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关注(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惋[1](2020)在《李泽厚美育思想视域中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审美教育便被写进中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成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外国文学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能力、意志、道德、情感等主体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语文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能力,未能突出学生意志、情感等主体性的塑造。外国文学教学应体现学生知、意、情的协调发展。李泽厚美育思想以艺术的“文化心理结构”为主要内容,以积淀为基本方式,坚持“度”原则,最终理性地内化、凝聚、积淀为人的主体性。本研究以李泽厚美育思想作为切入点,建构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充分发掘外国文学作品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实践情境”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策略,以此实现外国文学对学生认知、意志、情感等主体性的塑造。希望为当前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优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审美教育现状进行梳理,整理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和李泽厚美育思想的研究现状。此外,阐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凸显论文的创新所在。第二部分,论述高中外国文学选文情况、教学现状及其具体成因。首先,从语文教材编写原则、选材内容和编排结构来分析当前高中外国文学选文存在的问题;其次,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展开调查;最后,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第三部分,分析李泽厚美育思想与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内在联系。其一,尝试对李泽厚美育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其二,阐明李泽厚美育思想在高中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其三,以李泽厚的“艺术层次说”分析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第四部分,探讨李泽厚美育思想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启示。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使学生智力结构的理性内化;注重发掘高中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以此理性凝聚为学生的意志结构;创设审美实践情境,将情感体验转化为学生的审美结构,最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形成。第五部分是结语。阐述从李泽厚美育思想审视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等。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姜亭亭[3](2020)在《审美教育视野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审美教育视野下的古诗词教学是将对诗词美的静态分析转化为审美化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体悟古诗词之美,既顺应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经调查研究发现,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认识到古诗词审美教学的重要意义,高中古诗词审美教学在取得相应教学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注重翻译串讲忽视诗词的审美特性;教师主导课堂忽略学生的审美个性。这导致了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审美教育的视野下观照高中古诗词教学十分必要。审美教育视野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初步感知古诗词之美,在此基础上用任务群引领聚焦诗词之美,再通过群文阅读升华古诗词之美。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并在深化拓展的基础上,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范丽琛[4](2020)在《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到学科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强调了语文学科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隐性价值。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强调了审美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途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创造美的方法。高中文学作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中包含着大量的审美因素,文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现今的教学,一线教师或迫于高中升学考试的压力,或因教学方法不当,往往忽视了文学的审美特质,将文学阅读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模式化教学,这样的教学现状亟待改善。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文学阅读教学、接受美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据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重点阐述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依据;第二部分结合高中生文学阅读审美心理过程,对高中文学阅读教学案例从达成审美准备、引导审美体验、强化审美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借鉴优秀案例的教学经验;第三部分提出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分析,旨在为一线的教师在文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刘倩[5](2020)在《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语文教学受应试倾向的影响,往往停留于浅层字词句和文章大意的理解,与真实生活情境脱离,零散问题和封闭答案限制学生思维发展。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有助于解决高中语文教学“浅层化”问题,为语文教师提供实施教学策略的新思路,有利于重构语文的学科价值。高中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老大难”问题。因而,文言文理应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变革探讨的重要领域,借助深度学习理论改善高中文言文教学,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本研究的目的。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是通过整合促进高中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文言作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围绕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在高投入、高认知和高参与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促使高中生传承民族文化并培育民族精神,带动语言、审美和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探究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涉及到以下三个研究问题,即“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是怎样的”“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是什么”“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如何”。本研究围绕这三个问题,将从高中语文新课标中筛选出的文言文关键能力作为框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手段,分析一般学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然后选取“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进行个案研究,实验班按照“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教学,对照班按照人教版教材进行传统教学,搜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分数和访谈资料等,采用准实验研究论证其效果。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分别指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的设计过程展示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设计策略,即“内容进阶-目标聚焦-情境运用-反馈建构”,“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收到良好效果,呈现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的实施策略,即“深度阅读-阶梯目标-认知冲突-输出检验”。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理念体现语文课堂变革的本质,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以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浅层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借助深度学习主题培训,促进语文教师对教育理念的深度理解;加强教研组的文言文深度学习案例开发,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倡导教师实施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增进文言文教学实效。
柳成荫[6](2020)在《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优化教学策略研究 ——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下的实践审视》文中研究说明新课标将“审美鉴赏与创造”列为四个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对语文教学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名着导读教学以具体的文学文本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帮助一线教师在名着导读教学中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笔者将对两者关系及名着导读优化教学策略进行研胡,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审视当前初中名着导读教学,并提出初中名着导读优化教学策略。全文除引言外共有四章。引言主要对论文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本文创新之处逐一做了交代。第一章主要内容为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下的初中名着导读教学概述。通过阐述审美鉴赏与创造和名着导读教学的概念、分析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和名着导读教学的相互关系、提出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下的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理论依据,进一步明确在初中名着导读教学中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必要性。第二章是现状研究和原因分析。发放问卷并进行数据整理,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视角,分别从“审美体验”、“审美评鉴”、“审美创造”三个维度,了解学生名着阅读及名着导读教学的现状和分析导致该问题的原因。第三章是策略研究。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根据审美鉴赏与创造内涵解释,结合初中生名着阅读及名着导读教学的具体情况,从“审美体验”、“审美评鉴”、“审美创造”三个维度对初中名着导读教学提出策略。提出引导学生“爱读”,丰富审美体验力;指导学生“品评”,提升审美评鉴力;引领学生“阐发”,培养审美创造力等策略。旨在名着导读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第四章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下初中名着导读优化教学案例分析。分别从“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训练”、“审美创造能力提升”三个环节安排教学,进一步明晰第三章所提策略的可行性。
刘芳宇[7](2020)在《生态美育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生态问题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人们需要具有生态审美意识,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生态美育是十分必要的。生态美育是将生态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态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态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审美价值观。正是语文学科特有的课程理念与课程特点为生态美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全文除绪论与结语外,一共包括五个部分。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对生态美育的理论和语文学科下的生态美育的相关综述、论文的创新点及论文的研究方法。正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态美育的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生态美育”的认识及生态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美育的可行性,为之后的研究作基础。第二部分将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生态美育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教学资源丰富,所占篇目的数量较多,并且梳理了语文教材中生态文本的数量和篇目,为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态审美价值观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对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美育实施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虽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到课时不足、学生对生态美育的不重视以及对生态文本的阅读不足等制约,生态美育的实施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美育时出现的问题,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美育的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从课前挖掘生态文本、教学过程中建立生态审美情境、课后开展有助于培养生态审美意识的活动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促使生态美育在教学中的有效开展。第五部分主要提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态美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在课前根据单元导语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表达得当以及在课后的实践活动中避免开展的活动流于形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为了保证生态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结语部分再次强调了生态美育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语文教学能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因此,生态美育不仅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必要手段。
崔春瑞[8](2020)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文是人文社会学科中重要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自始至终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承担着发展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的重要责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中外经典着作,渗透着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些作品中,无论是散文、小说,还是诗歌、戏剧,呈现的都是不同风格、不同艺术的美。本论文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结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审美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法和策略。简言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如何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本论文的一个切入点。本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绪论部分和正文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对国内1978年——2002年、2004年——2016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三个时期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正文部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依据和要求。首先,将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审美元素作为本文研究的依据;其次,总结了高中生应具备的审美能力,针对这些审美能力进行调查,为下文的策略提供参考;最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都要求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说明了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二部分是对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当前的审美能力状况以及教师实施审美教育的方法策略,旨在表明当前的现状并找出原因,为下文的策略和方法提供参考依据。第三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即在文学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角度论述了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三个方面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旨在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部分是结语部分,主要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对教师今后的工作做出展望,因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索。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选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为抓手,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这一视角,依据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元素,旨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模式,共同促进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发展。
赵鑫愉[9](2020)在《唤醒教育视域中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价值要素及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基于唤醒教育理论,以初中现代散文为视角,提出唤醒教育视域中,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价值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并探索具体、可行的实现路径,致力于实现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应然价值。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同时本论文对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价值及实现策略进行文献综述。除却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依据与初中生学习心理特征。本文的研究依据为唤醒教育理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心理上、思维上概括初中生学习心理特征。其中,心理上: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较差、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重视他人评价;思维上:具有较低层次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显着发展、独立探究意识增强。第二部分为唤醒教育视域中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价值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唤醒教育视域中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价值要素是:基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初中生散文学习的期待;思维品质由感性向理性思维提升;基于生命意识的觉醒,由情感体验转向精神共鸣;提高审美情趣的层次和养成水平;基于创新意识的觉醒,提升创新意识水平和能力。各价值要素的内在关系为:增强学习期待是前提;提升思维品质是关键;由情感体验转向精神共鸣是内涵体现;提高审美情趣是必要条件;创新水平的提升是实现途径。第三部分为当前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本论文总结了当前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初中生情感动机没有被充分激活;教师缺少对其思维品质养成的的有效指导;其难以获得深刻的精神共鸣;教师未能将审美情趣作为目的之一融入到其散文学习中;其难以提升创新能力。其中,教师的教学是主要原因,包括六个方面:教师未充分认识初中生散文学习的独立地位和情感;初中生的元认知能力缺失教师的指导;教师未能充分注意到现代散文教学的生命意识;教师对审美教育缺失正确理解;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不足使教学模式单一化程式化;教师忽略了创新能力对于现代散文学习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为基于唤醒教育理论,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价值实践路径。唤醒教育视域中,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价值的实践路径,路径包括五个方面:唤醒自我意识,激发初中生散文学习期待;发展与提升初中生的思维品质;唤醒生命意识,启发初中生对生命地积极思考;培养初中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唤醒创新力量,提升初中生现代散文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梅笛[10](2020)在《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审美素养的核心是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复杂的综合能力。在审美能力的构成中,审美感知力则是最为基础的审美能力,在整个审美能力中起着奠基的作用,能推动其他审美能力的发展。然而,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力发展并不乐观,对美的漠视,对文学语言审美的迟钝,对文学形象审美的偏狭、对文学意蕴审美的肤浅等,皆体现出学生审美能力尤其是审美感知力的薄弱。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将以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为载体,聚焦学生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以当前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现状为出发点,结合教材中的文本资源,依据语文课标对美育的要求,以心理学、文艺美学、美育论、课标等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生审美心理的特征与语文教学实践,提出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教学原则及其具体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此部分阐明在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背景和意义,为开展下文提供现实依据;收集梳理大量期刊、学位论文和相关着作,了解当前的研究状况,进一步确定研究目标;明晰研究的基本内容,阐述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此部分首先对核心词汇做清晰、准确的界定;其次,分析审美感知力的特征,形成初步认识;概述审美感知力的表现和影响因素,为之后的调查提供测量标准。最后阐述审美感知力对高中生发展的作用。第三部分,概述审美感知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从美育、文艺美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深入挖掘本论题的理论基础,为审美感知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第四部分,此部分从高中语文课标入手,确定在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审美感知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审美感知力的特征、理论基础确定培养审美感知力的原则。第五部分,此部分从审美感知力的表现及影响因素方面对目前高中生审美感知力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梳理与分析相关调查与研究结果,发现目前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问题:忽视积累,审美经验储备不足;强调实用目的,审美态度缺位;注重认知分析,审美情感缺失。第六部分,针对以上问题,构建出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观察积累,夯实审美感知基础;情感体验,激发审美感知;细读品味,丰富审美感知;对比研读,拓宽审美感知;探究研讨,深化审美感知。
二、试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关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关注(论文提纲范文)
(1)李泽厚美育思想视域中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T |
绪论 |
第一章 现阶段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 |
第一节 高中外国文学作品选入情况 |
一、外国文学的编写原则 |
二、外国文学的选文内容 |
三、外国文学的编排结构 |
第二节 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 |
一、学生外国文学基础知识薄弱 |
二、教师未能深入发掘文本内涵 |
三、外国文学“育人”功能弱化 |
第三节 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归因 |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
二、阅读本位的影响 |
三、应试动机的干扰 |
第二章 李泽厚美育思想与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内在联系 |
第一节 李泽厚的美育思想概说 |
一、美与美育 |
二、美育的目的 |
三、美育的实施途径 |
第二节 李泽厚美育思想在高中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
一、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呼唤审美教育 |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审美教育的要求 |
三、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审美教育 |
第三节 “艺术层次说”视野下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
一、高中外国文学的形式层 |
二、高中外国文学的形象层 |
三、高中外国文学的意味层 |
第三章 李泽厚美育思想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启示 |
第一节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
一、重视学生文学基础知识积累 |
二、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 |
三、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 |
第二节 充分发掘外国文学的审美因素 |
一、多元化的教材编写理念 |
二、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 |
三、多视角解读外国文学 |
第三节 创设审美实践情境 |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突显美育理念 |
二、师生之间审美情感的双向互动 |
三、学生审美情感的解构与重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问卷调查 |
附录二 :高中外国文学篇目 |
附录三 :教学设计 |
致谢 |
(3)审美教育视野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
第一节 高中古诗词教学已取得的成绩 |
一、重视对古诗词诵读的训练 |
二、注重对意象与意境的品析 |
三、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
第二节 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重翻译串讲忽视诗词的审美特性 |
二、教师主导课堂忽视学生的审美个性 |
第二章 审美教育视野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特点 |
第一节 古诗词审美教学的价值 |
一、获得审美愉悦,激活审美情感 |
二、强化审美意识,形成审美能力 |
三、升华阅读品质,提升核心素养 |
第二节 古诗词审美教学的独特性 |
一、情感愉悦性 |
二、形象生动性 |
三、个性鲜明性 |
四、和谐统一性 |
第三节 古诗词审美教学的原则 |
一、知人论世观照全篇 |
二、反复涵咏披文入情 |
三、驰骋想象合乎理性 |
第三章 审美教育视野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变换读法感知美 |
一、反复朗读感知韵律美 |
二、默读圈点体会诗意美 |
三、略读浏览领略情感美 |
第二节 任务引领聚焦美 |
一、“品味字词”任务群 |
二、“抓住意象品味意境”任务群 |
三、“景物赏析”任务群 |
四、“形象鉴赏”任务群 |
五、“读写结合”任务群 |
第三节 群文阅读升华美 |
一、以意象为议题想象画面美 |
二、以风格为议题品味诗韵美 |
三、以情感为议题引发共鸣美 |
四、跨媒介整合触类旁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古诗词审美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酒中的诗情”群文阅读教学设想 |
致谢 |
(4)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语文学科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 |
(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现实要求 |
(三)高中文学阅读教学的发展要求 |
二、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一)文学阅读教学研究 |
(二)中学文学阅读审美教学研究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综述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第一章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依据 |
第一节 理论依据——文学阅读实质是审美活动 |
一、文学阅读实质 |
二、接受美学理论 |
三、文学阅读中的审美能力体现 |
第二节 课标依据——“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导向 |
一、不同文体美学特质各异 |
二、文学阅读教学可层级化 |
三、审美能力培养贯穿教学 |
第二章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选取 |
第二节 审美初始阶段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
一、导入失效造成审美准备缺位 |
二、缺少对学生审美感知的刺激 |
第三节 审美高潮阶段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
一、缺少对学生审美想象的牵引 |
二、教学方式不当导致审美理解缺效 |
第四节 审美效应阶段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
一、写作情境创设不足 |
二、写作训练不足 |
第三章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
第一节 打牢基础,强化学生的审美感知 |
一、切断“日常意识”,唤起审美注意 |
二、品味语言文字,促成审美感知的产生 |
第二节 重视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 |
一、抓住意象与空白,诱导审美想象的发生 |
二、创设情境,促使情感体验的达成 |
三、多重对话,深化学生的审美理解 |
第三节 搭建平台,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 |
一、捕捉灵感,书写审美体验 |
二、对比赏析,反思审美视角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高中文学阅读教学课例搜集统计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现实困境:高中语文教学的浅层化现象 |
(二)学科诉求:语文学科价值的重构 |
(三)理论启示:深度学习研究的兴起 |
二、研究问题 |
(一)问题选择的基本思路 |
(二)研究问题的阐述 |
三、研究的意义 |
(一)实践意义 |
(二)理论意义 |
四、概念界定 |
(一)深度学习 |
(二)教学策略 |
(三)文言文教学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一、语文学科本质及语文教育的演进 |
(一)语文学科的本质 |
(二)语文教育的演进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及困境 |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
三、教学策略的转变及理论基础 |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 |
(二)教学策略的转变 |
(三)教学策略转变的理论基础 |
四、深度学习理论相关研究 |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
(二)深度学习的本质及特征 |
(三)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 |
(四)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 |
五、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 |
(一)语文深度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
(二)语文深度学习的研究 |
(三)语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 |
(四)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
六、研究启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一)研究思路的阐述 |
(二)论文框架 |
二、质化为主的研究取向 |
三、研究方法的确立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法 |
(三)课堂观察法 |
(四)案例分析法 |
(五)准实验研究法 |
四、研究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
第四章 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 |
一、问卷及访谈调查的结果分析 |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结果分析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结果分析 |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的结果分析 |
(四)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的结果分析 |
二、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
(一)教师教学课堂观察分析 |
(二)学生学习课堂观察分析 |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教学目标停留在浅层分数目标,忽视语文素养的深层目标 |
(二)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文本范畴,缺乏文言关键能力的总体设计 |
(三)教学活动固化于串讲和分析,难以形成文言整体语感 |
(四)教学评价囿于知识评判,缺乏对学生文言文学习过程的指导 |
第五章 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典型案例的设计过程及设计策略提炼 |
一、尝试和探索:“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第一轮设计 |
(一)第一轮设计的整体方案 |
(二)第一轮设计的反思和总结 |
二、调整和改进:“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第二轮设计 |
(一)第二轮设计的整体方案 |
(二)第二轮设计的反思和总结 |
三、提升和应用:“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第三轮设计 |
(一)第三轮设计的整体方案 |
(二)第三轮重点课时教学设计 |
四、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策略的提炼 |
(一)内容设置层级点 |
(二)目标挖掘能力点 |
(三)情境统摄探究点 |
(四)评价贯穿表现点 |
第六章 “择生与择死”单元教学效果分析及实施策略提炼 |
一、“择生与择死”主题单元教学效果调查 |
(一)访谈结果分析 |
(二)学生习作改进过程分析 |
二、A班与B班教学效果的对比情况调查 |
(一)测试结果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三)情境性测试结果 |
三、教学效果分析 |
(一)学生探究文本价值,实现文言文内容的深度理解 |
(二)学生具有一定的文言文迁移能力,逐步实现文言文关键能力目标 |
(三)学生在积极言语活动中学习兴趣增加,明确文言文古为今用的价值 |
(四)学生总结创设整体语境的文言文阅读方法,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
四、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实施策略提炼 |
(一)阅读探寻着力点 |
(二)目标针对阶段点 |
(三)对质激发兴趣点 |
(四)输出注重思维点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可以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浅层化问题 |
(二)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策略归纳 |
(三)高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实施策略提炼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改进建议 |
(一)借助深度学习主题培训,促进语文教师教育理念的深度理解 |
(二)加强教研组文言文深度学习案例开发,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
(三)倡导教师实施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增进文言文教学实效 |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6)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优化教学策略研究 ——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下的实践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下的初中名着导读教学概述 |
第一节 审美鉴赏与创造和名着导读教学的概念解读 |
一、语文核心素养和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
二、名着与名着导读教学 |
第二节 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和名着导读教学的相互关系 |
一、培育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是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
二、初中名着导读教学是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重要途径 |
第三节 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下的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理论依据 |
一、中国美育传统 |
二、接受美学理论 |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二章 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下的名着导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现状分析 |
一、审美体验力不佳 |
二、审美评鉴力不够 |
三、审美创造力不足 |
第二节 原因分析 |
一、缺乏丰富的审美感知体验 |
二、缺乏深度的审美鉴赏思维 |
三、缺乏有效的审美创造方法指导 |
第三章 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下的初中名着导读优化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多层次引导学生“爱读”,丰富审美体验力 |
一、教学增趣,激发学生审美兴趣 |
二、超脱功利,塑造虚静审美心境 |
三、潜移默化,培养健康积极审美情趣 |
第二节 多方位指导学生“品评”,提升审美评鉴力 |
一、聚焦文本言语形式,撷取作品语言精华 |
二、秉持深度审美思维,探究文本精神内核 |
第三节 多角度引领学生“阐发”,培养审美创造力 |
一、借鉴表达技巧,提高审美创造语言表达水平 |
二、利用文本补白,加强学生审美创造实践 |
三、创新评价方式,激励审美创造热情 |
第四章 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下初中名着导读优化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审美体验能力培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教学案例 |
第二节 审美鉴赏能力训练,《骆驼祥子》“专题探究”教学案例 |
第三节 审美创造能力提升,《骆驼祥子》“仿写创作”教学案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生态美育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生态美育的理论研究 |
2.语文学科下的生态美育研究 |
(三)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态美育的可行性研究 |
(一)对“生态美育”的认识 |
1.生态美育的界定 |
2.生态美育的内涵 |
3.生态美育的特点 |
(二)生态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 |
1.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2.初中生接受生态美育的可行性 |
3.生态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生态美育的内容分析 |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生态美育类课文的数量分析 |
(二)初中语文教材中含有生态美育类课文的篇目分析 |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美育的现状及原因 |
(一)已取得的效果与原因 |
1.已取得的效果 |
2.已取得效果的原因 |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
1.存在的不足 |
2.存在不足的原因 |
四、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美育的教学策略 |
(一)挖掘生态审美文本 |
1.从教材内容上挖掘生态美 |
2.从文本语言上挖掘生态美 |
(二)建立生态审美情境 |
1.创设生态审美的导入 |
2.情感教学法的突出运用 |
3.教师授课语言优美化 |
(三)课后开展有助于培养生态审美意识的活动 |
1.开展校内生态审美活动 |
2.开设生态美育的校本课程 |
3.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
五、初中语文生态美育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一)根据单元导语设置不同的教学重点 |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表达得当 |
(三)课后活动避免流于形式化 |
1.校内进行教育避免流于形式化 |
2.引导学生读书避免功利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初中语文生态美育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篇) |
附录二 :关于初中语文生态美育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8)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由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必要性 |
二 研究综述 |
(一)1978年——2002年审美教育研究综述 |
(二)2003年——2016年审美教育研究综述 |
(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审美教育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一章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依据和要求 |
一 高中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审美元素 |
(一)积极的人文主题 |
(二)丰富的思想内涵 |
(三)深刻的人生哲理 |
二 学生应具备的审美能力 |
(一)审美感知能力 |
(二)审美想象能力 |
(三)审美理解能力 |
(四)审美创造能力 |
三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 |
(一)“立德树人”任务对培养高中生审美素养的要求 |
(二)语文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要求 |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 高中生审美能力现状分析 |
(一)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情况 |
(二)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能力调查 |
(三)教学方法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影响 |
(四)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目的调查 |
(五)学生自读文学作品对审美能力的影响 |
二 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方面 |
(二)学生方面 |
第三章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
一 开发教材中的审美资源 |
(一)充满张力的语言之美 |
(二)博雅典型的形象之美 |
(三)至诚至真的情感之美 |
(四)引人入胜的表现手法之美 |
二 提升教师审美素养 |
(一)更新教育观念 |
(二)优化教学方式 |
(三)加强自身修养 |
三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
(一)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力 |
(二)激发学生审美想象力 |
(三)强化学生审美理解力 |
(四)提升学生审美创造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9)唤醒教育视域中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价值要素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五)小结 |
一、研究依据与初中生学习心理特征 |
(一)研究依据 |
1.唤醒教育理论 |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
3.“语文核心素养” |
(二)初中生学习心理特征 |
1.心理特点 |
2.思维特点 |
(三)小结 |
二、唤醒教育视域中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价值要素及其内在关系 |
(一)初中现代散文篇目构成类别统计及分析 |
1.初中现代散文篇目构成类别统计 |
2.唤醒教育视域中初中现代散文篇目分析 |
(二)唤醒教育视域中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价值要素 |
1.基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初中生散文学习的期待 |
2.基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的思维品质由感性向理性提升 |
3.基于生命意识的觉醒——初中生由情感的体验转向精神共鸣 |
4.基于生命意识的觉醒——提高初中生审美情趣层次和养成水平 |
5.基于创新意识的觉醒——提升初中生的创新意识水平和能力 |
(三)唤醒教育视域中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价值要素的内在关系 |
1.学习期待的增强是价值要素的前提 |
2.思维品质的提升是价值实现的关键 |
3.由情感的体验转向精神共鸣是价值的内涵体现 |
4.审美情趣层次和水平的提高是价值的必要条件 |
5.创新意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是价值实现的途径 |
(四)小结 |
三、当前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现状调查 |
1.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现状的问卷设计 |
2.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现状的教师访谈设计 |
(二)当前初中现代散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
1.初中生现代散文学习的情感动机没有被充分激活 |
2.教师缺少对初中生思维品质养成的有效指导 |
3.初中生难以在现代散文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共鸣 |
4.教师未能将审美情趣作为目的之一融入到初中生散文学习中 |
5.初中生难以在现代散文学习中提升创新能力 |
(三)当前初中现代散文教学问题存在的归因 |
1.教师未充分认识初中生散文学习的独立地位和情感 |
2.初中生的元认知能力缺失教师的指导 |
3.教师未能充分注意到现代散文教学的生命意识 |
4.教师对现代散文的审美教育缺失正确理解 |
5.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不足使教学模式单一化程式化 |
6.教师忽略了创新能力对于现代散文学习的重要意义 |
(四)小结 |
四、基于唤醒教育理论,初中现代散文教学价值实践路径 |
(一)唤醒自我意识,激发初中生散文学习期待 |
1.导入现代散文写作背景,唤起初中生的阅读动机 |
2.勾勒散文生活情景,引起初中生情感意义的融入 |
3.把握散文关键节点,促进初中生理性思考和判断 |
4.强化散文经验意识,增进初中生对生活的多元感受 |
(二)唤醒自我意识,发展与提升初中生的思维品质 |
1.重视生活体验,将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推进到应然水平 |
2.梯级设问,初中生感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融合思考 |
3.对比阅读,初步唤醒初中生简单的思辨性思维 |
4.关注生成,唤醒初中生思维的创造性意识 |
(三)唤醒生命意识,启发初中生对生命地积极思考 |
1.挖掘散文的情感,多角度丰富初中生的情感世界 |
2.研讨散文的思想,初中生深度品味思想内涵 |
3.体悟散文的精神,初中生多元解读人生意义 |
(四)唤醒生命意识,培养初中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
1.创设趣味活动,较为深入地理解散文文化中美的意蕴 |
2.解读散文审美层次,提高初中生的个性化审美解读能力 |
3.注重生活体验,引导初中生发现、感受、表达、评价生活中的美 |
(五)唤醒创新力量,提升初中生散文创新意识和能力 |
1.加强语言积累,促进初中生对语言现象进行总结与评价 |
2.着眼散文留白,引导初中生捕捉多维度的创作灵感 |
3.延伸散文内蕴,给予初中生个性化表达的空间与机会 |
(六)小结 |
结语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关于审美能力的研究 |
1.3.2 关于审美感知力的研究 |
1.3.3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知力研究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 |
2 审美感知力的理论概述 |
2.1 审美感知力的界定 |
2.1.1 感知与感知力 |
2.1.2 审美感知与审美感知力 |
2.2 审美感知力的特征 |
2.2.1 整体性 |
2.2.2 情感性 |
2.2.3 相对性 |
2.3 审美感知力的表现 |
2.3.1 敏锐度 |
2.3.2 丰富度 |
2.3.3 深刻度 |
2.4 审美感知力的影响因素 |
2.4.1 审美经验 |
2.4.2 审美态度 |
2.4.3 审美情感 |
2.5 审美感知力之于高中生发展的作用 |
3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
3.1 美育理论 |
3.1.1 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 |
3.1.2 杜卫的审美教育理论 |
3.2 文艺美学理论 |
3.3 审美心理学理论 |
3.3.1 审美心理学依据 |
3.3.2 高中生审美心理特征 |
4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要求与原则 |
4.1 高中语文课标要求 |
4.1.1 语文新课标的美育要求解读 |
4.1.2 语文新课标中培养审美感知力要求的解读 |
4.2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原则 |
4.2.1 体验原则 |
4.2.2 遵循感知规律原则 |
4.2.3 形象原则 |
4.2.4 个性化原则 |
5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现状及问题 |
5.1 文学阅读教学中高中生审美感知力现状调查 |
5.1.1 调查情况 |
5.1.2 调查结果 |
5.2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5.2.1 忽视积累,审美经验储备不足 |
5.2.2 强调实用目的,审美态度缺位 |
5.2.3 注重认知分析,审美情感缺失 |
6 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
6.1 观察积累,夯实审美感知基础 |
6.1.1 体验生活,夯实感知基础 |
6.1.2 积累素材,增加感知基础 |
6.1.3 拓展知识,丰富感知基础 |
6.1.4 背诵名篇,强化感知基础 |
6.2 情感体验,激发审美感知 |
6.2.1 挖掘美的因素,唤起感知 |
6.2.2 创设美的情境,辅助感知 |
6.2.3 链接原初体验,引导感知 |
6.2.4 大胆联想想象,推动感知 |
6.3 细读品味,丰富审美感知 |
6.3.1 诵读生情,披情感知 |
6.3.2 品读体味,细读感知 |
6.4 对比研读,拓宽审美感知 |
6.4.1 适当补充,加深感知 |
6.4.2 回归原着,拓展感知 |
6.4.3 延伸拓展,对比感知 |
6.5 探究研讨,深化审美感知 |
6.5.1 专题研讨,整合感知 |
6.5.2 自主合作,反馈感知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四、试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关注(论文参考文献)
- [1]李泽厚美育思想视域中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研究[D]. 李明惋.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审美教育视野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 姜亭亭. 青岛大学, 2020(02)
- [4]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案例研究[D]. 范丽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深度学习视野下高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D]. 刘倩.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的优化教学策略研究 ——审美鉴赏与创造视角下的实践审视[D]. 柳成荫.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生态美育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D]. 刘芳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8]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研究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D]. 崔春瑞.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9]唤醒教育视域中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价值要素及实践研究[D]. 赵鑫愉.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高中文学阅读教学中审美感知力培养研究[D]. 梅笛.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