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盾的快速繁殖

薯蓣盾的快速繁殖

一、盾叶薯蓣的快速繁殖(论文文献综述)

赵卓雅[1](2021)在《盾叶薯蓣快繁技术的研究及药用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文中指出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是薯蓣科薯蓣属的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植物,为我国特有种。由于多年的大量采集,盾叶薯蓣的野生资源被破坏,传统的繁殖方法周期长且资源有限,所以迫切的需要寻求其快速繁殖的方法。盾叶薯蓣具有多种药用成分如黄酮、多糖、薯蓣皂苷,随着对这些药用成分使用范围的扩大,探索有效的提取方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试验以盾叶薯蓣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诱导其分化成芽,对腋芽进行增殖培养,再单独进行根的增殖,从而建立盾叶薯蓣的组培快繁体系;并通过响应面法设计提取盾叶薯蓣黄酮、多糖及薯蓣皂苷的试验,考察各因素对其提取的影响,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为盾叶薯蓣资源更加有效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更好的提高盾叶薯蓣的经济价值。1、带芽茎段是最适合盾叶薯蓣诱导的外植体,用75%酒精清洗30 s,无菌水冲洗3次后,用0.2%的Hg Cl2清洗2 min,无菌水冲洗5次后接入培养基的诱导率最高,可达96.7%。2、不同培养基种类及激素浓度对腋芽诱导有显着影响。采用MS培养基,添加6-BA 2 mg·L-1和2,4-D 1 mg·L-1时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92.8%,株高为4cm,鲜重为1.5 g,干重为160.9 mg。3、盾叶薯蓣增殖过程中,添加激素组合为6-BA2.5 mg·L-1和NAA 0.75 mg·L-1时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为8.2,株高4.3 cm,鲜重2.2 g,干重229.3 mg。4、对盾叶薯蓣的根进行单独培养时,选择1/2 MS+6-BA 0.5 mg·L-1+NAA 1mg·L-1+蔗糖30 g·L-1时效果较好,根的伸展幅度达到2 cm,鲜重为0.86 g,干重为84.9 mg。使用液体培养基有利于根的增殖,根的伸展幅度达到3.1 cm,鲜重为0.93g,干重为94.2 mg。5、优化后盾叶薯蓣黄酮提取的参数为超声时间48 min、液料比39 m L·g-1、乙醇浓度84%,在此条件下,实际提取率可达到22.57%,提取出的黄酮总还原力为86.86%,其对DPPH、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93%、37%和97%,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6、盾叶薯蓣中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31 min、液料比52 m L·g-1及超声温度39℃,按此条件进行3次平行试验,多糖得率可达到17.92%,且其抗氧化能力较强,总还原力为84%,其对DPPH、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33%、87.6%和66%。7、本试验采用酶解法与超声提取法结合,通过响应面优化设计法考察提取条件对薯蓣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并最终得到最佳提取条件酶解时间1 h、酶解温度40℃及液料比20.5 m L·g-1,此条件下薯蓣皂苷得率可达到5.33%。另外,其总还原力为34.3%,其对DPPH、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16.7%、16.4%和18.4%,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提出的工艺条件可用于盾叶薯蓣中黄酮、多糖及薯蓣皂苷的提取,优化结果可信度高,可用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于欢[2](2019)在《穿龙薯蓣快繁体系的建立及药用成分含量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穿龙薯蓣(Dioscorea ipponica Makino)为薯蓣科薯蓣属的多年生缠绕藤本,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由于近些年来野生资源遭到破坏,传统繁殖方法由于种根资源有限、种子休眠、播种发芽率低等原因,导致其在人工繁殖和栽培时出现困难。因此在本试验中,以穿龙薯蓣的茎段为试验试材,通过诱导其再分化产生大量的腋芽,对腋芽进行增殖培养,再诱导根的产生,探究其驯化条件,从而建立完整、高效的穿龙薯蓣的组培快繁体系,并对组培苗根中含有的几种药用成分进行测定,为穿龙薯蓣进一步的研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采用不同的个植体和不同的消毒方式对成活率有显着影响。选择茎段作为外植体,用75%酒精消毒30 s,再用0.2%HgCl2消毒2 min时成活率最高达到82.7%。2、不同种类的培养基配方不同,对植物的生长的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本试验中,不同种类的对腋芽的诱导效果差异显着。采用MS基本培养基,添加6-BA2.5 mg·L-1、2,4-D0.5 mg·L-1时的诱导率最高,达90.8%,株高3.8cm,植株鲜重1.5g,干重160.9mg。3、在对穿龙薯蓣增殖过程中的各因素进行筛选时,发现不同的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及浓度对穿龙薯蓣的增殖培养影响明显,添加6-BA3.0 mg·L-1植株的的鲜重和干重达到最高,分别为1.5 g、133.5 mg,增殖系数达到7.8,株高3.4 cm,优于同类细胞分裂素的其他浓度处理;生长素种类为NAA,浓度为0.75 mg·L-1时植株的生长达到了最佳状态,株高2.7 cm、鲜重1.5 g干重为133.6 mg,增殖效果较同种类其他浓度处理好,增殖系数高达8.1;对糖源进行探究时发现,添加40 g·L-1的蔗糖时最有利于植物的增殖生长;对光照强度进行探究时发现,光照强度为2400lx是增殖适宜的光照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植株的增殖生长起到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培养基MS+6-BA3.0 mg·L-1+NAA0.75 mg·L-1+蔗糖40 g·L-1+琼脂5 g·L-1,光照24001x时植株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高达8.4,株高5.1cm,鲜重1.3 g,干重 143.2mg。4、穿龙薯蓣生根培养选择1/2MS培养基时生根率达90.0%,鲜重318.6 mg,干重27.4 mg,须根数为14.0条,根状茎个数2.5个,高于其他浓度的MS培养基;添加IBA和NAA进行生根培养时,NAA生根效果由于IBA,添加NAA1.5 mg·L-1时,鲜重为359.4 mg干重为3 1.2mg,须根数为16.1条,根状茎3.6个高于其他处理;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有利于植株的生根,随着活性炭含量提高,根状茎、须根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当活性炭为0.4g·L-1时,植株鲜重为380.1 mg,干重31.7 mg,根状茎为4.3个,生根率为98.3%,达到最大;添加蔗糖时有利于植株生根,随着浓度增加,植株的鲜重、干重、须根数、根状茎数先增加后减小,当蔗糖为50g·L-1时,植株的鲜重、干重、须根数、根状茎数分别达到最大为417.4 mg、35.7 mg、23.3条、5.0 个。5、MS培养基的不同浓度、不同生长素及其浓度和蔗糖浓度对穿龙薯蓣组培苗根中药用成分包括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总黄酮、多糖等积累的有一定的影响。采用MS培养基时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总黄酮、多糖含量分别为749.0μg·g-1、200.0μg·、1200.0μg·g-1、26.6 mg·g-1;选择NAA2.0 mg·I-1时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总黄酮、多糖含量分别为882.4 μg·g-1、1241.2μg·g-1、73 mg·g-1、24.4mg·g-1;当蔗糖50 g·L-1对穿龙薯蓣组培苗根中的药用成分的积累较为有利,各物质成分的含量分别为751.3 μg·g-1,1340.3 μg·g-1.8mg·g-1,26.9 mg·g-1。6、组培苗驯化试验中,植株在草炭和珍珠岩体积1:1混合基质成活率最高,为81.3%,选择同时具备须根和根状茎的植株跟有利于组培苗的成活,成活率最高为902%。

曾德福[3](2018)在《菊叶薯蓣愈伤组织诱导及毛状根系统的建立》文中提出在菊叶薯蓣的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薯蓣皂苷,薯蓣皂苷是合成许多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材料,冠有“药用黄金”的美称。但是随着甾体激素药物的广泛使用和对野生菊叶薯蓣资源没有节制的开采,菊叶薯蓣的再生速度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使得薯蓣皂苷也成为国内外最紧缺的药物原料之一。因此,提高菊叶薯蓣的种植产量以及薯蓣皂苷的含量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拟通过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菊叶薯蓣再生植株实现菊叶薯蓣的快速繁殖并提高产量;以胚性愈伤组织为外植体建立菊叶薯蓣毛状根系统,为皂苷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优良转化系统;同时通过筛选菊叶薯蓣块茎不同发育时期内参基因,为菊叶薯蓣皂苷合成途径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1)以菊叶薯蓣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发现发现菊叶薯蓣种子诱导愈伤的最适培养基为MS+1 mg/L 2,4-D+2 mg/L 6-BA+2 mg/L KT+2 mg/L NAA,诱导率达55.6%;菊叶薯蓣组培幼苗叶片最适培养基为MS+2 mg/L 2,4-D+2 mg/L 6-BA+1 mg/L NAA,诱导率达58.3%;以菊叶薯蓣组培幼苗茎段、大田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时,均对各激素组合表现不敏感,愈伤组织诱导情况无明显差异;叶片愈伤组织最适继代培养为MS+2 mg/L 2,4-D+2 mg/L 6-BA+1 mg/L NAA,茎段愈伤组织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2 mg/L 2,4-D;综上初步建立了菊叶薯蓣愈伤组织诱导体系。(2)以菊叶薯蓣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和去根组培苗为外植体诱导毛状根,结果发现发根农杆菌K599对菊叶薯蓣组培苗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最高为18.92%;发根农杆菌C58C1对菊叶薯蓣去根组培苗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最高为42.86%;以菊叶薯蓣去根组培苗为外植体,在不同乙酰丁香酮浓度(AS)下用发根农杆菌K599侵染,随着AS浓度升高诱导率显着提高,在400μmol/L的浓度下诱导率最高为40.91%;初步建立了菊叶薯蓣毛状根诱导系统,即以菊叶薯蓣去根组培苗为外植体,农杆菌K599侵染20 min,AS(400μmol/L)的MS固体培养基上黑暗共培养2 d,共培养后外植体经含头孢霉素(Cephalosporin,Cef,250 mg/L)无菌水除菌,最后接种在Cef(250 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诱导毛状根的产生。(3)根据已建立的菊叶薯蓣转录组数据库和已报道的传统内参,筛选出8个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结合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三个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菊叶薯蓣块茎不同发育过程中,TUB7和H2A2表达最稳定,为最佳内参基因。本论文为菊叶薯蓣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系和菊叶薯蓣毛状根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基础,为薯蓣植物愈伤组织诱导和毛状根诱导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义;为菊叶薯蓣皂苷合成途径的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也为近源薯蓣属植物内参基因的筛选提供线索。

向永生[4](2016)在《盾叶薯蓣内生地衣芽孢杆菌SYt1小罐发酵过程优化》文中指出薯蓣皂素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主要原料,传统生产皂素的方法存在原料日益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本实验室从盾叶薯蓣根茎中筛选得到一株产薯蓣皂素的内生地衣芽孢杆菌SYt1,并对其发酵特性以及皂素的分离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为皂素的生产提供了新思路,但由于皂素的产量不能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因而需对其小罐发酵条件进行进一步优化。本论文对SYt1在5L发酵罐中发酵生产薯蓣皂素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运用正交设计建立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软件建立发酵过程模型,对SYt1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发酵过程最优pH控制策略等进行了研究。筛选出最优操作条件,提高薯蓣皂素产量,为实现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薯蓣皂素的中试放大提供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单因素实验单因素法筛选出工业发酵常用氮源—黄豆饼粉来替代原发酵培养基中的蛋白胨。(2)正交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蔗糖、CaCO3、NaCl、黄豆饼粉这四个重要组分按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离线测量了不同时间点发酵液的蔗糖浓度、菌体浓度和薯蓣皂素产量,对SYt1小罐发酵的特性进行了研究。(3)补料发酵对SYt1分批补料发酵策略进行初步探索,发现连续恒速流加是最优补料方式,但流加的最适速率还需进一步研究。(4)构建SYt1发酵过程最优pH控制策略以发酵动力学模型为基础,计算不同pH条件下发酵液中产物积累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通过设置产物生成量最高的目标函数,在Matlab软件中编写计算机程序,最终计算得到了对应目标函数的SYt1发酵过程最优pH控制策略。(5)对最优pH控制策略进行验证为了验证最优pH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在SYt1小罐发酵过程中进行产物生成最优pH控制,通过取样对发酵过程中各参数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产物产量提高了20.68%。

李勇,石晓东,高润梅[5](2015)在《我国薯蓣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多数薯蓣属植物是极具开发潜力的重要药源植物,现有植物资源供不应求,高效培育与大面积引种栽培是解决的主要途径。笔者综述了我国目前薯蓣属植物的繁育技术,包括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态势,以期为薯蓣属植物的良种选育和现有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李文君,王成章[6](2013)在《生物技术提取黄姜皂素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通过介绍生物技术在筛选和培育高含量黄姜皂素品种以及黄姜皂素提取过程中的应用,并对比不同生物法提取工艺对黄姜皂素的提取得率影响,分析了影响生物法提取皂素收率的主要因素,发现酶解法在提取黄姜皂素上相比传统的酸解工艺具有明显的得率优势和环保优势。因此,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生物技术提取黄姜皂素的发展思路及评价方法,对黄姜皂素工业化推广具有很好的实际指导作用。

郭婧[7](2012)在《盾叶薯蓣胚乳培养再生植株及其倍性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是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茎入药,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药用植物。主要药用成分是薯蓣皂苷元(disogenin),具有降血脂、抗衰老、抗肿瘤、消炎、保肝等多种功效,被医药界称为“药用黄金”。但盾叶薯蓣在采挖时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造成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在繁殖时由于选用的是根茎存在繁殖率低、生长缓慢、品质退化等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盾叶薯蓣的胚乳进行培养并对三倍体再生植株的鉴定方法及快繁技术体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筛选出了胚乳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增殖的适宜培养基。适宜胚乳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是MS+2,4-D2.0mg/L+6-BA0.5mg/L,72天后可形成淡黄色疏松愈伤组织;适宜胚乳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培养基是MS+NAA1.0mg/L,愈伤组织的生长速率为1.16g/(L·d),30天后愈伤组织的增殖量为34.73g/L,是初始接种量(12.5g/L)的2.8倍。2.研究了胚乳愈伤组织形成再生植株的途径和适宜培养基。通过正交实验,胚乳愈伤组织在不同分化培养基上经过180天的培养可通过两条途径分化成苗,一种是不定芽途径,一种是类原球茎途径。适宜分化出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分化率为57.06%;适宜分化出类原球茎的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2mg/L+KT0.5mg/L,分化率为72.25%。3.盾叶薯蓣胚乳培养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1)染色体数目鉴定。以腋芽生长点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的方法,结果表明:胚乳培养再生植株染色体数在20-30之间,其中染色体数为30(2n=3x=30)的细胞占观察细胞总数的74%,染色体数目在20-30之间的细胞占观察细胞总数的16%,染色体数目为20(2n=2x=20)的细胞,占观察细胞总数的10%;染色体数目为20的再生植株占观察植株的10%,染色体数目在20-30之间的再生植株占观察植株的50%,染色体数为30的再生植株占观察植株的40%,获得了三倍体植株。(2)形态学鉴定。三倍体与二倍体试管苗相比植株较矮、茎加粗、叶片较大且变厚、叶色加深。三倍体株高比二倍体减少了23.02%且两者之间具有极显着性差异,三倍体茎粗、最大叶长、叶宽和叶厚极显着高于二倍体,分别增加了77.08%、48.06%、46.53%、29.82%。(3)细胞学鉴定。三倍体气孔密度极显着低于二倍体,减少率为64.98%;单个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目三倍体极显着的高于二倍体,增加率为115.25%。三倍体的气孔器长、宽以及气孔长、宽都要高于二倍体,增加率分别为:25.98%、4.11%、26.32%、4.11%,且两者之间的气孔长和保卫细胞长具有极显着性差异,气孔宽和气孔器宽不具有差异性。(4)生理生化鉴定。三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叶绿素b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达到显着水平,其中,三倍体中叶绿素b的含量与二倍体相比,平均增加60.71%,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平均增加9.1%,两者叶绿素a的含量未达到显着水平,三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平均增加了13.63%;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含量,三倍体与二倍体之间均达到显着水平,SOD含量则达到极显着水平,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增加18.67%,可溶性蛋白含量平均增加8.31%,POD含量平均增加50%,SOD含量平均增加17.3%。(5)同工酶鉴定。利用SOD和POD两种同工酶鉴定再生植株,在SOD酶谱中,三倍体有3条谱带,二倍体有2条谱带,两者之间有1条相同谱带;在POD酶谱中,三倍体有4条谱带,二倍体有2条谱带,两者之间有2条相同谱带,且三倍体中谱带的颜色要深于二倍体。4.建立了盾叶薯蓣三倍体植株快繁技术体系。适宜于三倍体试管苗快繁的培养基为MS+6-BA2.0mg/L+KT1.0mg/L+NAA0.1mg/L,繁殖周期为30天,繁殖系数高达4.75;适于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0.3mg/L,生根率为90%。生根苗经过一个月的炼苗管理后,移栽成活率达80%。本试验建立了盾叶薯蓣胚乳培养植株再生、倍性鉴定及三倍体植株快繁技术体系,为其种质资源的创新和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技术基础。

龚玉佳[8](2012)在《盾叶薯蓣三倍体和二倍体试管苗生物学性状比较》文中认为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又称黄姜,是我国特有的甾体激素类药源植物。在湖北、陕西、河南、湖南等地区均有较大规模的种植。但由于人们过度采挖,使我国盾叶薯蓣野生资源已面临枯竭。人工栽培成为盾叶薯蓣来源的一种主要方法,但会出现种质衰退严重、薯蓣皂甙元含量低等问题。利用多倍体植物具有生长量较高和抗逆性增强等特点,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可为培育高产、优质、高抗的盾叶薯蓣优良种质奠定基础。本研究室利用组织培养技术,通过胚乳培养获得了盾叶薯蓣三倍体植株。在此基础上,本试验研究的是盾叶薯蓣二倍体和三倍体试管苗的快繁、脱分化、薯蓣皂甙元含量以及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抗性表现差异等,以评价二倍体和三倍体试管苗生长时期的特性,为研究开发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适宜的试管苗快繁培养基。二倍体与三倍体试管苗的适宜快繁培养基分别为MS+6-BA2.0mg·L-1+NAA0.2mg·L-1和MS+6-BA1.5mg·L-1+NAA0.1mg·L-1,繁殖周期均为30天,繁殖系数分别达到为5.62和4.50,株高分别为5.32cm和4.07cm。2.筛选出适宜的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二倍体与三倍体试管苗的适宜生根培养基分别为1/2MS+IBA0.3mg·L-1+Ce(NO3)35mg·L-1和1/2MS+NAA0.3mg·L-1+CeNO3310mg·L-1,生根周期均为45天,生根率分别为98.75%和93.65%,根数分别为16.10条和18.50条。3.对二倍体和三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量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不论是二倍体还是三倍体,均为茎段的诱导效果优于叶片的诱导效果;不论是以茎段还是叶片为外植体,二倍体比三倍体更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二倍体和三倍体茎段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相同,均为MS+2,4-D1.5mg·L-1+6-BA1.0mg·L-1,诱导率分别达到100.00%和80.00%;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分别为MS+2,4-D1.0mg·L-1+6-BA0.5mg·L-1和MS+2,4-D1.5mg·L-1+6-BA0.5mg·L-1,诱导率分别为93.75%和56.25%。愈伤组织的生长曲线均呈“S”型,二倍体愈伤组织较三倍体愈伤组织增长速度快,且延迟期和指数生长期早3天。在各自的生长周期内,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出“双峰型”,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出“单峰型”。4.对二倍体和三倍体茎段、叶片和愈伤组织中薯蓣皂甙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二倍体和三倍体叶片分别为2.876%和4.073%,增幅为41.61%;二倍体和三倍体茎段分别为0和1.496%;二倍体和三倍体愈伤组织分别为0.679%和1.676%,增幅达146.91%。5.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二倍体和三倍体试管苗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1)随光照强度(750lx、2000lx和3200lx)的增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总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光照强度为2000lx时达到最大值,且在各处理中,三倍体试管苗中的上述各指标含量始终高于二倍体试管苗;(2)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O-2·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在光照强度为2000lx时,出现最低值,且各处理三倍体试管苗的O2·-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低于二倍体试管苗;(3)随光照强度的增加,SOD和POD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均在光照强度为2000lx时达到最大值,且各处理中三倍体试管苗叶片的SOD和POD活性均高于二倍体试管苗。结果表明,三倍体试管苗较二倍体试管苗抗逆性更强。

谢彩侠,白雁,白雨,胡亚楠[9](2010)在《人工种子在盾叶薯蓣快速繁殖技术中的初步应用》文中提出为提高盾叶薯蓣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对盾叶薯蓣人工种子中人工种皮、人工胚乳制作,人工种子一次性成苗及移栽成活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种子快速繁殖的最适条件为:从盾叶薯蓣愈伤组织表面切取2~3mm小块茎,包埋在2.5%海藻酸钠里,滴入2%CaCl2中反应8~10min,人工胚乳MS/2+IAA0.4mg/L直接播种在MS/2培养基上,一次性成苗率可达100%左右,移栽成活率高达85%。说明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盾叶薯蓣人工种子快速繁殖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谢彩侠,崔永霞,白雁,白雨,胡亚楠[10](2009)在《人工种子在盾叶薯蓣快速繁殖技术中的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提高盾叶薯蓣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方法: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对盾叶薯蓣人工种子中人工种皮、人工胚乳制作、人工种子一次性成苗及移栽成活率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人工种子快速繁殖的最适条件为:从盾叶薯蓣愈伤组织表面切取2~3mm小块茎,包埋在2.5%海藻酸钠中,滴入2%CaCl2中反应8~10min,人工胚乳MS/2+IAA0.4mg/L直接播种在MS/2培养基上,一次性成苗率可达100%左右,移栽成活率高达85%。结论:以组织培养为基础的盾叶薯蓣人工种子快速繁殖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二、盾叶薯蓣的快速繁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盾叶薯蓣的快速繁殖(论文提纲范文)

(1)盾叶薯蓣快繁技术的研究及药用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盾叶薯蓣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价值
    2 盾叶薯蓣的种质资源研究现状
    3 盾叶薯蓣繁殖方式的研究
        3.1 种子繁殖
        3.2 根状茎繁殖
        3.3 多倍体繁殖
        3.4 组织培养
    4 药用成分分析及研究现状
        4.1 黄酮类化合物
        4.2 多糖
        4.3 薯蓣皂苷
    5 响应面法简介
    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盾叶薯蓣外植体消毒的影响因素
        1.3.2 盾叶薯蓣腋芽诱导的影响因素
        1.3.3 盾叶薯蓣增殖的影响因素
        1.3.4 盾叶薯蓣生根的影响因素
        1.3.5 盾叶薯蓣根状茎中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1.3.6 盾叶薯蓣根状茎中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1.3.7 盾叶薯蓣根状茎中薯蓣皂苷提取工艺的优化
        1.3.8 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盾叶薯蓣外植体消毒的影响因素
        2.1.1 不同部位外植体成活情况的比较
        2.1.2 消毒方式对外植体成活情况的影响
    2.2 盾叶薯蓣腋芽诱导的影响因素
        2.2.1 培养基种类对盾叶薯蓣腋芽诱导的影响
        2.2.2 细胞分裂素种类及浓度对盾叶薯蓣腋芽诱导的影响
        2.2.3 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对盾叶薯蓣腋芽诱导的影响
    2.3 盾叶薯蓣增殖的影响因素
        2.3.1 细胞分裂素种类及浓度对盾叶薯蓣增殖的影响
        2.3.2 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对盾叶薯蓣增殖的影响
    2.4 盾叶薯蓣生根的影响因素
        2.4.1 MS培养基浓度对盾叶薯蓣生根的影响
        2.4.2 生长素种类及其浓度对盾叶薯蓣生根的影响
        2.4.3 细胞分裂素种类及其浓度对盾叶薯蓣生根的影响
        2.4.4 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对盾叶薯蓣生根的影响
    2.5 盾叶薯蓣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2.5.1 单因素结果
        2.5.1.1 不同超声时间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5.1.2 不同液料比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5.1.3 不同乙醇浓度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5.2 盾叶薯蓣黄酮提取的响应面试验结果及分析
        2.5.3 盾叶薯蓣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
    2.6 盾叶薯蓣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2.6.1 单因素结果
        2.6.1.1 不同超声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2.6.1.2 不同液料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2.6.1.3 不同超声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2.6.2 盾叶薯蓣多糖提取的响应面试验结果及分析
        2.6.3 盾叶薯蓣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
    2.7 盾叶薯蓣薯蓣皂苷提取工艺优化
        2.7.1 单因素结果
        2.7.1.1 不同酶解时间对薯蓣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2.7.1.2 不同酶解温度对薯蓣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2.7.1.3 不同液料比对薯蓣皂苷提取率的影响
        2.7.2 盾叶薯蓣薯蓣皂苷提取的响应面试验结果及分析
        2.7.3 薯蓣皂苷体外抗氧化活性
3 讨论
    3.1 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方式对盾叶薯蓣诱导的影响
    3.2 盾叶薯蓣腋芽诱导的适宜条件
    3.3 盾叶薯蓣增殖的适宜条件
    3.4 盾叶薯蓣生根的适宜条件
    3.5 盾叶薯蓣内药用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穿龙薯蓣快繁体系的建立及药用成分含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穿龙薯蓣外植体成活的影响因素
        1.2.1.1 不同外植体的成活情况的比较
        1.2.1.2 消毒方式对外植体的成活情况的影响
        1.2.2 穿龙薯蓣腋芽诱导的影响因素
        1.2.2.1 培养基种类对腋芽诱导的影响
        1.2.2.2 细胞分裂素种类及浓度对腋芽诱导的影响
        1.2.2.3 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对腋芽诱导的影响
        1.2.3 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因素
        1.2.3.1 细胞分裂素种类及浓度对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
        1.2.3.2 生长素种类及其浓度对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
        1.2.3.3 糖源种类对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
        1.2.3.4 蔗糖浓度对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
        1.2.3.5 光照强度对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
        1.2.4 穿龙薯蓣生根的影响因素
        1.2.4.1 MS培养基浓度对穿龙薯蓣生根的影响
        1.2.4.2 生长素种类及其浓度对穿龙薯蓣生根的影响
        1.2.4.3 活性炭含量对穿龙薯蓣生根的影响
        1.2.4.4 蔗糖浓度对穿龙薯蓣生根的影响
        1.2.5 穿龙薯蓣根中药用成分含量的测定
        1.2.5.1 穿龙薯蓣根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含量测定
        1.2.5.2 穿龙薯蓣根中黄酮含量测定
        1.2.5.3 穿龙薯蓣根中多糖含量测定
        1.2.6 穿龙薯蓣组培苗驯化成活的影响因素
        1.2.6.1 移栽基质对穿龙薯蓣组培苗驯化成活的影响
        1.2.6.2 根的生长情况对穿龙薯蓣组培苗驯化成活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植体成活的影响因素
        2.1.1 不同外植体的成活情况
        2.1.2 消毒方式对穿龙薯蓣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
    2.2 穿龙薯蓣腋芽诱导的影响因素
        2.2.1 培养基种类对穿龙薯蓣腋芽诱导的影响
        2.2.2 细胞分裂素种类及浓度对穿龙薯蓣腋芽诱导的影响
        2.2.3 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对穿龙薯蓣腋芽诱导的影响
    2.3 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因素
        2.3.1 细胞分裂素种类及浓度对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
        2.3.2 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对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
        2.3.3 糖源种类对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
        2.3.4 蔗糖浓度对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
        2.3.5 光照强度对穿龙薯蓣增殖的影响
    2.4 穿龙薯蓣生根的影响因素
        2.4.1 MS培养基浓度对穿龙薯蓣生根的影响
        2.4.2 生长素种类及浓度对穿龙薯蓣生根的影响
        2.4.3 活性炭含量对穿龙薯蓣生根的影响
        2.4.4 蔗糖浓度对穿龙薯蓣生根的影响
    2.5 穿龙薯蓣组培苗根中药用成分的测定
        2.5.1 MS培养基浓度对穿龙薯蓣组培苗根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总黄酮、多糖含量的影响
        2.5.2 不同激素及其浓度对穿龙薯蓣组培苗根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总黄酮、多糖含量的影响
        2.5.3 蔗糖浓度对穿龙薯蓣组培苗根中薯蓣皂苷、原薯蓣皂苷、总黄酮、多糖含量的影响
    2.6 穿龙薯蓣组培苗驯化成活的影响因素
        2.6.1 移栽基质对穿龙薯蓣组培苗驯化成活的影响
        2.6.2 根的生长情况对穿龙薯蓣组培苗驯化成活的影响
3 讨论
    3.1 外植体的选择对穿龙薯蓣组培苗诱导的影响
    3.2 穿龙薯蓣腋芽诱导的适宜条件
    3.3 穿龙薯蓣增殖的适宜条件
    3.4 穿龙薯蓣生根的适宜条件
    3.5 组培条件对穿龙薯蓣药用成分积累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菊叶薯蓣愈伤组织诱导及毛状根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略缩词及英汉对照
1 前言
    1.1 菊叶薯蓣的生物学特性
    1.2 菊叶薯蓣研究进展
        1.2.1 菊叶薯蓣组织培养
        1.2.2 菊叶薯蓣皂苷合成研究进展
    1.3 毛状根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
        1.3.1 毛状根
        1.3.2 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原理
        1.3.3 毛状根转化体系的应用
        1.3.4 菊叶薯蓣及薯蓣植物的毛状根转化体系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菊叶薯蓣愈伤组织的诱导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处理
        2.1.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1.4 愈伤组织的细胞形态观察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激素组合的筛选
        2.2.2 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2.3 讨论
3 菊叶薯蓣毛状根系统的建立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处理
        3.1.2 发根农杆菌的活化
        3.1.3 毛状根的诱导与培养
        3.1.4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发根农杆菌菌种的筛选
        3.2.2 不同状态的愈伤组织对诱导毛状根的影响
        3.2.3 乙酰丁香酮的浓度对毛状根诱导的影响
    3.3 讨论
4 菊叶薯蓣内参基因的筛选(曾德福等,2018)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处理
        4.1.2 不同发育时期块茎总RNA的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
        4.1.3 候选内参基因筛选和引物设计
        4.1.4 qPCR
        4.1.5 绘制标准曲线及计算基因扩增效率
        4.1.6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样品总RNA的质量检测
        4.2.2 扩增效率和扩增特异性分析
        4.2.3 候选内参基因表达丰度分析
        4.2.4 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
        4.2.5 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验证
    4.3 讨论
5 总结、创新之处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盾叶薯蓣内生地衣芽孢杆菌SYt1小罐发酵过程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薯蓣皂素的研究概述
        1.1.1 薯蓣皂素的理化性质
        1.1.2 薯蓣皂素的药用价值
        1.1.3 薯蓣皂素的生产现状
        1.1.4 薯蓣皂素生产方式的研究
    1.2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与优化
        1.2.1 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
        1.2.2 培养基的优化
        1.2.3 氮源对发酵的影响
    1.3 补料发酵
    1.4 微生物发酵建模
        1.4.1 发酵建模方法概述
        1.4.2 发酵模型简介
    1.5 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1.6 立题依据
    1.7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发酵培养基优化
    2.1 试验材料
        2.1.1 菌种
        2.1.2 试验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菌种培养方法
        2.2.2 分析方法
        2.2.3 氮源优化方法
        2.2.4 正交实验设计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氮源优化结果与分析
        2.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2.4.1 本章小结
        2.4.2 讨论
第三章 碳源流加策略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碳源流加的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3.4.1 本章小结
        3.4.2 讨论
第四章 构建pH优化控制策略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pH控制策略的构建与分析
        4.3.1 不同pH下小罐发酵结果
        4.3.2 不同pH条件下的发酵模型
        4.3.3 构建以pH为自变量的参数模型
        4.3.4 构建产物生成最优pH控制策略
        4.3.5 最优pH控制策略验证
    4.4 小结与讨论
        4.4.1 本章小结
        4.4.2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我国薯蓣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薯蓣属植物的栽培技术
    1. 1 选地与整地
    1. 2 繁殖方法
        1. 2. 1 有性繁殖
        1. 2. 2 无性繁殖
    1. 3 肥料的施用
    1. 4 田间管理
        1. 4. 1 中耕除草
        1. 4. 2 水肥管理
        1. 4. 3 搭架
        1. 4. 4 病虫害防治
    1. 5 适时收获
2 薯蓣属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 1 器官培养
    2. 2 体细胞胚胎培养
    2. 3 愈伤组织培养
    2. 4 细胞培养
3 思考与展望
    3. 1 加强薯蓣属植物高效培育技术的研究
    3. 2 提高薯蓣属植物综合利用程度

(6)生物技术提取黄姜皂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技术在筛选和培育高含量黄姜皂素品种中的应用
    1.1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1.2 组织培养
    1.3 细胞培养
2 生物技术在黄姜皂素提取中的应用
    2.1 预发酵法
    2.2 酶解法
    2.3 微生物降解法
    2.4 黄姜皂素酶法提取工艺对照
        2.4.1 单一酶解
        2.4.2 生物复合酶法
        2.4.3 微波-酶解
        2.4.4 酸-菌-酶法共降解黄姜皂素废渣
3 不同生物提取工艺对黄姜皂素收率的影响
    3.1 影响皂素含量的植物相关因素
    3.2 影响皂素含量的酶解工艺因素
4 黄姜皂素的提取工艺发展思路

(7)盾叶薯蓣胚乳培养再生植株及其倍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1 前言
    1.1 盾叶薯蓣概述
        1.1.1 盾叶薯蓣的植物形态和分布
        1.1.2 盾叶薯蓣的化学成分和功能
        1.1.3 薯蓣皂苷元的提取方法
        1.1.4 薯蓣皂苷元的药理作用
    1.2 盾叶薯蓣的育种研究现状
        1.2.1 选择育种
        1.2.2 人工杂交育种
        1.2.3 诱变育种
        1.2.4 多倍体育种
        1.2.5 单倍体育种
        1.2.6 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育种
    1.3 胚乳培养研究现状
        1.3.1 胚乳培养国内外研究进展
        1.3.2 胚乳再生植株检验
        1.3.3 胚乳诱导再生植株倍性的变化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盾叶薯蓣胚乳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2.2.2 盾叶薯蓣胚乳诱导再生植株倍性的鉴定
        2.2.3 盾叶薯蓣三倍体植株快繁体系的建立
        2.2.4 试验数据的统计及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盾叶薯蓣胚乳培养再生植株
        3.1.1 胚乳愈伤组织的诱导
        3.1.2 胚乳愈伤组织的继代与增殖
        3.1.3 胚乳愈伤组织的分化
    3.2 盾叶薯蓣胚乳培养再生植株倍性的鉴定
        3.2.1 染色体数目的鉴定
        3.2.2 形态特征鉴定
        3.2.3 细胞学鉴定
        3.2.4 生理生化的鉴定
        3.2.5 同工酶鉴定
    3.3 盾叶薯蓣三倍体再生植株快繁体系的建立
        3.3.1 三倍体试管苗的快繁
        3.3.2 三倍体试管苗的生根
        3.3.3 炼苗与移栽
4 讨论
    4.1 正交设计在培养基筛选中的应用
    4.2 胚乳愈伤组织的诱导
        4.2.1 授粉时长对胚乳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2 胚的存在对胚乳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2.3 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浓度对胚乳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浓度对胚乳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4.4 胚乳愈伤组织的分化
        4.4.1 胚乳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途径
        4.4.2 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对胚乳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4.5 三倍体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4.5.1 腋芽生长点制片对染色体数量的影响
        4.5.2 二倍体与三倍体植株形态特征的差异
        4.5.3 二倍体与三倍体气孔特征的差异
        4.5.4 二倍体与三倍体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
        4.5.5 二倍体与三倍体植株 POD 与 SOD 同工酶谱的差异
    4.6 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4.6.1 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试管苗快速繁殖的影响
        4.6.2 不同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5 结论
图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8)盾叶薯蓣三倍体和二倍体试管苗生物学性状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盾叶薯蓣概述及研究进展
        1.1.1 盾叶薯蓣概况
        1.1.2 盾叶薯蓣研究进展
    1.2 胚乳培养及其研究进展
        1.2.1 胚乳培养研究进展
        1.2.2 二倍体与多倍体植物的比较
    1.3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盾叶薯蓣二倍体和三倍体试管苗的快繁
        2.2.2 盾叶薯蓣二倍体和三倍体不同器官的脱分化
        2.2.3 盾叶薯蓣二倍体和三倍体薯蓣皂甙元含量的测定
        2.2.4 盾叶薯蓣二倍体和三倍体试管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理特性的研究
    2.3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盾叶薯蓣二倍体和三倍体试管苗快繁的比较
        3.1.1 二倍体和三倍体试管苗的快繁
        3.1.2 二倍体和三倍体试管苗的生根
    3.2 盾叶薯蓣二倍体和三倍体不同器官脱分化的比较
        3.2.1 二倍体和三倍体不同器官愈伤组织的诱导
        3.2.2 二倍体和三倍体愈伤组织生长曲线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3.3 盾叶薯蓣二倍体和三倍体的薯蓣皂甙元含量
    3.4 光照强度对盾叶薯蓣二倍体和三倍体试管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3.4.1 可溶性糖含量
        3.4.2 可溶性蛋白含量
        3.4.3 叶色素含量
        3.4.4 超氧阴离子(O_2·-)含量
        3.4.5 丙二醛(MDA)含量
        3.4.6 相对电导率
        3.4.7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3.4.8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4 讨论
    4.1 影响试管苗生根的因素探讨
        4.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4.1.2 基本培养基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4.1.3 Ce(NO_3)_3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4.1.4 活性炭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4.2 植物倍性与抗逆性
        4.2.1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4.2.2 叶色素
        4.2.3 O_2-含量和 MDA
        4.2.4 相对电导率
        4.2.5 SOD 和 POD 活性
    4.3 植物倍性与品质、产量的关系
5 结论
图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及参加项目

(9)人工种子在盾叶薯蓣快速繁殖技术中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包埋剂浓度对盾叶薯蓣包埋丸形成质量及时间的影响
    2.2 不同人工胚乳对盾叶薯蓣人工种子发芽的影响
    2.3 盾叶薯蓣人工种子一次性成苗实验
    2.4 盾叶薯蓣人工种子移栽成活率实验
3 结论与讨论

(10)人工种子在盾叶薯蓣快速繁殖技术中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
    1.3 试剂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包埋剂浓度对盾叶薯蓣包埋丸形成质量及时间的影响
    2.2 不同人工胚乳对盾叶薯蓣人工种子发芽的影响
    2.3 盾叶薯蓣人工种子一次性成苗实验
    2.4 盾叶薯蓣人工种子移栽成活率实验
3 讨论

四、盾叶薯蓣的快速繁殖(论文参考文献)

  • [1]盾叶薯蓣快繁技术的研究及药用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D]. 赵卓雅. 延边大学, 2021
  • [2]穿龙薯蓣快繁体系的建立及药用成分含量的研究[D]. 于欢. 延边大学, 2019(01)
  • [3]菊叶薯蓣愈伤组织诱导及毛状根系统的建立[D]. 曾德福.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盾叶薯蓣内生地衣芽孢杆菌SYt1小罐发酵过程优化[D]. 向永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 [5]我国薯蓣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 李勇,石晓东,高润梅. 山西林业科技, 2015(04)
  • [6]生物技术提取黄姜皂素的研究进展[J]. 李文君,王成章.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3(06)
  • [7]盾叶薯蓣胚乳培养再生植株及其倍性鉴定[D]. 郭婧. 河南师范大学, 2012(12)
  • [8]盾叶薯蓣三倍体和二倍体试管苗生物学性状比较[D]. 龚玉佳. 河南师范大学, 2012(12)
  • [9]人工种子在盾叶薯蓣快速繁殖技术中的初步应用[J]. 谢彩侠,白雁,白雨,胡亚楠.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05)
  • [10]人工种子在盾叶薯蓣快速繁殖技术中的初步应用[J]. 谢彩侠,崔永霞,白雁,白雨,胡亚楠. 中国医药导报, 2009(13)

标签:;  ;  ;  ;  ;  

薯蓣盾的快速繁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