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逍遥散在眼病治疗中的应用

加味逍遥散在眼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逍遥散加减在眼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商玉林[1](2021)在《五苓散合577nm微脉冲治疗湿浊上泛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SML)联合五苓散治疗湿浊上泛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58例(58眼)首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并将其分为三组,即对照组(予以甲钴胺分散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一(采用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五苓散治疗)、治疗组二(采用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运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等技术手段,获取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等指标,判断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组一与治疗组二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月,BCVA、SRF、SFCT、CM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一月后,三组CSC患者视力均得到一定提高,视网膜下液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随访期间,对照组有2例复发,治疗组一未发现复发病例,治疗组二有1例复发。结论:CSC经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提高患者视功能,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而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五苓散治疗CSC可减少复发。

覃海恋[2](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研究李双蕾教授治疗甲亢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李教授治疗甲亢的医案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治疗甲亢的用药规律,进而总结李教授的学术思想,希冀为甲亢的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收集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由李教授治疗甲亢患者的医案资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数据库,对性别年龄、证型治法、药物频次、药物类别、性味归经进行统计。采用规则关联分析法、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核心药物、药物组合模式以及药证联系进行分析。结果:1.性别年龄:本研究纳入87例甲亢病案,其中男性23人,女性64人,男女比例1:3,年龄分布集中在20-39岁之间。2.证型治法:纳入研究的87个甲亢患者合计就诊次数为180次,证候统计按频数排序依次是气郁痰阻证、肝火旺盛证、痰结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共包含18种治法,主要治法包括理气化痰、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化痰消瘿等。3.用药规律:本次挖掘180首处方共包含111味中药,常用的药物类别为理气药、清热药(清热泻火药)、安神药(养心安神药);高频次中药为白芍、柴胡、枳壳、茯苓、当归、酸枣仁、陈皮、夏枯草、远志、荔枝核等;药性以温性药及寒性药居多,药味以苦味最多,其次是甘味及辛味;药物归经主入肝、脾、心三经。4.组方规律:高频药物组合有16组,常用的药物组合模式为白芍-柴胡、柴胡-枳壳、白芍-枳壳、白芍-茯苓、当归-白芍。5.证-药分析:肝火旺盛证共有35首处方,包含63味中药,常用药物有白芍、柴胡、栀子、牡丹皮、黄连、陈皮、茯苓等;气郁痰阻证共有108首处方,包含90味中药,常用药物有白芍、柴胡、荔枝核、枳壳、茯苓、陈皮、白术等;痰结血瘀证共有22首处方,包含中药43味,常用白芍、当归、柴胡、枳壳、莪术、三棱、夏枯草、荔枝核等药物;气阴两虚证共有14首处方,包含54味中药,常用药物为麦冬、五味子、白芍、生地黄、柴胡、黄芪、枸杞子、酸枣仁等。结论:1.李教授注重审症求因,分期辨证,常分为初期、中期、恢复期三期,认为肝郁是甲亢发病关键病机,病属五脏,但主责于肝,多从肝施治,以疏肝理气法贯穿疾病始终,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治以清热、化痰、活血、益气、养阴等。2.李教授在治疗甲亢的用药上多选用理气药、清热药及安神药,药味多为苦、甘、辛,药性多为温、寒、平,主入肝脾心三经,常以白芍、柴胡、枳壳、茯苓、当归、酸枣仁、陈皮、荔枝核为基础药物,用药灵活,方药配伍精巧,重视气血同调、刚柔相济、升降结合、补泻兼施。

黄毅君[3](2021)在《刘喜明教授基于“火热上冲”理论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观察中医药治疗Graves眼病(GO)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证候及活动度等。(2)基于中医“火热上冲”理论对刘喜明教授治疗GO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方法:(1)研究对象: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刘喜明教授门诊就诊的Graves眼病患者66例。(2)研究方法: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收集病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观察0周、4周、12周、24周患者一般情况、症状积分、证候证素、临床用药等变化。(3)统计方法:运用Excel Office 2010、IBM SPSS Statistics 26.0、IBM SPSS modeler 18.0对数据进行概率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66例GO患者,女性占比85%,男女比例约为1:5.6,总体年龄分布在11岁到64岁,高发年龄集中于31-60岁。2.治疗前后症状变化:2.1 CAS评分变化:66例患者中,治疗前活动期患者为30例,非活动期患者36例,经24周治疗后活动期患者为2例,非活动期64例;经4、12、24周治疗,CAS评分与0周相比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2.2眼部症状变化:眼部症状出现次数最多的为眼球胀(78.79%),其次为畏光(69.70%)、眼睑肿胀(59.09%)等;经过24周治疗眼部总症状积分较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2.3全身症状变化:66例患者治疗前全身最多见的症状依次为为急躁易怒(91.29%),怕热(47.35%)、多汗(37.12%)、心悸心慌;全身症状总积分经治疗4、12、24周后较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3.证候证素:3.1证候分布:66例患者264诊次进行证候的统计分析,其中痰(湿)火上扰证占比39%,火热亢盛证占比31%,阴虚火旺证占比22%,气阴两虚证占比8%。3.2证素分布:通过66例患者264诊次的统计分析,火热证素的最多,占83.33%,其次为阴虚、湿浊、气郁等。4.用药分析:本研究涉及中药121味。(1)用药频率:依次是车前子(64%)、龙胆草(56%)、黄芩(52%)、黄连(47%)、生地黄(43%)等;(2)处方用药规律的研究: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车前子、黄芩(支持度52.27%,置信度81.13%),黄芩、黄连、车前子(支持度35.98%,置信度82.11%),核心药物车前子、龙胆草、黄芩、黄连、生地黄;通过聚类分析,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黄芩、黄连、车前子(P=0.310),泽泻、茯苓、猪苓(P=0.398),麦门冬、百合、山药、北沙参(P= 0.313),石斛、女贞子(P=0.363),栀子、龙胆草(P=0.332),通草、柴胡(P=0.357)。结论1.临床特点:本研究66例G多见于女性(85%),高发年龄于31-60岁(72.73%),病因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中医病机为气郁化火、火热上冲为主。2.临床症状及改善:GO的CAS评分与中医火热导致的症状相似,眼部症状、全身症状皆与中医“火热”理论密切相关;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眼部症状、全身症状及CAS评分,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疗效逐步提高。3.证候证素分布:辨证火热亢盛、痰(湿)火上冲、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证素分布为火热(83.33%)、阴虚(33.71%)、湿浊(32.58%)、气郁(30.30%),符合“火热”致病的病理特点。4.治则治法:刘喜明教授基于“火热上冲”理论治疗GO,发病以“火热”为重要因素,治疗需实火宜清心泄肝、虚火当滋阴液、有湿者利湿、用药需达眼目。5.用药特点:刘喜明教授治疗GO最常用的药物有车前子、龙胆草、黄芩、黄连、生地黄;药物配伍特点:泽泻、茯苓、猪苓;黄芩、黄连、车前子;麦门冬、百合、山药、北沙参;石斛、女贞子;栀子、龙胆草;通草、柴胡。

蔡永鑫[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籍中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中药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探析古籍中中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更多文献资料的依据。材料与方法:查阅目前中医内科学及中医外科学等相关的教材、专着以及文献中有关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文献记载,选出如下关键词“突眼”、“鹘眼凝睛”、“鱼睛不夜”、“状如鱼胞”、“神目自胀”、“目珠突出”等,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对关键词进行古籍文献检索。检索到的文献按照病因、病机,病名,治法、治则,方药等进行分类,输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筛选,在所建立的数据库中进行频数频率的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在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时应用统计软件SPSS24.0,在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0,得出药物间配伍规律。结果:1.频数、频率分析:根据纳入标准及排出标准对所收集古代医藉文献中的方剂进行统计和筛选,在通过查阅相关的医学教材、医学专着以及医学文献所收集的中国古代的63本医籍中,共筛选出古籍中历代治疗“突眼”的方剂80首,排除重复共录得方剂60首,其中所使用的药物品种共117种,其药物的类别共16类,药物使用的总频数为464次。其中大黄、防风、栀子、当归、黄芩、甘草、黄连、川芎、羌活、赤芍药为使用频率排在前10味的中药。在药物归经方面,归肺经、归肝经、归心经的药物位列前三位。在药物四气分类方面:寒性药、温性药、平性药的用药频次位列前三位。在药物五味分类方面,苦味药、甘味药、辛味药物的用药频次位列前三位。在药物分类方面,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的用药频次位列前三位。2.关联规则分析:对117味中药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20,置信度≥80,一共产生34条规则。两味药的组合、三味药的组合及四味的药组合中,常见的组合分别为甘草+防风药组、甘草+防风+羌活药组及川芎+甘草+防风+羌活药组。3.聚类分析:对117味药物采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得出3组聚类方。分别为第一组:薄荷、赤芍、玄参、菊花、荆芥、柴胡、木贼、细辛;第二组:甘草、羌活、防风、川芎;第三组:大黄、栀子。结论:1.古代医籍中医家在使用方剂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时多以清热类药物作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配合应用解表类药物、补益类药物,以求标本兼治。其中所使用的药物归经大多归肺经、肝经、心经;其中五味中甘味类药物、辛味类药物与苦味类药物的使用较多,药物的四气多以寒性药物、温性药物、平性药物为主。2.大黄、防风、栀子、当归、黄芩、甘草、黄连、川芎、羌活、赤芍药是古代医籍中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核心用药。

张子怡[5](2021)在《丹栀逍遥散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围绝经期肝经郁热型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随机试验研究中客观指标及主观不适症状的观察,评价丹栀逍遥散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围绝经期肝经郁热型干眼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肝经郁热型干眼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纳入的70例(140眼)围绝经期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1滴/次,4次/日。治疗组治疗方案为: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的基础上给予丹栀逍遥散汤剂口服治疗,每日1剂,2次/日,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香丹注射液治疗,每日1次。分别在治疗30天后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泪河高度(TMH)、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 test(SIT)、荧光染色(FL)、中医证候积分、全身症状评分(KI值)、疾病疗效、安全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对其年龄、病程进行检验,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TMH:两组的治疗差值可得出,治疗组的差值大于对照组,且P<0.05;说明治疗组TMH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3.BUT:根据统计学分析可知,治疗后治疗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延长,并且远远大于对照组,P<0.05。4.SIT:两组在治疗后的泪液分泌流量均增加,但是治疗组的SIT增加程度更显着,P<0.05。5.FL: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L数据都有降低趋势,P<0.05;并对两组治疗后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FL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6.中医证候积分:经治疗,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都不同程度下降,P<0.05;再在治疗后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进行比较,得出治疗组数据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7.KI值评分:两组患者的KI值评分在治疗后都有所降低,P<0.05;且进行治疗后的两组数据组间对比,显示治疗组在降低KI值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8.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93%、72.73%;对两组治疗有效率进行秩和检验,P=0.018<0.05,说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9.安全性评价:在两组治疗30天后,分别测量两组基本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情况,未发现异常波动;且随访3月后,亦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1.丹栀逍遥散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围绝经期肝经郁热型干眼安全而有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2.丹栀逍遥散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方式可以显着增加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提高泪膜稳定性,减轻眼局部不适感,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王畅[6](2021)在《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治法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其上承病因病机,下统方药,在理、法、方、药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的独特体现。历代医家无不重视对治法的研究。采用医史文献学、考据学、归纳与总结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暖肝治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暖肝治法的定义及适用范围,厘清其学术发展源流,系统归纳了其功效,总结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论文主体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医“肝”相关的理论问题。具体包括(1)中医对“肝”的解剖认识概括成命名时期、功能概括时期、丰富发展时期、中西医交流互鉴四个时期。(2)“肝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3)中医文献中少见“肝阳虚”的原因。(4)关于“肝无补法”的提法有失偏颇。(5)肝为“刚脏”,是对肝脏不易见阳虚病机而易见阴虚病机的病机易趋性和病证表现的概括。(6)梳理了历代对“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认识过程。(7)对“肝藏血”生理功能的进行了阐释。(8)肝与小便的调控及生殖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9)肝之所以称为“将军之官”,是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作用。(10)“罢极之本”一词主要有“耐受疲劳”和“遣散气血到周身”两种含义。(11)“肝生于左”并非指的是肝的实际解剖部位,而是对其功能特点的高度概括。第二部分提出了“暖肝”的定义与适用范围。认为暖肝法适用于治疗肝阳不足或寒凝肝脉所引起的寒性病证。暖肝法的适用范围是肝寒证,包括肝阳虚证、肝气虚证、肝血虚证、寒凝肝脉证、肝郁气滞证等诸证中有寒象者。比较了暖肝与疏肝、泻肝、补脾与补肾这几组治法,阐释了其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梳理了散落在中医古籍中有关“肝寒”和“暖肝”的内容,将暖肝治法学术源流划分先秦两汉、晋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其理论特点分别概括为理论奠基、深化病机、创制新方、崇尚温补的四个阶段。第四部分归纳了暖肝治法的功效与临床运用,暖肝治法下又可以再分为八个证治原则,分别是(1)暖肝散寒,理气止痛法;(2)暖肝温阳,舒筋通脉法;(3)暖肝行血,补虚养血法;(4)暖肝通阳,行气解郁法;(5)温敛肝气,缩尿起痿法;(6)暖肝和胃,降逆止呕法;(7)暖肝通阳,化气行水法;(8)暖肝补虚,调摄冲任法。第五部分对《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暖肝法的运用进行数据发掘,数据挖掘结果与文献分析结果相互应证。

赵磊[7](2021)在《干眼的中医证型及杞参方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德国K5M眼表分析仪用于干眼泪膜分度诊断的诊断价值,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干眼临床常见中医证型与K5M眼表检查结果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总结干眼临床常见中医证型的眼表检查及危险因素的规律性。总结左韬教授运用杞参方论治“气阴两虚证”干眼的经验。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思路,探究杞参方治疗干眼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筛选出杞参方治疗干眼的主要成分、作用靶点、生物过程、信号通路等。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筛选出的主要信号通路,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杞参方对高渗诱导的干眼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1.收集门诊干眼患者35例,再随机抽取35例非干眼者,通过K5M眼表分析仪采集即时眼表参数,包括NI BUT f、NI BUT av、TMH,进行K5M眼表分析仪与常规眼表检查对干眼泪膜相关指标分度的诊断效能试验。2.收集门诊干眼患者160例,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危险因素情况、OSDI评分;判定中医证型,使用K5M眼表分析仪采集TMH、NIBUT f、NIBUT av、睑板腺缺失情况评分、睑板腺堵塞情况、眼红指数、脂质情况,进行干眼临床常见中医证型与K5M眼表检查结果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3.(1)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杞参方中14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2)应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杞参方入血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3)通过Gene Cards、Dis Ge Net、Human Phenotype Ontology、OMIM四大疾病数据库检索当前已知的与干眼发病明确相关的靶点。(4)通过bioinformatics在线工具筛选杞参方有效成分作用靶点与干眼差异基因的交集基因及对应的药物有效成分;并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基因进行PPI网络构建,运用Cytoscape3.8.0筛选核心网络。(5)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杞参方作用于干眼的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调控通路富集分析。4.取60只SPF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BC组),模型组(HO组),西药组(HO+SH组),杞参方颗粒高、中、低剂量组(HO+HD组、HO+MD组、HO+LD组),每组10只。除BC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使用高渗盐水建立干眼小鼠模型。14d后进行模型评价,剔除不符合成模标准的小鼠。HO组继续点眼,方法同前,维持干眼状态;HO+SH组给予高渗盐水联合0.3%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HO+HD组、HO+MD组、HO+LD组分别给予高渗盐水点眼联合杞参方高、中、低剂量灌胃,每日一次。所有干预因素均连续施加14d。末次干预后2h,测定SⅠT、BUT及FL。进HE染色观察角膜层间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角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角膜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泪液炎性因子IL—lβ、IL-6、IL-8、TNF-α的表达情况;IHC法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凋亡因子caspase-1、caspase-3及AQP5、JNK、p-JNK、p38MAPK、p-p38MAPK、ERK、p-ERK的表达;WB法检测角膜组织中AQP5、JNK、p-JNK、p38MAPK、p-p38MAPK、ERK、p-ERK蛋白表达水平。5.通过500m Osm/L浓度渗透压作用于HCECs制造干眼细胞模型,将空白血清、玻璃酸钠滴眼液、杞参方颗粒高、中、低剂量的含药血清作用于已造模的干眼HCECs,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刺激对HCECs存活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外液炎性因子IL—lβ、IL-6、IL-8、TNF-α的表达情况;ICC法检测凋亡因子caspase 1、caspase 3及AQP5的表达变化;WB检测HCECs的AQP5、JNK、p-JNK、p38MAPK、p-p38MAPK、ERK、p-ERK表达情况。结果:1.K5M眼表分析仪对干眼组与非干眼组组间NIBUT f、NIBUT av、TM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BUT f与BUT、NIBUT av与BUT、TMH与SⅠT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5、0.809、0.711,且在置信度(双测)为0.01时,相关性是显着的。K5M眼表分析仪的NIBUT f与常规检查诊断BUT的符合率为76.8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标准误为0.036,P<0.01,95%置信区间为(0.767,0.908);NIBUT av与BUT的符合率为76.09%,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标准误为0.027,P<0.01,95%置信区间为(0.851,0.955);TMH与SⅠT的符合率为92.75%,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标准误为0.043,P<0.01,95%置信区间为(0.628,0.796)。2.(1)不同中医证型干眼患者的生物学指标分布比较:证型人数占比由高到低为:气阴两虚证>肺阴不足证>肝经郁热证>邪热留恋证。不同证型组间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证型组间年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肺阴不足证的患者合并其他部位干燥、眼睛环境敏感、免疫系统疾病史的风险因素占比高于其他证型。肝经郁热证的患者睡眠不佳、眼药水滥用、长期用药史的风险因素占比高于其他证型。气阴两虚证的每日平均视屏终端使用时间超过5小时、糖尿病病史、角膜屈光手术史或白内障手术史的风险因素占比高于其他证型。邪热留恋证的配戴隐形眼镜、过敏性眼病史的风险因素占比高于其他证型。(3)不同中医证型与OSDI评分、NIBUT f、NIBUT av、TMH、睑板腺缺失、睑板腺开口堵塞情况、眼红指数、脂质情况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筛选出杞参方活性成分127个,中药-活性成分关系217个,共得到335个作用靶点,1292种成分-靶点关系。其中作用靶点最多的3个成分依次为槲皮素、鲁期可皂甙元、山柰酚,效应靶点分别为254、84、65个。四大疾病数据库检索当前已知的与干眼发病明确相关的靶点共计3549个。取交集后得到杞参方治疗干眼的211个靶点基因;采用网络拓扑参数进行核心网络筛选,获得AKT1、IL6、VEGFA、TP53、TNF、CASP3等15个关键靶点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过程方面,主要包括了血液循环、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活性氧代谢过程、MAPK级联通路的正调节、细胞增殖负调控、凋亡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富集后,与干眼相关的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凋亡、上皮细胞信号转导等。4.给药干预后,所有组间小鼠干眼评价指标SⅠT、BUT、FL进行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BC组角膜上皮细胞形态正常,排列整齐,上皮完整连续。基底层细胞排列紧密,分布整齐;HO组及各治疗组角膜上皮均存在不同程度表层细胞丝状分离,角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伴有表层上皮细胞损伤、脱落,角膜表面欠光滑,角膜基质细胞排列无序,胞核固缩。其中HO+HD组要好于HO+MD组,其次依次为HO+SH组、HO+LD组、HO组。电镜:BC组角膜上皮细胞向外伸出丰富的微绒毛,呈指状突起,排列整齐规则;HO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可见明显减少,微绒毛形态也与BC组有很大差别,偶见指状突起,大部分微绒毛变短,可见脱落,上皮细胞排列紊乱;杞参方各治疗组微绒毛数量多于HO组,形态较HO组排列规则、整齐;HO+SH组微绒毛数量略多于HO组,形态较HO组排列规则、整齐,但整体差于杞参方各治疗组。角膜细胞凋亡结果显示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检测泪液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的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IHC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凋亡因子caspase-1、caspase-3和AQP5、JNK、p-JNK、p38MAPK、p-p38MAPK、ERK、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JNK、p38、ERK蛋白表达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法检测角膜组织中;WB法检测角膜组织中AQP 5、p-JNK、p-p38MAPK、p-ERK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JNK、p38MAPK、ERK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对HCECs存活率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检测细胞外液炎症因子IL-1β、IL-6、IL-8、TNF-α的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ICC检测不同给药后的HCECs的凋亡因子caspase-1、caspase-3及AQP5的表达的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WB法检测不同干预后的HCECs的AQP 5、p-JNK、p-p38MAPK、p-ERK蛋白表达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而JNK、p38MAPK、ERK所有组间one-way ANO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K5M眼表分析仪用于干眼的单一泪膜指标分度诊断时,能够为临床应用于分度诊断及疗效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的价值。2.干眼患者的风险因素情况、OSDI评分及K5M眼表分析仪检查结果情况能够为干眼的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一定的辅助参考依据。3.杞参方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改善血液循环及氧代谢,抑制细胞凋亡等多途径共同发挥治疗干眼的调控作用,其中以调控MAP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途径最为明显。4.杞参方可有效改善高渗诱导小鼠干眼模型的SⅠT、BUT、FL、角膜上皮形态及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形态,降低泪液炎症因子IL-1、IL-6、IL-8、TNF-α,减少角膜组织JNK、p38MAPK、ERK的磷酸化和凋亡因子caspase-1、caspase-3及AQP5的蛋白表达,最终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减轻角膜上皮细胞损伤。5.杞参方可有效提高500 m Osm高渗诱导HCECs干眼模型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外液炎症因子IL-1、IL-6、IL-8、TNF-α,减少HCECs的JNK、p38MAPK、ERK的磷酸化和凋亡因子caspase-1、caspase-3及AQP5的蛋白表达,最终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

丛雪[8](2021)在《刮痧联合中药治疗肝经郁热型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观察研究,探讨刮痧结合中药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今后治疗肝经郁热型干眼,提供可行性依据,开拓中医治疗干眼的方法。资料与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1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经过专科检查确诊为肝经郁热型干眼患者60例,对纳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采用刮痧结合中药汤剂的方法治疗,对照组使用纯中药汤剂的方法治疗,以4周时间为1个治疗周期,对患者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中医症状体征这几个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疗程结束后,对观察结果分析,统计各组疗效。本次研究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统计分析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1.两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TBUT)比较,试验组比对照组能更好的提高泪膜稳定性(P<0.05);2.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It)比较,试验组比对照组更能促进泪液的分泌(P<0.05);3.两组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染色(FLS)评分比较,试验组评分值较对照组更趋于正常值(P<0.05);4.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比较,试验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刮痧联合中药治疗肝经郁热型干眼的临床研究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泪膜稳定性、促进泪液分泌、修复角膜损伤、改善中医症状体征,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唐雪凤[9](2020)在《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使用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的视神经萎缩后,患者的视力、视野及VEP的改善程度,并与阳性药物组进行对照,客观评价揿针埋穴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确诊为“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共60例。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加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球旁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揿针埋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视力、视野、P-VEP的变化,并检测安全指标。结果:1.两组视力经治疗后均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P=0.738>0.05,无统计学差异,所以不能说明治疗组视力增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视野参数MD、MS及对照组视野参数MD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MS经治疗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经检验治疗后两组MD值,P=0.004<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视野平均敏感度MD提升优于对照组;MS,P=0.435>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所以不能认为治疗组患者的MS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P100振幅经检验P=0.005<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所以可以认为治疗组的P100振幅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100潜伏期均有所好转(P=<0.05),组间对比P=0.003<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P100潜伏期改善要优于对照组。4.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6.67%,经卡方检验,P=0.38>0.05,无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认为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揿针埋穴加西医治疗对比单纯西医治疗在视力提升、视野平均缺损降低,P-VEP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稍有优势,为治疗视神经萎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

朱震坤[10](2020)在《基于“肝开窍于目”理论对肝郁气滞型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探讨“肝开窍于目”理论,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味对肝郁气滞型视神经萎缩患者进行治疗,为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1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肝郁气滞型视神经萎缩患者70例(70只眼),若患者为双眼患病,则只取患者右眼纳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予丹栀逍遥散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丹栀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味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临床疗效,分析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及中医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病例70例,其中治疗组35例中剔除2例,脱落3例;对照组35例中脱落有5例。最后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及中医症状体征总评分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视力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视力改善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平均光敏感度(MS)的对比和平均缺损度(MD)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视野改善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100潜伏期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具有显着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振幅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视觉诱发电位改善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体征总评分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肝开窍于目”理论并运用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视神经萎缩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及中医症状体征。

二、逍遥散加减在眼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逍遥散加减在眼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五苓散合577nm微脉冲治疗湿浊上泛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理论研究
    1 西医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认识
    2 中医对中浆的研究
第2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标
    2 研究方法
    3 方案实施
第3章 讨论
    1 选题意义
    2 五苓散在治疗湿浊上泛型视瞻有色的理论研究
    3 五苓散的药物组成
    4 五苓散的药理学研究
    5 选用 577nm 微脉冲激光的依据
    6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7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阈值下微脉冲及中药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研究李双蕾教授治疗甲亢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现代医学对甲亢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及危害
        1.2 病因机制
        1.3 治疗方式
        1.4 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
    2 中医学对甲亢的认识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2.1 水土失宜
        2.2.2 情志内伤
        2.2.3 体质因素
        2.3 辨证论治
        2.3.1 脏腑辨证论治
        2.3.2 分期辨证论治
        2.4 中医药治疗甲亢的优势
    3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资料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处理
        3.2 数据录入
        3.3 数据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性别年龄统计
        4.2 证型统计
        4.3 治则治法统计
        4.4 药物统计
        4.4.1 药物频次统计
        4.4.2 药物类别统计
        4.4.3 四气统计
        4.4.4 五味统计
        4.4.5 归经统计
        4.5 组方规律
        4.6 药-证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性别年龄
    2 证型治法
    3 药物频次
    4 药物性味归经
    5 组方模式
    6 药-证联系
        6.1 肝火旺盛证
        6.2 气郁痰阻证
        6.3 痰结血瘀证
        6.4 气阴两虚证
    7 李教授治疗甲亢的学术思想
        7.1 审症求因,分期辨证
        7.2 病属五脏,主责于肝
        7.3 从肝立论,分期施治
    8 李教授治疗甲亢的用药特点
    9 研究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综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刘喜明教授基于“火热上冲”理论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治疗Graves眼病研究概述
        1 眼与脏腑的关系
        2 眼与经络相连
        3 中医眼病的辨证方法
        4 现代中医对Graves眼病的证治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Graves眼病的研究概述
        1 GO的定义
        2 流行病学特点
        3 发病机制
        4 诊断
        5 治疗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刘喜明教授治疗GO的临床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治疗前后眼部症状变化
        2.3 治疗前后全身症状变化
        2.4 治疗前后GO活动度的变化
        2.5 证候证素分布
        2.6 用药分析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
        3.2 临床特点: 多有“火热”
        3.3 刘喜明教授基于“火热上冲”理论治疗GO的临床总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籍中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中药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丹栀逍遥散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围绝经期肝经郁热型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干眼的诊断标准
        2.2 西医围绝经期的诊断标准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证候诊断标准
        2.5 纳入排除标准
研究方法
    1 样本量估算
    2 病例分组
    3 研究中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情况(产地、型号等)
    4 治疗方案
        4.1 基础治疗
        4.2 药物治疗
    5 指标观察
        5.1 基本资料
        5.2 效应指标
        5.3 安全性指标
        5.4 疗效判定指标
    6 疗效判定标准
        6.1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6.2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统计学处理
    8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病例纳入及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对比
    3 治疗后疗效对比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MH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T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L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IT 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I值比较
        3.7 两组患者疾病疗效比较
    4 两组患者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干眼的认识
        1.1 性激素与围绝经期干眼
        1.2 围绝经期干眼的治疗
    2 中医学对围绝经期干眼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围绝经期干眼的中医治疗方法
    3 药物作用分析
        3.1 丹栀逍遥散方义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3.2 直流电离子导入香丹注射液
    4 丹栀逍遥散联合电离子导入治疗围绝经期肝经郁热型干眼的有效性分析
        4.1 丹栀逍遥散与电离子导入香丹注射液相结合
        4.2 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作用机制的探讨
        4.3 丹栀逍遥散与直流电离子导入法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的组合优势
    5 研究结果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围绝经期干眼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医“肝”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
    第一节 中医对“肝”的解剖认识
    第二节 “肝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
    第三节 “肝阳虚”源流及文献中少见“肝阳虚”的原因探讨
    第四节 “肝无补法”之说的探讨
    第五节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考释
    第六节 “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再认识
    第七节 “肝藏血”生理功能阐释
    第八节 肝与小便及生殖功能的关系
    第九节 肝为“将军之官”的理论内涵
    第十节 肝为“罢极之本”的理论内涵
    第十一节 关于“肝生于左”的考释
第二章 暖肝治法的理论内涵
    第一节 暖肝治法的定义与适用范围
    第二节 暖肝治法的相关概念解析
    第三节 暖肝与疏肝、泻肝、补肾、补脾的区别与联系
        1. 暖肝与疏肝
        2. 暖肝与泻肝
        3. 暖肝与补肾
        4. 暖肝与补脾
第三章 暖肝治法的学术源流
    第一节 先秦两汉——理论奠基
    第二节 晋唐时期——深化病机
    第三节 宋元时期——创制新方
    第四节 明清时期——重视温补
第四章 暖肝治法的功效与运用
    第一节 暖肝散寒,理气止痛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二节 暖肝温阳,舒筋通脉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三节 暖肝行血,补虚养血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四节 暖肝通阳,行气解郁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五节 温敛肝气,缩尿起痿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六节 暖肝和胃,降逆止呕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七节 暖肝温阳,化气行水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八节 暖肝补虚,调补冲任
        1. 功效阐释
        2. 代表方药
        3. 主治病证举要
        4. 证治验案举隅
第五章 《临证指南医案》运用暖肝法的数据挖掘
    第一节 暖肝治法相关医案的频数统计
    第二节 暖肝治法相关药物的频数统计
    第三节 暖肝药物关联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节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暖肝治法的代表药物整理
    第三节 暖肝治法的代表方剂整理
    第四节 小茴香历代本草文献整理
    第五节 缩泉丸用茴香考
        1《魏氏家藏方》中有关“缩泉丸”的原始记载
        2 后世传抄过程中将两首“缩泉丸”混淆
        3 现代《方剂学》教材因袭讹误
        4 缩泉丸配伍茴香的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介

(7)干眼的中医证型及杞参方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K5M眼表分析仪对干眼泪膜分度的诊断试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二 干眼常见中医证型与K5M眼表指标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三 基于“气津关系”运用杞参方论治干眼
    1 人体脏腑与泪膜稳态
    2 眼表微环境的气津关系
    3 基于“气津关系论”运用杞参方论治干眼
研究四 基于中药网络药理学探讨杞参方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五 基于MAPK通路研究杞参方对干眼小鼠模型眼表保护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研究六 基于MAPK通路研究杞参方对高渗诱导的角膜上皮细胞保护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医学对干眼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刮痧联合中药治疗肝经郁热型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中医对干眼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临床疗效分析
6.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视神经萎缩中医证候观察表
    视神经萎缩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基于“肝开窍于目”理论对肝郁气滞型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视神经萎缩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逍遥散加减在眼病治疗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五苓散合577nm微脉冲治疗湿浊上泛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D]. 商玉林. 湖北民族大学, 2021(02)
  • [2]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研究李双蕾教授治疗甲亢的用药规律[D]. 覃海恋.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刘喜明教授基于“火热上冲”理论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总结[D]. 黄毅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籍中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中药用药规律[D]. 蔡永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丹栀逍遥散联合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围绝经期肝经郁热型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D]. 张子怡.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中医暖肝治法的理论及运用研究[D]. 王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干眼的中医证型及杞参方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研究[D]. 赵磊.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刮痧联合中药治疗肝经郁热型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D]. 丛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D]. 唐雪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10]基于“肝开窍于目”理论对肝郁气滞型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研究[D]. 朱震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加味逍遥散在眼病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