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09名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现状及对策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范杨[1](2021)在《某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临床营养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构建》文中研究指明
史晓彤[2](2020)在《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山西省12-15岁学生口腔乳牙滞留患病状况及空间分布情况,研究其流行病学特征。2.研究个体体征、社会经济、生活习惯等因素对乳牙滞留的影响效应,为口腔临床及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3.研究空气污染、植被覆盖等环境因素对乳牙滞留的影响效应,为政府部门制定口腔卫生保健及预防等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按东、西、南、北、中五个地理区位进行地市级抽样设计,以城乡分层,按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每区市抽取一区(城)、一县(乡),共得到10个县区,每县(区)各抽取3所中学。采用临床检查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描述性统计指标(频数、百分比)描述调查对象的分布、患病情况等,乳牙滞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人均乳牙滞留颗数的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空间异质性分析采用q-Statistic统计方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实施,统计显着性水平取0.05.乳牙滞留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考虑到环境因素(降雨量、PM2.5浓度、年度积温度)之间存在相关性,为避免环境因素之间多重共线性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引入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并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控制环境因素混杂影响的前提下研究了非环境因素对乳牙滞留的影响效应。随后,为尽量排除非环境因素的混杂影响,本文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matched analysis,PSM)--校正法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了环境因素(降雨量、空气PM2.5浓度、植被覆盖量)对乳牙滞留的影响效应。结果: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患病总率为11.09%,人均乳牙滞留颗数为0.24颗。12-15岁患病率分别为19.9%、10.76%、7.48%、6.17%,人均乳牙滞留颗数分别为0.53、0.23、0.12、0.09颗。随年龄增大,乳牙滞留率逐渐减低,人均乳牙滞留颗数逐渐减少。本调查中12岁青少年的乳牙滞留率最高,且男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增长到13岁以后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省抽样调查的5个地市滞留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吕梁市(晋西)>太原市(晋中)>晋城市(晋南)>大同市(晋北)>阳泉市(晋东),各区域乳牙滞留率以及人均乳牙滞留颗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异质性,大体呈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城乡之间,乳牙滞留率以及人均乳牙滞留颗数差异不明显(P>0.05)。乳牙滞留的牙位分布,按照绝对值从高到低排列顺序为:55、65、75、85>53、63>54、64、74、84>73、83>71、81>52、62>51、61、72、82。乳牙滞留颗数在不同牙位男女性之间具有差异(F=7.66,P=0.006),总体上男性青少年的乳牙滞留情况较女性严重。且在滞留的乳牙中,各年龄段近50%的滞留乳牙患龋未经治疗,乳牙的患龋率高而治疗率很低,已充填无龋牙数占到不足1%。乳牙滞留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非环境因素方面,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看过牙,母亲高学历是保护性因素;而独生子女,口内有龋齿为危险性因素。具体而言,BMI越大,患乳牙滞留的可能性越小,OR值为0.928(95%CI:0.9090.947);口内龋齿数量越多,患乳牙滞留的可能性越大OR值为1.272(95%CI:1.2241.321);独生子女乳牙滞留VS非独生子女OR=1.218倍(95%CI:1.0391.427);看过牙的人VS没有看过牙的人OR=0.751(95%CI:0.6550.861);高中学历以上的母亲,其孩子乳牙滞留的可能性小于低学历母亲的孩子OR值为0.598(95%CI:0.3830.935)。环境因素方面,PM2.5浓度是乳牙滞留的危险因素,植被覆盖量是乳牙滞留的保护性因素。PM2.5浓度越高,患乳牙滞留的风险越大,OR值为1.293(95%CI:1.2461.342);植被覆盖度越高,患乳牙滞留的风险越低,OR值为0.664(95%CI:0.4510.978)。结论:1.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状况不容乐观,且滞留乳牙龋坏率高,治疗率低,这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口腔健康状况。我们应当加强乳恒牙更替的科普宣传,认识到乳牙逾期不脱落的危害,及时就诊。2.山西省乳牙滞留率在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差别,大体呈由西向东逐渐降低的趋势。3.BMI指数高,口内龋齿数量少,去看过牙的青少年不容易乳牙滞留。全身状况与口腔疾病息息相关,应该及时关注关注青少年的全身健康与口腔健康,定期到口腔科常规检查十分必要。4.母亲的学历影响孩子的口腔健康,家长应重视孩子的乳牙脱落状况,若发现意外,应及时就诊。5.环境条件对一般健康和牙齿状况具有一定影响,空气污染会增加乳牙滞留的风险,正处于经济社会重大改革期和转折期的山西,应高度重视“污染健康”问题,及时防控大气污染,增加植被覆盖,以减轻污染对健康的损害。
梁雨[3](2018)在《石河子地区母亲营养认知与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02岁婴幼儿母亲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分析母亲的营养知信行水平与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的关联性,为促进婴幼儿公共营养健康及开展临床、社区培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抛硬币法进行随机抽样,对新疆石河子地区3所医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赴儿科门诊就诊的520名02岁婴幼儿的母亲开展母亲营养知信行的现况调查,同时收集其中212个婴幼儿的血清25(OH)D检测值。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和F检验对母亲的一般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母亲营养知信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对母亲营养知信行与佝偻病患儿血清25(OH)D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婴幼儿的月龄为(10.79±7.94)月,男孩占58.56%,女孩占41.44%;母亲年龄<30岁的占65.56%,≥30岁的占34.44%。1.被调查婴幼儿佝偻病的检出率约为41.25%,其中男孩占53.3%,女孩占46.7%。2.母亲营养知信行总分为(71.62±7.45)分,其中营养知识得分为(71.41±9.93)分,营养态度得分为(79.43±10.54)分,营养行为得分为(62.41±10.30)分。母亲知信行得分≥60分的保护因素有:母亲年龄≥30(OR=3.404)、母亲受教育程度为硕士及以上(OR=2.266)、孕期血钙水平正常(OR=2.428),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OR=3.090)、婴幼儿居住房间光照充足(OR=2.289)和配偶儿童时期没有佝偻病症状(OR=1.791)。3.非佝偻病的保护因素:配偶受教育程度为硕士及以上(OR=1.232)和家庭人均月饮食支出>1000元(OR=1.401)。4.母亲营养知信行三个维度得分之间呈正相关(P=0.000),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营养行为呈中度相关(r=0.335)、(r=0.368),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r=0.185)呈弱相关。5.婴幼儿25(OH)D水平与其母亲营养知信行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0.2020.330)。结论:石河子地区02岁婴幼儿母亲的知信行处于中等水平,营养知识和态度状况尚可,营养行为有待加强;家庭成员受教育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是母亲营养知信行和佝偻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当地提高母亲营养知信行水平,有利于婴幼儿维持维生素D水平。
徐超[4](2017)在《一种貉僵化症病因、流行病学调查及比较转录组、蛋白组研究》文中提出貉子是我国广泛养殖的珍贵的毛皮动物之一,近几年出现的貉僵化症,又称僵貉病,严重影响养殖貉经济效益。本试验首先以河北某地的典型僵化症貉为研究对象,从僵貉临床症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感染源确诊和疾病治疗方面对貉僵化病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探索性的初步研究,并调查了我国养貉主产区微孢子虫、附红细胞体和僵化病的流行情况。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僵貉与正常貉的肝脏、脾脏进行比较转录组、蛋白组研究,取得了以下发现:1、针对河北某地的僵化貉样品,利用常规病理剖检、胶体金试纸条、PCR、细菌分离培养、动物回归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测,并利用相应药物治疗,排除冠状病毒、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水貂阿留申病毒、貉蓝狐源阿留申病毒和遗传原因,综合确诊该场为以附红细胞体为主由附红细胞体和毕氏肠微孢子虫混合感染导致僵化。2、利用巢氏PCR调查我国养貉主产区发现貉毕氏肠微孢子虫总阳性率为22.30%,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为河北省阳性率为40.74%,公貉阳性率为27.10%,母貉阳性率为17.33%;DNA测序结果发现鉴定了六个不同的ITS区,包括四个已知的基因型(D,CHN-DC1,NCF2和CHN-F1)和两个新的基因型(NCR1和NCR2),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六种基因型属于组1-人兽共患病组,表明貉是人类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的潜在来源,应注意貉毕氏微孢子对人类公共健康的威胁。3、采用血液滴片检测方法检测了我国养貉主产区貉血液样品,发现附红细胞体阳性率为62.29%,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为河北省阳性率为68.64%,母貉和公貉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分别为61.16%和63.38%。应引起我们对附红细胞体大面积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问题关注。4、调查统计7省区38个貉养殖场发现貉僵化症总体阳性率为4.71%,各省区之间差异不显着,不同省区内各个养殖场之间差异明显,发生率高的比低的场子相差18.4倍,僵化症发生率与管理水平呈相反趋势,管理好的场子貉僵化症发生率低。5、应用比较转录组学技术对僵化症貉和正常貉的肝脏和脾脏2个器官的14个样品进行研究,共得到1,571,229个转录本和290568个unigenes,通过与Nr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发现貉与狗相似性最高达到61.62%,符合已知分类学地位。僵貉脾脏相对于正常貉的转录组有1842个基因上调和876个基因下调,僵貉肝脏相对于正常貉有1392个基因表达上调和604个基因表达下调,其相关基因可以作为僵化诊断治疗及预防的候选基因。6、对僵貉脾脏比较转录组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共涉及六大分类42个通路,聚类发现,僵貉与正常貉脾脏差异基因Pathway富集显着性最高的为代谢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对僵貉肝脏比较转录组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共涉及六大分类41个通路。聚类发现,僵貉与正常貉肝脏差异基因Pathway富集显着性最高的为环境信息中的加工信号转导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代谢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通路。7、对僵化貉和正常貉的脾脏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共鉴定出2,469个蛋白,其中1,484个蛋白可以被定量,僵化貉脾脏中相对于正常貉正常貉有23个蛋白表达上调,33个蛋白表达下调。上调差异主要是细胞骨架成分涉及生物粘附和细胞粘附过程中的酶活性调节等。下调差异蛋白主要是MHC蛋白复合物涉及免疫系统、免疫反应等功能。KEGG分析发现上调差异基因共涉及25个通路,下调差异基因共涉及2个通路。8、对僵化貉和正常貉的肝脏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总共鉴定出有2,025个蛋白,其中有1,282个蛋白可以被精确定量,僵化貉肝脏中相对于正常貉有93个蛋白表达上调,119个蛋白表达下调。上调差异基因共涉及1个通路,下调差异基因共涉及16个通路。在僵化貉与正常貉差异蛋白分子功能富集分析排名前三位的是氧化还原酶活性、铁离子结合、血红素结合,与机体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内呼吸和氧气运输相关功能分子关系较大。
黄杜钗[5](2014)在《重庆地区住宅室内环境与学龄前儿童肺炎患病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肺炎是严重的下呼吸道疾病,是5岁以下儿童致死的首要原因,每年都有大量儿童因肺炎死亡。室内环境条件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存在重要影响。学龄前儿童在住宅室内所处的时间较长,住宅室内环境质量可能对儿童肺炎患病存在重要影响。为调查住宅室内环境与儿童肺炎患病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借鉴流行病学中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并结合入户调研测试的方式分析了我国重庆地区不同住宅室内环境条件下儿童肺炎的患病风险,探析了可能影响儿童肺炎患病的住宅室内环境因素,从而指导家长趋利避害,更好的维护儿童健康。横断面研究分析了4767名3-6岁的儿童样本。结果发现,儿童曾患过喘息、哮吼、鼻炎、湿疹、被确诊患过哮喘、被确诊患过鼻炎、一次感冒大于两周,儿童患肺炎的风险显着较高。母乳喂养大于6个月的儿童其肺炎患病风险显着较低。分析住宅室内环境因素与儿童肺炎患病的关系发现天然气烹饪、湿点、住宅靠近交通干线或高速公路、冬天在住宅内感觉冷、重新装修、父亲吸烟、强化木地板、怀孕期间购买新家具、乳胶漆墙面、多户公寓住宅等是会显着增加儿童肺炎患病风险的危险因素,每天清洁、经常晾晒被褥、采用石灰墙面、水泥墙面、水泥地板、电烹饪是能显着降低儿童肺炎患病风险的保护性因素,在这些环境因素中天然气烹饪、水泥墙面、室内有蚊子苍蝇、住宅靠近交通干线或高速公路以及多户公寓住宅对儿童肺炎患病有着更显着的影响。将住宅室内环境按照拥有住宅室内环境危险因素的个数划分等级进行分析后发现,住宅室内环境状况越差,儿童肺炎患病风险越高。入室调研分析了20户儿童住宅室内甲醛、TVOC、CO、O3、NO2等室内环境参数的水平及其与典型住宅室内环境因素的关系,结合文献调研分析和验证了横断面研究中室内环境因素与儿童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处于交通干线或者高速公路附近的住宅室内CO浓度显着高于处于住宅区的住宅;冬季较少通风的住宅中室内NO2、TVOC、甲醛和CO浓度显着高于经常通风的住宅;天然气烹饪期间住宅室内CO浓度存在显着提高,最高时可能超过标准限值。因此,建议家长在住宅选址时尽可能避开交通干线或者高速公路,尽可能降低儿童在烹饪过程中高浓度污染物的暴露,并经常采用通风的手段改善住宅室内环境质量。
李淑芳,康纪万[6](2003)在《909名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现状及对策设想》文中研究说明 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危害较大,是我国儿童“四大疾病”重点防治之一。经过多年的治疗及预防,内江地区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自1997年起,对我院儿保查体中900多名3岁以下儿童进行佝偻病的摸底测试,其中城市612人,郊县(区)农村儿童297人。调查结果明显表示,城市发病率20.00%,农村发病率45.00%,城乡有显着差别P≤0.1。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1997—2001年,内江地区内,抽查人数909名。1.2 方法 诊断标准按照“1980年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会议修订标准”,抽样方法随机抽样。1.3 统计方法 根据系统管理,城乡差别和能否合理喂养对佝偻病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分类,然后进行统计处理与检查结果。
郝静[7](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闫慧敏老师是京城着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着。本文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积累临床研究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闫老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针对病程大于1月以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先进行了的证候分析及研究,进一步应用老师的“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闫慧敏老师40余年的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传承和发扬创新、学术思想成形的经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全面总结老师的诊疗特色和学术经验。2.第二部分运用老师的学术思想展开临床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患儿(病程>1月以上)进行临床分型研究,并进一步进行应用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等理化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闫老师的学术经验在临床的有效性、创新性。结果1.闫老师的学术经验总结:闫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曾经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刘韵远先生,传承刘韵远先生的学术思想,故刘老学术思想对其影响深远。例如对于外感性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喘以及痰饮病的治疗,受刘韵远先生教诲,多以仲景之法治之,予经方加减化裁,特色鲜明,疗效显着。同时对于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的治疗,则受王鹏飞老先生的影响较多。而王老多以民间验方辨治脾胃病,闫老师汲取王老经验方的精髓,治疗小儿脾系疾病,卓有成效。总之,闫老师揣摩历代前辈医家的学术观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汲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临诊时,她重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当代小儿的体质特征,审因论治,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小儿望诊,传承刘韵远先生独创小儿舌诊观察法,并予以继承发扬。强调首先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免贻误病情。谨守病机,辨证用药以扶正祛邪为总则,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无论是对脾系疾病的治疗,还是对于其他外感或内伤杂病的治疗,扶助正气方面无不强调以顾护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强调祛邪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内外之邪兼顾,尤重食积、湿热、痰饮和血瘀之邪。将仲景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灵活应用,用药清轻严谨,善于应用药对。体现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时,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肝脾同治,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补泻兼施;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儿,注意祛除湿热之邪,攻伐有度;久病注重祛除瘀邪。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外感咳嗽初起,祛除外邪为要,避免清泻太过;急性咳喘祛除痰阻重在治肺调气,慢性咳喘重在扶正培土生金,对于小儿反复咳喘之证,扶正祛邪各有偏重,分期而治,标本兼顾,以促康复,防止反复。本文还总结了闫老师治疗对于小儿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如慢性咳嗽、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厌食、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便秘、滞颐、舔疮、胎黄、腺样体肥大、霰粒肿、麦粒肿等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和验案分析。多年来,闫老师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上不断尝试,收获颇丰。自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测工作,迄今已进行数千例小儿胃镜的检测。以胃镜检查为基础在探索小儿胃肠黏膜的微观辨证和中医证候的宏观辨证的相关性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观察胃镜下微观病理变化的客观检测指标,探讨脾胃病舌脉宏观辨证和与胃镜下黏膜改变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小儿脾系疾病的认识,开拓创新,拓宽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同时,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以使儿科事业后继有人。2.闫老师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闫老师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治经验。闫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虚实夹杂之证,虚、瘀、湿热共同为患。其治疗周期长,应分期辨治,早期以祛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随着气阴耗伤,虚证逐渐显现,患儿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的症状逐渐显现加重。故后期易出现以阴虚、气虚为主的症状,且仍有挟瘀挟湿之象,应以养阴益气,健脾固精、清利化瘀通络为主。要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辨证用药,审因辨证,以中医对于疾病序贯治疗的思维,将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原则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进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分析时,选择116例病程大于1月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瘀阻型和阴虚内热型三型进行证候分型观察。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采用多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116例患儿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72例,占62.07%;湿热瘀阻型33例占28.4%;阴虚内热型11例,占9.48%。并进一步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患儿血尿与蛋白尿程度与证候分型有一定关联,三型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紊乱,T细胞亚类、凝血指标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与临床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他如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的测定等提示与证侯分型关系不大,但因样本数量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以验证。鉴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的患儿,以气阴两虚证患儿较多,且既往研究相对少见的现状,本研究进一步在气阴两虚证的患儿中纳入了66例患儿(选择轻度血尿蛋白尿型,未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闫老师拟定的养阴清瘀汤,与西药福辛普利钠和双嘧达莫对照,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疗程8周,每4周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复查肝肾功以及心电图,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五项,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T细胞亚类等指标,记录中医证候表现及半定量积分,观察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理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根据数据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药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91.18%,8周总有效率97.06%;西药组4周总有效率71.88%,8周总有效率87.5%,说明在改善气阴两虚、挟瘀挟湿的症状上,中药具有较大优势。对于轻度蛋白尿(<25mg/(kg·d))的治疗,单纯的中药治疗和单纯的西药治疗均较为有效,且疗效差别不大。在对血尿的治疗上,中药治疗更具有优势。在免疫相关指标和补体的改善上,对治疗4周和8周后的相关检测数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紊乱状态,中药治疗组降低IgA值、提高T辅助细胞CD4+值、以及升高补体C3值的作用较西药更为显着。同时,在第一个4周的疗程中,中药组降低D-二聚体值的作用较西药观察组更为显着;提示中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调节机体的凝血机制,改善纤溶系统。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闫慧敏老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闫老师的学术经验,以中药养阴益气清热活血化瘀之法,扶正祛邪,治疗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可以有效缓解中医证候,降低血尿、蛋白尿,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机制。
司智陟[8](2012)在《基于营养目标的我国肉类供需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和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谷类食物消费逐渐减少,肉类食物需求不断增多,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耕地、水、环境等资源的压力更为严峻,保障肉类供需平衡难度加大。同时,我国居民营养状况虽然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还存在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现象。"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如何协调肉类生产、消费与居民营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当前肉类生产与消费,消费与营养存在矛盾的前提下,研究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供需问题,创新性地建立营养引导消费,消费指导生产的模式,对合理利用我国资源、保障肉类供需平衡、实现居民营养健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搜集了大量的权威数据基础上,对肉类生产和消费现状开展了深入研究,并通过时序模型对未来10年生产和消费进行推算,并进行肉类供需匹配度分析。提出未来我国肉类生产和消费应进行合理规划,必须从需求出发,以营养健康为目标调整肉类生产。为了实现以营养目标调整肉类供需,本文借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肉类摄入推荐标准,通过营养素需求量验证肉类摄入的合理标准,测算按照能量摄入的不同,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不同性别的居民肉类消费量。并根据合理的肉类消费结构,对猪、牛、羊、禽分品种肉类消费量进行了测算。在考虑了浪费因素后,对实际肉类消费量与营养目标进行了对比和差距分析。通过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食物消费量,本文尝试推算合理的肉类生产量。在参考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机构的研究基础上,考虑了统计口径、各环节损耗、浪费等因素,反推肉类产量及出栏量,并采用比例分成法测算全国及各区域肉类供给水平,分析全国及各区域肉类供求状况。进而提出保障我国肉类产品有效供给,要做到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发挥肉类优势区域潜力,切实提高优势地区肉类供给水平。本文对营养目标下的肉类供需状况进行比较和效益分析。以中等能量水平下肉类消费的生产资源需求进行估算,并与非营养目标下的肉类生产资源需求进行对比。结果显示,2020年,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需求要比非营养目标的肉类需求每年节约粮食0.81亿吨;节约水源1478亿吨;节约耕地面积850万公顷。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需求还有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每年可减少畜禽排泄物8.07亿吨;减少甲烷排放量226.18万吨,减少氧化亚氮排放量24.29万吨,有效地实现了节约资源及保护生态和环境。最后本文提出以营养健康为目标保障肉类供需平衡的政策建议,一要建立营养目标下的食物安全新理念;二要调整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保障营养均衡;三要以营养健康为目标调整畜牧业生产和结构;四要加大对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五要制定畜牧业与营养等多部门的协同机制;六要加大食物营养与合理膳食的宣传和普及。
肖启程[9](2019)在《犬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评估及潜在致病基因分析》文中指出犬髋关节发育不良(Canine hip dysplasia,CHD)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受环境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可发生在任何品种、不同体型大小的犬,以26月龄的中大型犬最易发病,其患病率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目前CHD的研究多集中在X线诊断、患病程度分级及遗传育种等方面,尚缺乏对颈干角和髋臼外展角等测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且关于致病基因的筛选报道较少。本研究于2017年7月-2018年10月从成都地区宠物医院收集疑似发生CHD的犬59例,经影像学确诊CHD 23例,检出率为38.98%,且大型犬CHD检出率最高,达47.22%。测量59只犬的Norberg角、髋臼外展角、颈干角和偏心距,并将以上4个影像指标分别与年龄、性别、体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体重对左侧髋臼外展角和偏心距有影响:1530 kg CHD犬左侧髋臼外展角大于15 kg以下CHD犬,差异极显着(P<0.01),1530 kg的犬和15 kg以下的犬,其CHD组左侧偏心距均小于相应正常组,差异极显着(P<0.01),且15 kg以下CHD犬左侧偏心距均显着小于1530kg和30 kg以上CHD犬左侧偏心距(P<0.05);年龄影响左侧髋臼外展角:1224月龄和24月龄以上CHD犬左侧髋臼外展角均显着大于相应正常组(P<0.05),且24月龄以上CHD犬左侧髋臼外展角小于1224月龄CHD犬左侧髋臼外展角,差异极显着(P<0.01);体型则影响左侧颈干角和髋臼外展角:CHD中型犬左侧颈干角显着大于相应正常中型犬左侧颈干角(P<0.05),且CHD中型犬左侧颈干角显着大于CHD大型犬左侧颈干角(P<0.05);CHD中型犬和大型犬左侧髋臼外展角均显着高于相应正常组左侧髋臼外展角(P<0.05),且小型犬、中型犬和大型犬CHD组左侧髋臼外展角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采用ELISA检测21只德国牧羊犬(正常组5只,CHD组16只)血浆中SOST、PON2、FGF-23、COL15A1和FN1的含量。结果发现,CHD组FGF-23的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COL15A1的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对21只德国牧羊犬血液中LAMA2(CFA1:70997779),LRR1(CFA8:29247021),SCR(CFA24:28944481),COL6A3(CFA25:51031100)和FN1(CFA37:25095511)进行SNP检测,正常组和对照组并无显着差异,但CHD在LAMA2(CFA1:70997779)位点常见A/A型,LRR1(CFA8:29247021)C/C型和FN1(CFA37:25095511)A/A型较多。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型犬易患CHD。血浆中FGF-23含量增高,COL15A1含量降低,提示德国牧羊犬CHD的发生。在临床中,通过对德国牧羊犬LAMA2(CFA1:70997779)、LRR1(CFA8:29247021)和FN1(CFA37:25095511)进行SNP分析可作为CHD潜在的筛选依据。
李焕国[10](2019)在《杭州地区儿童麻疹合并不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基于胸片分级》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分析杭州地区麻疹患儿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以及易合并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分析不同病原菌对麻疹患儿下呼吸道感染严重程度分级的影响,并分析胸片能否鉴别麻疹患儿肺部合并的病原菌类型。方法:实验一: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187例符合条件的麻疹患儿,根据胸片表现将下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正常胸片为0级;轻-中度异常者,包括支气管壁增厚,轻微的肺部渗出改变,为1级;重度异常者,包括大片渗出实变、网状影,中度/重度肺不张、支气管扩张、囊腔或空洞、胸腔积液,为2级),并将下呼吸道感染的分级结果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月)、生活环境、病程中最高体温、入院前病程、首发症状、喂养史、生产方式、有无早产、接种情况、有无诱因、BMI、有无合并其它疾病、有无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14个临床因素作为自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临床因素进行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二:收集杭州市儿童医院201例被临床确诊为麻疹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咽拭子/痰液细菌培养、呼吸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检测及胸片检查。首先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麻疹患儿下呼吸道易合并的病原体类型;再根据胸片结果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析不同病原体对下呼吸道感染分级的影响,同时分析根据胸片检查结果能否判断患儿是否合并其它病原菌以及病原菌类型。结果:实验一:187例麻疹患儿中合并0级下呼吸道感染者74例(39.57%),1级下呼吸道感染者77例(41.18%),2级下呼吸道感染者36例(19.25%);经单因素分析,入院前病程、性别(男性)、喂养史(非母乳喂养)、首发症状(呼吸道症状)、下呼吸道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未接种麻疹疫苗6项临床因素的p≤0.1,并纳入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入院前病程(OR=1.110,95%CI:1.022~1.141)、未接种麻疹疫苗(OR=1.799,95%CI:1.060~3.053)、下呼吸道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OR=1.629,95%CI:1.080~2.457)具有统计学差异。实验二:201例麻疹患儿中,0级下呼吸道感染者80例(39.57%),1级下呼吸道感染者85例(42.29%),2级下呼吸道感染者36例(17.91%)。在本组病例中检出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者共62例,检出病原体88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G+)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肺炎链球菌5株)、革兰氏阴性菌26株(流感嗜血杆菌13株、嗜肺军菌6株、副流感嗜血杆菌6株、鲍氏/醋酸钙不动杆菌1株)、病毒共24株(流感病毒A型9株、流感病毒B型7株、呼吸道合胞病毒4株、副流感病毒3株、巨细胞病毒1株)、肺炎支原体13株、肺炎衣原体6株、酵母样真菌3株。在不同级别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其它病原菌感染的并发率不同(χ2=23.688,p=0.000),并且随着下呼吸道感染级别的增高,其合并感染率增高(0 级 vs 级,χ2=10.606,p=0.001;1 级 vs 2 级,χ2=4.783,p=0.029),但不同病原菌在各级别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布并无统计学差异(χ2=1.088,p=0.580)。本组病例中仅合并一种病原菌感染的病例45例,合并两种以上病原菌的病例共17例,其中同时合并肺炎支原体者9例,合并一种与两种以上病原菌的病例分布在不同级别下呼吸道感染中无统计学差异(χ2=0.054,p=0.816)。结论:实验一:影响杭州地区5岁以下麻疹患儿感染不同级别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入院前病程较长、未接种麻疹疫苗、下呼吸道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实验二:(1)杭州地区麻疹患儿下呼吸道常合并的病原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B型、嗜肺军团菌、副流感嗜血杆菌;(2)不同类型病原菌在各级别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分布并无差异,感染肺炎支原体患儿下呼吸道更容易合并多种病原菌感染,但有无合并多种病原菌对麻疹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分级并没有影响;(3)不同严重程度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其它病原菌的合并感染率不同,高级别下呼吸道感染更容易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这提示当胸片结果提示麻疹患儿具有高级别的下呼吸道感染时,患儿下呼吸道可能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但胸片并不能鉴别患儿合并哪种病原菌感染。
二、909名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现状及对策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909名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现状及对策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2)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1.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2 结果 |
2.1 乳牙滞留状况分析 |
2.2 滞留乳牙的牙位分布 |
3 讨论 |
3.1 乳牙滞留流行病学特征 |
3.2 滞留乳牙牙位特征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山西省12-15 岁青少年乳牙滞留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调查方法 |
2.2 统计分析方法 |
3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3.1 单因素分析 |
3.2 多因素分析 |
4 讨论 |
4.1 个体特征影响 |
4.2 社会经济影响 |
4.3 环境因素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石河子地区母亲营养认知与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工具 |
2.3 调查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分析 |
2.6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佝偻病患病情况 |
3.3 母亲营养知信行现状 |
3.4 影响因素分析 |
3.5 母亲营养知信行与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 |
第四章 讨论 |
4.1 总体情况 |
4.2 母亲营养知信行各维度情况 |
4.3 影响因素分析 |
4.4 母亲营养知信行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 |
第五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4)一种貉僵化症病因、流行病学调查及比较转录组、蛋白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我国貉养殖业发展情况 |
第二章 动物僵化(生长障碍)病研究进展 |
2.1 不同的动物生长障碍 |
2.2 僵化产生原因 |
2.3 防治措施 |
第三章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貉僵化病常规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家养貉毕氏肠微孢子虫、附红细胞体和僵化症流行病学调查 |
2.1 材料与仪器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僵貉肝脏、脾脏比较转录组学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僵貉脾脏比较蛋白组学及与转录组联合分析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僵貉肝脏比较蛋白组学及与转录组联合分析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重庆地区住宅室内环境与学龄前儿童肺炎患病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儿童肺炎 |
1.2.1 儿童肺炎患病现状 |
1.2.2 儿童肺炎相关因素 |
1.3 住宅室内环境 |
1.3.1 住宅室内环境特点 |
1.3.2 住宅室内污染源 |
1.3.3 住宅室内环境与健康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
2.1 引言 |
2.2 横断面研究 |
2.2.1 横断面调查 |
2.2.2 横断面调查问卷 |
2.3 住宅室内环境入户调查 |
2.3.1 住宅室内环境现场测试 |
2.3.2 住宅室内环境现场调查 |
2.4 数据处理方法 3 住宅室内环境与儿童肺炎 |
3.1 横断面调查结果 |
3.1.1 儿童基本情况 |
3.1.2 室内环境 |
3.2 重庆地区住宅室内环境因素与儿童肺炎 |
3.2.1 性别、年龄、母乳喂养、家庭照料、儿童营养 |
3.2.2 环境因素 |
3.3 重庆地区住宅室内环境水平与儿童肺炎 |
3.4 重庆地区住宅室内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4 重庆地区儿童住宅室内环境分析 |
4.1 入户调查结果 |
4.2 重庆地区儿童住宅室内污染物水平 |
4.3 重庆地区儿童住宅室内环境因素与污染物水平 |
4.3.1 住宅位置与室内污染物水平 |
4.3.2 住宅通风与室内污染物水平 |
4.3.3 住宅装饰与室内污染物水平 |
4.3.4 烹饪与室内污染物水平 5 基于儿童健康的室内环境控制手段分析 |
5.1 横断面研究有效性分析 |
5.2 室内环境因素对儿童肺炎影响的分析 |
5.3 室内环境控制手段分析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
(6)909名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现状及对策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和方法 |
1.1资料 |
1.2方法 |
1.3统计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3.1城市佝偻病防治分析 |
3.2农村防治佝偻病的状况分析 |
3.3设想及对策 |
(7)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
一、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 |
(一) 传承刘韵远先生学术思想 |
(二) 汲取王鹏飞先生脾胃病辨治精髓 |
(三)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
(四) 注重创新探索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并重 |
1. 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查 突出小儿脾胃病中医特色诊疗 |
2. 开发痰喘宁合剂 弥补小儿咳嗽用药不足 |
3. 临床与科研并重 拓宽思路 探索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
(五) 传道授业解惑硕 果累累 |
二、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总结 |
(一) 先辨病 其次辨证 谨守病机 |
(二) 四诊合参 尤重小儿望诊 |
(三) 扶正祛邪并重标 本同治 |
1. 扶正祛邪之法概述 |
2. 扶正为治本之法 以脾为核心 兼顾其他脏腑 |
3. 祛邪为关键环节 内外之邪兼顾 |
(四) 用药清轻严谨 善用药对 |
三、闫慧敏老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 |
(一)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脾系疾病 |
1. 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 醒脾助运 |
2. 肝脾同治 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 |
3. 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 消补兼施 |
4. 祛除湿热之邪 攻伐有度 |
5. 久病注重祛除瘀邪 |
(二) 闫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
1. 厌食 |
2. 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
3. 胎黄 |
4. 滞颐 |
5. 便秘 |
(三)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肺系疾病 |
1. 外感咳嗽初起 祛除外邪为要 避免清泻太过 |
2. 急性咳喘祛除痰阻 重在治肺调气 |
3. 慢性咳喘重在扶正 培土生金兼以温肾 |
4. 反复咳喘 扶正祛邪 分期而治 标本兼顾 |
5. 扶正不忘活血逐瘀 阻止咳喘反复发生 |
(四) 闫老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
2. 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 |
3. 腺样体肥大 |
(五) 闫老师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 |
1. 霰粒肿 |
2. 麦粒肿 |
3. 舔疮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一、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证候研究 |
(一) 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
1. 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 |
2.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
(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研究 |
临床资料 |
诊断标准 |
研究方法 |
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小结 |
(三) 养阴清瘀汤主要方药及立方依据 |
二、养阴清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
临床资料 |
诊断标准 |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结论 |
讨论 |
创新点总结 |
小结及心得体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主要研究成果 |
(8)基于营养目标的我国肉类供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食物消费不断升级,营养需求成为关注热点 |
1.1.2 肉类供给不能适应需求变化,生产与消费结构上存在脱节 |
1.1.3 肉类产业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
1.1.4 营养不均衡问题突出,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
1.2 目的和意义 |
1.2.1 目的 |
1.2.2 意义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3.3 研究内容 |
1.4 数据来源及调整说明 |
1.4.1 生产数据 |
1.4.2 消费数据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2.1.1 膳食营养健康目标的国内外研究 |
2.1.2 营养角度分析肉类食物摄取的国内外研究 |
2.1.3 畜产品供需状况的国内外研究 |
2.1.4 畜产品供需预测的国内外研究 |
2.2 理论基础 |
2.2.1 营养均衡理论 |
2.2.2 供需均衡理论 |
2.2.3 比较优势理论 |
2.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3.1 肉类 |
2.3.2 营养素 |
2.3.3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2.3.4 平衡膳食 |
2.3.5 营养目标 |
第三章 我国肉类供需现状分析及趋势判断 |
3.1 我国肉类生产分析 |
3.1.1 我国肉类产量 |
3.1.2 我国肉类生产结构 |
3.1.3 我国肉类生产区域分析 |
3.2 我国肉类消费分析 |
3.2.1 我国肉类消费量 |
3.2.2 我国肉类消费结构 |
3.2.3 我国肉类消费区域分析 |
3.3 我国肉类生产与消费推算 |
3.3.1 肉类生产推算 |
3.3.2 肉类消费推算 |
3.4 我国肉类供需匹配度分析 |
3.4.1 肉类生产与消费差距原因剖析 |
3.4.2 肉类供需匹配度 |
3.4.3 未来肉类供需趋势判断及思考 |
3.5 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与肉类摄入 |
4.1 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与营养状况 |
4.1.1 膳食模式变迁,肉类消费增加 |
4.1.2 脂肪超标,蛋白质摄入不足 |
4.1.3 动物性食物提供营养素增加,城乡差距大 |
4.2 肉类消费与营养健康的关系 |
4.2.1 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状况 |
4.2.2 肉类消费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
4.3 肉类消费在居民膳食营养结构中的地位 |
4.3.1 肉类食物的营养价值探讨 |
4.3.2 动物性食物生物学利用价值探讨 |
4.3.3 肉类消费在人类膳食中具有重要地位 |
4.4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消费 |
5.1 营养目标 |
5.1.1 国外膳食指南 |
5.1.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5.2 营养目标认知分析 |
5.2.1 调查方法和问卷设计 |
5.2.2 样本特征与统计描述 |
5.2.3 营养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
5.3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消费预测 |
5.3.1 未来肉类消费结构预测 |
5.3.2 未来人口数量预测 |
5.3.3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摄入量 |
5.3.4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消费量 |
5.4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消费量与现实消费差距分析 |
5.4.1 现实肉类消费超过营养目标 |
5.4.2 消费差距原因分析—基于在外就餐肉类浪费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生产 |
6.1.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产量 |
6.1.1 肉类消费量推导产量 |
6.1.2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产量推算 |
6.2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发展规模 |
6.2.1 肉类产量推导出栏 |
6.2.2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出栏推算 |
6.3 基于营养目标的各区域肉类供给 |
6.3.1 全国及各区域肉类供给比例 |
6.3.2 全国及各区域肉类发展规模 |
6.4 小结 |
第七章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供需效益分析 |
7.1 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分析 |
7.1.1 减少脂肪摄入,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
7.1.2 调整动物性食物结构,达到营养均衡 |
7.2 节约生产资源效益分析 |
7.2.1 节约饲料粮 |
7.2.2 节约水资源 |
7.2.3 节约土地资源 |
7.3 保护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
7.3.1 减少动物代谢排泄物 |
7.3.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1.1 预测肉类生产与消费增长趋势,分析未来肉类供需匹配度 |
8.1.2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需求分析 |
8.1.3 考虑肉类浪费因素,研究实际消费与营养目标的差距 |
8.1.4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供给及供求趋势分析 |
8.1.5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供需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8.2 基于营养目标的肉类供需政策建议 |
8.2.1 建立营养目标下的食物安全理念,促进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
8.2.2 调整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结构,保障营养均衡 |
8.2.3 基于营养健康为目标,调整肉类生产和结构 |
8.2.4 加大对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 |
8.2.5 建立畜牧业与营养等多部门的协同机制 |
8.2.6 加大食物营养与合理膳食的宣传和普及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犬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评估及潜在致病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犬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研究概况 |
1.1.1 CHD的主要影响因素 |
1.1.1.1 品种因素 |
1.1.1.2 年龄因素 |
1.1.1.3 性别因素 |
1.1.1.4 遗传因素 |
1.1.1.5 关节松弛 |
1.1.2 CHD的诊断 |
1.1.2.1 临床表现 |
1.1.2.2 X线检查 |
1.2 犬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致病机制研究现状 |
1.2.1 Wnt信号通路的研究 |
1.2.1.1 参与调控骨代谢的Wnt配体 |
1.2.1.2 Wnt信号配体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
1.2.1.3 Wnt信号通路在骨生成中的作用 |
1.2.1.4 Wnt信号通路在骨吸收中的作用 |
1.2.2 CHD数量性状位点及致病基因研究进展 |
1.2.2.1 CHD的主要遗传因素以及相关候选致病基因研究 |
1.2.3 SNP分型方法及其应用 |
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犬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评估 |
2.1 材料 |
2.1.1 仪器设备 |
2.1.2 样本采集 |
2.2 方法 |
2.2.1 试验前准备 |
2.2.2 腹背位正位片拍摄 |
2.2.3 CHD病例的确诊与分级 |
2.2.4 CHD检出率的统计 |
2.2.5 Norberg角测定 |
2.2.6 髋臼外展角的测定 |
2.2.7 颈干角的测定 |
2.2.8 偏心距的测定 |
2.2.9 数据分析 |
2.3 结果 |
2.3.1 受检犬基本信息统计 |
2.3.2 部分CHD犬病例 |
2.3.3 CHD检出率与性别、体重、年龄和体型的关系 |
2.3.3.1 性别与CHD检出率的关系 |
2.3.3.2 体重与CHD的检出关系 |
2.3.3.3 年龄与CHD的检出关系 |
2.3.3.4 体型与CHD的发病关系 |
2.3.4 影像指标结果分析 |
2.3.4.1 性别与Norberg角、颈干角、髋臼外展角和偏心距的关系 |
2.3.4.2 体重与Norberg角、颈干角、髋臼外展角和偏心距的关系 |
2.3.4.4 体型与Norberg角、颈干角、髋臼外展角和偏心距的关系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德国牧羊犬CHD潜在致病基因分析 |
3.1 材料 |
3.1.1 主要试剂 |
3.1.2 试验仪器 |
3.1.3 样本采集 |
3.2 方法 |
3.2.1 ELISA检测 |
3.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3.2.2.1 引物设计合成 |
3.2.2.2 血液总RNA的提取和cDNA的合成 |
3.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 |
3.2.3 数据分析 |
3.3 结果 |
3.3.1 SOST、FGF-23、FN1、COL15A1和PON2含量的ELISA检测结果 |
3.3.2 SOST、FGF-23、FN1、COL15A1和PON2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3.3.3 RNA提取结果 |
3.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 |
3.3.4.1 GAPDH、SOST、FGF-23、FN1、COL15A1和PON2的扩增曲线 |
3.3.4.2 SOST、FGF-23、FN1、COL15A1和PON2 mRNA的表达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德国牧羊犬CHD血液中相关SNP检测 |
4.1 材料 |
4.1.1 主要试剂 |
4.1.2 仪器 |
4.1.3 试验样本 |
4.2 方法 |
4.2.1 血液DNA的提取 |
4.2.2 引物设计 |
4.2.3 DNA片段扩增 |
4.2.4 DNA片段电泳 |
4.2.5 SNPs DNA片段的测序及位点分型 |
4.2.6 测序数据分析 |
4.3 结果 |
4.3.1 DNA片段电泳结果 |
4.3.2 LAMA2基因CFA1:70997779的检测 |
4.3.3 LRR1基因CFA8:29247021的检测 |
4.3.4 SCR基因CFA24:28944481的检测 |
4.3.5 COL6A3基因CFA25:51031100的检测 |
4.3.6 FN1基因CFA37:25095511的检测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杭州地区儿童麻疹合并不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基于胸片分级(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及目的 |
第二章 杭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麻疹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基于胸片分级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麻疹患儿下呼吸道合并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其对下呼吸道感染分级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909名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现状及对策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临床营养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构建[D]. 范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
- [2]山西省12-15岁青少年乳牙滞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史晓彤.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3]石河子地区母亲营养认知与佝偻病婴幼儿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研究[D]. 梁雨. 石河子大学, 2018(12)
- [4]一种貉僵化症病因、流行病学调查及比较转录组、蛋白组研究[D]. 徐超. 吉林农业大学, 2017(01)
- [5]重庆地区住宅室内环境与学龄前儿童肺炎患病关系的研究[D]. 黄杜钗. 重庆大学, 2014(01)
- [6]909名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现状及对策设想[J]. 李淑芳,康纪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3(01)
- [7]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D]. 郝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8]基于营养目标的我国肉类供需分析[D]. 司智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8)
- [9]犬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评估及潜在致病基因分析[D]. 肖启程.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10]杭州地区儿童麻疹合并不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基于胸片分级[D]. 李焕国. 浙江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