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展代表联系户活动 发挥“千里眼”、“顺风耳”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范译馨[1](2021)在《传承与重构:闽东双华村畲族“二月二”会亲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欣梅[2](2021)在《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因其符号化的特征不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使得初入学的儿童易产生畏难情绪。彝族学生的母语并非汉语,长期缺乏汉语交流的语境使得汉语拼音的学习更加艰难,许多学生到了小学毕业时汉语拼音水平依然不过关。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拼音教学应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那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究竟能否提高彝族儿童拼音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参与的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游戏适合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意在从宏观的理论视角转向中观或微观的实践层面,以小学的拼音课堂为研究的切入口,依托“游戏教学法”,试图让彝族小学传统的汉语拼音教学方式在新时期重新焕发活力。在查阅相关文献,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本研究针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现状,开展了两轮行动研究。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基础阶段,根据学生汉语拼音学习中所反映的基础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主要为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拼音书写的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汉语拼音教学的巩固和提升阶段,主要聚焦于学生最突出的问题,即音节的拼读。两轮行动研究环环相扣,每一轮皆分为“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步骤和过程,前一轮的行动研究将为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提供借鉴,后一轮的行动研究是对前一轮的改进,经过2轮的实践,最终得出研究结论。本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效率;参与行动研究的师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围绕“语境”展开的游戏设计对彝族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有积极影响;角色游戏最受彝族儿童的喜爱。研究者通过回顾和总结,对未来游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
鲁铭慧[3](2021)在《基于ARCS激励模型的线上华裔少儿汉语教学行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线上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性,也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因而对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励在网络教育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线上汉语教学的学习兴趣,该文以两名华裔少儿为研究对象,尝试以ARCS激励模型为理论基础,开展了在线华裔少儿汉语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中利用了课堂录像、每周课堂反馈、作业成绩、教学日志、访谈等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在行动研究中,通过观察前四周教学的课程回放发现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有:(一)未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二)教学内容相关性不高;(三)成功信心建立不足;(四)学生满足感不强。根据前四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探明ARCS模型在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能性后,制定了针对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行动方案。该文行动方案实施步骤为:收集课程的信息和学生的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前四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基于ARCS激励模型理论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从第五周开始执行所制定的行动方案,在第五周到第十二周期间,撰写教学日志记录每次上课的反思、心情感受,每周给予研究对象课堂反馈;最后呈现并分析行动方案实施后研究对象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反思和总结,改善预设的教学激励策略,形成相对完善的线上华裔少儿汉语教学的激励策略。该行动研究的主要成效为:学习者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实现了从原先不爱表达到敢于、乐于表达的转变,学习者自信提升,学习者入学前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经过十二周的行动研究,该文得出ARCS激励模型适用于线上华裔少儿汉语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值得广大汉语教育者学习与借鉴。该文还得出了四点研究结果。第一,线上华裔少儿汉语教学激励策略主要包括:(一)激发兴趣,刺激询问,维持注意;(二)定位目标,匹配兴趣,联系实际;(三)树立成功期望,给予成功机会,明确成功归因;(四)增强内在满足,奖励积极行为,保持待遇公平。第二,该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实现教师个人成长。第三,该研究有效激发了华裔少儿通过网络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第四,该研究对ARCS激励模型应用于汉语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也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一点新思路。
郭丁绮[4](2020)在《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幼儿园教育戏剧是将戏剧的方法与元素运用至园所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教师角度而言,它包括了教师对于教育戏剧活动的设计、实施与评价三个部分。本文关注一线幼儿教师对于主题式教育戏剧的活动设计与实施,欲通过一系列行动研究探索如何建构起一个能帮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落实核心素养的戏剧教育活动。一方面,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于“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之上,讨论戏剧活动在幼儿园实施的可能新途径;另一方面,本文将戏剧教育目的聚焦于“全人教育”之上,探讨如何在发挥戏剧教育优势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全人教育。全文总共包含了两个研究。预研究通过教师访谈、课堂观察与文本资料分析等方式,对教师关于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的认识、设计、实施与评价等相关认识和实践能力进行初探,结果表明教师们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与窄化,在实践上也有许多不足,如:取材与教育价值挖掘受限,活动目标重认知轻情感与学习品质,忽视戏剧本身价值,活动形式单一且领域偏向明显,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在正式研究阶段,本文针对教师在预研究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制定行动研究计划,以设计者与共研者的身份投入到行动研究中来,以探寻园本化的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的设计方式,主要关注活动设计中的以下几个问题:戏剧主题的来源与选择依据、戏剧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戏剧主题网络图的构架。经由对四个班级三个戏剧主题活动的三阶段行动研究,最后总结归纳戏剧主题的来源范围与选择依据、戏剧主题教育价值的挖掘思路、戏剧主题网络的构建方法等,为一线幼儿教师设计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提供思路指导与建议,也为后人研究如何将戏剧教育与全人教育进行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曾帆[5](2020)在《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科技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在敌强我弱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的。毛泽东在发动和领导秋收起义以后,是以小米加步枪对抗拥有飞机大炮的强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历程中,也就特别重视科技文化建设,形成了丰富的科技文化建设理论,并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科技文化建设实践。研究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理论:一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科技在革命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人与科学技术关系的辩证科技观,尊重和依靠科技人才等内容;二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来源,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近代西方科技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实践,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再到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军事医疗、通信、军事工业以及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特别是到了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科技文化建设的实践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了极大的扩展和深化,医疗和教育逐步正规化,现代工业开始起步。研究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一是继承毛泽东关于科技在革命事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思想,有利于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继承毛泽东尊重和依靠科技人才的思想,有利于深刻认识人才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三是继承毛泽东的辩证科技观,有利于深刻认识科技创新与人的辩证关系,科技创新是人的创新,也是为了人的创新。
崔星蓝[6](2020)在《《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汉朝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译者选择《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一书作为毕业作品,将汉语翻译成朝鲜语,并撰写了翻译实践报告。此书依据十九大精神、新党章以及中央最新文件精神详细论述了新时代党务工作的理论、知识、经验以及方式方法,有利于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务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对选题目的与意义进行了阐述。选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各级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更好地做好新时代的党建、党务工作。选题意义有以下三点:第一,为汉语相对薄弱的农村党组织提供党务方面的参考。第二,为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朝鲜语翻译的人员提供参考。第三,目前朝鲜语版本的党务类书籍少之又少,填补了党务类朝鲜语书籍不足的空缺。第二章是对翻译项目的介绍。本书于2018年3月出版发行,作者为欧阳旭辉,由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出版。原文字数共87998字,译文字数共1 11743字,尚无朝鲜语译本。第三章是译前分析与准备。翻译此作品前译者通过阅读大量的平行文本,总结分析了实用类文本的语言特点。根据语言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此外译者还学习了有关翻译的理论知识,为翻译好这部作品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案例分析。译者通过译例,具体分析了翻译的重点和难点。译者把作品中出现的中国特色词汇分为缩略语、政治术语、成语、惯用语四类并进行重点分析。引用句翻译是本翻译实践报告的难点。译者选取了难度最大的几个引用句作为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章结论部分主要写了翻译心得,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做好翻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地实践。我们平时开始就要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充实自己,努力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译者将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对翻译事业保持热情,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成为优秀的翻译家。
陆雪芳[7](2020)在《小学语文中国民间童话阅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民间童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内容,蕴藏着中国人的经验、知识和信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实践内容,富于独特的想像力与表现力,其表达世界的语言结构古老而新奇,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和朴素的伦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高度的文化价值。中国民间童话对儿童教育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可促使儿童了解过去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从人们的生活与斗争中汲取智慧,认识和传承中国民间童话的经典形象,熟悉和理解中国民间童话的文化母题,滋养和塑造具有中国文化个性与传统美德的少年儿童。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西方优秀童话的涌入,中国民间童话逐渐失传于新一代的青少年儿童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重视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最富人文性的语文学科,应承担起传承中国民间童话艺术的重任。基于此,论文探索小学传承中国民间童话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问题。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从理论与实践角度分析了选题的意义,阐述了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正文部分包括五章:第一章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与中国民间童话的教育作用,总体上架构中国民间童话的小学阅读教学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根据小学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阅读水平的差异,从课程目标中细化小学各学段的教学目标。第二章分析中国民间童话阅读教学的小学选文,概述了选文的来源,即源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与经典民间故事文选。从童话形象、童话主题对选文进行分类,还从以中国民间童话的内容具有层次性与小学生接受心理具有层识性为依据,阐述选文分级的必要性。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分别论述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的中国民间童话阅读教学。三个章节的逻辑结构大体一致,均分三节展开论述:第一节从选文依据与选文特征两方面分析选文对象,第二节与第三节结合学情、选文特点、阅读理论分别探究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指出,低学段以拟人体的中国民间童话为主,课内阅读教学策略主要有:复述故事,强化体验;多元朗读,体验情感。课外阅读教学策略主要有:亲子共读,提升质量;读画结合,激发想象;巧借网络,高效阅读。中学段以超人体、英雄传奇类常人体的中国民间童话为主,课内阅读教学策略主要有:聚焦想象,感悟神奇;探寻形象精神品质,挖掘创作意图;表演角色,增强体验。课外阅读教学策略主要有:梳理情节,问题引领;品析人物,感悟形象;分享交流,强化效果。高学段以常人体的中国民间童话为主,课内阅读教学策略主要有:还原背景,解读象征;比较阅读,体认文化;以写促读,发展想象。课外阅读教学策略主要有:专题阅读,批判性阅读。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总结研究内容、研究价值、运用前景、研究成果与该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就,对未来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黄晨[8](2019)在《舞蹈人类学视野下的江西民间傩舞仪式中的禁忌》文中研究说明“傩”是上古时期原始宗教的产物,具有较强的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的原始宗教特征。民间跳傩仪式中“请神”、“敬神”、“祭神”、“送神”无一不围绕“驱鬼逐疫,祈福纳吉”的功能目的进行,仪式中各种经济贯穿始终。学术界将傩舞称为“中国古代民间舞蹈的活化石”,江西南丰跳傩、婺源长径傩舞,在2006年被纳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中。民间跳傩仪式以“戴上面具是神,摘下面具是人”的表演形式,驱傩弟子借助法神力祈福纳吉、驱鬼逐疫,为村民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在诸多傩舞的研究现状中,研究禁忌的尚未多见。本文立足于舞蹈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视角,运用舞蹈学和民俗学知识,以江西南丰石邮傩舞和婺源长径傩舞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南丰石邮村和婺源长径村中的傩舞仪式过程按时间顺序对“起傩”“跳傩”“搜傩”和“圆傩”仪式中的禁忌进行梳理和研究,通过整理发现江西民间傩舞仪式中存在行为、语言、性别和时间等方面的禁忌,综合分析傩舞仪式中禁忌存在的原因,以及禁忌的巫术性、宗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笔者最后得出仪式中的禁忌具有教化作用、社会整合作用、自我保护作用和仪式保存的作用。
张沁兰[9](2019)在《琉球久米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琉球是位于中国东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自明代初期被纳入东亚宗藩体系,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后,作为最初“闽人三十六姓”移民的聚居地久米村,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琉球王国给予了种种的免税、官职与教育特权。久米村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生产技术向琉球传播的中心,而久米村人则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传播琉球的最主要使者之一。因此,琉球久米村在中琉之间的友好往来,以及为琉球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等方面发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不同于以往研究中多将“闽人三十六姓”或久米村人,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或仅局限于某一历史时期加以讨论,第一次立足于久米村的形成及其发展的整个历程,全面涉及到与久米村紧密相关的:中琉宗藩关系的建立与久米村的形成、久米村人与中琉关系、“萨摩入侵”与久米村的“补籍”、琉球对外关系中的久米村人、久米村的行政管理与文化传统、琉球复国运动与久米村的衰亡、久米“崇圣会”与“门中会”等内容。叙事的时限,始自明初的“闽人三十六姓”移居,迄于当今的久米村各宗亲“门中会”赴福建寻根访祖。旨在对琉球久米村作出多维度、整体性的探讨,全面地理解和把握久米村的发展脉络,还原其在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和完整面貌,重新阐述其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同时还在结合个别专题的研究上,力争能为弥补解决琉球王国及中琉关系中的一些长期以来被忽略的、或原本以为文献无徵的史实问题,作些必要的辨析与考证。本文立足于学术界的前期成果,通过全面系统地梳理与研究,认为明清时期具有福建区域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基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通过较大规模的东海海域移民——久米村人,东被琉球王国,成为当时琉球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进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由于琉球久米村的宗亲组织,至今依然活跃在冲绳社会的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成了冲绳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且明显保留着带有福建区域特色的习俗文化传统,从而对在海外、尤其是东亚地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如何加强与琉球久米村宗亲组织的联系,福建与冲绳的友好往来,使之能在改善中日关系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成为本文在认真客观阐释琉球久米村人功绩的同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作用与影响,以彰显中国人的和平理念,使之能够成为在改善中日关系的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的促进力量。
陈斯斯[10](2019)在《两类博物馆在对外汉语文化辅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到如今已经走过将近70个年头,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注重语言教学,到八十年代开始重视文化研究,国际汉语教育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承担了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文化的教学资源和服务的任务,还承担着中华文化传播的责任,致力于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所以我们在探索新的语言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要重视探寻新的文化教学模式。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机构在普及文化知识和教育行业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今时代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无疑已经成为其一项核心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博物馆与对外汉语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相同的。现在博物馆与各个中小学已开展深度的“馆校合作”,而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重要的今天,博物馆也应该成为国外学习者与中华文化之间的“桥梁”,更好地承担起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辅佐作用。本文从博物馆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作用为切入点,以南宁市“非原景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原景博物馆”——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为教学场所,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含义,通过实践——案例分析的方式研究博物馆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而要真正让博物馆在文化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师是关键。教师是课程的“总调度师”,通过转变原有的讲解套路,采取以学生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交互式”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并从内容、语言、师生交流模式上优化,使得博物馆真正成为留学生与中国文化之间的“桥梁”,给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提供新思路,以期促进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开展代表联系户活动 发挥“千里眼”、“顺风耳”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展代表联系户活动 发挥“千里眼”、“顺风耳”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基于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1.1.2 基于彝族地区汉语拼音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 |
1.1.3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的实施建议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游戏 |
1.4.2 游戏教学法 |
1.4.3 彝族小学 |
1.4.4 汉语拼音 |
1.5 文献综述 |
1.5.1 关于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
1.5.2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5.3 关于游戏教学法应用于汉语拼音教学的研究 |
1.6 理论基础 |
1.6.1 沉浸理论 |
1.6.2 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
1.6.3 语境理论 |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
2.1 行动研究法的确定 |
2.2 资料收集与处理 |
2.2.1 访谈法 |
2.2.2 实物研究法 |
2.2.3 观察法 |
2.2.4 测验法 |
3 行动研究方案的制定 |
3.1 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1 研究场域分析 |
3.1.2 教师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3.1.3 学生测试卷结果分析 |
3.2 行动研究方案的讨论和制定 |
3.2.1 行动研究思路 |
3.2.2 行动研究过程 |
3.3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1 问题和分析 |
4.1.1 问题提出 |
4.1.2 问题分析 |
4.2 计划与实施 |
4.2.1 准备工作的开展 |
4.2.2 教学活动的实施 |
4.3 观察和反思 |
4.3.1 观察 |
4.3.2 反思 |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
5.1 问题和分析 |
5.2 计划与实施 |
5.2.1 计划 |
5.2.2 实施 |
5.3 观察和反思 |
5.3.1 观察 |
5.3.2 反思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学生前后测结果分析 |
6.1.1 笔试成绩分析 |
6.1.2 口试成绩分析 |
6.2 教师与学生后访谈分析 |
6.2.1 教师访谈及分析 |
6.2.2 学生访谈及分析 |
6.3 研究的主要结论 |
6.4 教学建议 |
6.4.1 围绕汉语语境,展开拼音游戏设计 |
6.4.2 完善游戏设计,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
6.4.3 以积极鼓励为主,保护学生自尊心 |
6.4.4 健全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 |
6.4.5 注重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秩序 |
6.5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基于ARCS激励模型的线上华裔少儿汉语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文献综述 |
1.2.1 ARCS激励模型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1.2.2 线上汉语教学相关研究 |
1.2.3 线上华裔少儿汉语教学相关研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对象及相关信息分析 |
1.4.1 学生信息及分析 |
1.4.2 研究对象 |
第2章 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
2.1 理论框架——ARCS激励模型 |
2.2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 |
第3章 行动方案的设计 |
3.1 问题的发现与确立 |
3.1.1 课程资料特征 |
3.1.2 教学初期的问题 |
3.2 行动计划的设计 |
第4章 行动方案的实施 |
4.1 行动方案的实施过程——以课程“心”的教学为例 |
4.2 行动方案的实施结果 |
4.2.1 研究对象——乐乐 |
4.2.2 研究对象——云豪 |
第5章 行动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源起 |
1.1.1 戏剧是幼儿的天性,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
1.1.2 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符合戏剧逻辑特点与教育发展的方向 |
1.1.3 教师对戏剧活动认识存在偏差,活动设计能力有待提升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戏剧 |
1.2.2 教育戏剧 |
1.2.3 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 |
1.2.4 活动设计 |
1.2.5 活动实施 |
1.3 理论基础 |
1.3.1 生态学理论:戏剧教育内容的建构依据 |
1.3.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在戏剧教育中的运用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4.1 与“幼儿教育戏剧”有关的研究 |
1.4.2 幼儿教育戏剧的价值 |
1.4.3 “主题活动”的相关研究 |
1.4.4 与“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有关的研究 |
1.4.5 相关研究述评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2.2.1 理论意义 |
2.2.2 实践意义 |
2.3 研究设计 |
2.3.1 研究方法 |
2.3.2 研究流程 |
2.3.3 研究场域 |
2.3.4 研究人员 |
3 行动研究的准备 |
3.1 行动团体的确立 |
3.2 关于教育戏剧课程目标的思考 |
3.3 关于教育戏剧物理环境支持的构想 |
4 行动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
4.1 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主题的来源与内容建构 |
4.1.1 分析研究问题 |
4.1.2 构建设计思路 |
4.1.3 实施设计方案与提炼实施策略 |
4.1.4 优化活动方案 |
4.1.5 梳理周期成果 |
4.2 行动研究的第二阶段:主题原材料与二手资源的限制 |
4.2.1 分析研究问题 |
4.2.2 构建设计思路 |
4.2.3 实施设计方案与提炼实施策略 |
4.2.4 优化活动方案 |
4.2.5 梳理周期成果 |
4.3 行动研究的第三阶段:角色体验、戏剧状态与主题网络的整合 |
4.3.1 分析研究问题 |
4.3.2 构建设计思路 |
4.3.3 实施设计方案与提炼实施策略 |
4.3.4 优化活动方案 |
4.3.5 梳理周期成果 |
5 研究结论 |
5.1 预研究阶段研究结论 |
5.2 正式研究阶段研究结论 |
5.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活动观察记录表 |
附录3 :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整体检核评估表 |
致谢 |
(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科技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理论 |
一、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 |
(一)科技的重要作用 |
(二)辩证的科技观 |
(三)尊重和依靠科技人才 |
二、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理论的来源 |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
(三)近代西方科技文化 |
第二章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实践 |
一、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实践 |
(一)军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创建 |
(二)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建 |
(三)军事工业的创建 |
(四)军事教育事业的创建 |
二、毛泽东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实践 |
(一)军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二)军事通讯事业的发展 |
(三)军事工业的发展 |
(四)科技教育的发展与科学研究的起步 |
三、毛泽东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实践 |
(一)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二)现代工业的起步 |
(三)科技教育的正规化 |
第三章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科技文化建设的当代启示 |
一、发展是第一要务 |
(一)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
(二)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 |
二、人才是第一资源 |
(一)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
(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三、创新是第一动力 |
(一)人是科技创新的主体 |
(二)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6)《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汉朝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目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小学语文中国民间童话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二) 理论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 中国民间童话本体研究 |
(二) 童话阅读教学研究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一章 中国民间童话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 |
第一节 课程目标 |
一、培养语感 |
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
三、构建精神世界 |
第二节 学段教学目标 |
一、低学段教学目标 |
二、中学段教学目标 |
三、高学段教学目标 |
第二章 中国民间童话的小学选文 |
第一节 选文来源 |
一、源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
二、源于经典民间故事文选 |
第二节 选文分类 |
一、以童话形象分类 |
二、以童话主题分类 |
第三节 选文分级 |
一、中国民间童话的内容具有层次性 |
二、小学生接受心理具有层此性 |
第三章 低学段的中国民间童话阅读教学 |
第一节 文选对象 |
一、选文依据 |
二、选文特征 |
第二节 课内教学策略 |
一、复述故事,强化体验 |
二、多元朗读,体验情感 |
第三节 课外教学策略 |
一、亲子共读,提升质量 |
二、读画结合,激发想象 |
三、巧借网络,高效阅读 |
第四章 中学段的中国民间童话阅读教学 |
第一节 文选对象 |
一、选文依据 |
二、选文特征 |
第二节 课内教学策略 |
一、聚焦想象,感悟神奇 |
二、探寻形象精神品质,挖掘创作意图 |
三、表演角色,增强体验 |
第三节 课外教学策略 |
一、梳理情节,问题引领 |
二、品析人物,感悟形象 |
三、分享交流,强化效果 |
第五章 高学段的中国民间童话阅读教学 |
第一节 文选对象 |
一、选文依据 |
二、选文特征 |
第二节 课内教学策略 |
一、还原背景,解读象征 |
二、以写促读,发展想象 |
三、比较阅读,体认文化 |
第三节 课外教学策略 |
一、专题阅读 |
二、批判性阅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舞蹈人类学视野下的江西民间傩舞仪式中的禁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有关禁忌的研究评述 |
1.3.2 国内有关禁忌的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 |
第2章 江西民间傩舞仪式禁忌产生的渊源 |
2.1 原始崇拜中的禁忌 |
2.2 周代儒家思想“礼”中的禁忌 |
2.3 男权主义中的禁忌 |
第3章 江西民间傩舞中的禁忌事象 |
3.1 江西民间傩班组织中存在的禁忌 |
3.1.1 南丰傩班组织机构 |
3.1.2 婺源傩团组织机构 |
3.2 “起傩”仪式中的禁忌 |
3.2.1 南丰石邮“起傩”仪式中的禁忌 |
3.2.2 婺源长径“起傩”仪式中的禁忌 |
3.3 “跳傩”仪式中的禁忌 |
3.3.1 南丰石邮“跳傩”仪式中的禁忌 |
3.3.2 婺源长径“跳傩”仪式中的禁忌 |
3.4 “搜傩”、“圆傩”仪式中的禁忌 |
3.4.1 南丰石邮“搜傩”、“圆傩”仪式中的禁忌 |
3.4.2 婺源长径“搜好”、“圆傩”仪式中的禁忌 |
3.5 江西民间傩舞仪式中道具使用的禁忌 |
3.5.1 傩面具摆放和佩戴的禁忌 |
3.5.2 傩服饰颜色的禁忌 |
3.5.3 傩道具使用的禁忌 |
第4章 江西民间傩舞仪式中禁忌的文化价值 |
4.1 审美价值 |
4.1.1 巫术性 |
4.1.2 宗族性 |
4.1.3 多样性 |
4.2 社会价值 |
4.2.1 教化作用 |
4.2.2 自我保护作用 |
4.2.3 社会整合作用 |
4.2.4 仪式保存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
致谢 |
附录一 论文相关图片 |
附录二 论文相关图片 |
附录三 论文相关图片 |
附录四 论文相关图片 |
附录五 论文相关图片 |
(9)琉球久米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本选题的学术史回顾与梳理 |
三、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核心资料 |
四、论文的创新点 |
第一章 中琉宗藩关系的建立与久米村的形成 |
第一节 中琉宗藩关系的建立 |
一、明太祖谕遣特使杨载赍诏入琉与泰期奉表入贡 |
二、琉球三山王入贡与明琉宗藩关系的确立 |
第二节 “闽人三十六姓”移居久米村 |
一、明初“赐闽人三十六姓” |
二、久米村的地理位置及其得名缘由 |
三、琉球国对久米村的优待政策 |
第二章 久米村人与中琉关系 |
第一节 久米村人与琉球王国的请封、迎封、谢恩 |
一、久米村人参与的请封前期活动 |
二、请封与迎封使团中的久米村人 |
第二节 久米村人与朝贡贸易 |
一、明清与琉球的朝贡贸易 |
二、入贡使团中的久米村人 |
第三节 久米村的来华留学生与精英学子 |
一、“官生”的派遣 |
二、来闽的“勤学生” |
三、精英学子 |
第三章 萨摩入侵与久米村的“补籍” |
第一节 萨摩藩入侵琉球与久米村人的抗争 |
一、萨摩岛津氏的入侵 |
二、三司官郑迵与久米村的顽强抵抗 |
三、郑迵密信明朝的最后抗争 |
四、萨摩藩的掌控与“隐蔽政策” |
第二节 久米村的衰落与“补籍”政策的实施 |
一、久米村的凋敝 |
二、琉球的“补籍”政策与久米村人口的增加 |
第四章 琉球对外关系中的久米村人 |
第一节 琉球与东南亚中介贸易中的久米村人 |
一、琉球与东南亚各国的海上贸易 |
二、“大航海时代”的久米村人 |
第二节 琉球与朝鲜关系中的久米村人 |
一、出使朝鲜的久米村人 |
二、琉朝使节北京交往中的久米村人 |
第三节 萨、琉、日关系与久米村人 |
一、久米村人出使萨摩藩 |
二、“上江户”使团中的久米村人 |
第四节 久米村人与“异国船”来访交涉 |
一、欧美“异国船”的强行入琉 |
二、久米村人参与“异国船”的交涉 |
第五章 久米村的行政管理与文化传统 |
第一节 久米村的行政与文教 |
一、久米村人的官职 |
二、孔庙的建立与明伦堂的设置 |
第二节 久米村系家谱的编纂及其特色 |
一、久米村家谱编纂的源流 |
二、久米村系家谱的特色 |
第三节 久米村的宗教信仰 |
一、佛教寺庙林立 |
二、天妃信仰盛行 |
三、祖先祭祀崇拜 |
四、琉球与日本本土宗教信仰对久米村的影响 |
第四节 久米村人的生活习俗 |
一、年节习俗 |
二、婚葬习俗 |
三、饮食习俗 |
四、茶道与饮酒 |
第六章 琉球复国运动与久米村的衰亡 |
第一节 日本册封琉球藩王与强行阻贡 |
一、明治政府蓄谋吞并琉球 |
二、牡丹社事件与日本册封琉球藩王 |
三、日本明治政府吞并琉球 |
第二节 久米村人在华的救亡复国运动及其失败 |
一、琉球密使赴华请愿与久米村人在华救亡活动 |
二、林世功的大义殉国与复国运动的失败 |
三、琉球亡国后的久米村衰败 |
第七章 久米崇圣会与门中会 |
第一节 久米崇圣会的建立及其活动 |
一、久米崇圣会的建立与发展 |
二、至圣庙的兴建 |
三、至圣庙的祭孔活动 |
四、“久米孔子塾”讲座 |
五、人才培育与崇圣会文库的设立 |
第二节 门中会的建立与发展 |
一、阮氏我华会 |
二、毛氏国鼎会 |
三、陈氏华源会 |
四、王氏槐王会 |
五、梁氏吴江会 |
六、久米林氏会 |
第三节 久米村“闽人三十六姓”后裔赴福建寻根访祖 |
一、阮氏我华会的寻访 |
二、毛氏国鼎会的寻访 |
三、陈氏华源会的寻访 |
四、王氏槐王会的寻访 |
五、梁氏吴江会的寻访 |
结语 |
附录1 久米村主要姓氏一览表 |
附录2 历代久米村总役(总理唐荣司)一览表 |
附录3 近世久米村的位阶及官位 |
附录4 久米村大事年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两类博物馆在对外汉语文化辅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创新点 |
第一章 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与辅助教学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概述 |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参观式”文化教学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概述 |
一、辅助教学及对外汉语中的辅助教学说明 |
二、对外汉语中的辅助教学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博物馆辅助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一节 博物馆的发展和分类 |
一、博物馆的起源和发展 |
二、两类博物馆——非原景博物馆与原景博物馆 |
第二节 两类博物馆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分析 |
一、促进中国文化输出 |
二、调动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
三、推动文化的友好交流、发展 |
四、丰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辅助手段 |
第三节 博物馆辅助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一、新时代下博物馆职能的转变 |
二、博物馆教育逐渐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
三、博物馆教育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
第三章 南宁两类博物馆辅助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实践 |
第一节 “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家园)”展厅参观教学 |
一、课堂情况 |
二、教学设计 |
三、教学过程 |
四、评价与反馈 |
第二节 “铜鼓文化”展厅参观教学 |
一、课堂情况 |
二、教学设计 |
三、教学过程 |
四、评价与反馈 |
第三节 “城隍庙”参观教学 |
一、课堂情况 |
二、教学设计 |
三、教学过程 |
四、评价与反馈 |
第四节 “金狮巷民居群”参观教学 |
一、课堂情况 |
二、教学设计 |
三、教学过程 |
四、评价与反馈 |
第五节 “霓裳羽衣”与“壮族文化展”展厅参观教学 |
一、课堂情况 |
二、教学设计 |
三、教学过程 |
四、评价与反馈 |
第四章 博物馆辅助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成果分析 |
第一节 博物馆教学实践中的启示 |
一、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场馆 |
二、采取以学生兴趣为主要出发点的互动教学为主 |
三、教学中的互动实现双向输出 |
四、参观式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开口 |
五、良好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氛围轻松无负担,促进教学 |
第二节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秩序难以把控 |
二、讲解语言不够精炼,内容较为杂乱 |
三、师生互动占主体,学习者之间互动较少 |
四、课程内容零散不系统,没有进行及时反馈 |
第三节 对教师利用博物馆作为文化辅助教学的建议 |
一、讲解内容 |
二、讲解方式 |
三、教学规模及师生关系 |
四、课堂准备及注意事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开展代表联系户活动 发挥“千里眼”、“顺风耳”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传承与重构:闽东双华村畲族“二月二”会亲节研究[D]. 范译馨.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2]游戏教学法应用于彝族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欣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ARCS激励模型的线上华裔少儿汉语教学行动研究[D]. 鲁铭慧. 浙江科技学院, 2021(03)
- [4]幼儿园主题式教育戏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 郭丁绮.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3)
- [5]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科技文化建设研究[D]. 曾帆.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4)
- [6]《新时代专职党务工作者工作实用手册》汉朝翻译实践报告[D]. 崔星蓝. 延边大学, 2020(05)
- [7]小学语文中国民间童话阅读教学研究[D]. 陆雪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舞蹈人类学视野下的江西民间傩舞仪式中的禁忌[D]. 黄晨.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9(02)
- [9]琉球久米村研究[D]. 张沁兰.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10]两类博物馆在对外汉语文化辅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陈斯斯. 广西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