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效能监察 强化工会安全监督职能(论文文献综述)
贾志雷,程明俊[1](2021)在《企业效能监察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信息技术与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结合成为当下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效能监察信息系统使得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趋向智能化、便利化及透明化。因此,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开展效果,社会各界正加快企业效能监察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工作。本文提出了企业效能监察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以推进效能监察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水平,为数字企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石成银[2](2021)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优化 ——以S省能源投资集团为例》文中指出
闫菁清[3](2021)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下的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的高速发展,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浪潮、公民文化需求兴起的大时代背景下,作为政府制度改革创新产物的行政服务中心是行政服务工作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它通过将行政审批职能部门集中整合形成一站式服务机构,来为企业与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以提升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消除制度性障碍的同时,提高政府对公众的回应力。行政服务中心在从诞生至今的二十余年内,发挥着巨大成效并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建设。目前,随着各级政府对政务服务建设的重视度逐年提高,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纷纷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不断进行政务创新,开始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而当下的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依旧沿用僵化、保守的政务办公建筑设计方法,忽略了行政改革及信息化时代背景发展需求,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明显滞后于新的政务服务模式,而显现出建筑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基于对此的思考,本文以我国各地的市级、区级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针对当下时代发展需求与行政服务中心建筑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析梳理,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影响机制为启发对行政服务中心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提出策略性意见,从而使行政服务中心建筑顺应时代发展,产生积极效应。本文以当前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切入点进行阐述,探究阻碍行政服务中心建筑发展的深层困境。分析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产生背景、作用机制以及它对行政服务中心建筑的影响,总结归纳出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下行政服务中心建筑发生的转变,并根据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下行政服务中心建筑发展新趋势,总结出行政服务中心在互联网+政务模式下的设计前期和建筑设计的策略,对行政服务中心建筑在建设目标、功能配置、空间构想方面提出前期策划策略,对行政服务中心建筑在空间形态、布局组织与环境设计等方面的设计策略做出详细阐述,为互联网+政务模式下的新型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筑设计提供指导与借鉴。
戴正[4](2021)在《PV-GPG理论视域下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演进逻辑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本研究以比较制度分析、治理理论、PV-GPG理论为主要依据,从“部门职权”的视角入手,运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耦合)的思想使得政府绩效管理工具能够更好地与中国的优势制度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也有助于为PV-GPG理论的落地寻找实践路径。本文拟探究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演化脉络及逻辑。为解释这一问题,本研究在绪论部分重新审视了中国情景下政府绩效、政府绩效评估、政府绩效考核、政府绩效管理等概念,总结归纳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演进研究的现状。在第二章援用综合个体主义和制度主义的方法论假设,对个体(部门)和制度演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假定。第三章先梳理出中央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主要实践,然后结合中国特色的“职责同构”政府管理体制,总结归纳出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的四种模式。再通过与国外政府绩效管理实践的对比分析,结合博弈论的思想,从工具层面对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概念进行解构,最后探讨PV-GPG理论的适用性,并结合其形成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分析框架。第四章依据实践模式的三个管理领域梳理出其中政府绩效管理核心政策、权力与机构的变迁路径,然后再结合PV-GPG理论与分析框架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演进划分为三个阶段,重点梳理各个阶段公共价值内涵、组织管理、协同领导等内容。第五章先对政府绩效管理制度进行静态分析,主要讨论制度的两个重要截面即“形成”和“消失”,探究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基本制度和衍生制度演进的静态逻辑。然后使用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实践的相关资料以及多案例比较分析的方法和文本分析工具,结合分析框架与前文的研究结论提炼总结出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演进的逻辑。经过分析,本文得出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演进的逻辑:在公共价值引领下,具有人事管理权、财政管理权和公共事务监督权的管理单元,与业务单元中政府管理范围以及政府绩效管理工具进行耦合生成基本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或衍生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基本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与衍生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并集构成了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集合。公共价值塑造了各个时期业务单元与管理单元的协同领导系统、政府绩效管理工具的组织管理系统以及三种核心权力的内涵。此外还得出以下四点结论: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于不同的权力逻辑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有些制度偏向于内生型、有些偏向于外生型,均非是完全内生或是外生。二是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产生必然依托于具体管理机构的职权范围,职权范围包括三方面内容:被评估对象的范围、评估者的范围和评估内容的领域范围。政府绩效管理工具极易与具有“横断”管理性质的部门进行耦合,产生新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三是人事管理权和财政管理权,是制约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最核心的两个权力,也是为某一具有评估特征的政府部门赋予考核权的最根本权力。四是在PV-GPG理论的视角下,公共价值作为既定的纳入时间维度的外生变量,重塑协同领导系统和组织管理系统。此外研究提出相关各界仍需要努力的四个方向:一是完善与发展基本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事管理权和财政管理权的核心作用。二是与相邻域管理范围的制度进行更好的耦合。三是走向政府绩效治理。政府绩效治理是要以绩效为核心,重新设计相邻域的制度。四是财政紧缩时代背景下探索新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最后基于本文的局限性:“第三方”绩效评估、“职责异构”管理体系和一些研究不足,提出了未来需要探索的三个方向。
杨墨[5](2020)在《行政监督视角下政府办公厅(室)角色研究》文中指出本项研究以秘书学和行政管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历时分析、对比研究和案例归纳等方法,分别从各级政府办作为行使监督权的监督主体和接受监督的监督客体角度,针对政府办在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中存在的瑕疵提出解决建议,以期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力。首先,作为行使监督权的主体。政府办的监督主体职责来源于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渊源形式,包括业务指导权、督促检查权、临时督导权三类监督权力,以督促落实、检查落实、调查研究、监督执行等形式分散在决定事项及领导指示落实工作、值班工作、电子政务工作、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等领域,并可以越级开展监督。同时,各级政府办面临着三个困境:一、从职能承接来看,无法实施效能监察职能;二、从机构设立来看,电子政务、信息、信息公开三项职责分立造成机构膨胀;三、从法律规定来看,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限制造成“先调整后规定”现象严重。对此,建议:一、设立政府绩效考核办公室来行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过程中剥落的部分效能监察职责;二、整合电子政务、信息、信息公开工作成为广义信息工作职责;三、及时根据国家机构改革成果调整秘书局职责,写入政府办下一部“三定”规定中,并限制“先调整后规定”行为。其次,作为接受监督的客体。其他监督主体对政府办的监督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内部监督缺乏动力,二是外部社会监督缺乏效力。由此,向政府办外部各主体提出四条建议:充分发挥党组监督作用、加强政府办业务指导、完善权力机关监督机制、疏通群众信访举报渠道。向政府办提出三条建议:明确自身职责;制定优化内部工作制度;落实内部监督主体责任。
皮朋祥[6](2020)在《关于完善效能监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效能监察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创造经济效益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如何以效能监察为抓手,通过凝聚监察合力、融入中心工作、创新监督方式、加强队伍建设等,为企业提质增效、改革发展发挥作用。
盛慧婕[7](2020)在《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完善研究 ——以青岛市S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颁布实施,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向基层延伸,各地建立基层监察机关,行使监督调查处置职能,其中监督是排在首位的职责。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内容缺乏可行性、执行落实存在失范风险、社会力量支持不足、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信息传递存在壁垒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对监督职能定位不准、基层监察干部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监督同级放松懈怠等主观原因,另一方面源于基层监察机制建设处于初期、上级同级支持不足、基层条件限制、监督内容碎片化等客观原因。这些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否从根源上得到解决,将直接影响基层监察机关监督职能的发挥。结合当前我国监察体制改革有关决策部署、各地有益的实践探索以及以青岛市S区为例开展的调查和座谈,在综合分析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本文归纳提出了三方面重点解决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基层监察机关监督长效制度体系,包括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强化独立监督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内控机制保障制约作用;建立基层权责控制机制,加强对社会监察员的选派和指导,建立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拓展廉政教育新模式;重塑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重心转移至监督职能,突出监察监督内容,发挥考核对监督工作的导向作用;提升信息化监督机制,强化内外部信息互通,加大信息公开和反馈力度。二是强化监督机制执行力度,开拓思路,找准抓手,创新“嵌入式”监督手段,开展专项效能监察、体验式监督,针对“一把手”等关键少数监督对象分类施策,分阶段、分领域制定具体监督措施,推动监督工作具体化、常态化,提高监督效能;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培养,保障经费供给和技术支持,确保监督工作开展有充足的资源。本文所提出的相应的思路和设想对新形势下基层监察机关不断完善监督工作机制、提升监督能力有所帮助。
牛军[8](2020)在《C县扶贫领域督查工作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在扶贫领域还存在贫困人口底数不清、对象不精准、政策指向不准等问题,在贫困户帮扶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盲点,一些真正的贫困户未得到有效帮扶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在扶贫领域实施精准扶贫方略。C县党委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一线执行者,精准扶贫工作自然也就成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政策执行,督查作为抓落实的一把利剑,如何提升督查工作成效,如何在扶贫领域中用好这把利剑,对推进精准扶贫政策落地落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利用相关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前人督查工作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督查资料、实地走访、个人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研究分析C县扶贫领域督查工作遇到的深层次的困境。C县扶贫领域的特征主要是涉及人员多、涉及事项多、涉及资金多等三个方面。相应督查任务也发生较大变化,现有的督查机制难以适应当前的督查工作要求,问题主要集中在,督查制度联系不够紧密、督查力量有待加强、督查执行力有待提升等三方面。针对问题,一是利用管理学系统理论,分析C县现行各种规章制度相互冲突和欠缺的方面,废止一部分相互矛盾的工作规章制度,补全欠缺的规章制度,从而构建相对完善的扶贫领域督查工作制度体系;二是将激励理论运用于基层政府扶贫领域督查工作管理,通过学习教育培训、制定奖惩措施等方式提高督查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全面提升扶贫领域督查工作水平;三是运用管理学控制理论,提升督查执行力,确保政策落实。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来落实,本文创新点主要是跳出以往较多关注督查工作制度的研究,综合运用管理学控制激励理论,从加强人的主观能动性角度,来加强督查队伍建设,进而提升督查执行力,来完善和改进基层政府管理中的督查工作。以期对C县今后扶贫领域督查工作思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进一步为其他县级党委政府在相似领域改进督查工作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参考。
赵孝通[9](2020)在《GXED公司组织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XED公司是一家以燃气产业为主业、煤炭物流贸易为辅业、中医药健康养老为新兴产业的现代化国有大型能源集团。近年来,虽然公司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随着公司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张,面临的市场环境愈加复杂,现行组织结构已不能有效支撑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GXED公司进行组织结构优化。鉴于此,本文将研究GXED公司的组织结构优化问题,本文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借助文献分析法以及本人工作经验收集了相关理论资料和实践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找出了GXED公司现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对影响GXED公司组织结构优化的权变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组织结构优化要点;再次,结合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和目的,重新定义GXED公司各层级的功能定位,对GXED公司管理模式、整体组织结构框架以及总部部门职责提出了优化建议;最后,提出了保障组织结构优化方案实施的相关措施。本文是在相关理论研究和GXED公司组织结构运行现状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对GXED公司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旨在提高GXED公司组织运行效率,推动GXED公司快速发展,同时也希望本研究能为我国同行业的企业组织结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徐蕾[10](2020)在《西安市J街道办行政效能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家民主化的不断进步,我国基层政府行政效能提升的问题也备受关注,它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政府行政效能是否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高低,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人文和谐、政治教育等产生莫大的影响。街道办事处是最为基层的一级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群众的联系也是最为密切的,群众的大部分问题都会反映至街道办。街道办事处,是我国乡级行政区街道的管理机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自2017年以来,西安市深入推进“行政效能革命”,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行政效能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对提高工作办事效率、更好的为民服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是对西安市J街道办行政效能提升对策的研究。论文第一步指出研究背景与意义,而后简单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引入了“效能”、“行政效能”、“街道办”等核心概念,而后通过绩效管理理论、激励理论、服务型政府理论这三个基础理论做支撑,为本文的研究做好理论方面的准备。然后,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四种研究方法,研究发现西安市J街办行政效能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由高到低的占比率群众对街道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周到程度、服务宣传、服务机制、专业知识等都还有所期待,还有提高的空间。通过对J街道办内部工作人员的深度访谈,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出现行政效能较低,服务态度不周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等可能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再有,通过总结概括街道办行政效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应该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完善机构体制机制、完善绩效考核等对策提升J街道办行政效能。本文研究西安市J街道办行政效能的提升,旨在寻找新方法、新思维、新借鉴,从而使得最贴近群众生活的一级基层政府,成为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利用效能监察 强化工会安全监督职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效能监察 强化工会安全监督职能(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效能监察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效能监察和现代电子信息内涵分析 |
1.1 效能监察内涵 |
1.2 现代电子信息 |
2 效能监察信息系统发展与现状 |
3 效能监察信息系统的设计 |
3.1 推行全流程网上电子监察 |
3.2 强化公共监督平台建设 |
3.3 网络系统健全设计 |
3.4 拓宽效能监察信息系统应用范围 |
4 企业效能监察信息系统实现途径 |
4.1 加强对人事等部门效能监察 |
4.2 妥善处理效能监察各方面关系 |
4.3 提升效能监察管理思想 |
4.4 创新效能监察信息系统方法 |
4.5 成果运用,发挥效能监察信息系统应用实效 |
5 结语 |
(3)“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下的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治体制改革与信息化快速发展 |
1.1.2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提出 |
1.1.3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对象 |
1.3.2 概念界定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行政服务中心的研究现状 |
1.4.2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概况与现状问题 |
2.1 行政服务中心的演变与发展概述 |
2.1.1 行政服务中心的历史演变 |
2.1.2 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概况 |
2.2 当前行政服务中心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 |
2.2.1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浪潮 |
2.2.2 人民公共文化需求兴起 |
2.2.3 信息化发展与广泛应用 |
2.3 行政服务中心的现状调研及存在问题 |
2.3.1 调研总体框架 |
2.3.2 问卷调查分析 |
2.3.3 当前存在问题 |
2.4 行政服务中心建筑现状问题成因分析 |
2.4.1 政务服务职能定位的失衡 |
2.4.2 传统官僚管理体制的弊病 |
2.4.3 传统政务服务模式的僵化 |
2.4.4 政务服务的服务理念偏差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形成及对行政服务中心建筑的影响 |
3.1 “互联网+”介入政务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3.1.1 “互联网+”的发展概况 |
3.1.2 “互联网+”引入政务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
3.1.3 “互联网+”对政务服务模式的指导意义 |
3.2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综合概述 |
3.2.1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产生背景 |
3.2.2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范式转变 |
3.2.3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基本要素 |
3.3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对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的影响 |
3.3.1 服务体系指引建筑建设方向 |
3.3.2 运行机制催化空间形态变化 |
3.3.3 办理模式衍生布局组织转变 |
3.3.4 服务理念主导空间情景氛围 |
3.4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下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新趋势 |
3.4.1 功能构成标准化与复合化 |
3.4.2 空间形态多义性与开放化 |
3.4.3 布局组织集约化与灵活化 |
3.4.4 环境氛围智能化与体验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下的行政服务中心设计前期策略 |
4.1 适应新模式的科学化建设目标 |
4.1.1 基于体系的职能定位重构 |
4.1.2 协同城市发展的规划选址 |
4.1.3 满足发展需求的建设规模 |
4.2 协同政务服务体系的功能配置 |
4.2.1 市级——拓展复合化服务功能 |
4.2.2 区级——设定标准化服务功能 |
4.2.3 基层——与社会资源功能整合 |
4.3 契合政务服务新模式的空间构想 |
4.3.1 功能空间类型划分 |
4.3.2 功能空间配置标准 |
4.3.3 功能空间规模构想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下的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策略 |
5.1 增强建筑空间的适应性 |
5.1.1 网络化取代等级化的办公空间 |
5.1.2 信息化整合趋势的服务空间 |
5.1.3 强化多义与复合的交往空间 |
5.1.4 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辅助空间 |
5.2 布局组织的整体性优化 |
5.2.1 集约整合的整体布局 |
5.2.2 灵活自由的空间组织 |
5.2.3 优化高效的流线组织 |
5.3 强化服务意识的环境塑造 |
5.3.1 增强建筑空间的体验感 |
5.3.2 建筑边界的开放性塑造 |
5.3.3 环境氛围的人性化营造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PV-GPG理论视域下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演进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提出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文献综述 |
1.4.1 核心概念界定 |
1.4.2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演进的研究现状 |
1.4.3 文献述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方法论与基本假定 |
2.1 综合个体主义和制度主义的方法论 |
2.2 个体行为的基本假定 |
2.3 制度演化的基本假定 |
2.3.1 制度的相关性假定 |
2.3.2 制度的层次性假定 |
2.3.3 制度的次序性假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实践、模式与分析框架 |
3.1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实践 |
3.2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模式 |
3.3 基于PV-GPG理论的制度演进分析框架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演进的历史梳理 |
4.1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政策与机构变迁梳理 |
4.2 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动态演进的三个阶段 |
4.2.1 “融合型”绩效管理阶段 |
4.2.2 “衍射型”绩效管理阶段 |
4.2.3 “棱柱型”绩效管理阶段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演进逻辑分析 |
5.1 基本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演进逻辑 |
5.1.1 人事管理权衍生出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
5.1.2 财政管理权衍生出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 |
5.1.3 公共事务监管权衍生出的绩效管理制度 |
5.2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演进逻辑的构建 |
5.2.1 案例样本与分析流程 |
5.2.2 衍生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演进逻辑 |
5.2.3 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演进逻辑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 |
6.2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行政监督视角下政府办公厅(室)角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政府办公厅(室)概说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国务院办公厅的主要职责 |
第三节 国务院办公厅的内设机构 |
第四节 地方政府办公厅(室) |
小结 |
第二章 政府办公厅(室)的行政监督主体角色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政府办公厅(室)监督权的来源 |
第三节 政府办公厅(室)监督权的内容 |
第四节 政府办公厅(室)开展监督时的困境 |
小结 |
第三章 政府办公厅(室)的行政监督客体角色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不同主体对政府办公厅(室)的监督 |
第三节 对政府办公厅(室)的监督有何不足 |
第四节 如何加强对政府办公厅(室)的监督 |
小结 |
第四章 对政府办公厅(室)行政监督职责的建议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作为主体的职责 |
第三节 作为客体的职责 |
小结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6)关于完善效能监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顶层设计,凝聚监察工作合力 |
1.1 一是突出领导主抓,在完善工作机制上持续加力 |
1.2 二是突出责任落实,在提高监察实效上持续加力 |
1.3 三是突出上下联动,在凝聚工作合力上持续加力 |
2 围绕中心主线,强化过程管理,推进管理提质增效 |
2.1 一是牢牢抓住公司中心任务实施监察,实现目标保效 |
2.2 二是牢牢抓住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实施监察,促进降本增效 |
2.3 三是牢牢抓住各级管理人员履职尽责实施监察,推进管理促效 |
3 延伸监察领域,创新监督方式,预控企业运营风险 |
3.1 一是向重要制度执行领域延伸 |
3.2 二是向企业合规运营领域延伸 |
3.3 三是向监督执纪问责领域延伸 |
4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提升监察工作水平 |
4.1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能力建设 |
4.2 二是坚持务实创新,不断开拓效能监察工作思路 |
(7)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完善研究 ——以青岛市S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基层政情社情发展变化 |
(二)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新形势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动态 |
(二)国外研究动态 |
四、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创新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我国监察机关的内涵界定 |
二、我国基层监察机关的内涵界定 |
三、我国基层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权力制约理论 |
二、法治监督思想 |
三、责任政府理论 |
第二章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体制改革情况 |
一、改革过程 |
二、改革主要措施与效果 |
第二节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建设 |
一、综合协调机制 |
二、信息共享机制 |
三、履职跟踪机制 |
四、廉情监测机制 |
五、部门联动机制 |
六、考核评价机制 |
第三节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落实状况 |
一、制度架构日渐细化严密与基层抓落实水平参差不齐并存 |
二、基层监督力度加大与监督成效不明显并存 |
三、群众对廉政的期望值上升伴随对监督成效的获得感走低 |
四、纪检监察监督职能一体推进与监察监督边缘化问题并存 |
第三章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
一、部分内容缺乏可行性 |
二、执行落实存在失范风险 |
三、社会力量支持不足 |
四、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 |
五、组织信息传递存在壁垒 |
第二节 青岛市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主观原因 |
二、客观原因 |
第四章 完善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长效制度体系 |
一、强化独立监督保障机制 |
二、建立基层权责控制机制 |
三、重塑考核评价机制 |
四、提升信息化监督机制 |
第二节 强化基层监察机关监督机制执行力度 |
一、创新“嵌入式”监督手段 |
二、针对监督对象分类施策 |
第三节 加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资源配置 |
一、配齐配强基层监察干部队伍 |
二、补足经费设施供给 |
三、强化技术支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S区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运行情况访谈提纲 |
致谢 |
(8)C县扶贫领域督查工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C县扶贫领域督查工作现状分析 |
一、C县督查工作基本情况介绍 |
(一)总体情况 |
(二)发展成就 |
二、C县扶贫领域督查主体及分工 |
(一)督查主体 |
(二)全员参与扶贫督查 |
三、C县扶贫领域督查工作的特征 |
(一)扶贫领域涉及人员多 |
(二)扶贫领域涉及事项多 |
(三)扶贫领域涉及资金类别多 |
(四)扶贫领域督查力量变化 |
第二章 C县扶贫领域督查工作存在问题级原因分析 |
一、C县扶贫领域督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C县督查制度联系不够紧密 |
(二)C县督查力量有待加强 |
(三)C县督查执行力有待提升 |
二、C县扶贫领域督查工作问题原因分析 |
(一)督查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
(二)督查专业人才缺乏 |
(三)督查环境制约督查实效 |
第三章 改进C县扶贫领域督查工作的对策 |
一、完善扶贫领域督查工作体系 |
(一)提升扶贫督查制度建设 |
(二)明晰扶贫督查流程 |
(三)完善台账管理制度 |
(四)督查结果和绩效考核相结合 |
(五)严格落实督查奖惩制度 |
二、加强扶贫领域督查工作队伍建设 |
(一)建立激励制度 |
(二)加强人员引进和培训工作 |
三、增强扶贫领域督查工作执行力 |
(一)加强组织领导 |
(二)强化督查的认识 |
(三)创新督查方式 |
(四)完善责任监督制度 |
(五)提升督查深度 |
结论 |
论文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GXED公司组织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组织结构理论概述 |
2.1 组织及组织结构有关概念 |
2.1.1 组织 |
2.1.2 组织结构 |
2.1.3 组织结构的类型 |
2.2 组织结构设计权变因素 |
2.2.1 环境因素 |
2.2.2 战略因素 |
2.2.3 规模因素 |
2.2.4 人员素质因素 |
2.2.5 企业生命周期因素 |
2.3 小结 |
第三章 GXED公司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
3.1 GXED公司发展概况 |
3.2 组织结构现状 |
3.3 组织结构现存问题 |
3.3.1 组织结构与发展战略不匹配 |
3.3.2 总部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 |
3.3.3 内部信息沟通不畅 |
3.3.4 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 |
3.3.5 二级单位业务协同能力差 |
3.3.6 纵向管理幅度过长 |
3.4 组织结构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组织结构优化权变因素分析 |
4.1 GXED公司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
4.1.1 政策 |
4.1.2 社会环境 |
4.1.3 经济形势 |
4.1.4 金融资源 |
4.1.5 技术环境 |
4.1.6 行业环境 |
4.1.7 外部环境对组织结构优化要求 |
4.2 GXED公司发展战略因素分析 |
4.3 GXED公司企业规模因素分析 |
4.4 GXED公司人员素质因素分析 |
4.5 GXED公司企业生命周期因素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GXED公司组织结构优化及保障措施 |
5.1 组织结构优化原则和目的 |
5.1.1 组织结构优化原则 |
5.1.2 组织结构优化目的 |
5.2 GXED公司各层级功能定位 |
5.3 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
5.3.1 GXED公司管理模式优化 |
5.3.2 GXED公司整体优化框架 |
5.3.3 GXED公司总部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
5.4 优化后GXED公司总部职能部门职责 |
5.4.1 专业委员会职责 |
5.4.2 职能部门职责 |
5.5 GXED公司组织结构优化保障措施 |
5.5.1 制度保障 |
5.5.2 人力资源保障 |
5.5.3 大数据信息化系统保障 |
5.5.4 组织保障 |
5.5.5 企业文化保障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10)西安市J街道办行政效能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效能 |
2.行政效能 |
3.街道办事处 |
(二)理论基础 |
1.绩效管理理论 |
2.激励理论 |
3.服务型政府理论 |
二、西安市J街道办行政效能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的设计 |
1.J街道办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设计 |
2.J街道办调查内容概述 |
(二)问卷调查结果 |
1.统计性分析 |
2.信度分析 |
(三)西安市J街道办行政效能现状 |
1.J街道办基本情况 |
2.J街道办行政效能基本情况 |
三、西安市J街道办行政效能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西安市J街道办行政效能提升存在问题 |
1.行政效率较低 |
2.为民服务满意度低 |
3.部门职能交错不清 |
4.工作积极性不高 |
(二)西安市J街道办行政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
1.行政人员素质偏低 |
2.公共服务意识不强 |
3.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
4.绩效考核不够科学 |
四、西安市J街道办行政效能提升对策研究 |
(一)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
1.注重人员道德建设 |
2.提高人员业务能力 |
3.激发人员内生动力 |
(二)增强服务意识 |
1.准确定位角色 |
2.增强服务意识 |
(三)完善机构体制机制 |
1.完善效能建设机制 |
2.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
3.强化监察机制 |
(四)完善绩效考核 |
1.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
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3.多种激励形式并存 |
五、结论与不足 |
(一)主要工作及结论 |
(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利用效能监察 强化工会安全监督职能(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效能监察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贾志雷,程明俊.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1(16)
- [2]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与公司治理结构优化 ——以S省能源投资集团为例[D]. 石成银.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3]“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下的行政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 闫菁清.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4]PV-GPG理论视域下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演进逻辑研究[D]. 戴正. 兰州大学, 2021(12)
- [5]行政监督视角下政府办公厅(室)角色研究[D]. 杨墨. 暨南大学, 2020(04)
- [6]关于完善效能监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皮朋祥.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6)
- [7]基层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机制完善研究 ——以青岛市S区为例[D]. 盛慧婕. 青岛大学, 2020(02)
- [8]C县扶贫领域督查工作问题研究[D]. 牛军. 河南大学, 2020(02)
- [9]GXED公司组织结构优化研究[D]. 赵孝通. 山西大学, 2020(01)
- [10]西安市J街道办行政效能提升对策研究[D]. 徐蕾. 长安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