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8~2001年大学生视力状况动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尤来菊,戚学家[1](2021)在《长三角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质现状以及动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数理统计、分析对比、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长三角地区12所普通高校17万名本科生近3年体质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与10年前、20年前、30年前相同指标进行比较,得出长三角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为,身体形态优秀,身体机能良好,身体素质一般,视力状况很差;不同年代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比较显示,身体形态明显向好发展;身体机能女生变化不明显,男生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男、女生各项指标呈显着下降趋势。对此,提出加强青少年有效体育锻炼、利用政策导向激发学生体育锻炼自觉性、全社会营造热爱体育崇尚体育的良好氛围等建议。
朱厚伟[2](2021)在《时空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聂鹏飞[3](2020)在《初中生体育游戏的改良与应用对视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我国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其中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上升速度为各学段之首,近视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最大问题。本研究通过体育活动的干预以提高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为理论基础,以改善初中生近视作为出发点,用“动态视力”作为指标,遵循提高动态视力所要求的基本原则,探究专门设计的体育游戏对初中生动态视力及静态视力的影响及其关系。目的1搜集大量国内外体育游戏,并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与教学内容,总结和归纳出促进初中生视力健康的体育游戏训练方案。目的2对体育游戏进行改良和应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验,验证改良的体育游戏对初中生视力的效果。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实验方案与实验数据进行研究,采用实验法对苏州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石湖中学185名初中生进行16周的体育游戏实验干预,并对干预后所得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经过16周实验干预后实验班学生的动态视力有显着性提高(P<0.001),而对照班学生的动态视力也有显着性提高(P<0.001),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对照班动态视力提高可能与户外活动与体育活动时间较长有关,对照班的动态视力在后测时提高幅度较大,但对照班动态视力的提高由于周期较短尚未达到促进静态视力的目的。(2)在性别差异方面,实验班男女动态视力均有显着性提高(P<0.01)。在动态视力的中测男、女生的动态视力差异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的动态视力提升幅度显着高于女生(P<0.05),说明男生的动态视力优先于女生动态视力发展。(3)实验班初一和初二的学生的动态视力都有显着性提高(P<0.01),初二学生的动态视力提高更为明显(P<0.001),这可能与初二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对实验干预方案掌握较熟练,练习频率较高有关。(4)实验班学生的静态(右眼)与静态(最终)视力差异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静态(右眼)与静态(最终)视力均在中测与后测出现了显着性提高(P<0.05)。(5)实验班女生的静态(最终)视力差异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实验中测与后测女生的静态(最终)视力出现了显着性提高。(6)初二实验班学生静态(右眼)视力差异部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干预的中测与后测相比初二学生静态(右眼)视力出现了显着性提高。(7)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存在正相关关系(r>0.278,P<0.05)。结论通过16周的实验干预提高了实验班学生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验证了初中生动态视力的提高能够促进静态视力的发展,因此利用专门为初中生改良的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可以作为促进初中生视力健康的干预手段。
谢咪[4](2020)在《强化动态视觉任务的足球基础练习对五年级小学生近视患者视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视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问题。Hashemi等根据世卫组织官方发布的数据,对全球屈光不正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近视眼患病率为10.4%,之后不断升高,到2016年为34.2%,并且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Holden等同时也对世界范围内近十几年的数据进行研究,预计2050年,世界范围内将有47.58亿(占总数49.8%)近视患者,其中高度近视将有9.38亿(占总数9.8%)。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文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数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本文以近视问题为出发点,从学校体育领域寻求对策。选用动态视力和静态视力为测试指标,对五年级小学生近视患者进行强化动态视觉任务的足球基础练习,探讨特殊的体育锻炼内容和方式对改善近视人群的积极作用。目的;1、根据足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情况设计并制定针对五年级小学生近视患者的干预方案,探究足球运动项目的具体干预手段,验证强化动态视觉任务的足球基础练习对小学生近视患者视力的影响效果,寻找适合并能够提高近视患者视力的干预方案来进行推广。2、进行实验干预方案研究,将准备好的干预方案进行验证,随着足球练习的推进,通过前、中、后阶段的测试,验证实验对近视患者视力的有效性。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和资料,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充实的理论基础。(2)观察法:随着干预方案的不断实施,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上课情况以及方案实施的效果,同时对上课情况和方案的具体实施情况不断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及时和学生交流,确保干预方案如质如量的进行。(3)实验法:在自愿的基础上,筛选苏州市东山实验小学32位身体状况良好,同时没有遗传病史的10-11岁五年级小学生近视患者为实验对象,实验组将展开16周的足球训练,每周3次课,上课时间为40min,选取灯箱型“E”字形视力表测试静态视力,使用上海驼峰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XP.14-TD-J905型动视力检测仪测试动态视力。(4)数理统计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实验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方法为:①对数据采集阶段回收的数据进行录入;②对实验干预阶段前、中、后测试的数据进行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检验实验干预的有效性,P值界定为0.05。结果1.实验结束后总体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P<0.05),在实验中和实验后这两个阶段效果显着,2.男生的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在实验结束后有所提高(P<0.05),静态视力方面中测和后测的效果最佳,动态视力方面在前、中、后期的对比发现中测的效果最显着。3.女生的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由实验前到实验中有大幅度提高,之后也在不断提高(P<0.05),女生在中测和后测的效果最为显着。4.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没有差异(P>0.05)。5.在结束训练后其中有两名受试者的视力恢复到正常水平(≧5.0)占比6%。结论:①实验结束后总体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中测和后测这两个阶段效果最显着,②男生的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在实验结束后有所提高,静态视力方面中测和后测的效果最佳,动态视力方面在前、中、后期的对比发现中测的效果最显着。③女生的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在实验结束后都有较大提高,其中中测和后测阶段的效果最显着,④男、女生之间视力改善方面在性别上没有差异。⑤根据干预方案进行的实验能够使6%的近视学生视力恢复正常。建议:将体育视远-视近的特征与视光学的调节功能训练相联系,编写可以专门提高儿童视力的足球基础练习干预方案,以及探索开放性运动项目的具体干预手段。
杨力[5](2020)在《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不同视力等级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力军,肩负着推动国家发展,促进民族进步的使命,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但从近几年国民体质健康的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本文以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主要对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视力现状、体育健身行为(体育意识及体育常识的储备情况、体育健身行为特征、影响因素)现状及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现状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近视等级程度的加深对体育健身活动感兴趣的人数比例逐渐增加(P<0.01);视力正常学生中对终身体育认知较高的人数比例高于视力不良学生,视力不良学生中对终身体育认知较差的人数比例高于视力正常学生(P<0.05);视力相对较好的学生每周健身的频次要高于视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视力不良学生中每次健身强度为“微微出汗或中等出汗”的人数比例要高于视力正常学生,视力正常学生每次健身强度为“大汗淋淋”的人数比例高于视力不良学生(P<0.05);各视力等级中过去一年平均每月消费水平100元以内的学生人数比例随着近视程度的加深而升高,消费水平处于500以上的学生人数比例中度视力>正常>轻度视力>重度视力(P<0.05)。不同视力等级学生的体育健身时间不存在差异性;视力差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隔网对抗的运动项目、对抗较小的运动项目或者无对抗的运动项目,而视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多选择身体对抗密集的运动项目,在运动项目选择上呈显着性差异。建议:加强用眼卫生宣传,加大学生视力监管力度;重视体育理论教学,培养终生体育意识;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体育服务;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陈孝萍[6](2020)在《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所抽取的江西省赣州市所有中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赣州市1318岁的中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同时对抽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发放体育健身问卷,分析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和“家校社”因素对体质健康的影响,旨在掌握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试图找出影响体质健康的身体活动水平和“家校社”关键因素,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1)赣州市中学男女生体质健康总成绩合格率分别为85.7%、91.4%。体质单项指标中男生50米跑合格率最高(92.9%),引体向上合格率最低(24.3%);女生仰卧起坐合格率最高(93.2%),800米跑合格率最低(73.1%)。(2)赣州市乡镇男女生身体形态、视力、下肢爆发力均优于城市;乡镇女生生理机能和男生柔韧素质、肌肉力量、耐力素质优于城市;城市女生柔韧素质优于乡镇(P<0.01)。(3)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一周MVPA天数为34天,城乡学生周末屏幕时间和城市学生课外作业时间超过2h。城乡、男女、初高中学生MVPA天数、屏幕时间和课外作业时间均呈显着性差异(P<0.05)。。(4)影响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的身体活动因素有:MVPA,屏幕时间和课外作业时间(P<0.05)。(5)影响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家校社”因素有:父母学历、职业、家庭收入、父母身体活动、父母鼓励和陪伴及家庭体育金钱投入;学校场地器材、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和氛围及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社区免费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情况、社区青少年体育组织及社区锻炼设施(P<0.05)。研究结论:(1)2019年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合格率,男生50米跑合格率最高,引体向上合格率最低;女生仰卧起坐合格率最高,800米跑合格率最低;肺活量和视力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整体体质合格率低于2014年江西省平均水平。(2)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城乡差异表现在:乡镇男女生身体形态、视力、下肢爆发力均优于城市;乡镇女生生理机能和男生柔韧素质、肌肉力量、耐力素质优于城市;城市女生柔韧素质优于乡镇。(3)赣州市城乡1318岁中学生MVPA均较低,周末屏幕时间均较长,城市学生课外作业时间较长;城市学生MVPA水平和屏幕时间少于乡镇,课外作业时间多于乡镇;女生MVPA天数和屏幕时间少于男生,课外作业时间多于男生;高中学生课外作业时间少于初中。(4)学习日和周末MVPA水平低,屏幕时间和课外作业时间长是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各指标不合格的身体活动主要因素(5)家庭因素中父母学历、职业、家庭收入、父母身体活动水平、父母鼓励、父母陪伴、家庭体育金钱投入,学校因素中场地器材、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选择,社区因素中免费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成立青少年体育组织、锻炼设施是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各指标的“家校社”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家庭因素主要对身体素质和体质总成绩影响较大,社区因素主要对身体素质和视力影响较大。
林高松[7](2020)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制度,是国家开展兵役工作的法律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研究分析兵役法律制度所包含的法理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按照“理性分析、历史沿革、价值定位、内外环境、完善之道”的逻辑顺序分五章展开研究。第一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从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兵役实体法律制度、兵役程序法律制度等为研究起点,对兵役法律制度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界定,系统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和地位作用,为论文撰写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按照古代、近代和新中国等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发展脉络,系统分析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从体系构成、实质内涵和主要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兵役法律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现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现代化局部战争需要、退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第三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所蕴含的法理价值进行全面阐述,一是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二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三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四是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五是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等,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第四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客观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这是新时代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根基。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防实力同步增强,二是我国总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局部战争威胁始终存在,三是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四是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军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五是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第五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完善之道。主要从兵役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力求为国家兵役机关开展兵役法律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一是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三是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持续为国家提供优质的兵员补充,确保国家总体安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高骥[8](2020)在《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是顺应世界趋势的一种表现,是贯彻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本研究将特别是W市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以基层兵役工作人员的视角加以重新审视,有利于兵役机关深入理解大学生应征入伍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有利于征集高素质兵员,使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应征入伍。本文主要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大学生应征入伍发展历程、现状等情况,并以W市现状为例,分析现行大学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吸取国外征集高素质兵员经验,研究出我国当前大学生征兵工作对策。在增强兵役法规的可行性、科学性和强制性的基础上,着眼调动大学生参军热情,有效提升国防教育形式效果升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备前瞻性的激励机制,以信息化手段掌握大学生预征对象信息,加强宣传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一年两季征兵,阳光化依法征兵、廉洁征兵,严格精准化程序按需征集大学生对岗入伍。做好大学生士兵应征入伍,征集更多的高素质大学生兵员到部队中发展,改善部队兵员结构,提升我军信息化、现代化战斗力,并确保大学生在军队有发展空间,退伍有保障制度,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搭建舞台,让他们入伍安心、服役暖心、退伍放心。
张敏[9](2020)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寻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及规律,找出身体素质下滑的根本原因所在。利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作出科学的指导,找出遏制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解决方法,这是对体质与健康研究领域的一次积极尝试,以促进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方法:本研究采用均值、标准误、方差分析、趋势检验、发展水平增长量和增长速度对2007-2017年中北大学19-22岁男、女大学生1000米(男)、800米(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测试项目成绩均值进行整体、长期趋势及性别差异分析,用19岁男生2007年-2012年的测试项目成绩均值预测2013-2017年成绩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继而预测19-22岁大学生2022年、2027年测试项目成绩均值。结果:从整体趋势上看,11年来,19-22岁男生1000米测试成绩均值呈下降趋势,女生8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测试成绩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趋势检验显着(P<0.05),均值差异显着(P<0.001)。(2)从长期趋势来看,由逐期增长量和环比增长速度可知,2007-2017年19-22岁男、女生测试项目成绩均值发展趋势相似;由累积增长量和定基增长速度可知,女生800米测试成绩均值10年中有5年低于2007年测试成绩均值,男生1000米则有8年。坐位体前屈成绩均值分别有7年高于2007年,立定跳远成绩均值则有6年。(3)从性别差异上看,女生每项测试项目成绩均值增长速度均优于男生。(4)模型验证中,10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成绩的观测值与预测值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0.98、-0.09、0.01,相对误差分别为0.006、-0.02、0.01。(5)从预测表可以看出,2022年与2027年预测耐力成绩均值除19岁男生提高,其余年龄段男、女生均下降。坐位体前屈成绩均值预测除19岁男生和22岁女生下降,21岁男生不变,其余年龄段均上升。立定跳远成绩均值预测除2022年22岁男生下降,2022年、2027年20岁和21岁女生升高,其余年龄段均处于停滞状态。结论:(1)2007-2017年男生1000米测试成绩均值总体处于下降趋势,问题亟待。女生800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测试成绩均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测试项目的长期趋势都存在成绩的波动幅度较大,成绩不稳定的现象。(3)男、女生测试项目成绩发展趋势相似,女生成绩均值增幅比男生大,近十年发展趋势比男生好。(4)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成绩,误差较小,符合统计学中的规律,预测数据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要把预测值作为参考数据,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
胡莹莹[10](2020)在《上海市初中生屏前时间与BMI、视力、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以奉贤区为例》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初中生屏前时间与BMI、视力情况、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并对此做出研究从而为进一步制定屏前相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中国最发达城市之一的上海市作为框架目标,在此框架内选取该市奉贤区古华中学、汇贤中学、阳光外国语中学、弘文中学、华亭中学、教院附中、育秀中学、实验中学八所城区学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测试,数据收集后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学生体检获得的身高和体重值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并对其分级(轻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及各学校的视力测试数据进行录入;釆用问卷调査的方法让学生填写《每日屏前行为记录表》了解被调查者工作日及周末和一周日均的屏前时间(对屏前时间进行分组与BMI、视力及体力活动进行比较);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短卷)及评分标准来进行不同强度活动的1周频率和每天的累计时间及整体屏前行为时间输入整理分析。通过Epidada3.1进行资料录入,并在数据录入后进行数据复核、清洗,剔除缺项严重的记录,剔除不合理数据的记录之后应用Spss25.0进行分析,分析上海市奉贤区中学屏前时间与BMI、视力及体力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得到P<0.05,表示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通过对不同组别屏前时间与BMI、近视、体力活动是否也存在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相关策略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1、奉贤区八所城区中学学生构成屏前活动占有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使用屏前工具学习、做书面作业、屏前娱乐,看书刊杂志。周末的屏前时间为工作日的两倍。学生每日屏前时间中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的所用时间较多,看电视的所用时间较少。每日课余屏前时间中有接近于半数的同学参与看书和玩电脑与手机,参与户外运动和室内运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较少。每所学校的课余屏前时间人数分布较为均匀。2、在调查的上海市奉贤区八所城区中学共计9296人中,视力在4.5以下的人数最多,共3946人,占比42.44%;在5.0以上(包括5.0)的人数最少,共2266个人,占比24.37%。3、上海市奉贤区八所城区初中的剧烈强度运动时间和静坐时间最多,选择适度强度的体力活动次之,而花在步行上的时间最少。4、BMI指数中超重的学生有1183人,肥胖的人数有1174人,所占比例约四分之一,正常体重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多。5、上海市奉贤区城区初中学生的总体屏前时间和不同组别的屏前时间与体力活动不相关;与BMI、视力均有显着相关:屏前时间与BMI呈现出正相关的状态,屏前时间与视力呈现出负相关的状态。研究结论:上海市奉贤区城区八所初中的屏前时间对于视力、BMI均有影响,且在Spss中呈相关性显着、差异性明显的状态;且屏前时间对于体力活动没有影响,不具有相关性。
二、1998~2001年大学生视力状况动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98~2001年大学生视力状况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长三角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质现状以及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 |
2.2.2 数理统计 |
2.2.3 对比分析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长三角地区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现状 |
3.1.1 长三角地区男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
3.1.2 长三角地区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
3.2 长三角地区大学生视力现状 |
3.3 不同年代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 |
3.3.1 长三角地区不同年代男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3.3.2 长三角地区不同年代女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对比、分析 |
3.4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
4 结论 |
5 建议 |
(3)初中生体育游戏的改良与应用对视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初中生近视的现状及形成原因 |
2.1.1 初中生近视的现状 |
2.1.2 近视的影响因素 |
2.1.3 视近与近视的关系 |
2.2 近视的形成机制与调节功能 |
2.2.1 睫状肌调节功能降低 |
2.2.2 光对近视的影响 |
2.2.3 调节功能训练能够改善青少年近视 |
2.3 体育运动与调节功能训练的关系 |
2.4 动态视力的相关研究及其与体育活动的关系 |
2.4.1 动态视力的相关研究 |
2.4.2 体育活动与动态视力的关系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测量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实验对比法 |
4 实验设计 |
4.1 实验设计原则 |
4.1.1 安全性原则 |
4.1.2 适应性原则 |
4.1.3 有效性原则 |
4.1.4 创新性原则 |
4.2 实验研究路线 |
4.3 实验方案设计 |
4.3.1 方案设计前的调查工作 |
4.3.2 体育游戏改良的基本过程 |
4.3.3 游戏实验内容 |
4.3.4 改良后体育游戏的特点 |
4.4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研究结果 |
5.1.1 实验对象的同质性检验 |
5.1.2 动态视力的变化情况 |
5.1.3 静态视力的变化情况 |
5.1.4 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的关系 |
5.1.5 实验前、中、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不同视力水平的变化情况 |
5.2 分析与讨论 |
5.2.1 初中生的视力发育的年龄及性别特征 |
5.2.2 实验过程中初中生动、静态视力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
5.2.3 体育活动对初中生动、静态视力的影响 |
5.2.4 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的相关关系 |
6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1 初中生分类游戏实验方案 |
附件2 视力情况测量表 |
附件3 对照组教学内容课程表 |
致谢 |
(4)强化动态视觉任务的足球基础练习对五年级小学生近视患者视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近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
2.1.1 近视的概念 |
2.1.2 国内外近视的情况 |
2.1.3 近视的影响因素 |
2.2 调节功能对视力变化的影响 |
2.2.1 近视患者调节功能的改变 |
2.2.2 调节功能训练对近视的治疗效果 |
2.3 体育锻炼与调节功能的关系 |
2.4 动态视力的相关研究及其与静态视力的关系 |
2.4.1 动态视力的相关研究 |
2.4.2 动态视力与静态视力的关系 |
2.5 足球基础练习对改善视力的影响 |
3 研究一 干预方案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观察法 |
3.3 干预方案 |
3.4 结果与分析 |
4 研究二 实验研究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测量法 |
4.2.2 数理统计法 |
4.3 实验流程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总体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情况分析 |
4.4.2 男生总体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情况分析 |
4.4.3 女生总体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情况分析 |
4.4.4 男、女生静态视力和动态视力在性别间的差异 |
5 讨论 |
5.1 体育锻炼对动态视力的影响 |
5.2 动态视力对静态视力的影响 |
5.3 体育锻炼对改善小学生近视眼的可行性 |
5.4 强化动态视觉任务的足球基础练习改善近视小学生视力的机制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不同视力等级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体育健身行为 |
1.3.2 视力等级 |
1.3.3 湘西地区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外视力研究现状 |
1.4.2 国内外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研究现状 |
1.5 研究述评 |
1.6 研究对象 |
1.7 研究方法 |
1.7.1 文献资料法 |
1.7.2 测试法 |
1.7.3 问卷调查法 |
1.7.4 数理统计法 |
第2章 结果与分析 |
2.1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视力等级 |
2.2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体育健身行为 |
2.2.1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体育健身主观态度 |
2.2.2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对终生体育的认识 |
2.2.3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方法的了解程度 |
2.2.4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活动后的情感体验 |
2.2.5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 |
2.2.6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每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频次 |
2.2.7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每次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时间 |
2.2.8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强度 |
2.2.9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活动消费情况 |
2.3 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 |
2.3.1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主观态度 |
2.3.2 不同视力等级大学生对终生体育的认知 |
2.3.3 不同视力等级大学生体育健身方法了解程度 |
2.3.4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情感体验 |
2.3.5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活动频次 |
2.3.6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强度 |
2.3.7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时间 |
2.3.8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 |
2.3.9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项目情况 |
第3章 讨论 |
3.1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主观态度差异显着 |
3.2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终身体育认知差异显着 |
3.3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方法了解程度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 |
3.4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情感体验无差异 |
3.5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频次具有高度显着性差异 |
3.6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强度差异显着 |
3.7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时间无差异 |
3.8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消费呈显着性差异 |
3.9 不同视力等级学生体育健身项目选择具有显着性差异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 A 湘西地区不同视力等级大学生育健身行为调查问卷 |
(6)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概述 |
1.1.1 体质与健康 |
1.1.2 身体活动 |
1.2 国外相关研究 |
1.2.1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 |
1.2.2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与身体活动的研究 |
1.2.3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与“家校社”的研究 |
1.3 国内相关研究 |
1.3.1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 |
1.3.2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与身体活动的研究 |
1.3.3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与“家校社”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与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资料法 |
2.3.2 问卷调查法 |
2.3.3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体质健康各指标合格率分析 |
3.1.1 身体形态指标正常率 |
3.1.2 视力指标正常率 |
3.1.3 肺活量指标合格率 |
3.1.4 身体素质指标合格率 |
3.2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城乡比较 |
3.2.1 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
3.2.2 肺活量指标比较 |
3.2.3 视力指标比较 |
3.2.4 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
3.3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身体活动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
3.3.1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身体活动调查基本情况 |
3.3.2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体质健康与身体活动的回归分析 |
3.4 “家校社”因素对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
3.4.1 “家校社”因素调查基本情况 |
3.4.2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体质健康与“家校社”因素的回归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 |
第一节 兵役法律制度的科学界定 |
一、相关概念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实体法律制度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程序法律制度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 |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制度的法律特征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时代特征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容特征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
一、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军事制度的重要内容 |
二、兵役法律制度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组织兵役工作的有效规范 |
第二章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
一、我国古代兵役法律制度 |
二、我国近代兵役法律制度 |
三、新中国兵役法律制度 |
第二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 |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实质内涵 |
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客观分析 |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 |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优劣之处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 |
第一节 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 |
一、依法参加兵役是公民和法人的基本义务 |
二、参加兵役人员依法享有各种基本权利 |
三、正确处理兵役权利与兵役义务的关系 |
第二节 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 |
一、兵役必须以实现国家价值优先 |
二、公民通常是实现个人价值优先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调节器 |
第三节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 |
一、国防是全体公民的国防 |
二、兵役实质是少数公民参加兵役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统一的平衡器 |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
一、公平与效率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 |
二、兵役法律制度优先考虑军事效率 |
三、兵役法律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原则 |
第五节 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 |
一、追求国家和平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目标 |
二、保障国家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 |
三、统筹和平权与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功能 |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 |
第一节 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 |
一、经济实力 |
二、法治环境 |
三、军事改革 |
第二节 国家严峻安全形势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
一、国家统一困境 |
二、周边事态纷争 |
三、西方大国遏制 |
第三节 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 |
一、信息化局部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样式 |
二、高技术武器装备占据未来战场的主导地位 |
三、高素质的兵员成为信息化战争胜负的关键 |
第四节 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 |
一、尊重军人共识 |
二、优待军人传统 |
三、军人权益维护 |
第五节 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 |
一、独生子女成为军队服役主体 |
二、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
三、入伍后退兵比例呈逐年上升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完善之道 |
第一节 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 |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 |
第二节 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 |
一、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
二、统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规划计划 |
三、科学组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起草拟制 |
第三节 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 |
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兵役法律意识 |
二、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确保法律制度落到实处 |
三、严格组织对违反兵役法律制度行为的惩治 |
结语: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
一、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其它军事政策制度之间的关系 |
二、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新时代强军要求的关系 |
三、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制定与实施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8)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 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概述 |
2.1 地方大学生入伍定义 |
2.2 地方大学生入伍发展历程 |
2.2.1 暂缓征集阶段(2000 年之前) |
2.2.2 试点征集阶段(2001-2004 年) |
2.2.3 逐渐展开阶段(2005-2015 年) |
2.2.4 重点征集阶段(2016 年至今) |
2.3 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意义 |
2.3.1 地方大学生入伍是贯彻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 |
2.3.2 地方大学生入伍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
2.3.3 地方大学生入伍是顺应世界趋势的一种表现 |
2.3.4 地方大学生入伍是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客观需要 |
3 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 |
3.1 W市基本情况简介 |
3.2 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基本情况 |
3.2.1 W市网上应征报名情况 |
3.2.2 W市入伍大学生情况 |
3.2.3 W市大学生入伍动机调查 |
3.3 近年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做法及成效 |
3.3.1 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军营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
3.3.2 征集主体逐步转变,兵员素质结构进一步改善 |
3.4 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存在的问题 |
3.4.1 参军顾虑较多,入伍积极性难提升 |
3.4.2 内容形式略陈旧,征兵宣传难奏效 |
3.4.3 兵役意识淡薄,拒服兵役现象难禁止 |
3.4.4 人岗未匹配影响留队发展,政策激励难持续 |
4 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1 大学生缺乏相应国防观念,忧患意识淡薄 |
4.2 征兵宣传缺乏感召力,强效合力未形成 |
4.3 现行兵役法规制度缺乏刚性约束,兵役执法不严 |
4.4 优抚安置政策缺乏长效吸引,激励措施易滞后 |
4.5 征集模式缺乏精准,程序有待完善 |
5 优化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对策建议 |
5.1 借鉴吸收军事强国经验 |
5.1.1 各国征集高素质人才入伍经验概况一览 |
5.1.2 借鉴和启示 |
5.2 深入开展国防宣传、教育 |
5.2.1 以强化国防意识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提高教育重视度 |
5.2.2 以针对性、有效性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入伍感召力 |
5.3 科学完善征兵运行机制 |
5.3.1 着眼平时征兵准备,常态化征兵工作开展机制 |
5.3.2 着眼强化法律依据,规范化修改完善兵役法规 |
5.3.3 着眼兵员主体变化,精准化转变征集方式机制 |
5.3.4 着眼提高兵役意识,严细化兵役执法惩处机制 |
5.3.5 着眼保证兵员质量,阳光化征集标准程序制度 |
5.4 全面营造良好成长与发展环境 |
5.5 多措并举解决退伍就业发展问题 |
5.5.1 前瞻性制定优抚政策 |
5.5.2 市场化定向对口就业培训 |
6 展望、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时间序列分析理论概述 |
2.2 时间序列分析在其他领域中的运用 |
2.3 时间序列分析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 |
2.4 时间序列分析在体质与健康研究领域中的运用 |
2.5 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的研究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体质测量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划分 |
4.2 高校大学生800米、1000米跑成绩变化发展趋势分析 |
4.2.1 大学生800米、1000米跑成绩发展整体趋势分析 |
4.2.2 大学生800米、1000米跑成绩发展长期趋势分析 |
4.2.3 大学生800米、1000米成绩发展性别差异分析 |
4.3 高校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变化发展趋势分析 |
4.3.1 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发展整体趋势分析 |
4.3.2 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发展长期趋势分析 |
4.3.3 大学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发展性别差异分析 |
4.4 高校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变化发展趋势分析 |
4.4.1 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发展整体趋势分析 |
4.4.2 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发展长期趋势分析 |
4.4.3 大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发展性别差异分析 |
4.5 验证时间序列模型在大学生身体素质领域的可行性 |
4.5.1 1000米、800米成绩的模型验证 |
4.5.2 坐位体前屈成绩的模型验证 |
4.5.3 立定跳远成绩的模型验证 |
4.6 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预测建模与预测值 |
4.6.1 1000米、800米成绩模型参数估计及预测 |
4.6.2 坐立体前屈成绩模型参数估计及预测 |
4.6.3 立定跳远成绩模型参数估计及预测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上海市初中生屏前时间与BMI、视力、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以奉贤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立题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
1.3.1 总体目标 |
1.3.2 具体实施目标 |
1.3.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屏前时间(Before the screen time) |
2.1.2 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r) |
2.1.3 体质健康(Physical health) |
2.1.4 BMI(Body Mass Index)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内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 |
2.2.2 国外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 |
2.2.3 国内外静态行为与屏前时间的发展 |
2.2.4 国内外青少年屏前行为(时间)对肥胖的影响研究 |
2.2.5 国内外青少年屏前行为(时间)对视力的影响研究 |
2.2.6 国内外青少年屏前行为(时间)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2.1 问卷的设计 |
3.2.2.2 问卷信效度检验 |
3.2.2.3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3.1 数据的获取 |
3.2.3.2 数据的处理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基本情况 |
4.1.1 被调查学生屏前活动情况 |
4.1.2 被调查学生的BMI情况 |
4.1.3 被调查学生视力统计情况 |
4.1.4 被调查学生体力活动统计情况 |
4.2 屏前时间与初中学生BMI的相关分析 |
4.2.1 总体屏前时间与BMI的相关分析 |
4.2.2 不同组别屏前时间与BMI的相关分析 |
4.3 屏前时间与初中学生视力相关分析 |
4.3.1 总体屏前时间与视力的相关分析 |
4.3.2 不同组别屏前时间与视力的相关分析 |
4.4 屏前时间与初中学生体力活动相关分析 |
4.4.1 总体屏前时间与体力活动的相关分析 |
4.4.2 不同组别屏前时间与体力活动的相关分析 |
第5章 结果分析 |
5.1 关于被调查学生屏前活动的分析 |
5.2 被调查学生的BMI情况分析 |
5.3 被调查学生的视力情况分析 |
5.4 被调查学生的体力活动情况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1998~2001年大学生视力状况动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长三角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质现状以及动态分析[J]. 尤来菊,戚学家. 安徽体育科技, 2021(05)
- [2]时空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研究[D]. 朱厚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初中生体育游戏的改良与应用对视力的影响研究[D]. 聂鹏飞. 苏州大学, 2020(03)
- [4]强化动态视觉任务的足球基础练习对五年级小学生近视患者视力的影响研究[D]. 谢咪. 苏州大学, 2020(03)
- [5]湘西地区综合性本科院校不同视力等级大学生体育健身行为研究[D]. 杨力. 吉首大学, 2020(03)
- [6]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孝萍.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7]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D]. 林高松. 武汉大学, 2020(04)
- [8]W市地方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高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9]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研究[D]. 张敏. 中北大学, 2020(09)
- [10]上海市初中生屏前时间与BMI、视力、体力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以奉贤区为例[D]. 胡莹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