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托普利和恬尔心治疗高血压病120例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1](2017)在《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文中研究说明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我国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及疾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疾病。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尽管近些年我国人群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已有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
温又霖[2](2011)在《涌泉穴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近20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长的趋势。根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高血压患者约有1.6亿,而且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约600多万,另有150万人死于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高血压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它会导致血管的硬化而造成器官的损伤,从而发生脑血管障碍症,冠状动脉病,心脏病、肾脏病,大动脉血管病等而死亡。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的本论文主要观察涌泉穴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两种方法,来探讨、评价它们对高血压的治疗效应。方法本论文收集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以随机分组的原则将纳入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采用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可客观地反映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状况,量化地评价和比较涌泉药物贴敷合并西药治疗高血压和单纯西药降压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各症状的变化幅度来评价两种疗法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观察指标:①治疗前及治疗后血压②心率③相关症状及体征。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座谈会制订的标准。结果观察结果显示,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高血压降低血压水平、减轻症状以及临床效果均有显着的改善作用。但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论1.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都可有效降低血压,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降低作用。2.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在降低收缩压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3.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可有效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体征,减轻高血压的各项症状。4.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在改善高血压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降压疗效方面,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6.症状积分疗效方面,涌泉穴药物贴敷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郭新云[3](2003)在《卡托普利和恬尔心治疗高血压病120例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颖,吴婉珍[4](1995)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三组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比较》文中提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37例,分3组治疗:常规治疗、常规加用恬乐心治疗、常规加用卡托普利、消心痛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分别为48.8%、76.1%及81.4%.并对恬尔心、卡托普利及消心痛治疗肺心病的机理作探讨。
晁斌[5](2012)在《平肝潜阳疏肝法治疗情志因素(怒志)所致早期高血压肝郁阳亢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平肝潜阳疏肝法治疗因怒志引起的早期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肝郁阳亢型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探讨平肝潜阳疏肝法治疗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EH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平肝潜阳汤水煎剂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福达),对照组(30例)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尼福达),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显示,①降压效果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为76.67%,有效率为16.66%,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率为66.67%,有效率为20.00%,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②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③中医症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8例,有效3例,愈显率(痊愈+显效率)为83.33%,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4例,有效11例,愈显率为30%,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愈显率比较P<0.01,总有效率比较P<0.01)。④症状总积分比较: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减少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单项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在消除或改善头痛,眩晕,抑郁烦躁,善太息,胸胁胀痛,口苦口干,目赤及走窜疼痛等症状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肝潜阳疏肝法是治疗肝郁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能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
胡俊[6](2017)在《手足远端皮部刺激辅助治疗2、3级高血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本研究所采用的手足远端皮部刺激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来源于民间中医。为了挖掘散落在民间的瑰宝,我们做了现代临床研究来寻找此疗法可靠的证据。目的: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发病率高、病因不明且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本研究采取观察手足底远端皮部刺激对高血压2、3级受试者的临床疗效,取得前期临床数据,为进一步临床大样本研究提供有力证据;为手足远端皮部刺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改善受试者生活质量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4例原发性高血压2、3级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含32例受试者,两组均予以基础降压药物的治疗及健康饮食运动指导,治疗组额外予以手足远端皮部刺激的治疗。第一次治疗后对治疗组血压进行即时降压效应测定,再分别于第0、4、8周及随访第四周时记录两组的血压水平、高血压症状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及体重指数变化,并运用SPSS 20.0计算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1.对高血压2、3级受试者的研究(1)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治疗前血压水平、高血压症状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体重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即时降压效应:收缩压与舒张压皆于治疗后15分钟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分钟及60分钟血压对比治疗前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4、8周及随访第4周时收缩压、高血压症状量表评分及SF-36量表情感职能维度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体重指数及SF-36量表除情感职能的其他维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内比较:在收缩压方面,治疗组于第4周起,对比治疗前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且持续至随访第4周,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舒张压方面,治疗组于第8周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第4周,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症状量表方面,治疗组于第4周起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至随访第4周;对照组于第8周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至随访第4周。在SF-36量表方面,治疗前后情感维度方面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未出现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各个维度均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指数方面,两组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均无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2.2、3级高血压受试者对比高血压前期、1级高血压的血压下降水平:(1)收缩压:2、3级受试者收缩压下降程度对比前期、1级受试者于第4周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且持续至随访第4周;(2)舒张压:2、3级受试者舒张压压下降程度对比前期、1级受试者,治疗8周内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四周时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手足远端皮部刺激联合常规降压药物,在降压、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明显,且能改善受试者情感职能方面的情况;2.手足远端皮部刺激联合常规降压药物对于高血压2、3级受试者比高血压前期、1级受试者血压下降幅度更大。3.手足远端皮部刺激自我疗法的即时降压效应出现于治疗后1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提示其具有快速降压的潜力。
贾丽[7](2009)在《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我国己有高血压病患者2亿,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新发病例,由此提示高血压病的人群防治是当前的迫切任务。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在临床和实验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综述,并重点对中药浴足治疗高血压病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中药浴足对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降压作用,经统计学处理后,通过组间比较得出结论,旨在验证中药浴足对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的疗效。方法:将72例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日一次口服,同时治疗组给予中药浴足早晚各一次泡脚。每次20-30分钟;对照组给予温水早晚各一次泡脚。每次20-30分钟。疗程均为28天。试验期间不应用其他任何降压药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上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血压疗效上有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浴足方是有效的、安全的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的中药。
戴雁彦[8](2008)在《保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因其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花费大、危害严重而成为世界性卫生健康的难题,对其研究引起了世界性的重视。现代医学对心衰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逐步深入,人们认识到神经内分泌模式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阻断促进心肌重构因子,阻止甚至逆转心室重构是治疗CHF并降低其病死率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开发新药的靶点。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治疗,临床中成功地降低心衰死亡率和病残率,延缓了病情的发展。尽管如此,当今理想的药物治疗并未完全阻断其病理机制。西药的一些毒副作用也限制了他们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药在防治心力衰竭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病情反复方面,显示着良好的疗效。多数医家认为气虚血瘀水停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证侯,常见于心衰的早期,益气活血利水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常用方法之一。保心方是临床中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具有益气活血利水的作用。为探讨早期应用益气活血利水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我们采用随机分层、阳性药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和病房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洛汀新和倍他乐克为阳性对照,对保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对比评价。本研究共纳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性资料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经过4周治疗观察,结果表明:中医证侯总疗效、心功能(NYHA分级标准)疗效、6分钟步行试验总体疗效两组相当。两组患者均可降低升高的血清脑钠肽水平,经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中医疗效总积分定量指标比较中,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呈显着性差异。在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面治疗组不及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影响方面:两组治疗后LVEF、E峰、A峰、E/A等超声心动图指标与疗前自身比较,LVEF、E峰、E/A有增高的趋势,A峰有降低的趋势,但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差异无显着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2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口干,均不影响继续服药,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1例服药10天后,出现干咳剧烈,退出临床观察,2例服药后出现头晕,疲乏,洛汀新减量应用后,上症消失。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病人诉轻微头晕,倍他乐克减量应用后症状消失。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保心方治疗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在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降低脑钠肽水平方面的疗效与西药洛汀新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相当,在改善中医证侯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保心方具有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作用。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是治疗早期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长期应用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方面可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气虚血瘀证是早期心衰最常见的证候,保心方所代表的益气活血利水法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早期干预治疗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存在重要的研究价值。另外,我们还进行了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规律的初步探讨,全部病例均为2004年1月—2004年11月东直门医院心内科病房临床确诊为CHF的病人,全部入选病例110例,制定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从总体看虚证的发生率: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气虚证出现概率最高,为必见证候,其次为阴虚证和阳虚证。可见气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的关键。随着心功能恶化,阳虚患者比例在逐步增多。其证候规律多由气虚→气阴虚→阳虚方向发展。从总体看实证的发生率:即血瘀证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水饮证和痰热证;从临床的辨证分型而言,气虚血瘀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常见证候,气虚为全部病例均有的证候,绝大部分的病例有血瘀证,气阴两虚也较为常见,阳虚证在心功能Ⅳ级患者中多见。
张印新[9](2007)在《注射用通脉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Ⅲ期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注射用通脉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诊断标准的144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平行对照设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用注射用通脉粉针治疗,对照组用注射用灯盏花素粉针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治疗前后各症状计分及相关检查变化情况。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对冠心病的显效率为19.1%,总有效率为51.0%,对照组分别为16.7%、45.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各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且安全性分析未见异常。结论:注射用通脉粉针不仅能改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有效。
朱艳,刘亚红,仇晓峰,冷晓丽,何思璇[10](2015)在《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的选择与警示》文中指出目的促进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法检索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禁忌证与注意事项,总结合理用药的经验与教训。结果与结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应个体化选用降压药,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等,单用或联用如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胰岛素制剂等加控制血糖水平药物,药物品种总数应控制在5种以内,同时应坚持均衡营养、生活方式干预和适度运动。这样既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又可使血压和血糖达标。
二、卡托普利和恬尔心治疗高血压病120例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卡托普利和恬尔心治疗高血压病120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高血压流行及治疗现状 |
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
1.2 基层高血压用药现状 |
1.2.1 社区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 |
1.2.1. 1 总体用药: |
1.2.1. 2 单一用药: |
1.2.1. 3 联合用药: |
1.2.1. 4 复方制剂: |
1.2.2 不合理用药情况 |
1.2.3 基层社区高血压用药相关事宜 |
1.3 高血压等级医院药物治疗现状 |
2 高血压药物分类 |
2.1 降压药物基因组学 |
2.1.1 代谢酶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代谢 |
2.1.2 靶点基因的变异影响药物疗效 |
2.2 药物分类 |
2.2.1 利尿剂 |
2.2.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
2.2.3钙通道阻滞剂 |
2.2.4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
2.2.5 交感神经抑制剂 |
2.2.6 直接血管扩张剂 |
2.2.7 具有降压作用的其他药物 |
2.2.7. 1 硝酸酯类[34] |
2.2.7. 2 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 |
2.2.7. 3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
2.2.7. 4 其他具有降压作用的药物 |
3 用药原则及规范 |
3.1 利尿剂 |
3.1.1 概述 |
3.1.2 分类 |
3.1.3 用药原则 |
3.1.3. 1 主要适应人群: |
3.1.3. 2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1.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2 钙通道阻滞剂 |
3.2.1 概述 |
3.2.2 CCB的分类 |
3.2.2. 1 根据与血管和心脏的亲和力分类: |
3.2.2. 2 根据与钙通道亚型的亲和力分类: |
3.2.2. 3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点分类: |
3.2.3 用药原则 |
3.2.3. 1 适应证: |
3.2.3. 2 禁忌证: |
3.2.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2.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3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
3.3.1 概述 |
3.3.2 分类 |
3.3.3 用药原则 |
3.3.3. 1 适应证: |
3.3.3. 2 禁忌证 |
3.3.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3.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
3.4.1 概述 |
3.4.2 分类 |
3.4.3 用药原则 |
3.4.3. 1 适应证: |
3.4.3. 2 禁忌证: |
3.4.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4.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5 β受体阻滞剂 |
3.5.1 概述 |
3.5.2 分类 |
3.5.2. 1 根据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
3.5.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分类 |
3.5.3 用药原则 |
3.5.3. 1 适应证: |
3.5.3. 2 禁忌证: |
3.5.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 α受体阻滞剂 |
3.6.1 概述 |
3.6.2 分类 |
3.6.3 用药原则 |
3.6.3. 1 适应证: |
3.6.3. 2 禁忌证 |
3.6.3. 3 临床用药注意事项 |
3.6.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 固定复方制剂 |
3.7.1 传统固定复方制剂 |
3.7.1. 1 概述: |
3.7.1. 2 分类: |
3.7.1. 3 用药原则 |
3.7.1. 4 单药应用与联合治疗方案推荐 |
3.7.2 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
3.7.2. 1 分类: |
3.7.2. 2 应用证据: |
3.7.2. 3 应用原则: |
3.7.2. 4 方案推荐 |
3.8 中枢性降压药 |
3.8.1 概述 |
3.8.2 分类 |
3.8.2. 1 根据作用中枢不同受体分类: |
3.8.2. 2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分类: |
3.8.3 用药原则 |
3.8.3. 1 适应证 |
3.8.3. 2 不良反应 |
3.8.3. 3 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 |
3.8.4 方案推荐 |
4 国产创新药物 |
4.1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
4.1.1 药理学 |
4.1.2 创新点 |
4.1.3 药物作用 |
4.1.4 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
4.1.5 规格和用法 |
4.2 尼群洛尔片 |
4.2.1 药理作用 |
4.2.2 降压特点 |
4.2.3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4.2.4 药物规格 |
4.2.5 尼群洛尔片应用推荐见表21。 |
4.3 阿利沙坦酯 |
4.3.1 临床药理学 |
4.3.2 创新点 |
4.3.3 临床效果 |
4.3.4 安全性 |
4.3.5 禁忌证 |
4.3.6 药物相互作用 |
4.4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
4.4.1药理学 |
4.4.2适应证 |
4.4.3 原创点 |
4.4.4 开发背景 |
4.4.5 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4.4.6 循证证据 |
4.4.7 药物规格 |
4.5 左旋氨氯地平 |
4.5.1 药学部分 |
4.5.2 药理作用及临床循证 |
4.5.3 耐受性与安全性 |
4.5.4 临床推荐 |
4.5.5 |
4.6 临床研究阶段的抗高血压新药 |
5 高血压特殊合并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
5.1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5.1.1 概述 |
5.1.2 降压药物选择 |
5.1.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1.2. 2 药物推荐: |
5.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2 高血压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
5.2.1 概述 |
5.2.2 降压药物选择 |
5.2.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3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
5.3.1 概述 |
5.3.2 降压药物选择 |
5.3.2. 1 降压治疗的启动: |
5.3.2. 2 目标管理: |
5.3.2. 3 药物推荐: |
5.3.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4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 |
5.4.1 概述 |
5.4.2 降压药物选择 |
5.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5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 |
5.5.1 概述 |
5.5.2 降压药物选择 |
5.5.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5.2. 2 指南推荐 |
5.5.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6 高血压合并卒中 |
5.6.1 概述 |
5.6.2 降压药物选择 |
5.6.2. 1 降压药物选择原则: |
5.6.2. 2 指南推荐: |
5.6.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
5.7.1 概述 |
5.7.2 降压药物选择 |
5.7.2. 1 药物选择原则: |
5.7.2. 2 指南推荐: |
5.7.2. 3 各类降压药物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
5.7.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5.7.3. 1 小剂量起始逐步递增: |
5.7.3. 2 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
5.7.3. 3 RAAS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黄金三角) : |
5.7.3. 4 避免肾功能恶化: |
5.7.3. 5 监测血钾: |
5.8 高血压急症 |
5.8.1 概述 |
5.8.2 降压药物选择[403] |
5.8.3 |
5.8.4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 常见特殊类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
6.1 代谢相关性高血压 |
6.1.1 概述 |
6.1.2 降压药物选择 |
6.1.2. 1 药物选择原则: |
6.1.2. 2 指南推荐: |
6.1.2. 3 降压药物选择流程: |
6.1.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1.3. 1 降压目标: |
6.1.3. 2 其他注意事项 |
6.2 儿童青少年高血压 |
6.2.1 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 |
6.2.2 诊断和评估 |
6.2.2. 1 血压测量方法: |
6.2.2. 2 诊断和评估: |
6.2.3 综合干预 |
6.2.3. 1 非药物治疗: |
6.2.3. 2 药物治疗 |
6.2.3. 3 其他治疗: |
6.3 妊娠相关性高血压 |
6.3.1 概述 |
6.3.2 降压药物选择 |
6.3.2. 1 启动药物治疗和目标血压: |
6.3.2. 2 药物选择原则: |
6.3.2. 3 妊娠不同时期降压药物的选择和评估: |
6.3.2. 4 重度妊娠合并高血压: |
6.3.2. 5 联合用药: |
6.3.3 注意事项 |
6.3.4 哺乳期降压药物的推荐 |
6.4 拟育夫妇中男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 |
6.4.1 概述 |
6.4.2 降压药物选择 |
6.4.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5 老年高血压 |
6.5.1 概述 |
6.5.2 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理生理特点[75, 482] |
6.5.3 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75, 119, 120, 483] |
6.5.4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 |
6.5.5 药物选择 |
6.5.6 降压目标值与达标流程 |
6.5.7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降压策略[75, 482] |
6.5.8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
6.5.9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75, 482, 484, 488] |
6.6 肾上腺性高血压 |
6.6.1 概述 |
6.6.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筛查中的药物选择及治疗 |
6.6.2. 1 药物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2 筛查过程中降压药物的选择: |
6.6.2. 3 血钾等对ARR筛查的影响: |
6.6.2. 4 原醛药物治疗: |
6.6.3 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及术前准备用药 |
6.6.3.1嗜铬细胞瘤危象处理: |
6.6.3. 2 术前准备: |
6.6.3. 3 预后: |
6.6.4 库欣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适宜人群及药物选择 |
6.6.4. 1 库欣综合征的治疗: |
6.6.4. 2 药物治疗: |
6.7 难治性高血压 |
6.7.1 概述 |
6.7.2 降压药物选择 |
6.7.3 近年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深入和临床诊断技术的提高, 继发性高血压的检出比例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520, 521]。 |
6.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 |
6.8.1 概述 |
6.8.2 降压药物选择 |
6.8.3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
6.9 肾血管性高血压 |
6.9.1 定义与病因 |
6.9.2 诊断 |
6.9.3 药物治疗 |
6.9.4 其他治疗 |
6.1 0 焦虑合并高血压 |
6.1 0. 1 概述 |
6.1 0. 2 焦虑与高血压的相互影响机制 |
6.1 0. 3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识别与评价 |
6.1 0. 4 焦虑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
6.1 0.4.1 焦虑相关性高血压: |
6.1 0.4.2 高血压合并焦虑: |
7 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国家基本药物应用原则 |
8 小结 |
(2)涌泉穴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涌泉穴药物贴敷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测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
4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及人群防治座谈会制订的准) |
5 评价方法 |
6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基线分析 |
2 疗效分析 |
讨论 |
1 研究意义 |
2.研究目的 |
3.结果讨论 |
4 本研究的机理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血压症状积分表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卡托普利和恬尔心治疗高血压病120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降压幅度 |
2.2 三组疗效比较 |
2.3 生化指标的变化 |
2.4 心电图变化 |
2.5 副作用 |
3 讨论 |
(5)平肝潜阳疏肝法治疗情志因素(怒志)所致早期高血压肝郁阳亢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入选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样本含量的估算及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方法 |
3.4 观察指标及观察方法 |
3.5 疗效评定 |
3.6 材料总结及统计学处理 |
试验结果 |
1.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 |
1.1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比较 |
1.2 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血压、病程及症状积分比较 |
2.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 |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的比较 |
2.2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 |
2.3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 |
2.4 综合疗效分析 |
2.5 治疗前后主症的变化 |
2.6 治疗前后次症的比较 |
2.7 两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
2.8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 |
3. 安全性观察 |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探讨 |
1.1 古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现代中医学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2.1 遗传因素 |
2.2 环境因素 |
2.3 其他因素 |
3. 平肝潜阳疏肝法的确立 |
4. 平肝潜阳汤方药解读 |
4.1 中医关对于平肝潜阳汤的方药分析 |
4.2 现代药理研究摘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6)手足远端皮部刺激辅助治疗2、3级高血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资料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及步骤 |
1.6 剔除标准 |
1.7 脱落标准 |
1.8 剔除与脱落病例处理 |
1.9 不良事件及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计算 |
2.2 随机方法 |
2.3 对照方法 |
2.4 盲法 |
3 技术路线图 |
4 研究方案 |
4.1 基础治疗 |
4.2 手足远端皮部刺激疗法 |
4.3 血压计及工具的选择 |
5 观察指标 |
5.1 一般生物学指标检测 |
5.2 病情改善指标 |
5.3 疗效指标 |
5.4 安全性评价 |
6 统计分析 |
6.1 统计分析与软件 |
6.2 统计分析方法 |
7 质量控制 |
8 伦理原则 |
研究结果 |
1 试验基本情况 |
2 高血压2、3级受试者的数据分析 |
2.1 基线资料比较 |
2.2 高血压2、3级治疗组受试者即时降压疗效分析 |
2.3 手足远端皮部刺激治疗前后血压临床疗效分析 |
2.4 高血压临床症状评分 |
2.5 SF-36量表 |
2.6 体重指数 |
2.7 不良事件 |
3 手足远端皮部刺激对前期、1级和2、3级受试者降压水平的分析 |
讨论 |
1 祖国传统医学对于高血压病的认识 |
1.1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发展 |
1.2 高血压病的病因 |
1.3 高血压的病机 |
1.4 高血压证候分布规律 |
1.5 针灸治疗高血压的研究 |
2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
2.1 西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发展 |
2.2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
2.3 高血压病的定义和分类 |
2.4 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
2.5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
2.6 高血压的西医治疗 |
3 手足远端皮部刺激治疗高血压病的可行性分析 |
3.1 足底刺激疗法的历史沿革 |
3.2 手足皮部刺激的理论基础 |
3.3 手足与标本根结 |
3.4 手足与经络筋膜学说 |
3.5 足部与“反射区”学说、“生物全息胚”学说 |
3.6 足部与涌泉 |
3.7 高血压与皮部 |
3.8 小结 |
4 手足远端皮部刺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
4.1 手足远端皮部刺激课题的设计背景 |
4.2 手足远端皮部刺激课题的研究意义 |
4.3 课题基本情况 |
4.4 指标的选择及疗效 |
4.5 手足远端皮部刺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优势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一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二 涌泉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Meta分析 |
附件三 临床手册 |
附件四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课题参与情况 |
(7)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名 |
2 高血压病的病位 |
3 病因病机研究 |
4 证型研究 |
5 中药治疗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受试对象选择 |
3 试验方法 |
试验结果 |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检测 |
讨论与体会 |
1 立法思想 |
2 中药浴足的现代研究 |
3 典型病例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保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 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 |
1. 病因病机 |
2. 证候研究 |
3. 辨证论治 |
4. 治则治法 |
5. 中成药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心力衰竭的现代研究进展(综述) |
1.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现状 |
2.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新进展 |
3. 脑钠肽(BNP)与心力衰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1 |
1. 病例选择 |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3. 观测项目和指标 |
4. 疗效判定 |
5. 临床资料分析 |
6. 结果 |
7. 疗效分析 |
8. 讨论 |
9. 结论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2 |
1.资料与方法 |
2.病例入选标准 |
3.结果 |
4.结论分析 |
5.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注射用通脉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Ⅲ期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冠心病心绞痛试验病例标准 |
1.4 脱落病例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1.6 中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 |
2.5 不良事件的观察 |
3 统计分析 |
3.1 疗效评价数据集 |
3.2 安全性分析数据集 |
3.3 统计分析内容 |
3.4 统计分析方法 |
4 两组病例分布与可比性分析 |
4.1 两组病例分布分析 |
4.2 病例可比性分析 |
5 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分析 |
5.1、对冠心病总疗效分析 |
5.2、对血瘀证的疗效分析 |
5.3、对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
5.4、对心电图的疗效分析 |
5.5、对心绞痛症状总分的比较 |
5.6、对中医证候总分的比较 |
5.7、硝酸甘油停减率的比较 |
5.8、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
5.9、对运动心电图的疗效分析 |
5.10、合并用药 |
6 安全性分析 |
6.1 实验室安全性检查指标 |
6.2 试验不良反应情况列表及与试验药物关系 |
结论 |
讨论 |
1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认识 |
2 冠心病的现代医学认识 |
3 现代药理研究 |
4 药效评价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
附录2 发表文章 |
(10)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的选择与警示(论文提纲范文)
1高血压与糖尿病的诊断及危险分层 |
1. 1高血压 |
1. 2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诊断标准 |
2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危险分层的治疗与用药 [1,3 - 5 ] |
3老年患者降血压并控制血糖水平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6 - 9 ] |
4 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用药的主要不良反应、禁忌证与警示 |
4. 1常用降压药 |
4. 2降血糖药不良反应与警示 |
5结语 |
四、卡托普利和恬尔心治疗高血压病120例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J]. 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07)
- [2]涌泉穴药物贴敷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D]. 温又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3]卡托普利和恬尔心治疗高血压病120例疗效分析[J]. 郭新云. 医药论坛杂志, 2003(24)
- [4]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三组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比较[J]. 王颖,吴婉珍.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5(02)
- [5]平肝潜阳疏肝法治疗情志因素(怒志)所致早期高血压肝郁阳亢证的临床研究[D]. 晁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6]手足远端皮部刺激辅助治疗2、3级高血压的研究[D]. 胡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01)
- [7]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的临床研究[D]. 贾丽.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09(02)
- [8]保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戴雁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9]注射用通脉粉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Ⅲ期临床研究[D]. 张印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07)
- [10]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的选择与警示[J]. 朱艳,刘亚红,仇晓峰,冷晓丽,何思璇. 中国药业, 2015(04)
标签:高血压论文;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论文;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论文; 糖尿病和高血压论文; 高血压并发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