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碱溶性米糠多糖的提取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鄢宏浩[1](2021)在《米糠多糖的提取优化及载体构建》文中研究指明
孙英,杨艳平,刘娜,宋敏,王园,王瑞芳,齐景伟,安晓萍[2](2020)在《米糠多糖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功能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米糠多糖是米糠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文章对米糠多糖的几种主要提取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其免疫、抗炎及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进行总结,旨在为米糠多糖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冯燕茹[3](2019)在《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文中提出多糖是自然界中一种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研究表明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而这些生物活性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分子量、单糖组成和糖苷键的连接方式等。目前提取得到的绝大多数多糖在单糖组成和糖苷键的连接方式方面都极为复杂,将多糖降解后影响生物活性的各种因素均有所变化,从而无法清晰地说明生物活性的变化与分子量大小之间的确切关系。有报道表明茯苓中碱溶性茯苓多糖是一种以β(1→3)糖苷键为主的葡聚糖,将其降解后能够排除单糖组成的变化和糖苷键连接方式的变化对多糖生物活性的影响,因此本文选用碱溶性茯苓多糖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羧甲基衍生化后利用H2O2进行氧化降解以制备不同分子量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并研究了羧甲基茯苓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与分子量之间关系。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利用稀碱提取法得到白色片层状的碱溶性茯苓多糖,并测定了碱溶性茯苓多糖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实验中提取碱溶性茯苓多糖的得率大约为60%,结果表明该碱溶性茯苓多糖是一种由1→3糖苷键组成的,且不含有蛋白质、核酸、游离氨基酸、淀粉和酚类物质的葡聚糖,其中总糖含量为95.14±0.48%,糖醛酸含量为0.1661±0.036%,分子量大约为37×104Da。(2)利用二次加碱法对碱溶性茯苓多糖进行羧甲基改性。羧甲基衍生化后获得了取代度(DS)为0.903±0.007的羧甲基茯苓多糖(CMP-1)。红外光谱分析显示CMP-1具有在1640 cm-1和1430 cm-1附近的羧甲基特征吸收峰。GPC测得CMP-1的分子量为60.9×104Da,多分散系数α=3.56,表明CMP-1是一种分子量相对较大且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的多糖。(3)利用H2O2氧化降解法降解多糖并解析了多糖的结构。固定H2O2浓度为2%,反应温度为50℃,选取降解时间为40 min、80 min和120 min来对CMP-1进行氧化降解,最终得到了3种产物分别为CMP-1-1,CMP-1-2和CMP-1-3,其分子量分别为10.69×104Da,3.22×104Da和1.09×104Da,且3种降解多糖的取代度与CMP-1的取代度基本一致。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分析得到CMP-1及其3种降解产物中各类型糖苷键的比例基本一致。刚果红实验证明了CMP-1及其降解产物都含有三螺旋结构。(4)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的抗氧化性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包括对Fe3+的还原能力、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羟自由基的抑制能力。降解后低分子量的羧甲基茯苓多糖表现出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CMP-1-3抗氧化活性最好,且抗氧化效果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强。(5)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对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均能够降低氧化损伤细胞胞外LDH的活力,降低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SOD和CAT)的活力,且低分子量的羧甲基茯苓多糖表现出更好的抗氧化活性。在100-1000μg/mL浓度范围内,CMP-1-2对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抑制脂质过氧化以及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活力的效果最好。本文通过二次碱化法制备得到羧甲基茯苓多糖并将其进行氧化降解,最终获得了分子量跨度较大的4种多糖,其分子量分别为60.9×104 Da、10.69×104 Da、3.22×104 Da和1.09×104 Da,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多糖组成和结构类似,只存在分子量方面的差异。抗氧化研究结果显示分子量的下降有利于多糖抗氧化活性的提高,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并非分子量越小抗氧化活性越好,这说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可能还受某些特定空间结构的影响,以上结果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分子量对多糖空间结构的影响提供相关依据。
滕左[4](2019)在《四大产区商品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多糖组成成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文中提出莼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是莼菜科(Cabombaceae)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矿质元素、膳食纤维和多糖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糖和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属药食两用植物,被誉为“水中人参,植物胎盘”。莼菜生长环境的限制和产品大量出口,导致国内市场莼菜稀少,甚至鲜有人知,因此对莼菜的基础研究甚少。莼菜多糖是莼菜主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具有消炎、抗氧化和抗菌等活性,加强莼菜多糖的活性研究,对莼菜产品的合理运用和进一步加工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的活性成分受产地的环境条件、生产条件的影响较大,在中国市面上的商品莼菜主要来自于重庆石柱、湖北利川、四川雷波、浙江西湖四个产区,本实验以这四地商品莼菜为实验材料,首先利用苯酚-硫酸法对莼菜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莼菜多糖组成成分及含量;其次,采用DPPH、FRAP、ABTS三种体外抗氧化检测方法对莼菜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比较莼菜多糖对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制活性;最后分析不同莼菜多糖、单糖对抗氧化、抑菌活性的影响;从多糖含量及组成成分、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三个方面比较四地商品莼菜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个产区莼菜的多糖含量具有地域性差异。水溶性多糖含量在(5.32±0.156)7.36±0.190mg·g-1范围内变化,多糖含量比较:利川莼菜>西湖莼菜>石柱莼菜>雷波莼菜;碱溶性多糖含量在(7.14±0.380)10.15±0.236mg·g-1范围内变化,多糖含量比较:雷波莼菜>石柱莼菜>西湖莼菜>利川莼菜。综合水溶性多糖和碱溶多糖比较:雷波莼菜>西湖莼菜>石柱莼菜>利川莼菜。(2)综合四个产区莼菜中碱溶性多糖和水溶性多糖分析,主要组成成分皆为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等10种单糖,但组成两种类型多糖的单糖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四个产区中半乳糖的质量分数在水溶性和碱溶性多糖中均最大,其次是岩藻糖和甘露糖。水溶性多糖中石柱莼菜的半乳糖(40.33%)含量最高,利川莼菜中岩藻糖、甘露糖所占比值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6.30%、16.35%,碱溶性多糖中雷波莼菜的半乳糖、甘露糖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39.76%、16.18%,西湖莼菜岩藻糖所占比例较其它产区高,达16.68%。(3)四个产区莼菜的多糖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且存在一定差异,水溶性多糖抗氧化活性强于碱溶性多糖。在水溶性多糖中,综合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利川莼菜>石柱莼菜>西湖莼菜>雷波莼菜,抗氧化综合APC指数分别为99.62%、87.42%、84.89%和79.38%;在碱溶性多糖中,综合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雷波莼菜>石柱莼菜>西湖莼菜>利川莼菜,抗氧化综合APC指数分别为67.84%、61.73%、55.06%和51.88%。综合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比较:利川莼菜>雷波莼菜>石柱莼菜>西湖莼菜。(4)四个产区莼菜的多糖对变形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抑菌活性,但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效果不明显,水溶性多糖抑菌活性强于碱溶性多糖。在水溶性多糖中,综合抑菌能力强弱顺序为:利川莼菜>石柱莼菜>西湖莼菜>雷波莼菜,抑菌综合APC指数分别为94.55%,92.83%,91.11%,81.62%。在碱溶性多糖中,综合抑菌能力强弱顺序为:石柱莼菜>雷波莼菜>西湖莼菜>利川莼菜,抑菌综合APC指数分别为91%,80.42%,75.94%,74.83%。综合水溶性多糖和碱溶性多糖的抑菌活性:石柱莼菜>利川莼菜>西湖莼菜>雷波莼菜。(5)通过水溶性多糖组成成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相关性分析可知,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起作用的主要因子有多糖含量(r=0.784,极显着)及甘露糖(r=0.822,极显着)、岩藻糖(r=0.965,极显着)、葡萄糖糖醛酸(r=0.627,显着);FRAP铁离子还原实验中,主要的作用因子有多糖含量(r=0.642,显着)、甘露糖(r=0.709,极显着)、葡萄糖醛酸(r=625,显着)、半乳糖(r=607,显着)、岩藻糖(r=0.976,极显着);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起作用的主要因子是甘露糖(r=0.853,极显着)、木糖(r=0.788,显着)。多糖含量与变形菌的抑制效果呈正相关(r=0.837,极显着);半乳糖(r=0.690,显着)和岩藻糖(r=0.746,极显着)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葡萄糖醛酸(r=0.701,显着)和岩藻糖(r=0.655,显着)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呈正相关。由碱溶性多糖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相关性分析可知,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起作用的主要因子有多糖含量(r=0.872,极显着)及甘露糖(r=0.819,极显着)、葡萄糖醛酸(r=0.873,极显着)、半乳糖(r=0.890,极显着)、木糖(r=0.890,极显着);FRAP铁离子还原实验中,主要的作用因子有多糖含量(r=0.933,极显着)、甘露糖(r=0.723,极显着)、葡萄糖醛酸(r=0.906,极显着)、半乳糖(r=0.937,极显着)、木糖(r=0.809,极显着);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中,起作用的主要因子是木糖(r=0.586,显着);葡萄糖醛酸(r=0.714,极显着)和半乳糖(0.714,极显着)对变形菌的抑制效果呈正相关。综上所述,四大产区商品莼菜多糖及单糖含量存在地域差异,多糖组成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抑菌效果各不相同,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于莼菜资源的保护及科学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为莼菜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潘姝璇[5](2018)在《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的提取、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发芽糙米(Germinated Brown Rice,GBR)是将整粒的糙米在水中浸泡直至胚芽发芽(芽长约为0.51.0 mm),所得到的由幼芽和带糠层的胚乳组成的糙米制品。发芽糙米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膳食纤维、阿魏酸、γ-氨基丁酸(GABA)、酚类化合物、维生素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等多集中在米糠层,因此,发芽糙米米糠具有特殊的营养功效。本研究旨在对发芽糙米米糠多糖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方法提取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筛选最佳提取方法和工艺条件,并选出提取率较高的多糖组分对其进行分离纯化,进行初步的结构鉴定和生物活性研究。(1)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微波辅助法和复合酶法提取发芽糙米米糠多糖,对比不同方法提取所得的多糖提取率。采用超声波提取多糖时在超声功率140W和料液比1:14条件下作用76 min,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的得率为2.85%;采用微波提取多糖时,在微波功率604W和料液比1:24条件下作用3.83 min,提取率为2.82%;采用复合酶法提取法多糖时,加入0.3mg/mL的复合酶,在酶解温度为35.5℃和pH为7.0条件下酶解50min,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的得率为1.48%。(2)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脱除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的淀粉,并利用三氯乙酸法(TCA)对其蛋白质经过脱除。通过DEAE-52 Cellulose层析柱与Sephadex G-200葡聚糖凝胶层析分离得到6种多糖组分,HPGCP对其进行纯度鉴定得到5种纯度较高的多糖组分,检测得到GBRP-Ⅱ、GBRP-Ⅲ、GBRP-Ⅳ、GBRP-Ⅴ和GBRP-Ⅵ的分子量分别为10237D、6008D、4619D、3764D和3574D,均为小分子多糖;经过单糖分析得到GBRP-Ⅱ主要由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D-岩藻糖组成,GBRP-Ⅲ、GBRP-Ⅳ、GBRP-Ⅴ主要由D-葡萄糖、D-半乳糖和L-阿拉伯糖组成,GBRP-Ⅵ主要由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和D-岩藻糖组成;由红外检测结果可知5种多糖均有多糖具有的特征峰,GBRP-Ⅲ、GBRP-Ⅳ和GBRP-Ⅴ为α-D-吡喃糖,GBRP-Ⅱ为β-构型多糖。(3)以分离纯化得到的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组分为原料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还原力、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和对DPPH·、ABTS·的清除能力为指标研究抗氧化活性,发芽糙米米糠多糖各组分的还原力相近,最大吸光值为0.371±0.04;GBRP-Ⅱ和GBRP-Ⅲ对ABTS·的清除率高于95%;GBRP-Ⅲ和GBRP-Ⅳ对DPPH·清除能力高于70%;对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较弱,仅GBRP-Ⅵ对其抑制能力超过了50%,说明发芽糙米米糠多糖在高剂量得到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4)以分离纯化得到的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组分为原料对不同癌细胞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MTT法试验发芽糙米米糠多糖作用于胃癌细胞(SGC7901)、结肠癌细胞(HT29)、乳腺腺癌细胞(MCF-7)、肺癌细胞(NCI-H460)和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研究结表明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组分对各癌细胞抑制率均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对各癌细胞的抑制率在2245%范围内,高剂量多糖对癌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GBRP-Ⅳ对各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GBRP-Ⅱ对HT-29和HepG2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GBRP-Ⅵ对HT-29的抑制作用最强。
刘诗瑶[6](2018)在《灰树花对米糠多糖的酶法改性及活性研究》文中提出米糠多糖是米糠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但由于其分子量大、不易溶解、活性部位较少暴露等原因,限制了其作为功能性食品的使用。本文利用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的胞内酶对米糠多糖进行酶法改性并比较了改性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NK细胞活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1、以灰树花的生物量和菌丝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获得其最适液体培养基为:葡萄糖4%、蛋白胨1.5%、硫酸镁0.1%、p H为6.0;在该培养基中优化灰树花的液体培养条件为最适温度28℃、天数为8 d、转速为160 r/min;收集菌丝后采用85%硫酸铵沉淀的方法提取胞内酶,测得胞内蛋白浓度为65.6 mg/g,其中纤维素酶酶活为133.50±1.68 U/g、果胶酶酶活为60.46±0.20 U/g、淀粉酶酶活为44.74±0.54 U/g和木聚糖酶酶活为9.72±0.15 U/g。2、利用正交试验得到酶法协同超声提取米糠多糖的最佳工艺:米糠与水的料液比1:15,加入酶活力为3700 U/g的3%的α-淀粉酶在60℃,p H=6.0的条件下反应2h;加入酶活力为105U/g的3%的糖化酶在50℃,p H=5.0的条件下水解1h;加入酶活力为1200U/g的3%的的胃蛋白酶在38℃,p H=4.0的条件下水解1h后,100℃灭酶活处理10 min,在功率225 W,温度70℃的条件下超声80 min,4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为A液;向沉淀中按1:15料液比加入蒸馏水,将p H调至7,其余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超声提取,离心取上清为B液;将A和B液混匀,醇沉后,多糖得率为7.88%;检测多糖的基本组成及理化性质,结果显示得到的米糠多糖纯度较高,总糖量约为84.15±0.88%,蛋白质含量为6.58±0.61%,为含有少许蛋白质的非淀粉性多糖。3、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NK细胞提高率为衡量指标,利用灰树花胞内酶制备改性米糠多糖的最佳条件为酶:多糖为1:5、温度为40℃,p H=4.0,酶解时间为4 h,此条件下改性多糖m RBPSs-6的NK细胞杀伤活性最高,为12.01±0.08%;气相结果显示,m RBPSs-6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为7:21:6:5:53:48,而改性前的米糠多糖单糖比例为8:13:8:5:44:44;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前米糠多糖的分子量约为106Da,改性后分子量降至104-105Da;根据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显示,m RBPSs-6在浓度为1.0 mg/m L时,可以高效率的清除DPPH·和·OH。本研究的结果为有效获得灰树花胞内酶及该酶在米糠多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改性多糖作为辅助医疗上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曹秀娟[7](2015)在《发酵米糠多糖的制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米糠多糖是米糠中的主要活性因子之一,多糖中某些组分分子量大、溶解度小、活性糖基未暴露等,影响了其生物活性的发挥。本文将1株食用真菌和5株食用乳酸菌接种于米糠粕提取液;考察了发酵前后米糠多糖的变化,体外抗氧化活性及体外免疫活性,对米糠粕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1)、分析了白糠、米糠和米糠粕三种稻谷加工大宗副产物成分,结果表明米糠粕富含水溶性多糖、优质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微生物感染小、不易腐败。2)、本文实验条件下,米糠粕水溶性米糠多糖的最佳提取方式:米糠粕与水的料液比1:10(wt/wt),在微波功率400 W,2 min;100℃下提取20 min,温度至60℃-65℃加入酶活力为3700 U/g的1.00%的α-淀粉酶及酶活力为105 U/m L的0.20%的糖化酶(α-1,4-葡萄糖水解酶)水解4 h,100℃灭酶活处理10 min,4000 r/min离心20 min,取上清液。3)、灰树花菌发酵米糠粕提取液第9天时,多糖总量从0.95 g/L降到0.05 g/L,分子量下降,提取液中米糠多糖分子量5.5×102 Da低聚糖含量从没有到86.20%,当浓度为2.00 m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比发酵前提高了33.04%;当浓度为0.25 mg/m L时,对·OH自由基的清除率比发酵前提高了15.10%。同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NO生成呈现出双向调节作用,在抗炎和提高免疫力方面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4)、植物乳杆菌LP-X01、LP-Z01、LP-F01、LP-R01及干酪乳杆菌LC-G01发酵米糠粕提取液72 h后,提取液中米糠多糖含量分别较发酵前降低了26.57%、25.74%、27.23%、23.59%和40.02%,葡萄糖比例分别下降了69.12%、78.92%、55.39%、76.96%和85.29%,而其他单糖变化都不显着。发酵后的米糠多糖较发酵前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活性,其中植物乳杆菌LP-Z01发酵72 h所得的米糠多糖对清除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及免疫活性最强,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28.09%(浓度为1.00 mg/m L时)和14.37%。5)、探索了米糠粕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制备工艺,分析了饮料的成分及理化卫生指标。
陆颖[8](2013)在《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结构分析及免疫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野菊花(Chrysanthemi Indici Flos)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含有萜类、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氨基酸和蛋白质等诸多有效成分。除具有传统的抗炎、止痛、清热、治疗眼疾等作用外,近来有研究表明,野菊花水溶性多糖具有抗衰老和清除氧自由基等效果,但对于多糖结构的研究鲜有报道,仅金红英等提取纯化得到1个野菊花中性多糖CIP-C。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提取、脱色素、大孔树脂吸附、脱蛋白、柱层析纯化工艺,并对其免疫活性以及结构表征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野菊花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以粗多糖含量为指标,通过比较热水、稀碱溶液和酶法辅助提取3种提取方法,选择稀碱溶液提取法提取野菊花粗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正交设计法得到了该工艺的最佳提取条件:料液比为1:30,提取温度为60℃,提取120min,碱溶液的pH值为8,提取2次。此条件所得粗多糖的含量为40.11%。(2)碱溶性野菊花粗多糖脱色工艺的研究通过多糖保留率和脱色率两个评价指标,比较过氧化氢氧化、活性炭吸附和大孔树脂吸附3种方法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氧化法对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脱色效果最佳。该工艺的脱色条件是:脱色时间为4h,H202加入量为8%,脱色温度为60℃,pH值为9。(3)大孔吸附树脂的初步分离纯化研究以多糖保留率、蛋白质去除率以及脱色率作为考察指标,利用静态吸附法考察6种吸附树脂(LSA-700B、LSA-21、D101、XDA-8、AB-8、XDA-7)对碱溶性野菊花粗多糖的分离纯化效果,结果表明LSA-21树脂较合适。采用静态吸附、动态吸附以及动态洗脱方法,得出该法最佳吸附和洗脱工艺条件为:多糖溶液浓度3.5mg/mL,调节pH值至5,最多可吸附5个柱体积,吸附流速为1.0mL/min;选择pH8的蒸馏水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1.0mL/min。(4)碱溶性野菊花粗多糖脱蛋白工艺通过比较Sevag法、三氯乙酸法、胰蛋白酶-Sevag法3种脱蛋白方法,以多糖保留率和蛋白质去除率为指标,结果表明胰蛋白酶-Sevag法较适宜。(5)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本文利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制备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研究经过初步分离纯化的碱溶性野菊花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保护作用。试验中,采用碳廓清法及胸腺、脾指数观察碱溶性野菊花多糖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二硝基氟苯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法(耳肿胀法)测定细胞免疫功能;检测血清溶血素含量评价体液免疫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6)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进一步纯化基于免疫活性的结果,将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经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及SephadexG-75凝胶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得到了CIP-1’、CIP-2’和CIP-3’三种酸性多糖。(7)理化性质及结构的初步探索本文对CIP-1’、CIP-2’和CIP-3’三种酸性多糖进行了溶解度、纯度等理化性质的检验以及结构的初步探索。光谱检测结果显示,CIP-1’、CIP-2’和CIP-3’均不含蛋白质及核酸,且CIP-1’为吡喃糖,CIP-2’和CIP-3’为β-吡喃糖。HPGPC测定的结果可见,CIP-1’、CIP-2’和CIP-3’均成单一对称峰,分子量分别为8242Da、8383Da和19201Da。气相色谱法分析单糖组成,结果表明CIP-1’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6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5.44:16.40:20.35:3.53:15.43:21.46;CIP-2’由6种单糖组成,分别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比为8.47:13.17:2.43:2.75:14.51:15.76;CIP-3’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5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17.46:15.88:18.90:63.76:36.44。经含量测定,CIP-1’中含多糖93.06%及糖醛酸6.84%,CIP-2’中含多糖92.83%、糖醛酸7.06%,而CIP-1’中含多糖90.88%及糖醛酸9.10%。由高碘酸-Smith降解结果推断,CIP-1’的主链由(1→3)-吡喃葡萄糖残基、(1→3)-吡喃半乳糖残基以及少量的((1→4)-连接键;CIP-2’的主链大多以(1→3)-β-连接,除此之外,也存在β-(1→3)-、β-(1→4)-和p-(1→6)-连接形式;CIP-3’的主链为p-(1→3)-半乳吡喃糖残基,末端为阿拉伯糖残基。
舒春林[9](2012)在《米糠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功能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米糠多糖是米糠中的未被深入开发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目前已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主要对米糠多糖的提取、纯化方法及米糠多糖的各种功能活性做了简要综述,并展望了米糠多糖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肖云,张迎庆,糜志远[10](2012)在《米糠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米糠多糖是从稻糠中提取的一种活性多糖,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降脂、降血糖等活性。本文综述了米糠多糖的提取纯化工艺,米糠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米糠多糖的发展前景。
二、碱溶性米糠多糖的提取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碱溶性米糠多糖的提取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米糠多糖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功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米糠多糖的主要提取方法 |
1.1 热水浸提法 |
1.2 酸碱法 |
1.3 超声波法 |
1.4 微波法 |
1.5 酶解法 |
2 RBP的生物活性功能研究进展 |
2.1 RBP免疫功能 |
2.2 RBP抗炎功能 |
2.3 RBP抗氧化功能 |
3 米糠多糖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
4 结论 |
(3)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多糖的研究 |
1.1.1 多糖的提取 |
1.1.2 多糖的化学修饰方法 |
1.1.3 多糖的降解方法与降解后生物活性的变化 |
1.1.4 多糖的结构表征 |
1.1.5 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
1.1.6 多糖抗氧化机制及构效关系 |
1.2 茯苓 |
1.2.1 茯苓概述 |
1.2.2 茯苓的主要成分 |
1.2.3 茯苓多糖的研究进展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茯苓多糖的研究意义 |
1.3.2 分子量对多糖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意义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碱溶性茯苓多糖的提取与结构鉴定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试剂 |
2.2.1 实验原料 |
2.2.2 实验试剂 |
2.2.3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碱溶性茯苓多糖的提取工艺 |
2.3.2 碱溶性茯苓多糖的制备 |
2.3.3 多糖的全波长扫描分析 |
2.3.4 多糖的理化指标测定 |
2.3.5 多糖特性粘数的测定 |
2.3.6 单糖组成的测定 |
2.3.7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2.4 结果分析 |
2.4.1 全波长扫描结果分析 |
2.4.2 理化指标测定结果 |
2.4.3 特性粘数的测定结果 |
2.4.4 单糖组成的测定 |
2.4.5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2.5 本章讨论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降解与结构分析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试剂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试剂 |
3.2.3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 |
3.3.2 羧甲基茯苓多糖取代度的测定 |
3.3.3 红外光谱测定 |
3.3.4 制备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的条件筛选 |
3.3.5 分子量的测定 |
3.3.6 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取代度的测定 |
3.3.7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分析 |
3.3.8 刚果红实验 |
3.4 结果分析 |
3.4.1 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和取代度的测定结果 |
3.4.2 红外光谱分析 |
3.4.3 分子量的测定结果 |
3.4.4 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制备条件的筛选 |
3.4.5 不同分子量的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及其取代度的测定 |
3.4.6 高碘酸氧化与Smith降解分析 |
3.4.7 刚果红实验结果 |
3.5 本章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试剂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抗氧化活性测定 |
4.3.2 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对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
4.3.3 数据分析 |
4.4 结果分析 |
4.4.1 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抗氧化性的测定结果 |
4.4.2 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对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
4.5 本章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四大产区商品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多糖组成成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莼菜资源 |
1.2 植物多糖类物质生理功能简介 |
1.2.1 莼菜多糖类物质研究进展 |
1.3 植物单糖的研究概况 |
1.3.1 植物多糖的降解方法 |
1.3.2 单糖分离检测技术 |
1.4 多糖的提取方法 |
1.4.1 传统溶剂提取法 |
1.4.2 酸碱提取法 |
1.4.3 酶提取法 |
1.4.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1.4.5 微波辅助提取法 |
1.5 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1.5.1 抗氧化活性简介 |
1.5.2 多糖及其衍生物抗氧化作用机理 |
1.5.3 常用体外抗氧化研究方法 |
1.6 抑菌活性研究 |
1.6.1 多糖抑菌活性简介 |
1.6.2 多糖抑菌活常用检测方法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章 莼菜多糖的提取、组成及生理功能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3.2.1 实验所用标准品 |
3.2.2 实验试剂 |
3.2.3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莼菜多糖的提取 |
3.3.2 多糖的测定 |
3.3.3 单糖组成及含量测定 |
3.3.4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3.5 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 |
3.3.6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3.3.7 抑菌活性测定 |
3.4 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四大产区商品莼菜总糖含量分析 |
4.1.1 标准曲线 |
4.1.2 多糖含量 |
4.2 多糖标准品HPLC分析结果 |
4.2.1 单糖标准品色谱结果分析 |
4.2.2 单糖标准品标准曲线 |
4.2.3 四大产区商品莼菜多糖的组成及含量分析 |
4.3 莼菜多糖抗氧化活性分析 |
4.3.1 莼菜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比较 |
4.3.2 莼菜多糖FRAP还原能力比较 |
4.3.3 莼菜多糖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比较 |
4.3.4 四种莼菜多糖抗氧化活性综合评价 |
4.4 不同商品莼菜多糖抑菌活性分析 |
4.4.1 莼菜多糖对变形菌生长的影响 |
4.4.2 莼菜多糖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 |
4.4.3 莼菜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 |
4.4.4 莼菜多糖对枯草芽孢杆菌菌生长的影响 |
4.4.5 莼菜多糖综合抑菌活性比较 |
4.4.6 多糖物质组成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相关性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莼菜多糖组成成分及含量分析 |
5.2 莼菜多糖抗氧化活性分析 |
5.3 莼菜多糖抑菌活性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和参研课题 |
(5)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的提取、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发芽糙米米糠概述 |
1.1.1 发芽糙米研究进展 |
1.1.2 发芽糙米米糠营养成分研究现状 |
1.2 植物多糖研究概况 |
1.2.1 植物多糖提取方法 |
1.2.2 植物多糖分离纯化工艺 |
1.2.3 植物多糖结构鉴定 |
1.2.4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 |
1.3 研究内容 |
2 方法与材料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 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的提取 |
2.3.2 淀粉的脱除 |
2.3.3 蛋白质的脱除 |
2.3.4 多糖的纯化 |
2.3.5 多糖结构的初步鉴定 |
2.3.6 生物活性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的提取 |
3.1.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1.2 超声波辅助提取发芽糙米米糠多糖 |
3.1.3 微波辅助提取发芽糙米米糠多糖 |
3.1.4 复合酶法提取发芽糙米米糠多糖 |
3.1.5 多糖提取率的比较 |
3.2 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的纯化 |
3.2.1 淀粉的脱除 |
3.2.2 蛋白质的脱除 |
3.2.3 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的分离纯化 |
3.2.4 组分多糖纯度及其分子量的鉴定 |
3.3 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结构的初步鉴定 |
3.3.1 发芽糙米米糠多糖单糖分析 |
3.3.2 紫外光扫描结果 |
3.3.3 红外检测结果 |
3.4 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生物活性研究 |
3.4.1 抗氧化活性研究 |
3.4.2 癌细胞毒性研究 |
4 讨论 |
4.1 不同方法提取发芽糙米米糠多糖比较分析 |
4.2 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结构分析 |
4.3 发芽糙米米糠多糖抗氧化活性分析 |
4.4 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癌细胞毒性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灰树花对米糠多糖的酶法改性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米糠的概述 |
1.1.1 米糠产量及营养成分 |
1.1.2 米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 |
1.2 米糠多糖的概述 |
1.2.1 米糠多糖的提取工艺 |
1.2.2 米糠多糖的改性研究 |
1.2.3 米糠多糖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 |
1.3 灰树花的简介 |
1.4 展望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供试菌株 |
2.1.3 仪器与设备 |
2.1.4 主要试剂与溶液 |
2.2 试验方法 |
2.2.1 灰树花培养条件优化 |
2.2.2 灰树花胞内酶的提取与测定 |
2.2.3 米糠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 |
2.2.4 米糠多糖的成分测定 |
2.2.5 米糠多糖的理化性质分析 |
2.2.6 改性多糖的制备 |
2.2.7 改性前后多糖的NK细胞活性测定 |
2.2.8 改性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 |
2.2.9 改性前后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
2.2.10 改性前后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灰树花培养条件优化及胞内酶提取 |
3.1.1 培养基优化 |
3.1.2 发酵条件优化 |
3.1.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3.1.4 胞内酶酶活的测定 |
3.2 米糠多糖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
3.2.1 超声提取米糠多糖的工艺条件优化 |
3.2.2 酶法协同超声提取米糠多糖的工艺条件优化 |
3.2.3 米糠多糖的成分测定 |
3.2.4 米糠多糖的理化性质分析 |
3.3 改性多糖的制备、结构组成及活性研究 |
3.3.1 酶催化体系优化 |
3.3.2 改性前后多糖的NK细胞活性测定 |
3.3.3 改性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比较 |
3.3.4 改性前后多糖的分子量测定 |
3.3.5 改性前后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性比较 |
4 讨论 |
4.1 灰树花培养条件优化及胞内酶提取 |
4.2 米糠多糖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分析 |
4.3 改性多糖的制备、结构组成及活性研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发酵米糠多糖的制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米糠及米糠粕 |
1.2 米糠多糖的研究进展 |
1.2.1 米糠多糖的种类、组成及理化性质 |
1.2.2 米糠多糖的提取 |
1.2.3 米糠多糖的结构修饰 |
1.2.4 米糠多糖加工利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2.5 米糠多糖的应用前景 |
1.3 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米糠粕、米糠及白糠的成分分析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仪器设备 |
2.2.1 实验原料 |
2.2.2 主要试剂 |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成分测定 |
2.3.2 功能性成分测定 |
2.3.3 卫生指标测定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感官评价 |
2.4.2 成分测定 |
2.4.3 功能性成分 |
2.4.4 卫生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米糠粕提取液的成分分析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仪器设备 |
3.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米糠多糖 |
3.3.2 p H |
3.3.3 粗蛋白 |
3.3.4 葡萄糖 |
3.3.5 还原糖 |
3.3.6 NH4~+ |
3.3.7 K~+ |
3.3.8 PO_4~(3-) |
3.3.9 正己烷残留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灰树花发酵米糠粕提取液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仪器设备 |
4.2.1 试验材料 |
4.2.2 培养基 |
4.2.3 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培养方法 |
4.3.2 测定方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灰树花在不同培养基中的显微形态 |
4.4.2 灰树花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代谢 |
4.4.3 多糖含量 |
4.4.4 单糖组成分析 |
4.4.5 分子量 |
4.4.6 体外抗氧化性 |
4.4.7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乳酸菌发酵米糠粕提取液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仪器设备 |
5.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5.2.2 仪器与设备 |
5.3 培养方法 |
5.3.1 种子平板划线培养 |
5.3.2 乳酸菌菌液制备 |
5.3.3 液体种子培养 |
5.4 测定方法 |
5.4.1 p H |
5.4.2 酸度测定 |
5.4.3 氨基酸含量 |
5.4.4 多糖含量 |
5.4.5 多糖单糖组分的测定 |
5.4.6 抗氧化活性 |
5.4.7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能力测定 |
5.5 结果与讨论 |
5.5.1 菌种对产酸的影响 |
5.5.2 菌种对p H的影响 |
5.5.3 菌种对氨基酸的影响 |
5.5.4 菌种对多糖含量的影响 |
5.5.5 菌种对多糖单糖组成的影响 |
5.5.6 多糖体外抗氧化性 |
5.5.7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释放的影响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米糠粕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制备 |
6.1 前言 |
6.2 材料与仪器设备 |
6.2.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6.2.2 主要仪器设备 |
6.3 研究方法 |
6.3.1 米糠粕提取液的制备 |
6.3.2 植物乳杆菌发酵米糠粕提取液 |
6.3.3 功能性饮料的制备工艺 |
6.4 测定方法 |
6.4.1 米糠粕乳酸发酵饮料的感官指标 |
6.4.2 米糠粕乳酸发酵饮料的理化及卫生学指标 |
6.4.3 饮料稳定性测定 |
6.4.4 贮藏稳定性的测定 |
6.5 结果与讨论 |
6.5.1 白砂糖添加量对米糠粕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 |
6.5.2 柠檬酸添加量对米糠粕发酵饮料品质的影响 |
6.5.3 米糠粕乳酸饮料稳定剂的选择 |
6.5.4 米糠粕乳酸发酵饮料的主要成分 |
6.5.5 米糠粕乳酸发酵饮料的质量指标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结构分析及免疫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多糖的研究概况 |
1.1 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
1.2 多糖的提取 |
1.3 多糖的分离纯化 |
1.4 多糖的纯度鉴别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1.5 多糖的结构分析 |
1.6 多糖的构效关系 |
1.7 生物活性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 |
1.8 多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2 野菊花多糖的研究现状 |
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3.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 |
3.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野菊花粗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野菊花粗多糖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
2.2 碱法提取野菊花粗多糖的工艺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3.2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
3.3 碱法提取野菊花粗多糖的单因素研究 |
3.4 碱法提取野菊花粗多糖的正交实验 |
3.5 提取次数对碱溶性野菊花粗多糖含量的影响 |
3.6 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碱溶性野菊花粗多糖的初步分离研究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相关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
2.2 碱溶性野菊花粗多糖脱色素研究 |
2.3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研究 |
2.4 碱溶性野菊花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绘制 |
3.2 碱溶性野菊花粗多糖的脱色素研究 |
3.3 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研究 |
3.4 碱溶性野菊花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1.1 动物 |
1.2 仪器 |
1.3 试剂与材料 |
1.4 试剂的配制 |
1.5 碱溶性野菊花多糖(CIP)的制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2.2 对免疫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
2.3 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2.4 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溶血素影响的检测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免疫的影响 |
3.2 CIP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3.3 CIP对免疫抑制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进一步纯化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透析 |
2.2 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分级 |
2.3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柱层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级纯化 |
3.2 Sephadex G-75凝胶纯化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物化特性及结构表征 |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与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多糖的一般性质 |
2.2 多糖的光谱分析 |
2.3 多糖的均一性和相对分子质量 |
2.4 化学组成分析 |
2.5 高碘酸氧化 |
2.6 Smith降解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野菊花多糖的一般性质 |
3.2 多糖的光谱分析 |
3.3 多糖的均一性和相对分子质量 |
3.4 化学组成分析 |
3.5 多糖的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结果 |
4 讨论 |
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总结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米糠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功能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米糠多糖的提取方法 |
2 米糠多糖的纯化方法 |
2.1 蛋白质去除方法 |
2.2 淀粉去除方法 |
2.3 植酸盐的去除方法 |
3 米糠多糖的功能研究 |
3.1 米糠多糖的抗肿瘤活性 |
3.2 米糠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 |
3.3 米糠多糖的抗菌活性 |
3.4 米糠多糖的降脂及降血糖作用 |
4 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
(10)米糠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米糠多糖的生理功效 |
1.1 抗肿瘤 |
1.2 增强免疫调节 |
1.3 降脂 |
1.4 降血糖 |
2 米糠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2.1 热水浸提法 |
2.2 超声波法 |
2.3 高压电脉冲提取法 |
2.4 微波辅助浸提法 |
2.5 各种提取方法对比 |
2.5.1 超声波法、高压脉冲法与传统热水法对比 |
2.5.2 微波辅助法与传统热水法的对比 |
3 米糠多糖的纯化工艺研究 |
3.1 蛋白质去除法 |
3.2 淀粉去除法 |
3.3 色素植酸去除法 |
3.4 不同多糖成分的分离方法 |
4 RBS的研究展望 |
四、碱溶性米糠多糖的提取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米糠多糖的提取优化及载体构建[D]. 鄢宏浩.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 [2]米糠多糖的提取方法和生物活性功能的研究进展[J]. 孙英,杨艳平,刘娜,宋敏,王园,王瑞芳,齐景伟,安晓萍. 饲料研究, 2020(12)
- [3]不同分子量羧甲基茯苓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冯燕茹.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4]四大产区商品莼菜(Brasenia schreberi)多糖组成成分及其抗氧化、抑菌活性研究[D]. 滕左. 西南大学, 2019(01)
- [5]发芽糙米米糠多糖的提取、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 潘姝璇.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 [6]灰树花对米糠多糖的酶法改性及活性研究[D]. 刘诗瑶.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8(07)
- [7]发酵米糠多糖的制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曹秀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 [8]碱溶性野菊花多糖的结构分析及免疫活性研究[D]. 陆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4)
- [9]米糠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功能性研究进展[J]. 舒春林. 农业机械, 2012(33)
- [10]米糠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J]. 肖云,张迎庆,糜志远. 食品与药品,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