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BERS-1卫星超期图像数据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伟伟,杨刚,陈超,常明会,黄可,孟祥珍,刘良云[1](2020)在《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及文献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40年来,中国的地球观测遥感卫星技术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已经形成了陆地、气象和海洋3大卫星系统,正在广泛服务于中国的自然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气象灾害预测和国家重大工程等诸多领域。本文回顾了3大卫星系统的发展历程,剖析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与内在特点,归纳总结在轨卫星的文献研究热点。研究发现,中国3大遥感卫星系统的发展并不均衡,气象卫星业务较为成熟,陆地卫星发展最为迅速。遥感卫星的文献研究数量总体偏少,应用研究亟待提升。后续规划和发展应考虑陆地卫星的轨道高度差异性和波谱范围的互补性,同时增加气象和海洋卫星数量,提升卫星传感器的探测能力和时空分辨率,尤其是加快海洋卫星的业务应用能力。此外,学者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的使用力度,加强卫星遥感数据的应用研究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的业务能力与国际影响力。
张庆君[2](2018)在《“资源一号”系列卫星推动卫星光学遥感技术进步》文中研究说明"资源一号"系列卫星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先后成功发射了5颗卫星,均达到设计寿命。作为中国首颗传输型遥感卫星和首颗全色多光谱同步获取的光学遥感卫星,"资源一号"卫星对中国航天光学遥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文章简要介绍了"资源一号"系列卫星的研制和发展历程,总结了取得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成果,最后展望了"资源一号"系列卫星后续和卫星光学遥感的发展。
孔令号[3](2018)在《基于GF-1卫星数据岩性应用研究 ——以哈密白干湖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随着ZY-1 02C、ZY-3、GF-1等众多国产高空间分辨率业务卫星的成功发射,针对其影像数据的推广应用也逐渐扩展到了地质领域。论文以“国产业务卫星遥感地质信息产品研发与服务”项目为依托,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产遥感数据—GF-1卫星数据,在影像预处理、影像增强处理的基础上,开展哈密白干湖地区岩性应用的研究。此外,国产GF-1卫星数据与法国SPOT5卫星数据具有近于相同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利用这两种数据对研究区进行岩性对比解译,可以评价GF-1卫星数据的岩性应用效果。论文研究结果表明GF-1卫星数据具有较好的岩性应用效果,对GF-1卫星数据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GF-1卫星数据特点,引入一款对国产卫星数据有很强针对性的图像处理软件PIE,综合利用ENVI、ERDAS等软件优势,总结出一套适用于GF-1数据的图像预处理流程,该流程既方便快捷,又省时省力。(2)对GF-1卫星数据图像增强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GF-1数据的最佳波段组合为band432,主成分分析和色彩空间变换对GF-1数据中岩性信息的增强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NNDiffuse融合法在GF-1数据融合处理中,具有较强的综合表现能力。(3)利用GF-1卫星数据对研究区出露的岩性、地层等单元进行全面的解译。野外验证结果表明GF-1数据研究区内总体解译正确率可达82.05%。GF-1数据完全能识别1:5万地质图中的岩性大类,并能够对岩性进行了一定程度地细分,地质界线的识别也更加准确,第四系、沉积岩和岩浆岩的解译效果较好,但对变质岩和岩脉的识别效果较差。(4)全面进行了GF-1和SPOT5卫星数据研究区内各类地质体岩性信息对比解译工作。研究结果表明,GF-1和SPOT5卫星数据对于研究区岩性界线的识别效果基本相同。两者差异在于,GF-1数据真彩色影像有利于地质工作者直接通过影像判读岩性信息,而SPOT5数据不具有真彩色合成影像;SPOT5数据拥有一个短波红外波段,在岩性复杂地区的岩性识别效果明显优于GF-1数据。
曲梦雅[4](2017)在《高分辨率成像系统MTF检测及其在图像复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的检测是光学传感器成像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环节,被称作狭义上的像元级辐射校正。随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利用特定地物的遥感影像实现MTF重建并进行后续的图像复原已成为标准技术流程之一。本论文基于光学传感器成像机理,围绕高分辨率传感器在轨MTF检测技术流程优化和图像复原技术完成了如下工作和创新点:1.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定量遥感的现实需求为背景,结合高分辨率传感器的特点以及遥感影像成像链路阐述了成像系统MTF检测的意义。梳理了国内外MTF检测技术和图像复原技术的研究现状,给出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2.总结了衍射受限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性质与特点,重点介绍了像质评价指标MTF和PSF的物理意义及MTF在各个成像环节的表达形式,给出了成像系统退化效应下的数学模型,为后面展开MTF检测原理及图像复原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3.简要讨论了MTF检测方法的分类,重点介绍了点光源法、刃边法、脉冲法、周期靶标法检测MTF的原理,详细说明了检测流程与步骤,对比分析了这几种利用不同地物特征的检测方法的特点。通过半实物仿真模拟系统对脉冲法与刃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对比,发现刃边法在该仿真场景下Nyquist频率处的MTF更接近成像系统的实验室检定值。4.从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流程两个方面改进了利用倾斜刃边检测MTF的传统方法。在刃边检测中引入了梯度加权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窗口的ESF去噪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可以优化ESF样本质量并提高最终PSF的重建精度;将抗差估计引入倾斜刃边法的直线拟合和ESF拟合模型中,实验结果显示抗差估计增强了刃边直线拟合和ESF拟合的稳定性与抗噪性。5.基于非盲去卷积图像复原方法,利用本文提出的改进MTF检测方法得到先验信息,选择维纳滤波与平滑约束最小二乘方滤波进行复原效果实验。同时评估了优化MTF检测方法在图像复原中的应用效果,利用未优化的先验信息与优化后先验信息进行了复原对比实验,对复原后的影像进行了成像质量评价。实验表明,平滑约束最小二乘滤波复原的退化图像中高频部分得到了更好的恢复,细节成分较维纳滤波的复原结果多,轮廓更突出且振铃效应小;利用本文MTF改进方法的优化先验得到的复原图像相较于基于未优化先验的图像,其拉普拉斯模与灰度平均梯度等质量评估指标均有提升,表明改进MTF检测方法可行有效,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孙韬,王鹏波,方俊永,刘保成,程家胜[5](2016)在《天绘一号03星三线阵/多光谱载荷影像质量评价》文中提出2015年10月26号发射的天绘一号03星是中国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天绘一号系列的第3颗卫星。三线阵和多光谱影像数据是天绘一号卫星的重要数据,用于立体测绘、彩色融合、遥感观测等多种用途。因此,为了推动天绘一号03卫星影像数据早日为相关领域提供服务,本文采用客观评价的方法,对天绘一号03星的三线阵和多光谱影像质量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天绘一号)03星的清晰度、对比度、细节能量、边缘能量、功率谱、信息容量指标值远高于天绘一号01、02星。说明天绘一号03星三线阵/多光谱影像在地物细节和边缘纹理特征的描述上优于天绘一号01、02星,同时载荷接收的信息量远高于天绘一号01、02星。天绘一号03星较高的信噪比指标说明其载荷抑制噪声的能力优于天绘一号01、02星。边缘辐射畸变和增益调整畸变表明在辐射均匀程度上,天绘一号03星三线阵/多光谱影像介于天绘一号01和02星之间。因此,与同类天绘一号01,02星的三线阵与多光谱影像相比,天绘一号03星影像质量有着显着的提高。
崔光茫[6](2016)在《光学遥感图像质量提升及评价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学遥感成像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探测手段,它依靠接收目标自身辐射来进行信息获取,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等民用领域以及侦察预警、目标识别等军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遥感成像链路过程中,遥感图像会受到各种退化因素的影响,包括目标辐射、大气扰动、光学成像系统、电子信号转换、卫星平台颤振等,这些退化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遥感图像的退化,导致图像质量的下降,影响了图像的后续处理,严重制约了遥感图像的应用。利用在轨设备优化手段耗资巨大、周期长,并且效果有限。在已有硬件条件下,如何通过软件处理的手段,提出遥感图像质量改善提升的技术方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此外,对于遥感图像建立客观完善的图像质量定量评价标准,为卫星参数的调整和提升算法提供指导,也具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遥感成像链路的退化因素进行分析,结合视觉显着特性,重点研究了遥感图噪声水平估计和噪声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并提出了多种遥感图像质量改善提升的处理算法,并针对月面模糊图像质量提升的任务,设计了针对性的图像复原方案和评价方法,满足了任务需求。分析了光学遥感图像成像链路模型,建立了地物模型、大气传输辐射模型、相机模型、轨道姿态模型。讨论和分析了光学遥感成像主要的退化因素,针对每种类型的退化因素,分析了图像退化产生的原因,建立了对应的数学模型。在遥感图像质量提升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针对单幅图像复原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参考图的改进RL非盲复原方法,通过引入两个阶段的自适应参考图,更为准确地计算图像边缘信息,在振铃抑制和细节保持上有很好的表现;利用同一目标场景的长曝光模糊图像和短曝光噪声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曝光图像对的图像复原算法,引入局部约束掩膜矩阵和显着性权重图,有效增强了复原结果的细节,同时抑制了噪声和振铃效应;针对遥感图像去噪,提出了一种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和相对总变分约束的遥感图像去噪方法;为了能够综合利用不同波段的遥感图像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图像融合的遥感图像信息量提升方法,结合显着性提取和多尺度分解技术开展了多波段图像融合研究,融合结果有效保留和增强了不同波段图像的信息,显着提升了图像信息量。总结了典型的图像质量评价方法,介绍了针对光学遥感图像的几种特定评价参数,分析了几种遥感图像信噪比计算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图像信号成分和噪声成分的有效分离,构建了图像信号仿射重建模型,将噪声图分割为若干大小相当的图像块,求解仿射重建模型得到信号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水平累积的图像噪声和信噪比估计方法,计算出各图像分块的强度-噪声散点分布图,并将图像强度各区间噪声标准差值加权求和得到噪声水平累计值和信噪比累积指标数值。结合人眼视觉对比敏感函数和仿射重建模型,提出了一种针对噪声图像的无参考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算法对不同数据库都具有很好的主客观一致性和准确性。开展了大像移月面模糊图像复原技术研究,分析了大像移月面成像的任务需求和图像特点,针对性地设计了两种图像复原算法,制定了整体的实验方案。分别开展了理论仿真实验和地面实拍仿真实验,对仿真实验复原前后的图像进行了质量评价比较,验证了两种复原算法的有效性。针对不同像移量的实拍月面模糊图,进行了复原实验。分析了原始模糊图像中的压缩块效应,验证了复原结果能够有效的去除块效应现象。设计了一种无参考的综合图像质量提升评价方法,对于实拍月面图复原结果进行了图像质量的评价比较,验证了复原算法能够显着提升图像质量。
刘佳琪[7](2016)在《基于调制传递函数的数码影像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高分辨率数码影像获取过程中经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影像质量降低,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带来诸多困难。本文对传统调制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有参数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调制传递函数计算方法,并利用仿真和真实实验对影响影像质量的几种因素及影像质量进行了有效评价,实验证明了“基于改进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像质量评价方法”能达到对数码航空影像数据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的目的,可用于选取质量更优的数码影像。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评价影像质量的参考型和无参考型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基于调制传递函数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改进的调制传递函数计算方法,可以达到亚像素的精度,从而提高计算调制传递函数的精度;提出以调制传递函数的面积作为无参考型影像质量评价的指标;利用改进的调制传递函数方法,分析并评价了运动模糊、光圈、振动等因素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并评价了四拼相机及其拼接影像的质量以及连续拍摄的航空影像的质量,证明了基于调制传递函数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陈明,周伟,袁涛[8](2015)在《“GF-1”影像质量评价及矿区土地利用分类潜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客观评价GF-1影像的质量及其在矿区土地利用分类的应用潜力,选择黄土高原区平朔矿区为研究对象,以同季相的SPOT 6影像作对比分析。在工程质量上,从灰度信息、纹理特征两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研究,统计结果表明:GF-1影像所含信息层次复杂,地物类型表达丰富;纹理特征明显,能用于复杂地类的提取。在应用角度上,构建基于像元的最大似然法和基于面向对象的最邻近两种分类器分别对研究区进行土地类型提取,对比分类结果表明,GF-1影像整体分类效果略次于SPOT 6影像,但GF-1影像仍能够满足用户快速获取矿区土地状况和其周边环境信息的应用要求,具有监测矿区土地变化和分析复垦植被生长状况等方面的潜力,可以为矿山土地生态复垦的整体规划设计和技术实施等提供基础数据。
李霖,罗恒,唐新明,李桢[9](2014)在《资源三号卫星多光谱图像特征分析和质量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资源三号卫星(ZY-3)多光谱图像数据展开图像辐射特征和质量评价研究,通过与SPOT5 HRG(high resolution geometric)多光谱数据对比分析,利用值域、均值和标准差等影像灰度统计信息分析ZY-3与SPOT5图像质量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分析波段之间的相关性,选取不同区域内的典型地物直方图进行对比,以反映多光谱影像的辐射特征;通过计算均质性、对比度、信息熵和角二阶矩评价ZY-3和SPOT5影像的纹理特征,并从影像地理要素视觉特征方面比较2种卫星图像的质量,作为用户选取和使用ZY-3图像的参考。实验结果表明:ZY-3多光谱图像的质量较好,在波段相关性方面,ZY-3在除植被外的水体和建筑物等要素信息提取能力上优于SPOT5;在纹理特征方面,ZY-3也比SPOT5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可用做中、小比例尺国土资源等领域应用的基础图像。
苏晓慧,张晓东,苏伟,孙中平,游代安[10](2012)在《HJ-1卫星延寿期的CCD影像质量评价与可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J-1卫星发射升空投入运行以来,已在灾害与环境的快速监测与预报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HJ-1卫星目前已经成功运行3a多,属于超期服役状态。为了评价延寿期影像质量,该文从影像的几何校正精度、灰度特征和纹理特征3个方面对延寿期HJ-1A-CCD影像进行分析,并与正常寿命运行期的HJ-1ACCD影像、同时期的Landsat7 ETM+影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延寿期HJ-1A-CCD影像质量虽然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与正常寿命期影像质量接近,仍能较好地描述丰富的地物类型及地物细节信息,可以像正常寿命期影像一样,有效地用于环境监测、灾害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农业应用等方面。
二、CBERS-1卫星超期图像数据质量评价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BERS-1卫星超期图像数据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及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陆地遥感卫星 |
2.1 资源系列卫星 |
2.2 高分系列卫星 |
2.3 环境/实践系列卫星 |
2.4 小卫星系列 |
3 气象遥感卫星 |
3.1 极轨卫星系列 |
3.2 静止卫星系列 |
3.3 其他气象卫星 |
4 海洋遥感卫星 |
4.1 海洋水色环境系列卫星 |
4.2 海洋动力环境系列卫星 |
4.3 海洋监视监测系列卫星 |
4.4 其他海洋卫星 |
5 地球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分析 |
6 地球遥感卫星的文献研究分析 |
7 结语 |
(2)“资源一号”系列卫星推动卫星光学遥感技术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发展历程 |
1.1起步阶段:“资源一号”01/02星 |
1.2技术跨越阶段:“资源一号”02B星、02C星和03/04星 |
1.3科研向应用转变阶段:“资源一号”02D星、02E星和04A星 |
2技术进步 |
2.1首颗传输型遥感卫星 (01/02星) |
2.2首颗同步获取全色多光谱图像的光学遥感卫星 (02B星) |
2.3推动了光学遥感载荷的发展 |
(1) 突破了光学载荷设计、分析和制造及验证技术 |
(2) 突破了高分辨率5m全色/10m多光谱CCD相机关键技术 |
(3) 带动了红外相机探测器技术的突破 |
(4) 研究并实现了红外相机隔振器技术的工程应用 |
2.4推动了遥感卫星平台的技术进步 |
2.5推动了遥感应用技术发展 |
(1) 推动了遥感数据的惠民普及 |
(2) 开创了遥感卫星的业务运行 |
(3) 引领了业务卫星的后续发展 |
3未来发展 |
(3)基于GF-1卫星数据岩性应用研究 ——以哈密白干湖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遥感岩性应用研究现状 |
1.2.2 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 |
1.4 实物工作量 |
2 区域地质概况 |
2.1 自然地理 |
2.2 区域地质概况 |
2.2.1 地层特征 |
2.2.2 岩浆活动 |
2.2.3 区域构造 |
3 GF-1卫星数据岩性信息增强处理研究 |
3.1 数据源特征 |
3.2 数据预处理 |
3.2.1 辐射定标 |
3.2.2 大气校正 |
3.2.3 正射校正 |
3.2.4 几何校正 |
3.3 岩性信息增强处理研究 |
3.3.1 基于光谱特征的岩性信息增强 |
3.3.2 基于空间特征的岩性信息增强 |
4 研究区GF-1卫星数据岩性解译 |
4.1 沉积岩岩性解译 |
4.1.1 雅满苏组第一段(C_1y~1)和第二段(C_1y~2) |
4.1.2 雅满苏组第三段(C_1y~3) |
4.1.3 巴坎组(E_2b)与桃树圆组[(E_3-N_1)t] |
4.2 变质岩岩性解译 |
4.2.1 星星峡岩组(ChX.)与干墩组一段(C_1g~1) |
4.2.2 干墩组二段(C_1g~2)与干墩组三段(C_1g~3) |
4.2.3 苦水岩组(CK) |
4.3 岩浆岩岩性解译 |
4.3.1 钾长花岗岩(ζγC)、石英斑岩(λπ)和石英闪长岩(δοC) |
4.3.2 花岗闪长岩(γδC) |
4.3.3 英云闪长岩(γδοΡ)和花岗闪长岩(γδΡ) |
4.3.4 石英闪长岩(δοΡ) |
4.3.5 二长花岗岩(ηγΡ) |
4.3.6 岩脉 |
4.4 第四系岩性解译 |
4.5 解译精度与结果分析 |
4.5.1 解译精度 |
4.5.2 结果分析 |
5 GF-1与SPOT5数据岩性解译对比 |
5.1 卫星数据基本参数对比 |
5.2 研究区岩性对比解译 |
5.2.1 沉积岩岩性对比解译 |
5.2.2 变质岩岩性对比解译 |
5.2.3 岩浆岩岩性对比解译 |
5.2.4 第四系岩性对比解译 |
5.3 解译效果对比评价 |
6 结论 |
6.1 主要成果 |
6.2 存在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高分辨率成像系统MTF检测及其在图像复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高分辨率卫星对地观测技术 |
1.1.2 定量遥感科学的需求 |
1.1.3 调制传递函数监测的意义 |
1.2 国内外MTF检测理论研究现状 |
1.2.1 MTF检测理论在轨应用 |
1.2.2 MTF检测方法中的数据处理 |
1.3 图像复原方法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光学成像系统MTF与图像退化理论 |
2.1 线性成像系统概论 |
2.1.1 线性系统的定义及特性 |
2.1.2 线性空不变系统数学模型 |
2.2 光学衍射受限系统下的MTF |
2.2.1 点扩散函数PSF的物理意义 |
2.2.2 调制传递函数MTF的物理意义 |
2.3 图像退化模型与复原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影像特征目标的MTF检测 |
3.1 点源法MTF检测 |
3.2 刃边法MTF检测 |
3.2.1 刃边法基本原理 |
3.2.2 刃边法计算MTF流程 |
3.2.3 传统刃边法缺陷与改进 |
3.3 脉冲法MTF检测 |
3.3.1 脉冲法原理 |
3.3.2 脉冲法计算MTF流程 |
3.4 周期靶标法MTF检测 |
3.4.1 周期靶标原理 |
3.4.2 周期靶标计算MTF流程 |
3.5 MTF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改进的倾斜刃边法MTF测量 |
4.1 基于移动窗口的倾斜刃边PSF重建 |
4.1.1 倾斜刃边PSF重建优化环节 |
4.1.2 精度评估实验与分析 |
4.2 抗差估计在MTF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
4.2.1 抗差估计原理 |
4.2.2 基于抗差估计的倾斜刃边法 |
4.2.3 精度评估实验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先验信息的图像复原与质量评估 |
5.1 非盲去卷积图像复原算法 |
5.1.1 无约束的线性图像复原方法 |
5.1.2 约束条件下的复原方法 |
5.1.3 Richardson-Lucy法(RL法) |
5.2 图像质量评估与度量 |
5.2.1 像质的客观统计参量 |
5.2.2 主观视觉一致度量标准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1 维纳滤波和平滑约束最小二乘滤波复原对比 |
5.3.2 基于改进刃边先验的图像复原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内容总结 |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光学遥感图像质量提升及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光学遥感图像质量提升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光学遥感图像质量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章节安排 |
2 光学遥感图像成像链路退化因素分析 |
2.1 光学遥感图像成像链路模型 |
2.1.1 地物模型 |
2.1.2 大气传输辐射模型 |
2.1.3 相机模型 |
2.1.4 轨道姿态模型 |
2.2 光学遥感图像成像退化因素分析 |
2.2.1 大气传输退化 |
2.2.2 成像系统退化 |
2.2.3 卫星平台颤振 |
2.2.4 相对运动像移模糊 |
2.3 本章小结 |
3 遥感图像质量提升技术研究 |
3.1 典型的图像复原方法 |
3.2 基于自适应参考图的RL复原方法 |
3.2.1 自适应参考图估计 |
3.2.2 改进的RL算法 |
3.2.3 算法参数设置 |
3.2.4 复原结果与讨论 |
3.3 基于长短曝光图像对的图像复原方法 |
3.3.1 图像预处理和模糊核估计 |
3.3.2 基于局部约束RL算法的初步复原 |
3.3.3 增益控制的余量去卷积 |
3.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 基于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和相对总变分约束的遥感图像去噪方法 |
3.4.1 非下采样轮廓波变换和相对总变分算子 |
3.4.2 多尺度图像去噪声 |
3.4.3 去噪实验结果 |
3.5 基于多源图像融合的遥感图像信息量提升方法 |
3.5.1 边缘保持的图像平滑技术 |
3.5.2 频率调节的图像显着性提取 |
3.5.3 多尺度多源图像融合框架 |
3.5.4 实验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图像噪声水平评估及噪声图像质量评价研究 |
4.1 典型图像质量评价及信噪比估计方法 |
4.1.1 典型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4.1.2 光学遥感图像质量评价参数 |
4.1.3 遥感图像信噪比计算方法 |
4.2 图像信号仿射重建模型 |
4.2.1 图像分割 |
4.2.2 图像信号仿射重建 |
4.2.3 分块边界模糊处理 |
4.3 基于噪声水平累积的图像噪声及信噪比估计方法 |
4.3.1 噪声及信噪比估计算法流程 |
4.3.2 实验结果及评价 |
4.3.3 算法讨论及应用 |
4.4 基于对比敏感函数和仿射重建模型的噪声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
4.4.1 视觉对比度敏感函数滤波 |
4.4.2 无参考噪声图评价算子 |
4.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大像移月面模糊图像复原技术及评价方法研究 |
5.1 实验总体设计 |
5.1.1 月面像移模糊图特点分析 |
5.1.2 月面图复原算法 |
5.1.3 整体实验方案 |
5.2 仿真复原实验设计及分析 |
5.2.1 理论仿真复原实验 |
5.2.2 实拍仿真复原实验 |
5.3 实拍月面图复原结果及质量评价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
6.2 创新说明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7)基于调制传递函数的数码影像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传递函数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影像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2 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及其评价方法 |
2.1 运动模糊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
2.1.1 运动模糊退化机理 |
2.1.2 运动模糊退化模型 |
2.2 光圈大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
2.3 振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
2.3.1 振动产生像移机理 |
2.3.2 振动产生像移的分析 |
2.4 常用的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
2.4.1 参考型评价方法 |
2.4.2 无参考型评价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像质量评价 |
3.1 调制传递函数的测量方法 |
3.1.1 调制传递函数定义 |
3.1.2 传统调制传递函数计算方法 |
3.1.3 改进调制传递函数计算方法 |
3.2 基于MTF的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调制传递函数的影像质量评价实验 |
4.1 评价运动模糊对影像质量影响仿真实验 |
4.2 评价光圈大小对影像质量影响实验 |
4.3 评价振动对数码影像的影响实验 |
4.4 评价四拼相机及其拼接影像质量实验 |
4.4.1 评价同一位置不同相机拍摄影像质量实验 |
4.4.2 评价同一相机拍摄影像不同位置质量实验 |
4.5 评价航空相机连续拍摄影像质量实验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GF-1”影像质量评价及矿区土地利用分类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介绍与评价指标选取 |
1. 1 数据介绍 |
1. 2 选取评价指标 |
2 影像质量结果评价与分析 |
2. 1 基于影像灰度信息评价结果 |
2. 2 基于影像纹理特征评价结果 |
2. 3 基于地物提取的对比评价结果 |
3 结论 |
(9)资源三号卫星多光谱图像特征分析和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据源与实验区概况 |
1. 1 多光谱遥感图像 |
1. 2 实验区概况 |
2 影像特征分析 |
2. 1 影像特征统计 |
2. 2 典型区域直方图统计 |
2. 3 纹理指标参数 |
3 影像地理要素视觉特征分析 |
4 结论 |
(10)HJ-1卫星延寿期的CCD影像质量评价与可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影像选取与评价参数确定 |
1.1 影像选取 |
1.2 评价参数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影像几何校正精度评价结果 |
2.2 影像灰度特征评价结果 |
2.3 影像纹理特征评价结果 |
3 结果与讨论 |
四、CBERS-1卫星超期图像数据质量评价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地球观测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及文献分析[J]. 孙伟伟,杨刚,陈超,常明会,黄可,孟祥珍,刘良云. 遥感学报, 2020(05)
- [2]“资源一号”系列卫星推动卫星光学遥感技术进步[J]. 张庆君.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8(04)
- [3]基于GF-1卫星数据岩性应用研究 ——以哈密白干湖地区为例[D]. 孔令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4]高分辨率成像系统MTF检测及其在图像复原中的应用[D]. 曲梦雅.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7(06)
- [5]天绘一号03星三线阵/多光谱载荷影像质量评价[J]. 孙韬,王鹏波,方俊永,刘保成,程家胜. 遥感学报, 2016(06)
- [6]光学遥感图像质量提升及评价技术研究[D]. 崔光茫. 浙江大学, 2016(02)
- [7]基于调制传递函数的数码影像质量评价研究[D]. 刘佳琪. 渤海大学, 2016(08)
- [8]“GF-1”影像质量评价及矿区土地利用分类潜力研究[J]. 陈明,周伟,袁涛.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2015(05)
- [9]资源三号卫星多光谱图像特征分析和质量评价[J]. 李霖,罗恒,唐新明,李桢. 国土资源遥感, 2014(01)
- [10]HJ-1卫星延寿期的CCD影像质量评价与可用性分析[J]. 苏晓慧,张晓东,苏伟,孙中平,游代安. 农业工程学报,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