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柑桔保鲜从树上开始(论文文献综述)
谭潘鹏[1](2019)在《富川县脐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广西富川县从1981年开始种植脐橙,经过30多年努力,发展成为现今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全国着名的脐橙产区。富川县是农业大县,脐橙已经成为富川农业支柱性产业,帮助许多当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本文对该产业目前的境况进行调查研究,探寻其发展具备的优劣势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产业前进提供助力。本文通过文献法、实地调研法、搜集相关部门资料了解富川脐橙产业发展现状,截止2018年底,全县脐橙种植面积突破2万公顷,年生产量达到32万吨水平,产业产值达16.5亿元,果农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采用SWOT分析法,发现富川脐橙产业的发展优势主要为自然条件、区位、产业规模、市场前景、品牌影响等方面;劣势主要体现为:县域经济实力弱,受地貌限制,作业难度高,劳动力缺失,生产管理落后,种植规模散小;发展机遇体现在政府的重视、市场需求增加;威胁和挑战体现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市场信息不够通畅,化肥、农药的过度施放,不同种类水果的竞争。研究还发现富川县脐橙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上市时间过于集中;销售难度大;产品竞争压力大;黄龙病的不良影响;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低;深加工能力弱。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对策:优化品种结构,合理布局上市时间;促进电商发展,开辟广阔市场;推动示范园建设,以品质提高竞争力;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科技研发,优化基础设施;完善脐橙加工、仓储、物流体系;打造富川脐橙品牌,塑造世界知名品牌。
王吉锋[2](2019)在《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在柚喀木虱体内的扩散及对木虱生物学习性的影响》文中认为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HLB)是世界柑橘产业上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分为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美洲种“Ca.L.americanus”和非洲种“Ca.L.africanus”,其中亚洲种分布最广、危害最大。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黄龙病亚洲种最主要的媒介昆虫。柚喀木虱(Cacopsylla citrisuga Yang&Li)是2012年发现的新虫媒,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海拔一千米左右的地区,严重威胁当地柑橘生产。本文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研究了感染黄龙病的寄主植物上柚喀木虱种群的带菌率和黄龙病菌在其体内的传播路径及循回期,同时观察了寄主感染黄龙病对柚喀木虱存活率、体型大小、取食行为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初步了解了柚喀木虱-寄主植物-黄龙病菌三者之间的关系,为西南地区黄龙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柚喀木虱获菌及成虫传病效率利用实时荧光q PCR对感染黄龙病柠檬上的柚喀木虱种群进行柑橘黄龙病菌的检测,发现感病寄主上柚喀木虱成虫和若虫的带菌率,分别为43.33%和33.33%,但两者带菌率和带菌量都无显着差异。用带菌柚喀木虱成虫对20株柠檬苗进行传病试验,结果表明,有2株在接虫9个月后感染了黄龙病,证实成虫可以成功传病。2、黄龙病菌在成虫期和若虫期获菌的柚喀木虱体内的循回路径将健康木虱成虫、若虫分别接到黄龙病苗上饲菌2天后,转到健康苗上继续饲养1、3、5、7、9、11、13、15天后,用FISH技术检测木虱消化道的病菌分布及含量变化,用q PCR检测木虱血淋巴和唾液腺的病菌浓度变化。结果表明,黄龙病菌在成虫期获菌的柚喀木虱肠道内从第9天开始逐渐增多,而在若虫期获菌的木虱消化道内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若虫期获菌的木虱第1天就可在其血淋巴检测到黄龙病菌,第3天在唾液腺中检测到病菌,说明黄龙病菌在若虫期获菌的柚喀木虱体内的循回路径为肠道-血淋巴-唾液腺,最短循回期为3天。成虫期获菌的柚喀木虱第5天在血淋巴中检测到病菌,第7天病菌在唾液腺内检测到病菌获菌,说明黄龙病菌在成虫期获菌的木虱体内循回路径与若虫期一样,但循回期为7天,长于若虫期获菌的木虱。2个获菌虫态相比,各时间点若虫期获菌木虱的血淋巴和唾液腺的带菌量均大于成虫期,消化道和唾液腺的带菌率也高于成虫期的木虱,血淋巴中除第7天外,若虫期获菌木虱的带菌率也大于成虫期获菌木虱,说明黄龙病菌在若虫期获菌的木虱体内增殖较快。3、黄龙病菌对柚喀木虱存活的影响比较了柚喀木虱饲菌2天后随时间推移与健康对照存活率之间的差异,发现成虫期和若虫期获菌的木虱存活率整体均低于对照,第7天成虫期获菌木虱的存活率显着低于对照,这说明黄龙病菌会影响木虱的存活率。随时间推移,若虫饲菌后的存活率整体略低于成虫期饲菌的木虱。4、黄龙病菌对柚喀木虱体型的影响比较感病寄主和健康寄主上的柚喀木虱雌、雄成虫及高龄若虫形态发现,感病寄主上的雄虫翅长显着短于健康寄主;病苗上5龄若虫的体长、翅芽长均显着短于健康寄主;病树种群的3龄若虫的体长、翅芽长和宽也均短于健康种群。但是两个寄主上的雌虫与4龄若虫在体型大小上均无显着差异。5、柚喀木虱在寄主植物病梢与健康梢之间的取食行为差异使用昆虫行为观测仪观察柚喀木虱雌、雄成虫及3、4、5龄若虫在感病柠檬梢和健康柠檬梢上24小时的取食行为发现,在感病柠檬梢上,雌、雄成虫的取食前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若虫则无显着差异;除5龄若虫外,其余虫态取食时间均无显着差异;雌、雄成虫在感病寄主上的取食次数显着多于对照,若虫则无显着差异。观察木虱在植物梢不同部位的取食行为发现,成虫在病梢的叶正面取食时间最长、次数最多,而在健康梢上倾向于在叶的正反两面取食;雌虫、3龄若虫在两种梢上都趋向于在叶正面取食,因而取食次数最多;4龄若虫倾向于在病叶背部取食;5龄若虫倾向在病梢的叶背面取食,在健康梢的叶背面和叶柄的取食时间、次数最多。说明寄主感染黄龙病对柚喀木虱的嗜食部位产生影响。6、柚喀木虱的羽化与交尾行为柚喀木虱羽化时,前胸背板裂开,若虫蜕皮而出,然后快速展开双翅,约3小时后便可飞行。柚喀木虱羽化前腹部末端会翘起,且整个羽化时间为38分钟。柚喀木虱的交尾时间约为62分钟,交尾时雌、雄成虫呈“V”字型排列。
袁郑鹏[3](2019)在《广西灌阳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雪梨、黑李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了广西灌阳县雪梨、黑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了广西灌阳县雪梨、黑李种植技术、规模和产值,以广西灌阳县的目前的生产和销售情况为根据,从市场需求出发,对广西灌阳县雪梨、黑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灌阳县雪梨、黑李的种植规模、种植面积、投产面积、产量、产值、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条件等方面,详细分析灌阳县雪梨、黑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部分果品品质有待提高,病虫害较多;二是农产品销售体系不完善,缺乏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果品的产业链较短,采后商品化处理与加工、贮藏环节薄弱,冷链物流建设落后,果品附加值低;四是农业的科技支撑不足,农业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五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果不明显;六是品牌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促进灌阳雪梨、黑李发展的对策:第一,建立标准果园,提高果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二,拓展多种营销方式;第三,建设冷链物流,实现产后果品预冷,延长供应期和错峰上市,提高果品价值;第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第五,加强网络流通体系建设;第六,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兰子汉[4](2018)在《硼、镁肥配施对红金龙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且能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本研究结合大田生产实际,选取目前海南省主栽芒果品种红金龙为试验对象,通过研究纯硼四个水平(0/株、1.13g/株、2.26g/株、3.39g/株)、纯镁四个水平(Og/株、10g/株、20g/株、30g/株)配施对红金龙芒果叶片营养,果实营养、土壤养分、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对海南省红金龙芒果生产提供参考。本研究获得结果如下:1.硼、镁肥配施对红金龙芒果成花率和挂果率的影响。镁肥施用量与成花率达到显着性相关,硼、镁肥用量与挂果率均呈现正相关,且硼肥与挂果率相关性更大。综合来说,处理E(Mg2B2)的成花率和挂果率最好,I(Mg3B3)处理的效果次之。且施用不同用量的硼、镁肥对成花率和挂果率总体都有促进作用。2.硼、镁肥配施对红金龙芒果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处理D(Mg2B1)与对照相比增重的效果最明显,但增产的效果却较差;E(Mg2B2)处理的单果重效果仅次于D(Mg2B1)、G(Mg3B1),但是增产效果最好,达到35.68%;效果最差的是处理A(Mg1B1),单果重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降低了。综合各处理对红金龙芒果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以处理E(Mg2B2)的效果最好,处理A(Mg1B1)的效果最差。3.硼、镁肥配施对红金龙芒果果实VC含量和外观品质的影响。除了处理A(Mg1B1)、B(Mg1B2)的维生素C含量比CK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要低,其余处理均比CK处理含量高。处理H(Mg3B2)的维生素C的含量最高;效果最差的是处理A(MgiBi)。对果实外观品质影响中,处理G(Mg3B1)的效果最好,处理E(Mg2B2)、D(Mg2B1)其次,中-高用量镁肥,低-中用量硼肥的纵径明显比其他施肥处理要高;对果实横径增加最明显的是处理D(Mg2B1)其次是处理F(Mg2B3),中高水平镁肥对果实横径影响最大,硼肥对果实横径影响较小。4.硼、镁肥配施对红金龙芒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固酸比的影响。与对照处理相比,在可溶性固形物上,处理F(Mg2B3)的效果最好;效果最差的是处理D(Mg2B1),只提高了 3.48%。在可滴定酸上,处理C(Mg1B3)的降低效果最明.显;降低效果最差的是处理B(Mg1B2),仅降低了 8.33%。在固酸比上,处理I(Mg3B3)的效果最明显;效果最差的是处理B(Mg1B2),降低了 1.85%。综合各处理的影响,处理I(Mg3B3)的效果最好。5.硼、镁肥配施对叶片和果实矿质养分的影响。施用不同用量硼、镁肥均能增加叶片中B、Mg养分,促进果实吸收Mg、B养分,但是当硼、镁肥过量施用时,会抑制果实对其他养分的吸收。并不是土壤中养分含量越高,果实吸收养分的能力就越强。6.推荐施肥量。根据因子评价优良度排序,推荐本研究较佳的施肥配比组合是N(纯量)490g/株+P(P2O5 计)112g/株+K(K2O 计)540g/株+Mg(纯量)20g/株+B(纯量)2.26g/株。
段志坤,申利民,唐俊[5](2016)在《防落素结合杀菌剂对柑橘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探明防落素用于柑橘果实贮藏保鲜的效果,为今后广泛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22015年,以湖南省隆回县‘纽荷尔’脐橙、‘华红’脐橙和‘尾张’温州蜜柑果实为试材进行室内常温贮藏保鲜试验,以湖南省新宁县‘良丰’脐橙果实为试材进行留树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防落素用于柑橘采后浸果,不仅有防腐作用(与杀菌剂食盐、多效唑、高锰酸钾、甲基硫菌灵相当甚至更优),而且对果蒂有保鲜作用(与2,4-D相当),混用杀菌剂(1%食盐或1 000 mg/L多效唑、0.1%高锰酸钾、0.1%甲基硫菌灵)后有增效的现象,其浓度在50500 mg/L之间均可,防腐和果蒂保鲜作用有随防落素浓度增大而提高的趋势。防落素用于柑橘采前喷施,贮藏期在4个月内,其防腐和果蒂保鲜作用优于采后浸果。生产中,可在采前13 d喷施防落素(50 mg/L)+杀菌剂(0.1%甲基硫菌灵),采后不必进行浸果杀菌而直接入库贮藏。防落素用于柑橘留树贮藏,效果优于2,4-D,可明显延长留树时间,与杀菌剂(0.1%甲基硫菌灵)混喷保鲜效果提高。柑橘正常采收期采用防落素(50 mg/L)+杀菌剂(0.1%甲基硫菌灵)喷果,辅以树冠覆盖薄膜、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在冬季温度<0℃的地区可留树贮藏23个月不落。因此,防落素适合作柑橘保鲜剂,采前喷施、采后浸果两种处理方式均可,与食盐或多效唑、高锰酸钾、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混用最佳。防落素用于采后浸果,贮藏90120 d采用50100 mg/L.的浓度,贮藏4个月以上脐橙等甜橙采用200250 mg/L、温州蜜柑等宽皮柑橘采用250500 mg/L的浓度较为适宜。防落素用于采前喷施或留树保鲜,可采用50 mg/L的浓度。今后柑橘贮藏保鲜,可用防落素替代2,4-D。
涂传清[6](2014)在《基于农户增收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优化研究 ——以赣南脐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但是,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以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为特点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实现增产增收的愿望却越来越难。其突出表现是:一方面,响应政府号召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而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也遭遇产品“卖难”困境;另一方面,农业领域的产品内价值链分工使得农户处于不利的收益分配地位。本文以此为背景,以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为实例,运用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构建了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由于现有的价值链管理理论体系基本上都是针对工业品而构建的,而农产品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品的特质,导致农产品价值链的增值机理与工业品不同;同时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分工与组织也与工业品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生鲜农产品的特质,剖析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的增值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价值链管理理论,构建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第二,以赣南脐橙为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其流通中的价值增值活动及相关参与主体。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流通模式下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分工及流通收益的分配情况发现,中间流通成本较高,是推高农产品终端零售价格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发现与中间商相比,果农的投资收益率处于一个十分低下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农产品领域的确存在“两头叫,中间笑”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着重剖析了当前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增值过程管理滞后、不同环节的参与主体之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提供的支持性活动过剩与不足并存、缺乏能够主导整条流通价值链的核心主体等四个方面问题。第三,为解决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的典型成功案例,指出了其得以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的内在本质,借鉴这些经验,提出了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总体思路,并指出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三个需要优化的重点领域,即:分工与组织优化、增值过程优化和增值收益分配优化。第四,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通过模型揭示在产业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果农增产不增收的内在原因。探讨了果农通过有效介入脐橙仓储和品牌营销活动,以达到分享流通增值收益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制约果农介入仓储和品牌营销活动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果农通过选择恰当的分工组织模式,实现对脐橙仓储和品牌营销活动的有效介入,达到分享流通增值收益的可能性。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有:⑴构建了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清晰地阐明了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人们深入开展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可视为在理论上的创新。⑵与现有研究局限于探讨不同分工组织模式和契约规制安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实证分析,认为在农产品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果农要想分享流通中的增值收益,必须通过对流通中其它增值活动的有效介入来实现,果农介入这些活动的障碍可以通过分工的组织制度安排来化解,此可视为观点的创新。⑶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揭示了农产品生产区域分工背景下,农户陷入增产难增收困境的根本原因,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新意。
何勋文,伍兴甲[7](2014)在《柑桔留树保鲜的原理及技术》文中认为目前我国柑桔品种熟期结构极不合理,成熟期过于集中,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现象突出,柑桔留树保鲜成了暂时调节品种熟期结构不合理,缓解成熟期集中的有效栽培措施。本文通过对柑桔留树保鲜原理的总结和分析,从适宜留树保鲜的生态区域的选择,适宜留树保鲜果园的选择,适宜留树保鲜的柑桔品种及果实选择,留树保鲜果园的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柑桔留树保鲜的主要技术手段。
姜小文[8](2011)在《年橘留树保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黄山果场预备试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11月到2010年5月在广东省龙门县龙华柑橘场、芦鹚柑橘场、天堂山柑橘场进行一系列留树保鲜试验。结果表明:1、年橘自然成熟时间为1月底到2月下旬。年橘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的可滴定酸呈下降趋势,微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糖酸比、固酸比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自然条件下年橘留树保鲜的果实宜在3月底采收。2、年橘留树保鲜果实好果率是室内贮藏保鲜的4.1倍,留树保鲜后期果实的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低于室内贮藏果实,但可溶性糖、糖酸比和固酸比显着高于室内贮藏果实。3、留树保鲜对年橘秋梢生长没有影响;留树保鲜会推迟第二年春梢萌发和开花时间5-7d,但不影响春梢的数量和质量;年橘留树保鲜树体的座果率略高于没有留树保鲜的树体,对第二年产量没有影响。4、留树保鲜树体叶片矿质营养含量与没有留树保鲜树体叶片的大部分元素含量值无显着差异,如营养元素氮、钙、镁、锰、硼等,因此对树体的主要生理生化调节和物质建成等不会产生明显影响。用稳定性同位素15N-尿素示踪表明,叶片吸收的氮转运到新梢的含量显着高于转运到留树果实的氮含量,留树保鲜期内没有改变固有的有机物分配模式。这些从营养角度解释了留树保鲜不影响第二年产量的原因。5、枳砧果实的品质明显高于柠檬砧果实。枳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还原糖、总糖以及糖(固)酸比均高于柠檬砧,而可滴定酸的含量略小于柠檬砧。用枳壳作年橘砧木有利于延长留树保鲜时间20天左右。6、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年橘的试验表明:单独施用浓度为30mg/L的GA3、20mg/L、30mg/L的6-BA或混合施用GA3 20mg/L、6-BA 20mg/L均能减缓了果实的着色、增重和纵径生长,有效减缓了Vc和可滴定酸的下降速度,推迟全糖、还原糖和蔗糖的峰值出现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延长年橘采收期到4月下旬,甚至到5月10日左右,以11月、12月和次年1月每月下旬各喷一次30mg/L的GA3效果最佳,30mg/L的6-BA效果次之。试验还证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留树保鲜年橘对第二年产量没有影响。7、避雨栽培对防止果实冻害、提高果实品质和延长留树保鲜时间有良好的作用。2009年果实冻损率降低50.6%,2008年冻灾好果率是棚外的3.2倍。留树保鲜后期避雨栽培的年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高于露地栽培。避雨栽培条件下留树保鲜的年橘果实可到4月底-5月初采收。
胡佳羽[9](2009)在《次氯酸钙对脐橙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脐橙是芸香科柑桔属甜橙类中的主要品种群,因其果顶附生有发育不全的次生小果,果顶部开裂呈脐状,由此得名脐橙(navel orange)。由于脐橙无核、味甜、清香,常食用可降脂、养颜、抗癌,故已成为世界鲜食品种中的“柑桔之王”。我国脐橙消费方式以鲜食和橙汁加工品为主,如“鲜橙多”、“果粒橙”等。据预测,到2010年,我国橙汁需求量将有135万吨的缺口。另外,随着深加工的发展,一些高附加值产品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如甜橙精油等可用于食品、烟草和酒类的加香。据报道我国水果年平均损耗率为25-30%,造成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000亿元,而发达国家的年损耗率普遍低于5%。通过贮藏保鲜技术,能够较好保持果品原有风味和品质,也能减少损耗和调节市场供应期。但是,目前我国脐橙果品采后贮藏、保鲜与运输设备较落后。近年来兴起的天然保鲜剂保鲜、果实自身抗性激发保鲜,我国在应用上基本还处于空白。因此,脐橙的贮藏保鲜还依赖于传统保鲜技术,应用低毒、低残留的保鲜剂处理脐橙,并在常温下贮藏保鲜是目前比较经济适用的方法。次氯酸钙(calcium hypochlorite)是当前国际上通用的水体消毒剂,是有效的杀菌剂和强烈的氧化剂。次氯酸钙在水中形成次氯酸,释放出游离氯进攻微生物细胞的内源酶或破坏核蛋白的巯基,从而导致微生物死亡。由于残留低,对人体几乎无害,国外已经将其应用到农产品的消毒上,用于杀灭果蔬上的沙门氏菌、埃希氏菌和大肠杆菌等。有报道我国次氯酸钙用于除藻、植物种子消毒、植物组培养培养基的消毒和蛋制品的消毒,另外也有次氯酸钙对蔬菜上的残留甲胺磷、氧化乐果农药有降解作用的报道,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钠在鲜切蔬菜消毒方面的报道。但未见次氯酸钙在脐橙上的研究报道。本试验以纽荷尔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Newhall’)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次氯酸钙处理对柑桔贮藏效果的影响,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和抑霉唑对纽荷尔脐橙的贮藏保鲜效果及其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纽荷尔脐橙贮藏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300mg/L次氯酸钙处理能有效提高柑桔果实好果率,且对柑桔贮藏期白霉和青霉发病率有较好抑制作用。300mg/L次氯酸钙处理纽荷尔脐橙,在果实贮藏90d时腐烂率较低(14.38%),且能较好保持脐橙果实水分,维持可溶性糖、总酸、糖酸比和Vc含量,综合果实品质较好;在贮藏75d后使SOD、CAT和POD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这3种保护酶协调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减轻脐橙果实的衰老作用,在贮藏后期MDA含量高于抑霉唑处理,低于次氯酸钠处理。300mg/L、500mg/L的次氯酸钠处理纽荷尔脐橙,在果实贮藏90d时腐烂率高(22.97%,27.37%),综合果实品质较差。500mg/L抑霉唑处理纽荷尔脐橙,在果实贮藏90d时腐烂率最低(8.33%),但糖酸比和Vc含量均较低,不能较好保持果实风味,且抑霉唑属限制性使用农药。综合考虑,300mg/L次氯酸钙处理脐橙最好。从发病纽荷尔脐橙果实中分离培养纯化出A、B、C、D四种青霉属菌株;综合滤纸片法和平皿法两种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次氯酸钙对C菌株抑制效果较好;次氯酸钠对A、B、C、D四种菌株抑制效果均不理想;抑霉唑对A、B、C、D四种菌株抑制效果最好。
方贻文[10](2008)在《赣南纽荷尔脐橙留树贮藏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柑橘是赣南重要的支柱产业,赣南也是我国重要的鲜食脐橙生产基地。但是目前赣南脐橙大面积主栽品种单一、上市期过于集中,影响了市场的均衡共给,降低了柑橘产业的经济效益。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进行留树贮藏,以延长鲜果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以赣南主栽脐橙品种纽荷尔为试材,研究不同留果量在留树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及树体营养的变化,以探讨留树贮藏适宜期限和单株适宜留果量。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留果量对果实品质和营养物质的影响:本研究所用的三种留果处理中(100%留果、75%留果、50%留果),各处理在留树前期(60d内),果实内质变化趋势较一致,但在留树后期,50%留树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果汁中Vc含量及出汁率等各项指标均要高于100%全树留果处理和75%留果处理。结合留树后对次年座果率的影响也可得知,100%全树留果处理和75%留果处理树次年座果率较对照低许多,而50%留树处理树次年的座果率与对照较接近。2.不同留果量对树体营养的影响:留树各处理叶片矿物质营养——碱解N含量、速效P含量、速效K含量变化趋势相同,50%留果处理叶片的N、K元素要略高于其它2个处理,但差异并不明显;留树叶片有机营养方面,各处理变化趋势各不同,但在留树后期(100d)各处理有机营养水平趋于一致,差异很小。从树体营养角度不好得出最适留果量结论。但结合留树期间落果情况,留果量越大,后期落果越重,损失也就越大,由此推断,留树量不宜太大。综上所述,赣南纽荷尔脐橙留树贮藏的适宜留果量以50%为宜。3.适宜留果期限的确定:从留树果实品质变化角度分析,赣南纽荷尔脐在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留树前期呈现出上升趋势,在留树60d内达到最高值,然后又开始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在留树后20d,呈现小幅上升,随后即开始缓慢下降,在留树60d内,可滴定酸含量维持在一个较高值,60d后,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果实呼吸作用增强,可滴定酸含量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变化;果实Vc含量在留树后的40d内始终是下降的,但在60d时却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过程并达到一个较高值,随后又开始缓慢下降过程;留树期间,果实出汁率变化较为无序,可能与取样时误差有关,但整体呈下降趋势。综合留树期果实内容变化趋势可看出,赣南纽荷尔脐橙留树贮藏的适宜期限为60d左右,与对照相比较,此时果实品质较好,商品性能较高。综上所述,赣南纽荷尔脐橙留树贮藏的适宜留果量以50%为宜,适宜期限以60—80d左右为宜,对果实品质和树体的影响较小,落果率较低,且次年座果率与正常采收时期较接近,不会对次年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柑桔保鲜从树上开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柑桔保鲜从树上开始(论文提纲范文)
(1)富川县脐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评述 |
1.4 国际脐橙产业发展历程 |
1.5 中国脐橙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
1.5.1 中国脐橙产业发展现状 |
1.5.2 中国脐橙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二章 富川县脐橙产业发展研究 |
2.1 技术路线 |
2.2 研究方法 |
2.3 富川县县情概况 |
2.3.1 地理区位概况 |
2.3.2 社会经济概况 |
2.3.3 自然环境概况 |
2.3.4 自然资源概况 |
2.4 富川县脐橙产业种植及销售情况 |
2.5 富川县脐橙产业消费市场概况 |
2.5.1 重点消费市场分析 |
2.5.2 未来重点消费市场 |
2.6 富川县脐橙产业科技现状 |
2.7 富川脐橙品牌建设情况 |
第三章 富川脐橙产业SWOT分析 |
3.1 SWOT分析法简介 |
3.2 优势(Strengthens)方面 |
3.3 劣势(Weaknesses)方面 |
3.4 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
3.5 面临的挑战(Threats) |
3.6 SWOT综合分析 |
第四章 富川脐橙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1 上市时间过于集中 |
4.2 依赖传统销售方式 |
4.3 产品竞争压力大 |
4.3.1 柑桔其他品种的迅速发展 |
4.3.2 其他种类水果的竞争 |
4.4 黄龙病的不良影响 |
4.5 基础设施薄弱,机械化程度低 |
4.6 深加工能力弱 |
第五章 对策建议 |
5.1 优化品种结构,合理布局上市时间 |
5.2 促进电商发展,开辟广阔市场 |
5.3 推动示范园区建设,以品质提高竞争力 |
5.4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
5.5 加强科技研发,优化基础设施 |
5.6 构建脐橙加工、仓储、物流产业链 |
5.7 加强品牌营销,塑造世界知名品牌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6.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6.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在柚喀木虱体内的扩散及对木虱生物学习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柑橘黄龙病的研究概况 |
1.2 柑橘黄龙病媒介昆虫研究进展 |
1.2.1 亚洲柑橘木虱研究概况 |
1.2.2 柚喀木虱的研究概况 |
1.2.3 木虱取食行为研究概况 |
1.3 柑橘黄龙病与传播媒介互作研究进展 |
1.3.1 木虱的获菌与传病研究概况 |
1.3.2 柑橘黄龙病菌对媒介木虱的影响 |
1.4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其在昆虫研究上的应用 |
1.4.1 FISH技术的发展与原理 |
1.4.2 FISH技术在昆虫研究上的应用 |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植物 |
2.1.2 供试昆虫 |
2.1.3 主要供试化学试剂 |
2.1.4 主要仪器与用具 |
2.2 试验方法 |
2.2.1 柚喀木虱DNA的提取 |
2.2.2 植物组织DNA提取方法 |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黄龙病病原菌 |
2.2.4 柚喀木虱若虫期和成虫期获菌后黄龙病菌在虫体内的循回过程 |
2.2.5 柚喀木虱成虫传病实验 |
2.2.6 寄主感染黄龙病对柚喀木虱体型的影响 |
2.2.7柚喀木虱在健康和感染黄龙病柠檬上的取食行为观察 |
2.2.8 柚喀木虱羽化、交尾行为观察 |
2.2.9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柚喀木虱成虫传播柑橘黄龙病实验结果 |
3.1.1 黄龙病苗上柚喀木虱成虫和若虫的带菌率比较 |
3.1.2 柚喀木虱成虫传病实验结果 |
3.2 柑橘黄龙病菌在柚喀木虱体内的循回路径 |
3.2.1 柚喀木虱成虫期饲菌后黄龙病病菌在中肠的定位 |
3.2.2 柚喀木虱若虫期饲菌后黄龙病病菌在中肠的定位 |
3.2.3 柚喀木虱成虫期与若虫期获菌后肠道带菌率比较 |
3.2.4 柚喀木虱饲菌后血淋巴中柑橘黄龙病菌含量变化 |
3.2.5 柚喀木虱饲菌后唾液腺中柑橘黄龙病菌含量变化 |
3.3 柚喀木虱饲菌后存活率变化比较 |
3.3.1 柚喀木虱成虫期饲菌后的存活率 |
3.3.2 柚喀木虱若虫期饲菌后存活率 |
3.3.3 柚喀木虱成虫期和若虫期饲菌后存活率比较 |
3.4 黄龙病菌对柚喀木虱雌、雄成虫及高龄若虫体型的影响 |
3.5 柚喀木虱在健康柠檬和感病柠檬上的行为观察 |
3.5.1 柚喀木虱取食行为 |
3.5.2 柚喀木虱雌、雄虫及高龄若虫在黄龙病叶和健康叶上取食行为比较 |
3.5.3 柚喀木虱雌、雄虫及高龄若虫在黄龙病梢各部位的取食行为比较 |
3.5.4 柚喀木虱雌、雄虫及高龄若虫在健康梢各部位的取食行为比较 |
3.5.5 柚喀木虱羽化行为 |
3.5.6 柚喀木虱交尾行为 |
4 结论与讨论 |
4.1 黄龙病菌在柚喀木虱体内的循回路径 |
4.2 感病寄主上的柚喀木虱成虫与若虫的带菌率及成虫传播病菌的效率 |
4.3 黄龙病菌对柚喀木虱雌、雄成虫及高龄若虫体型的影响 |
4.4 寄主感染黄龙病对柚喀木虱成虫及高龄若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
4.5 柚喀木虱的羽化与交尾行为 |
4.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3)广西灌阳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雪梨、黑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
2.1 特色农产品的基本概念 |
2.1.1 特色农产品的含义与特征 |
2.1.2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 |
2.1.3 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
2.2 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主要理论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2.2.3 农业产业链管理理论 |
第三章 灌阳县主要特色农产品种植情况及发展现状分析 |
3.1 灌阳县特色农产品种植情况及发展现状 |
3.2 全县水果生产基本情况 |
3.3 灌阳县主要特色农产品 |
3.3.1 灌阳雪梨 |
3.3.2 灌阳黑李 |
3.4 灌阳县雪梨、黑李种植情况及产值分析 |
3.4.1 雪梨 |
3.4.2 黑李 |
3.5 灌阳县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 |
3.5.1 适宜的自然环境 |
3.5.2 优越的地理位置 |
3.5.3 较好的经济基础 |
3.5.4 良好的生产条件 |
3.5.5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 |
3.6 灌阳县对水果产业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
3.7 产业基础扎实,栽培管理工作经验丰富 |
第四章 灌阳县雪梨、黑李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 部分果品品质有待提高,病虫害较多 |
4.2 果品销售体系不完善,缺乏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
4.3 产业链较短,冷链物流建设落后,果品附加值低 |
4.4 农业的科技支撑不足,农业从业人员构成不合理 |
4.5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果不明显 |
4.6 品牌的影响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
第五章 灌阳县雪梨、黑李发展思路、目标、任务 |
5.1 发展思路 |
5.2 发展目标 |
5.3 建设任务 |
第六章 灌阳县雪梨、黑李发展对策研究 |
6.1 建立标准果园,提高果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
6.2 完善销售体系,改进营销策略 |
6.3 建设冷链物流,实现产后果品预冷,延长供应期和错峰上市,提高果品价值 |
6.4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6.5 加强网络流通体系建设 |
6.6 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硼、镁肥配施对红金龙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国内外芒果栽培现状 |
1.1.1 国外芒果产业现状 |
1.1.2 国内芒果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 |
1.1.2.1 国内芒果生产现状 |
1.1.2.2 国内芒果生产主要问题 |
1.1.3 海南芒果生产现状及主要问题 |
1.1.3.1 海南芒果生产现状 |
1.1.3.2 海南芒果生产主要问题 |
1.2 配方施肥在果树上的研究现状 |
1.3 镁、硼元素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
1.3.1 镁元素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
1.3.1.1 镁素的生理功能 |
1.3.1.2 镁素的研究现状 |
1.3.2 硼元素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
1.3.2.1 硼素的生理功能 |
1.3.2.2 硼素的研究现状 |
1.4 本试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采样、制样和测定方法 |
2.3.1 土壤采集方法与制备 |
2.3.2 叶片样品采集方法与制备 |
2.3.3 果实样品采集方法与制备 |
2.3.4 产量及品质测定方法 |
2.3.5 样品矿质元素分析及方法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硼、镁肥配施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1.1 硼、镁肥配施对成花率和结果率的影响 |
3.1.2 硼、镁肥配施对单果重和产量的影响 |
3.1.3 硼、镁肥配施对VC含量的影响 |
3.1.4 硼、镁肥配施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3.1.5 硼、镁肥配施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3.2 硼、镁肥配施对果实和叶片主要矿质元素的影响 |
3.2.1 硼、镁肥配施对果实与叶片中N元素的影响 |
3.2.2 硼、镁肥配施对果实与叶片中P元素的影响 |
3.2.3 硼、镁肥配施对果实与叶片中K元素的影响 |
3.2.4 硼、镁肥配施对果实与叶片中Mg元素的影响 |
3.2.5 硼、镁肥配施对果实与叶片中B元素的影响 |
3.2.6 小结 |
3.3 硼、镁肥配施处理与成熟期叶片、果实、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 |
3.4 硼、镁肥配施处理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3.5 不同配方施肥处理的综合因子评价 |
3.5.1 果实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 |
3.5.2 果实性状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与处理优良度排序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硼、镁肥配施对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的影响 |
4.1.2 硼、镁肥配施对成花率和结果率的影响 |
4.1.3 硼、镁肥配施对单果重和产量的影响 |
4.1.4 硼、镁肥配施对品质的影响 |
4.1.5 因子评价推荐施肥量 |
4.2 结论 |
4.2.1 硼、镁肥配施对红金龙成花率和挂果率的影响 |
4.2.2 硼、镁肥配施对红金龙芒果产量和单果重的影响 |
4.2.3 硼、镁肥配施对红金龙芒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
4.2.4 硼、镁肥配施对叶片与果实矿质养分影响 |
4.2.5 本试验推荐施肥量 |
4.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基于农户增收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优化研究 ——以赣南脐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清单 |
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关于价值链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关于农产品价值链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关于农户增收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4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述评及本文的研究视角 |
1.3 基本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 |
1.3.1 基本概念界定 |
1.3.2 研究对象界定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数据来源 |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6.1 可能的创新 |
1.6.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的研究框架 |
2.1 产业价值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1 产业价值链管理的实质 |
2.1.2 产业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 |
2.1.3 产业价值链管理的研究框架 |
2.2 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框架 |
2.2.1 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 |
2.2.2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的研究地位 |
2.3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 |
2.3.1 生鲜农产品的基本特性 |
2.3.2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析模型 |
2.3.3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现状 |
3.1 全球甜橙产业发展概况 |
3.1.1 全球甜橙生产概况 |
3.1.2 全球甜橙贸易概况 |
3.1.3 全球甜橙消费市场预测 |
3.2 赣南脐橙产业发展现状 |
3.2.1 赣南脐橙产业的发展历程 |
3.2.2 赣南脐橙种植现状 |
3.2.3 赣南脐橙流通现状 |
3.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析 |
3.3.1 赣南脐橙流通中的价值活动及相关参与主体分析 |
3.3.2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分工与组织 |
3.3.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增值收益分配 |
3.4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4.1 流通价值链的增值过程管理滞后 |
3.4.2 不同环节的参与主体之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
3.4.3 政府提供的支持性活动过剩与不足并存 |
3.4.4 缺乏能够主导整条流通价值链的核心主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农户增收的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思路 |
4.1 国内外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经验及启示 |
4.1.1 美国“新奇士”柑橘流通价值链管理 |
4.1.2 天星村葡萄流通价值链管理 |
4.1.3 主要启示及借鉴 |
4.2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总体思路 |
4.2.1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基本目标 |
4.2.2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重点领域 |
4.2.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动力机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农户增收的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安排 |
5.1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解释 |
5.1.1 专业化与分工经济推动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 |
5.1.2 农产品生产水平分工与跨区域流通困境 |
5.2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分析 |
5.2.1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
5.2.2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现状 |
5.2.3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4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障碍分析 |
5.3 农户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分析 |
5.3.1 农户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
5.3.2 基于品牌声誉的农产品质量信号传递模型 |
5.3.3 农户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的障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农户增收的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模式选择 |
6.1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模式的多样性 |
6.1.1 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及其扩展 |
6.1.2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方式多样化的理论解析 |
6.2 不同分工组织模式对果农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6.2.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
6.2.2 研究方案设计 |
6.2.3 不同分工组织模式对果农收入影响结果分析 |
6.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模式的选择 |
6.3.1 有关专用性公共品与企业性质的新观点 |
6.3.2 果农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组织模式选择 |
6.3.3 果农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的组织模式选择 |
6.3.4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模式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果农调查问卷 |
附录2 果农深度访谈提纲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7)柑桔留树保鲜的原理及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柑桔果实留树贮藏保鲜的定义、优势及原理 |
1.1 柑桔留树保鲜的定义 |
1.2 柑桔留树保鲜的优势 |
1.3 柑桔留树保鲜技术的原理 |
2 柑桔留树保鲜技术 |
2.1 适宜留树保鲜生态区域的选择 |
2.2 适宜留树保鲜果园的选择 |
2.3 适宜留树保鲜的柑桔品种及果实选择 |
2.4 留树保鲜果园的管理 |
3 果实采收 |
4 探讨 |
4.1 留树保鲜柑桔果实品质 |
4.2 留树保鲜的柑桔果实的低温影响 |
(8)年橘留树保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柑橘产业与年橘生产 |
2 柑橘室内贮藏保鲜 |
2.1 简易贮藏保鲜 |
2.2 冷库保鲜 |
2.3 气调保鲜 |
2.4 天然保鲜剂保鲜 |
2.5 其他贮藏保鲜方法 |
3 柑橘留树保鲜技术 |
3.1 柑橘留树保鲜的品种选择 |
3.2 留果数量和留果部位 |
3.3 留树保鲜的树体管理 |
3.4 肥水管理 |
3.5 防冻 |
3.6 保鲜药剂处理 |
3.7 留树保鲜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
3.8 留树保鲜对来年产量的影响 |
4 柑橘留树保鲜研究的发展方向 |
4.1 留树保鲜的品种选择 |
4.2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研究与开发 |
4.3 留树保鲜的配套技术措施研究 |
4.4 留树保鲜期内树体生理生化研究 |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5.1 柑橘留树保鲜研究可缓解传统采收期果实集中上市的压力 |
5.2 年橘留树保鲜延长国内柑橘新鲜果品供应时间 |
5.3 年橘留树保鲜有利于提高果农收入 |
5.4 年橘留树保鲜技术可为其它柑橘品种提供参考和借鉴 |
6 本试验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留树保鲜过程中年橘果实品质的变化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留树保鲜过程中果实外观品质变化 |
2.2 果实内在品质变化 |
3 讨论 |
3.1 年橘的自然成熟期与留树保鲜时间 |
3.2 留树保鲜过程中的果实品质变化 |
3.3 不同地形对留树保鲜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三章 年橘留树保鲜与室内贮藏保鲜的比较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损耗率的对照分析 |
2.2 果实品质的对照分析 |
3 讨论 |
第四章 留树保鲜对年橘营养生长和第二年产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留树保鲜对年橘秋梢的影响 |
2.2 留树保鲜对年橘春梢及开花座果的影响 |
2.3 留树保鲜对年橘第二年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五章 留树保鲜对年橘矿质营养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叶、果氮含量的变化 |
2.2 叶、果磷含量的变化 |
2.3 叶、果钾含量的变化 |
2.4 叶、果钙含量的变化 |
2.5 叶、果镁含量的变化 |
2.6 叶、果铁含量的变化 |
2.7 叶、果铜含量的变化 |
2.8 叶、果锌含量的变化 |
2.9 叶、果锰含量的变化 |
2.10 叶、果钠含量的变化 |
2.11 叶、果硼含量的变化 |
3 小结与讨论 |
3.1 小结 |
3.2 矿质营养与果实品质变化的关系 |
3.3 矿质营养变化的原因分析 |
3.4 矿质营养变化与留树保鲜对第二年产量影响的关系分析 |
第六章 留树保鲜过程中年橘叶果对氮素调运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留树果实的果皮涂抹~(15)N-尿素后叶果的~(15)N比率变化 |
2.2 有果枝条中位叶涂抹~(15)N-尿素后叶果的~(15)N比率变化 |
2.3 无果枝条中位叶涂抹~(15)N-尿素后叶片的~(15)N比率变化 |
2.4 采果枝条中位叶涂抹~(15)N-尿素后叶片的~(15)N比率变化 |
2.5 三种不同枝条相同叶位的同位素贡献率比较 |
2.6 不同类型枝条的新梢叶同位素比较 |
3 小结与讨论 |
3.1 小结 |
3.2 氮素营养与留树保鲜对来年产量的影响分析 |
第七章 两种砧木对年橘留树保鲜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砧木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2.2 砧木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2.3 两种砧木对果实品质影响的综合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3.1 小结 |
3.2 枳砧年橘留树保鲜果实内在品质优于柠檬砧年橘的原因分析 |
第八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年橘留树保鲜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年二年产量的影响 |
2.4 果实外观内质的主成分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3.1 小结 |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与果实衰老的关系 |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留树保鲜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九章 避雨栽培对年橘留树保鲜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避雨栽培对低温条件下果实冻损率的影响 |
2.2 避雨栽培对留树期间果实的品质变化 |
2.3 不同栽培模式下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 |
2.4 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 |
3 小结与讨论 |
3.1 小结 |
3.2 避雨栽培模式下果实提品质提高的原因 |
3.3 避雨栽培模式及年橘的市场与效益 |
结论 |
创新点 |
下一步工作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读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课题 |
在读期间参编的着作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9)次氯酸钙对脐橙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脐橙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1 我国脐橙发展现状 |
1.1.2 我国脐橙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脐橙贮藏保鲜方式 |
1.2.1 简易贮藏保鲜 |
1.2.2 冷藏保鲜 |
1.2.3 气调保鲜 |
1.2.4 留树保鲜 |
1.2.5 生物技术保鲜 |
1.2.6 天然保鲜剂保鲜 |
1.3 影响脐橙贮藏的主要因素 |
1.3.1 温度 |
1.3.2 湿度 |
1.3.3 气体成分 |
1.3.4 采后病害 |
1.4 次氯酸钙 |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引言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3.1 次氯酸钙处理浓度筛选的试验材料和处理 |
3.2 脐橙贮藏试验材料和处理 |
3.2.1 脐橙贮藏试验材料 |
3.2.2 脐橙贮藏试验处理 |
3.2.3 脐橙贮藏试验试剂及仪器 |
3.3 脐橙贮藏试验方法 |
3.3.1 好果率 |
3.3.2 软腐指数 |
3.3.3 霉变指数 |
3.3.4 呼吸速率 |
3.3.5 细胞膜透性 |
3.3.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3.3.7 过氧化物酶(POD) |
3.3.8 总糖 |
3.3.9 过氧化氢酶(CAT) |
3.3.10 丙二醛(MDA) |
3.3.11 纤维素酶(Cels) |
3.3.12 Vc含量 |
3.3.13 出汁率 |
3.3.14 可溶性固形物 |
3.3.15 可滴定酸度 |
3.3.16 贮藏室温度 |
3.4 脐橙抑菌试验材料和方法 |
3.4.1 试验材料 |
3.4.2 试验方法 |
3.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次氯酸钙处理对柑桔保鲜效果的影响 |
4.1.1 次氯酸钙处理对柑桔好果率的影响 |
4.1.2 次氯酸钙处理对柑桔发病率的影响 |
4.2 次氯酸钙处理对脐橙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
4.2.1 腐烂率的变化 |
4.2.2 出汁率的变化 |
4.2.3 可溶性糖的变化 |
4.2.4 总酸的变化 |
4.2.5 糖酸比的变化 |
4.2.6 Vc的变化 |
4.2.7 脐橙采后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
4.3 次氯酸钙处理对贮藏脐橙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4.3.1 次氯酸钙处理对脐橙果实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4.3.2 次氯酸钙处理对脐橙果实MDA含量的影响 |
4.3.3 次氯酸钙处理对脐橙果实Cels活性的影响 |
4.3.4 次氯酸钙处理对脐橙果实SOD活性的影响 |
4.3.5 次氯酸钙处理对脐橙果实CAT活性的影响 |
4.3.6 次氯酸钙处理对脐橙果实POD活性的影响 |
4.3.7 相关性分析 |
4.3.8 主成分分析 |
4.4 次氯酸钙处理对脐橙病害的影响 |
4.4.1 致病菌的形态学鉴定 |
4.4.2 不同药剂对脐橙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五章 讨论 |
5.1 次氯酸钙处理对柑桔保鲜效果的影响 |
5.2 次氯酸钙处理对脐橙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
5.3 次氯酸钙处理对贮藏脐橙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5.4 次氯酸钙处理对脐橙病害的影响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缩写词 |
(10)赣南纽荷尔脐橙留树贮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柑橘留树保鲜上的作用效果和喷施时期 |
1.2.1.1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 |
1.2.1.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时期 |
1.2.2 留树保鲜果实品质的变化 |
1.2.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果实内部品质的影响 |
1.2.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果皮的影响 |
1.2.3 柑橘留树保鲜对翌年产量的影响 |
1.3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试验处理 |
2.1.3.1 植物生长调节剂2,4-D处理果实 |
2.1.3.2 果实品质和叶片营养分析 |
2.1.4 样品处理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1 果实品质测定 |
2.2.1.1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2.2.1.2 可滴定酸的测定 |
2.2.1.3 果实Vc含量的测定 |
2.2.1.4 果实出汁率的测定 |
2.2.2 叶片营养含量测定 |
2.2.2.1 叶片碱解N含量测定 |
2.2.2.2 叶片速效P含量测定 |
2.2.2.3 叶片速效K含量测定 |
2.2.2.4 叶片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含量测定 |
2.2.2.5 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
2.2.3 田间观测记载 |
2.2.4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纽荷尔脐橙果实留树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
3.1.1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3.1.2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 |
3.1.3 果汁Vc含量的变化 |
3.1.4 果实出汁率的变化 |
3.1.5 留树贮藏对果实枯水的影响 |
3.1.6 留树贮藏对果实硬度的影响 |
3.2 纽荷尔脐橙果实留树贮藏过程中叶片营养的变化 |
3.2.1 叶片碱解N含量的变化 |
3.2.2 叶片速效P含量的变化 |
3.2.3 叶片速效K含量的变化 |
3.2.4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3.2.5 叶片淀粉含量的变化 |
3.2.6 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 |
3.2.7 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3.3 田间观察记载情况 |
3.3.1 留树期间落果情况 |
3.3.2 留树贮藏对次年开花、结果的影响 |
4 小结与讨论 |
4.1 赣南纽荷尔脐橙留树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 |
4.2 赣南纽荷尔脐橙留树贮藏对树体营养的影响 |
4.3 留树贮藏对次年开花、结果的影响 |
4.4 赣南纽荷尔脐橙留树贮藏适宜留果量和留果期限的确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柑桔保鲜从树上开始(论文参考文献)
- [1]富川县脐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D]. 谭潘鹏. 广西大学, 2019(01)
- [2]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在柚喀木虱体内的扩散及对木虱生物学习性的影响[D]. 王吉锋.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3]广西灌阳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雪梨、黑李为例[D]. 袁郑鹏. 广西大学, 2019(01)
- [4]硼、镁肥配施对红金龙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兰子汉. 海南大学, 2018(08)
- [5]防落素结合杀菌剂对柑橘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J]. 段志坤,申利民,唐俊. 中国园艺文摘, 2016(01)
- [6]基于农户增收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优化研究 ——以赣南脐橙为例[D]. 涂传清. 华南理工大学, 2014(11)
- [7]柑桔留树保鲜的原理及技术[J]. 何勋文,伍兴甲. 现代园艺, 2014(07)
- [8]年橘留树保鲜研究[D]. 姜小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1(12)
- [9]次氯酸钙对脐橙果实贮藏保鲜效果研究[D]. 胡佳羽. 西南大学, 2009(10)
- [10]赣南纽荷尔脐橙留树贮藏技术研究[D]. 方贻文.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