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例肝豆状核变性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优优[1](2020)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内镜治疗及外科手术(脾切除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的疗效,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因肝硬化合并EGVB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病例资料和随访信息完整的患者112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内镜治疗组(60例)及外科手术组(52例),收集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通过电话追踪随访,记录每组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生存和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影响患者治疗后再出血和生存的预测因素。结果:(1)外科手术组在1个月、6个月和1年内的再出血率为1.9%、3.8%、9.6%,内镜治疗组分别为15.0%、20.0%、26.7%,两组在1个月、6个月和1年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式是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外科手术相对于内镜治疗可降低再出血风险,外科手术再出血风险为内镜治疗的0.293倍(OR=0.293,95%CI=0.0990.866,P=0.026)。(2)Kaplan-Meier分析显示外科手术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1%、90.4%、85.6%,而内镜治疗组分别为90.0%、80.6%、7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P=0.142)。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再出血(P=0.028,HR=4.220,95%CI=1.16415.296)、Child-Pugh分级(P=0.017,HR=2.802,95%CI=1.2066.507)和MELD评分(P=0.003,HR=1.238,95%CI=1.0781.422)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3)外科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9%)明显高于内镜治疗组(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外科手术组并发症种类多于内镜治疗组。结论:(1)外科手术治疗预防再出血效果优于内镜治疗,但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镜治疗。(2)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再出血的独立预后因素,外科手术相对于内镜治疗可降低再出血风险。(3)再出血、Child-Pugh分级和MELD评分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元华[2](2020)在《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是一组由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侧枝循环的建立、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最凶险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临床上对于EGVB的外科治疗以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with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OSPD)多见,它的临床效果确切。近些年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的快速发展,TIPS逐渐成为EGVB的一线治疗,但它的远期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治疗EGVB,OSPD与TIPS的疗效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故本研究将对OSPD及TIPS两种方式治疗EGVB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合理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与介入科在2014.1.1-2016.12.31因EGVB施行OSPD与TIPS治疗的1 7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OSPD组(n=83)和TIPS组(n=8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结果,同组及组间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OSPD组83例,其中男性为6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8.8±10.7岁;TIPS组88例,其中男性为7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7±10.3岁。OSPD组中病因分类,酒精性肝硬化6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1例、乙肝肝硬化66例、隐源性肝硬化9例;TIPS分类,酒精性肝硬化9例、肝吸虫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2例、乙肝肝硬化67例、隐源性肝硬化4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布加综合征4例。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OSPD组A级肝功能52例,B级肝功能26例,C级肝功能5例;TIPS组中A级肝功能35例,B级肝功能41例,C级肝功能12例。2、OSPD组中手术开始时门静脉压力测定为(35.4±4.0)cmH2O(1cmH2O=0.098kPa),断流术后为(29.8±6.6)cmH2O;TIPS 术前为(38.9±7.4)cmH2O,术后为(25.2±5.6)cmH2O,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3、OSPD组与TIPS组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高于TIPS组(P<0.05);(2)术后1周、术后1-3月的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TIPS组(P<0.05);(3)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蛋白均高于TIPS组(P<0.05);(4)术后1周、术后1-3月的总胆红素均低于TIPS组(P<0.05);(5)术后1周的谷丙转氨酶低于TIPS组(P<0.05)。4、OSPD组中位住院总费用为62707.0(30686~117836)元,TIPS组为86945.5(60523~189845)元,两者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PD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6~33)天,TIPS组为5(2~15)天,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SPD组中有6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TIPS组中有1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1%、17.05%,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OSPD组与TIPS组在随访过程中均有8例死亡,两者死亡率分别为9.64%、9.09%,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OSPD组在术后第1-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4.69%、7.14%、9.61%、15.1 5%、28.57%;TIPS 组分别为 11.11%、17.33%、26.32%、51.35%、86.36%。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OSPD组术后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总胆红素)得到明显改善;TIPS组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改善不明显。2、与TIPS组相比,OSPD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对更长,但是住院费用相对更低。3、与TIPS组相比,OSPD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是TIPS组更容易发生肝性脑病。4、与TIPS组相比,OSPD组远期再出血率(第3-5年)明显更低。
赵圣云,韩辉,许金波,吕丹丽,宋书婷[3](2019)在《苏子降气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脾切术后并发气逆》文中提出肝豆状核变性,属中医"肝风"范畴。脾切除术是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方法之一,术后并发症较多,胸闷、气喘等气逆证候常常伴随出现,证型多上实下虚,先天不足是其根本病因,铜毒、湿热、瘀血、痰浊内蕴,毒邪为害,而变生诸症为主要病机,补益肝肾、降气平喘为基本治疗原则,临床多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黄龙,于庆生,潘晋方,帅剑锋,梁久银,张琦,刘举达,王振[4](2014)在《外科辅助治疗肝豆状核变性231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行外科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8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1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行外科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针对手术前后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明确外科辅助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进行5年临床随访,了解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本组资料中,172名患者行脾脏切除术,34名患者行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5名患者行门腔静脉分流术。术后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本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79例,5例死亡,随访期间17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脾脏切除术是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但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需谨慎实施。
尤银刚[5](2013)在《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是消化科的危重急症,如何快速止血,防止再出血,挽救患者生命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实验研究目的在于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研究影响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生存时间因素,为临床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探讨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12月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感染科、肝病科经急诊胃镜确诊的88例EGVB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给予生长抑素(奥曲肽)联合内镜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奥曲肽治疗,通过比较2组的初次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消失率,观察2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所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分别记录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肝功能分级、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血清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腹水程度、血钠浓度、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等指标,采用Kaplain-Meier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止血成功43例,止血成功率为89.5%,对照组72小时内止血成功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48例中再出血9例,发生率为18.8%,对照组40例再出血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6个月内,治疗组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52.1%,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分级、血清球蛋白、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时间有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生长抑素(奥曲肽)联合内镜治疗是一种止血快、效果好、安全有效的手段。肝功能分级、血清球蛋白、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时间具有相关性。
宿宝栋[6](2011)在《原位脾切除术与传统脾切除术并发症的比较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脾切除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脾肿大及巨脾的主要外科手段。传统的脾切除术已为普通外科医生所熟悉。原位脾切除术是近年来的新兴术式,是对传统脾切除术的改良。本实验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原位脾切除与传统脾切除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中的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意义。方法查阅武汉同济医院肝脏外科2006年至2010年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单纯脾切除的病历,共9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原位脾切除组46例,传统脾切除组52例,统计手术中出血、输血及并发症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原位脾切除组及单纯脾切除组的出血量分别为281.63±109.30ml和422.45±153.00ml,P<0.05;原位脾切除组0例发生胰瘘,传统脾切除组5例发生胰瘘,占9.61%,P<0.05;原位脾切除组中共有11人输血,占31.42%,传统脾切除中27人输血占51.92%,P<0.05.结论较传统脾切除术,原位脾切除术可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减少手术中需输血的病例数及血细胞的输入量,并减少手术中晶体液的用量,且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脾切除术。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单纯脾切除的患者,原位脾切除术较传统脾切除术更具优势。
伍建辉,陈莹,叶晓靖,尹震宇[7](2009)在《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晚期肝硬化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对2例晚期肝硬化患者实施经门静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前对出血行紧急处理,予以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健康指导及出血、血栓形成、感染、肝昏迷等并发症的观察,出院前予以休息、营养、活动及服药指导,告知返院再次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时间。结果患者首次术后住院12、13 d,血常规、肝功能正常出院。随访910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分别于出院后1、4个月返院再行干细胞移植,过程顺利,肝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提示周密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邓玉华[8](2009)在《25例儿童亲体肝移植围手术期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儿童亲体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及评价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施行亲体肝移植的患儿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胆道闭锁合并胆汁性肝硬化15例,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病)3例,肝糖原累积症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3例,急性药物性肝功能衰竭1例,原发性肝硬化1例。结果:25例手术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死亡3例,其中:1例于术后3天死于门静脉血栓,1例亲体肝移植术后7天出现肝动脉血栓形成,再次行尸体肝劈离式肝移植,术后1月因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术后感染曲霉菌死亡;其余22例顺利出院。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治疗,是亲体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刘育蕾,王亚辉,褚静茹,严谨[9](2007)在《预防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降低术后再出血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999-2005年219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随访率96%(210/219),有8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再出血率3.8%(8/210),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5例,残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大出血2例,脾切除术后间断少量黑便伴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良好术式,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保证。
刘育蕾,王亚辉,褚静茹,严谨[10](2006)在《预防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说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术式,是目前国内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用、疗效最佳的术式。其主要优点是能即刻确切止血, 能维持门静脉的入肝血流,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低,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少,远期
二、1例肝豆状核变性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肝豆状核变性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参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
2.1 肝硬化合并EGVB的病理生理机制 |
2.2 肝硬化合并EGVB的诊断 |
2.3 肝硬化合并EGVB的一般治疗 |
2.4 肝硬化合并EGVB的药物治疗 |
2.4.1 血管活性药物 |
2.4.2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
2.4.3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
2.5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
2.6 肝硬化合并EGVB的内镜治疗 |
2.6.1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
2.6.2 硬化剂注射术 |
2.6.3 组织胶注射术 |
2.7 肝硬化合并EGVB的介入治疗 |
2.7.1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2.7.2 经静脉球囊闭塞逆行栓塞术 |
2.7.3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 |
2.8 肝硬化合并EGVB的外科手术治疗 |
2.8.1 分流术 |
2.8.2 断流术 |
2.8.3 肝脏移植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资料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评分标准 |
3.3 治疗方法 |
3.4 资料采集 |
3.5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再出血情况 |
4.3 再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
4.4 生存情况 |
4.5 生存率影响因素分析 |
4.6 并发症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门静脉压力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后资料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两种术式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
4.2 两种术式对血常规的影响 |
4.3 两种术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
4.4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4.5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 |
4.6 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 |
4.7 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全文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3)苏子降气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脾切术后并发气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方药分析 |
3 病案举例 |
4 结语 |
(4)外科辅助治疗肝豆状核变性23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围手术期处理 |
1.2 手术情况及随访 |
1.3 分析方法 |
1.4 术后并发症诊断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临床资料分析 |
2.2 手术方式相关资料 |
2.3 术后并发症分析 |
2.4 术后随访资料 |
3 讨论 |
(5)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研究概述 |
1.1.1 病因研究 |
1.1.2 基础实验研究 |
1.2 治疗概述 |
1.2.1 药物治疗 |
1.2.2 气囊压迫止血 |
1.2.3 内镜治疗 |
1.2.4 外科治疗 |
1.2.5 肝移植治疗 |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粘合剂栓塞的治疗准备 |
2.2.2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剂聚桂醇栓塞治疗的准备 |
2.2.3 疗效判定指标 |
2.2.4 临床随访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临床疗效 |
3.1.1 止血率 |
3.1.2 曲张静脉消失率 |
3.1.3 复发再出血 |
3.1.4 平均每例注射的次数 |
3.1.5 平均止血所需要的时间 |
3.1.6 治疗期间的输血量 |
3.1.7 6周死亡率 |
3.2 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肝硬化的病理生理改变 |
4.2 临床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手段 |
4.3 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预防再出血 |
4.4 EGVB的综合治疗 |
4.5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后 |
4.6 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的相关因素 |
4.7 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 |
4.8 关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二级预防 |
4.8.1 一级预防 |
4.8.2 二级预防 |
4.9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 |
4.10 其他治疗方法 |
4.10.1 组织粘合剂治疗 |
4.10.2 联合治疗 |
4.10.3 其他治疗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原位脾切除术与传统脾切除术并发症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晚期肝硬化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结果 |
2 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1.1 出血时的急救护理 |
2.1.2 心理护理 |
2.1.3 术前准备 |
2.2 术后护理 |
2.2.1 一般护理 |
2.2.2 健康指导 |
2.2.3 并发症观察 |
2.2.4 出院指导 |
2.3 返院行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
3 小结 |
(8)25例儿童亲体肝移植围手术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25 例儿童亲体肝移植围手术期临床疗效观察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果 |
2.1 受体情况 |
2.2 供体情况 |
3 讨论 |
3.1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时机 |
3.2 手术缝合技巧 |
3.3 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3.4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治疗 |
3.5 肝移植术后随访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胆道闭锁最新进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1例肝豆状核变性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分析[D]. 赵优优. 吉林大学, 2020(08)
- [2]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D]. 刘元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3]苏子降气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脾切术后并发气逆[J]. 赵圣云,韩辉,许金波,吕丹丽,宋书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2)
- [4]外科辅助治疗肝豆状核变性231例临床分析[J]. 黄龙,于庆生,潘晋方,帅剑锋,梁久银,张琦,刘举达,王振. 肝胆外科杂志, 2014(03)
- [5]生长抑素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观察[D]. 尤银刚. 兰州大学, 2013(05)
- [6]原位脾切除术与传统脾切除术并发症的比较分析[D]. 宿宝栋.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7]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晚期肝硬化的护理[J]. 伍建辉,陈莹,叶晓靖,尹震宇. 护理学杂志, 2009(20)
- [8]25例儿童亲体肝移植围手术期疗效观察[D]. 邓玉华. 重庆医科大学, 2009(06)
- [9]预防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护理[J]. 刘育蕾,王亚辉,褚静茹,严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08)
- [10]预防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护理体会[A]. 刘育蕾,王亚辉,褚静茹,严谨. 第七届中韩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 2006
标签:肝硬化论文; 外科手术论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论文; 脾切除论文; 肝硬化失代偿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