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钟灵诗歌的爱情诉求

论钟灵诗歌的爱情诉求

一、论钟玲诗歌的情爱诉求(论文文献综述)

吕卫清,郑格[1](2017)在《基于存在主义解读《便利店人》》文中提出2016年7月,村田沙耶香凭借长篇小说《便利店人》问鼎日本纯文学最具代表性奖项——芥川龙之介文学奖。小说将焦点对准现代都市底层人物的存在状态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揭示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这恰恰是存在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主人公古仓惠子在"主观性林立的世界"[1]中孤独彷徨,踽踽前行。在经历了18年的"伪装人生"后,终于拒绝被社会主流同化,在荒谬世界中坚持自由选择,由此获得了精神的再生和自我重建,为生活赋予了个人的意义。

杨本明[2](2015)在《诗歌里的自我寻找——论《看到苍马》中林芙美子的女性书写》文中指出本文以女性主义理论为阐释框架,以林芙美子初期的诗集《看到苍马》为研究对象,分析林芙美子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象颠覆男权性别秩序并确立自我的。研究指出林芙美子的诗歌张扬了被性别秩序和道德规训所压抑的女性欲望,开辟了近代日本女性自我书写的场域,在日本近代妇女解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杨本明[3](2014)在《同时代女性的言说 ——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是关于林芙美子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在日本近代史上,从明治末期到二战结束这半个世纪的时间既是东西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的时期,也是日本“近代自我”逐渐得以确立的时期。在这宏大的历史进程中,日本近代女性的自我觉醒尤其值得关注,她们僭越了性别秩序的规训、挣脱了男权束缚的枷锁、实现了对自我主体身份的认知。作为一位具有鲜明性别意识和特殊人生际遇的作家,林芙美子不可能忽略对这一宏大历史图景的检视,她的作品从诗人的自我找寻、都市女工的言说、战争未亡人的哀歌、女性形象之谱系四个角度对女性的身份进行了严肃而又深刻的探讨,她通过不同的文学形式修正了男性作家对女性群体的错误解读,重新审视了新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与文化身份,并借此来夺回女性被男性群体遮蔽的话语权,重新建构女性群体的自我主体性认知。本课题尝试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对林芙美子的文学世界进行全面解读,分析近代时空下林芙美子对近代女性自我身份的哲学思考,探讨林芙美子对近代女性主体价值的认知过程,寻找林芙美子文学中内含的女性主义思想。本课题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首先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指出了在以男性为主的文学叙事中,女性书写所遭遇的性别缺失和历史缺位的哲学困境,阐述了林芙美子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从作家传记、作品论、作家论三个角度对中日两国关于林芙美子的先行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指出先行研究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点。最后阐述了本课题的创新之处,提出了本课题的整体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对本课题所提出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具体界定。正文部分由五个章节构成,分别从文学少女的诞生、《看到苍马》——诗人的自我找寻、《放浪记》——都市女工的言说、《下町》—战争未亡人的哀歌、《浮云》等——女性形象之谱系五个角度对林芙美子的文学世界进行了全面剖析。第一章以1903年——1922年这一期间林芙美子及其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林芙美子女性主义思想的肇始。首先从宏观的角度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流变进行了梳理,简介了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三大派系。其次阐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流入对日本女性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梳理了自由民权时期日本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简评了与谢野晶子、平塚雷鸟在女性解放运动中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明治末期激荡的社会语境和特殊的成长环境对林芙美子女性主义思想养成的影响,指出了明治政府推行的女子教育促进了林芙美子的文学开眼。第二章以1922年——1930年间林芙美子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主要以《看到苍马》为中心,分析这一时期林芙美子作品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具体表现。首先指出了大正时期民主主义思想的兴起对日本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影响,考察了与无政府主义诗人的邂逅对林芙美子女性主义思想形成的影响,探讨了林芙美子在诗集《两个人》当中对男权秩序的越界与突围。其次指出“円本热潮”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兴起,考察了林芙美子在《女人艺术》这一舞台中的文学创作,分析了林芙美子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对女性命运的哲学思考。最后对《看到苍马》进行了文本细读,分析了林芙美子诗歌中对男权秩序发出的叛逆之声,对情欲题材的女性书写以及女诗人的性别觉醒。第三章以1928年——1937年间林芙美子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主要以《放浪记》为中心,分析初登文坛时期林芙美子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首先对《放浪记》版本的流变进行了梳理,指出女性进行自我书写的艰难和第一人称叙事策略的重要意义。其次考察了近代日本都市女工的出现,指出近代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女性脱离“他者”的身份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分析了《放浪记》中对都市女工生存境遇和情感世界的言说。最后指出女作家不厌其烦地对母女关系进行反复书写,其目的是获取对女性自我主体性的追认,《放浪记》当中对共生固恋的母女情怀的书写实质上是对父权的缺位审判。第四章以林芙美子的战争未亡人系列作品为研究对象,主要以《下町》为中心,考察这类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本章首先厘清了战争未亡人的概念,指出了战争未亡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其次以《下町》为考察对象,指出在生存与死亡的双重纠葛、失节与守节的二律背反下,战争未亡人对生命原欲的张扬,探讨了林芙美子对战争未亡人情感世界和生存状态的关注,分析这类文本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第五章以《浮云》、《晚菊》为研究对象,把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一个谱系来考察,分析了林芙美子文学中女性身份的建构。首先指出在明治末期这样一个“被全球化”的时代,国家、民族、个人身份面临着重新建构的问题,文学叙事中女性形象谱系的建构成为女性自我身份认知的重要途径。其次对《浮云》中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归类总结,指出在男权和父权秩序的联合狙击下,女性群体成为被反射的他者镜像。最后指出在传统的文学叙事中,妓女形象是被伦理道德放逐的边缘人,而《晚菊》中反规妓女形象的形塑则颠覆了传统文学叙事的范式,彰显了女性强烈的自我意识,暗合了女性主义思想的要求。结论部分阐述了各个章节之间的关联性,指出林芙美子的生命历程同日本女性主义的发展进程巧妙重合,她的女性写作是一部同时代女性的言说,内含了丰富的女性主义思想。

王金城[4](2007)在《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问题意识切入“台湾新世代诗歌”的整体研究。文章主体由四部分构成:第一章主要论述在70年代末回归民族与现实的社会文化思潮中,新世代诗歌书写“文化中国”和表现“地理台湾”两个维面上的成就;第二章从台湾80年代都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出发,在多元并举的诗歌创作格局中,重点阐释了“都市诗”和“后现代诗”两股主要流脉;第三章在90年代大众感性消费文化兴起以及世纪末颓废思潮再度轮现的时代背景下,着重诠释新“生活诗”和“身体诗”两股主要流向;第四章从诗学建构的角度,集中分析了新世代诗人艺术思维观念的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语言变革、文体开拓等艺术成就。本文的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破了海内外学界关于台湾新世代诗歌的“个案型”研究,而在流变中对其进行“整合性”与“整体性”研究,进而描绘出新世代诗歌在20世纪后20年的主要思想成就、诗学建构和运动轨迹,阐明了它在台湾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史/诗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这是本文的总体观点和总体创新点。第二,认为“文化中国”连通起古典文学的远传统;“地理台湾”接通了五四文学的近传统。立足民族与现实,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之根,而贯通二者的核心乃是现实主义精神以及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精神。第三,认为新世代诗人新型“都市观”的形成,使20世纪中国“都市诗”在台湾形成了相当完善的理论和创作体系,这是他们对中国当代诗史的一个重要贡献。第四,认为“后现代诗”在中国最早出现于台湾,并在新世代那里完成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较为卓越的成就,这是他们的又一重要贡献。第五,认为“生活诗”和“身体诗”虽带有虚无颓废的特征,却是消费文化时代的社会反影,也是新世代诗人在世纪末的新突破,开拓了台湾诗歌写作的新向度。第六,在认知新世代诗人艺术思维观念更新的前提下,认为他们的诗学探索与实验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质,尤其是多种新型诗歌文体的创造,这无疑是新世代诗人的另一重大贡献。通过回顾、总结和研究“台湾新世代诗歌”的历史进程、精神走向及其演化规律,把握其独特的文学意义和艺术价值,从而揭示出它对台湾当代诗史乃至整个中国当代诗史的独特贡献,为两岸中华汉语新诗的最终整合提供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启示。

吴君[5](2007)在《历史女性的现代回眸——论钟玲诗歌中充满现代意识的女性世界》文中认为钟玲在她的《美人图》等描写历史女性的诗作中体现了鲜明的现代意识。她对神话传说进行了现代联想,用现代人的心理来重构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她的涉及性爱的作品温婉含蓄,用诗歌中的原欲描写来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对历史女性的换位思考,进行的现代回眸,表现了她出入古今的理论才力。她用第一人称的独白和典型戏剧场景来表现诗歌中的人物,体现了她诗歌创造中的戏剧性。

王金城[6](2004)在《论钟玲诗歌的情爱诉求》文中研究指明作为诗人的钟玲,60年代末开始创作,其诗作的主题形态呈现出两个鲜明的指向:一是游子情思与寻根意识的社会主题的探寻;二是两性间情与爱的生命主题的抒写。二者构成了钟玲诗歌创作的主要诗思流向。“无根”而“寻根”是中国断裂历史时代从大陆到台湾或者再由台湾飘落到异邦的“流浪的中国人”共有的一种漂泊与回归的文化心态。他们在其文学艺术传达中表现出无根的忧伤、断根的失落以

王金城[7](2004)在《论钟玲诗歌的情爱诉求》文中认为作为诗人的钟玲,60年代末开始创作,其诗作的主题形态呈现出两个鲜明的指向:一是游子情思与寻根意识的社会主题的探寻;二是两性间情与爱的生命主题的抒写。二者构成了钟玲诗歌创作的主要诗思流向。“无根”而“寻根”是中国断裂历史时代从大陆到台湾或者再由台湾飘落到异邦的“流浪的中国人”共有的一种漂泊与回归的文化心态。他们在其文学艺术传达中表现出无根的忧伤、断根的失落以

二、论钟玲诗歌的情爱诉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钟玲诗歌的情爱诉求(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存在主义解读《便利店人》(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活的荒谬
二、孤独的生命体验
三、荒谬世界的自由选择

(2)诗歌里的自我寻找——论《看到苍马》中林芙美子的女性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一、女性诗歌里的叛逆之声
二、对情欲题材的女性书写
三、女诗人的性别觉醒
四、结语

(3)同时代女性的言说 ——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要旨
目录
绪论
    一、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二、 日本学者的林芙美子研究综述
    三、 中国学者的林芙美子研究综述
    四、 本课题的创新点、框架、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学少女的诞生
    第一节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流变
        一、 西方启蒙时期的女性主义运动
        二、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
        三、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三大流派
    第二节 日本近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
        一、 自由民权时期的抗争
        二、 浪漫主义诗人的逆袭
        三、 《青踏》中的新女性
    第三节 文学少女的诞生
        一、 哀哀童年,无父何怙?
        二、 颠沛流离,母爱如山
        三、 求学时代的文学开眼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看到苍马》——诗人的自我找寻
    第一节 自我的时代
        一、 大正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
        二、 与无政府主义诗人的邂逅
        三、 《两个人》中的越界与突围
    第二节 女性文学的兴起
        一、 摩登女孩与“円本热潮”
        二、 《女人艺术》的天地
        三、 初期创作的女性主义诗歌
    第三节 《看到苍马》——诗人的自我找寻
        一、 诗歌里的叛逆之声
        二、 情欲题材的女性书写
        三、 女诗人的性别觉醒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放浪记》——都市女工的言说
    第一节 艰难的镜城突围之路
        一、 《放浪记》版本之流变
        二、 第一人称叙事策略的运用
    第二节 都市女工的言说
        一、 都市女工的出现
        二、 都市女工的言说
        三、 从“自为之歌”到“群体之歌”
    第三节 都市女工的母女书写
        一、 由“母子书写”到“母女书写”
        二、 共生固恋的母女情怀
        三、 母女间共同的性别体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下町》——战争未亡人的哀歌
    第一节 一个悲苦的代名词
        一、 对战争未亡人概念的厘清
        二、 战争未亡人面临的生存困境
    第二节 生命原欲的绽放
        一、 灵魂与肉体的双重纠葛
        二、 失节与守节的二律背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浮云》等——女性形象之谱系
    第一节 被全球化的时代与女性形象建构
        一、 现代文学叙事与身份重构
        二、 日本近代女性写作与女性形象建构
    第二节 《浮云》中的女性形象
        一、 女性对自我镜像的认知
        二、 邦子——“家制度”下的贤妻良母形象
        三、 阿世——“家制度”下的反抗者形象
        四、 雪子——“家制度”外的逃离者形象
    第三节 《晚菊》中反规的女性形象
        一、 被权力放逐的他者
        二、 男权秩序的颠覆者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世代”视角与台湾“新世代”
    二、诗学传统与“代际”特征
    三、研究现状及本文理路
第一章 文化中国与地理台湾
    第一节 民族传统与乡土现实
    第二节 民族与传统精神的根系
        一、诗史品格与民族精神
        二、文化原型中的反思
        三、古意重铸与“乡愁”想象
    第三节 乡土人生的艺术再现
        一、土地的坚定守望
        二、底层人生的人文关怀
    小结
第二章 都市精神与后现代状况
    第一节 多元诗歌空间的拓展
    第二节 都市精神的现代体验
        一、都市诗理论及其评述
        二、都市生存经验与传达
    第三节 颠覆中心的文化立场
        一、消解深度的诗思理路
        二、多维向度的艺术策略
    小结
第三章 生活美学与身体修辞
    第一节 颓废思潮的世纪轮现
    第二节 生活的庸常美学
        一、消解生存意义
        二、张扬末世情绪
        三、认同俗世乐趣
    第三节 身体的欲望修辞
        一、男性视域下的身体
        二、女性感受中的身体
    小结
第四章 流变中的诗学建构
    第一节 艺术思维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 诗歌语言的变革
        一、语言风格的变化
        二、语言资源的开发
    第三节 形式的实验与创新
        一、格律形式探索
        二、视觉美学实验
        三、诗歌文体革命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台湾新世代诗人小传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含课题)目录
后记

(5)历史女性的现代回眸——论钟玲诗歌中充满现代意识的女性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一、神话传说的现代联想
二、现代的原欲描写
三、历史女性的现代回眸
四、戏剧性的艺术技巧

(6)论钟玲诗歌的情爱诉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回归古典世界
二、凝思神话传说
三、新解历史女人
四、书写女性欲望

四、论钟玲诗歌的情爱诉求(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存在主义解读《便利店人》[J]. 吕卫清,郑格.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08)
  • [2]诗歌里的自我寻找——论《看到苍马》中林芙美子的女性书写[J]. 杨本明.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04)
  • [3]同时代女性的言说 ——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D]. 杨本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12)
  • [4]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D]. 王金城. 北京师范大学, 2007(05)
  • [5]历史女性的现代回眸——论钟玲诗歌中充满现代意识的女性世界[J]. 吴君.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7(01)
  • [6]论钟玲诗歌的情爱诉求[J]. 王金城. 诗探索, 2004(Z2)
  • [7]论钟玲诗歌的情爱诉求[J]. 王金城. 诗探索, 2004(Z2)

标签:;  ;  ;  ;  ;  

论钟灵诗歌的爱情诉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