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中的多径误差分析与实测数据

GPS测量中的多径误差分析与实测数据

一、用实测数据分析GPS测量中的多路径误差(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洁[1](2020)在《融合GPS和光学遥感探测格林兰岛积雪状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积雪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同时也是水文系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影响着水循环和大气循环,其时空变化在大气环流也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有关数据表明,整个地球表面被常年性积雪或者厚冰川覆盖的区域有近10%,季节性降雪分布区域所占比例为33%,瞬时性积雪的分布则较为分散且随机。在半干旱、干旱区域,积雪融化后产生的融水对当地生态资源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及畜牧业的发展。本文以格林兰岛为研究区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GNSS-MR技术的基础机理,获取格林兰岛三个典型GPS站点积雪深度,重点对地基GNSS技术用于极地冰雪环境监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同时结合Landsat及MODIS产品数据对格林兰岛积雪分布范围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季节性变化进行研究及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首先由对GNSS多路径效应入手,阐述了GNSS-MR技术提取积雪参数的基本原理。以格林兰岛GPS监测站为研究对象,选取站点间距较大,数据跨度较长的3个站点,基于GNSS-MR技术提取3个GPS站点的积雪深度。由于岛内特殊气候和地势的影响,GNSS-MR结果与实测雪深差异较大。通过分析格林兰岛GPS速度场分布及3个站点的U方向分量的时间序列,对GNSS-MR雪深值进行改正后,较之前结果有大幅改进。实验结果表明地基GPS可用于格林兰岛的极地冰雪环境监测,并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2.利用Landsat数据对格林兰岛的积雪分布面积进行年际变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格林兰岛的积雪面积在不断减小,且不同海拔积雪的变化情况不同,低山区的积雪变化趋势更为快速,而平原区和高山区的变化则更为缓慢。3.通过对MODIS产品数据获取格林兰岛的积雪面积分布的年内季节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格林兰岛的积雪变化在季节性上呈双峰型,即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规律,秋季的积雪覆盖面积最小,春天的积雪覆盖面积最大,气温是影响低山区和高山区积雪面积变化双峰型的主要原因。

刘苗苗[2](2020)在《GNSS信号受扰及增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具有全球、全天候、全天时PNT服务能力,但GNSS具有天然的脆弱性,其导航定位授时可能受到攻击或干扰,因此,需要对卫星导航系统导航定位性能监测评估。2018年4月美国对叙利亚战争事件以及2019年6月的美国对伊朗冲突事件中,GNSS信号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为应对干扰,GPS实施了卫星功率增强。本文主要针对GNSS系统受扰情况下的性能监测,以及GPS功率增强之后的系统性能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及成果如下:1.从数据完整率、多路径效应和信噪比三个方面对GNSS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数据质量分析,分析表明:四个系统的MEO卫星以及BDS的IGSO卫星,其多路径误差分别与卫星高度角和信噪比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特性,即高度角较小或信噪比较低时,多路径误差的变化幅度和离散程度明显增大,反之则减小;BDS的GEO卫星,其多路径误差的变化随着高度角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而当信噪比变化微小时,多路径误差的波动范围也较小。2.详细介绍GNSS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信号结构,分析了GNSS四个系统在受到干扰情况下观测数据的信噪比变化情况,以及GPS为应对信号受扰实施功率增强后的信噪比变化情况。同时,分析给出了2018年4月和2019年6月GPS两次增强事件中信号功率增强与恢复时刻,以及在不同频点以及类型卫星信号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次事件中的GPS IIRM、GPS IIF卫星功率均发生了全球范围内的逐次增强,不同频点(L1W、L2W)增强功率值相当,约为7~10 d BHz。3.针对导航受扰和GPS功率增强的相关数据,开展了GNSS的相关伪距单点定位研究,分析了GNSS四个单系统单频(GPS:L1,BDS:B1,Galileo:E1,GLONASS:G1)的导航定位性能,包括可见卫星数(Number of Satellites)、精度因子PDOP值(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定位精度三方面。结果表明:GPS系统受干扰影响,定位精度较低,部分时段无法定位,功率增强后,GPS定位精度提升至正常水平;Galileo在干扰时段定位精度最差;BDS在所选测站的定位精度相对低于GPS(无干扰时段定位精度);GLONASS整体定位精度也略低于GPS(无干扰时段定位精度)。

牟哲晗[3](2019)在《海洋环境下的GPS多路径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先后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GPS高精度定位在各种海上活动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而多路径效应是影响GPS高精度定位的重要误差源,其难以通过建模或者观测值差分的方式进行消除,并且多路径效应与观测环境密切相关,水面又对电磁波信号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海洋环境下的多路径效应进行研究。本文对海洋环境下GPS定位中的伪距多路径效应和载波相位多路径效应展开研究,利用Anubis软件提取伪距多路径误差,基于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计算载波相位多路径误差,运用划分海陆范围的对比方式探讨了海洋环境下的GPS多路径效应。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阐述了多路径效应产生的原因,推导了伪距多路径效应的计算方法,归纳了影响多路径效应的主要因素,并对常用的两款质量检核工具TEQC和Anubis进行了介绍。2、基于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计算载波相位多路径误差,给出了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对各种误差项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改正或处理方法,推导了参数估计常用的最小二乘法和卡尔曼滤波。3、基于IGS测站、COCO Net GPS观测网测站以及自行架设测站的观测数据,利用Anubis软件获得伪距多路径效应,通过卫星方位角划分海陆范围,然后对海洋与陆地环境下的伪距多路径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伪距多路径效应整体上与卫星高度角呈负相关;海洋环境的下P1、P2码伪距多路径误差与陆地环境下无显着差异;对于C1码伪距,海洋环境下的多路径误差大于陆地环境。4、利用非差非组合精密单点定位计算载波相位多路径效应,结合卫星方位角划分海陆范围,对海洋与陆地环境下的载波相位多路径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载波相位多路径效应整体上同样与卫星高度角呈负相关;两种环境下的载波相位多路径误差没有数值上的差异;低卫星高度角时,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下的载波相位多路径误差存在频率上的差异,海洋环境下的载波相位多路径误差频率高于陆地环境下载波多路径误差的频率。

周威[4](2019)在《陆基多模多频GNSS反射信号的地表雪深监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全球高纬度地区而言,积雪不仅作为一种关键的淡水存储方式,也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GNSS反射理论(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 System Reflectometry,GNSS-R)的发展,利用多路径效应产生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变化量监测测站周围地表环境参数(海面高度、土壤湿度、积雪深度等)的课题成为研究热点之一。该技术可改善常规测量手段的成本高、时空分辨率低以及数据连续性差等缺陷。因此,基于多路径的GNSS-R技术增强了对暴风雪等恶劣天气的预警能力,还可用于淡水资源储量的高精密监测。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多路径与信噪比数据的相关性出发,分析了GNSS反射信号的基本特征,阐述了GNSS-R技术的理论。结合实际观测数据,从多个角度对GNSS-R探测雪深的可行性与精度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同时,提出了多模多频GNSS-R联合反演模型等创新性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从卫星数量、载波、信号频率等方面,介绍了陆基GNSS-R遥感技术的不同类型的SNR信号源;阐述了多路径与SNR观测量的概念与模型构建,分析了多路径与SN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低卫星高度角下,受到多路径效应影响的SNR数据蕴含了丰富的地表环境特征信息。2、首先给出了GNSS反射信号的概述及其相干极化特性。根据接收机周围环境、信号反射机制以及菲涅尔反射区的特征,可实现对原始SNR数据的筛选;同时信号反射点轨迹一方面可获取监测雪深的方位角范围,另一方面能用于选取有效卫星。结果表明了该数据筛选法可最大化地保留所需的反射信号。3、研究了基于信噪比观测值的GNSS-R技术监测雪深的数学模型,并对提取有效的反射信号弧段进行了全面讨论,最后判断了LSP(Lomb-Scargle periodogram)谱分析结果的有效性。此外,从GNSS系统的单颗卫星、多颗卫星以及长时间序列这3方面逐层深入研究,验证了GNSS-R雪深探测算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各卫星系统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反演序列与实测数据的符合度良好。4、现有的地表雪深测量技术仍受限于空间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联合GNSS多频卫星SNR观测量的GNSS-R模型用于地表雪深监测。该模型运用了聚类思想,其通过联合不同类型的SNR数据提升数量,以便能获取更多有效反射信号,研究结果显示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偏差保持在±5 cm左右。

孙小荣[5](2019)在《GPS反射信号建模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GPS反射信号与测站所处环境密切相关,故而体现出“双刃剑”作用。其负面影响表现为降低导航定位的精度;积极作用体现在可有效利用GPS反射信号反演地表环境的相关信息。主要研究了反射信号特性、GPS基线向量多路径误差反演、基于SNR的GPS-IR技术机理、GPS-IR技术测量湖面高度与土壤含水量、镜面反射点位置与反射区域估计等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任意位置和地表反射物对反射信号相位延迟的影响,比较了多路径误差的经典合成信号模型和HM合成信号模型的区别,分析了GPS信噪比观测值的形态。实验表明:(1)对于任意位置反射物,反射物的大地方位角、高度角和反射距离对反射信号相位延迟的影响均较大;(2)对于地表反射物,垂直反射距离和卫星高度角对反射信号相位延迟的影响较大;(3)与经典合成信号模型相比,HM合成信号模型表示反射信号的变化更加合理;(4)信噪比观测值序列呈近似“抛物线+余弦曲线”形态。2.针对半参数模型反演GPS基线向量多路径误差秩亏问题,提出了参数分类约束的广义选权拟合法。推导了基于虚拟观测值的广义选权拟合等价模型和GPS基线向量误差在不同坐标系间的传播公式。结合等价模型和半参数模型来反演GPS基线向量多路径误差,将基线向量和多路径误差均作为未知参数进行约束估计,并对两者分别构造虚拟观测值,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合适的正则化矩阵。等价模型能够反演出多路径误差,同时削弱了多路径误差对GPS精密定位结果的影响。3.鉴于现有研究对GPS-IR技术的反射波接收、低高度角信噪比观测值的使用、信噪比残差的形态等机理还未阐释清楚,且几乎是通过实验进行解释,因此,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GPS-IR技术机理进行了分析。理论和实验证明:GPS卫星发射的右旋圆极化波经一次反射后部分转换为左旋圆极化波,转换比例随着高度角和介电常数增大而变大,当右旋圆极化波垂直入射到理想导体表面时,经一次反射才能全部转换为左旋圆极化波;同时在测量型GPS接收机安装有抑径板的情况下,因衍射现象的存在,测量型GPS接收机天线仍能接收反射波中的右旋圆极化波。当高度角越小或介电常数越大时,GPS入射波中的垂直极化波和平行极化波的能量透射到反射物中就越少,其反射波的强度就越大,信噪比受反射波影响就越严重,且能够接收的右旋圆极化波较多,因此GPS-IR使用的是低高度角(如30°以下)的信噪比观测值。当高度角变化范围较小时,信噪比残差序列呈近似“余弦曲线”形态,从而建立了基于信噪比残差的反演模型。4.研究了GPS-IR在测量湖面高度和土壤含水量中的应用。(1)针对Lomb-Scargle频谱分析法只能处理弱噪声的大样本观测值,在GPS-IR测量湖面高度中,提出利用信赖域法解算反射信号参数,并分析了原始单位信噪比和单位线性化的信噪比对结果的影响。当SNR观测值正常时,Lomb-Scargle频谱分析法和信赖域法结果几乎一致,但当SNR观测值异常时,后者优于前者;信噪比单位线性化可能会改变其形态,使反射信号参数估计结果出现异常,信赖域法应使用原始单位信噪比;在外界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多颗卫星测量湖面高度的均值偏差、均方根误差都在±4cm以内,表明估计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2)针对GPS-IR测量土壤含水量模型的系数矩阵存在误差,提出利用总体最小二乘法进行反射信号参数估计,并研究了反射信号相位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部分情形下,总体最小二乘法估计反射信号参数结果比最小二乘法准确;反射信号相位与土壤含水量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两者符合线性关系,但在连续降雨条件下会存在较大误差。5.研究了镜面反射点位置和反射区域估计方法。(1)针对现有镜面反射点位置估计算法偏差较大且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地球椭球面法线的椭球面算法和基于站心坐标系的平面算法。椭球面算法只要给定镜面反射点的高程,就能确定其在实际反射面上的空间位置,能够适用于GPS接收机位于任何位置情形,且迭代次数少,即使镜面反射点的高程不准确,其对平面位置的影响也较小;平面算法适用于GPS接收机靠近反射面情形,计算过程比椭球面算法更加简单,且无需迭代计算,效率更高。(2)镜面反射点位置在不同坐标系间转换时,针对平面四参数坐标转换模型法方程系数矩阵病态性的问题,提出中心化坐标与缩小误差方程系数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改善了法方程系数矩阵的结构与病态性,获取到稳定可靠的转换参数;分析了Bursa和Molodensky模型的适用条件,对于小区域坐标转换使用Molodensky模型,大区域使用Bursa模型。(3)推导了GPS点位误差在不同坐标系间的传播公式,证明了基线向量误差与点位误差传播方法的等价性。

薛映俊[6](2018)在《SSA、EMD与ICA在GPS信号去噪及多路径效应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PS以其诸多优点广泛应用在测绘领域。GPS测量技术与常规测量技术相比虽有许多优势,但测量过程中会受到卫星、大气以及接收机等多种误差源的影响。其中大部分系统误差可以通过误差改正模型、双频观测、差分测量等手段来消除,但观测随机噪声、多路径效应等偶然误差由于不具有空间相关性和规律性,因此难以消除。这些误差附着在GPS信号上,最终影响定位精度。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对观测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GPS信号去噪就变得十分必要。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信号去噪方法的分析。对信号滤波去噪方法,包括SSA、EMD以及ICA等的原理、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针对EMD方法的模态混叠问题和ICA方法需要多通道观测量作为输入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降噪方法,该方法充分结合两者的优点,以下简称EMD-ICA滤波降噪法。2.GPS观测随机噪声的去噪分析。通过GPS仿真信号的去噪实验验证SSA、EMD以及EMD-ICA三种方法的去噪能力。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能有效分离GPS仿真信号中的随机噪声信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SSA方法的去噪效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种方法,EMD-ICA方法略优于EMD方法,说明EMD-ICA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克服EMD方法的模态混叠问题。3.GPS多路径效应分析。利用多路径效应的周日重复性特点,对位移序列中的多路径效应进行提取和改正。首先在实测GPS数据基础上利用SSA、EMD、EMD-ICA三种去噪方法对连续三天位移时间序列进行降噪处理,建立各天多路径误差改正模型;再利用第一天多路径改正模型对其他几天位移时间序列进行多路径效应改正。结果表明,与EMD、EMD-ICA相比,SSA方法建立的多路径模型对临近几天的多路径效应误差削弱效果最好。

王翀[7](2018)在《基于3D地图的GNSS城市导航定位方法研究》文中提出GNSS因其全天候、高精度、低成本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导航定位。然而城市环境中存在卫星信号遮挡严重、噪声强度大等问题,为获得高精度定位结果,数据质量控制与多源数据融合建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因此,本文详细研究了GNSS数据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结合城市环境观测噪声特点,融合3D地图数据,建立了城市环境下的导航定位模型并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城市环境实测数据验证了3D地图约束模型的可用性与可靠性。以GNSS基本观测量与观测方程线性组合为基础,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原理与方法,针对城市环境特点建立了数据预处理体系,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了质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与必要性,实现了对原始数据的质量控制。实验结果表面:信噪比反映了载波信号强度,能够直观地判别数据质量;在质量控制与数据预处理前应该对原始观测值中的粗差进行探测与剔除;多路径效应的大小与卫星高度角成反比,BDS各轨道卫星多路径效应存在差异;钟跳的存在影响部分周跳探测方法及动态测量定位精度;城市环境下以动态周跳探测为主,通常采用多种周跳探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周跳探测。质量控制为数据处理提供了基础支持。针对常规GNSS定位方法在城市环境下的局限性,结合3D地图路网信息、建筑物框架信息,建立了3D地图约束下的多系统融合导航定位统一模型,并针对Urban Trench方法中建筑物方位角约束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tatic Trench方法。该模型构造道路路网几何约束与建筑物信号遮挡约束,从而减少必要观测量、提高非视距信号探测几率。最后,编写3D地图约束分步处理程序解算城市环境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道路约束模型建模简单,数据处理效率较高,能够显着提升定位连续性,但建模简单导致该模型对定位精度的提升无明显帮助;Static Trench方法保证了定位连续性的同时,构造了更准确的卫星信号判别阈值,保证了较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务;3D地图约束模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环境下的定位连续性与定位精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结合城市CORS系统与高精度地图,引入差分定位算法,提出了改进的M-DGPS方法,编写了智能手机差分定位软件并实现了地图可视化功能。该方法从NMEA数据中提取卫星参数构造误差方程系数矩阵,避免星历数据参与系数阵构造,降低了手机计算负担。实验结果表明:智能手机差分定位精度明显高于单点定位精度;不同速度下,差分定位方法改正效果相当;改进方法定位效率明显提升。不同品牌智能手机受导航芯片定位稳定性影响,定位精度有所差异。手机差分定位软件结合城市CORS系统发展,满足了大众低成本、高精度的导航定位需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李鹏博[8](2018)在《BDS/GPS多路径误差建模及其在高精度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全国范围内在建或己建成的大型工程、基础设施、居民住宅等大量建筑,其升级换代及维护养护需要高精度变形监测的支持与保障。全天候、自动化、持续稳定的高精度变形监测系统成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由于GNSS卫星定位技术本身具有易自动化、施工简单等优点,因此以GPS/BDS为代表的GNSS高精度变形监测日益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政府部门、相关公司聚焦的热点问题。此外,随着我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BDS)不断发展,其己能够提供高精度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显示了巨大的潜力与优势,为GNSS高精度变形监测提供了实现基础。针对变形监测工程大多属于短基线、高精度、实时等特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研究了以BDS/GPS为代表的GNSS变形监测中的各种主要误差及其影响,讨论了这些误差在短基线定位中的影响大小和削弱方法。根据相对定位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在GNSS短基线相对定位中的多路径误差建模方法。(2)对GNSS变形监测中的多路径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多路径产生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并对对测站坐标序列的影响幅值进行了探讨。(3)针对多路径误差产生原因和特性,针对主要的几种多路径误差削弱及建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削弱多路径影响的坐标值域时序、观测值域时序、观测值域空间相关和载噪比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4)本文算法实现了以上多路径建模,并研发了一套北斗/GPS高精度变形监测软件。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本文对该软件的组成架构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选型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选择依据与解决方案。(5)使用近一个月实测数据,对其进行事后数据处理、实时处理和实时消除多路径误差处理,并比较分析了三者的结果。实验证明,实时消除多路径效应是可行的。

孟巍,杨开伟[9](2018)在《多路径效应影响GPS测量精度分析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简要介绍了多路径效应产生的原理以及其特点,通过测量实例分析了多路径效应对于GPS测量精度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尽量消除多路径引起的误差,提高GPS测量精度。

吴迪军,张永合[10](2016)在《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网测量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提高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控制网的测量精度,针对控制网边长短、精度要求高和现场条件复杂的特点,分析短边GPS控制网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消除或削弱测量误差影响的措施;设计了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网测量的技术方法,并通过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证明GPS施工加密点的坐标精度优于±2mm,边长精度优于±3mm,能够满足海中斜拉桥索导管高精度定位的需要。

二、用实测数据分析GPS测量中的多路径误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实测数据分析GPS测量中的多路径误差(论文提纲范文)

(1)融合GPS和光学遥感探测格林兰岛积雪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积雪探测手段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基GPS提取积雪深度基本理论
    2.1 基本原理
        2.1.1 多路径误差
        2.1.2 多路径和信噪比的关系
        2.1.3 GNSS-MR技术基本原理
    2.2 雪深获取流程
    2.3 小结
第三章 GPS数据处理获取雪深
    3.1 数据来源
    3.2 数据处理
    3.3 小结
第四章 卫星遥感解译格林兰岛雪盖分布
    4.1 Landsat数据及其数据处理
        4.1.1 Landsat传感器
        4.1.2 数据来源
        4.1.3 数据处理
        4.1.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 MODIS产品数据及数据处理
        4.2.1 MODIS传感器
        4.2.2 MODIS数据产品来源
        4.2.3 MODIS数据处理
        4.2.4 实验结果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GNSS信号受扰及增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1.3 研究现状
        1.3.1 观测数据预处理研究现状
        1.3.2 GPS导航战发展现状
        1.3.3 伪距单点定位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观测数据预处理基本原理
    2.1 GNSS基本观测量
        2.1.1 伪距观测值
        2.1.2 载波相位观测值
        2.1.3 观测值的线性组合
    2.2 观测量误差源
        2.2.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
        2.2.2 与传播路径有关的误差
        2.2.3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
    2.3 数据质量分析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NSS观测数据预处理
    3.1 数据预处理软件介绍
    3.2 GNSS数据质量分析
        3.2.1 数据完整率
        3.2.2 多路径效应
        3.2.3 信噪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NSS信号功率变化分析
    4.1 GNSS导航信号结构
        4.1.1 GPS系统信号
        4.1.2 BDS系统信号
        4.1.3 Galileo系统信号
        4.1.4 GLONASS系统信号
    4.2 GNSS干扰情况分析
        4.2.1 GPS信号干扰分析
        4.2.2 BDS/GLOANSS/Galileo信号干扰分析
    4.3 GPS信号功率变化分析
        4.3.1 GPS信号功率变化时刻分析
        4.3.2 GPS信号功率在不同频点的变化分析
        4.3.3 GPS信号功率在不同型号卫星的变化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GNSS导航定位性能分析
    5.1 伪距单点定位基本原理
    5.2 定位性能分析
        5.2.1 卫星可用性分析
        5.2.2 精度因子PDOP值分析
        5.2.3 定位精度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主要研究成果总结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海洋环境下的GPS多路径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伪距多路径误差
    2.1 多路径误差产生的原因
    2.2 伪距多路径误差计算
    2.3 多路径误差影响因素
    2.4 常用的数据质量检核软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载波相位多路径误差
    3.1 PPP数学模型
        3.1.1 无电离层组合模型
        3.1.2 非差非组合模型
    3.2 PPP数据处理
        3.2.1 误差分类
        3.2.2 模糊度固定
        3.2.3 参数估计
    3.3 载波相位多路径误差计算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洋环境对多路径误差影响
    4.1 实验数据
    4.2 海洋环境对伪距多路径效应影响
        4.2.1 单天数据分析
        4.2.2 多天数据分析
    4.3 海洋环境对载波相位多路径效应影响
        4.3.1 多天数据分析
        4.3.2 单颗卫星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陆基多模多频GNSS反射信号的地表雪深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GNSS信噪比与多路径效应的相关性分析
    2.1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概述
        2.1.1 全球定位系统(GPS)
        2.1.2 格洛纳斯导航系统(GLONASS)
        2.1.3 伽利略导航系统(Galileo)
        2.1.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2.2 GNSS多路径效应
        2.2.1 多路径误差概述
        2.2.2 多路径模型构建
    2.3 GNSS卫星信噪比数据
    2.4 SNR数据与多路径的相关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GNSS反射信号的地表雪深探测
    3.1 GNSS信号
        3.1.1 电磁波的概念
        3.1.2 电磁波的极化
    3.2 GNSS反射信号的基础特性
        3.2.1 反射方式
        3.2.2 菲涅尔反射系数
        3.2.3 菲涅耳反射区域
        3.2.4 信号点轨迹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陆基GNSS-R技术探测地表积雪深度
    4.1 GNSS-R遥感技术测量雪深
        4.1.1 基于信噪比的GNSS-R原理
        4.1.2 GNSS-R的关键技术—LSP
        4.1.3 GNSS-R技术的局限
    4.2 实验数据来源
        4.2.1 GNSS观测数据
        4.2.2 气象数据
        4.2.3 数据精度指标
    4.3 单频GNSS-R的雪深反演
        4.3.1 不同积雪厚度下的SNR仿真
        4.3.2 单颗卫星SNR的雪深测量
        4.3.3 多颗卫星SNR的雪深测量
        4.3.4 长时间序列SNR的雪深测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模多频GNSS-R联合探测地表雪深
    5.1 数据介绍
    5.2 多模多频GNSS-R联合反演方法
        5.2.1 单模单频GNSS-R反演雪深模型
        5.2.2 多模多频GNSS-R联合反演算法
    5.3 反演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5.3.1 卫星高度角
        5.3.2 信号频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GPS反射信号建模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反射信号特性分析
    2.1 概述
    2.2 反射信号的相位延迟
    2.3 合成信号的表示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GPS基线向量多路径误差反演
    3.1 概述
    3.2 正则化方法
    3.3 广义选权拟合法
    3.4 广义选权拟合等价模型
    3.5 用等价模型反演基线向量多路径误差
    3.6 GPS基线向量误差传播
    3.7 实验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SNR的 GPS-IR技术机理分析
    4.1 概述
    4.2 常用反射物的导电性能
    4.3 反射信号的接收机理
    4.4 反射信号的影响机理
    4.5 本章小结
5 GPS-IR监测近地空间水环境
    5.1 概述
    5.2 利用GPS-IR测量湖面高度
    5.3 利用GPS-IR测量土壤含水量
    5.4 本章小结
6 镜面反射点位置与反射区域估计
    6.1 概述
    6.2 镜面反射点位置估计
    6.3 有效测量区域的确定
    6.4 镜面反射点坐标转换
    6.5 GPS点位误差传播
    6.6 GPS基线向量与点位误差传播方法的等价性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SSA、EMD与ICA在GPS信号去噪及多路径效应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SSA、EMD与ICA的基本算法
    2.1 SSA基本算法
    2.2 EMD基本算法
    2.3 ICA基本算法
    2.4 EMD-ICA基本原理与算法
    2.5 本章小结
3 GPS观测信号的降噪处理
    3.1 GPS信号噪声特性
    3.2 信号去噪的评价标准
    3.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GPS多路径效应改正
    4.1 GPS多路径效应及其性质
    4.2 GPS多路径效应改正实验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及发表论文情况

(7)基于3D地图的GNSS城市导航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GNSS发展现状及趋势
        1.2.2 3D地图发展现状
        1.2.3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观测噪声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3.2 GNSS+3D地图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GNSS测量原理及误差分析
    2.1 GNSS观测量及观测方程
        2.1.1 GNSS基本观测量
        2.1.2 GNSS时空系统的统一
    2.2 GNSS组合观测值及特征分析
        2.2.1 GNSS观测值差分组合
        2.2.2 GNSS观测值非差组合
    2.3 GNSS测量误差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GNSS数据质量控制
    3.1 信噪比分析
    3.2 粗差识别与剔除
    3.3 多路径效应分析
    3.4 钟跳探测与修复
    3.5 周跳探测与标记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3D地图的导航定位方法研究
    4.1 城市环境下定位特征分析
        4.1.1 原始观测值分析
        4.1.2 可见卫星数与PDOP值
        4.1.3 定位连续性与定位可靠性
    4.2 城市环境下导航定位道路约束模型
    4.3 非视距信号探测与改正模型
        4.3.1 卫星信号遮挡分析
        4.3.2 非视距信号探测与改正
    4.4 3D地图约束建模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3D地图的导航定位算例分析
    5.1 道路约束模型算例分析
    5.2 非视距误差探测与改正算例分析
        5.2.1 非视距信号剔除方法定位分析
        5.2.2 非视距信号改正方法定位分析
    5.3 3D地图约束模型算例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地图可视化智能手机差分定位方法研究及精度分析
    6.1 智能手机差分定位数学模型
    6.2 智能手机差分定位改进算法
    6.3 测试分析
        6.3.1 智能手机导航芯片定位稳定性
        6.3.2 智能手机差分定位算法有效性
        6.3.3 智能手机差分定位算法稳定性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BDS/GPS多路径误差建模及其在高精度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文章结构
第2章 GNSS相对定位误差分析
    2.1 GNSS相对测量中的主要误差和基本原理
    2.2 GNSS短基线相对定位中多路径误差的提取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路径效应的产生与特性
    3.1 多路径效应的产生原因
    3.2 载波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幅值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路径误差建模方法研究
    4.1 削弱多路径误差的主要方法
    4.2 坐标值域时间序列多路径误差建模方法
    4.3 观测值域时间序列多路径误差建模方法
    4.4 观测值域空间相关多路径误差建模方法
    4.5 载噪比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GNSS实时变形监测系统试验与结果分析
    5.1 GNSS实时变形监测系统架构
    5.2 本文实验与算法流程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网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短边GPS控制网测量的主要误差
2 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控制网设计
    2.1 精度设计
    2.2 坐标系统
    2.3 选点布网
    2.4 外业观测[4, 11-14]
    2.5 数据处理
    2.6 外部质量检核
3 实例分析
4 结束语

四、用实测数据分析GPS测量中的多路径误差(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合GPS和光学遥感探测格林兰岛积雪状态研究[D]. 王亚洁. 长安大学, 2020(06)
  • [2]GNSS信号受扰及增强分析[D]. 刘苗苗. 长安大学, 2020(06)
  • [3]海洋环境下的GPS多路径效应研究[D]. 牟哲晗. 天津大学, 2019(01)
  • [4]陆基多模多频GNSS反射信号的地表雪深监测研究[D]. 周威.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1)
  • [5]GPS反射信号建模及其应用研究[D]. 孙小荣.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6]SSA、EMD与ICA在GPS信号去噪及多路径效应中的应用[D]. 薛映俊.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7]基于3D地图的GNSS城市导航定位方法研究[D]. 王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8]BDS/GPS多路径误差建模及其在高精度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李鹏博. 武汉大学, 2018(06)
  • [9]多路径效应影响GPS测量精度分析探讨[J]. 孟巍,杨开伟. 数字通信世界, 2018(02)
  • [10]大跨度桥梁GPS施工加密网测量方法研究[J]. 吴迪军,张永合. 导航定位学报, 2016(04)

标签:;  ;  ;  ;  ;  

GPS测量中的多径误差分析与实测数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