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店口镇对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东林,王玺[1](2020)在《自贸区(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流动人口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自贸区(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发生了新变化,其中针对来自东北三省流动人口的"地域歧视"现象、季节性流动人口的"波峰调控"机制建设、"单打独斗"管理模式的手段调整等三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特殊性。对此,本文分别从不同省区入琼流动人口占比调查、季节性流动的调控机制建立、外省相关职能部门对于本地区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经验借鉴等三方面展开分析与述评,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其一,建立季节性流动人口的"波峰调控"机制:针对进出海南流动人口在重要假日期间呈现出的"高峰流动"现象,可以采取"波峰调控"等有效手段干预应对;其二,改变以往手段单一的"单打独斗"管理模式:借鉴并引入省外地区摸索出的"外管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最大程度上实现"外来流动人口自我管理"的目的;其三,构建"分层管理与分块负责"模式:按照对流动人口管理职能范围进行区划,分别组建省一级、市县一级和居委会、街道办、村委会一级三个不同层级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王力行[2](2019)在《“枫桥经验”在嘉兴社会治理创新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多领域的蓬勃发展造就了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贫富两极等问题导致社会处于不稳定状态。“枫桥经验”发源于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早期应用于“四类分子”改造,后期应用于社会治安管理,对于社会治理有着极强的经验借鉴作用。“枫桥经验”遵循人本理念,旨在化解社会冲突、保障社会稳定,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参考模式。本研究集中探讨“枫桥经验”在嘉兴社会治理创新中的运用,以期提升嘉兴社会治理水平。首先,以社会治理为核心,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社会治理的国际水平,分析其可取之处,为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以及理论保障。由文献整理可知,国内外在社会治理研究上分为三大方向,分别是政策、慈善和福利,社会工作是实现社会服务的重要路径。其次,为明确研究内涵,集中阐述了“枫桥经验”的内容特征及实践应用,在此基础上探讨嘉兴社会治理中融入“枫桥经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枫桥经验”应用于嘉兴社会治理具有显着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治理理念创新、治理主体创新、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方式创新和治理工具创新五个方面。与此同时,“枫桥经验”的应用实践同样表现出了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网络舆情管理落后和干部群众缺乏有效沟通等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治理体系不健全、政策法律环境待完善、调解制度单一等。最后,基于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枫桥经验”自身实践,提出“枫桥经验”应用与嘉兴社会治理的六点改进建议,分别是更新嘉兴地区工作理念、完善政府工作机制、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效率、健全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提升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加强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研究“枫桥经验”在嘉兴社会治理创新中的运用符合保障国内发展环境稳定的需求,有助于解锁社会治理新模式,促进嘉兴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国内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邵虹[3](2019)在《太和县流出人口服务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太和县别名细阳,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黄淮海平原腹地,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与阜阳市、界首市、亳州市、涡阳县、利辛县为邻,总面积1822平方公里。太和县下辖31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达到176万,是一个人口大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共有流出人口472632人。这些流出人口户籍依然在流出地,但是长期在流入地生活和工作,这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在流入地享受不到与户籍相关的公共服务,这也滋生了许多流出人口服务管理问题。仅仅依靠流入地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流出地也就是户籍地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好对流出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流出地的服务管理水平间接决定了流出人口在流入地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对流出人口的服务管理也应从源头流出地抓起。本文以太和县为例,借鉴流出人口服务管理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各类经验做法,结合对太和县流出人口特点和服务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梳理出太和县流出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着服务管理机构功能发挥不全、服务管理的组织实施不力和服务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充分发挥服务管理机构功能、加大服务管理的组织实施力度和加强服务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建设等对策。旨在提高太和县流出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太和县流出人口在流入地的生活质量,让流出人口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完善的社会保障,也让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留守妇女能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
梁雨[4](2018)在《南京浦口区流动人口社区化警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流动人口为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流动人口因其自身特点和管理模式等因素,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一大顽疾。因此,科学合理地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的相关管理机制,成为各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社区警务的改革完善为出发点,研究创新流动人口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研究国内外城市流动人口的最新成果,以实际案例为依托,结合公安工作的实际特点和相关理论,以公安系统采集的最新流动人口数据为支撑,剖析流动人口的概念、内涵和特点,抓住当前中国一、二线城市流动人口相似的人口特征和管理中的共性问题,为深入、精准地挖掘管理问题和难点,选取较为典型的南京市浦口区为例,分析了浦口区流动人口数量大、来源广泛、总体素质偏低、流动性强等特点,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其原因。在探究浦口地区流动人口管理现实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笔者从社区治安改革的角度提出了浦口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优化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创新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模式、规范社区流动人口警务机制、推行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希望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为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提供借鉴。
宣王威,张佩成[5](2017)在《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来人口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量外来人口带来了新的管理矛盾和社会问题。文章对诸暨市店口镇的外来人口现状及管理现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探讨,在概述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并给出了进一步加强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文章认为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管理组织以官方机构为主、管理队伍正规化程度较低、管理方式创新性不足、管理内容协调性欠佳,未来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管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健全外来人口管理组织、建设外来人口管理队伍、创新外来人口管理方式、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宣传。希望文章的分析能为当前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管理的创新与突破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冯雁[6](2015)在《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也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给城市的社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实现流动人口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绍兴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流动人口也持续快速增长,到2014年底全市流动人口总量已突破151.67万人。大量涌入的流动人口,一方面为绍兴的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要素支撑,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此同时,人口总量的大幅增长,也给城市承载力构成严峻挑战,资源"瓶颈"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加强对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研究,提升流动人口治理能力,构建具有绍兴本土特色的现代化流动人口治理体系,对促进绍兴深化改革、加快大城市建设、重建现代水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等方法获得比较详实的资料,描述了绍兴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绍兴市流动人口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梳理了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体制、治理主体培育情况,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社会访谈的方式对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当前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运用了人口流动理论、治理理论、社会融合理论等相关理论,提出了完善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的策略。本研究认为,当前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动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尚不到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多元治理主体缺乏合作互动,政策法规设计与实际落实不一致,流动人口自身素质和组织化程度较低。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绍兴实际,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建议,具体为:探索积分制模式,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强主体间合作互动,优化现有组织架构;发挥人口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开展自我服务和管理,提升流动人口基本素养。
卢芳霞[7](2014)在《“枫桥经验”与流动人口再组织化建设》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流动人口管理历经了由宽松到严格、再从严格到宽松的变迁过程。在每个变迁阶段,始终围绕破解流动人口管理的难题,是"枫桥经验"不断创新发展的一条主线。新时期,针对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基本处于组织空白状态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枫桥经验"发源地的绍兴市把流动人口再组织化建设作为创新点,着力探索了"流动人口党团组织建设+流动人口工会入会工作+在绍异地行业协会商会建设+流动人口自治组织建设+双向协作机制建设"五位一体的再组织化新模式。
李军[8](2013)在《新形势下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再思考》文中指出在现行体制下如何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是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以出租房屋为切入点,以服务维权为出发点,以用工单位为依托,以科技、机制创新为抓手,以流出、流入两地沟通协作为途径,从五个方面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边海燕[9](2013)在《浙江省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及防控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绍兴市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绍兴,成为我市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大量的实践证明,流动人口为绍兴市注入活力,对经济文化建设有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更成为当前绍兴市的治安难点之一。如何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是当前绍兴政府和许多专家学者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流动人口由于其很强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其犯罪现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浙江省绍兴市2006年—2012年这七年中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分析入手,在基本掌握绍兴市流动人口的犯罪现状的基础上,从流动人口犯罪的犯罪主体、主观因素、犯罪类型、犯罪时空、犯罪形式等五个方面分析归纳了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规律。查找了致使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的自身素质、社会保障、管理工作、市民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分析得出了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发展趋势即流动人口的犯罪绝对数仍会继续扩大,但增速会趋于平稳;侵财型犯罪仍为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类型,且趋于多元化;犯罪会倾向职业化、半职业化;犯罪目的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追求舒适生活方向发展这几个方面。在以上这些现状、特点、成因、趋势的分析基础上,笔者结合绍兴市近年来在对流动人口犯罪防控上的经验和不足,并借鉴几个犯罪防控工作先进地区的理念、机制等经验。通过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市民化模式,完善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警务模式等措施来有效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犯罪,实现社会稳定和谐。
王友明[10](2013)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的诸暨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以进城务工人员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日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倍加重视的工作任务。浙江省诸暨市发扬社会矛盾大调解的"枫桥经验"历史传统,寓流动人口管理于服务之中,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方法手段,有效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促进流动人口有机融入当地社会,助推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二、店口镇对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店口镇对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自贸区(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流动人口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针对来自东北三省流动人口的“地域歧视”现象 |
二、季节性流动人口的“波峰调控”机制建设 |
三、“单打独斗”管理模式的手段调整 |
(一)“外管外”管理模式 |
(二)“分层管理与分块负责”模式 |
1. 分层管理,谓指权限管理范围对应。 |
2. 分块负责,谓指属地治理实现权责对应。 |
四、结论 |
(2)“枫桥经验”在嘉兴社会治理创新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重难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1.4.3 定性研究法 |
第2章 “枫桥经验”的理论阐述及实践应用 |
2.1 社会治理理论概述 |
2.1.1 社会治理概念 |
2.1.2 社会治理和其他治理的关联 |
2.2 “枫桥经验”的理论阐述 |
2.2.1 “枫桥经验”的形成 |
2.2.2 “枫桥经验”的内容及特征 |
2.3 “枫桥经验”的实践应用 |
2.3.1 在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
2.3.2 在群众矛盾调解领域中的应用 |
第3章 枫桥经验置入嘉兴社会治理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
3.1 嘉兴社会治理中应用“枫桥经验”的适用性 |
3.1.1 嘉兴市的治理现状 |
3.1.2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
3.1.3 提高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
3.2 “枫桥经验”在嘉兴社会治理的可行性 |
3.2.1 政府政策为“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的应用提供制度管理依据 |
3.2.2 社工人才培养为“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提供关键枢纽 |
3.2.3 嘉兴本土性社会工作为“枫桥经验”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
第4章 “枫桥经验”对嘉兴社会治理发展的推动作用 |
4.1 “枫桥经验”推动嘉兴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创新 |
4.1.1 树立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 |
4.1.2 坚持与时俱进,提高创新意识 |
4.1.3 坚持共同参与,强化群众意识 |
4.2 “枫桥经验”推动嘉兴基层社会治理主体创新 |
4.2.1 政府主导 |
4.2.2 民众参与 |
4.3 “枫桥经验”推动嘉兴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
4.3.1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体制 |
4.3.2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管理体制 |
4.3.3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服务体制 |
4.4 “枫桥经验”推动嘉兴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
4.4.1 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网络的普及 |
4.4.2 针对社会安全预防网络的建设 |
4.4.3 加大社会服务保障力度 |
4.4.4 改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 |
4.4.5 加大重点人群社会帮教工作开展 |
4.4.6 建设杜会治安防控工程 |
4.5 “枫桥经验”推动嘉兴基层杜会治理工具创新 |
4.5.1 发展互联网及新兴媒体 |
4.5.2 发展社会管理法制工具 |
第5章 枫桥经验运用于嘉兴社会治理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5.1 嘉兴社会治理工作中运用枫桥经验时所遇到的问题 |
5.1.1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 |
5.1.2 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不完善 |
5.1.3 在行业适用性上发展不平衡 |
5.1.4 基层政府服务意识的缺位 |
5.1.5 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
5.1.6 干部与群众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
5.1.7 “三治”发展问题突出 |
5.2 嘉兴社会治理工作运用枫桥经验时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社会治理理念滞后 |
5.2.2 社会信息治理能力薄弱 |
5.2.3 社会治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
5.2.4 基层政府选拔、考核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
5.2.5 社区/村委调解制度比较单一 |
5.2.6 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6章 嘉兴社会治理因地制宜借用枫桥经验的对策建议 |
6.1 借鉴“枫桥经验”,更新嘉兴地区工作理念 |
6.1.1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服务意识 |
6.1.2 坚持共同参与,强化群众意识 |
6.2 借鉴“枫桥经验”,完善政府工作机制 |
6.2.1 推行“大调解机制”,理顺人际关系 |
6.2.2 创新治理手段,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
6.2.3 运行“联动机制”,调动各方力量 |
6.2.4 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保障人民安全 |
6.2.5 完善评价及监督机制,实现信息透明 |
6.3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效率 |
6.3.1 社会治理网格化 |
6.3.2 大数据推进社会治理 |
6.3.3 网格化+大数据组合进行社会治理 |
6.4 借鉴“枫桥经验”,健全社会治理组织体系 |
6.4.1 构建网格化管理结构 |
6.4.2 强化自治组织建设 |
6.5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针对性 |
6.5.1 聚焦社会治理“真问题” |
6.5.2 着力提升治理“针对性” |
6.6 加强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 |
6.6.1 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 |
6.6.2 定期培训增加技能 |
6.6.3 严格规范办公制度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太和县流出人口服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概念界定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太和县流出人口服务管理概况 |
2.1 太和县流出人口现状 |
2.2 太和县流出人口服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
2.3 太和县流出人口服务管理取得的初步成绩 |
第3章 太和县流出人口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1 服务管理机构功能发挥不全 |
3.2 服务管理的组织实施不力 |
3.3 服务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强 |
第4章 加强太和县流出人口服务管理的对策 |
4.1 充分发挥服务管理机构功能 |
4.2 加大服务管理的组织实施力度 |
4.3 加强服务管理人员素质能力建设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南京浦口区流动人口社区化警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流动人口与社区化警务的相关理论 |
一、城市流动人口的内涵与特征 |
(一) 流动人口的概念 |
(二) 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 |
二、流动人口管理的相关理论 |
(一) 流动人口的管理内涵 |
(二) 流动人口的管理模式 |
三、社区化警务相关理论 |
(一) 社区的概念 |
(二) 社区管理的定义 |
(三) 社区警务的概念与内涵 |
(四) 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主体分析 |
(五) 社区警务改革与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的关系 |
第二章 南京市浦口区流动人口的分析 |
一、浦口区流动人口现状 |
(一) 总数攀升,来源广泛 |
(二) 组成失衡,素质偏低 |
(三) 点多面散,流动性强 |
(四) 作案率保持高位运行 |
二、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 |
(一) 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数量居高不下 |
(二) 流动人口以地域亲缘为纽带结成团伙犯罪突出 |
(三) 产生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 |
(四) 黑恶势力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 |
第三章 浦口区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经验和问题 |
一、浦口区流动人口社区管理的经验 |
(一) 积极争取经费保障 |
(二) 提升境外人员社区化管理水平 |
(三) 提升实有人口分层次管理水平 |
二、浦口区人口管理中的问题 |
(一) 社区管理体系单一 |
(二) 社区管理模式落后 |
(三) 社区警务管理的法规制度存在缺陷 |
第四章 以社区警务改革促进流动人口管理的完善 |
一、优化浦口区流动人口管理体系 |
(一) 建立多层级跨部门的合作机制 |
(二) 发展流动人口多元化管理组织体系 |
(三) 强化社区服务和警民沟通 |
二、创新流动人口的社区管理模式 |
(一) 加强社区多警联动机制 |
(二) 推行社区警务自治模式 |
(三) 提高警务管控效率 |
三、规范社区警务管理机制 |
(一) 规范出租屋管理 |
(二) 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登记 |
(三) 推行绩效管理完善考评机制 |
四、推行社区网格化警务管理 |
(一) 明确架构、建强队伍,实现网格体系专业化 |
(二) 分层定责、强化统筹,实现网格职能一体化 |
(三) 健全机制、落实保障,实现网格运行长效化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的现状 |
(一)诸暨市店口镇简介 |
(二)外来人口现状 |
1. 外来人口构成情况 |
2. 外来人口特征 |
3. 外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1)有利影响 |
(2)不利影响 |
二、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管理的现状分析 |
(一)外来人口管理现状 |
1.“一体化”民生服务 |
2.“套餐化”社会保险 |
3.“激励化”优先落户 |
4.“畅通化”民意诉求 |
5.“同等化”政治待遇 |
(二)外来人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剖析 |
1. 管理组织以官方机构为主 |
2. 管理队伍正规化程度较低 |
3. 管理方式创新性不足 |
4. 管理内容协调性欠佳 |
三、进一步加强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管理的对策建议 |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二)健全外来人口管理组织 |
1. 横向拓宽外来人口管理组织 |
2. 纵向延伸外来人口管理组织 |
(三)建设外来人口管理队伍 |
1. 扩大外来人口管理队伍规模 |
2. 提升外来人口管理队伍素质 |
(四)创新外来人口管理方式 |
1. 转变政府职能,因势利导,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
2. 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数量,提升人口综合素质 |
3. 注重刚性管理和自我管理方式 |
(五)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宣传 |
1. 拓宽外来人口管理宣传途径 |
2. 充实外来人口管理宣传内容 |
四、结语 |
(6)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研究 |
1.2.1 人口流动规律的研究 |
1.2.2 流动人口治理体制的研究 |
1.2.3 流动人口治理问题及原因的研究 |
1.2.4 流动人口治理对策的研究 |
1.2.5 小结 |
1.3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数据来源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流动人口治理的理论基础 |
2.1 流动人口概念界定 |
2.2 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 |
2.2.1 人口流动影响因素 |
2.2.2 流动人口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
2.3 治理理论 |
2.4 社会融合理论 |
第3章 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现状分析 |
3.1 绍兴市流动人口基本现状 |
3.1.1 流入流出地分布 |
3.1.2 年龄结构 |
3.1.3 文化程度 |
3.1.4 居住情况 |
3.1.5 从业情况 |
3.1.6 同行情况 |
3.2 绍兴市流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 |
3.2.1 匹配状况分析 |
3.2.2 趋向性分析 |
3.3 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体制 |
3.3.1 治理体制历史回顾 |
3.3.2 绍兴市近年来经验做法 |
3.4 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主体培育 |
3.4.1 政府 |
3.4.2 市场 |
3.4.3 公民社会 |
第4章 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抽样调查情况说明 |
4.2 社会访谈情况说明 |
4.3 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问题 |
4.3.1 流动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
4.3.2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尚不到位 |
4.3.3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
4.3.4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 |
4.4 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1 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 |
4.4.2 多元治理主体缺乏合作互动 |
4.4.3 政策法规设计与实际落实不一致 |
4.4.4 流动人口自身素质和组织化程度较低 |
第5章 完善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的对策 |
5.1 探索积分制模式,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
5.1.1 基本原则 |
5.1.2 积分实施 |
5.2 加强主体间合作互动,优化现有组织架构 |
5.2.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5.2.2 健全社区的服务管理职能 |
5.2.3 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
5.3 发挥人口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5.3.1 完善差异化服务政策 |
5.3.2 规范出租房屋管理机制 |
5.3.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5.4 开展自我服务和管理,提升流动人口基本素养 |
5.4.1 推进流动人口自治组织建设 |
5.4.2. 探索建立流动人口素质教育体系 |
附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枫桥经验”与流动人口再组织化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历史回顾: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变迁之过程 |
( 一) 自由放任阶段( 1949—1957) |
( 二) 严格控制阶段( 1958—1977) |
( 三) 相对放任阶段( 1978一1994) |
( 四) 防范管制阶段( 1995一2002) |
( 五) 社会融合阶段( 2003年至今) |
三、现实思考: 社会融合背景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之缺陷 |
四、实践探索: “枫桥经验”与流动人口再组织化建设 |
( 一) 加强流动人口党团组织建设 |
( 二) 加强流动人口工会入会工作 |
( 三) 加强流动人口自治组织建设 |
( 四) 加强在绍异地行业协会商会建设 |
( 五) 加强双向协作服务管理机制建设 |
五、余论 |
(8)新形势下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再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出租房屋为切入点, 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
二、以服务维权为出发点, 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
三、以用工单位为依托, 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
四、以科技、机制创新为抓手, 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
五、以流出流入两地沟通协作为途径, 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
(9)浙江省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及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对于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
1.3.2 国内对于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基础及创新点和存在问题 |
1.7.1 研究基础 |
1.7.2 创新点 |
1.7.3 存在问题 |
2 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现状与成因分析 |
2.1 流动人口及流动人口犯罪等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流动人口概念 |
2.1.2 流动人口犯罪概念 |
2.1.3 相关概念辨析 |
2.2 绍兴市流动人口的现状及特点 |
2.3 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 |
2.4 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和规律 |
2.5 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的成因分析 |
2.6 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的趋势分析 |
3 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防控工作现状 |
3.1 绍兴市在“以外管外”的新工作模式中的实践 |
3.2 绍兴市在流动人口犯罪防控上取得的成效 |
3.3 绍兴市在流动人口犯罪防控上存在的不足 |
4 先进地区在流动人口犯罪防控工作上的经验 |
4.1 防控理念上要注重管理与服务并重 |
4.2 建立统一、规范、系统、高效的管理机构 |
4.3 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犯罪防控对策上的社会化途径 |
5 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防控新模式的构建 |
5.1 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市民化模式 |
5.2 完善流动人口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 |
5.3 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警务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的诸暨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做法 |
1. 组织服务管理网络 |
2. 引进流出地警察、干部、协管员 |
3. 发放高服务含金量的居住证 |
4. 编制出租房统一号码 |
5. 建立流动党支部、和谐协会、“外来建设者之家” |
二、取得的成效 |
1. 增强了外来人口对诸暨的认同和有机融入 |
2. 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
3. 促进了经济发展 |
四、店口镇对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自贸区(港)建设背景下海南流动人口管理研究[J]. 王东林,王玺. 当代经济, 2020(03)
- [2]“枫桥经验”在嘉兴社会治理创新中的运用研究[D]. 王力行. 西南大学, 2019(05)
- [3]太和县流出人口服务管理研究[D]. 邵虹. 安徽大学, 2019(07)
- [4]南京浦口区流动人口社区化警务管理研究[D]. 梁雨.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2)
- [5]诸暨市店口镇外来人口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宣王威,张佩成. 中国集体经济, 2017(16)
- [6]绍兴市流动人口治理研究[D]. 冯雁.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7]“枫桥经验”与流动人口再组织化建设[J]. 卢芳霞.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02)
- [8]新形势下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再思考[J]. 李军.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3(04)
- [9]浙江省绍兴市流动人口犯罪问题及防控对策[D]. 边海燕.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8)
- [10]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的诸暨实践[J]. 王友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