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价值及局限性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价值及局限性

一、无创正压通气在肺性脑病的治疗价值及其局限性(论文文献综述)

段楷[1](2021)在《成人脑死亡判定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调查《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在临床应用中的实施情况,分析临床实施脑死亡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实施脑死亡判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脑死亡患者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总结性统计出:(1)脑死亡判定指南适用性情况;(2)脑死亡判定先决条件的临床应用情况;(3)临床判定和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详细信息;(4)确认试验的详细信息;(5)重复判定的情况及两次判定之间的间隔时间。结果:(1)共纳入42例脑死亡患者病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3.1±12.3)岁。(2)42例患者昏迷原因均明确,其中脑出血18例,颅脑外伤1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9例,颅内肿瘤2例,脑梗死1例。(3)42例患者均为深昏迷,五项脑干反射检查的实施率为92.9%~97.6%,完成率和符合率均为100.0%。(4)42例患者的第一次脑死亡判定中,6例患者因不满足AT先决条件而未进行该试验,其余36例患者中,35例患者试验结果阳性,1例患者试验结果阴性。(5)21例患者进行了第二次脑死亡判定,其中8例患者未进行第二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另外12例患者成功完成试验,实验结果均阳性,1例患者因心律失常而不得不提前终止试验,终止试验时复查血气分析结果不符合脑死亡标准。(6)EEG、SLSEP和TCD三项辅助检查的实施率分别为97.6%、92.9%和95.2%,完成率分别为100%、100%和97.5%,符合脑死亡标准的符合率分别为95.1%、94.9%和74.4%。两个辅助测试的组合比一个单一的辅助测试更准确。(7)共21例患者成功地接受了两次脑死亡判定,两次脑死亡判定至少有6小时的间隔期。结论:(1)在临床中,成人各年龄阶段的男女性、多种病因的脑死亡均基本按照《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实施脑死亡判定。(2)在临床中,执行脑死亡判定时基本符合《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的判定先决条件,因该指南对于可逆性昏迷的排除方法尚无详细指导意见,临床执行存在一定不足。(3)在临床中,基本可严格按照《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执行临床判定、确认试验,虽因各项临床检查和确认试验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不能成功完成,但通过两次脑死亡判定,可保证脑死亡判定准确无误。(4)在临床中,基本可按照《中国成人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执行AT,但因部分患者肺功能严重受损、正在接受ECMO治疗等原因不能按照该指南执行试验,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特殊患者中试验的方法。

李超[2](2019)在《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辅助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模型,比较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治疗组)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差异,通过统计数据得出临床较合理的干预时机,以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气管插管率,改善预后,缩短住院天数,进而指导临床实践,增加临床救治成功率。研究方法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诊断标准及NYHA心功能分级(附图表1),从我院CCU及ICU 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选取心功能IVa-IVb级(NYHA心功能分级)的病人各18人,总数36人,将其分为两组,CCU常规药物治疗组18人(对照组)和ICU无创正压通气组18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记录治疗1h、6h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氧分压(Pa O2)、氧饱和度(SPO2)以及48小时后N端前体脑钠肽(NT-pro BNP)、心输出量(CO)的数据变化,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疗效评价(1)显效:治疗1小时后紫绀消失,心悸、气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心率、心律、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动脉血气Pa O2>60mm Hg。(2)有效:治疗1小时后紫绀和呼吸困难减轻,呼吸、心率、血压、Sa O2或Pa O2等指标改善。(3)无效:若临床症状不改善甚至加重,出现意识障碍,血气等指标恶化(动脉血氧分压Pa O2≤55mm Hg,末梢血氧饱和度Sa O2≤85%,动脉血PH值降低至≤7.2),则立即气管插管改为有创正压通气。心跳骤停或自主呼吸节律不齐,出现呼吸暂停或不规则呼吸者,均属于治疗无效。结果(1)纳入研究时两组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BMI)、年龄、基础心脏病等方面差异无显着性(P>0.05)。(2)治疗前两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 O2)、N端前体脑钠肽(NT-pro BNP)、心输出量(CO)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治疗1h、6h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的氧分压,氧饱和显着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明显降低,常规治疗组的氧分压、氧饱和也有所升高,心率、呼吸频率有所下降,但两组治疗后,无创通气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48小时后复测N端前体脑钠肽(NT-pro BNP)、心输出量(CO)也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有1例需气管插管,而常规治疗组为5例,两组气管插管率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常规治疗组18例治疗后,有效例数为13例,总有效率为72.2%,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18例,有效例数17例,总有效率为94.4%(P<0.05)。(5)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无创正压通气组病例中16人在48小时后撤机,2人在72小时后成功撤机。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早期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迅速减轻患者痛苦,显着改善左心功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预后,缩短住院天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莫柳芬,蒋文伟[3](2016)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辅助经鼻正压通气(nPAP)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北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肺性脑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治疗和n PAP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和神经功能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白介素8(IL-8)〕,治疗前和治疗后2、6、12、24 h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SOD、MDA、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6、12、24 h观察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n PAP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神经功能。

吴佳骞[4](2016)在《机械通气患者潮气量对右心功能影响的观察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和探讨有创正压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对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ICU,由各种原因引发呼吸衰竭,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满24小时的患者。纳入标准包括:通气异常、氧合异常,年龄在18周岁以上的所有机械通气满24小时患者。排除标准包括:机械通气时间<24小时;年龄<18周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性脑病患者;右心室梗塞患者;急性肺栓塞患者;孕产妇及哺乳期妇女;无法获取清晰的心脏超声影像者。由主管医师自行决定呼吸机型号、模式及参数;采集患者身高、标准体重;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主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主要包括:潮气量(tidal volume,VT)、气道峰压(peak pressure,Ppeak)、气道平均压(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心脏超声指标,主要包括:右室舒张末期面积/左室舒张末期面积(right ventricle area/left ventricle area,RVarea/LVarea)、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us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右心舒张早期峰值(peak mitral flow velocity of the early rapid filling wave,E)、右心舒张晚期峰值(peak mitral flow velocity of the late rapid filling wave,A),右室三尖瓣环根部心肌舒张早期速度(early diastolic velocity of the tricuspid annulus,e)、有无室间隔矛盾运动,有无“D”字征征象、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内径。每日收集上述数据,至患者停呼吸机治疗或治疗满7天止。根据是否诊断为ARDS,将患者分成ARDS组、非ARDS组;再分别将两组患者,根据潮气量均值/标准体重分为小潮气量(S)、大潮气量(L)组;ARDS组以6m L/kg的潮气量为界值,分为小于等于6m L/kg(S6组)、大于6m L/kg(L6组);非ARDS患者以8m L/kg的潮气量为界值,分为小于等于8m L/kg(S8组)、大于8m L/kg(L8组)。评估不同潮气量对右心功能的影响,包括:右室大小,右室收缩、舒张功能,前后负荷,同时观察和分析不同潮气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包括: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和总住院天数,以及28天病死率。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且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84名患者,ARDS患者43例:S6组19人、L6组24人;非ARDS患者41例:S8组24人、L8组17人;给予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的患者共43人,占总人数的51.2%。2不同潮气量对ARDS组患者右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2.1 S6和L6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S6、L6两组患者乳酸值、SOFA、APACHEII评分等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入科6小时内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无统计学差异(P>0.05)。开始机械通气6小时内测得的超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TAPSE、RVarea/LVarea、E/A、E/e、PASP、IVC内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两组患者均衡可比。2.2 ARDS患者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的实施比例为44.2%;仍有55.8%的ARDS患者未给予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2.3 S6、L6两组的平均潮气量分别为5.70(0.29)ml/kg、7.54(2.54)ml/kg。2.4 ARDS患者,在给予正压通气后,S6、L6两组患者的TAPSE均有所下降。正压通气时间48h后,L6组患者的TAPSE明显低于S6组[18.20±4.76 vs15.30±3.37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2.5两组患者RVarea/LVarea、E/A、E/e、PASP、IVC内径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2.6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S6组较L6组28天病死率低[5.26%vs 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3不同潮气量对非ARDS组患者右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3.1 S8和L8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S8、L8两组患者乳酸值、SOFA、APACHEII评分等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入科6小时内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无统计学差异(P>0.05)。开始机械通气6小时内测得的超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TAPSE、RVarea/LVarea、E/A、E/e、PASP、IVC内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两组患者均衡可比。3.2非ARDS患者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的实施比例为58.5%;仍有41.5%的非ARDS患者未给予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3.3 S8、L8两组患者的平均潮气量分别为6.91(1.22)ml/kg、9.82(2.67)ml/kg。3.4非ARDS患者,在给予正压通气后,S8、L8两组患者的TAPSE亦呈下降趋势。但随正压通气时间的延长,非ARDS患者不同潮气量组的TAPSE,未见统计学差异(P=0.620)。3.5两组患者RVarea/LVarea、E/A、E/e、PASP、IVC内径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3.6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28天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小潮气量通气时,ARDS与非ARDS患者右心收缩功能的比较4.1 S6、S8两组患者乳酸值、SOFA、APACHEII评分等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入科6小时内血气分析显示,S6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S8组[146.7(71.10)vs 206.01(120.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根据机械通气6小时内测得的超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TAPSE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4.2 S6、S8两组患者给予3天的正压通气后,两组患者TAPSE未见明显差异(P>0.05)。5大潮气量通气时,ARDS与非ARDS患者右心收缩功能的比较5.1 L6、L8两组患者乳酸值、APACHEII评分等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科6小时内血气分析显示,L6组氧合指数明显低于L8组[153.77(62.99)vs 218.83(214.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入科后24小时内SOFA评分显示,L6组SOFA评分高于L8组[6.0(4.5)vs 4.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根据机械通气6小时内测得的超声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TAPSE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5.2在观察期间内,两组患者TAPSE未见明显差异(P>0.05)6对右心功能及预后可能存在影响的因素就ARDS患者而言,脓毒症、呼气末正压(PEEP)、气道平均压(Pmean)、液体出入量情况与TAPSE的下降,无明显影响(P值分别为0.421、0.257、0.281、0.661)。结论:1目前,尚未对所有正压通气患者,给予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小潮气量通气的实施仍有待完善。2对于ARDS患者而言,给予48小时,潮气量大于6m L/kg标准体重机械通气治疗,可导致右心收缩功能障碍。将潮气量限制在6 m L/kg标准体重以下,有可能降低患者28天病死率。3现有条件下,三尖瓣环侧壁收缩期位移(TAPSE),可作为机械通气患者常规监测指标,以评估机械通气对右心收缩功能的影响。

王泳,李涛,孙丽岩,姚学新[5](2015)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发肺性脑病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肺性脑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双水平NIPPV治疗,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对比观察评价两组通气治疗时间、住院天数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通气治疗时间(8.6±4.3)天,显着短于对照组的(15.2±5.7)天(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5.0±5.3)天,显着短于对照组的(22.6±2.8)天(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30.7%,与对照组的35.0%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NIPPV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效果确切。

俞济民[6](2014)在《经鼻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鼻正压通气(BiPAP)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上海市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肺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号单双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BiPAP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高于治疗前(P<0.05),PaCO2、pH值和格拉斯哥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着(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面部压迫感、胃胀气、气胸发生率现象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联合醒脑静能改善肺性脑病患者临床显效,提高临床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王礼正,周振,王琳,辛芳芳[7](2014)在《经鼻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鼻正压通气(BiPAP)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100例肺性脑病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血气分析、格拉斯哥评分上比较有差异性(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临床效果良好。

赵京梅[8](2013)在《气管镜引导气管内留置吸痰管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并充分吸痰后自鼻腔内留置吸痰管后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2组均进行无创通气,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经口或经鼻插入吸痰管吸痰,观察组的患者经纤支镜引导逐级吸净气道内的分泌物,再从鼻腔插入留置吸痰管固定在耳部,按需吸痰,常规向吸痰管内滴入气道湿化液,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住院时间缩短、病死率低,使用有创通气的比例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Ⅱ型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无创通气的患者,可以采用纤支镜下直视吸痰再气管内留置吸痰管的方式按需吸痰,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孙悦[9](2010)在《利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PEEP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PEEP(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从而辅助设定PEEP值。方法:45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使用机械通气,应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不同呼吸末正压(0、3、7、lO和13 cm H2O) (1 cm H2O=0.098 kPa)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监测指标包括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心率(HR),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结果:45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用不同水平PEEP(呼气末正压)(0、3、7、lO和13 cm H2O) (1 cm H2O=0.098 kPa)给予呼吸机支持后,心率较前下降(P<0.05),平均动脉压(MAP)较前下降(P<0.05)。不同PEEP时CO、CI值的变化呈曲线,0~7 cm H2O CO、CI值无明显变化;10~13 cm H2O时C0、CI值降低。SVR先下降、后显着升高;随PEEP增高,CVP明显升高。结论:急性左心衰病人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选择适当PEEP,可利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PEEP应根据实际情况个体化选择,以PEEP 3~7 cm H2O(一般<10 cm H20)为宜。

张志强,马海英,杨艳荣[10](2009)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39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入院后2,24,72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需气管插管的患者人数.结果:治疗组在应用NIPPV后2,24,72h血气分析中pH值、PaO2较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P<0.05),PaCO2在72h较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h后的pH值、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aO2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24,72h后pH值、PaO2,PaCO2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插管率是5%,对照组插管率是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在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后可尽早使用NIPPV,以便使患者呼吸肌得到休息恢复,减少气管插管率,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二、无创正压通气在肺性脑病的治疗价值及其局限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创正压通气在肺性脑病的治疗价值及其局限性(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脑死亡判定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研究
    1.1 脑死亡概念
    1.2 脑死亡原因
    1.3 我国脑死亡判定历史及标准
        1.3.1 《成人脑死亡判断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质控版)》
        1.3.2 《中国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操作规范(第二版)》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工具
    2.3 信息收集方法
    2.4 信息收集内容
    2.5 数据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原则
    2.8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脑死亡判定先决条件临床执行情况
    3.3 脑死亡临床判定临床执行情况
        3.3.1 检查深昏迷执行情况
        3.3.2 脑干反射检查执行情况
        3.3.3 自主呼吸激发试验执行情况
    3.4 脑死亡判定确认试验执行情况
        3.4.1 脑电图执行情况
        3.4.2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执行情况
        3.4.3 经颅多普勒超声执行情况
        3.4.4 CTA和 DSA执行情况
    3.5 多次脑死亡判定执行情况
4 讨论
    4.1 脑死亡判定先决条件临床应用分析
    4.2 脑死亡临床判定临床应用分析
    4.3 脑死亡判定确认试验临床应用分析
        4.3.1 脑电图临床应用分析
        4.3.2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临床应用分析
        4.3.3 经颅多普勒超声临床应用分析
        4.3.4 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临床应用分析
        4.3.5 多项确认试验临床应用分析
    4.4 脑死亡判定自主呼吸激发试验临床应用分析
        4.4.1 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方法
        4.4.2 自主呼吸激发试验的并发症
        4.4.3 自主呼吸激发试验期间的监测项目
    4.5 脑死亡重复判定临床应用分析
    4.6 本研究的创新点
    4.7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脑死亡判定困难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2)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3)醒脑静注射液辅助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血气分析指标
    2.3 神经功能指标
    2.4 GCS评分
3 讨论

(4)机械通气患者潮气量对右心功能影响的观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患者的小潮气量通气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发肺性脑病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1.2.2 机械通气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6)经鼻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疗效标准和疗效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两组肺性脑病患者血气分析和格拉斯哥评分情况的比较
    2.2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情况的比较
    2. 3 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3 讨论

(7)经鼻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8)气管镜引导气管内留置吸痰管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气指标变化情况
    2.2 2组患者在转有创通气方面比较
    2.3 2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应用时间比较
    2.4 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9)利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PEEP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
    1.2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发展
第2章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治疗方法
        2.2.5 监测方法
        2.2.6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论文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10)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无创正压通气在肺性脑病的治疗价值及其局限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脑死亡判定调查与分析[D]. 段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早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预后的影响[D]. 李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2019
  • [3]醒脑静注射液辅助经鼻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 莫柳芬,蒋文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11)
  • [4]机械通气患者潮气量对右心功能影响的观察性研究[D]. 吴佳骞.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4)
  • [5]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发肺性脑病效果观察[J]. 王泳,李涛,孙丽岩,姚学新. 人民军医, 2015(12)
  • [6]经鼻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 俞济民. 医学综述, 2014(09)
  • [7]经鼻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 王礼正,周振,王琳,辛芳芳. 临床肺科杂志, 2014(03)
  • [8]气管镜引导气管内留置吸痰管配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J]. 赵京梅. 河北医药, 2013(10)
  • [9]利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PEEP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D]. 孙悦. 汕头大学, 2010(05)
  • [10]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张志强,马海英,杨艳荣.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9(21)

标签:;  ;  ;  ;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价值及局限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