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市丰台区工会召开社区建会工作现场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凤英[1](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宋少鹏[2](2020)在《价值、制度、事件:“男女同工同酬”与劳动妇女主体的生成》文中指出本文从价值、制度与事件三个角度,考察了"男女同工同酬"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现的宏观背景。在微观层面,进入申纪兰动员妇女参加劳动与西沟妇女们争取男女工同酬的历史,分析劳动与性别作为新社会的两种组织方式,是如何帮助劳动妇女在劳动过程中生成主体性。从劳动妇女主体的身—心张力的角度分析同工同酬的解放与限制。
李晨[3](2020)在《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文中提出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基层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的服务职工、扩大组织覆盖的任务最重。但是,在现行的制度体系下,基层工会干部编制少且兼职情况普遍,基层工会扩大组织覆盖、维护职工权益、凝聚发展合力的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建设一支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实基层工会工作力量,是新时代工会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对于破解工会发展桎梏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以海淀区为例,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关于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抽取辖区镇街和职能部门干部、企业家、一线职工等不同性质人员492人,以及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100人,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数据分析等形式,对当前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中存在权力与责任不对等、能力与素质有短板、职工满意程度不高、干事创业劲头不足等问题,研究提出通过加强思想建设、实行科学管理、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培训提升、畅通晋升渠道等途径进一步加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吕必成[4](2019)在《政府主导背景下的棚户区搬迁改造研究 ——以包头市北梁棚改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罗菲[5](2019)在《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与建国之初同样被列为卫生工作重点的烈性传染病防治等工作不同,新法接生直至1985年才基本得到普及,时间跨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若干历史时期,其中原因也远非普遍接种疫苗那样简单。因此,研究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历史过程,勾勒新法接生推行的社会图景,探究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各种因素,剖析影响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即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方法: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运用历史文献学方法,对新中国推行新法接生直至基本普及的全过程加以系统考察,从而再现新法接生推行的基本历史面貌。与此同时,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新法接生的36年间政治、文化与社会背景的变迁,采用医疗社会史与医疗经济学研究的分析工具,在综合考察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政治运动、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和传统生育观念是影响新法接生尽早普及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新法接生率的起伏变化的命题。成果:通过分析推行新法接生的各个构成要素,诸如宣传动员、人力资源、推广方式、组织管理等,全面梳理新法接生推广的基本历史经验,客观再现新中国新法接生由推广到基本普及的历史。通过查阅、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史料,发现“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率存在虚高的成分,而“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时期农村产妇受到的医疗照顾也并不像前此论者所估计的那样少。“文革”时期许多中、高级妇幼保健人员或参加巡回医疗队,或被下放到农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新法接生的推广,他们培训的“在地化”初级医疗人员也为“文革”后期新法接生迅速推广并普及储备了人力资源。在构建新法接生推行历史图景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对旧产婆改造、妇幼保健员培训、助产教育等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结合社会制度变迁,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演变轨迹进行了梳理,并剖析了其中隐含的内在逻辑。在乡村医疗卫生人员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传统中医业者以其技术水平、庞大数量和广泛分布,受到政府关注,并被组织到新法接生推行工作之中。文中还对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行特色作了分析,并结合政策环境,提出医疗资源配置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收集与分析各地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数据的基础上,生动再现新法接生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波浪式走向,借助医疗社会学、人口学等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考察影响新法接生推行的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推动力量与影响因素,提出导致这种起伏变化及新法接生推广历时36年才宣告基本普及的原因,主要在于政策环境多变、人力资源严重匮乏、经济条件落后、传统生育观念影响等几个方面。结论:本文力求在再现新法接生普及历史面貌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新中国新法接生从开始推行到基本普及的主要成就及基本历史经验,并由此揭示出新法接生普及耗时长久的主要原因及新法接生率起伏变化背后隐藏的内外制约因素。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行以来,保护妇婴健康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结合中心工作,采取了团结改造己有人员,培训新生力量,大力宣传新法接生,并在城乡和厂矿广泛建立新法接生组织和机构的一系列措以施,运用点面结合、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在全国展开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和产妇产褥热的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妇幼保健人员的艰苦努力,新法接生于1959年在城市基本普及,此后,推行新法接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新法接生推行的过程,伴随着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构成新中国新法接生推行的独特面貌。在新法接生宣传中,除了教育民众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外,重点在通过新旧对比,激发民众对新的人民政权的认同感。在接生员培训方面,既有接生技能内容的培训,也带有土地改革、合作化、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鲜明时代特色,其中也能看到传统中医或隐或显的影响。在执业资格管理上,1949-1957年间较严格地实施专业化与证照制度;限于农村地区的各方面条件,1958年提出卫生人员都要做新法接生工作的要求,1963年正式提出只要采用了消毒接生与消毒断脐的方法,即使是家属或亲邻等实施的接生操作一样算作新法接生,事实上弱化了对接生员执业资格的管理,并使新法接生的技术要求降到了最低。1978年后,在边远和经济落后地区着重推广了1963年以后的做法,从而提高了这种低技术含量的新法接生推行的速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的质量及新法接生率的稳定性。“文革”时期虽然妇幼保健机构大量撤销,影响到新法接生推行,但由于前此“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心放到农村去”的指示,以及“文革”时期包括妇产科专家在内的大批中、高级医疗卫生人员的下放,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优质资源下沉的效果,部分地区农村母婴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采取了多样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新法接生推行办法,加之农村经济逐步好转,医疗装备与专业人员基本到位,妇幼保健网基本形成,新法接生很快在全国基本普及。
孙源晨[6](2018)在《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状况调研》文中提出作为家庭记忆的存在形式,家庭档案的建设不仅源于家庭本身传承家庭历史、维护家庭及其成员权益的需要,更是参与建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人类社会记忆的需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同质化信息泛滥,社会文化趋同。家庭档案,通过对“微记忆”的留存传递,满足了公众自主表达价值取向的诉求,为从更宽的视野考察群体、社会、时代的发展变迁提供可能,同时也使得社会记忆更加丰富、具象、立体。2016年12月,第一届全国家庭文明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提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经常化、群众参与广泛化、形成机制长效化,使我国家庭档案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前,要积极交流并引进优秀的管理模式,指导更多的家庭建立档案、管好档案、用好档案。为此,本文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面调研了各地区家庭档案的管理状况,深入剖析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当前我国家庭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韩磊[7](2017)在《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研究》文中认为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目前产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越来越多变的情况下,工会越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工会的作用也越是举足轻重。本文从管理学、政治学的角度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规范分析法等方法展开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工作实践为蓝本进行了专门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言部分主要阐述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等。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其中,第一部分主要阐明了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第三部分提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尝试提出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提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最后是结语。
胡靓怡[8](2017)在《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指出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我国特有二元户籍制度下的特殊产物。农民工问题究其实质,是社会发展的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转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市民化的问题。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职工队伍的新生力量、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中国工会想要求发展、求壮大,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吸收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群体进入到自己的组织中来。现实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农民工并未加入工会。他们或是主观上缺乏动力,或是客观上缺乏途径,如何形成倒逼机制,将“要我入会”转变为“我要入会”,为他们打通入会的“最后一公里”,也成为各级工会广泛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本文以江西省为例,从农民工加入工会的行为路径为视角分析农民工入会难问题。论文明确农民工的概念,分析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回顾对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梳理西方工会及发达省市工会对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的成功经验,通过构建农民工加入工会及对工会组织忠诚度行为模型,总结组织农民工入会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原因,提出新形势下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对策与建议。
邹岩[9](2003)在《北京市丰台区工会召开社区建会工作现场会》文中研究说明 日前,丰台区工会在新村街道韩庄子第一社区组织召开了社区工会组织建设现场会,全区16个街道的工会主席参加了会议。会上,区工会与区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干推进丰台区社区工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了该区社区工会组织建设的
郭从友[10](2001)在《刊中报》文中研究说明 日前,北京市公交总公司工会召开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会议就围绕如何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总《关于加强和
二、北京市丰台区工会召开社区建会工作现场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市丰台区工会召开社区建会工作现场会(论文提纲范文)
(2)价值、制度、事件:“男女同工同酬”与劳动妇女主体的生成(论文提纲范文)
一、话语竞争与历史想象:如何打开历史 |
二、“男女同工同酬”:西沟妇女的行动契合了国家的需要 |
(一)1954年《宪法》没有写入“男女同工同酬”的内容 |
(二)并非首创,制度变革的推动力 |
三、“男女同工同酬”:价值、制度、事件 |
(一)作为价值的男女同工同酬 |
(二)作为制度的男女同工同酬 |
(三)作为事件的男女同工同酬 |
四、“劳动妇女”主体与西沟妇女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故事 |
(一)新社会、新妇女:申纪兰与“劳动妇女”主体 |
1.认知主体的两种范式:基于身份抑或基于权利 |
2.性别与劳动:新社会的两种组织方式 |
3.“劳动妇女”主体的生成:走出家庭参加劳动的申纪兰 |
(二)申纪兰发动妇女参加生产与西沟妇女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
1.以情入心的动员:用尊严与承认召唤“妇女”申纪兰成为初级社女社长之后,主要工作是发 |
2.西沟妇女争取男女同工同酬:劳动过程中生成的劳动者主体 |
3.组织的在场:男女同工同酬的支持力量 |
五、结论 |
(3)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 |
1.3.1 工会工作职业化 |
1.3.2 社会工作者 |
1.3.3 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 |
1.3.4 服务型工会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访谈法 |
1.4.3 调查问卷法 |
1.5 技术路线 |
2 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 |
2.1 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形成背景 |
2.1.1 基层工会力量不足 |
2.1.2 维护职工权益面临困难 |
2.1.3 推进社会治理存在现实需要 |
2.2 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发展历程 |
3 海淀区工会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 |
3.1 海淀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制度 |
3.1.1 招录制度 |
3.1.2 人员配备制度 |
3.1.3 日常管理制度 |
3.1.4 考核制度 |
3.1.5 薪酬待遇制度 |
3.1.6 问责制度 |
3.2 海淀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 |
3.2.1 海淀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总体情况 |
3.2.2 海淀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特点 |
3.3 海淀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成效 |
3.3.1 工作力量不断增强 |
3.3.2 服务基层更加专业 |
3.3.3 工会发展显着进步 |
3.4 海淀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工作运行现状调查 |
3.4.1 访谈提纲设计与对象选择 |
3.4.2 访谈结果分析 |
3.4.3 调查问卷设计与对象选择 |
3.4.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 海淀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海淀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权力与责任不对等 |
4.1.2 能力与素质有短板 |
4.1.3 职工满意程度不高 |
4.1.4 工作主动性不足 |
4.2 海淀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政策保障不到位 |
4.2.2 职责定位不精准 |
4.2.3 职业前景不明朗 |
4.2.4 管理方式不科学 |
5 加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思想建设 |
5.2 实行科学管理 |
5.3 完善激励机制 |
5.4 强化培训提升 |
5.5 畅通晋升渠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5)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缘起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3 核心概念:新法接生及其演变 |
2. 前人研究述评 |
2.1 涉及“新中国新法接生”的史学着述 |
2.2 有关新中国新法接生队伍及其管理机构的研究 |
2.3 接生制度化与社会动员 |
2.4 新中国新法接生研究的多个面向 |
2.5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的范围、分期及意义 |
3.1 研究对象的范围 |
3.2 研究对象的分期 |
3.3 研究目的 |
3.4 研究意义 |
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中的重点与难点 |
4.3 创新之处 |
5. 文献资料 |
5.1 文献来源 |
5.2 文献资料的甄选原则 |
第一章 新法接生推行的三种传统 |
1. 民国时期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
1.1 新法接生推行被纳入国家卫生行政 |
1.2 卫生试验区的工作与新法接生推行试点 |
1.3 助产教育与接生婆培训开启生育医疗化进程 |
1.4 建立妇婴卫生公共服务网络的尝试 |
1.5 免费接生实践及其经验 |
2.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推行新法接生的遗产 |
2.1 中共领导下的根据地新法接生推广的理论基础 |
2.2 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完善妇幼卫生制度 |
2.3 开展群众性新法接生宣传 |
2.4 多样化的新法接生队伍培训 |
2.5 加强新法接生的组织管理 |
2.6 积极团结各方面力量推行新法接生工作 |
3.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
3.1 学习苏联医学的历史选择 |
3.2 学习苏联先进的妇幼卫生组织管理经验 |
3.3 学习苏联经验改革助产教育制度 |
3.4 引进新技术,为新法接生注入时代内容 |
3.5 学习苏联经验中存在的问题 |
4. 小结 |
第二章 新中国新法接生宣传 |
1. 进行新法接生宣传的必要性 |
1.1 新生儿破伤风与产妇产褥热高发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
1.2 歧视妇女歧视助产的旧生育思想普遍存在 |
1.3 新法接生宣传是打破旧思想束缚的有力措施 |
1.4 新法接生宣传是构建“人财两旺”新社会的思想武器 |
2. 不同历史时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宣传主体 |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
2.2 1960年代新法接生宣传政策与实施主体 |
2.3 1970-1985年的新法接生宣传政策及其实施主体 |
3. 结合政治运动宣传新法接生理念 |
3.1 土改时期新法接生宣传 |
3.2 结合“大跃进”宣传新法接生 |
3.3 结合革命话语宣传新法接生 |
3.4 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新法接生 |
4. 综合利用多种宣传形式,使新法接生家喻户晓 |
4.1 利用妇幼卫生展览会等受众面广的宣传形式扩大影响面 |
4.2 利用个别谈话或小型会谈的方式专注点上深入 |
5. 宣传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 |
5.1 宣传工作的成效 |
5.2 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6. 小结 |
第三章 新法接生队伍培养与提高 |
1. 初级新法接生人员培养 |
1.1 旧产婆改造与新法接生员培训 |
1.2 妇幼保健员训练与女赤脚医生培训 |
2. 学校教育 |
2.1 新中国早期的助产士培训 |
2.2 助产教育的发展及人才培养 |
2.3 助产士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
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的培养 |
3.1 由学校培养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
3.2 由中级晋升而来的高级妇幼保健人员 |
3.3 高级妇幼保健人员在新法接生推广中的作用 |
4. 在职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
4.1 行政干部的培训与提高 |
4.2 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提高 |
5. 小结 |
第四章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
1. 点面结合的新法接生推行模式 |
1.1 国家政策与各省市举措 |
1.2 各地试点区域选择与重点培养 |
1.3 由点带面的工作方法 |
2. 个案分析:广东兴宁县新法接生工作的全面推广 |
2.1 兴宁县开启新法接生试点工作 |
2.2 新法接生工作全面推广 |
3. 民族地区的新法接生推广 |
3.1 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地区新法接生推广的方针政策 |
3.2 新法接生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实践 |
4. 小结 |
第五章 新法接生的管理措施 |
1. 新法接生队伍的组织形式 |
1.1 群众性妇幼保健组织 |
1.2 国家举办的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
2. 新法接生队伍的管理措施 |
2.1 加强党政领导,实行第一书记挂帅 |
2.2 实行劳动报酬与免费接生的双向经济驱动机制 |
2.3 建章立制,严格制度管理 |
2.4 建立妇幼保健网,实施一体化管理 |
2.5 启动评模奖优的荣誉激励机制 |
3. 小结 |
第六章 新法接生与中医 |
1. 传统中医学产科理论与实践 |
1.1 产科专着中与新法接生有关的分娩方法论述 |
1.2 产科专书以外的医书中与新法接生相关的论述 |
1.3 与产前检查及产后疾病防治有关的中医理论与实践 |
2. 产婆(接生员)接产中体现的中医理论 |
2.1 优秀产婆接生技术源于中医理论 |
2.2 接生员运用中医理论处理难产 |
3. 中医积极参与新中国新法接生推广 |
3.1 中医积极参与新法接生宣传 |
3.2 中医参与培训与辅导管理接生员队伍 |
3.3 中医理论与实践对新法接生的促进 |
4. 中医被纳入新法接生制度之中 |
第七章 推行新法接生的成就及历史经验 |
1. 新法接生推行工作的成就 |
1.1 在全国基本普及新法接生,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
1.2 建立起一支数量庞大的妇幼保健队伍,促进妇幼卫生工作全面开展 |
1.3 革除旧生育习俗,初步形成科学生育观 |
1.4 加强新法接生科学研究,推动助产学与产科学学术进步 |
1.5 保障国家建设的劳动力供给,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的发展 |
1.6 新法接生强化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
2. 普及新法接生的基本历史经验 |
2.1 党和政府的领导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根本保障 |
2.2 持续有效的宣传工作是新法接生普及的思想基础 |
2.3 接生队伍建设是普及新法接生的人力保障 |
2.4 创建制度化接生模式是新法接生普及的组织基础 |
2.5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新法接生顺利推进的重要力量 |
2.6 合理解决接生报酬是调动新法接生队伍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
2.7 善用传统中医力量丰富了新法接生理论并促进其推广 |
3. 小结 |
第八章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
1. 不同历史时期新法接生率的起伏 |
1.1 作为评价标准的新法接生率 |
1.2 全国历年新法接生率呈现阶段性变化 |
2. 1958-1959年新法接生率修正 |
2.1 “大跃进”时期新法接生统计方法直接导致新法接生率过高 |
2.2 通过《人口志》等资料修正新法接生率 |
2.3 通过回顾性调查修正新法接生率 |
3. 新法接生推行中的阻滞因素分析 |
3.1 变动较大的政策环境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
3.2 人力资源匮乏迟滞新法接生普及进程 |
3.3 长期经济水平低下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
3.4 传统生育观念长期存在影响新法接生推行 |
4. 除旧布新非易事 |
5.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新法接生大事记 |
附录2 《医士、药剂士、助产士、护士、牙科技士暂行条例》摘录 |
附录3 广东省农村接生员之组织领导 |
附录4 关于普及新法接生工作的报告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详细摘要 |
(6)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状况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家庭档案管理概述 |
第一节 家庭档案的内涵界定 |
一、家庭档案的缘起与发展 |
二、家庭档案的含义与特点 |
第二节 家庭档案建设的意义 |
一、对家庭本身的意义 |
二、对档案事业的意义 |
三、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一节 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确立 |
二、调查结果 |
第二节 我国家庭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政策引导方面 |
二、宣传教育方面 |
三、技术支持方面 |
四、社会价值实现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的对策 |
第一节 提高社会参与度 |
一、加强政府政策引导 |
二、促成多方联动 |
第二节 加强宣传教育 |
一、举行家庭建档知识宣讲与传播活动 |
二、创设家庭档案民间展示与交流平台 |
三、创新家庭档案业务咨询方式 |
第三节 提高家庭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 |
一、开发家庭档案管理软件 |
二、提供家庭档案保护、修复技术服务 |
第四节 促进家庭档案价值的社会性转化 |
一、注重家庭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
二、运用家庭档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 选题背景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四) 创新与不足 |
一、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及主要内容 |
(一) 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
(二) 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依据及主要内容 |
1. 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依据 |
2. 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
二、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 |
(一) 加强政策立法,强化源头参与 |
(二) 建立健全维权机制,夯实制度维权 |
(三) 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提高职工技能素质 |
(四) 创立工作新品牌,协助政府促进就业创业 |
(五) 优化帮扶体系结构,拓展帮扶工作领域,精准帮扶职工脱贫解困 |
三、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一)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
1. 工会在劳资利益关系协调中话语力度不强 |
2. 工会维权工作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
3.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实际成效有限 |
4.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低效运行,帮扶工作网络建设滞后 |
(二)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 工会的政治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
2. 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力度不强 |
3. 工会维权受到多重制约 |
4. 工会自身力量薄弱 |
四、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
(一) 优化外部环境,协调好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
(二) 多方联动,合力助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落地有声 |
(三) 健全和完善职工帮扶机制,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
(四) 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农民工与工会组织的相关理论 |
2.1 农民工的概念 |
2.2 农民工加入工会的理论视角 |
2.3 农民工加入工会的历史沿革 |
2.4 现阶段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必要性 |
第3章 江西农民工入会服务工作的现状 |
3.1 江西省农民工群体的现状及其特征 |
3.2 江西省总工会情况 |
3.3 江西开展农民工入会和服务工作的主要做法 |
3.4 一种尝试:以加强园区工会工作为突破口 |
3.5 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经验借鉴 |
3.5.1 国内其他省市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的经验 |
3.5.2 几点启示 |
第4章 农民工加入工会及评价工会的实证研究 |
4.1 样本特征和描述性统计 |
4.2 农民工加入工会及对工会组织忠诚度行为模型 |
4.3 实证模型的主要方法 |
4.4 实证模型的主要结论 |
第5章 农民工入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流动就业、零散就业影响农民工入会 |
5.2 工会的作用发挥有局限性影响农民工入会 |
5.3 基层工会的机关化与行政化影响农民工入会 |
第6章 推进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的对策 |
6.1 增加农民工对工会的认识广度 |
6.2 通过创新组织形式降低农民工入会的难度 |
6.3 找准工会对农民工服务的角度 |
6.4 增强工会组织对农民工的吸引力 |
6.5 提升农民工入会工作的服务水平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北京市丰台区工会召开社区建会工作现场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变迁研究[D]. 刘凤英.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价值、制度、事件:“男女同工同酬”与劳动妇女主体的生成[J]. 宋少鹏. 妇女研究论丛, 2020(04)
- [3]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D]. 李晨.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4]政府主导背景下的棚户区搬迁改造研究 ——以包头市北梁棚改为例[D]. 吕必成.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5]除旧布新:新中国新法接生普及的历史经验及基本问题研究[D]. 罗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我国家庭档案管理状况调研[D]. 孙源晨. 黑龙江大学, 2018(08)
- [7]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研究[D]. 韩磊. 内蒙古大学, 2017(09)
- [8]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问题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胡靓怡. 南昌大学, 2017(02)
- [9]北京市丰台区工会召开社区建会工作现场会[J]. 邹岩. 工会博览, 2003(01)
- [10]刊中报[J]. 郭从友. 工会博览, 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