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逆变式管道手工弧焊机 ZX7-400B型多功能焊机的开发和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徐晖,柏朋成[1](2017)在《通用重工:连接全世界 通用无界》文中研究表明上海通用重工集团是中国第一家集电焊机、焊接材料、切割机及焊接技术研究、焊接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焊接产业集团。始终秉承"诚信、创新"的核心价值,为全球客户提供"焊接与切割整体解决方案"。
邢敏周[2](2014)在《多功能脉冲MIG焊焊接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脉冲MIG/MAG焊是一种高质量的焊接方法,随着国家工业水平的发展,对焊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精确波形控制的脉冲弧焊电源已成为高端焊接电源的主流。本文研制了一套脉冲MIG/MAG焊接系统,主要包括电源部分和送丝装置部分,电源部分主要包括以IGBT为率开关器件的全桥逆变主电路、以MCU加脉宽调制器件SG3525在加上专业的驱动器件M57962组成的控制硬件平台,在此平台上通过软件的变化,不同的算法变化,实现不同功能,不同丝径,不同工艺要求的焊接电源,同时,良好的人机界面也为焊接设备、焊接工艺的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基础。文中详细介绍了各软硬件的实现。送丝装置部分主要包括直流电机和以TMS320F2812为控制核心的控制电路,直流电机采用了速度反馈的方式,让控制精度能达到很高,保证了脉冲过渡的稳定性。本文特别针对长输管道建设工艺要求,针对性做了满足X80钢焊接工艺中的一种方案,用金属粉芯短路过渡来根焊,再用金属粉芯脉冲焊来填盖的工艺。本研究经过硬件软件架构的设计,大量实验数据的收集,不断优化硬件平台,也不断完善软件的算法,形成专家数据库。最后能实现根焊和脉冲的填盖,操作容易,性能稳定,焊缝成形效果良好,达到课题的目标。
余小榕[3](2014)在《多功能逆变焊机数字化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给数字化弧焊电源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化弧焊电源具有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效率高等特点;具有更好的工艺稳定性和更好的工艺效果;具有良好的通讯接口,可以与PC机通讯,植入焊接专家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可以方便地实现焊接过程的监控。数字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焊接电源性能的提高和功能的拓展,数字化弧焊电源已经从简单的焊接电弧功率供给单元向多功能复合的智能型焊接设备发展。本文以Microchip公司16位系列的dsPIC30F4011数字信号控制器为控制核心,设计多功能逆变焊机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手工电弧焊恒斜率下降和恒流带外拖外特性输出,实现直流TIG焊和脉冲TIG焊控制。本文首先分析了弧焊电源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软开关型全桥逆变式主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对数字信号控制器dsPIC30F4011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设计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硬件电路主要包括采样电路、保护电路、D/A转换电路、PWM发生电路、驱动电路、参数显示电路等。设计的人机交互系统便于用户植入焊接参数,并能直观地以数字式显示焊接过程参数。在控制系统硬件的基础上,设计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主程序流程图,根据焊接方式标志位进入不同的焊接控制子程序。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不同的焊接时序控制,在同一硬件系统实现多种焊接功能。根据TIG焊的工艺时序,设计TIG焊提前送气、引弧、电流上升、脉冲控制、电流衰减、滞后送气等焊接控制程序。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软件编写A/D转换子程序、D/A转换子程序、参数设置、显示程序等。控制系统采用PI控制。根据不同的焊接方式,采取不同的运算处理实现不同的外特性输出。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焊机的可靠工作,采取了不同的硬软件抗干扰措施。在熟悉MPLAB IDE软件开发平台基础上,编写和调试软件。对数字化控制系统进行试验。实验表明,操作面板简单、直观,操作方便。测试DAC的输出和IGBT驱动信号,均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测试焊机输出的空载电压,空载电压能满足弧焊电源对引弧的要求。利用高压探头IGBT两端的电压,利用互感器检测主电路变压器原边电流,结果表明主电路能实现软开关。用铸铁电阻作为假负载,测试手工电弧焊的两种外特性曲线。在TIG焊方式下,检测高频引弧的成功率,通过霍尔电流传感器检测脉冲TIG焊的输出波形。试验表明设计的数字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
彭平艳[4](2012)在《数字控制软开关逆变直流弧焊电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逆变弧焊电源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与生活中,目前普通的逆变弧焊电源因采用硬开关、模拟控制,存在效率不高、可靠性差、控制灵活性不高等不足。为克服以上问题,本文对逆变弧焊电源的软开关及数字控制进行研究,这对顺应节能环保理念、提高焊接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逆变弧焊电源软开关电路主要采用移相全桥电路,但移相全桥软开关电路存在占空比丢失、滞后桥臂较难实现软开关等问题,而弧焊电源又工作在从空载到短路较宽的负载范围,为此,本课题采用另一种新型的全桥软开关AERCs-ZVZCS电路。对该电路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研究,阐明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该电路的特点,并进行了电路的小信号建模。该电路具有占空比丢失小、控制简单、软开关实现范围宽等优点。通过对主电路及电弧负载模型的分析与建立,设计了系统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参数。并对所设计的参数进行了saber仿真,仿真结果很好地吻合了理论分析。为了提高系统的控制灵活性,对以TMS320LF2812为核心的数字控制系统的软件及硬件进行了分析并设计相应的硬件电路及系统控制程序。最后研制了一台4.2kW基于数字控制的软开关逆变焊机电源原理样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明确系统的损耗分布,对系统各部分的损耗进行了分析及计算,所得的系统损耗分布结果对进一步优化系统和提高系统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周鑫[5](2008)在《数字化管道焊机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为了满足管道焊接焊接的小型化,高效化。本文首先介绍了焊接电源“数字化”的概念,然后结合当前数字化管道焊接电源的国内外发展形势,针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特点,阐明了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芯片的选择。重点介绍了所研制的数字化管道焊接逆变弧焊电源的组成结构和控制原理。分别就逆变焊机的主电路、PWM控制电路、保护电路、驱动电路以及送丝电路做了详细地分析,并从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阐述。管道焊接分为纤维素下向焊和半自动药芯焊,本文详细介绍了纤维素下向焊与半自动药芯焊的工艺特点。纤维素下向焊采用恒流的控制方法。半自动药芯焊采用恒压的控制方法焊机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部分都进行了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系统软件采用C语言,以模块化方法设计。文中详细说明了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方法,介绍了主程序和子程序的功能和结构。通过试验,对该电源的实现方案、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初步的试验结果,给出了在试验过程中记录的相关数据与波形;对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焊机主电路响应速度快,硬件电路简单可靠,系统软件高效、移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基本达到了最初设计的构想和要求。
刘拥军[6](2005)在《半桥式IGBT250A逆变CO2焊主电源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CO2气体保护焊由于其高效节能、成本低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飞溅大、焊接成型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逆变焊接电源由于节能、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已经成为焊接电源的主导产品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在逆变焊机的研制和生产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焊接设备上,具体的说就是设备的可控性差,可靠性低;反应在工艺上就是熔滴过渡稳定性差,金属飞溅大,焊缝成形差。因此,研究IGBT 逆变CO2焊接电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介绍了IGBT 逆变CO2弧焊电源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并对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即总的发展趋势是向着高效率化、大容量化、高频化、轻量化、模块化、智能化和降低IGBT 的功耗方向发展并以提高可靠性为核心。在分析成、渝两地各类工业企业的焊接电源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内外焊接电源应用和发展现状的情况下提出了本研究课题。论文介绍了IGBT 逆变焊接电源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整台焊接电源包括电源主电路、控制电路和保护电路。在主电路中,对电源的各种电路形式进行了比较并最终选择半桥式逆变主电路,对IGBT 管的各种特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输入整流滤波电路、IGBT 逆变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和中频变压器等各个元件参数进行了详尽的参数设计和选用。控制电路基于SG3526 的PWM 控制技术,根据CO2焊接时所需的电源外特性要求以及主电路对驱动电路的要求,本文对驱动电路和外特性控制电路进行了设计,以满足CO2 焊接时对电源外特性、电源动特性等方面的需求。在保护电路中,本文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过流、过压及过热等保护措施等方案。在确定器件并选定参数的基础上,本文还进行了主电路波形测试实验研究。实验表明,主电路设计结构合理,器件工作可靠,所选参数恰当,焊接输出波形良好,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的。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7](2003)在《推动中国电器工业发展的导向性意见》文中提出中国电器工业是我国机械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为电力工业提供主要装备的行业,是机械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器工业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提供各种各样电气设备与用品的重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加强和完善电器工业的宏观调控与引导,在党的十六大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宏伟蓝图指引下,应抓紧制定和落实未来十年电器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方向和相关措施。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债、技改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和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电器工业的经济运行也呈现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态势。中国电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其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4%左右,占全国机械工业的28.48%,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10亿美元,位居全国机械工业11个大行业的第一位。为保持“十五”后几年和“十一五”电器工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安排的《电工行业调整、改造和发展导向性意见》课题内容要求,组织了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有关行业分会的专家和总会的专家编写了《中国电工行业调整、改造和发展导向性意见》一书,含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等20个主要行业,内容丰富,信息资料可?
张铁[8](2003)在《新型逆变式管道手工弧焊机 ZX7-400B型多功能焊机的开发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全面开工,管道焊接中手工药皮焊条下行焊工艺技术和装备成为焊接工程领域的热点。 纤维素焊条下行焊工艺对电源的一些特殊要求如下:
彭伟民,王小兰[9](1996)在《IGBT逆变焊机的现状和未来——兼谈时代集团焊机事业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近几年,在中国焊机制造领域,掀起了一股“逆变热”,尤其是一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新技术企业对逆变技术应用于焊机制造领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据统计,从93年的几十家到93年、94年的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企业在研究逆变焊机技术。但到了96年,这股“逆变热”已经降温,一些科研单位将其成果“束之高阁”,一些企业因无法克服逆变焊机产业化过程中的困难纷纷下马,原本就按兵不动的老电焊机厂更是望而却步,欲更新焊机的一些
陈小峰[10](2011)在《多功能数字化焊机智能控制》文中指出随着高效、节能的逆变焊机的快速发展,以及功能强大的嵌入式系统不断应用到弧焊电源领域,正引领着焊接逐渐步入了数字化时代。本课题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多功能数字化焊机进行了优化控制,整合了多种功能一体化,设计了焊接专家系统,研制出了基于高速芯片的Power Pulse-II 630/500/350三款多功能数字化焊机。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功能数字化焊机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基于高速芯片的常规数字化经典技术,以及焊接专家数据库设计、人机交互系统等关键技术,明确了课题的主要内容。多功能数字化焊机的硬件系统包括主控母板的PID模块、送丝模块、反馈模块、IGBT模块、通讯模块等以及控制面板上的人机交互系统。在整个多功能数字化焊机研制过程中,利用小波分析仪实时精确的采集检测电压、电流信号,对焊机的硬件、软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在一脉一滴或射流过渡等熔滴过渡方式基础之上,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论公式推导,设计了铝合金双脉冲MIG焊专家数据库并进行优化。利用MATLAB平台,对专家数据库的原始数据采取曲线拟合方法,通过量化分析曲线拟合评判效果指标,得出最佳一元化专家数据库。在脉冲定频模型的专家数据库基础之上,开发了低频调制频率可变(即变频)的专家数据库功能。分析了多功能数字化焊机中的手工焊、CO2焊、单脉冲焊和双脉冲焊的过程控制,制定了各自的工艺流程模块。针对焊接过程中的弧压控制问题,设计了能量控制和变速送丝控制两种方案;针对铝合金焊接存在的起弧、收弧困难的现象,分别提出了“热脉冲起弧”、“数字化收弧”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起弧、收弧问题。优化了焊接过程控制,系统整合了多功能数字化焊机的各项功能。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和专业客户试用反馈,完善了铝合金双脉冲MIG焊的专家数据库,试验证明了基于数学建模的铝合金双脉冲MIG焊专家数据库理论设计是可行的。
二、新型逆变式管道手工弧焊机 ZX7-400B型多功能焊机的开发和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逆变式管道手工弧焊机 ZX7-400B型多功能焊机的开发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通用重工:连接全世界 通用无界(论文提纲范文)
三大产业齐头并进 |
(1)电焊机产业 |
(2)焊接材料产业 |
(3)切割自动化装备产业 |
专注创新引领行业 |
(1)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
(2)中国能效之星 |
(3)推动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
点评: |
(2)多功能脉冲MIG焊焊接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焊接电源的发展 |
1.1.1 焊接电源的发展现状 |
1.1.2 逆变技术在焊接电源的应用特点 |
1.2 功率器件的发展 |
1.3 数字化焊接电源的特点 |
1.3.1 数字化焊接电源的特点 |
1.3.2 数字化脉冲 MIG/MAG 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脉冲 MIG/MAG焊接电源的设计 |
2.1 多功能脉冲 MIG 焊的系统组成 |
2.2 电源拓扑结构设计 |
2.2.1 逆变式弧焊电源的基本原理 |
2.2.2 软启动电路的设计 |
2.2.3 全桥逆变电路拓扑的设计 |
2.2.4 直流母排的设计 |
2.2.5 开关器件的选择 |
2.3 焊接电源控制电路系统设计 |
2.4 焊接电源的 PWM 控制 |
2.4.1 工作原理介绍 |
2.4.2 SG3525 的特点 |
2.5 驱动电路的设计 |
2.5.1 驱动电路的基本要求 |
2.5.2 驱动能力计算 |
2.5.3 M57962AL 的外部特征及工作原理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源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 |
3.1 控制系统的构成 |
3.1.1 数字化控制系统的特点 |
3.1.2 数字化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成 |
3.2 控制系统要实现的基本功能 |
3.2.1 特殊的短路过渡功能 |
3.2.2 填充、盖面焊的一脉一滴喷射过渡功能 |
3.3 MCU 功能介绍 |
3.4 操作面板的设计 |
3.5 给定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
3.6 电流检测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
3.6.1 霍尔电流传感器的特点 |
3.6.2 电流霍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3.6.3 被检测电流的 A/D 转换 |
3.7 I/O 接口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软件设计与分析 |
4.1 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 |
4.1.1 长焊缝和短焊缝的时序控制 |
4.1.2 引弧和收弧控制 |
4.1.3 参数的显示 |
4.2 控制系统的主程序 |
4.3 控制系统的子程序 |
4.3.1 参数调整子程序 |
4.3.2 焊接模式选择子程序 |
4.3.3 焊接过程控制子程序 |
4.3.4 中断服务子程序 |
4.3.5 参数存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送丝装置的设计 |
5.1 TMS320F2812 芯片简介 |
5.2 无刷直流电机 |
5.3 系统硬件构成和工作原理 |
5.3.1 逻辑电路 |
5.3.2 驱动电路 |
5.3.3 速度检测 |
5.3.4 数字式 P I D 算法 |
5.3.5 数/模转换(DAC) |
5.3.6 模/数转换(ADC) |
5.3.7 面板控制系统 |
5.3.8 遥控盒 |
5.3.9 RS-232、RS-485、CAN 模块、McBSP 模块 |
5.3.10 SRAM |
5.3.11 电源模块 |
5.4 系统软件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脉冲 MIG/MAG系统的试验 |
6.1 金属粉芯特殊短路过渡 |
6.2 脉冲焊功能的填盖焊实验 |
6.2.1 实芯焊丝脉冲焊 |
6.2.2 金属粉芯脉冲焊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所承担的科研任务与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多功能逆变焊机数字化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TIG焊及其焊接电源 |
1.1.1 TIG焊简介 |
1.1.2 TIG焊电源 |
1.1.3 直流脉冲TIG焊 |
1.2 数字化弧焊电源 |
1.2.1 数字化弧焊电源的发展 |
1.2.2 数字化弧焊电源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1.3 数字化焊接电源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焊机主电路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2.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1 弧焊逆变电源主电路 |
2.1.2 数字化焊机主电路设计 |
2.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2.2.1 数字信号控制器简介 |
2.2.2 最小系统及锁相环技术 |
2.2.3 采样电路设计 |
2.2.4 D/A转化电路设计 |
2.2.5 参数显示电路设计 |
2.2.6 PWM发生电路设计 |
2.2.7 驱动电路设计 |
2.2.8 开关电源电路设计 |
2.2.9 保护电路设计 |
2.2.10 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3.1 开发环境简介 |
3.2 软件设计 |
3.2.1 主程序设计 |
3.2.2 TIG焊时序控制 |
3.2.3 脉冲TIG焊控制 |
3.2.4 直流TIG焊控制 |
3.2.5 手工电弧焊控制 |
3.2.6 参数预置和显示子程序 |
3.2.7 A/D子程序 |
3.2.8 D/A子程序 |
3.2.9 中断子程序 |
3.2.10 PI控制子程序 |
3.2.11 其它子程序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
4.1 电磁干扰来源与电磁抗干扰原则 |
4.2 硬件抗干扰措施 |
4.2.1 DSC最小系统抗干扰 |
4.2.2 电源抗干扰 |
4.2.3 隔离与接地 |
4.2.4 空间抗干扰 |
4.2.5 印制电路板抗干扰 |
4.2.6 滤波 |
4.3 软件抗干扰措施 |
4.3.1 看门狗定时器 |
4.3.2 数字量输入输出软件抗干扰 |
4.3.3 指令冗余 |
4.3.4 设计软件陷阱 |
4.3.5 数字化滤波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控制系统性能测试 |
5.1 模块测试 |
5.1.1 显示和参数预置 |
5.1.2 D/A转换电路 |
5.1.3 驱动电路测试 |
5.1.4 保护电路测试 |
5.2 整体测试 |
5.2.1 空载电压测试 |
5.2.2 软开关逆变回路测试 |
5.2.3 手工电弧焊外特性测试 |
5.2.4 高频引弧测试 |
5.2.5 脉冲TIG焊波形测试 |
5.3 改善性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数字控制软开关逆变直流弧焊电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逆变弧焊电源概述 |
1.1.2 逆变弧焊电源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 数字化逆变弧焊电源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
1.3 逆变弧焊电源软开关及其研究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逆变直流弧焊电源的工作原理 |
2.1 系统工作原理 |
2.2 系统主电路拓扑选择 |
2.3 AERCs-ZVZCS 电路工作原理 |
2.4 AERCs-ZVZCS 电路特点分析 |
2.4.1 AERCs-ZVZCS 电路主开关管软开关实现 |
2.4.2 AERCs-ZVZCS 电路辅助开关管软开关实现 |
2.4.3 AERCs-ZVZCS 电路占空比丢失分析 |
2.4.4 AERCs-ZVZCS 电路环流分析 |
2.5 AERCs-ZVZCS 电路仿真及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电路模型建立及控制设计 |
3.1 AERCs-ZVZCS 电路小信号建模分析 |
3.1.1 电路小信号模型 |
3.2 电弧负载模型分析及建立 |
3.2.1 电弧负载的非线性 |
3.2.2 电弧负载非线性模型建立 |
3.2.3 电源-电弧系统模型 |
3.3 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控制软开关逆变弧焊电源系统设计 |
4.1 主电路设计 |
4.1.1 AERCs-ZVZCS 开关管设计 |
4.1.2 缓冲电容的设计 |
4.1.3 变压器的设计 |
4.1.4 整流二极管的设计 |
4.1.5 输出滤波电感及电容的设计 |
4.2 基于 DSP 数字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4.2.1 驱动电路设计 |
4.2.2 输出电压电流调理电路设计 |
4.2.3 保护电路设计 |
4.2.4 辅助电源电路设计 |
4.3 基于 DSP 的数字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4.3.1 主程序设计 |
4.3.2 焊接过程控制程序设计 |
4.4 数字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
4.4.1 硬件抗干扰设计 |
4.4.2 软件抗干扰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分析 |
5.1 系统辅助源实验波形 |
5.2 主电路软开关实现波形分析 |
5.3 系统的突加突卸实验 |
5.4 电源外特性实验及分析 |
5.5 温升测试 |
5.6 效率测试 |
5.7 系统电路损耗分析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
(5)数字化管道焊机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焊条电弧焊 |
1.1.2 半自动焊 |
1.1.3 自动焊 |
1.2 在国内外管道焊接发展的历史及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数字化焊机基本原理及管道焊接工艺特点 |
2.1 电焊机数字化的实现 |
2.1.1 主电路的数字化 |
2.1.2 控制电路的数字化 |
2.2 管道焊接简介 |
2.2.1 长输管道对焊接设备的特殊要求 |
2.2.2 管道焊接对焊机电源的特殊要求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数字化管道焊接电源系统硬件设计 |
3.1 总体设计 |
3.2 主电路设计 |
3.2.1 初级整流电路与滤波电路 |
3.2.2 功率开关电路 |
3.2.3 高频变压器与次级整流电路 |
3.3 电路关键部分的设计 |
3.3.1 桥臂电容 |
3.3.2 高频变压器 |
3.3.3 IGBT的选择 |
3.4 DSP控制系统硬件电路 |
3.4.1 控制芯片的选择 |
3.4.2 基于 DSP主控电路板的设计 |
3.4.3 DSP硬件电路板 |
3.5 焊机的主控制电路 |
3.5.1 焊接主控板电路设计 |
3.5.2 送丝系统电路设计 |
3.5.3 IGBT驱动电路 |
3.5.4 主控电路板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抗干扰设计 |
4.1 抗干扰设计 |
4.1.1 系统硬件抗干扰措施 |
4.1.2 软件抗干扰措施 |
4.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DSP主控系统软件设计 |
5.1 DSP开发环境介绍 |
5.2 DSP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2.1 管道焊接程序设计 |
5.2.2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
5.2.3 控制参数,反馈信号采集子程序设计 |
5.2.4 PWM波形的产生 |
5.2.5 纤维素手弧焊程序设计 |
5.2.6 药芯焊半自动焊程序设计 |
5.2.7 引弧子程序设计 |
5.2.8 燃弧子程序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管道焊机的系统调试 |
6.1 试验设备及调试软件环境 |
6.2 脱机调试 |
6.2.1 系统调试 |
6.2.2 驱动电路的调试 |
6.3 联机试验 |
6.3.1 电源外特性测试 |
6.4 现场焊接试验 |
6.4.1 纤维素手弧焊接 |
6.4.2 药芯自保护焊接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附录 |
1. 系统初始化子程序 |
2. 显示子程序 |
3. AD转换子程序及数据处理程序 |
4. 药芯焊焊接子程序 |
5. 控制主程序 |
致谢 |
(6)半桥式IGBT250A逆变CO2焊主电源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CO_2焊接原理、特点及发展现状 |
1.3 逆变技术在焊接电源及其控制中的应用 |
1.4 逆变焊接电源的基本特性 |
1.5 逆变焊接电源的发展与现状 |
1.6 IGBT 逆变CO_2焊接电源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1.6.1 IGBT逆变CO_2焊接电源存在问题 |
1.6.2 IGBT 逆变CO_2焊接电源发展趋势 |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2 弧焊逆变器的总体设计 |
2.1 弧焊逆变器主要设计参数 |
2.2 弧焊逆变器的工作原理、设计难点及设计方案 |
2.2.1 工作原理 |
2.2.2 设计难点 |
2.2.3 设计方案 |
2.2.4 弧焊逆变器的组成 |
2.3 弧焊逆变器的结构设计 |
3 主电路设计 |
3.1 主电路功能及设计目标 |
3.2 主电路原理 |
3.2.1 半桥式逆变电路原理 |
3.2.2 主电路原理图及说明 |
3.3 IGBT |
3.3.1 IGBT 概述 |
3.3.2 IGBT 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3.3.3 IGBT 的静特性及动特性 |
3.3.4 IGBT 的工作特性 |
3.3.5 IGBT 逆变器件设计 |
3.4 输入整流滤波元件设计 |
3.4.1 高压整流桥设计 |
3.4.2 滤波电容及均压电阻设计 |
3.5 输出整流滤波元件设计 |
3.5.1 输出整流二极管设计 |
3.5.2 直流电抗器设计 |
3.5.3 次级滤波电容及电阻设计 |
3.6 主电路其它元件设计 |
3.6.1 分压电容设计 |
3.6.2 吸收电路元件设计 |
3.6.3 压敏电阻设计 |
3.7 中频变压器设计 |
3.7.1 确定磁芯尺寸 |
3.7.2 确定匝数 |
3.7.3 确定绕组铜皮 |
4 控制系统设计 |
4.1 控制电路设计目标 |
4.2 IGBT驱动电路 |
4.3 脉宽调制(PWM)电路 |
4.4 外特性控制及调节电路 |
5 保护电路设计 |
5.1 过压保护电路 |
5.2 电压检测系统 |
5.3 过流保护电路 |
5.4 就地过流保护电路 |
5.5 其它保护措施 |
6 主电路波形分析 |
6.1 IGBT管工作波形及分析 |
6.2 中频变压器输入、输出波形及分析 |
6.3 外特性波形及分析 |
6.4 主电路输出波形及分析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推动中国电器工业发展的导向性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发电设备行业 |
水电 |
火电 |
工业锅炉行业 |
1.循环流化床锅炉 |
2.垃圾焚烧锅炉 |
3.水煤浆锅炉 |
4.生活用小型锅炉和冷凝式锅炉 |
5.半煤气流动燃烧锅炉 |
6.生物质资源利用和秸秆气化技术 |
变压器行业 |
1.国内外变压器行业技术发展方向 |
2.国内变压器市场对产品种类的需求 |
3.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 |
4.工艺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
5.变压器行业发展目标, 发展重点和结构调整意见 |
高压开关行业 |
电力电容器行业 |
1.优先发展的重点产品 |
2.促进行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
绝缘子避雷器行业 |
1.本行业新产品发展建议 |
2.建议调整、控制新建项目 |
3.国家应重点支持发展的产品 |
4.促进行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
电线电缆行业 |
1.电线电缆行业科研攻关目标 |
3.淘汰与限制发展的电线电缆产品 |
中小电机行业 |
1.企业在改造中求发展 |
2.发展派生、专用系列电机 |
3.电机要高效、节能 |
4.机电一体化、智能化 |
5.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
6.培育和创立我国中小型电机品牌 |
微电机行业 |
2.信息处理器应用的微电机 |
3.家用电器用微电机 |
4.音响设备用微电机 |
5.产品推广应用 |
分马力电机行业 |
1.更新基本系列产品, 扩大产品开发 |
2.科研水平不断创新 |
3.推行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
4.开拓市场, 扩大出口 |
5.加强标准化工作 |
防爆电机行业 |
2.建议调整、控制新建项目 |
3.国家应重点支持发展的产品 |
4.促进行业发展的建议 |
内燃发电设备行业 |
1.普通柴油发电机组的销量自1997年以来逐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
2.自动化、低噪声等高技术含量的内燃发电机组的需求在增长 |
3.便携式机组和移动式内燃发电设备的市场占有量在逐步增加 |
4.新能源机组的发展 |
牵引电气设备行业 |
1.本行业新产品发展建议 |
2.建议调整、控制新建项目 |
3.国家应重点支持的产品 |
电动工具行业 |
1.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 |
2.加强技术改造, 控制新建项目 |
3.国家应重点支持发展的产品 |
低压电器行业 |
电焊机行业 |
1.行业结构调整及发展重点 |
1.1产品结构调整重点 |
1.2电焊机行业重大关键技术 |
1.3电焊机行业重点科技攻关及开发项目建议 |
1.4电焊机行业新产品 (重大技术装备) 研制计划建议 |
电工专用设备行业 |
1、本行业新产品发展趋势建议 |
(1) 要满足电工产品技术发展的需要 |
(2) 要满足电工产品质量提高的要求 |
(3) 要满足电工工艺材料的发展需要 |
(4) 要满足电工企业技术改造的需要 |
(5) 要满足进一步扩大出口的需要 |
2、建议调整、控制新建项目 |
3、国家应重点支持发展的产品 |
(10)多功能数字化焊机智能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多功能数字化焊机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1.1.1 多功能数字化焊机概述 |
1.1.2 多功能数字化焊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多功能数字化焊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1.2.1 经典技术 |
1.2.2 核心技术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多功能数字化焊机的硬件系统 |
2.1 多功能数字化焊机总体设计 |
2.2 主控母版电路 |
2.2.1 主控芯片外围电路 |
2.2.2 PID 控制模块 |
2.2.3 送丝模块 |
2.2.4 反馈模块 |
2.2.5 IGBT 驱动模块 |
2.2.6 通讯模块 |
2.3 控制面板设计 |
2.3.1 人机交互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3.2 芯片选型和设计 |
2.4 检测系统 |
2.4.1 小波分析仪检测系统简介 |
2.4.2 检测系统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数学建模的铝合金双脉冲MIG 焊专家数据库 |
3.1 双脉冲MIG 焊专家数据库实现前提 |
3.1.1 专家数据库研究方法 |
3.1.2 熔滴过渡方式 |
3.2 双脉冲MIG 焊专家数据库数学建模 |
3.2.1 定频模式 |
3.2.2 变频模式 |
3.2.3 双脉冲参数优化 |
3.3 专家数据库曲线一元化算法 |
3.3.1 工艺参数曲线拟合算法 |
3.3.1.1 拟合失真 |
3.3.1.2 工艺参数曲线拟合评判 |
3.3.2 局部牛顿插值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功能数字化焊机的工艺优化方案 |
4.1 系统流程的控制 |
4.2 主控板控制电路控制方案 |
4.2.1 手工焊的过程控制 |
4.2.2 CO_2 气保焊的过程控制 |
4.2.3 P-GMAW 的过程控制 |
4.2.4 DP-GMAW 的过程控制 |
4.3 弧压控制 |
4.3.1 能量控制 |
4.3.2 变速送丝控制 |
4.4 起弧、收弧控制 |
4.4.1 起弧优化控制 |
4.4.2 收弧优化控制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功能数字化焊机工艺试验 |
5.1 单脉冲MIG 焊参数优化正交试验 |
5.1.1 试验方案及影响因素的确定 |
5.1.2 试验影响因素的水平确定 |
5.1.3 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 |
5.2 基于数学建模的双脉冲MIG 焊专家数据库设计试验 |
5.2.1 定频参数设计 |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3 双脉冲MIG 焊专家系统曲线拟合工艺试验 |
5.3.1 排除龙格现象拟合曲线 |
5.3.2 曲线拟合效果分析 |
5.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4 双脉冲MIG 焊变频模式工艺试验 |
5.4.1 变频参数设计 |
5.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5 起弧、收弧试验 |
5.5.1 起弧优化试验 |
5.5.2 收弧优化试验 |
本章小结 |
结论 |
1、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 |
2、本文的创新点 |
3、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和设想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新型逆变式管道手工弧焊机 ZX7-400B型多功能焊机的开发和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通用重工:连接全世界 通用无界[J]. 徐晖,柏朋成. 电器工业, 2017(03)
- [2]多功能脉冲MIG焊焊接系统的设计[D]. 邢敏周. 河北科技大学, 2014(08)
- [3]多功能逆变焊机数字化控制系统研究[D]. 余小榕. 兰州理工大学, 2014(09)
- [4]数字控制软开关逆变直流弧焊电源研究[D]. 彭平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03)
- [5]数字化管道焊机控制系统研究[D]. 周鑫. 天津工业大学, 2008(09)
- [6]半桥式IGBT250A逆变CO2焊主电源的研究及应用[D]. 刘拥军. 重庆大学, 2005(08)
- [7]推动中国电器工业发展的导向性意见[J].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电器工业, 2003(11)
- [8]新型逆变式管道手工弧焊机 ZX7-400B型多功能焊机的开发和应用[J]. 张铁. 机械工人(热加工), 2003(01)
- [9]IGBT逆变焊机的现状和未来——兼谈时代集团焊机事业的发展[J]. 彭伟民,王小兰.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1996(Z3)
- [10]多功能数字化焊机智能控制[D]. 陈小峰.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