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装载机2001年产销概览与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肖雄[1](2017)在《装载机工作装置拓扑优化及性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LG856装载机作为一种重型物料铲运机械,其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其能耗相较于中小型装载机,存在较大的劣势,严重影响其市场竞争力。论文首先通过研究拓扑优化原理及其实用意义,分析其在装载机工作装置上的应用可行性。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先对工作装置进行运动学优化,建立相应多目标优化模型并运用改进型NSGA-2算法通过MATLAB进行求解,分析连杆尺寸的优化方案,得到了多组性能各异的连杆机构尺寸组合;并且分析装载机在一个工作周期的实际工况,根据经验公式计算铲斗在各种工况下的载荷,然后通过理论力学计算连杆各铰接点处的受力状况。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工作装置主要部件动臂在各种工况载荷下的应力分布状况,发现应力分布不均匀,存在优化的可能性。论文分析动臂应力分布状况后,建立动臂拓扑优化初始模型,确定合理的设计区域与非设计区域;运用Hypermesh软件中OptiStruct拓扑优化模块,在不同载荷下进行拓扑优化,找出各种工况下材料的合理分布情况。最后采用加权柔度优化方法,进行了多工况下动臂拓扑优化分析,不同工况下结构重量减轻18%最大应变减少10%到30%,说明拓扑优化在减轻结构重量的同时还能提升其刚度。装载机工作装置在工作中属于运动部件,在工作时由于自身重量需要消耗大量无用功。论文在分析拓扑优化对结构力学性能提升的同时,同样定性分析自身重量减轻带来的优势,通过运用ADAMS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模拟一个铲掘周期下不同重量结构的自身重力引起的能量消耗,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工作装置自身重量的减轻,液压缸需要输出力减小,说明能量消耗了降低。
张晓洁[2](2016)在《柳工在工程机械行业转型期内的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程机械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驱动型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景气周期密切相关。中国装备制造业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也是中国走出去较早也较好的产业。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经历了过去高速增长的快速发展期后,自2012年开始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的转型期。中国市场从跑马圈地的增量市场变成零和博弈的存量市场,海外市场冷热不均,欧美成熟市场恢复向好,新兴经济市场持续下滑,中国企业面临国际化瓶颈。中国企业在本土直面跨国企业的全球化竞争业内企业都面临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库存和应收账款高企的处境。本文利用产业经济、公司战略和财务分析的方法研究柳工在转型期内的战略,具体以结构-行为-绩效的产业经济范式对中国工程机械开展了行业分析,审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以战略-会计-财务-前景的财务分析框架对柳工开展了竞争分析和公司分析,研究柳工在转型期内的战略调整,并回顾了卡特彼勒及小松两家标杆企业的全球发展历程以及在华发展战略,梳理美国企业卡特彼勒作为行业全球领导者的发展历程和在华布局,研究其百年发展如何平滑经济周期及行业周期性影响,梳理日本企业小松作为行业全球后来居上者的发展历程和在华布局,研究其如何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全球化转型,探讨标杆发展历程对柳工的借鉴与启示。最后面对国内成为存量市场、欧美市场成为海外市场增长动力以及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对柳工在转型期内的战略调整提出了建议。
刘焕寿[3](2015)在《厦工股份装载机事业部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装载机行业有超过40家的装载机生产企业,其中以厦工股份、柳工机械、临工机械、龙工机械、徐工机械等为代表。目前,据初步估算,中国装载机行业的总体产能远在40万台以上,而国内的市场容量持续萎缩,从2011年最高峰的25万台下降至2014年的12万台左右,产能严重过剩,同时,装载机行业还存在进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恶性竞争,产品质量及可靠性差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厦工股份装载机事业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而运用SWOT分析工具,提出厦工股份装载机事业部的发展战略为产品领先战略、品质领先战略、渠道为王战略和商业模式领先战略。同时为确保发展战略落地,提出了完善组织结构、明确产品组合定位、强化质量管控体系、加强渠道管理、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数字化企业等战略举措。
魏文才[4](2013)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装载机检测系统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装载机生产企业在新品开发、测试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企业创新能力及研发能力弱、产品性能差等问题。对装载机的各项参数进行检测,获取详实可靠的试验数据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是作者在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横向课题“装载机检测系统研制”的工作基础之上完成的,旨在为装载机检测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解决方案,为厦工装载机试验提供完善、可靠的检测平台和数据支撑。本检测系统以嵌入式技术为主要技术依托,为提高系统的数据采集速度,采用以ARM9为内核的MPU S3C2440作为主控器,用4片以CORTEX-M3为内核的MCU STM32F103VB作为采集终端,构成多CPU结构的64通道检测系统硬件架构;采用7.0寸LCD和触摸屏组成人机交互单元,通过标准的USB接口实现数据的U盘存储;使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以C语言作为软件开发语言,完成系统的软件设计;应用轻量级的嵌入式图形界面MiniGui完成界面设计,用共享内存实现进程间的数据存取,用位块搬移方式实现动态波形显示。系统通过现场实际的试验证明,稳定可靠,可满足各项试验要求。
徐翔[5](2011)在《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 ——基于柳工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步伐的加快,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从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的国际化过渡到全球化,且日益呈现出加剧的趋势。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结束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了“无国界竞争时代”,企业国际化经营已从单一的把商品推向国际市场,进入到生产、销售、服务到产品开发和研究一体化的全方位国际化经营时期。本文主要分析在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力求找出一种适合自身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并希望以此为例,给其它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一些建议和借鉴。围绕上述观点,文章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讨论:1、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也被动地卷入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通过研究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希望可以对国内正在或者已经走上国际化经营的工程机械企业以借鉴和指导,也希望可以将工程机械国际化经营的建议推广到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经营。2、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运用理论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首先运用PEST方法分析了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发展的宏观环境;接着对国际国内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问题。通过这样一系列分析,清楚地看到工程机械企业目前在国际国内所处的环境,也说明了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核心竞争力分析。文章对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内涵进行了描述,然后具体分析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最后针对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特点提出增加企业国际化经营国际竞争力的措施。4、案例分析。文章从柳工概况、国际化动因分析、柳工的国际化经营历程、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以及国际化经营战略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全方位的阐述了柳工国际化经营战略。5、结论与展望。文章最后基于以上分析,针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经营目前的形势,结合工程机械行业特点总结了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措施,提出了把这一方法扩展到中国制造业的展望。
刘良臣[6](2008)在《中国装载机开拓国际市场之路》文中研究说明1986年是我国装载机出口元年,这一年3台中国制造装载机走出国门。时隔20余年后的2007年,中国装载机出口量已经达到19 475台,占除中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装载机市场约20%的市场份额。中国装载机海外市场经历了1986-1990年的起步时期,1991-2001年的发展徘徊时期、2002-2007年的高速发展时期这3个重要历史时期后羽翼逐渐丰满。中国装载机企业20余载探索,前进,其中太多故事、太多徘徊,只因为对于装载机产业,中国工程机械人倾注了太多努力和情感。本文作者刘良臣先生早在1973年便投身于我国的装载机事业,曾主持过我国装载机多项突破性技术的研发攻关,先后被评为柳州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0年全国劳动模范……目前,刘老先生仍活跃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对整个行业,尤其是装载机行业的发展有其独到的见解。置身装载机行业将近40年,刘老先生几乎亲身经历了中国装载机业发展的全过程,听刘老先生讲述中国装载机行业开拓国际市场之路就像是在看一部历史剧,而这段故事并不是我们每个从事工程机械行业的人都知晓的,细细品读本文后,你会从中受益匪浅。
袁晓辉[7](2008)在《柳工国内轮式装载机营销渠道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2001年中国入世,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度遭遇国际行业巨头的挑战,而在国内行业,产品普遍技术含量较低、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相互间多处于价格方面的低层次竞争中,虽销量增长,利润却呈下降趋势。如今入世6年多,部分国内企业在自身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目标瞄准国际标杆企业,在国内企业朝着国际竞争力企业迈进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将不可避免需解决不同的瓶颈问题。营销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一环,将产品、市场紧密结合,通过市场促进企业的发展创新,营销作为企业接触市场的前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尖兵的作用,是企业的市场传感器。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轮式装载机市场的竞争环境、行业发展潜力及企业自身优劣势,确定研究的主要方向,从市场营销角度剖析国内制造商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依据市场营销理论从价格、产品、渠道、促销对制造商的营销环节进行评述,结合4C理论探讨营销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运用效果,尝试对营销效果作量化的综合度量,在国际工程机械巨头看好中国市场并纷纷涌入的态势下,就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营销关键环节做了分析,提出重点考虑解决以下三项环节,即分销渠道建设、柳工营销组织机构及企业文化建设等,以此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市场反应效率,紧密制造商、分销渠道间战略合作关系,保证分销渠道发展所需的合理盈利空间,同时充分发掘企业文化对全体企业成员的凝聚、激励作用,服务于企业发展。
彭白水[8](2008)在《蓝色巨星的轨迹——广西柳工建厂50周年国际化战略畅想》文中研究说明蓝色,海洋之色、天际之色、世界之色。蓝色,传承着人类梦境与追求,是地球上流淌、炫舞的梦幻色彩。柳工LOGO主体就选择了蔚蓝的颜色,这是稳重、可靠、专业、高品质的象征,传达出开放型、国际化、充满力量与亲和力、专注于品质的柳工形象。接受蓝色海洋洗礼的柳工,为寻求一条制造产业与明净蓝色的链接,给在工程机械领域走过了五十年艰辛历程的"老字号"国有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身处中国南疆的广西柳工作出了睿智选择,并在工程机械这片天地尽情绽放国际化风采。
孙刚[9](2007)在《装载机变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6年,中国装载机市场总销售量逼近13万台,在全球范围内一头独大,占据着2/3以上的市场份额。装载机也许是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工程机械,因为中国人主导着世界上最大的装载机市场。但是,市场数字的背后却是暗流涌动,亚稳定状态的市场秩序即将破局,中国的装载机市场将再也不只是中国人自己的江湖
王宇[10](2007)在《橙色风暴——柳工装载机年产销突破2万台之联想》文中研究说明2006年的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平稳快速的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GDP增长达到10.5%,工程机械行业也再次出现了快速增长势头。就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柳工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庆典仪式,庆祝年产销装载机突破2万台。一年就产销装载机2万台!这个过去令业内人士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今天被柳工实现了。他们是如何实现的?请看本文为你讲述的一个传奇故事。
二、我国装载机2001年产销概览与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装载机2001年产销概览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装载机工作装置拓扑优化及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来源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2 拓扑优化原理 |
2.1 拓扑优化发展及分类 |
2.2 变密度法原理 |
2.3 加权柔度法处理不定载荷原理 |
2.4 OPTISTRUCT软件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3 装载机工作装置连杆机构优化 |
3.1 装载机工作装置机构分析 |
3.2 运动学优化模型 |
3.3 模型分析与求解 |
3.4 结构工况分析及载荷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4 装载机动臂拓扑优化 |
4.1 装载机工作装置不同工况静应力分析 |
4.2 单工况下结构拓扑优化 |
4.3 多工况下结构拓扑优化 |
4.4 优化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动臂结构改进及性能分析 |
5.1 动臂质量对能耗影响分析 |
5.2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柳工在工程机械行业转型期内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相关理论及其文献综述 |
1.2.1 产业经济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范式 |
1.2.2 财务报表的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框架 |
1.2.3 工程机械行业及柳工的文献研究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处 |
第二章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分析:结构-行为-绩效 |
2.1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定义及历史 |
2.1.1 工程机械的定义 |
2.1.2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历史 |
2.1.3 关于数据来源及统计口径的说明 |
2.2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结构 |
2.2.1 供需和特性 |
2.2.2 市场集中度 |
2.2.3 规模经济 |
2.2.4 进入和退出壁垒 |
2.2.5 供应商及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2.3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行为 |
2.3.1 产品竞争 |
2.3.2 价格竞争 |
2.3.3 兼并收购 |
2.3.4 本地化生产 |
2.4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绩效 |
2.4.1 收入规模 |
2.4.2 盈利水平 |
2.4.3 技术创新和社会绩效 |
2.5 政策 |
2.5.1 科技创新政策 |
2.5.2 环保标准法规 |
2.5.3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柳工公司分析:战略-会计-财务-前景 |
3.1 战略分析 |
3.1.1 公司背景分析 |
3.1.2 行业与竞争分析 |
3.2 会计分析 |
3.2.0 综述 |
3.2.1 应收账款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3.2.2 存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3.2.3 收益质量 |
3.2.4 信息披露质量 |
3.3 财务分析 |
3.3.1 趋势分析 |
3.3.2 比率分析 |
3.3.3 现金流量分析 |
3.4 前景分析 |
3.4.1 行业前景 |
3.4.2 竞争趋势 |
3.4.3 变革方向 |
第四章 标杆分析:卡特彼勒与小松 |
4.1 卡特彼勒标杆分析 |
4.1.1 卡特彼勒总体发展阶段 |
4.1.2 卡特彼勒在华发展阶段 |
4.1.3 卡特彼勒发展历程对柳工的启示与借鉴 |
4.2 小松标杆分析 |
4.2.1 小松总体发展阶段 |
4.2.2 小松海外发展阶段 |
4.2.3 小松在华发展阶段 |
4.2.4 小松发展历程对柳工的启示与借鉴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1.1 研究总结 |
5.1.2 柳工在转型期内的战略调整总结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3)厦工股份装载机事业部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工程机械与装载机简介 |
1.1.2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宏观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战略管理理论的渊源 |
2.2 战略管理理论的回顾 |
2.3 企业战略管理 |
2.4 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
第3章 厦工股份装载机事业部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策环境分析 |
3.1.2 经济人口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装载机概述 |
3.2.2 装载机行业发展历程 |
3.2.3 中国装载机市场分析 |
3.3 竞争环境分析 |
3.3.1 现有竞争者分析 |
3.3.2 潜在竞争者分析 |
3.3.3 替代品的竞争分析 |
3.3.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3.5 顾客议价能力分析 |
3.4 外部环境分析小结 |
第4章 厦工股份装载机事业部内部环境分析 |
4.1 企业简介 |
4.2 企业资源能力分析 |
4.2.1 厦工股份战略支持 |
4.2.2 产品系列 |
4.2.3 研发能力 |
4.2.4 营销渠道 |
4.2.5 品牌价值 |
4.2.6 产能分析 |
4.2.7 供应体系分析 |
4.2.8 企业文化 |
4.3 内部环境分析小结 |
第5章 厦工股份装载机事业部发展战略制定 |
5.1 厦工股份装载机事业部SWOT分析 |
5.1.1 优势 |
5.1.2 劣势 |
5.1.3 机会 |
5.1.4 威胁 |
5.1.5 SWOT分析矩阵 |
5.1.6 发展战略分析 |
5.1.7 发展战略选择 |
5.2 厦工股份装载机事业部发展战略目标 |
5.2.1 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与战略总方针 |
5.2.2 发展战略确定 |
5.2.3 关键指标战略目标 |
第6章 厦工股份装载机事业部战略实施 |
6.1 完善组织结构 |
6.2 明确产品组合定位 |
6.3 强化质量管控体系 |
6.4 加强渠道管理,加快拓展海外市场 |
6.5 创新商业模式 |
6.6 打造数字化企业 |
6.7 激发人力资源能力 |
6.8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装载机检测系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检测技术发展研究现状 |
1.2.1 检测技术 |
1.2.2 检测技术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现状 |
1.3 嵌入式系统概述 |
1.4 本文主要内容介绍与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设计要求 |
2.2 系统设计方案 |
2.2.1 系统功能和整体结构 |
2.2.2 传感器 |
2.2.3 数据采集子系统设计 |
2.2.4 数据传送方式和存储方式 |
2.2.5 主控系统设计 |
2.2.6 人机交互设计 |
2.3 主控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主控系统 |
3.1 硬件设计 |
3.1.1 ARM 核心板 |
3.1.2 人机交互 |
3.1.3 USB 接口 |
3.1.4 串行口 |
3.1.5 电源系统 |
3.2 Linux 软件系统构建 |
3.2.1 BootLoader |
3.2.2 Linux 内核定制 |
3.2.3 根文件系统制作 |
3.3 MiniGUI 在 Linux 下的移植 |
3.4 数据传输接口的程序设计 |
3.4.1 并行口驱动实现 |
3.4.2 数据传输函数 |
3.5 数据存储单元 |
3.5.1 实现系统对 U 盘的支持 |
3.5.2 数据存储格式及实现 |
3.6 人机交互单元驱动实现 |
3.6.1 LCD 驱动实现 |
3.6.2 触摸屏驱动实现 |
3.7 人机交互单元程序设计 |
3.7.1 设置界面功能实现 |
3.7.2 采集结果显示界面实现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数据采集子系统 |
4.1 采集终端硬件设计 |
4.2 传感器接口设计 |
4.3 数据传输接口设计 |
4.4 采集终端软件设计 |
4.4.1 STM32F10X 标准外设库 |
4.4.2 数据采集子系统通信协议 |
4.4.3 数据采集端程序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检测系统应用测试 |
5.1 性能测试 |
5.2 检测系统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 ——基于柳工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文章基本框架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国际化理论综述 |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研究主要理论 |
一、比较优势理论 |
二、区位优势说 |
三、垄断优势理论 |
四、内部化优势说 |
第三章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和行业分析 |
第一节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理论 |
一、扩大销售 |
二、获取资源 |
三、经营多元化 |
第二节 企业国际化环境分析理论 |
一、外部环境分析 |
二、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三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P—政治环境分析 |
二、E—经济环境分析 |
三、S—社会环境分析 |
四、T—技术环境分析 |
第四节 工程机械行业环境分析 |
一、工程机械行业特征 |
二、机械工程产品的特点 |
三、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状 |
第五节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一节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第二节 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核心竞争力构建 |
第三节 提高国际化经营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
一、加强全球客户支持能力 |
二、加强代理商能力建设,完善海外销售网络 |
三、建立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品牌形象 |
四、建立专业化国际化的业务团队和组织管控能力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柳工集团概况 |
第二节 柳工集团国际化动因分析 |
一、国内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 |
二、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 |
三、政府引导柳工国际化发展 |
第三节 柳工集团国际化历程 |
第四节 柳工集团国际化经营分析 |
一、海外业务重点 |
二、价值链定位 |
三、海外市场选择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7)柳工国内轮式装载机营销渠道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轮式装载机市场现状综述 |
1.2.1 国内外轮式装载机市场发展状况 |
1.2.2 国内外重要厂商概况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
2 市场营销及相关理论综述 |
2.1 市场营销及其意义 |
2.2 工程机械企业市场营销效果的度量 |
2.2.1 工程机械企业市场营销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2.2.2 工程机械企业市场营销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估算方法 |
2.3 市场营销与工程机械企业发展 |
2.4 市场营销的4P理论 |
2.4.1 产品策略的定义、作用 |
2.4.2 定价策略的定义、作用 |
2.4.3 分销策略的定义、作用 |
2.4.4 促销策略的定义、作用 |
2.4.5 营销4P因素的组合运用 |
2.5 营销4P、4C因素的综合运用理论 |
2.6 客户关系管理 |
3 国内装载机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
3.1 国内装载机市场营销策略现状 |
3.1.1 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 |
3.1.2 中美合资山东山工机械有限公司 |
3.1.3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3.1.4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 |
3.1.5 瑞典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 |
3.1.6 其它 |
3.2 国内装载机市场营销策略成功经验 |
3.3 国内装载机市场营销尚存问题 |
4 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装载机市场营销策略发展探讨 |
4.1 柳工发展现状及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
4.1.1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状及策略 |
4.1.2 柳工与国内、国外厂商竞争SWOT分析 |
4.2 公司深度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
4.2.1 分销渠道主体行为分析 |
4.2.2 营销组织机构主体行为分析 |
4.2.3 企业文化建设分析 |
5 公司深度营销策略 |
5.1 分销渠道主体行为构想 |
5.2 营销组织机构主体行为构想 |
5.3 企业文化建设构想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橙色风暴——柳工装载机年产销突破2万台之联想(论文提纲范文)
2 万台续写新辉煌 |
龙腾背上的激情岁月 |
品牌制胜引领橙色风暴 |
和谐共赢同创未来 |
四、我国装载机2001年产销概览与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装载机工作装置拓扑优化及性能分析[D]. 肖雄.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7)
- [2]柳工在工程机械行业转型期内的战略研究[D]. 张晓洁. 北京化工大学, 2016(03)
- [3]厦工股份装载机事业部发展战略研究[D]. 刘焕寿. 华侨大学, 2015(03)
- [4]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装载机检测系统的研制[D]. 魏文才. 集美大学, 2013(04)
- [5]工程机械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 ——基于柳工的案例分析[D]. 徐翔. 云南财经大学, 2011(01)
- [6]中国装载机开拓国际市场之路[J]. 刘良臣.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8(08)
- [7]柳工国内轮式装载机营销渠道策略研究[D]. 袁晓辉. 重庆大学, 2008(07)
- [8]蓝色巨星的轨迹——广西柳工建厂50周年国际化战略畅想[J]. 彭白水.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8(01)
- [9]装载机变局[J]. 孙刚.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07(09)
- [10]橙色风暴——柳工装载机年产销突破2万台之联想[J]. 王宇.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