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电子雷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动态电子雷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一、动态电子矿图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立城[1](2021)在《基于SVG标准的矿图更新技术及实现》文中研究说明

高煜[2](2021)在《矿山光纤微震信号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微震监测技术是矿山安全监测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震源定位是微震监测技术的核心,而初至波到时自动拾取是实现震源定位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低信噪比环境下精确且快速拾取初至波到时是实现震源定位的关键。其中,震源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微震监测系统的效果,但是在矿山实际开采工程中,由于环境恶劣等因素,会导致微震监测系统震源定位不准确、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实现震源的高精度定位在矿山安全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海量微震数据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但传统的信息化管理方法效率不高且工作量较大,并且信息的及时性与共享性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亟需开发一套基于Web的微震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以光纤微震监测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光纤微震信号的初至波自动拾取、震源高精度定位以及基于Web的微震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传统STA/LTA法存在初至波拾取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初至波到时自动拾取方法。首先提取微震数据的特征,并对每个特征样本进行特征类别标记,然后通过随机森林分类器对微震波进行判别,最后结合每个特征样本对应输出概率值准确地拾取初至波到时。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方法具有更高的初至波拾取精度,对微震特征样本分类的准确率达98.5%,最小拾取误差为3.2ms。(2)针对震源定位过程中的求解不稳定、误差较大的问题,确定了粒子群和牛顿迭代的定位方法。首先利用粒子群算法求取震源定位的初始解,然后将该解作为牛顿迭代算法的初始值进行精确迭代运算,最后直至结果收敛求得最终定位结果。经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后期求解过程不易发散较为稳定,所求得的震源位置与真实爆破位置相近,平均误差为12.8m。(3)针对传统的微震事件信息化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设计了基于Web的微震事件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以B/S架构为基础,前端采用j Query+Ajax框架实现微震信息展示,后端采用Spring Boot+My Batis Plus+SQL Server实现微震数据管理,通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达到使用要求。(4)以柠条塔煤矿实际测试数据为例,对提出的初至波拾取和震源定位两种方法进行应用验证,并利用基于Web的微震事件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微震数据的信息化管理,结果验证了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王蔚[3](2015)在《基于GIS的煤矿瓦斯地质信息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瓦斯灾害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瓦斯地质研究是治理瓦斯灾害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监管行业、煤矿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视。瓦斯地质的综合学科属性和独特性决定了至今煤矿还没有一个部门来统一管理瓦斯地质信息,造成信息分布分散、更新不及时、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瓦斯地质信息化在数字矿山建设中的滞后。本文将瓦斯地质理论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系统研究了煤矿瓦斯地质信息化及其管理和相关技术,提出了瓦斯涌出量数据筛选方法和预测模型,开发了基于GIS的煤矿瓦斯地质信息系统,实现了煤矿瓦斯地质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瓦斯地质图的自动编制和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预测预警。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GIS的煤矿瓦斯地质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信息处理等功能模块的总体设计思想,以AutoCAD为开发平台,结合GIS技术和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运用C++、.net语言编程开发了系统平台。(2)研究了平顶山矿区、矿井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受断层尤其是褶皱构造影响,矿区瓦斯赋存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建立了十二矿瓦斯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系统中,实现了矿井深部瓦斯地质图的自动更新。(3)基于煤矿基础空间数据融合技术,建立了煤矿瓦斯地质信息协同管理模式,实现矿井地质、测量、通风、采掘、设计、调度、动态监控等部门的相关瓦斯数据信息的集成应用与管理。(4)建立了瓦斯涌出量数据筛选数学模型,实现了瓦斯涌出量数据的自动筛选。从瓦斯地质观点确定瓦斯涌出量预测参数,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基于时间序列的分形理论,建立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实现了瓦斯涌出量的自动预测。通过建立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警模型,充分利用瓦斯监测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实现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超前预测。(5)在平煤十二矿应用该系统平台,实现了煤矿瓦斯地质图等矿图的自动编制和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并验证了瓦斯涌出量预警功能。

许永刚[4](2012)在《基于GIS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指出应急救援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于GIS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开发与研究,有利于煤矿应急救援信息和矿图信息的科学管理,有利于应急救援资源的合理调配,有利于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救援方案,从而快速开展营救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及煤矿事故的损失。因此,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应急救援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煤矿企业的实际需求,对系统功能进行需求分析,构建了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井下信息查询模块、应急管理模块、人员管理模块及事故处理模块,通过这些模块可以实现矿图浏览、井下设备信息与矿图信息的双向查询、应急资源调配、矿工信息管理与查询及生成事故点到安全点的最佳避灾路线。其中避灾路线分析模块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其次,根据系统设计的目的、原则,应用MapInfo中的MapX、Visual Basic、Access等软件对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数据库进行开发设计,最终完成整个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最后,以陕西省铜川市某煤矿为例,对井下信息查询模块与应急管理模块进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验证结果表明:井下信息查询模块与应急管理模块能在煤矿突发事故中为应急人员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提高事故应急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小了事故导致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宫良伟[5](2012)在《基于AutoCAD Map 3D的通风仿真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煤矿通风管理中,不仅要了解通风系统的通风现状,还要预测通风系统的变化给通风系统带来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需要一款完善的通风仿真系统作为辅助工具。本文介绍了通风仿真系统的研究及其相关理论。通风仿真系统的开发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在AutoCAD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把通风仿真系统的功能嵌入AutoCAD,利用AutoCAD自身的绘图功能绘制通风图件;二是从底层开发,独立于其他绘图软件,其开发既要实现通风仿真系统的功能,还要实现绘图功能;三是基于GIS软件的二次开发。本次仿真系统的开发采用的是第三种方式:即利用现有GIS软件的二次开发能力进行开发。只是选择的GIS软件是AutoCAD Map3D。AutoCAD Map3D是在AutoCAD的基础上做的GIS软件,它具有AutoCAD的全部功能并与AutoCAD完全兼容。事实上,AutoCAD Map3D的二次开发需要AutoCAD的开发接口,也就是对AutoCAD Map3D进行二次开发要熟悉AutoCAD的二次开发功能。求通风网络的生成树和最小生成树是通风网络开发的一个关键技术。求最小生成树的常用算法是普里姆(Prim)算法和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在以往的算法实现中,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难度较大。本论文利用并查集实现了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减少了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和时间复杂度。在通风仿真系统中,自然通风的数学处理一直是通风解算的难题。本文利用基本回路矩阵C和网络分支的位能差向量HN建立了基本回路的自然风压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一下定理:通风网络的基本回路矩阵C与位能差向量HN的乘积是基本回路的自然风压向量。通风网络解算的常用方法为Newton-Raphson法、Scott-Hinsley法。这两种算法收敛半径小。在通风仿真解算中常出现不收敛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来利用同伦算法解决通风网络解算问题。通风网络解算风量初值的确定也是困扰通风仿真软件的一个难题。本文提出了利用独立通路矩阵计算风量初值的方法,解决了风量初值自动计算问题。在通风网络仿真模拟中,主通风机个体特性曲线的确定至关重要。本文对主通风机特性曲线拟合及其求解算法进行了研究。在通风技术管理中,需要知道通风系统中每一处风流的能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使用以下工具:(1)通风系统风流能量(压力)坡度图,(2)通风网络相对压能图,(3)通风网络相对等熵静压图。这三个工具有共同的缺陷:阻力测定工作量大;手工计算,计算工作量大;人工绘制,绘图工作量大;使用不方便、不直观,与通风系统图结合困难;不能确定任意点位的风流能量;无法知道大气压力对井下风流能量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通风系统风位图的概念,并给出了求风位的方法和其在计算机上的实现方法。矿井的需风量计算也是通风仿真系统必不可少的功能,本文也详细介绍了矿井需风量计算方法和最新的理论。最后,本文以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煤矿为例介绍了通风仿真系统的实际应用。

吴立新,汪云甲,丁恩杰,朱旺喜,张瑞新,张申,王植[6](2012)在《三论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文中认为在简要总结我国数字矿山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梳理了数字矿山内涵及其不同理解,讨论了自动采矿、遥控采矿、矿山物联网、感知矿山、智能采矿等相关概念及其与数字矿山的联系。结合采矿科技进步,采用数字化、信息化与自动化3条主线对数字矿山等概念进行了矩阵描述。指出: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是智能采矿的3项关键技术,数字化与信息化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矿山自动化;数字矿山是感知矿山与智能采矿的基础,感知矿山是智能采矿的保障。以当前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和金属矿无人采矿系统技术发展为例,明确了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的新任务。并面向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分析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数字矿山的5个主攻方向,即数字矿山集成平台、采矿模拟仿真系统、露天矿全自动化系统、井下定位与导航技术、采场环境智能感知技术。

宫良伟,韩福顺[7](2011)在《从CAD矿图到GIS矿图的转换技术》文中提出阐述了CAD矿图和GIS矿图的区别,并说明了把CAD矿图转换为GIS矿图的必要性。同时介绍了在AutoCAD Map 3D下,从CAD矿图到GIS矿图的转换过程和注意事项。并以李村煤矿实际矿图为例,论述在AutoCAD Map 3D环境下,由CAD矿图生成GIS矿图的步骤。

刘辉[8](2010)在《基于O3D矿图巷道三维转换Web化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提高,二维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不再能满足人们对其应用的要求,从而产生了三维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煤矿行业,矿山三维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也将日益受到重视,它对推动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中,空间实体的三维表达与分析、可视化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其中矿山空间实体如矿体、巷道、断层、井筒等的三维拓扑关系模型则是难题。而矿山井下巷道是矿山开采系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其纵横交错、关系复杂,所以实现巷道三维Web可视化是必要的。由于网络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是网络技术和三维技术的结合体。因此,论文首先介绍了Web3D实现技术,比较了各种实现技术方法,并通过比较的结果分析总结,最终选择了03D技术。其次,详细分析了DXF格式的矿图文件,并针对其中的巷道信息,设计一种基于XML格式的文件来作为中间文件存储只有二维的巷道信息,并通过某种方法实现添加标高(Z轴坐标)到XML文件来实现三维巷道的存储。第三,对于形成大量的XML文件,为了方便管理,论文比较分析了几种数据库,提出了基于XML的关系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XML文档。最后,论文针对巷道数据结构,设计出三维巷道的数据模型,并利用03D建模语言来实现三维巷道的Web可视化。其中为了使效果更加逼真实现了纹理贴图技术,同时,还提供了交互式功能,用户可以对巷道进行平移,缩放以及旋转。论文所做的各项研究和开发工作解决了二维矿图到三维格式的转换问题,并实现矿图三维巷道Web显示与平台无关性,对煤矿的WebGIS系统建设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苟红松[9](2009)在《基于Eclipse RCP的煤矿通风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矿井通风信息是指能够影响到矿井通风,与矿井通风有关的所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能准确地反映出矿井通风状态。可视化与动态管理的煤矿通风信息系统可以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提升矿井通风管理的可靠度。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通风安全信息系统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Eclipse及Eclipse RCP技术,GIS与MapXtreme Java应用技术,从煤矿通风信息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运用Java编程语言,Eclipse RCP技术,GIS技术,Oracle数据库技术、并以开源的POI以及JFreeChart等插件为辅助,设计开发了Eclipse RCP与GIS相结合的煤矿通风信息系统,实现了通风日常管理、通风技术分析、通风人员管理、安全监测、系统管理和系统帮助功能。对数据库的持久化处理,系统电子矿图、通风阻力测定、通风网络解算,系统智能自动升级等模块的具体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结合系统在赵固一矿的应用对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

齐振兴[10](2009)在《基于SVG标准的矿图处理的研究》文中指出煤炭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安全生产和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井下员工的具体位置与分布情况等重要数据不能及时传到井上监控中心,是矿难事故频发而营救效率十分低下的症结所在。基于这一现状,国内有多家公司专门从事只针对煤矿的安全监测系统开发,但推向市场的这些监控系统均使用栅格图形作为矿图导入格式,无法满足矿图的无极缩放、要素查询、实时修改等实际需求。针对如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对井下地理信息处理能力较低的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VG技术的矿图处理模块,本模块基于SVG规范,采用了XML、JavaScript、SVG的DOM解析等多项矢量图Web开发技术,囊括了矿图Web显示、查询、编辑以及矿图Web发布等实际应用中急需引入的矿图处理功能。矿图处理模块可集成于安全监测、煤矿紧急救援、井下人员定位等多个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中,为其提供可靠的地理信息资源。本系统避短扬长,摒弃了传统监控系统中使用栅格图形作为矿图格式所存在的不足,引入矢量图形格式显示和处理矿图,使得矿图的显示和处理较传统方式更为准确、可靠、实用和高效。另外,本文在矿图远程显示中引入“LOD”分层显示思想,减少矿图要素的绘制数目,即减少了实际传输和渲染的矿图信息量;提出使用“相关区域”检索算法,以牺牲空间作为代价,采用动态数组为每一类矿图要素建立索引,减少了矿图的绘制时间,进一步提高了矿图的显示效率;通过分析矢量矿图传输编码,提出了对LZW算法的改进,使得矿图在网络传输中数据量更小。论文所做的研究工作以实际应用价值作为评判标准,为集成于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的矿图显示与处理应用开发提供了新的参考。

二、动态电子矿图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态电子矿图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矿山光纤微震信号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纤微震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2.2 初至波到时自动拾取技术研究现状
        1.2.3 震源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初至波到时自动拾取方法研究
    2.1 初至波拾取常用方法
        2.1.1 时域分析法
        2.1.2 频域分析法
        2.1.3 时频分析法
        2.1.4 模式识别法
    2.2 随机森林算法
        2.2.1 决策树简介
        2.2.2 决策树属性选择
        2.2.3 随机森林构建过程
        2.2.4 随机森林算法评价
    2.3 基于随机森林的初至波到时自动拾取方法
        2.3.1 初至波到时拾取模型构建
        2.3.2 实验数据与设计
        2.3.3 实验设置
        2.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震源定位方法研究
    3.1 震源定位原理
    3.2 震源定位常用方法
        3.2.1 Geiger定位法
        3.2.2 粒子群定位算法
        3.2.3 牛顿迭代法
    3.3 基于粒子群与牛顿迭代的震源定位法
        3.3.1 算法原理
        3.3.2 算法流程
    3.4 震源定位实验
        3.4.1 算法验证
        3.4.2 定位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Web的微震事件信息管理系统
    4.1 开发技术选型
        4.1.1 Spring Boot简介
        4.1.2 My Batis Plus简介
        4.1.3 Tomcat简介
        4.1.4 j Query Ajax简介
        4.1.5 SVG简介
        4.1.6 SQL Server数据库简介
    4.2 系统设计需求
        4.2.1 设计目标
        4.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2.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4.3 系统设计概要
        4.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3.2 系统技术架构分析
        4.3.3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4.4 系统实现与测试
        4.4.1 系统开发与测试环境
        4.4.2 系统各功能模块实现
        4.4.3 系统功能测试
        4.4.4 系统非功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矿山震源实时监测与定位系统应用
    5.1 应用背景
    5.2 选址与监测点设置
        5.2.1 传感器布置
        5.2.2 传感器安装
    5.3 方案设计
        5.3.1 系统组成
        5.3.2 技术指标
    5.4 微震监测数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发表专利
    三、参与的科研项目

(3)基于GIS的煤矿瓦斯地质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瓦斯地质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矿山信息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矿井监测与预测预警研究现状
1.5 存在的问题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2 煤矿瓦斯地质信息系统架构
2.1 煤矿瓦斯地质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2.1.1 需求分析
    2.1.2 设计目标
    2.1.3 开发平台选择
    2.1.4 平台架构
2.2 系统模块结构分析
    2.2.1 瓦斯地质图编制子系统
    2.2.2 瓦斯地质协同设计子系统
    2.2.3 基于WebGIS的瓦斯地质综合管理子系统
    2.2.4 瓦斯地质预测子系统
2.3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2.3.1 COM组件技术
    2.3.2 ASP.NET技术
    2.3.3 组件式GIS技术
    2.3.4 WebGIS技术
    2.3.5 AutoCAD二次开发工具
2.4 本章小结 3 目标区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3.1 平顶山矿区瓦斯赋存构造控制规律研究
    3.1.1 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及控制特征
    3.1.2 矿区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特征
    3.1.3 矿区瓦斯地质单元
3.2 十二矿瓦斯地质规律研究
    3.2.1 矿井瓦斯分布规律
    3.2.2 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构造控制特征
3.3 现代应力作用下褶皱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3.3.1 平顶山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
    3.3.2 现代构造应力场对瓦斯突出的影响
    3.3.3 褶皱构造应力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基础空间数据融合技术
4.1 传统的煤矿数据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
4.2 基础空间数据融合的概念与特点
    4.2.1 国土信息“一张图”概述
    4.2.2 基础空间数据融合概念
    4.2.3 建设目标
4.3 煤矿基础空间数据融合的架构
    4.3.1 煤矿基础空间数据融合体系结构
    4.3.2 构建煤矿基础空间数据融合底图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研究
5.1 瓦斯涌出相关数据来源
5.2 瓦斯涌出量数据筛选
5.3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研究
    5.3.1 灰色关联度分析
    5.3.2 灰色系统预测
5.4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警方法研究
    5.4.1 R/S分析法
    5.4.2 分形预警方法
5.5 过构造的TIN构网算法
    5.5.1 Delaunay三角网性质
    5.5.2 数据结构
    5.5.3 构网算法
    5.5.4 等值点计算与追踪
5.6 本章小结 6 煤矿瓦斯地质信息系统实现与应用
6.1 系统概述
    6.1.1 系统特点
    6.1.2 数据库建设
6.2 工程应用
    6.2.1 瓦斯地质协同设计子系统
    6.2.2 瓦斯地质图编制子系统
    6.2.3 基于WebGIS的瓦斯地质综合管理子系统
    6.2.4 瓦斯地质预测子系统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打算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GIS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框架研究
    2.1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理论分析
        2.1.1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分析
        2.1.2 煤矿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
        2.1.3 煤矿应急救援系统响应程序
        2.1.4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结构
    2.2 GIS 与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
        2.2.1 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2.2.2 应急救援管理中的 GIS 应用
    2.3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2.4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避灾路线模型研究
    3.1 避灾路线的可通行性
    3.2 井巷通行难易度的确定
    3.3 井巷通过时间的估算
    3.4 最佳避灾路线算法
        3.4.1 最佳避灾路线设计思路
        3.4.2 最佳避灾路线数学模型
        3.4.3 最佳避灾路线数学模型程序设计
    3.5 基于 MAPX 最短路径实现
        3.5.1 矿图数据处理
        3.5.2 基于 MapX 的拓扑关系的构建
        3.5.3 Dijkstra 算法在最短路径中的实现
        3.5.4 最佳路径的显示过程
    3.6 本章小结
4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开发流程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设计目的
        4.2.2 系统功能设计
    4.3 数据库总体设计
        4.3.1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4.3.2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
    4.4 系统详细设计
        4.4.1 文件管理模块设计
        4.4.2 矿图控制模块设计
        4.4.3 人员管理模块设计
        4.4.4 事故处理模块设计
    4.5 系统开发平台
        4.5.1 GIS 软件的比较选择
        4.5.2 系统开发模式
        4.5.3 系统开发方法
    4.6 系统运行环境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主要模块应用
    5.1 煤矿简介
    5.2 系统部分模块实现
        5.2.1 用户登录模块
        5.2.2 信息查询模块的实现
        5.2.3 应急管理模块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结论
        6.1.1 本文所做的工作
        6.1.2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AutoCAD Map 3D的通风仿真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5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1.6 本章小结
2 开发工具、界面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2.1 开发工具选择
    2.2 软件界面设计
    2.3 通风仿真系统界面和命令
    2.4 数据库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通风网络解算数学模型
    3.1 矿井通风系统和通风网络图
    3.2 通风网络的符号表示及其基本概念
    3.3 通风网络的生成树
    3.4 通风网络的矩阵表示
    3.5 自然风压及其在通风网络中表示形式
    3.6 通风网络中风流流动基本规律
    3.7 通风网络的风量计算方法
    3.8 通风网络通路与初始风量计算
    3.9 本章小结
4 通风仿真系统的辅助功能
    4.1 通风系统风位图及其应用
    4.2 主通风机特性曲线拟合分析
    4.3 矿井需风量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通风仿真软件在钱营孜煤矿的应用
    5.1 钱营孜煤矿概述
    5.2 钱营孜煤矿通风网络创建和数据准备
    5.3 钱营孜煤矿通风现状静态模拟和通风设施动态试验模拟验证
    5.4 钱营孜煤矿通风状况模拟和优化
    5.5 本章小结
6 结果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三论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矿山内涵变化
    1.1 数字矿山定义
    1.2 数字矿山内涵
    1.3 数字矿山内涵理解
2 相关概念及其联系
    2.1 自动采矿与遥控采矿
    2.2 矿山物联网、感知矿山与智能采矿
    2.3 相关概念之联系
3 数字矿山新任务
    3.1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与数字矿山
    3.2 金属矿无人采矿与数字矿山
4“十二五”数字矿山主攻方向
5 结语

(7)从CAD矿图到GIS矿图的转换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图准备
    1.1 检查图层
    1.2 对CAD矿图进行地理参照
    1.3 图形清理
2 给图形对象添加属性数据
    2.1 创建对象数据表
    2.2 将对象数据附着到图形对象
3 后续工作
4 应用实例
5 结论

(8)基于O3D矿图巷道三维转换Web化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工作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3D相关技术
    2.1 OpenGL
    2.2 Direct3D
    2.3 Web3D相关技术
        2.3.1 VRML
        2.3.2 X3D
        2.3.3 Java3D
        2.3.4 WebGL
        2.3.5 O3D
        2.3.6 为什么选择03D
第3章 矿图文件解析及转换
    3.1 矿图文件DXF
        3.1.1 DXF文件结构
        3.1.2 DXF常用图元组码含义
    3.2 矿图对象分类、映射关系建立及转换格式定义
        3.2.1 矿图图形元素的分类
        3.2.2 映射关系及转换格式定义
    3.3 矿图格式转换
        3.3.1 DXF的读取
        3.3.2 XML文件的生成
第4章 巷道数据的管理
    4.1 XML存储方法
        4.1.1 基于文件系统方式
        4.1.2 基于关系数据库方式
        4.1.3 面向对象数据库方式
    4.2 基于关系的XML数据存储
        4.2.1 XML数据库逻辑模型
        4.2.2 数据库的表结构
        4.2.3 映射关系示例
第5章 三维巷道的建模及实现
    5.1 三维巷道的数据模型
        5.1.1 面模型
        5.1.2 体模型
        5.1.3 面体混合模型
        5.1.4 巷道断面建模
    5.2 基于03D的三维场景建立
        5.2.1 渲染图的生成
        5.2.2 场景图的变换
    5.3 基于03D的三维巷道实现
        5.3.1 巷道形体的绘制
        5.3.2 巷道纹理映射实现
    5.4 程序的互交
        5.4.1 巷道平移
        5.4.2 巷道旋转与缩放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Eclipse RCP的煤矿通风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
2 Eclipse 及Eclipse RCP 技术
    2.1 Eclipse 简介
        2.1.1 Eclipse 起源及发展概况
        2.1.2 Eclipse 的体系结构
    2.2 Eclipse RCP 平台
        2.2.1 RCP 概述
        2.2.2 Eclipse RCP 概述
        2.2.3 Eclipse RCP 体系结构
        2.2.4 Eclipse RCP 应用
3 GIS 与MapXtreme Java 应用技术
    3.1 地理信息系统
        3.1.1 地理信息系统介绍
        3.1.2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介绍
    3.2 MapXtreme Java 应用技术
        3.2.1 MapXtreme Java 简介
        3.2.2 MapXtreme Java 中的地图相关概念
4 系统开发总体规划
    4.1 系统需求和可行性分析
        4.1.1 系统需求分析
        4.1.2 系统可行性分析
    4.2 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4.2.1 系统设计原则
        4.2.2 系统设计的目标
    4.3 系统开发环境
    4.4 系统总体结构
        4.4.1 通风日常管理模块
        4.4.2 通风技术分析模块
        4.4.3 通风人员管理模块
        4.4.4 安全监测监控模块
        4.4.5 系统管理模块
        4.4.6 系统帮助模块
    4.5 系统数据库
        4.5.1 数据库选择及地图属性数据
        4.5.2 数据的持久化处理
5 煤矿通风信息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界面
    5.2 导航视图的实现
    5.3 电子矿图模块的实现
        5.3.1 地图文件的获取
        5.3.2 地图基本功能的实现
        5.3.3 电子矿图模块实现的部分代码
        5.3.4 地图文件的数据绑定
    5.4 通风日常管理的实现
    5.5 阻力测定模块的实现
    5.6 通风网络解算的实现
        5.6.1 通风网络解算的数学模型
        5.6.2 网络解算流程
    5.7 实现产品的在线升级
        5.7.1 配置Update 插件依赖项
        5.7.2 创建Feature 功能部件项目
        5.7.3 配置更新站点
        5.7.4 在线升级的具体实现
6 基于Eclipse RCP 的煤矿通风信息系统实例应用
    6.1 登录基于Eclipse RCP 的煤矿通风信息系统
    6.2 通风日常管理
    6.3 通风人员管理
    6.4 通风阻力测定
    6.5 电子矿图操作
    6.6 通风网络解算
    6.7 安全监测监控
    6.8 系统管理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基于SVG标准的矿图处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SVG技术介绍
    2.1 SVG的特征
    2.2 SVG图形的绘制
    2.3 栅格图形与矢量图形的分析与对比
        2.3.1 栅格图形数据结构
        2.3.2 矢量图形数据结构
        2.3.3 栅格图形与矢量图形结构对比
    2.4 采用SVG文本描述矿图的可行性
    2.5 SVG对矿图处理的意义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矿图文件格式转换规则设计
    3.1 矿图结构
        3.1.1 矿图的分类
        3.1.2 传统矿图文件格式
    3.2 DXF文件格式剖析
    3.3 SVG文件的结构分析
    3.4 DXF文件转换为SVG文件
        3.4.1 DXF与SVG数据组织结构对比分析
        3.4.2 数据组织结构转换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矿图WEB编辑模块设计
    4.1 SVG的DOM解析
    4.2 JavaScript工具
    4.3 矿图编辑模块功能分析
        4.3.1 矿图浏览
        4.3.2 信息查询
        4.3.3 矿图下载及出图功能
        4.3.4 矿图编辑功能
    4.4 矿图处理模块类结构设计
    4.5 矿图处理流程
        4.5.1 矿图处理总体流程
        4.5.2 矿图编辑处理流程
    4.6 矿图处理系统主要函数
        4.6.1 图元显示函数
        4.6.2 图元选择函数
        4.6.3 图元属性编辑函数
    4.7 细节技术点实现
        4.7.1 矿图加载
        4.7.2 SVG Viewer右键菜单重构
        4.7.3 XML文档格式转换
        4.7.4 图元节点获取
        4.7.5 属性面板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插件法"的SVG矿图发布
    5.1 矿图图层的显示控制
    5.2 图形要素的加亮显示
    5.3 矿图坐标显示
    5.4 矿图的缩放和漫游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SVG矿图的传输压缩与显示优化
    6.1 SVG矿图的显示优化
        6.1.1 矿图要素的"LOD"分层
        6.1.2 "相关区域"检索法
        6.1.3 显示效率分析
    6.2 SVG矿图文件的传输压缩
        6.2.1 矢量矿图的压缩原理
        6.2.2 矢量矿图的压缩策略
        6.2.3 LZW算法
        6.2.4 LZW算法存在的不足
        6.2.5 对LZW算法的改进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动态电子矿图系统的研制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VG标准的矿图更新技术及实现[D]. 孙立城. 河北工程大学, 2021
  • [2]矿山光纤微震信号自动识别与定位技术研究与应用[D]. 高煜.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3]基于GIS的煤矿瓦斯地质信息系统研究[D]. 王蔚. 河南理工大学, 2015(11)
  • [4]基于GIS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D]. 许永刚. 西安科技大学, 2012(02)
  • [5]基于AutoCAD Map 3D的通风仿真系统的研究[D]. 宫良伟. 中国矿业大学, 2012(10)
  • [6]三论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J]. 吴立新,汪云甲,丁恩杰,朱旺喜,张瑞新,张申,王植. 煤炭学报, 2012(03)
  • [7]从CAD矿图到GIS矿图的转换技术[J]. 宫良伟,韩福顺. 金属矿山, 2011(04)
  • [8]基于O3D矿图巷道三维转换Web化的设计与实现[D]. 刘辉. 东北大学, 2010(04)
  • [9]基于Eclipse RCP的煤矿通风信息系统研究[D]. 苟红松. 河南理工大学, 2009(03)
  • [10]基于SVG标准的矿图处理的研究[D]. 齐振兴. 东北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动态电子雷图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