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期胰腺癌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汪敏,于鹏跃,王言,宋燕珂,李峣,孙莹,赵丽艳[1](2022)在《外周血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和NLR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机体凝血状态的评估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检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前外周血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探讨其对患者凝血状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4例恶性肿瘤(宫颈癌74例,肺癌65例,卵巢癌55例,结直肠癌50例,胃癌43例,食管癌35例和胰腺癌32例)患者作为肿瘤组,并按照TNM分期分为早期(Ⅰ-Ⅱ)和晚期(Ⅲ-Ⅳ)肿瘤组,同时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受试者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AT)、血小板计数和NLR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早和晚期肿瘤组患者PT均延长(P<0.01),APTT均缩短(P<0.05或P<0.01),FIB、D-Dimer、FDP水平和NLR均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晚期肿瘤组患者TT缩短(P<0.05),AT活性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与早期肿瘤组患者比较,晚期肿瘤组患者PT延长(P<0.01),TT缩短(P<0.01),FIB、D-Dimer、FDP水平和NLR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类型肿瘤组患者PT均延长(P<0.05或P<0.01),除食管癌外的不同类型肿瘤组患者APTT均缩短(P<0.05或P<0.01),肺癌、卵巢癌和食管癌患者TT均缩短(P<0.05或P<0.01),各类型肿瘤组患者FIB、D-Dimer和FDP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胰腺癌患者AT活性降低(P<0.05),晚期卵巢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P<0.01),各类型肿瘤组患者NLR均升高(P<0.05或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前主要表现为APTT缩短及FIB、D-Dimer水平和NLR升高,晚期肿瘤患者还可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升高和AT降低,提示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紊乱,易并发血栓事件。
李月月,史家岚[2](2021)在《胰腺癌中的静脉血栓形成机制》文中提出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是一种高转移性的恶性肿瘤,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肿瘤。目前,PC患者发生VTE的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涉及凝血系统激活、肿瘤细胞相关炎症因子产生增多等,因此仍需对PC患者VTE的发生机制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马会明[3](2021)在《不同海拔人群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海拔人群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差异,进一步了解高原缺氧对高原人群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为预防高原人群及低海拔人群进入高海拔地区出现紧急状况(例如血栓或出血)时合理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山东济南(海拔60米)体检者70例,青海西宁(海拔2200米)体检者67例,青海黄南州同仁市(海拔27000米)体检者77例、青海玉树州玉树市(海拔3700米)体检者71例,分别为平原组、高原1组、高原2组、高原3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等),收集入选者APTT、PT、TT、DD、FDP凝血纤溶指标,比较四组间差异,进而分析高海拔人群与平原人群的凝血纤溶功能相比是否发生改变。结果:1.平原组、高原1组、高原2组、高原3组之间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四组凝血指标TT、PT、APT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行两两比较,TT除平原组与高原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P<0.05;PT高原3组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TT除高原1组与高原2组、高原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P<0.05。3.四组纤溶指标DD、FD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间行两两比较,DD除高原1组与高原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P<0.05;FDP除平原组与高原1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他均P<0.05。结论:(1)高海拔环境对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有所影响,机体主要表现为高凝状态。海拔越高缺氧越严重,对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越大。(2)高凝状态的确定可能为血栓前状态、血栓疾病诊断提供价值。(3)除常规凝血纤溶指标外我们还可对凝血生成中间产物进行研究,增加凝血指标对血栓疾病诊断的价值。
田培裕[4](2021)在《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自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住院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的肺癌患者,资料来源于电子病历数据库。入组病例中符合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VTE)的患者纳入病例组,未发生VTE的肺癌患者纳入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癌症相关情况、生物指标、中医证候等信息,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信息,研究肺癌患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病例组的VTE发病情况和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研究结果1研究资料: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92例患者,其中病例组(发生VTE组)患者48例,对照组(未发生VTE组)患者144例。2 VTE发病与一般资料的关系:VTE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3.97±10.49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4.94±9.73岁,经统计发现VTE组患者中55-74岁中老年人的占比较多(64.6%),而45-54岁中年患者的VTE发病风险较高(p<0.05)。VTE组患者饮酒人数16人(占33.3%),对照组饮酒人数15人(占10.4%),经统计发现VTE组患者中饮酒人数占比明显更高(p<0.05),并经多因素分析为独立危险因素(OR=5.02)。3 VTE发病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VTE组中有7人(占14.6%),对照组中有5人(占3.5%),经统计发现VTE组患者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数占比明显更高(P<0.05),并经多因素分析为独立危险因素(OR=10.47)。4 VTE发病与癌症相关情况的关系:VTE组患者主要病理类型为腺癌(n=26,54.2%),VTE组患者TNM分期均处于Ⅲ-Ⅳ期,且淋巴结分期为N3的患者在VTE组占比更高(p<0.05),并经多因素分析为独立危险因素(OR=5.67)。具有远端转移的肺癌患者VTE发生风险更高(p<0.05),是对照组患者发生VTE风险的5.66倍。VTE组患者中具有肾上腺转移的占比更高(20.8%vs6.2%,p<0.05)。5 VTE发病与生物指标的关系:VTE组患者的血糖、尿素氮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并经多因素分析血糖水平为肺癌患者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2)。VTE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6 VTE发病情况:VTE组48例患者中发生上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者33例(68.75%),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14例(29.17%),肺栓塞伴左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一例(2.08%)。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的上肢静脉血栓栓塞症有29例,占VTE总发病人数60.42%,占病例组中心静脉置管人数的87.88%。从肺癌确诊时间至VTE发病时间的中位时长为9.83个月,以肺癌确诊6个月以上发病人数较多(n=32,66.7%)。7 VTE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VTE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痰湿证>气虚证>血瘀证>热毒证>阴虚证>气滞证,其中血瘀证和热毒证患者占比显着多于对照组(p<0.05)。VTE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痰热阻肺证>阴虚毒热证,其中痰瘀互结证和痰热阻肺证患者占比显着多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痰热阻肺证为肺癌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9.31)。研究结论1.饮酒、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淋巴结分期为N3、远端转移、血糖、痰热阻肺证是肺癌患者VT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发生VTE的肺癌患者基线的中医证素以痰湿证、气虚证、血瘀证、热毒证多见,证型以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痰热阻肺证多见。3.VTE发生时间多在肺癌确诊6个月之后,对于治疗中后期的肺癌患者应警惕VTE发生风险。
马会明[5](2021)在《不同海拔人群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海拔人群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差异,进一步了解高原缺氧对高原人群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为预防高原人群及低海拔人群进入高海拔地区出现紧急状况(例如血栓或出血)时合理使用抗凝纤溶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山东济南(海拔60米)体检者70例,青海西宁(海拔2200米)体检者67例,青海黄南州同仁市(海拔27000米)体检者77例、青海玉树州玉树市(海拔3700米)体检者71例,分别为平原组、高原1组、高原2组、高原3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等),收集入选者APTT、PT、TT、DD、FDP凝血纤溶指标,比较四组间差异,进而分析高海拔人群与平原人群的凝血纤溶功能相比是否发生改变。结果:1.平原组、高原1组、高原2组、高原3组之间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四组凝血指标TT、PT、APT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行两两比较,TT除平原组与高原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P<0.05;PT高原3组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TT除高原1组与高原2组、高原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P<0.05。3.四组纤溶指标DD、FD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间行两两比较,DD除高原1组与高原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均P<0.05;FDP除平原组与高原1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他均P<0.05。结论:(1)高海拔环境对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有所影响,机体主要表现为高凝状态。海拔越高缺氧越严重,对机体的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越大。(2)高凝状态的确定可能为血栓前状态、血栓疾病诊断提供价值。(3)除常规凝血纤溶指标外我们还可对凝血生成中间产物进行研究,增加凝血指标对血栓疾病诊断的价值。
向梦琪[6](2020)在《常见凝血指标与肺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常见凝血指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背景肺癌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疾病。近年来,随着肺癌治疗手段的高速发展,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较过去大大提高。然而,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其中,高凝状态是晚期肺癌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肺癌相关的高凝状态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其常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通常只有在经过实验室相关检查后才能发现。目的我们通过一项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常用的凝血相关指标与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引起临床对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重视,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次研究我们共收集了 2010年9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确诊为晚期NSCLC的患者共209例。收集研究对象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及血清学检查,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相关实验室指标及PLT、TT、PT、APTT、D-D、ATⅢ、FIB等凝血相关指标。使用R版本3.6.0的统计软件包“survival”和“survminer”建立原始数据库,对所收集的相关数据和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晚期NSCLC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使用森林图显示协变量对预后的重要性。使用Harrell的c-Index,校正分析和重新分类测试确定除其他因素外后该因素的预后能力。根据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使用R版本3.6.0的“rms”软件包,计算出 Nomogram。结果1、C反应蛋白在非腺癌组中较腺癌组升高(11.58[5.61,13.97]vs.9.13[2.25,12.89],P=0.008)。腺癌与非腺癌两组间性别比例、年龄结构、BMI、生存时间、治疗方案、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KPS评分、TT、PT、APTT、AT Ⅲ、FIB、CEA、ALB、WBC、NE、LY、NLR、HGB、PLT、ALT、AST 及 PN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就OS而言,化疗方案中含铂(HR=0.11,95%CI[0.02,0.60],P=0.01)与晚期 NSCLC 患者的预后较好有关,PT>11.70sec(HR=3.96,95%CI[1.40,11.16],P=0.009)、APTT>22.70sec(HR=2.96,95%CI[1.07,8.16],P=0.036)以及D-D>1mg/L(HR=2.74,95%CI[1.08,6.97],P=0.035)与晚期 NSCLC 患者更差的预后相关。3、单因素分析删选变量后,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11.70 sec(HR=2.24,95%CI[0.71,7.12],P=0.17)、APTT>22.70 sec(HR=2.60,95%CI[0.90,7.51],P=0.076)和D-D>1mg/L(HR=2.37,95%CI[0.88,6.34],P=0.086)都不是影响晚期 NSCLC 患者 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PT、APTT延长以及D-D升高预示着NSCLC患者临床预后差。用这些变量建立的生存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患者长期生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第二部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系统性回顾及19项临床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背景肿瘤晚期的病人往往会出现高凝状态,而D-D是检测凝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既往的许多研究表明,D-D水平与肺癌患者的长期死亡风险存在相关性。通过第一部分的回顾性研究,我们也发现D-D与NSCLC患者的预后相关,在查阅肺癌与D-D的相关研究后,我们发现血清D-D水平与肺癌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的联系仍然存在争议。目的我们对现有的有关基线循环D-D与肺癌患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以总结D-D与肺癌患者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引起临床对肺癌患者D-D检测的重视,并为患者及时进行干预和抗凝治疗提供理论支持,以减少肺癌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如VTE、PE以及DIC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方法通过对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三大数据库的检索,收集2019年8月前所有有关血清D-二聚体与肺癌患者死亡风险的临床研究,制定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死亡率的总风险比的提取。其中,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ce质量评估标准评估文献质量,而非随机对照试验使用NOS评估文献质量。使用RevMan 5.3及R软件3.6.0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纳入研究的异质性通过I2统计、Cochrane的Q检验和p值进行评估。并根据异质性及纳入文章的情况,我们使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对整体的风险比进行合并。并进一步通过meta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评估了异质性的来源。通过漏斗图、Begg’s检验、Egger’s检验和剪补法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采用去除单项研究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应用GRADE系统对结果实施质量评价。结果本研究按照预定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了 19项符合条件的研究,汇总的风险比显示高D-D水平提高了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HR=1.62,95%CI:1.39-1.88,I2=75.0%)。但研究存在中度的异质性,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晚期肺癌组,较高水平的血清D-D的肺癌患者,其死亡率较非晚期肺癌组升高1.91倍(HR=2.91,95%CI:2.24-3.78,I2=6.0%)。进一步对异质性的来源进行分析,将其他变量(包括国家、发表年份、肿瘤类型、随访时间、设计方法、质量评分和疾病状况)拟合到多元meta回归模型中,我们发现疾病的分期是异质性的来源之一(p<0.001)。结论此项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较高的血清D-D水平提示肺癌患者较高的远期死亡风险,尤其是在晚期肺癌中。D-D可能是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但由于较大的异质性和发表偏倚,未来需要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甚至进行干预性研究,来验证这一结论。
段桦,周天,胡凯文[7](2020)在《益气活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概况》文中认为从《黄帝内经》时代起对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有了认识,现代医家加以提炼发挥,总结认为正虚血瘀为恶性肿瘤的常见病机。对近年来以益气活血为治则所开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回顾,发现该治法及药物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期,减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免疫功能,缓解高凝状态,改善脏器功能、防止脏器损伤,处理并发症等作用及优势,并分析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转移、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功能、逆转细胞耐药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禹沛然[8](2018)在《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之间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3例(AMI组)及同期经冠脉造影检查阴性的非冠心病患者6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AMI组根据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两个亚组,比较两组间D-二聚体浓度的关系。根据AMI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采用二分类法将AMI组患者分为低分组及高分组两亚组:低分组0≤GSlow≤54,高分组GShigh≥55,比较两组间D-二聚体浓度的关系。最后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218.74±233.00)ug/L较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38.18±70.23)u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I组中单支病变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154.64±168.16)ug/L较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233.19±243.10)u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MI组中Gensini评分高分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239.76±245.33)ug/L较低分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198.50±219.08)u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对纳入本研究的538例患者(AMI组473例,对照组65例)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在调整吸烟史因素后,D-二聚体水平仍与急性心肌梗死呈正相关(OR=0.99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D-二聚体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5)通过对AMI组473例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升高,在调整性别、年龄因素后,D-二聚体水平仍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OR=1.00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D-二聚体是冠脉病变支数的独立危险因素。(6)通过对AMI组473例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体重指数、D-二聚体水平不是影响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D-二聚体浓度反应的是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功能亢进,与AMI相关,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与AMI的发病呈正相关,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2)D-二聚体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且与冠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相关,表明D-二聚体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在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徐保辰[9](2017)在《食管癌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文中提出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的凝血指标,综合分析食管癌患者的凝血功能与其一般临床特征的关系,寻找引起食管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因素,为食管癌病人的高凝状态的防治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就诊于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符合标准的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经筛选,总计64名,标注其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有无合并基础疾病、有无PICC置管、体力状况及影像学资料(上消化道钡透、CT、磁共振等)及抗肿瘤治疗方式;并记录患者凝血指标资料: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 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以同期对照基本原则随机选取39名健康查体检者,记录被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及凝血指标。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施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样本量大的组间对照采纳u检验,认为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别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食管癌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的分析。健康对照组入组39人,男21人,女18人;年龄范围37-78岁,中位年龄55岁。入组的64名实验组病人中,男50例,女14例;年龄范围41-80岁,中位年龄64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人口学特征方面匹配,可以进行相关性比较。2.食管癌组与对照组异常例数、异常率的比较。食管癌组共64例,凝血异常者43例,异常率67.2%;对照组39例,凝血异常者6例,异常率15.3%,两者相比,其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食管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凝血指标之间的对照分析。食管癌组血浆中FIB、D-D及血小板计数升高明显,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癌组与对照组比较APTT、PT、TT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食管癌实验组凝血结果检测特点。在64例食管癌患者中,出现43例(67.2%)不同程度的凝血结果异常;以D-D升高人数最多,有36例(56.3%),其次FIB升高者21例(32.8%),再次血小板升高者18例(28.1%),两项凝血检测结果都超出参考范围者20例(31.25%),以FIB、D-D值二者共同升高的病人数最多,有16例(25.0%);凝血分析中具有三项指标共同超出正常参考范围者10例(15.63%),以FIB、D-D、PLT三项共同升高的患者人数最多6例(9.38%)。5.食管癌实验组凝血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的关系。5.1不同年龄段食管癌病人的凝血指标特点。年龄分组不同的食管癌病人中,>60岁组病人与≤60岁组病人比较FIB及D-D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PT、TT、APTT与PLT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不同TNM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各凝血指标的比较。按照UICC 2009年第七版的食管癌TNM分期,所选择的64例食管癌病人中,Ⅰ、Ⅱ期病人共26例为非晚期组,Ⅲ、Ⅳ期病人共38例为晚期组。食管癌晚期病人与非晚期病人相比,血浆Fib、D-D及PLT的含量上晚期组病人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浆PT、TT、APTT的含量上晚期组与非晚期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不同病理类型各凝血指标的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食管癌患者中,鳞癌组患者与腺癌组患者相比各项凝血指标及PLT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不同性别患者凝血指标特征。不同性别的食管癌患者中,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各项凝血指标及PLT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不同ECOG评分患者凝血指标特征。不同体格状况的食管癌患者中,体格状况不良组(ECOG>2)PLT的水平比体格状况良好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FIB、D-D的含量上,与体格状况良好组相比升高明显,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浆PT、TT、APTT的含量,与体格状况良好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6患者是否合并疾病与凝血指标特征。食管癌患者合并疾病组与无合并疾病组各项凝血指标及PLT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食管癌组内初治组、综合治疗组各凝血指标的特征。综合治疗组血浆D-D明显升高,与初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治疗组血浆PT、TT、APTT、FIB及PLT的含量与初治组相比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有无PICC置管患者凝血指标特征。食管癌患者有PICC置管者D-D含量升高,与无PICC置管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TT、APTT、FIB、PLT的含量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食管癌病人中67%以上患者有程度不均衡的凝血功能改变,即表现为血液高凝状态。2.实验室血液检测结果以纤维蛋白原、D-D及血小板超过正常水平最为常见。3.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患者的年龄、TNM分期、ECOG评分、PICC置管及综合治疗等相关治疗有关。
张立侠[10](2012)在《121例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为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11年3月-2011年1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肺癌患者121例。进行高凝状态相关指标检测,并收集分期、病理类型、ECOG评分、合并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等方面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总结肺癌患者高凝状态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121例患者中有106例(约87.6%)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指标异常,7例(约6%)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7例患者发生血栓后比血栓前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未发生血栓患者比较,血栓组D-二聚体(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Ⅲ、Ⅳ期比Ⅰ~Ⅱ期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NSCLC患者中腺癌比鳞癌及其他病理类型的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小细胞肺癌(SCLC)广泛期比局限期患者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体力状况评分(ECOG评分)2<ECOG<5组比ECOG<2组FIB、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合并疾病组比无合并疾病组D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中心静脉置管组与无中心静脉置管组高凝状态相关指标之间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结论伴有血小板、D-二聚体升高的肺癌患者更易形成血栓;晚期肺癌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及伴有合并疾病的肺癌患者FIB、D-Dimer水平升高,更易出现高凝状态;对于高凝状态,应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晚期胰腺癌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晚期胰腺癌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胰腺癌中的静脉血栓形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炎症细胞因子 |
2 促凝机制 |
2.1 组织因子与微粒 |
2.2 磷脂酰丝氨酸 |
2.3 中性粒细胞诱捕网 |
2.4 HMGB1 |
3 抗凝机制 |
4 纤溶机制 |
5 结语 |
(3)不同海拔人群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高原环境对机体的凝血带来的变化 |
1.2 国内外对机体的凝血研究现状 |
1.3 高原环境对静脉血栓栓塞的影响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2.2 凝血和纤溶指标、血常规常规检测 |
2.2.3 凝血纤溶指标检测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结果 |
3.1 四组受检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各组间凝血指标的比较 |
3.3 各组间纤溶指标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不同海拔人群凝血指标的差异研究 |
4.2 不同海拔人群纤溶指标的差异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4)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癌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研究设计 |
4 研究内容 |
5 统计学处理 |
6 研究结果与分析 |
7 讨论 |
8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不同海拔人群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高原环境对机体的凝血带来的变化 |
1.2 国内外对机体的凝血研究现状 |
1.3 高原环境对静脉血栓栓塞的影响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2.2.2 凝血和纤溶指标、血常规常规检测 |
2.2.3 凝血纤溶指标检测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2.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三章 结果 |
3.1 四组受检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各组间凝血指标的比较 |
3.3 各组间纤溶指标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不同海拔人群凝血指标的差异研究 |
4.2 不同海拔人群纤溶指标的差异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常见凝血指标与肺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常见凝血指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 |
引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数据收集 |
3、累积生存时间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209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指标特点 |
2、患者生存期统计 |
3、临床各指标与患者预后关系分析 |
4、生存预测模型构建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系统性回顾及19项临床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 |
引言 |
研究方法 |
1、检索策略 |
2、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 |
3.1 文献筛选 |
3.2 文献质量评价 |
4、统计学方法和异质性分析 |
5、发表偏倚检验 |
研究结果 |
1、文献检索结果 |
2、纳入文献基本信息 |
3、研究质量评价 |
4、META分析结果 |
5、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栓形成三要素在肺癌相关血栓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7)益气活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癌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益气活血法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治疗优势 |
2.1 提高有效率、延长生存期 |
2.2 减轻放疗、化疗不良反应 |
2.3 提高生活质量 |
2.4 改善免疫功能 |
2.5 改善高凝状态 |
2.6 改善脏器功能,防止脏器损伤 |
2.7 处理并发症 |
3 益气活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 |
3.1 抑制细胞增殖转移 |
3.2 促进细胞凋亡 |
3.3 抑制血管生成 |
3.4 调节免疫功能 |
3.5 逆转癌细胞耐药 |
4 讨论 |
(8)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食管癌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121例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收集 2、记录内容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1、资料特征 2. |
统计学分析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
四、晚期胰腺癌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外周血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和NLR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机体凝血状态的评估价值[J]. 汪敏,于鹏跃,王言,宋燕珂,李峣,孙莹,赵丽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01)
- [2]胰腺癌中的静脉血栓形成机制[J]. 李月月,史家岚.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10)
- [3]不同海拔人群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研究[D]. 马会明. 青海大学, 2021(02)
- [4]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D]. 田培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不同海拔人群凝血和纤溶功能差异研究[D]. 马会明. 青海大学, 2021
- [6]常见凝血指标与肺癌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 向梦琪. 苏州大学, 2020(02)
- [7]益气活血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概况[J]. 段桦,周天,胡凯文. 中医杂志, 2020(02)
- [8]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D]. 禹沛然. 东南大学, 2018(05)
- [9]食管癌患者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D]. 徐保辰. 泰山医学院, 2017(06)
- [10]121例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D]. 张立侠. 山西医科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