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M-2 近交系小鼠的基因监测

IRM-2 近交系小鼠的基因监测

一、IRM-2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杨帆[1](2020)在《近交合作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遗传特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猪在生理学、解剖学等方面与人类的相似度极高,因而成为医学、兽医学的一种常用的大型实验动物。近交系动物具有基因纯合度高、表现型一致、遗传背景清楚等特点,在科研领域的应用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故成为了实验动物培育的方向和热点。目前,国内外培育成功的近交系动物主要是小鼠、大鼠,而近交系猪的品系相对较少,国内主要利用在低海拔地区的地方猪种先后培育成功了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巴马小型猪和版纳小型猪等,而高原近交系猪是国际的空白。合作猪是分布在甘肃甘南藏族地区的一种高原型小型地方原始猪种,若对其进行实验动物标准化培育,可填补高原型近交系小型猪这一空白。因此,该研究对近交培育十六代的合作猪进行了血常规检测、血液生化检测和微卫星位点遗传标志检测,并与原产地合作猪进行比较,旨在探究近交合作猪的生理特征和遗传特性,并为今后近交系合作猪种群的建立提供翔实的数据和科学参考。首先对近交培育的合作猪与原产地合作猪的生理特性表现进行分析。通过12项血常规检测和16项血液生化检测来分析近交培育的合作猪与原产地合作猪在机体的健康状态、代谢水平及免疫功能等生物学方面存在的差异及特点。结果发现:合作猪经过十六代的近交培育之后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生理学特性,其中部分高原动物特有的属性更加显着,这不仅反映出了合作猪较好的异地适应能力和生长潜能,而且表现出了其作为实验动物的独特性。其次,在基因水平上对近交合作猪与原产地合作猪进行遗传特性的分析。运用微卫星DNA技术检测主要的10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察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结果发现:近交合作猪群体的等位基因数目明显少于原产地合作猪,且其基因纯合度更高;原产地合作猪的低、中度多态性座位的数目远高于近交合作猪,说明近交合作猪经过培育后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近交系小型猪品系。研究结果表明:近交合作猪仍然保持着原产地合作猪独特的生理特性,并且等位基因数目明显减少,基因纯合度高,有望培育成为一种新的实验动物品系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中。

覃辉艳,陈华凤,王芳,杨慧,李彬,张洁宏[2](2019)在《微卫星与生化位点法对BALB/c小鼠遗传检测比较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应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BALB/c小鼠的遗传质量,并与现行国家标准生化标记法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中的应用,为建立微卫星DNA检测方法奠定基础。方法采用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BALB/c小鼠进行遗传质量检测,同时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生化标记法进行检测比较分析。结果各样品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DNA片段大小相同,没有新的等位基因出现;生化标记检测结果亦显示Akp1等14个生化标记基因均为纯合,个体间生化标记表型均一致,根据国家标准符合品系特征。微卫星DNA标记检测结果与生化标记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微卫星DNA标记可准确可靠、方便快捷地检测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本研究所选的2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可用于BALB/c小鼠遗传质量监测。

常书梅[3](2018)在《LK野生小鼠的繁殖性能及遗传学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种模式动物,小鼠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近交系小鼠基因纯合,遗传稳定和表现型一致,因此是基因组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药理学、医学和兽医学等诸多研究领域的最佳实验材料。已有1000多个近交系和独立的远交群经长期人工饲养选择培育被培育成功,但是随着各种实验技术及研究方法的进步,近交系品系小鼠的缺点逐渐显现出来,如DNA结构单一、遗传多样性不足等,这对基因检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引进不同种或亚种的野生鼠成为当前研究的需要,野生鼠亚种就是现有实验小鼠资源的重要补充。开发野生动物资源,培育来源于野生鼠的近交系品系鼠是科学研究者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领域,也是现在急需研究的领域。本次试验的目的在于对实验室之前在河南省兰考县逮捕后驯化的野生小家鼠(现暂时命其名为LK野生小鼠)进行下一步小鼠之间的近交培育,利用SNP分型检测技术、毛色基因检测以及皮肤移植对其遗传性能进行测定分析,争取为研究者提供新的实验材料。主要结果如下:1.LK小鼠严格按照全同胞交配原则进行繁殖传代,在长达10年的传代过程中,LK小鼠由最开始的7组淘汰至2组,至今,C组培育至20代,B组培育至17代。传代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在这个过程中,各代小鼠或多或少的表现出近代杂交衰退现象,具体表现为胎产数目和各胎产仔数的双向下降,目前,两组小鼠传代正常。且通过与PWK(M.m.musculus亚种,起源于捷克的野生近交系小鼠)相比,说明LK的繁殖性能正常,表明LK近交小鼠品系即将培育成功。2.LK小鼠的SNP分型检测:采用Hi-PCR方法对LK小鼠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LK小鼠在100个SNP位点上的平均纯合度为98.5%,表明LK小鼠的纯合度基本达到近交系的要求。3.LK小鼠的毛色基因检测:LK野生小鼠C57BL/6小鼠和DBA/2小鼠进行交配,产生的F1代的毛色均与母本的LK野生小鼠一致,由此推测LK小鼠的毛色基因型为AABBCCDD,基本达到纯合状态。4.LK小鼠的免疫学监测:根据国家标准实验动物近交系小鼠、大鼠皮肤移植法,对19代的C组LK野生小鼠进行背部皮肤的自体和异体移植,试验结果显示小鼠的有效植皮成活率为100%,表明LK野生小鼠组织相容性基因基本纯合。

赵月朋[4](2016)在《LK野生小鼠近交培育及遗传纯度检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小鼠作为试验动物是研究生物学、进化学及生态学等领域的重要模式素材,近交系小鼠具有基因纯合度高,个体间遗传基因保持一致,试验结果准确性高且重复性好等优点,在基因组学、遗传学及疾病机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阶段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及近交系在各个科研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发现经典的近交系品系存在遗传多样性不足、DNA结构单一以及连锁不平衡程度高等缺点,严重制约着新基因的发现及基因的精细定位。研究发现野生小鼠的形态及特定基因序列等方面与现有近交系小鼠相比有很多差异,因此,利用野生小鼠丰富现有小鼠基因库,培育野生小鼠起源的近交系品系,提高野生动物资源利用水平,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的研究工作。本研究旨在将本实验室前期已成功捕获和驯化的LK野生小鼠进行进一步的近交培育,对LK小鼠的各种生物学表型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并且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其基因纯合度进行研究分析,为即将培育成功的LK野生小鼠近交品系提供参考依据,为河南省野生小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试验结果如下:1.近交培育:前期试验将捕获且驯化的LK小鼠进行近交系培育,分成A-G七个交配组合,但只有B、C和F三个组合成功传代。在随后的近交系培育过程中,严格按照全同胞交配原则进行繁殖传代,并在系谱中详细记录各代小鼠繁殖情况。目前F组在F11代时因繁殖障碍而终止传代,B组传至14代,C组传至17代。2.生物学特性分析:LK野生小鼠与PWK品系小鼠对比分析,结果显示LK野生小鼠在体重、尾长、体长、耳长等表型特征方面均比PWK品系小鼠小且差异显着。品系内比较发现LK野生小鼠与PWK小鼠的雌鼠的体重、体长和耳长均大于雄鼠;F17代LK野生小鼠的体重、体长等各个指标均大于F0代小鼠;LK小鼠和PWK近交系小鼠生长发育规律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3.基因纯合度分析:利用前期试验筛选出的36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C组野生小鼠F17代、B组野生小鼠F14代与实验室PWK品系小鼠进行基因纯合度分析,综合之前及现在的研究结果:LK野生小鼠F0代平均基因纯合率为68.98%,2013年培育至F10代的平均基因纯合率为90.28%,目前B组小鼠F14代的平均基因纯合率为94.44%,C组小鼠F17代的平均基因纯合率为97.22%,近交系培育已卓见成效。

冯书堂,高倩,刘岚[5](2016)在《哺乳动物近交系资源创新百年》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生物技术大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代,而资源更是竞争的核心。驱动资源创新已列为当代世界各国首要实现的任务和目标,而动物资源创新是其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巨资开展转基因动物专项研究,将鼠、猪等列入"科技攻关、基础性研究、863、973"等项目,足以彰显中国对动物资源创新的高度重视并已付诸实施。国家近、中期科技发展规划附件:科研条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目录中明确指出,实验动物是科研条件的重要研究内容,实验动物的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相关科技创新的基础和先导。

徐伟[6](2016)在《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SNP遗传鉴定方案的建立》文中认为背景模式动物小鼠已建立超过32000个品系,美国、欧洲和日本先后建立冷冻胚胎和精子保存库代替传统连续繁殖方式,以保护小鼠这一重要遗传资源,预防小鼠资源流失。美国杰克逊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小鼠资源和最大的冷冻胚胎、精子保存库,我国也先后成立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和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并建立了大型低温冷冻库。低温保存过程中,冷冻胚胎、精子遗传特征的稳定性是影响小鼠遗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已经离不开具有稳定遗传特性的实验小鼠。因此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针对实验小鼠个体的遗传检测方法已在不断的建立、完善,但国内尚缺乏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的遗传鉴定方案。主要是因为样本有限且十分珍贵,相应的DNA量又远低于常规个体。因此,研发针对特定区段、极微量的DNA前处理和DNA扩增方案,是建立冷冻胚胎和精子的遗传鉴定检测的首要任务。同时经过初步扩增的DNA样本,可以进一步经DNA分子标记检测,准确判断其遗传背景和品系。方法本研究以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上海分中心)提供的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为实验样本。小鼠胚胎的DNA采用直接裂解法,后利用全基因组扩增试剂盒获得检测所需要的大量DNA;精子DNA采用动物基因组dna快速抽提试剂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抽提。抽提的dna采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抽提dna的量。抽提的dna经四组多重pcr扩增,以pcr产物为模版进行多重高温连接酶的连接检测反应(ligasedetectionreaction,ldr),ldr产物采用标准6%变性测序page胶进行电泳分析。最后使用genetm672来收集数据并用genemapper进行基因分型。该pcr-ldr检测技术选取了小鼠21条染色体上的45个snp位点,分成4组,每组分别为12、11、10、12个snp位点。针对这些位点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实现snp基因分型。结果改进的小鼠冷冻胚胎、精子dna提取方案,采用显微挑取法获取正常2细胞期胚胎,并以200mmol/lkoh、50mmol/l二硫苏糖醇的裂解液(ph8.3)来获取胚胎微量dna;精子dna通过添加dtt和蛋白酶k消化6h的抽提试剂盒抽提获得。此方案能够高效地获取胚胎和精子dna。通过全基因组扩增试剂盒实现小鼠胚胎微量dna扩增方案,从扩增和检测结果看出,胚胎2细胞期细胞量≥12个最佳。pcr-ldr分型方案适用于小鼠45个snps的分型。该方案以fvb小鼠为验证样本,分型的45个snps位点基因型与ncbi数据库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并且以rs13477094位点为例,经测序验证后,分型结果与其一致。通过以上这些方案结果,本研究成功地将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snps分型方案应用于12种品系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的遗传背景鉴定。结果显示45个SNP位点全部检测出的概率高达95%以上。其中小鼠胚胎NOD、DBA1品系有1个SNP点未检出,EG、Scid品系有2个点未检出,BALB/c、ACA品系有4个点与NCBI数据库中信息不符;12个品系间两两进行位点差异比较,最大差异点个数为30个,最小差异点个数为8个,平均差异位点个数为19个。小鼠精子中NOD、B10A品系有1个SNP点未检出,NOD-Scid、Scid-BG品系有2个点未检出,C3H-Scid,C3H/ORL品系有3个点与NCBI数据库中信息不符;12个品系间两两进行位点差异比较,最大差异点个数为29个,最小差异点个数为7个,平均差异位点个数为18个。由此可见45个SNP位点在检测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品系中的鉴定效果较高,可以避免只通过几个SNP区分品系的情况;并且将45个SNPs位点组成DNA序列,通过进化树分析12个品系的胚胎和精子,验证了ICR、KM小鼠为封闭群小鼠,其余品系为近交系小鼠。结论本研究以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为样本,采用直接裂解法、全基因组扩增技术和PCR-LDR技术,实现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45个SNPs的基因分型和遗传质量鉴定。

王越甲[7](2015)在《利用微卫星与SNP对几种实验小鼠与大鼠品系进行遗传监测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是影响实验结果真实性的重要因素。在动物繁育和饲养过程中,遗传漂变和遗传污染等多种因素会造成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的改变,这会直接影响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因此,必须采用遗传监测来监控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确保实验动物品系的纯度和同质性,同时对不符合标准的群体及时淘汰,对新出现的亚系分支或突变品系及时进行正确处理。这对确保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目前利用微卫星与SNP进行遗传检测的报道均各有侧重,对常见大鼠和小鼠品系的检测不够完善系统。所以有必要重新优选这些标记,建立针对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进行遗传监测的新优化体系,进而利用该体系对相关品系进行系统的检测来确定其变异程度以及是否有亚系形成。另外,目前国际上对基因修饰动物的遗传监测鲜有报道,尤其是对当今具最高免疫缺陷的X小鼠,其基因修饰是否会造成遗传监测标记的变异,这些变异的遗传监测标记与基因修饰间存在怎样的分子生物学关系,以及怎样利用这些标记对基因修饰动物进行遗传监测尚未见有报道。本课题首先用微卫星作为遗传监测手段,经对PCR检测条件的优化改良,希望建立一套可以对5种小鼠和3种大鼠品系进行遗传监测的稳定可靠的监测体系。进而希望用所建立的微卫星监测体系对几个品系小鼠和近交系大鼠监测分析其遗传质量。然后,我们利用SNP作为遗传监测手段,筛选了分布于不同染色体的32个SNP位点对8个品系的小鼠(包括5个近交系、2个具免疫缺陷的突变系及相应的背景品系)进行了相应群体的遗传监测分析,希望得到近交系的变异程度以及在突变系中与遗传修饰相关的多态性位点。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到以下结果:1、通过筛选数据库,并优化PCR反应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条件,最后经改良建立了一种稳定可靠的微卫星检测分析方法,并建立了基于该方法的适合于5种近交系小鼠和3种近交系大鼠进行遗传监测鉴定的微卫星集合,进一步给出针对不同近交系遗传监测鉴定的最优微卫星使用组合。该检测体系可以对涉及到的大鼠与小鼠近交系进行系统快捷准确的检测鉴定,这对实验动物遗传监测鉴定具有重要价值。2、利用建立的微卫星检测体系对相关小鼠与大鼠品系进行遗传监测,发现了一些分布于不同品系内的变异微卫星位点。这些变异位点可能是亚系形成过程的一种表征。3、利用建立的检测体系,对免疫缺陷突变系X小鼠选择了24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检测,未发现X小鼠不同于背景小鼠的变异位点。说明在所选的24个微卫星位点中没有与相关基因突变有关的敏感位点。4、用优选的32个SNP探针对5个近交系小鼠相关群体进行Q-PCR基因分型检测发现:(1)对于生产群,BALB/c小鼠在rs13483601(A/A→A/G)、rs13459176(A/A→A/C)与rs13482131(C/C→C/T)位点发生突变;C3H小鼠在rs13459176(A/A→A/C)与rs13482131(C/C→C/T)位点发生突变;DBA/2小鼠在rs13483295(T/T→G/T)位点发生突变;C57BL/6小鼠在rs3653651(C/C→C/T)、rs13459176(A/A→A/C)与rs13482131(C/C→C/T)位点发生突变;129小鼠在30个检测位点均未发生突变;(2)对于核心群,在30个所检位点中仅rs13459176位点在C57BL/6、C3H、BALB/c小鼠部分样本中检测到杂合突变(A/A→A/C)。5、以BALB/c小鼠为背景对照,对BALB/c Nude小鼠进行SNP基因分型检测发现:BALB/c Nude小鼠在rs13478818、rs13482843等7个位点发生突变。以背景小鼠为对照,对X小鼠进行SNP基因分型检测发现:X小鼠只在rs13478215位点发生突变(C/C→C/A;C/C→A/A),其他位点均与背景小鼠一致。这些位点的多态性表明其很可能是与基因修饰相关的一些“热点”。结论:1、建立的微卫星遗传监测鉴定体系是稳定可靠的。利用该体系对3种近交系大鼠与5种近交系小鼠进行检测鉴定发现了分布于这些动物中的一些突变位点。这表明这些近交系可能正逐渐分化为亚系或发生了遗传污染。对于发生了遗传污染或不需要的突变群体应及时淘汰,并重新引种或复苏冻存的胚胎重新扩繁。这对保证动物实验的准确性与精确性有重要意义。2、对X免疫缺陷小鼠进行了24个微卫星位点的检测,未发现X小鼠不同于背景小鼠的变异。说明所选的24个微卫星位点都没有发生与基因修饰有关的突变。对X免疫缺陷小鼠中与突变基因相关的敏感微卫星位点的检测尚属首次,这对研究这些位点与所敲除免疫基因间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3、通过SNP基因分型实验对小鼠进行检测后发现:5个近交系小鼠核心群的变异位点数目要低于生产群,这与核心群严格控制繁殖代数使其整体扩繁代数要低于生产群有关。而对于新出现欲保留的亚系应及时配纯并建立详细档案资料。4、通过SNP基因分型实验检测到存在于BALB/c Nude小鼠中的7个位点与其背景小鼠相比发生变异。进一步对X免疫缺陷小鼠的检测发现在rs13478215位点与其背景小鼠相比发生变异。这说明SNP整体的多态性要比微卫星高,对遗传变异的检测更为敏感。这些突变位点很可能与相关的基因修饰间具有密切关系。这为阐明SNP的变异与相关基因修饰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新出现的基因修饰动物的遗传监测提供一种思路。

桂宏翔[8](2013)在《LK野生小鼠遗传与繁殖性能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鼠作为模式动物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对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以及疾病机理研究等领域的贡献极大,其中又以近交系小鼠的作用最为突出。科学家们先后建立了近400个近交品系,6000多个突变品系,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之中。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标记手段的发展,现有小鼠近交系来源单一,生物多样性有限等缺点开始显现,引进野生小鼠的遗传背景,丰富小鼠基因数据库,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方向。本研究旨在将本实验室前期已成功捕获和驯化的河南兰考地区野生小家鼠(暂定名为LK小鼠)进行近交系培育,通过与实验室现有近交品系小鼠进行交配试验,并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进一步估测其遗传育种价值,为河南省野生小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实验结果如下:1.LK野生小鼠的近交培育:前期实验中已将自行捕获的LK野生小鼠分成A-G七个交配组合,其中B组、C组和F组产仔,随后以这三个组系为主线,严格按照全同胞交配的原则进行传代,并记录每代的繁殖数据。目前的培育工作依然延续前期的标准进行,各组繁殖正常,B组、C组已由第4代分别传至第10代和第13代,F组已由第3代传至第11代。2.LK野生小鼠育种价值分析:通过前期研究,从5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引物38对,对培育至第10代的三组野生小鼠和实验室PWK品系小鼠进行微卫星DNA分子测定,分析结果发现:野生小鼠和实验室小鼠在遗传组成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较高的育种价值;B、C、F三组野生小鼠近交至第10代时,基因的纯合度分别达到90.28%、91.67%、91.67%,与前期研究相比,近交培育成果显着。3.LK野生小鼠与实验室常用小鼠的交配实验:前期实验表明,LK小鼠与PWK小鼠(M. m. musculus)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Mus muscul(?)亚种。与实验室常用的C57BL/6(简称B6)、KM小鼠(均属于M. m. domesticus亚种)亲缘关系较远。将LK小鼠与实验室常用各品系小鼠(KM、PWK、DDK、B6)分别进行正反交,记录各交配组合的繁殖性能数据;再对F1代子鼠进行回交。收集表型数据确定各交配组合产胎数、胎仔数、受孕率、离乳率等繁值指标,统计分析,发现LK小鼠繁育功能正常。对照PWK雌鼠与C57BL/6雄鼠交配产生的F1雄鼠具有由X染色体连锁的杂种不育而导致繁殖障碍的特性,表明LK野生小鼠,与PWK虽然属于同一亚种来源,但同亚种小鼠之间仍存在较为明显的遗传差异。

谢雯,鲍世民,谢建云,李凯,周宇荀,肖君华[9](2012)在《基于PCR-LDR平台的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快速检测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基于PCR-LDR平台的近交系小鼠SNP快速分型方法,用于检测实验小鼠的遗传质量与品系纯度。方法利用可移植性极高的PCR-LDR技术,以常见近交系小鼠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1条染色体上的45个SNP位点,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经过筛选和验证,建立了多重PCR-LD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分型方案。结果四组多重PCR-LDR可实现45个SNP位点的基因分型,其中43个、44个与45个SNP在样本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0.9%与36.4%。所有样本经分型确定为纯合体,并得到了常见近交系小鼠SNP位点信息。结论实现了常见近交系小鼠快速、高通量的基因分型,可用于遗传质量检测和品系鉴定。

谢雯[10](2012)在《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DNA检测方法的建立》文中指出实验小鼠作为一种研究工具以来,已经有多达数千种的封闭群、近交系、同类系、重组近交系和突变系等品系。实验小鼠变异进化的速度很快,而在性状上并不表现出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对实验动物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实验动物质量的遗传监测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的一些相关标准的遗传监测局限在免疫标记和生化标记等表型检测方法,对于准确、全面地反映实验动物的遗传概貌存在不足,此外,国际实验动物协会建议的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程序即为DNA检测方法(http://www.iclas.org/),因此采用DNA标记检测技术来测定小鼠各品系的遗传背景已成趋势。2002年,国际小鼠基因组测序联盟完成了经典实验室品系C57BL/6J(B6)的全测序。同年,Celera公司也完成了另外三个近交系的全序列草图。随后,更多小鼠品系相继被重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实验小鼠基因组三分之二的区域存在着低密度的SNP(0.5个/10kb),而高密度SNP(40个/10kb)则覆盖了其余的三分之一区域。由于SNP数量庞大,高通量的基因分型能降低成本,故世界着名的实验动物公司都已使用SNP遗传标记进行遗传检测。方法本文利用可移植性极高的连接酶SNP分型技术,以常见近交系小鼠为研究对象,选取了 21条染色体上的48个SNP位点,分成4组,每组12个SNP位点。针对这些位点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条件优化后建立了四组多重 PCR-LD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分型方案。近交系小鼠的DNA选取小鼠尾尖,并使用基因组DNA小量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随后四组多重PCR扩增,产物采用2%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效果。再以PCR产物为模板进行多重LDR连接反应,产物采用标准6%变性测序PAGE胶进行电泳。最后使用GeneScanTM 672来收集数据并用Genemapper来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四组多重PCR体系最佳退火温度均为56℃。该体系对10个常见近交系小鼠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有34个SNP位点的数据与NCBI数据库中信息完全一致,并补充了 NCBI中部分品系缺少的信息;2个SNP位点没有信息;11个SNP位点的部分数据与NCBI中信息不符,经测序验证与分型结果一致;还有1个SNP位点在近交系BALB/c和FVB中表现杂合,经测序验证后表明为纯合子。本实验对10个近交系小鼠的3批样本(共66个)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相同品系SNP状态完全一致。在这3批样本中47个SNP位点全出的概率为13.6%,46个SNP位点全出的概率为36.4%,45个SNP位点全出的概率为90.9%,44个SNP位点全出的概率为100%。十个品系间两两进行位点差异比较(共45对),最大差异位点数为29个,最小位点差异数7个;平均差异位点数个数为19,差异位点数中值为20。第一二三组能独立鉴别常见近交系小鼠,第四组除C3H和CBA两个品系,可独立鉴别近交系小鼠。由此可见48个SNP位点在这十个常见近交系小鼠品系中的鉴定效率较高。以上结果表明,PCR-LDR分型方案是一种准确、快捷、高效的基因分型方案,可用于遗传质量检测和品系鉴定。

二、IRM-2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RM-2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近交合作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遗传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合作猪
        1.1.1 品种的形成
        1.1.2 分布情况
        1.1.3 生态环境
        1.1.4 饲养方式
        1.1.5 体貌特征
        1.1.6 生活习性
        1.1.7 生长性能
        1.1.8 生产性能
        1.1.9 利用前景
    1.2 近交系动物
        1.2.1 实验动物的发展方向及意义
        1.2.2 近交系动物的概念与作用
        1.2.3 近交系动物的优缺点
        1.2.4 近交系动物的应用
    1.3 血液理化指标
        1.3.1 血液生理指标
        1.3.2 血液生化指标
        1.3.3 血液理化指标的意义
    1.4 遗传质量监测
        1.4.1 实验动物常用遗传质量监测的方法
        1.4.2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监测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近交合作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分析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
        2.1.3 试剂与材料
    2.2 方法
        2.2.1 血样采集与处理
        2.2.2 血常规检测项目与方法
        2.2.3 血液生化检测项目与方法
        2.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3 结果
        2.3.1 血常规检测的比较
        2.3.2 血液生化检测的比较
        2.3.3 结果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近交合作猪微卫星位点遗传检测分析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仪器
        3.1.3 实验试剂及配制
    3.2 方法
        3.2.1 血样采集与处理
        3.2.2 血细胞的制备
        3.2.3 基因组提取
        3.2.4 琼脂糖凝胶电泳
        3.2.5 引物合成
        3.2.6 PCR扩增
        3.2.7 STR检测
        3.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
        3.3.1 基因组抽样检测
        3.3.2 PCR产物检测
        3.3.3 PCR产物片段大小
        3.3.4 峰图
        3.3.5 遗传多态性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2)微卫星与生化位点法对BALB/c小鼠遗传检测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微卫星DNA检测
        1.3.1. 1 核酸样品制备:
        1.3.1. 2 微卫星位点选取与引物合成:
        1.3.1. 3 PCR反应:
        1.3.1. 4 毛细管电泳:
        1.3.2 近交系小鼠生化标记检测:
    1.4 数据处理
        1.4.1 微卫星DNA检测:
        1.4.2 生化标记检测:
2 结果
    2.1 微卫星DNA标记检测
    2.2 生化标记检测
3 讨论

(3)LK野生小鼠的繁殖性能及遗传学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模式动物研究概况
    1.2 小鼠的起源
    1.3 小鼠的分类学研究
        1.3.1 根据形态和行为特征及地理分布差异进行分类
        1.3.2 以各种遗传标记分析结果分类
        1.3.2.1 以生化位点标记分类的结果
        1.3.2.2 以线粒体DNA作为遗传标记分类的结果
        1.3.2.3 以Y染色体为标记分类的结果
        1.3.3 应用生化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类
    1.4 实验小鼠的发展历史及分类情况
        1.4.1 实验小鼠的发展历史
        1.4.2 实验小鼠的分类
        1.4.2.1 近交系
        1.4.2.2 封闭群
        1.4.2.3 突变系
        1.4.2.4 杂交群
    1.5 SNP及其与小鼠遗传研究
        1.5.1 SNP的定义
        1.5.2 SNP的分类
        1.5.3 SNP的特点
        1.5.4 SNPs检测方法
        1.5.4.1 同位基因差异性 PCR
        1.5.4.2 辅助性基质在激光电离下质谱分析
        1.5.5 SNP与小鼠的遗传研究
    1.6 野生近交系小鼠
        1.6.1 野生近交系小鼠的研究现状
        1.6.2 野生近交系小鼠的培育意义
2 引言
试验一 LK野生小鼠的近交培育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小鼠
        1.2 试验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LK小鼠的培育方法
        1.3.2 LK小鼠的饲养环境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LK小鼠的近交系培育
        2.2 LK小鼠的繁殖性能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LK小鼠的近交培育
        3.2 LK小鼠的繁殖性能分析
        3.3 结论
试验二 LK野生小鼠的SNP分型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小鼠
        1.2 主要试验仪器及设备
        1.3 试验试剂
        1.4 试验方法
        1.4.1 鼠尾基因组DNA提取
        1.4.2 特异引物单重检测
        1.4.3 多重PCR的引物调整
        1.4.4 产物生产
        1.4.5 文库混样
        1.4.6 文库的纯化
        1.4.7 产物的稀释
        1.4.8 进行NGS测序
    2 结果与分析
        2.1 LK小鼠抽提DNA电泳结果
        2.2 多重PCR琼脂糖电泳
        2.3 荧光定量PCR检测
        2.4 文库的Agilent2100检测
        2.5 测序数据产量统计
    3 结论与讨论
        3.1 LK小鼠的SNP分型检测
        3.2 结论
试验三 LK野生小鼠的毛色基因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小鼠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LK小鼠的毛色基因检测
        3.2 结论
试验四 LK野生小鼠的皮肤移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小鼠
        1.2 试验试剂与器材
        1.2.1 试验试剂
        1.2.2 试验器材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LK小鼠的皮肤移植
        3.2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4)LK野生小鼠近交培育及遗传纯度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1.1 小鼠的来源
    1.2 小鼠的分类
        1.2.1 根据形态和行为特征及地理位置分布进行分类
        1.2.2 以各种遗传标记分析结果为依据的分类学研究
        1.2.2.1 生化位点标记
        1.2.2.2 以线粒体DNA作为遗传标记的分类学研究
        1.2.2.3 Y染色体
        1.2.3 应用生化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分类
        1.2.3.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1.2.3.2 随机扩增多态性标记
        1.2.3.3 微卫星位点标记
        1.2.3.4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1.2.3.5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1.3 微卫星标记技术与小鼠遗传研究
        1.3.1 微卫星标记技术
        1.3.2 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应用
        1.3.2.1 遗传多样性评估
        1.3.2.2 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基因定位
        1.3.2.3 血缘关系鉴定
        1.3.2.4 标记辅助选择
        1.3.2.5 遗传质量监测
    1.4 近交系小鼠培育现状及意义
        1.4.1 近交系的特征
        1.4.2 近交系的培育
        1.4.3 近交系的遗传质量监测
        1.4.3.1 一般形态学标记检测
        1.4.3.2 细胞遗传标记监测
        1.4.3.3 免疫标记监测
        1.4.3.4 生物化学监测
        1.4.3.5 分子生物学监测
    1.5 野生小鼠的特点及培育近交系的意义
        1.5.1 野生小鼠的特点
        1.5.1.1 野生小鼠具有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1.5.1.2 野生小鼠具有表型多样性
        1.5.2 野生小鼠培育近交系的意义
    1.6 我国野生小鼠近交系培育现状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主要设备及器材
        3.1.3 实验主要试剂及其配置
    3.2 实验方法
        3.2.1 近交系小鼠培育方法
        3.2.2 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LK小鼠基因纯合度
        3.2.2.1 鼠尾DNA的提取
        3.2.2.2 PCR扩增
        3.2.2.3 PCR产物检测
        3.2.2.4 电泳结果判读及多态性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LK近交系小鼠的培育
    4.2 LK近交系小鼠的生物学特性
        4.2.1 LK近交系小鼠外观表型性状
        4.2.2 生长发育规律
        4.2.3 繁殖性能
    4.3 LK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
        4.3.1 LK小鼠与实验室常用近交系小鼠DNA准备
        4.3.2 基因纯合度检测
5.讨论与结论
    5.1 野生来源小鼠近交系的培育
    5.2 LK野生小鼠的基因纯度分析
    5.3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5)哺乳动物近交系资源创新百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用哺乳动物近交系国内外研究进展
    1.1 百年历史,培育、传代近千种
    1.2 近交系鼠培育方法
    1.3 创立鉴定标准
        1.3.1生理生化标记
        1.3.2DNA指纹图谱相似系数
        1.3.3皮肤移植鉴定
        1.3.4特异性DNA标记和SNPs分析
    1.4近交系鼠培育成功率极低、且与其早期产仔率相关
    1.5 品种繁多,用途广泛
    1.6 近交系鼠命名方法和资源库
2 国内外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猪研究进展
    2.1 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的建立
    2.2 猪近交系鉴定方法的创新
        2.2.1创建了猪近交系异体皮肤移植鉴定方法
        2.2.2创新了猪近交系鉴定基因组水平验证策略及手段
        2.2.3建立了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多种鉴定方法
        2.2.4提出近交系品种鉴定的5 条标准
        2.2.5初步建立近交系猪等品种资源数据库
3 初步解密近交系分子遗传基础
    3.1利用研究数据和分子遗传学理论注释近交系猪种质特异性
    3.2揭示了近交系猪“不纯合”基因和群体中基因杂合度为1 的特异现象存在
        3.2.1初步揭示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遗传特异现象,发现“不纯合”的等位基因
        3.2.2杂合度分析证明不纯合基因的存在
    3.3发现杂合度为1 位点的现象,同时验证了“不纯合”基因的存在
4 动物近交系资源创新研究,促进生物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
    4.1我国建立实验用小型猪标准,促进生产规模化、应用标准化
    4.2 在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4.3 促进异种器官移植研究
5 近交系创新资源应用及展望

(6)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SNP遗传鉴定方案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小鼠是重要的模式生物
        1.1.1 近交系小鼠
        1.1.2 封闭群小鼠
    1.2 小鼠冷冻库的建立
        1.2.1 世界各地种子库的现状
        1.2.2 世界各地小鼠种子库的应用前景
        1.2.3 小鼠的遗传质量检测
    1.3 本研究的实验设计思路
        1.3.1 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DNA获得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3.2 小鼠冷冻胚胎DNA扩增方法的选择
        1.3.3 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遗传标记质量检测的选择
        1.3.4 高通量PCR-LDR分型
    1.4 科研意义
        1.4.1 小鼠是模式生物遗传资源的有力体现
        1.4.2 冷冻小鼠胚胎和精子库是小鼠遗传资源的有力保存
        1.4.3 全基因组扩增是冷冻小鼠胚胎遗传质量鉴定的有力支撑
        1.4.4 SNP遗传鉴定是冷冻种子库质量的有力保证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群体
        2.1.2 实验仪器
    2.2 溶液配制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DNA抽提
        2.3.2 小鼠冷冻胚胎全扩
        2.3.3 DNA ABI377测序仪测序分析
        2.3.4 SNP分型
        2.3.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小鼠胚胎、精子DNA提取方案的建立
        3.1.1 小鼠胚胎DNA提取方案
        3.1.2 小鼠精子DNA提取方案
    3.2 小鼠胚胎微量DNA扩增方案的建立
    3.3 SNP分型和遗传鉴定方案的建立
        3.3.1 四组标准PCR-LDR方案
        3.3.2 SNP位点验证
    3.4 方案鉴定应用
        3.4.1 小鼠冷冻胚胎、精子全基因组扩增DNA电泳图
        3.4.2 小鼠冷冻胚胎、精子PCR-LDR分型结果
        3.4.3 小鼠冷冻胚胎、精子SNP位点验证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1 方案优化改进过程
        4.1.2 方案的实验案例讨论
    4.2 结论
    4.3 展望
第5章 参考文献
课题基金来源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利用微卫星与SNP对几种实验小鼠与大鼠品系进行遗传监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与免疫缺陷小鼠研究进展
        1.1 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实验动物
        1.2 相关免疫缺陷小鼠研究进展
    2 遗传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2.1 传统的遗传检测方法
        2.2 第二代遗传监测标记——微卫星研究进展
        2.3 第三代遗传监测标记—SNP研究进展
第二章
    引言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鼠尾全基因组DNA的提取
        2.2 DNA的浓度测定及工作液制备
        2.3 微卫星多态性PCR检测
        2.4 SNP基因分型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微卫星遗传监测体系建立
        3.1.1 近交系小鼠中呈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检测
        3.1.2 近交系小鼠中呈显着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检测
        3.1.3 近交系小鼠中呈单态性的微卫星位点检测
        3.1.4 CB6F1杂交系小鼠微卫星检测结果
        3.1.5 遗传监测5种小鼠品系的微卫星集合的建立
        3.1.6 X小鼠的微卫星扩增结果
        3.1.7 近交系大鼠中呈单态性的微卫星位点检测
        3.1.8 近交系大鼠中呈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检测
        3.1.9 遗传监测3种近交系大鼠的微卫星集合的建立
        3.1.10 微卫星对封闭群大鼠与小鼠的遗传检测结果
        3.1.11 用于遗传监测的微卫星优化组合使用方法
        小结
        3.2 采用SNP对8种小鼠品系进行遗传监测研究
        3.2.1 小鼠近交系生产群中有25个未发生突变的SNP位点
        3.2.2 小鼠近交系生产群中有5个发生突变的SNP位点
        3.2.3 小鼠近交系核心群SNP遗传监测结果
        3.2.4 对近交系F1代杂合子的SNP基因型分析
        3.2.5 对免疫缺陷小鼠BALB/cNude的SNP基因型分析
        3.2.6 对X免疫缺陷小鼠的SNP基因型分析
        3.2.7 对X配纯F1代的SNP基因型分析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致谢
个人简历

(8)LK野生小鼠遗传与繁殖性能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小鼠的起源
    1.2 小鼠的分类
        1.2.1 根据形态和行为特征及地理分布的差异进行分类
        1.2.2 以各种遗传标记分析结果为依据的分类学研究
        1.2.2.1 生化位点分析
        1.2.2.2 以线粒体DNA作为遗传标记的分类学研究
        1.2.2.3 Y染色体
        1.2.3 应用生化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的分类
        1.2.3.1 微卫星(SSR)位点标记在小鼠遗传学中的应用
        1.2.3.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析
    1.3 实验小鼠的培育历史及分类情况
        1.3.1 实验小鼠的培育历史
        1.3.2 实验室小鼠的分类
        1.3.2.1 近交系小鼠及其现状
        1.3.2.2 突变系
        1.3.2.3 封闭群
        1.3.2.4 杂交一代
    1.4 微卫星标记技术与小鼠遗传研究
        1.4.1 微卫星标记的相关基本原理
        1.4.1.1 形成原理
        1.4.1.2 微卫星标记结构
        1.4.1.3 微卫星的分类
        1.4.2 微卫星标记的检测方法
        1.4.3 微卫星标记的优点
        1.4.3.1 微卫星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均匀
        1.4.3.2 微卫星多态性丰富、杂合度高
        1.4.3.3 微卫星共显性遗传
        1.4.3.4 微卫星标记易于检测
        1.4.3.5 微卫星DNA标记在生物基因组中具有保守性
        1.4.4 微卫星标记的应用
        1.4.4.1 亲缘关系鉴定和系谱确证
        1.4.4.2 构建遗传连锁图谱
        1.4.4.3 定位功能基因及QTL
        1.4.4.4 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关系的分析研究
        1.4.4.5 遗传监测
        1.4.5 微卫星标记在小鼠遗传研究中应用
    1.5 野生近交系小鼠
        1.5.1 野生近交系培育的必要性
        1.5.2 野生来源近交系小鼠研究概况
        1.5.3 部分野生来源近交系小鼠品系介绍
        1.5.4 我国野生来源近交系小鼠研究现状
    1.6 我实验室有关LK野生小鼠的前期研究
2. 引言
3. 材料和方法
    3.1 材料
        3.1.1 实验小鼠
        3.1.2 分子生物学分析所用主要仪器、设备
        3.1.3 分子生物学实验所用主要试剂及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LK小鼠的近交培育
        3.2.1.1 近交繁育方法
        3.2.1.2 近交化饲育环境
        3.2.2 LK小鼠育种价值分析
        3.2.2.1 LK小鼠及实验室小鼠DNA的提取
        3.2.2.2 PCR扩增
        3.2.2.3 PCR产物检测
        3.2.2.4 电泳结果判读及多态性分析
    3.3 LK小鼠与实验室常用小鼠的交配测试
4、结果与分析
    4.1 LK小鼠的近交培育
    4.2 LK小鼠育种价值分析
        4.2.1 LK小鼠与实验室常用近交系小鼠DNA准备
        4.2.2 PCR扩增结果
        4.2.3 多态性分析
    4.3 LK小鼠与实验室常用小鼠的交配测试
5 讨论和结论
    5.1 讨论
        5.1.1 LK野生小鼠的近交系培育
        5.1.1.1 野生小鼠近交系培育的意义
        5.1.1.2 本研究中LK小鼠近交系培育情况
        5.1.2 野生小鼠的育种价值分析
        5.1.2.1 LK小鼠育种价值分析
        5.1.2.2 LK小鼠与实验室常用小鼠的交配测试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图

(9)基于PCR-LDR平台的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快速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饲养与样本采集
    1.2 DNA提取
    1.3 引物和探针设计
    1.5 双盲实验
2结果
    2.1四组标准PCR-LDR方案
    2.2 遗传质量检测
    2.3 SNP位点在品系间的差异分析
3 讨论

(10)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DNA检测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近交系小鼠特征、应用
        1.1.1 近交系小鼠的特征
        1.1.2 近交系小鼠的优点
        1.1.3 近交系小鼠的应用
    1.2 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1.3 实验设计思路
        1.3.1 遗传标记的选择
        1.3.2 高通量PCR-LDR分型
    1.4 研究意义
        1.4.1 小鼠遗传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1.4.2 我国目前小鼠遗传质量检测的现状及待改进之处
        1.4.3 建立小鼠遗传质量检测标准是推广使用的分子检测方法的前提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群体
        2.1.2 实验仪器及试剂
    2.2 溶液配制方法
    2.3 实验方法
        2.3.1 小鼠全基因组DNA抽提
        2.3.2 DNA测序分析
        2.3.3 SNP分型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鼠尾组织基因组DNA电泳
    3.2 多重PCR琼脂糖电泳
    3.3 SNP位点验证
    3.4 四组标准PCR-LDR方案ABI377测序仪检测的结果
    3.5 遗传质量检测有效率
    3.6 SNP位点在品系间的差异分析
第四章 结论
    4.1 结果分析
    4.2 讨论
第五章 近交系小鼠DNA质量检测技术规范(草案)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IRM-2近交系小鼠的遗传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交合作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遗传特性的研究[D]. 杨帆.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2]微卫星与生化位点法对BALB/c小鼠遗传检测比较分析[J]. 覃辉艳,陈华凤,王芳,杨慧,李彬,张洁宏. 实验动物科学, 2019(04)
  • [3]LK野生小鼠的繁殖性能及遗传学特性分析[D]. 常书梅.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4]LK野生小鼠近交培育及遗传纯度检测[D]. 赵月朋.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5]哺乳动物近交系资源创新百年[J]. 冯书堂,高倩,刘岚. 遗传, 2016(03)
  • [6]小鼠冷冻胚胎和精子SNP遗传鉴定方案的建立[D]. 徐伟. 东华大学, 2016(05)
  • [7]利用微卫星与SNP对几种实验小鼠与大鼠品系进行遗传监测的研究[D]. 王越甲. 河北师范大学, 2015(07)
  • [8]LK野生小鼠遗传与繁殖性能的相关研究[D]. 桂宏翔. 河南农业大学, 2013(02)
  • [9]基于PCR-LDR平台的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快速检测方法[J]. 谢雯,鲍世民,谢建云,李凯,周宇荀,肖君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2(04)
  • [10]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DNA检测方法的建立[D]. 谢雯. 东华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IRM-2 近交系小鼠的基因监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