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32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一、32例结核病人治疗失败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牟宇泽[1](2020)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管理及营养状况与转归预后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及目的: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患活动性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9倍。与单纯PTB患者相比,糖尿病并发肺结核(DM-PTB)患者的结核特征性症状,包括咳嗽、盗汗、咯血等更为严重;治疗过程中体重恢复困难,病程延长;且更易发展为耐多药肺结核,导致治疗失败、复发、死亡的风险增高。血糖管理对糖尿病转归预后是至关重要的,血糖管理可分为血糖控制水平与血糖波动水平两方面。而结核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可以通过引起应激性高血糖、影响降糖药物效果以及增加胰岛素需求量而导致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的血糖管理不良,引起并促进糖尿病病情恶化。已有的研究发现血糖控制不良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严重程度及肺部空洞率呈正相关,但对于治疗转归及预后的影响,目前的报道尚不多见且结论并不一致。同时,结核患者大多存在营养不良,营养状况与疾病转归存在显着关联,已有研究发现营养不良与结核患者治疗前两个月体重恢复较慢的风险增加有关,且营养不良患者复治及结核死亡的风险均要显着升高。DM-PTB患者的营养状况更加复杂,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尚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血糖管理情况及营养状况对糖尿病并发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预后的影响,并对DM-PTB患者抗结核治疗2个月(强化期治疗)痰转阴失败及抗结核治疗不理想结局,包括抗结核治疗失败及死亡等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以期优化DM-PTB患者的抗结核治疗策略、改善转归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章,第一章探讨血糖管理与DM-PTB患者转归预后的关联,血糖管理包括基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评价的血糖控制水平和根据指尖血糖变异程度及波动幅度评价的血糖波动情况。第一章中血糖控制对DM-PTB患者转归预后的影响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根据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糖化血红蛋白<8.0%)和血糖控制不良(糖化血红蛋白8.0%)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习惯及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结核特征症状、痰细菌学结果、影像学结果的变化。血糖波动采用纵向研究方法,根据血糖波动幅度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波动组及血糖异常波动组;根据血糖变异系数将患者分为血糖低变异及血糖高变异两组。分别在基线、一个月时观察分析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血糖变异系数与结核特征性症状、痰菌转阴、肺部影像学特征等的关联。第一章纳入的患者为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市胸科医院,经临床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发初治肺结核的住院治疗患者,且需满足在入院时进行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的检测,或抗结核治疗开始后至少测量了2天(每天至少3次)日间不同时段指尖血糖值的患者。第二章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探讨营养状况对DM-PTB患者转归预后的影响。根据患者基线时的营养状况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习惯及治疗过程中的结核特征症状、痰细菌学结果、影像学结果的变化。纳入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就诊于青岛市胸科医院,经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发初治肺结核的住院治疗患者,且收集到抗结核治疗开始时(即基线)血液样本的患者,按患者基线是否患有低蛋白血症、淋巴细胞减少症、贫血以及体质指数(BMI)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判断2个月痰转阴失败及抗结核治疗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用风险比(Hazard Ratio,HR)对影响因素与转归预后的关联强度进行评估,使用95%置信区间(95%CI)对总体参数的范围进行估计。结果:在血糖管理与DM-PTB患者转归预后的关联分析中(第一章),在基线时共纳入404例DM-PTB患者。研究发现DM-PTB患者中基线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占54.70%、血糖异常波动的患者占52.17%、血糖高变异的患者占55.28%。血糖管理不良与患者基线结核症状及指征相关。且发现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2个月痰转阴率更低,但并未发现最终治疗结局间存在差异。在对混杂因素(性别、年龄及糖尿病病程)进行调整后发现基线血糖控制不良(HR=2.01,95%CI:1.10-3.67)、吸烟者(HR=2.29,95%CI:1.07-4.02)及基线淋巴细胞减少症(HR=1.80,95%CI:1.01-3.19)会增加2个月痰转阴失败的风险。在对年龄、糖尿病病程、基线痰细菌学检查呈阳性以及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调整后发现,吸烟者(HR=2.11,95%CI:1.02-4.37)及基线低蛋白血症(HR=2.34,95%CI:1.18-4.61)是在接受抗结核治疗后,最终呈现不理想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营养状况对DM-PTB患者转归预后影响的研究中(第二章),基线时共纳入245例DM-PTB患者。发现DM-PTB患者基线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比例为24.49%、合并淋巴细胞减少症的患者占23.27%、合并贫血的患者占25.71%、BMI 24.0kg/m2的患者占34.04%。无论抗结核治疗强化期还是巩固期,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痰转阴率均下降,并且抗结核治疗不理想结局的风险升高。在对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吸烟情况进行调整后,发现基线患有低蛋白血症(HR=1.86,95%CI:1.08-3.20)是2个月痰转阴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对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后发现,低蛋白血症(HR=1.85,95%CI:1.08-3.15)还增加了抗结核治疗后呈现不理想结局的风险。结论:基线血糖控制不良及营养不良的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痰转阴率降低,且基线营养不良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后呈现不理想结局的可能性升高。基线血糖控制不良、淋巴细胞减少症、低蛋白血症、吸烟者会增加患者抗结核治疗2个月痰转阴失败的风险;基线合并低蛋白血症、吸烟者会增加抗结核治疗不理想结局的风险。故此应加强DM-PTB患者的血糖管理,严格的血糖管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基线血糖管理不良对治疗结局的影响;同时加强烟草的管控力度以及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扭转营养不良,这能够改善肺结核转归过程,降低DM-PTB患者抗结核治疗不理想结局的风险。

王陆阳[2](2019)在《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对矽肺结核患者与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分析,本研究采用对矽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寻找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探讨不同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同时,对比分析矽肺结核患者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实际结果对矽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提出建议。【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某结核病专科医院的矽肺结核患者于单纯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与电话随访。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含患者的社会人群学信息、临床表现结果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信息、诊治过程与治疗效果信息,电话随访是对调查问卷的补充与确认。所有数据结果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对比分析。【结果】年龄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394,P=0.001;职业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189,P=0.111;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与治疗效果的Spearman相关系数为:r=-0.440,P=0.000;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75,P=0.025);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0.800,P=0.459);不同初次治疗持续时间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31,P=0.024);年龄<45岁(OR值=0.063,95%CI=0.0020.557)、因症发现(OR值=0.176,95%CI=0.0390.798)、肺结核病灶数不超过3个(OR值=0.013,95%CI=0.0010.199)为患者治疗有效的保护因素。矽肺贰期、III期(OR值=5.124,95%CI=1.4427.375;OR值=13.886,95%CI=1.807106.713)、吸烟超过20年(OR值=3.753,95%CI=0.0030.550)为患者治疗有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将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后,结果显示年龄、矽肺期别、吸烟史、是否因症发现和结核病灶数对患者治疗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提示在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关注有吸烟史、年龄较大、矽肺期别为II、III期、结核病灶数大于3个的患者,有针对性的给与干预措施,提高生命质量。应当加强矽肺结核患者的护理工作,保证病房环境,对病房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对患者并发症进行密切追踪,引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并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告知。

钟鑫,张强,许祖远,方德健[3](2019)在《前路翻修术对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术后失败的治疗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前路翻修术[彻底病灶清除和(或)支撑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术后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3月至2017年1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外院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后失败,于本院行前路翻修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治疗方案,以及对比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临床表现、血红细胞沉降率(ESR)、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标准、植骨融合情况(Brantigan融合标准)。使用SPSS 19. 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1. 5~2年,随访2~2. 5年,随访期间X线摄影和CT检查均未见内固定松动,植骨明显移位、破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已治愈,未发现结核复发。出院时2例既往窦道较长的患者窦道口未完全愈合,经门诊换药2~3个月后窦道逐渐收敛、闭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32例患者术后3个月时疼痛VAS评分[(1.25±0. 87)分]、ESR数值[(7.09±3.59)mm/1 h]均明显低于术前[(6.06±1.60)分,(69.21±25.76) mm/1 h](t=18.004、13. 766,P值均<0. 05);末次随访时ASIA神经功能分级由术前E级29例、D级1例、C级2例,改善为术后的E级29例,D级3例;椎间植骨融合情况(Brantigan融合标准)为E级31例,C级1例。结论采用前路翻修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术后失败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溪应龙[4](2019)在《一期病灶清除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晚期活动性全膝关节结核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一期病灶清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成人晚期活动性全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骨科关节组收治的32例(32膝)成人晚期活动性全膝关节结核行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2例患者均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具体详见正文)筛选纳入,其中男14例,女18例;手术时年龄39.78±11.82岁(24-69岁)。患者术前膝关节疼痛明显且有静息痛,肿胀伴活动受限,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值,经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4周及以上后,红细胞沉降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下降或接近正常,此时行一期彻底病灶清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我们将膝关节内部分为6个区域,Ⅰ-Ⅵ区分别是髌上囊、内侧间沟、外侧间沟、髌下脂肪垫、胫骨平台及周围、后方关节囊,清创是按照分区逐个区域进行,尽量避免遗漏病灶,至少选两个及以上分区的病灶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第二天开始原方案的四联抗结核治疗至少12-18个月,必须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水平,并维持6月以上,方考虑停药。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AKS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出院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一年随访时复查膝关节X线片、ESR、CRP,记录患者入院时、术后随访时的ESR、CRP、AKS功能评分、SF-36量表评分。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应用配对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描述,手术前与随访结果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结果]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支持结核感染诊断。32例患者术后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局部未出现红肿疼痛,结核中毒症状消失,4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血栓消除出院;14例(14膝)出现患侧下肢的轻度肿胀,予以对症处理,理疗并抬高患肢,肿胀消除。全部32例(32膝)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31±17.17个月(12-84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膝关节假体周围未出现透亮线,说明无松动迹象,假体稳定,同时未见结核复发征象。入院时ESR为(43.16±9.21)mm/h,CRP 为(43.64±12.78)mg/L,AKS 膝关节评分术前(26.56±7.01)分;末次随访时ESR为(3.88±1.60)mm/h,CRP为(3.12±1.64)mg/L,AKS膝关节功能评分(90.31±4.90)分,手术前与手术后随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与手术后12个月随访的SF-36评分各维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TKA)可以用于膝关节结核感染。在术前抗结核治疗有效,术后继续坚持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术中按膝关节分区逐区彻底清除病灶,一期病灶清除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晚期活动性全膝关节结核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术后结核复发率低,假体生存率高,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米婧[5](2019)在《扶正抗痨1、2号散配合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同时服用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抗结核药物和扶正抗痨1号或2号散前后的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胸部CT病灶变化、肝功能损伤、血尿酸水平、体重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对扶正抗痨1、2号散辅助西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方案的疗效做出评价,以期形成能够提高耐多药肺结核治愈或好转率、降低副作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2015年间经过自贡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确诊的3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果,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予以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6 Z Cm Lfx(Mfx)Cs Pto/18 Z Lfx(Mfx)Cs Pto)及扶正抗痨1号或2号散(均为每次5g,每日3次)进行治疗,治疗时间18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查血常规、肝肾功、血尿酸、痰查抗酸杆菌、胸部CT,并记录体重变化,填写中医症候积分表,整理所得数据,运用SPSS软件得出数据并分析。结果:(1)扶正抗痨1号、2号散在本次试验中配合西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方案的总有效率为62.86%,其中治疗后第一个月时痰结核分枝杆菌转阴情况最佳;(2)影像学的总显效率为57.14%;(3)对外周血白细胞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4)对血红蛋白的影响:治疗3个月与治疗1个月、治疗12个月与治疗6个月、治疗18个月与治疗12个月的血红蛋白值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5)对肝功能的影响:治疗18个月与治疗12个月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6)对血尿酸的影响:治疗1个月与开始治疗时,治疗12个月与治疗6个月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7)对体重的影响:治疗开始时和治疗结束时体重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8)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治疗2个月与开始治疗时,治疗18个月与治疗2个月时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抗痨1号或2号散配合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方法,能够有效减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比较有肯定的疗效;在疗程为18个月的治疗方案中,本治疗方案在后期可升高血红蛋白、减少西医抗结核药物的肝损伤的副作用,且作用持续而稳定;能有效改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消瘦症状,有阻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持续体重下降和增加体重的作用;显示出扶正抗痨1号或2号散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具有明确的减毒增效作用。此外,针对抗结核药物导致的高尿酸血症,在扶正抗痨1号或2号散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土茯苓四妙方水煎剂,在治疗开始的第1个月及坚持服药12个月后疗效最佳,能有效降低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高尿酸血症。

何建[6](2017)在《含环丝氨酸方案与含对氨基水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含环丝氨酸方案与含对氨基水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2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分为含环丝氨酸方案组和含对氨基水杨酸方案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完成疗程的的两组患者中,含环丝氨酸方案组治愈率59.4%,含对氨基水杨酸方案组治愈率57.1%。两组患者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现药物总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含对氨基水杨酸方案组发生重度胃肠道反应较多,与含环丝氨酸方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含环丝氨酸方案与含对氨基水杨酸方案均能提高耐多药患者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两种方案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但含对氨基水杨酸方案相比含环丝氨酸方案组,出现重度胃肠道反应更多,造成一些患者不能坚持原方案治疗。

代晓琦[7](2017)在《“医防合作”综合模式下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基于“医防合作”综合模式、对患者予以90%医疗费用减免、使用国产抗结核药物的标准化疗方案的前提下,对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远期复发情况进行分析,为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MDR-TB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方法本研究依托于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项目“医院与疾控系统合作管理耐多药肺结核试点研究”研究现场,基于经济发展状况,选择了中国四个中等三线城市来实施。纳入分析的168例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横断面研究,通过专家咨询法及预调查,设计完成《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表》、《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管理个案调查表》,使用问卷调查法,对纳入治疗的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运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使用《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完成后随访调查表》,对治疗成功(包括治愈和完成治疗)的患者进行2年的远期追踪随访调查,并进行数据收集分析,获得患者完成疗程2年后的复发情况。使用SAS 9.3进行统计分析;用统计图表与统计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对分类变量使用χ2检验,当理论频数<1时,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检验水准α=0.10;选择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使用logistic回归检验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复发患者进行统计描述与个案信息描述。结果168例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性占75.60%(127/168),45-59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42.26%(71/168),农村户籍人口占82.14%(138/168),复治患者占80.36%(135/168);仅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患者占49.40%(83/168)。住院时间中位数为34天(IQR:24-52),治疗时间中位数为720天(IQR:240-732)。共有25.90%(43/168)患者治疗3月末出现痰培养阴转,共有67.26%(112/168)患者6月末出现痰培养阴转,3月末出现痰培养阴转的患者,在6月末痰培养仍为阴性。本次研究中,治疗成功率为46.43%,失败率为23.21%(因不良反应失败占69.23%);丢失率19.64%(因外出打工、家庭经济困难、医保问题等经济原因丢失占其51.52%);3.58%患者因收押、迁出等原因未评估。为进行因素分析,将研究对象(排除丢失及未评估患者)的近期治疗结果分为成功治疗(治愈、完成治疗患者78例)与不良治疗结果(死亡、失败患者51例),共计129例患者纳入因素分析。本次研究对象中,年龄(χ2=12.7956,P=0.0051)、教育程度(χ2=6.3449,P=0.0960)、登记分类(χ2=2.7454,P=0.0975)、耐药类型(P=0.0010)、首次诊断结核病距本次治疗的时间(χ3=7.6621,P=0.0535)、是否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χ2=8.9923,P=0.0027)、既往接受过不同抗结核治疗次数(χ2=9.5727,P=0.0083)、接受治疗时间长短(P<0.0001)、随访复查及时性(χ2=13.1656,P=0.0003)、能否按时服药(DOT)(χ2=6.6608,P=0.0099)患者、RR-TB患者治疗方案是否加用异烟肼(P=0.0247)的患者间治疗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的变量有:首次诊断结核病距本次治疗时间长(OR=2.45,90%CI:1.27-4.74)、使用二线药物(OR=3.32,90%CI:1.81-6.11)、接受抗结核治疗次数多(OR=2.86,90%CI:1.41-5.88)、治疗时间少于中位数 730 天(OR=4.79,90%CI:1.72-13.31)。完成全部疗程后,共有78例患者治疗成功,跟踪随访2年,发现2例患者复发,2年复发率为2.56%。结论与WHO公布的全球均值及国内外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的近期治疗成功率偏低,失败率偏高,远期复发率较低。患者年龄、教育程度、登记分类、耐药类型、首次诊断结核病-本次治疗时间(年)、是否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既往接受过抗结核治疗的次数、接受治疗时间长短、随访复查的及时性、能否按时服药(DOT)是治疗结果的影响因素;首次诊断结核病距本次治疗时间长、使用二线药物、接受抗结核治疗次数多、治疗时间少于中位数730天是不良治疗结果的危险因素。3月末及6月末痰培养情况可大致反应患者总体预后,因此应重视患者早期病情。治疗成功率偏低的可能原因包括经济问题,患者多为接受多次治疗的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针对此类患者可供选择的治疗药物较少,国产药品剂量偏低;患者依从性偏差,丢失率较高。另外,在不确定异烟肼是否耐药的情况时,尽量使用异烟肼,若为单耐利福平肺结核患者需及时使用异烟肼治疗。

张建武,王芳,王燕波,昝燕燕,贾守杰[8](2016)在《含氯法齐明联合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含氯法齐明(Clofazimine,Cfz)联合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9月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含氯法齐明联合方案治疗MDR-TB患者32例,根据患者用药史及药敏试验结果采用个体化化疗方案,氯法齐明治疗开始剂量0.1 g/天,口服,部分患者因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情况调整为0.05 g/天。在最后12个月连续3次痰结核杆菌培养且痰涂片抗酸杆菌阴性为治愈,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联合方案治疗后,56.2%(18/32)患者治愈,43.8%(14/32)患者治疗失败;失败患者服用CFZ前耐药种数与治愈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败患者服用CFZ前治疗时间与治愈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含CFZ联合方案抗痨后,治愈患者用药种数与失败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培养阴转时间平均数16 w。90.6%(29/3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肤颜色改变,鱼鳞病及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通过剂量调整及对症治疗继续治疗。氯法齐明使用疗程平均约13个月。结论氯法齐明耐受性良好,含氯法齐明联合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有较好疗效。

吴位新,胡跃强,朱淑英[9](2012)在《金华市肺结核治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耐药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涂阳结核病人治疗中影响治愈率因素的分析,探索结核病低治愈率产生的原因。方法选择金华市6个有条件开展菌株培养的县(市、区)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所有未治愈的新登记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菌株培养和耐药监测;并进行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研究了320例病人,就是否规范治疗、规范督导管理和户籍地等因素进行调查。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病人是否规则治疗(χ2=107.31,P<0.01)、是否全程督导管理(χ2=68.55,P<0.01)、是否为流动人口(χ2=52.21,P<0.01)为肺结核治疗失败的主要危险因素。菌株培养和耐药监测显示239例为结核分枝杆菌,占97.95%;5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占2.05%;180例敏感,占73.77%;64例耐药。占26.23%。结论结核病人的治疗,应严格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要求的标准化疗方案进行,能用一线药物的结核病患者不要用二线药物或散药,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全程督导管理方式,同时,要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解瑞谦[10](2006)在《深圳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治疗与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自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史无前例地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1998年又重申了遏制结核病的行动刻不容缓,结核病再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结核病的流行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地区间人口流动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在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卫生问题,成为导致许多地区结核病扩散和爆发的主要原因,已成为现阶段各国结核病控制规划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深圳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户籍人口。本课题旨在结合深圳市结核病防控的现状和特点,通过对流动人口结核病治疗与管理模式界定和分析,调查结核病人的基本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治疗与管理的因素、疾病负担等,并与同期暂住人口、户籍人口结核病人对照,评价流动人口结核病治疗与管理模式效益、效果,探讨结核病治疗与管理模式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从而为全国其他城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治疗与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完善作出示范,也为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的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检索法、现场调查法、描述性分析法、自评量表对深圳市流动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及同期暂住、户籍人口结核病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资料分析和数据处理中,运用了x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处理,并采用关联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内容内容包括:(1)流动人口结核病人基本特征: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病例分布、就诊特征、服务项目需求、自测疲劳状况、自测焦虑状况及社会支持状况等;(2)影响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治疗与管理的因素:包括影响就诊次数、就诊延迟、诊断延误、失访、药物漏服、督导服药等因素;(3)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治疗与管理模式评价:包括生命质量评价、满意度及反应性评价、疾病经济负担评价及治疗与管理效应评价。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深圳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的治疗与管理模式仅经过了1年的试点,1年的推广,就取得了显着的成效。1、已形成了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结核病防治网络,全市共有6个行政区,二级督导服药点47个,三级督导服药点523个。2、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男女性别比为1.59,79.0%的年龄集中在15~34岁年龄组,未婚者占44.9%,工作不固定者占39.5%,58.1%的居住时间不超过1年,且主要分布在宝安区(占57.1%),94.1%为转诊者,因症就诊者占87.3%,44.9%的首诊在镇级医院。3、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疲劳对环境特异性量表得分(因子2)存在性别差异(t=2.653,P=0.009),女性高于男性(女性为27.62±8.73,男性24.30±8.71),健康检查组均低于因症就诊组、其他方式就诊组,各因子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自测焦虑得分在各因素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社会支持状况在婚姻状况、工作流动性方面自测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存在显着性差异(均P<0.05),而在对支持利用度方面性别间、已婚与未婚者间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4、就诊次数3次以上者在首诊为个体诊所的所占比例最高,为27.8%;就诊延迟的主要原因为不重视(54.5%),其次为症状轻(16.7%);诊断延误主要原因为误诊(20.8%),其次是工作或学习忙(19.4%)、不重视(18.1%);失访者中52.6%的居住时间在半年以内,47.4%的工作不固定;53.7%漏服者的原因为上班。5、治疗前流动人口总健康、生命力、心理健康维度平均分均低于与暂住人口、户籍人口的评价结果,存在显着性差异(均P<0.05);治疗2(3)月后及治疗6(7)月后,总健康、生命力、心理健康维度平均分仍低于与暂住人口、户籍人口的评价结果,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社会功能维度方面,流动人口平均分始终高于暂住人口、户籍人口。治疗6(7)个月后,在总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得分改变百分率,三者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着性意义(x2=12.088,P=0.002和x2=11.611,P=0.003),且在总健康维度方面流动人口的改变率高于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6、有52.55%的流动人口结核病人对深圳市结核病防治DOTS督导治疗与管理比较满意,有6.63%的认为很满意。与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的满意度最高,但卫生服务在满意度及反应性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7、无论是治愈一例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机构成本141.44元,还是家庭成本1654.25元、社会成本810.48元,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所需要的成本均低于暂住人口分别为302.56元、1956.65元、1208.81元及户籍人口303.09元、2193.50元、1108.48元;其直接经济负担为1129.48元,间接经济负担为309.33元,暂往人口及户籍人口病人分别为1332.91元和1644.97元,487.79元和391.85元。8、流动人口、暂住人口、户籍人口三组督导化疗管理率分别为79.93%,90.77%,98.91%,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x2=25.709,P=0.000);治疗规则率均为100%;完成治疗率分别为82.44%,90.07%,96.70%,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09%,93.80%,93.96%,组间无显着性差异;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8.13%,65.59%和89.09%,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x2=10.658,P=0.005),同时流动人口空洞闭合率高于暂住人口,但无显着性差异(x2=2.875,P=0.064);治愈率分别为86.98%,93.05%和92.86%,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管理综合效应评价得分分别为16.85%,19.00%和25.58%。政策建议针对深圳市流动人口结核病治疗与管理模式评价的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政策建议:(1)继续开展用工单位健康查体制度,加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宣传;(2)进一步做好可疑结核病人的转诊工作,加强对个体诊所医生的培训;(3)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治疗与管理效果,尽早实现全疗程免费项目;(4)继续加强结核病防治机构三级督导点建设,提高卫生服务质量;(5)始终不能忽略门诊结核病人的治疗与管理,建立健全区域间的转诊机制;(6)进一步降低结核病防治的医疗成本,争取多方面的支持。

二、32例结核病人治疗失败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2例结核病人治疗失败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管理及营养状况与转归预后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血糖管理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转归预后的关联研究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样本含量的计算
        3 伦理学要求
        4 诊断标准
        5 研究内容及方法
        6 主要变量定义
        7 质量控制
        8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特征比较
        2 糖尿病相关指征
        3 血糖管理与基线结核相关症状及指征关联性分析
        4 强化期转归
        5 6个月转归
        6 临床治疗结局
        7 抗结核治疗2个月痰转阴失败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8 抗结核治疗2个月痰转阴失败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9 抗结核治疗后呈现不理想结局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10 抗结核治疗后呈现不理想结局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第二章 营养状况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转归预后的关联研究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伦理学要求
        3 诊断标准
        4 研究内容及方法
        5 主要变量定义
        6 质量控制
        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特征比较
        2 糖尿病相关指征
        3 营养状况与基线结核相关症状及指征关联性分析
        4 强化期转归
        5 6个月转归
        6 临床治疗结局
        7 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痰转阴失败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8 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痰转阴失败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9 抗结核治疗后呈现不理想治疗结局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10 抗结核治疗后呈现不理想治疗结局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在校期间参与项目
致谢

(2)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工具
        2.2.2.1 调查问卷
        2.2.2.2 随访问卷
        2.2.3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标准
        2.2.3.1 治疗方法
        2.2.3.2 疗效判定标准
        2.2.4 资料收集方法
        2.2.5 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2.3 质量控制
第三章 数据采集结果
    3.1 社会学基本调查资料
    3.2 临床表现结果
    3.3 实验室检查结果
    3.4 诊治过程情况
    3.5 治疗效果情况
第四章 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4.1 相关性分析
        4.1.1 基本情况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2 诊治过程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3 合并其他症状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4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分析
        4.1.5 小结
    4.2 单因素分析
        4.2.1 年龄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2 性别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3 婚姻状况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4 职业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5 户籍类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6 因症发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7 家庭人均月收入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8 卡介苗接种史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9 用药不良反应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0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1 初次治疗持续时间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2 就诊次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3 吸烟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4 饮酒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5 矽肺分期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6 耐药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7 结核病灶数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8 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19 伴发症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20 并发症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4.2.21 小结
    4.3 多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5.1 不同矽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查结果分析
    5.2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一般资料因素分析
        5.2.1 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2 婚姻状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3 身体质量指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4 吸烟与饮酒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5 矽肺分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2.6 其他一般资料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5.3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表现因素分析
    5.4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实验室诊断结果因素分析
    5.5 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诊治过程因素分析
第六章 矽肺结核与单纯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
    6.1 临床分析的意义
    6.2 临床分析对象与分析方法
        6.2.1 临床分析对象
        6.2.2 临床数据分析的方法
    6.3 治疗方案及诊断标准
        6.3.1 治疗方案
        6.3.2 矽肺分期标准
        6.3.3 肺结核病情轻重标准
        6.3.4 胸部CT吸收程度分级
        6.3.5 疗效判定标准
    6.4 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6.4.1 入选临床资料情况
        6.4.2 矽肺与肺结核诊断顺序
        6.4.3 矽肺结核的临床症状
    6.5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表现之间的比较
        6.5.1 两组初治、复治病例数比较
        6.5.2 两组临床合并症状比较
        6.5.3 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6.5.4 小结
    6.6 影像学结果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6.6.1 两组影像学结果
        6.6.2 两组病情严重程度
        6.6.3 小结
    6.7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之间的比较
        6.7.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6.7.2 两组肝功能损害的比较
        6.7.3 两组疗程结束病灶吸收程度的比较
        6.7.4 小结
    6.8 讨论与分析
        6.8.1 矽肺与结核病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6.8.2 矽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上的特点
        6.8.3 关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析
        6.8.4 治疗效果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建议
本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本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
附录B 调查问卷与电话随访问卷
致谢

(4)一期病灶清除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晚期活动性全膝关节结核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扶正抗痨1、2号散配合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止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剔除标准
    3.研究方案
        3.1 研究方法
        3.2 方案设计
        3.3 试验药物
    4.观察内容
        4.1 一般资料
        4.2 其他观察资料及观察时间
        4.3 不良反应观察
        4.4 疗效判定标准
        4.5 感染科防感染措施
        4.6 护理措施
        4.7 自贡市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感染性疾病科简介
        4.8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1.一般资料及分析
        1.1 基本资料
        1.2 药敏实验
        1.3 舌、脉象资料
    2.痰结核分枝杆菌评价
        2.1 总显效率
        2.2 各阶段痰菌比较
    3.影像学评价
    4.实验室检查评价
        4.1 各阶段血常规评价
        4.2 各阶段肝功能损伤情况比较
        4.3 各阶段血尿酸升高情况比较
    5.其他评价
        5.1 体重变化情况
        5.2 中医症候积分
    6.补充资料
        6.1 与我省其他定点单位相比较
        6.2 与全国总数据相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肺痨的传统中医辨证与局部辨证
        1.1 肺痨的传统中医辨证
        1.2 肺痨的局部辨证
        1.3 肺痨传统中医辨证与局部辨证的关系
    2.扶正抗痨1、2号散
        2.1 立方依据
        2.2 方义分析
    3.问题与展望
结论
文献综述部分
    1.西方医学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
        1.1 耐多药肺结核的定义
        1.2 耐多药肺结核的流行病学
        1.3 耐多药肺结核的病因
        1.4 耐多药肺结核的诊断
        1.5 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
        1.6 耐多药肺结核的预防
    2.中医对肺结核的认识
        2.1 历代中医对肺结核的认识和治疗
        2.2 现代中医对肺结核的认识
    3.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附件: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含环丝氨酸方案与含对氨基水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一、病例资料
        1. 入选病例标准:
        2. 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项目
        1. 痰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
        2. 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查:
        3. 胸片X线检查:
        4. 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检测:
    四、疗效评定标准
        1. 痰菌阴转标准:
        2. 治愈:
        3. 失败:
        4. 胸片评定:
    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疗效评价:
    2. 病灶变化情况:
    3. 药物不良反应:
    4. 两组患者退组率原因分析及比较:
讨论

(7)“医防合作”综合模式下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研究背景
    1.1 耐多药结核病疫情严重,我国面临巨大挑战
    1.2 中国对利福平耐药结核病防治领域的探索
    1.3 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结果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
    2.1 总体目标
    2.2 具体目标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项目干预实施
        3.1.1 项目现场
        3.1.2 干预措施
    3.2 研究对象
    3.3 相关定义
    3.4 资料来源
    3.5 研究方法
    3.6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3.7 技术路线图
    3.8 质量控制
4 研究结果
    4.1 队列基本特征
    4.2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
        4.2.1 治疗情况
        4.2.2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近期治疗结果
        4.2.3 治疗失败原因
        4.2.4 患者丢失原因
    4.3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4.3.1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4.3.2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4.3.3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影响因素-小结
    4.4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复发调查分析
5 讨论
    5.1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
    5.2 治疗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5.3 患者失败、丢失原因
    5.4 复发调查
    5.5 研究的特色、创新性与局限性
        5.5.1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性
        5.5.2 研究局限性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医防合作子项目”期间患者管理方法
    附件2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治疗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件3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管理个案调查表
    附件4 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完成后随访调查表
    附件5 单耐利福平患者基本特征汇总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含氯法齐明联合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
    2.2治疗及转归情况
    2.3患者耐药种数和治疗时间比较
    2.4不良反应情况
3讨论

(9)金华市肺结核治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耐药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病例对照研究对象选取方法
        1.2.3 质量控制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2 病人的既往史和诊治情况
    2.3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2.3.1 服药情况分析
        2.3.2 督导管理情况分析
        2.3.3 户籍地分析
    2.4 菌株鉴定
    2.5 耐药监测结果
3 讨 论

(10)深圳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治疗与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目的和意义
    3 理论框架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5 技术路线
    6 研究特点和创新之处
第一部分 DOTS策略下深圳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治疗与管理模式
    1 模式建立的社会背景
    2 深圳市结核病控制状况
    3 深圳市结核病控制管理体系及机制
    4 流动人口结核病治疗与管理模式的基本涵义
    5 流动人口结核病治疗与管理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
第二部分 结核病治疗与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1 疫情监测指标
    2 管理效应评价指标
    3 满意度及反应性评价指标
    4 生命质量评价指标
    5 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指标
第三部分 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基本特征
    1 社会人口学特征
    2 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的分布特征
    3 流动人口结核病人就诊特征
    4 流动人口结核病人的医疗服务需求特征
    5 结核病患者自测疲劳状况
    6 结核病患者自测焦虑状况
    7 结核病患者自测社会支持状况评价
第四部分 影响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治疗与管理的因素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2 影响就诊次数的因素
    3 影响就诊延迟的因素
    4 影响诊断延误的因素
    5 影响患者失访的因素
    6 影响药物漏服的因素
    7 影响督导服药的因素
    8 影响患者取药的因素
    9 影响患者化验检查的因素
第五部分 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治疗与管理模式评价
    一、三组结核病患者的基本情况
    二、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生命质量及评价
    三、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满意度及反应性评价
    四、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
    五、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治疗与管理效果评价
第六部分 结论与政策建议
    1 研究结论
    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活动情况
    附录2 附表
致谢

四、32例结核病人治疗失败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糖管理及营养状况与转归预后的关联研究[D]. 牟宇泽. 青岛大学, 2020(01)
  • [2]影响矽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分析[D]. 王陆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3]前路翻修术对胸腰椎结核后路固定术后失败的治疗效果[J]. 钟鑫,张强,许祖远,方德健. 中国防痨杂志, 2019(05)
  • [4]一期病灶清除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成人晚期活动性全膝关节结核的疗效分析[D]. 溪应龙.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5)
  • [5]扶正抗痨1、2号散配合全球基金项目标准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研究[D]. 米婧.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含环丝氨酸方案与含对氨基水杨酸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疗效观察及不良反应分析[A]. 何建. 全国结核病诊疗与防控暨第二届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会资料汇编, 2017
  • [7]“医防合作”综合模式下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代晓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1)
  • [8]含氯法齐明联合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 张建武,王芳,王燕波,昝燕燕,贾守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12)
  • [9]金华市肺结核治愈率影响因素分析及耐药监测研究[J]. 吴位新,胡跃强,朱淑英.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2(05)
  • [10]深圳市流动人口结核病人治疗与管理模式研究[D]. 解瑞谦.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32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