7.4 家庭复原力在乳腺肿瘤患者心理康复过程中的体现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附录一 :测量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访谈知情同意书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乳腺肿瘤患者术前抑郁焦虑情绪及影响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家庭复原力在缓解乳腺肿瘤患者焦虑和抑郁中的作用[J]. 孙佳璐,卜彤,陈育红,刘鑫鑫,刘惠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01)
- [2]以夫妻为中心进行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 王书蕊,强万敏,杨婷,沈傲梅,赵子韩,郭凤丽,刘焕.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33)
- [3]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治疗对鼻咽喉手术患者心身症状干预研究[D]. 杨洋.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乳腺癌病人不同时间段焦虑抑郁情绪与生命质量关系分析[J]. 杨婷婷,刘春芳,王孜恒,季红敏,李仪,李秀川.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1(06)
- [5]乳腺肿瘤患者术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J]. 何冬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0(32)
- [6]护理新生情绪调查与干预研究 ——以某职校为例[D]. 赵秀荷.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7]老年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实践方案的初步构建[D]. 奚凯雯.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乳房重建术后患者癌症复发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任佳蕾.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患者决策辅助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 王燕,王小媛,石立元,李静,张青月,殷竹鸣,强万敏. 中华护理杂志, 2020(01)
- [10]家庭复原力对乳腺肿瘤生存者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D]. 卜彤.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