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的语言转移和语言保留

论少数民族的语言转移和语言保留

一、谈少数族群的语言转用和语言保持(论文文献综述)

劳红叶[1](2019)在《印尼新生代华裔祖语保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汉语在印尼新生代华裔中的传承情况,笔者主要围绕家庭语言实践情况、汉语水平、语言认同、族群认同、文化认同等多个与祖语保持密切相关的维度展开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显示,新生代华裔的整体语言面貌基本呈现为以印尼语为主、汉语方言为辅、汉语普通话备用的情况。家庭内部存在语言转用现象且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新生代和中生代家庭成员上,但祖语传承功能逐代递减的趋势并不显着。对祖语传承产生影响的潜在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结构的类型、家庭所在社区的语言生态环境、家庭语言实践和管理情况、传承者对语言、族群、文化的认同等,对中华文化传承产生影响的潜在因素主要包括传承者的祖语水平、信仰的宗教意识形态及家庭语言管理者对传统文化持有的态度等。基于此,最后笔者从家庭、华校和政府三个主要的语言管理域层面为更好地推动印尼华裔维持祖语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主要包括“依托言语社区,加强并完善家庭内、外部的语言和文化管理”“改革华校的管理方式”“提高华校的教师、教材、教法的质量”“降低绿卡门槛”“完善寻根活动的形式”。

李雪[2](2018)在《新疆塔塔尔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塔塔尔族是新疆世居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跨境民族。从1830年迁入新疆,塔塔尔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史进程中人口分布也产生了巨大变化。然而,新疆历来又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地区,那么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包围下,人口数量不占优势的塔塔尔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如何呢?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研究塔塔尔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可以丰富语言接触理论,同时也可以为研究濒危语言提供宝贵资料。该论文主要对田野调查、访谈和观察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文本主要对新疆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塔城市和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四地塔塔尔族的语言习得情况,包括母语习得情况、多语习得情况,语言使用情况以及语言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该民族语言使用呈现出地域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在语言习得方面。塔城市塔塔尔族大部分习得哈萨克语,少部分人习得塔塔尔语。伊宁市大部分人习得塔塔尔语和当地通用语。而乌鲁木齐习得语言种类繁杂,主要是塔塔尔语和维吾尔语;大泉乡塔塔尔族语言习得单一,全部习得哈萨克语。语言使用方面,不管任何地区,塔塔尔语的社会功能急剧弱化,并且塔塔尔语的使用受到了场合的限制。交际功能强大的汉语逐渐进入家庭域。在语言态度方面,塔塔尔族虽对母语有着深厚的情怀,但语言的经济性使得他们转向学习其他语言。

曹波[3](2016)在《北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研究 ——以撒拉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下社会现代化、信息一体化、知识经济化的发展状态下,语言濒危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国内拥有众多的民族语言,这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灵魂,一旦丢失,很多宝贵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财富也将随之消失。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语言的保持和保护工作。随着我国的发展,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展。民族地区成为发展的重点,许多民族地区一改过去边穷差的局面,走向社会发展的新格局。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放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民族语言。由于地区开放,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日趋频繁,语言接触也成为普遍现象,而语言接触必然会导致语言竞争。这时,占有信息资源量少的语言就会处于劣势,甚至会失去民族语言的自立局面。尤其是我国境内的人口较少民族,他们由于人口数量少、缺少文字等原因,导致使用他们母语的人数少、语言使用和传播的范围有限等。这就使得不少人口较少民族出现了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现象,从目前看,人口较少民族转用的主要语言是汉语。尽管我国人口较少民族自愿转用汉语,但是我们应当看到这种现象背后的问题。长期的语言转用必然导致民族语言的传承难以为继,进而出现民族意识淡薄、民族文化丢失等现象。有时,甚至会引起一定的社会问题,这对民族之间的和谐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民族母语保持和保护的工作。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致力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母语保持研究,并以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为突破点,进行写作。本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属于第一部分。绪论和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母语保持的研究现状、母语保持调查实施的过程及所调查民族母语保持的背景情况,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撒拉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三个民族(以下简称“三个民族”)的整体语言使用状况;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主要从个人、家庭到社区这三个层面来分析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第三部分由第六章和第七章组成,主要考察了人口较少民族的成因、发展趋势及母语保持的对策。具体如下:绪论首先交代了论文的选题缘起和选题意义;其次,详细分析了母语保持的相关研究现状;再次,论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最后,对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了阐释。第一章先是介绍了选择调查对象和调查区域的情况、调查的过程以及调查样本情况,接着分别对三个民族具体的调查背景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包括三个民族的简介、三个民族总体的语言情况、三个民族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以及三个民族具体调查点的情况。第二章主要对撒拉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这三个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使用现状进行描写和比较。语言使用现状主要包括母语使用现状、语言兼用现状和语言转用现状这三个方面。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使用现状作为母语保持的背景,反映着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状况。第三章是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个体母语保持现状。这一章是从个体层面来分析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个体层面是考察母语保持的基础,本章主要从青少年的母语习得状况、母语使用能力、母语保持态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三个民族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最后对三个民族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进行了对比归纳:化隆县撒拉族属于母语保持良好型、鄂温克旗鄂温克族属于母语保持一般型、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属于母语保持弱化型。第四章是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家庭网络母语保持现状。这一章是从家庭层面来分析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家庭是母语保持的坚实堡垒,本章主要从家庭网络中的人口数量、民族构成以及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文化程度这三个方面对母语保持的影响来分析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家庭网络的母语保持现状。第五章是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社区网络母语保持现状。这一章是从社区层面来分析青少年的母语保持现状。社区层面反映少数民族社区的母语保持状况。社区是母语保持的“外城”,社区场域中母语保持的好坏进而影响着家庭场域中的母语保持。本章首先从社区中不同场合的母语使用来分析母语保持的现状。其次,从同质社区和异质社区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这两种不同的社区网络中的语言使用对母语保持现状的影响。最后,简要探讨了社区网络中的民族分布和族际关系对母语保持的影响。第六章主要分析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形成原因。主要探讨社会环境、社会要素以及主体意识等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的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包括语言环境、居住环境以及发展环境等。这些客观因素是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成因之一。其次,生产方式、宗教和教育等民族社会因素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另外,青少年是母语保持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民族意识、语言情感、语言文字观念、家庭婚姻观念等对母语保持现状的影响也十分深刻。第七章主要分析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发展的趋势并提出相应对策。文章在已有现状研究的基础之上,首先分析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发展趋势。从文章分析来看,人口较少民族母语保持的共同发展趋势表现为:汉语教育普及导致母语保持功能衰弱、母语教育缺失造成母语传承链条断裂、双语教育滞后延缓母语保持进程、青少年母语保持心理与行为出现落差等几个方面。其次,根据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的现状提出母语保持的相应对策。母语保持工作需要从民族个体、民族家庭、民族社区多个层面入手,需要民族、政府、社会等力量的多方参与才能持续下去。文章提出了:一、引导和激励策略,即加大政策倾斜和政府鼓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民族力量加入母语保持;加强社会关注力度,形成母语保持社会导向;加大人口较少民族传播媒体的占有率。二、监测、开发和保护策略。即人口较少民族语言资源监测、人口较少民族语言资源开发、人口较少民族语言资源保护。三、提升和发展策略。即以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带动母语保持、用人口较少民族经济发展反哺母语保持、借人口较少民族教育发展促进母语保持。

罗文娟[4](2014)在《丽江大研镇纳西族纳汉双语现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全市居住有纳西、彝、白、普米等22个民族。在丽江市古城区,纳西族则是占比例最大的少数民族。古城区大研镇自古以来都是丽江的经济文化中心,纳西族在与周边民族相互接触共同发展时,必然会产生相互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化、生活上,更深刻的体现在语言上。从众多的文献和资料中可以看到,纳西族与汉族的交往从汉朝和魏晋时期开始就有记录。汉族作为与纳西族交往久远的民族,且是我国拥有先进文化的主体民族,无论是从文化上还是语言上,给纳西族带来的影响都是极为深远的。本论文以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为研究对象,经过资料文献的查阅及田野调查,全面地分析与汉语接触后造成的双语使用现象。由于作者本人幼年曾在古城区大研镇玉河村居住过,具备较优厚的调研条件,所以以玉河村及大研中学为调查点,在作者做了充足田野调查得到资料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纳西语——汉语双语的现状、成因及双语现象中的语言关系,对双语现象的发展做出分析,并针对调查得出的纳西族母语使用能力下降问题提出对策。。从语言使用上来看,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纳西族在稳定使用母语的同时共同语使用频率增多,形成普遍的纳西语——汉语的双语使用现象。纳西语及汉语在使用范围和环境上得到了互补。但是,由于兼用语汉语使用功能的强大,促使纳西族母语的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此外,经调查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的纳西族母语使用能力呈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需引起重视,出于母语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者对这一现象经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具体措施。对古城区大研镇纳西族的纳西语——汉语双语使用现象研究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过去对纳西语的研究多在原生态语言保护较好的地区,对受汉文化和汉语影响最大的丽江城中心地区的语言现象研究较少。作为母语使用能力下降明显的地区,研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对语言接触发展研究及民族语言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

墨慧强[5](2013)在《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影视、广播、网络的普及,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少数民族的视野不断开阔,交际范围不在局限于山高谷深的香格里拉少数民族地区,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少数民族的交际面在不断扩大,同各民族间的交际交流空前频繁。汉语成为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同各民族进行交际交流时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学习使用汉语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越来越多的纳西族学习使用汉语,特别是对低年龄段的纳西族来说汉语已成分为他们必须学会的第二语言,学习使用汉语已成为一种趋势。笔者通过对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进行实地调查,在客观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习得做了分析研究,全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香格里拉闻名于世,但是对香格里拉三坝乡的语言习得研究,仍属一片空白,是一块尚未被语言学者开垦过的“处女地”,此为开题缘由。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实验语音学理论为本文的理论框架。田野调查法、实证法、文献法、实验法、统计法、图表法、共时比较法等是撰写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从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介绍了香格里拉三坝乡概况。第二章从不同的村落及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使用不同语言的情况,充分说明了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语言使用的特点,指出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青少年能兼用汉语的情况明显增加,并且不断低龄化,汉语渐渐地将会成为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必备的第二语言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从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年龄段使用汉语程度的不同说明了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少数民族使用汉语就有差异性、阶段性,通过数据充分说明了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各少数民族使用汉语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证明了研究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习得是有价值有意的。第三章,纳西语作为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的母语,几乎就是所有三坝纳西族的第一语言,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无论是学习汉语当地话还是汉语普通话都是在已掌握的纳西语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习得过程中无疑都会受到母语纳西语的影响而留下母语痕迹。通过了解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为分析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在汉语习得过程中的母语痕迹提供依据。研究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习得就有必要对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进行系统系的剖析,以便能够深层次地掌握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习得特点。第四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论述香格里拉汉语当地话,香格里拉汉语当地话是香格里拉各民族进行有效交际的最为重要的工具,是香格里拉各少数民族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必须学习的语言,这种当地汉语自身的特点会对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学习汉语当地话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影响。第五章,香格里拉汉语当地话是香格里拉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跟其他少数民族进行有效交际的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接触的平凡,交际面的不断扩大,香格里拉汉语当地话已成为香格里拉各少数民族在日常学习生活交际中必须习得第二语言。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使用汉语当地话的情况,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如何习得汉语当地话以及习得后处于中介状态的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当地话的特点是重点。第六章从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普话的使用情况,普通话的习得途径,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普通话的掌握情况及学习普通话时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论述了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普通话。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进行偏误分析,从而提出学习建议是重点。第七章为本文的结论,在分析研究基础上对全文做了概括、总结,得出了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是以有效交际为目的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的特点;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习得的性质;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学习汉语的作用;云南少数民族汉语中介语的性质是交际中介语。并提出了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在学习汉语时应注意的问题。

魏岩军,王建勤,魏惠琳[6](2013)在《美国华裔母语保持与转用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现居美国的华裔汉语学习者为对象,通过调查筛选出206份有效问卷,考察了其母语保持及转用情况。调查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代内与代际之间的语言使用、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水平等四部分。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与东南亚华裔相比,美国华裔母语保持水平总体偏低,听说能力好于读写能力。(2)代际之间语言转用呈现动态变化,一二代之间母语保持较好,一三代之间语言转用出现,二三代之间语言转用非常明显。(3)母语使用场合极为有限,家庭场合母语使用远远多于学校和工作场合。本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美国华裔母语保持策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王国旭[7](2011)在《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对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建兴乡彝语腊鲁话的结构和功能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语言结构部分,采用参考语法的研究范式和体例,以现代描写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等理论为指导,从语音、词汇、语法展现了腊鲁话的基本面貌;语言的功能使用部分,借助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腊鲁人居住比较集中的两个区域——马鹿塘村和磨味村的语言保持及青少年的词汇磨蚀进行了探讨。论文共由九章组成。其中,第一章和第二章是论文的引题部分,“第一章绪论”回顾了彝语方言研究的现状和动态,引出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意义;“第二章新平建兴乡彝族腊鲁人的概况及调查点概况”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概述了建兴的腊鲁人生活、文化、风俗、经济等基本情况。第三章到第七章属于论文的主体部分,重点对腊鲁话的语音、词汇、词类、语法等进行条分缕析,其中,“第三章语音”,描写总结了腊鲁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及音变的各种情况;“第四章词汇”分析了腊鲁话的构词法及词汇系统的组成;“第五章词类”,详细归纳了腊鲁话的十二种词类系统;“第六章词组”和“第七章句子成分”分别对腊鲁话的词组和句法成分进行了描写和总结;“第八章句子类型”把腊鲁话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两类,并分别描写了单句和复句的基本形态。论文的第九章主要从语言的功能的视角,分析腊鲁人的语言使用情况,同时对部分青少年的词汇磨蚀进行相关探讨。论文最后附有新平建兴彝语腊鲁话的词汇表、长篇语料及调查问卷。通过系统描写分析,我们发现新平建兴的腊鲁话主要有下面一些特征:一、新平彝语腊鲁话的语音特征:声母系统中,塞音、塞擦音和擦音皆有清浊对立,且塞音、塞擦音的清音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浊音没有送气音;没有送气擦音和舌尖中音;韵母松紧对立,但分布不平衡;有三种调类;音节结构简单,全部为开音节;语流音变和句尾合音现象普遍。二、词序是新平彝语腊鲁话的主要构词途径。构词方式有十种。有为数不多的前加词和后加词,大多集中在名词类;谓词性词语的语法范畴相对简单,用分析性的手段表示体、态、式的区别;量词比较丰富,能描摹事物的性状和特点,存在有限的反响型量词;有丰富的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三、虚词和语序是新平建兴腊鲁话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单句中,“主语+宾语+谓语”是新平彝语腊鲁话的主要语序结构;复句中,各单句之问的内在联系既可以通过语义组合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关联词来连接,但后者数量比较有限,大多为汉语借词。四、建兴的腊鲁人聚居区语言保持差并不一致,其中,磨味的腊鲁人母语保持良好,这与他们较强的母语态度和浓厚的乡土观念有关;马鹿塘的腊鲁人母语已呈衰变趋势,尤其是离开母语环境的马鹿塘的腊鲁青少年,母语磨蚀是明显的,在年龄和受蚀时问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

施璐[8](2010)在《滇西彝族大学生对本族语基本词汇掌握情况调查研究——以数词、方位词和时间词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他们的语言也正经历着传承和消失的两难境地。本文通过对滇西彝族大学生的个案调查,详细了解他们对彝语基本词汇的掌握情况,分析彝语能够稳定使用的原因及转用的原因。

李然[9](2009)在《寻甸县联合乡凹子彝族村汉语中介语习得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云南省寻甸县联合乡凹子村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彝族聚居村落,生活于此的白彝族人虽与汉族自古便有交往,但由于以前交通不便,两个民族间的交流、接触十分有限,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凹子村都是一个相对孤立、保守的白彝族村落,村内交际主要使用的语言还是彝族语。今天,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凹子村的彝族与汉族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很多彝族都开始学习汉语,一些语言现象也开始在语言接触过程中显现出来,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汉语中介语和随之产生的双语现象。中介语是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目的语所作的不准确的归纳与推论所产生的一种语言系统。这个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双语现象是语言习得、应用的产物,其中包括双语兼用和多语兼用,语言兼用到一定程度,还可能产生语言转用现象。由于凹子村地处偏远,故以前未有人对这里的汉语中介语和双语现象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这里的语言状况还是一个研究空白。所以,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调查,采用较为可靠的语料事实来分析研究凹子村彝族使用的汉语中介语和双语现象。宏观上,本文主要从汉语中介语的习得、应用入手,最终看到语言接触对凹子村语言的影响。微观上,在描写汉语中介语本体的同时,从年龄层次、性别差异和语用场所等方面对汉语中介语进行比较,最终得出凹子村彝族汉语中介语的特质及其与彝族语之间共存与竞争的形势。本文重点研究彝族汉语中介语的习得和应用情况,聚焦由语言接触导致的语言影响和语言变化趋势。对凹子村彝族汉语中介语进行描写、研究,可以填补云南省语言研究的空白点,也能为今后更进一步、更大范围的语言调查提供支持。

叶君[10](2009)在《语言、社会认同和少数族群》文中指出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社会认同借以产生的载体和工具。族群语言的改变往往反映出族群内部、族群与族群之间认同结构乃至社会秩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和谐社会必将是一种在社会统一体内部族群间认同程度较高的状态,在语言方面就是要实现多族群语言和谐共生的繁荣局面。少数族群在获得积极的社会认同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存在语言适应困境,其族群语言较容易被转用甚至消亡。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正确处理集团内认同与集团外认同的关系,帮助少数族群提升自我价值,合理地构建包容性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

二、谈少数族群的语言转用和语言保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少数族群的语言转用和语言保持(论文提纲范文)

(1)印尼新生代华裔祖语保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相关术语的界定
2 华人移民概况及相关文献综述
    2.1 印尼华人的移民概况
    2.2 相关文献综述
3 印尼新生代华裔祖语保持问卷调查
    3.1 调查研究的内容及问卷基本情况
    3.2 调查数据分析与讨论
    3.3 调查结论
4 印尼新生代华裔祖语保持个案访谈
    4.1 访谈设计及数据收集
    4.2 访谈结果与分析
    4.3 访谈结论
5 印尼新生代华裔祖语保持的建议与对策
    5.1 家庭层面
    5.2 华校层面
    5.3 政府层面
6 结语
    6.1 主要结论
    6.2 余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2)新疆塔塔尔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3 研究综述
        1.3.1 理论实证的研究
        1.3.2 少民族语言使用的研究
        1.3.3 较少民族语言使用的研究
        1.3.4 有关塔塔尔族语言状况的研究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民族概况
    2.2 调查方法及调查的实施
    2.3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性别情况
        (2)年龄情况
        (3)文化程度情况
        (4)职业情况
第3章 塔塔尔族语言使用现状分析
    3.1 塔塔尔族的语言习得情况
        3.1.1 第一语言习得情况
        3.1.2 多语习得情况
        3.1.3 小结
    3.2 塔塔尔族语言能力
        3.2.1 听、说能力
        3.2.2 读、写能力
        3.2.3 小结
    3.3 语言获得途径
    3.4 塔塔尔族语言使用现状
        3.4.1 社会网络语言使用情况
        3.4.2 亲属网络语言使用情况
        3.4.3 小结
    3.5 语言态度
        3.5.1 语言的情感评价
        3.5.2 语言的认知评价
        3.5.3 语言的功能评价
        3.5.4 小结
第4章 塔塔尔族语言使用个案研究
    4.1 奇台县大泉乡塔塔尔族语言使用情况——语言转用个案
        4.1.1 母语习得情况
        4.1.2 语言使用情况
        4.1.3 小结
    4.2 塔塔尔族内家庭—母语保持的典范
        4.2.1 家庭母语情况
        4.2.2 家庭母语保持特点
    4.3 对语言转用的态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3)北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研究 ——以撒拉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第一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调查背景
    第一节 调查实施及调查样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区域
        二、调查过程及调查样本
    第二节 撒拉族母语保持现状调查背景
        一、撒拉族与化隆回族自治县
        二、撒拉族具体调查点
        三、撒拉族语言
    第三节 鄂温克族母语保持现状调查背景
        一、鄂温克族与鄂温克族自治旗
        二、鄂温克族具体调查点
        三、鄂温克族语言
    第四节 达斡尔族母语保持现状调查背景
        一、达斡尔族与梅里斯达斡尔族自治区
        二、达斡尔族具体调查点
        三、达斡尔族语言
第二章 人口较少民族语言使用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人口较少民族母语使用现状分析
        一、撒拉族母语使用情况
        二、鄂温克族母语使用情况
        三、达斡尔族母语使用情况
    第二节 人口较少民族语言兼用情况分析
        一、撒拉族语言兼用情况
        二、鄂温克族语言兼用情况
        三、达斡尔族语言兼用情况
    第三节 人口较少民族语言转用情况分析
        一、撒拉族语言转用现状
        二、鄂温克族语言转用情况
        三、达斡尔族语言转用情况
第三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个体母语保持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习得状况
        一、撒拉族青少年母语习得状况
        二、鄂温克族青少年母语习得状况
        三、达斡尔族青少年母语习得状况
    第二节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
        一、撒拉族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
        二、鄂温克族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
        三、达斡尔族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
    第三节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态度
        一、撒拉族青少年母语保持态度
        二、鄂温克族青少年母语保持态度
        三、达斡尔族青少年母语保持态度
    第四节 青少年个体母语保持现状类型
        一、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比较
        二、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类型归纳
第四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家庭网络母语保持现状分析
    第一节 家庭网络中人口数量与青少年母语保持
        一、家庭网络中人口数量构成比较
        二、家庭网络中人口数量对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二节 家庭网络中民族构式与青少年母语保持
        一、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民族构成比较
        二、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民族构成对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三节 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文化程度与青少年母语保持
        一、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文化程度构成比较
        二、家庭网络中成员的文化程度构成对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五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社区网络母语保持现状分析
    第一节 青少年在社区网络中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
        一、撒拉族青少年在社区网络中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
        二、鄂温克族青少年在社区网络中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
        三、达斡尔族青少年在社区网络中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
        四、青少年在社区网络中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比较
    第二节 同质社区网络与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
        一、同质社区网络中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的语言使用
        二、同质社区网络中的语言使用对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三节 异质社区网络与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
        一、异质社区网络中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的语言使用
        二、异质社区网络中的语言使用对青少年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四节 社区网络中的民族分布与族际关系
        一、社区网络中的民族分布与母语保持
        二、社区网络中的族际关系与母语保持
第六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成因分析
    第一节 社会环境与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
        一、语言环境对母语保持的制约
        二、居住环境对母语保持的制约
        三、发展环境对母语保持的制约
    第二节 社会因素与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
        一、生产方式对母语保持的影响
        二、宗教对母语保持的影响
        三、教育对母语保持的影响
    第三节 主体意识与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
        一、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
        二、语言文字观念
        三、婚姻家庭观念
第七章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发展趋势及对策
    第一节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发展趋势
        一、汉语教育普及导致母语保持功能衰弱
        二、母语教育缺失造成母语传承链条断裂
        三、双语教育滞后延缓母语保持进程
        四、青少年母语保持心理与行为出现落差
    第二节 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应对策略
        一、引导和激励策略
        二、监测和保护策略
        三、提升和发展策略
结语
附录一: 调查问卷
    撒拉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问卷
    鄂温克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达斡尔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撒拉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深度访谈提纲
    鄂温克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深度访谈提纲
    达斡尔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三: 词汇测试表
    撒拉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词汇测试表
    鄂温克族母语保持情况调查词汇测试表
参考文献
田野之上,岁月青葱(代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丽江大研镇纳西族纳汉双语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语言接触理论与双语理论
        一、 语言接触理论研究回顾
        二、 双语现象研究回顾
    第二节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完善纳西语的语言本体的研究
        二、 丰富语言接触与双语现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节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 确定调查点的缘由
        二、 语料来源
        三、 课题研究方法
        四、 论文结构
第二章 丽江大研镇概况及其语言使用情况
    第一节 丽江市古城区人文历史概况
        一、 古城区概况
        二、 纳西族概况
    第二节 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的语言概况
        一、 纳西语概况
        二、 丽江市古城区其它民族语言概况
        三、 大研镇语言使用概况
第三章 丽江大研镇纳西族的语言兼用
    第一节 大研镇纳西族语言兼用的现状
        一、 大研镇纳西族居民稳定使用母语
        二、 居民普遍兼用汉语
        三、 大研镇纳西族双语掌握程度及习得顺序分析
    第二节 大研镇纳西族语言兼用的类型
        一、 从语言获得途径上划分属于自然习得型
        二、 从语言兼用范围上划分属于全民型
        三、 从语言熟悉程度上分可分为熟练型和半熟练型两类
        四、 从兼用语的功能上分属于共同语兼用型
    第三节 产生语言兼用现象的因素分析
        一、 汉语的推广使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二、 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是促使语言兼用的重要原因
        三、 民族相互杂居及族际通婚是语言兼用的重要条件
        四、 旅游业的发展是推动语言兼用的重要因素
    第四节 大研镇纳西族的双语关系
        一、 双语现象中的互补
        二、 双语现象中的冲突
第四章 大研镇纳西族的语言转用
    第一节 大研镇纳西族的语言转用现象
    第二节 大研镇纳西族语言转用类型
        一、 从语言转用对象来分是转用汉语
        二、 从语言转用程度上来分属于局部转用
    第三节 影响大研镇纳西族语言转用的因素
        一、 语言观念偏差是造成语言转用的直接因素
        二、 语言使用功能的变化导致语言转用现象的产生
        三、 对民族文化信心的不坚定促使语言发生转用
    第四节 纳西族语言转用的启示
        一、 语言转用与社会发展有关
        二、 纳西语一段时间内并不会完全转用
        三、 在年轻一代转用有加快的趋势
第五章 纳西族语言使用发展趋势及对策
    第一节 纳西族语言使用发展趋势
        一、 母语的使用范围缩小和兼用语的使用范围扩大
        二、 将较长时期处于语言兼用状态
    第二节 保护纳西语的相关对策
        一、 政策支持是纳西语保护和发展的有利保障
        二、 学校开设的母语课是纳西语传承的窗口
        三、 文化媒体是纳西语传播的有效方式
        四、 发展丽江民族文化旅游是新时代弘扬纳西语的有效途径
        五、 良好的语言观念和语言环境是纳西族母语传承的必要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综述
        一、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回顾
        二、 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回顾
        三、 中介语的特点
        四、 云南少数民族汉语中介语性质
    第三节 调查研究方案
        一、 调查方案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概况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地理环境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行政区划
        三、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经济
        四、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文化教育
第二章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语言使用现状
    第一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各村落语言使用情况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东坝村主体民族使用语言情况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安南村主体民族使用语言情况
        三、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白地村主体民族使用语言情况
        四、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哈巴村主体民族使用语言情况
    第二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不同年龄段语言使用情况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东坝村不同年龄段汉语使用情况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安南村不同年龄段语言使用情况
        三、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白地村不同年龄段语言使用情况
        四、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哈巴村不同年龄段语言使用情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
    第一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
    第二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语音系统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语音系统概述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音位区别特征
        三、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声韵母组合规律
        四、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声调
    第三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词汇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基本词汇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一般词汇
        三、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熟语
    第四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语法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词法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语句法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香格里拉当地汉语方言
    第一节 香格里拉汉族概况
        一、 香格里拉汉族来源
        二、 香格里拉汉族人口
    第二节 香格里拉当地汉语语音系统概述
        一、 香格里拉当地汉语语音系统
        二、 香格里拉汉语声母系统
        三、 香格里拉当地汉语韵母系统
        四、 香格里拉当地汉语声调系统
    第三节 香格里拉当地汉语声韵调配合规律
        一、 香格里拉当地汉语韵调配合规律表总表
        二、 香格里拉当地汉语声韵配合规律简表
        三、 香格里拉当地汉语声韵调配合规律特点
    第四节 香格里拉汉语当地话词汇及语法特点
        一、 词(短语)的构成形式
        二、 特殊词的用法
        三、 特殊词句式
    本章结语
第五章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
    第一节 香格里拉三坝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的使用情况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使用概况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不同年龄段汉语当地话地使用情况
    第二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地习得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习得顺序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的习得途径
    第三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的语音系统
        一、 香格里拉当地汉语与纳西族当地汉语声韵调配合规律对应比较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使用香格里拉当地汉语时存在的对应变体
        三、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语音系统
        四、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语音系统的特点
    第四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的词汇特点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词汇总体特点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具有民族特色的词
    第五节 香格里拉三坝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的语法特点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语法总体特点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具有民族特色的语法
    本章结语
第六章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普通话
    第一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普通话使用现状
    第二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普通话习得
    第三节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普通话掌握情况
        一、 说话
        二、 单字考察
        三、 词语考察
        四、 朗读考察
    第四节 香格里拉三坝乡纳西族汉语普通话习得应注意的问题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跟汉语普通话的声母比较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跟汉语普通话的韵母比较
        三、 香格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当地话跟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比较
    本章结语
第七章 结语
    本文的主要结论
        一、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是以有效交际为目的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
        二、 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的特点
        三、 香格里拉三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习得的性质
        四、 香格里拉三纳西民族乡纳西族学习汉语的作用
        五、 云南少数民族汉语中介语的性质是交际中介语
        六、 香格里拉三纳西民族乡纳西族学习汉语时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后记

(6)美国华裔母语保持与转用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2问卷设计
2.美国华裔母语保持和转用的调查结果
    2.1美国与东南亚华裔母语保持水平比较
    2.2美国华裔语言使用和转用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3.美国华裔母语保持和转用调查结果的讨论
4.研究结论和启示

(7)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相关动态
        一、彝语各方言土语的结构描写研究
        二、少数民族语言保持和磨蚀研究
    第三节 主要内容、方法及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预期目标
第二章 新平彝族腊鲁人概况
    第一节 新平县概况及腊鲁人历史
        一、新平县概况
        二、关于腊鲁人
    第二节 腊鲁人现状及其文化
        一、生产、生活情况
        二、服饰和建筑
        三、家庭关系和姓氏
        四、婚俗、丧俗和生育习俗
        五、节日文化
        六、民间禁忌及宗教信仰
    第三节 调查点及发音合作人概况
第三章 语音
    第一节 声母系统
    第二节 腊鲁话的韵母系统
    第三节 声调及音节结构
        一、声调
        二、音节结构
    第四节 变调和音变
        一、语法变调
        二、语流音变
第四章 词汇系统
    第一节 构词法
        一、词的语音形式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第二节 词的聚合系统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二、腊鲁话的汉语借词
        三、词义的聚类系统
        四、黑话
第五章 词类
    第一节 名词
        一、名词的类别
        二、名词的语法、语义范畴
        三、名词的语法功能
    第二节 动词
        一、动词的分类
        二、动词的语法特点
        三、动词的语法功能
    第三节 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类别
        二、形容词的语法范畴
        三、形容词的重叠
        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五、形容词重叠表选择疑问
        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第四节 数词
        一、数词的构成
        二、数词的语法特征
    第五节 量词
        一、名量词
        二、动量词
        三、量词的语法功能
    第六节 代词
        一、代词的分类
        二、代词的句法功能
    第七节 副词
        一、副词的分类
        二、副词的语法功能
    第八节 连词
        一、词语连词
        二、句间连词
    第九节 介词
        一、介词的分类
        二、介词的语法特征
    第十节 助词
        一、结构助词
        二、动态助词
        三、语气助词
    第十一节 感叹词
        一、表示提示
        二、表示应答
        三、表示内心情绪及感受
        四、表示吃惊
    第十二节 拟声词
第六章 词组
    第一节 词组的种类
        一、主谓词组
        二、动宾词组
        三、偏正词组
        四、中补词组
        五、并列词组
    第二节 几种特殊的词组
        一、同位(复指)词组
        二、连动词组
        三、兼语词组
        四、比况词组
第七章 句子成分
    第一节 主语谓语宾语
        一、主语和谓语
        二、宾语
    第二节 定语状语补语独立语
        一、定语
        二、状语
        三、补语
        四、独立语
第八章 句子类型
    第一节 单句
        一、句型
        二、几种特殊句式
        三、句类
    第二节 复句
        一、联合复句
        二、偏正复句
第九章 腊鲁人的母语保持的个案探讨
    第一节 磨味腊鲁人母语使用情况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磨味腊鲁人的语言使用分析
    第二节 磨味腊鲁人母语保持与母语态度
        一、语言态度与母语保持
        二、乡土观念与母语保持
    第三节 马鹿塘腊鲁人母语使用情况
        一、调查数据来源及样本基本情况
        二、马鹿塘腊鲁人的语言使用现状
        三、小结
    第四节 马鹿塘腊鲁人青少年词汇磨蚀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变量与磨蚀组的相关因素分析
        四、小结
附录一 话语材料
附录二 词汇表
附录三 新平彝族腊鲁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四 看下面的图用腊鲁话说出物体的名字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滇西彝族大学生对本族语基本词汇掌握情况调查研究——以数词、方位词和时间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本词汇掌握情况介绍
    (一)数词系统掌握情况
    (二)方位词系统掌握情况
    (三)时间词系统掌握情况
二、彝语稳定使用的原因
    (一)高度聚居
    (二)民族意识较强
    (三)族内婚姻的影响
三、语言转用的原因
    (一)汉文化的影响
    (二)经济的开放和发展
    (三)文字学习的缺乏
    (四)语言态度的转变

(9)寻甸县联合乡凹子彝族村汉语中介语习得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意义第二节语料来源
    第三节 调查方式
    第四节 调查对象概况
    第五节 寻甸县语言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调查地及调查对象概况
    第一节 寻甸县及下属联合乡人文、历史、地理概况
    第二节 当地民族概况
        一、彝族
        二、回族
        三、苗族
    第三节 当地主要语言概况
        一、彝语
        二、苗语
        三、汉语方言
第三章 寻甸县联合乡凹子彝族村汉语中介语的习得
    第一节 凹子村的语言习得类型
        一、顺序习得
        二、同时习得
    第二节 凹子村的语言习得途径
        一、家庭和村寨习得
        二、学校习得
        三、街子(集市)习得
        四、教堂习得
        五、媒体习得
第四章 寻甸县联合乡凹子彝族村汉语中介语的应用
    第一节 不同性别间的语言应用
    第二节 不同地域(自然村)的语言应用
    第三节 不同年龄层次的语言应用
    第四节 不同场所的语言应用
        一、家庭
        二、学校
        三、教堂
        四、街子(集市)、商铺
第五章 寻甸县联合乡凹子彝族村的语言接触及影响
    第一节 语言结构影响
        一、语音影响
        二、词汇影响
        三、语法影响
    第二节 语言应用影响
        一、语言兼用——双语现象
        二、语言转用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意义
第六章 结论:凹子村语言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谈少数族群的语言转用和语言保持(论文参考文献)

  • [1]印尼新生代华裔祖语保持研究[D]. 劳红叶. 暨南大学, 2019(02)
  • [2]新疆塔塔尔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 李雪.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3]北方人口较少民族青少年母语保持现状研究 ——以撒拉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为例[D]. 曹波.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5)
  • [4]丽江大研镇纳西族纳汉双语现象研究[D]. 罗文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5]香格里拉三坝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汉语研究[D]. 墨慧强.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4)
  • [6]美国华裔母语保持与转用调查研究[J]. 魏岩军,王建勤,魏惠琳.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3(01)
  • [7]新平彝语腊鲁话研究[D]. 王国旭.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0)
  • [8]滇西彝族大学生对本族语基本词汇掌握情况调查研究——以数词、方位词和时间词为例[J]. 施璐. 大众文艺, 2010(07)
  • [9]寻甸县联合乡凹子彝族村汉语中介语习得与应用研究[D]. 李然. 云南师范大学, 2009(S1)
  • [10]语言、社会认同和少数族群[J]. 叶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02)

标签:;  ;  ;  ;  ;  

论少数民族的语言转移和语言保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