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CIMS演进与发展

基于信息技术的CIMS演进与发展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CIMS的演化及发展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卢业敏[1](2012)在《基于Web Services和Ajax的CIMS开发方式研究》文中认为Internet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导致了生产制造的全球化。一种全新的制造业的哲理--CIM开始孕育,基于CIM哲理而组成的系统(CIMS)在制造业中越来越重要,制造业正在变成一种越来越集成化的全球系统。由于CIMS系统日益复杂,这样使软件编制需用的工作量与该系统成正比例增长,需要消耗的时间、人力、财力越来越多,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地阻碍着CIMS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传统CIMS开发和维护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成本高、需求经常变动、开发周期长,界面经常发生变化。那么解决矛盾的途径在哪儿?提高效率的方法在哪儿?Web Services和Ajax的出现给我们以启示。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在以往CIMS开发方式模型的基础上,结合Web Services和Ajax,提出一种新的基于Web Services和Ajax的CIMS开发方式模型。本文首先探讨了传统CIMS的开发问题,在以往CIMS开发方式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Web Services和Ajax的CIMS开发方式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开发出一个基于Web Services和Ajax的CIMS开发平台,最后利用此平台对两个简单的CIMS进行了测试开发。研究发现,将Web Services和Ajax引入CIMS开发方式模型中可以简化CIMS开发方式模型;利用基于Web Services和Ajax的CIMS开发平台对CIMS进行开发,可以快速灵活地开发CIMS,解决传统CIMS开发中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需求经常变动、集成难度越来越大的难题。本文的价值在于把Web Services和Ajax进行创造性的结合并引入到CIMS开发方式模型中,为CIMS开发和维护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证实了基于WebServices和Ajax的CIMS开发方式模型的可行性,可在实际中应用和研究。

刘志妍[2](2008)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化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煤炭企业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当前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创新能力,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赢得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论文总结了企业信息化模式的概念和研究现状,并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从供应链角度,阐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属于以内部流程为基础向外延伸的工业企业信息化模式下的流程型企业信息化模式。在分析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含义、原理和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煤炭行业生产的特点,研究了基于CIPS的煤炭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意义、战略、策略与建设原则,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方式和技术路线以及信息化建设思路和实施难点。建立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及其主要功能模块,提出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积极稳妥”为指导思想,加强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和阶段审核,逐步实现煤炭企业全面信息化的步骤。为了全面客观衡量信息化的水平,更有效地指导信息化建设,论文构建立了适合煤炭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和七阶段成熟度分析模型,并详述了评价的方法和步骤。最后通过对平煤集团信息化现状的分析与评价,得出其信息化的成熟度,给出信息化建设建议。

程冰[3](2008)在《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物流信息系统是通过对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处理、维护、使用达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控制,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它具有沟通和联系,引导和协调,管理控制,辅助决策支持和支持战略发展的作用。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种,在制造企业供应链中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现代企业发展离不开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研究和开发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对进一步完善和丰富JF-CIMS,实现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建峰新一轮发展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建峰化工总厂发展历史和现状(包括建峰化工信息化现状)、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物流管理及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运筹学、现代管理学、系统论和优选法等理论和方法,确定了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路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完成了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物流业务流程、物流信息系统数据流程和物流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从整合供应链业务管理流程、规范软件系统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开展人员培训等方面,推动了建峰物流信息系统的实现,取得了预期效果,提升了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杨国兵[4](2008)在《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船业经过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船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造船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不断提升,但是同日韩等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由造船方式的落后带来的。很多产业的实践证明,模块化与模块化制造网络是应对复杂产品系统的组织与过程的有效方式。所以,转变造船模式,大力发展模块化造船是进一步提升我国造船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应对世界船市供大于求且竞争日趋激烈的必然途径。模块化造船方式的不断应用,将带来我国造船业产业组织范式的伟大转变,形成造船业的模块化制造网络。因此,研究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文献阅读与整理的基础上,论文首先梳理了产业组织演化与产业集群理论、复杂产品系统理论、复杂性科学中关于演化的理论、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相关理论,并对产业集群、复杂产品系统、模块、模块化、模块化制造网络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从造船模式的转变、模块化网络出现的动因、我国造船业在高速发展的背后面临的挑战以及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形成机理,对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FPSO的建造分析了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形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物质、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发生变化,制造网络也在不断地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是长期的,从而构成了制造网络的演变过程。从时间维度来讲,研究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发展主要就是要研究产业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演变。本文在纵向结构分析中,介绍了制造网络纵向组织的表现和纵向增值过程,以及产业链中的物流模型,建立了供应链战略选择及敏捷供应联盟盟员选择模型,并结合45000吨化学品船(成品油船)阐述了造船业纵向结构关系。在横向结构的分析中,分析了制造网络中的横向组织表现,产业中的竞争网络,以及产业中的竞争合作网络。从空间维度来讲,本文在阐述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造船业的产业集聚现象,并通过对长三角船舶产业集群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演变形态为产业集群。最后本文构建了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绩效评价模型。首先设计了针对造船业的模块化制造网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业规模与效益、产业运营效率、产业创新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四个方面的指标;并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提出限制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发展的限制因素:造船业产业结构问题、造船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方面的问题、造船业的信息化能力薄弱问题、缺乏能力强的规则设计者或系统集成商的集成能力不足、军民无法统一限制了军用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发展、提升我国造船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些相应对策。

马艳峰[5](2007)在《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构建及提升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作用与日剧增,它不仅改变着组织的内部构成、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同时也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必需品”,信息技术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且能够为其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然而,在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起步较晚,在没有完成工业化的情况下开始信息化建设,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失败、低效等一系列问题,信息化投资没能创造出企业所期望的商业价值。如何使企业走出信息化发展的困境,获得IT基础上的持续竞争优势,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前提下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战略的角度,对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构建和提升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本文回顾了信息技术能力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构建、提升展开。为此,首先对本文的核心概念—信息技术能力进行界定、分析了其特征、作用、功能,并与其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分析了信息技术能力的相关理论,依据输入—转化—输出—反馈控制关系,提出了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管理模型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由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概念是从战略管理的“竞争优势”的角度提出的,因此,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能力与持续竞争优势的相关性,以及信息技术在战略中的匹配作用进行了分析。在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展开了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构建的研究,从能力的角度,建立了信息技术能力的三个维度,分析其系统构成,从过程的角度,建立了信息技术能力的动态过程模型,分析了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过程及动态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信息技术能力评价的理论模型—信息技术能力成熟度模型,分析了不同的能力成熟度等级下信息技术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信息技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企业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便于企业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状况,为提升企业整体的信息技术能力提供依据。为了更详细的探讨如何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本文对信息技术能力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信息技术能力演化的自组织理论基础,信息技术能力的空间演化过程,在演化研究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和提升策略进行了重点剖析,提升策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展开,微观基于信息技术能力自组织特性要求和系统要素构成机理,宏观强调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制定行业的标准、鼓励创新,完善教育体系。最后,对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案例研究,客观地考察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问题,实证地检验了信息技术能力对战略匹配的作用、信息技术能力评价过程,以及演化和提升的路径选择和策略,以期为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徐宏斌[6](2007)在《面向知识重用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信息应用的行业化是企业信息化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构建面向特定行业的企业工程/企业集成参考模型,可以在企业信息化实施速度、实施质量等方面取得改善,也是设计、开发基于行业版本的、自助批量定制的下一代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撑技术。研究企业信息化行业化解决方案的基础核心问题是设计支持行业知识复用的机制、过程和方法。本文综合运用企业建模、软件重用、知识管理、模型驱动体系架构(MDA)等理论和方法,对面向知识重用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建模与企业模型知识的重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在对现有企业建模体系结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面向知识重用的企业建模原则和特征,进而构建了一个面向知识重用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建模框架,给出了支持领域知识重用的企业模型组件结构。认为对企业本体合理分类是实现领域知识重用的前提,并进一步把企业本体划分为目标本体、组织本体、资源本体、过程本体和知识本体5个类别,对这5类本体及其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行业或领域类别是企业模型知识重用的重要知识情境,构建了一个面向知识重用的、三维度(资源转化维、资源配置维、批量维)的企业分类框架,进而构建了一个面向知识重用企业建模的知识情境模型。运用Rough Sets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情境知识的表达和情境相似性评估问题,并给出一种知识模糊分类检索途径。基于企业模型知识重用层次的分析,给出了领域知识重用模式和企业模型知识进化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以企业模型知识库为核心的、面向知识重用的多层次业务支撑平台架构。通过扩展MDA计算模型完善了业务模型驱动模型体系,针对业务模型驱动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问题给出了技术实现方案。最后,以流程型生产的一个典型行业——水泥行业为例,对面向知识重用的集成化MIS的企业建模理论在该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顾巧祥[7](2006)在《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按订单制造(MTO)和按订单设计产品(ETO)的特点,提出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技术体系,对面向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应用项目对其进行验证。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章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及配置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提出目前配置管理研究的不足,从而给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第二章在给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管理、配置标识的定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配置标识技术体系,并进一步对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方法及关键技术——产品族建模技术、配置设计技术和版本管理技术进行论述。第三章在分析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产品数据模型要求和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元模型技术建立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给出元模型建模流程;对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中的各种对象链、零部件族分类模型、产品族数据模型及产品数据模型进行详尽论述;采用元数据建模技术与本体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基于元模型的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本体,为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提供服务。第四章针对按订单制造(MTO)和按订单设计产品(ETO)的特点,采用ECA规则描述配置知识和事物特性表技术建立产品零部件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品配置模型;对配置规则间关系建立、规则冲突解决、基于事物特性表的零部件建模和变型设计原理、配置设计的求解进行了研究。第五章在分析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数据模型版本的类型、演化模式及演化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形式化结构映射矩阵和有向无环图相结合的方法,对产品族和产品的结构和演化过程进行描述,为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版本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模型版本控制的相关技术进行论述。第六章以杭州某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系列工业汽轮机的汽缸为例,利用集成有自行设计的事物特性表管理模块的Smarteam4.0平台,对论文中的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关键技术进行验证。第七章对论文进行总结,并对以后研究进行展望。

刘义军[8](2005)在《构建武钢工业生态系统战略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文中研究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企业的环境构成及其变化已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与运营过程的有效性,企业管理就开始走向了战略管理时代。从此,企业就开始从注重内部组织与管理逐步过渡到不同程度地对外部环境作用与影响的关注。并不断地将这类关注纳入企业的计划决策过程。随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的构成与变化过程的日渐复杂,它们对企业决策与行为过程有效性的影响与制约不断加剧,使得企业的系统形态不断地改变。在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际,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所伴随而生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与自然资源的日趋枯竭,人类已开始感受到这一进程对自身所产生的生存威胁。如何破解人类社会及其经济过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似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决策中面临的一个世界性课题。无论如何,这终会要求微观企业的运行模式随之变化,也需要开展企业系统形态演化领域的研究,以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其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研究表明,企业系统形态的演化及跃迁,必将导致其系统行为过程的目的性也相应地发生改变及突变。在企业系统形态分析的理论范畴中,在这一新的环境条件下,企业的形态演化与跃迁将发生在其人工系统形态与人类——自然系统形态的演进过程阶段。从企业系统的运营模式理论上评价,将对应着企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模式。这两类模式已跨越了不同的专业领域,而成为几乎所有专业发展中的共同语言和,并成为当今世界关注并投入巨力研究的两大热点问题。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及其与经过20余年快速发展后所面临、且必须正视的重大发展课题,并引起了各层级的日益重视。即使在企业的层面上探讨其生产经营模式的演化与转换,最低限度也应归属于战略管理范畴,且其实施的有效性还不会完全是企业主体决定性的。因此,仅在理论探讨层面上,这一研究也是具有很高的复杂性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下称武钢)是我国第三大钢铁联合企业,具备年产1000万吨钢以上的生产能力。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武钢正着手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在这样的发展研究背景下,本文将在系统科学和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生态战略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宗旨,对在武钢构建工业生态战略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因与实施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讨。这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愿望。如果本文的努力能为科学地制定武钢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起到参考作用,那应是令人十分欣慰的。在上述期望下,本文内容的基本结构是: 第一章回顾了系统科学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过程,重点分析了企业系统形态的分类及其演化过程中的目的性变化。第二章从企业发展战略的演化出发,分别介绍了竞争战略、CIM战略以及生态战略的基本理论,并对我国企业如何实践于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在分析我国钢铁工业、武钢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武钢实施

吴士亮[9](2005)在《面向行业的商品化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构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行业化是ERP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企业建模及软件复用等相关理论及方法的指导下,面向具体行业开发基于版本的、可批量定制的行业版ERP系统,对于解决目前在通用型商品化ERP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系统规模庞大、系统刚性太强、行业针对性差、客户化工作量大等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行业版ERP系统是在对企业管理共性进行系统化地识别、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化软件复用,在业务平台的支撑下,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目标行业的管理需求及管理特点而设计开发的版本化的、可定制的商品化ERP系统。 本文旨在从企业建模理论、软件组件理论与方法、业务平台技术以及软件复用管理的角度,对面向行业的商品化ERP系统构建理论及方法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以更好地支持行业版ERP系统的构建组织与管理。 ERP系统所蕴涵的是一个概念上的“虚企业”,“虚企业”是实体企业在信息世界中的映射,是一个企业管理的抽象模型。企业建模理论与方法可用于指导行业版ERP系统的研发。本文在对已有企业建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面向行业版ERP系统的企业建模框架,并基于UML形式化地描述了该框架中各部件的元模型,进而提出了与该企业建模框架相适应的行业版ERP企业建模方法。 接着,本文对行业版ERP系统的组件化进行了研究,认为行业版ERP系统的组件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业务过程驱动的业务建模、业务组件的获取、基于业务组件装配的ERP系统构建。在对企业业务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业务过程元模型,并进一步把ERP业务组件分为支撑组件、基本业务对象组件、任务组件、过程组件等四个层次。 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是一个以业务导向和驱动的、可快速构建应用软件的软件平台,重点解决管理软件的业务描述与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基础架构平台之间的交互与管理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行业定制的、以业务平台为支撑、以业务流程建模为导向、以系统化软件资产复用为主要途径的ERP系统业务平台框架,并对该框架中涉及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行业版ERP研发模式要求软件企业改变现有的组织结构和软件过程,本文给出了行业版ERP构建模式下的软件企业的机构与过程组织形式,进而提出了一种MRP和GT相结合的、针对行业版ERP软件研发中计划问题解决方案。 最后,以制造业的一个典型类型——纺织行业为例,说明了行业版ERP框架构建与方法在该行业的应用情况。

高庆萱[10](2004)在《标准化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加入WTO,企业今后面临国际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能生产出符合标准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实施企业的集成制造是企业确立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准化信息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的基础。现代物流管理必须以物流信息系统作为支撑,物流信息系统是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的基础,而标准化信息管理则是现代物流管理的灵魂。在供应链物流信息管理理论、CIMS信息集成及CIMS信息分类编码原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的实际,将CIMS分类编码原理及方法应用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研究并设计出标准化信息协同管理系统,采用IDEF0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功能模型和系统结构。该系统实现了企业标准化信息的协同管理,解决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了各相关部门软件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保证了数据的实时共享,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全面、实时、准确的信息供决策层决策参考。同时该系统可以实现企业间的数据共享,为EDI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以建峰化工总厂的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为背景进行了应用案例研究,在进行供应链物流业务流程分析和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了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为该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招标和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CIMS的演化及发展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CIMS的演化及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eb Services和Ajax的CIMS开发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IMS 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简介
        1.2.2 企业级应用程序系统架构的发展
        1.2.3 Web Services 与 SOA
        1.2.4 Ajax 简介
    1.3 论文创新点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CIMS 及其开发
    2.1 CIMS 及其应用
        2.1.1 CIMS 是什么?
        2.1.1.1 CIM/CIMS 的定义与内涵
        2.1.1.2 CIM/CIMS 内涵的发展
        2.1.2 CIMS 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
    2.2 CIMS 的参考体系结构
        2.2.1 CIMS 的参考体系结构简介
        2.2.2 面向 CIMS 生命周期的体系结构
    2.3 CIMS 的系统组成
        2.3.1 生产经营管理分系统
        2.3.2 工程设计分系统
        2.3.3 制造自动化分系统
        2.3.4 质量保证分系统
        2.3.5 计算机支撑分系统
    2.4 CIMS 开发
        2.4.1 CIMS 开发方法
        2.4.2 CIMS 的开发模型
        2.4.3 CIMS 开发方式
        2.4.4 CIMS 开发平台
        2.4.5 CIMS 的开发工具
        2.4.6 CIMS 的开发模式
    2.5 CIMS 开发及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Web Services 与 Ajax
    3.1 Web 应用简史
    3.2 Web Services 和 SOA
        3.2.1 Web Services
        3.2.2 Web Services 和 SOA 的关系
        3.2.3 企业服务总线商业平台的选择
    3.3 Web services 的工作原理
    3.4 Web Services 的应用
        3.4.1 跨防火墙的通信
        3.4.2 应用程序集成
        3.4.3 CIMS 集成开发
        3.4.4 软件和数据重用
    3.5 Ajax 的演化过程
        3.5.1 JavaScript
        3.5.2 帧
        3.5.3 隐藏帧技术
        3.5.4 动态 HTML 和 DOM
        3.5.5 ifrsme
        3.5.6 XMLHttp
        3.5.7 真正的 Ajax
    3.6 Ajax 与 Web 2.0
    3.7 Ajax 技术的组成
        3.7.1 Ajax 与 JavaScript
        3.7.2 Ajax 与 XMLHttpRequest
    3.8 Ajax 引擎中各项技术的作用
    3.9 Ajax 的应用
        3.9.1 Google Suggest
        3.9.2 Gmail
        3.9.3 Google Maps
        3.9.4 A9
        3.9.5 Yahoo! News
        3.9.6 Bitflux Blog
        3.9.7 发掘 Ajax 技术作为 Agent 的作用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 Web Services 和 Ajax 的 CIMS 开发方式模型的建立
    4.1 典型的 CIMS 集成开发架构图
    4.2 传统 CIMS 集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4.3 基于 Web Services 和 Ajax 的 CIMS 开发架构图的建立
    4.4 典型的 CIMS 开发方式模型
    4.5 基于 Web Services 和 Ajax 的 CIMS 开发方式模型的建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 Web Services 和 Ajax 的 CIMS 开发平台的开发
    5.1 分析
    5.2 设计
        5.2.1 概念结构设计
        5.2.2 数据库设计
        5.2.3 模块设计
    5.3 实现
        5.3.1 用户注册
        5.3.2 创建数据库和数据库表
        5.3.3 增加数据库连接地址
        5.3.4 配置
        5.3.5 使用
        5.3.6 高级功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测试事例一:一个简单的 CIMS 开发过程
    6.1 可行性论证
    6.2 初步设计
    6.3 详细设计
        6.3.1 概念结构设计
        6.3.2 数据库及表设计
    6.4 软件配置、测试
        6.4.1 新建一个用户
        6.4.2 建数据库并增加数据库连接
        6.4.3 对数据库进行别名配制并激活
        6.4.4 建数据库表
        6.4.5 服务端其它配置
        6.4.6 客户端配置
        6.4.7 测试
        6.4.8 查看和查询设计部门产品的代码的开发及测试
    6.5 运行和维护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测试事例二:已有 CIMS 中集成新的应用
    7.1 可行性论证
    7.2 初步设计
    7.3 详细设计
        7.3.1 概念结构设计
        7.3.2 数据库及表设计
        7.3.3 用户及操作权限设计
    7.4 软件配置、测试
        7.4.1 新建一个用户
        7.4.2 建数据库并增加数据库连接
        7.4.3 对数据库进行别名配制并激活
        7.4.4 建数据库表
        7.4.5 服务端其它配置
        7.4.6 客户端配置
        7.4.7 测试
        7.4.8 查看和查询设计部门产品的代码的开发及测试
    7.5 运行和维护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The Aim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ubjects Selection)
    1.2 企业信息化模式研究现状(Study Actualities of the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Mode)
        1.2.1 企业信息化模式研究综述(Summary of Study on the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Mode)
        1.2.2 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Study on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 Mode)
    1.3 煤炭企业信息化现状(Informatization Actualities of Coal Enterprises)
        1.3.1 煤炭企业信息化内涵(Meaning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1.3.2 国内外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Overseas and Domestic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in Actualities of Coal Enterprises)
        1.3.3 煤炭企业信息化模式总结(Summary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1.4 论文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Background and Research Contents of this Paper)
        1.4.1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框架(Research Contents and Structure of the Paper)
        1.4.2 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Method and Innovation of the Paper)
2 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原理
    2.1 CIPS 发展由来--CIMS(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IPS -- CIMS)
        2.1.1 CIMS 的基本概念(The Basic Concepts of CIMS)
        2.1.2 CIMS 的功能模块组成(Functional Modules Components of CIMS)
        2.1.3 实施CIMS 的关键---系统集成(the Key to CIPS Application--System Integration)
        2.1.4 CIMS 的演变(the Evolvement of CIMS)
    2.2 CIPS 的含义(Connotative Definition of CIPS)
    2.3 CIPS 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of CIPS)
        2.3.1 面向系统功能构成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Based System Function Structure)
        2.3.2 面向控制的体系结构(Architecture Based Control)
3 基于CIPS 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模式理论研究
    3.1 煤炭企业信息化集成战略与策略(Strategy and Tactics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3.1.1 煤炭企业信息化集成战略(Strategy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3.1.2 煤炭企业信息化集成策略(Tactics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3.2 煤炭企业信息化模式建设原则(Construction Principles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Mode)
    3.3 信息化系统开发方式与技术路线(Development Ways and Technology Roadmap of information system)
    3.4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Thought in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3.5 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难点(Difficulties of Informatization in coal Enterprises)
    3.6 基于CIPS 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模式思考(Thinking of the Informatization Based CIPS in Coal Mine)
        3.6.1 煤炭企业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流要素和联系(the Crucial Components of Information Flow in Coal-mining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ts Relation)
        3.6.2 煤炭企业信息的集成(Information Integrated of Coal Enterprises)
    3.7 煤炭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意义(Significance of Informatization in coal Enterprises)
4 煤炭企业信息化模式框架的建立
    4.1 煤炭企业建立信息化框架关键问题(Key Pionts of Building Global Framework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4.2 煤炭企业信息化模式总体框架(the Global Framework of Coal Enterprisent Informatization Mode)
    4.3 管理信息化应用三个层次(Three Application Level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4.4 网络平台支撑环境(Network Platform Supporting Environment)
    4.5 统一数据处理中心与数据库管理环境(Unity Data Processing Center And Synthesis Data Management System)
        4.5.1 统一数据处理中心(Unity Data Processing Center)
        4.5.2 综合数据库管理环境(Synthesis Data Management system)
    4.6 信息化模式主要应用系统(Main Applications of Informatization Mode)
        4.6.1 综合生产监测监控系统功能模块构成(Functional Modules Components of the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Complex System)
        4.6.2 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构成(Functional Modules 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4.6.3 煤炭企业电子商务(Coal-mining Electronic Commerce System)
5 煤炭企业信息化模式实施步骤
    5.1 综述(Outline)
    5.2 煤炭企业信息化实施步骤(Implementing Steps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5.2.1 煤炭企业信息化实施基础建设(Basic Construction for Informatization of Coal Enterprises)
        5.2.2 煤炭企业信息化实施步骤(Implementing Steps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5.3 阶段审核(Stage Auditing)
6 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
    6.1 企业信息化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Overseas and Domestic Research Actualities of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6.1.1 国外研究现状(Overseas Research Actualities)
        6.1.2 国内研究现状(Domestic Research Actualities)
        6.1.3 企业信息化研究现状总结(Summary of Research Actualities of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6.2 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al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6.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the Basic Principles of Design to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6.2.2 煤炭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oal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6.2.3 本指标体系的特性分析(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6.3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方法(Weights Assignment of Evaluation Index)
        6.3.1 权重分配方法设置的基本原则(the Basic Principles of Weights Assignment)
        6.3.2 AHP 权重分配方法(AHP Weights Assignment)
        6.3.3 专家直接分配法(Expert Directly Weights Assignment)
    6.4 评分方法(Marking Methods)
    6.5 信息化综合指数计算(Comput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Composite Index).
        6.5.1 评分计算方法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of Mark Computation Method)
        6.5.2 煤炭企业信息化综合指数计算(Computation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Composite Index)
    6.6 企业信息成熟度的评价模型概述(Outline of Maturity Evaluation Model of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6.6.1 信息化成熟度模型概述(Brief Introduction of Maturity Evaluation Mode of Informatization)
        6.6.2 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分析与比较(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aturity Evaluation Model of Informatization)
    6.7 煤炭企业信息化成熟度模型(Maturity Model of Coal Enterprises Informatization)
7 实证分析——平煤集团信息化分析
    7.1 平煤集团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of Pingdingshan Coal Co.Ltd)
    7.2 平煤集团信息化(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in Actualities of Pingdingshan Coal Co.Ltd)
    7.3 平煤信息化评价(Evaluation to Pingdingshan Coal Co.Ltd)
        7.3.1 平煤信息化的评价(Evaluation to Pingdingshan Coal Co.Ltd)
        7.3.2 平煤信息化存在的问题(Informatization Problems of Pingdingshan Coal Co.Ltd)
    7.4 对平煤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议(Suggestion at Informatization of Pingdingshan Coal Co.Ltd)
8 结论
    8.1 论文结论(Summary of the Paper)
    8.2 展望(Expectation)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动因及意义
     2. 论文研究使用的理论方法
    3.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1 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背景研究
    1.1 建峰化工总厂简介
        1.1.1 发展历史及概况
        1.1.2 组织机构及管理
        1.1.3 总厂物流现状
        1.1.4 总厂信息化现状
        1.1.5 总厂发展目标
    1.2 化肥行业经济特征
    1.3 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环境分析
        1.3.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1.3.2 化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分析
        1.3.3 技术条件分析
        1.3.4 建峰总厂信息化内部环境分析
    1.4 本章小结
2 物流信息管理理论研究
    2.1 物流管理概述
        2.1.1 物流起源与演变
        2.1.2 物流科学发展概况
        2.1.3 我国制造业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2.1.4 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2.2 物流信息概述
        2.2.1 物流信息的概念
        2.2.2 物流信息的特征
        2.2.3 物流信息的分类
        2.2.4 物流信息的作用
    2.3 物流与物流信息
        2.3.1 物流与物流信息的关系
        2.3.2 物流系统与信息系统的关系
    2.4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
        2.4.1 信息网络是物流实体网络的重要支撑
        2.4.2 信息技术促进了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深层次的变革
    2.5 本章小结
3 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方法研究
    3.1 建峰化工信息集成的概念
    3.2 建峰化工信息集成的方法
    3.3 建立建峰化工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基本原则
    3.4 建峰化工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
        3.4.1 线分类法
        3.4.2 面分类法
        3.4.3 混合分类法
    3.5 建峰化工信息分类代码的种类及编码的方法
        3.5.1 无含义代码
        3.5.2 有含义代码
    3.6 建立建峰化工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的方法
        3.6.1 分级柔性的分类编码方法
        3.6.2 面向对象方法
    3.7 CIMS 环境下物流系统信息分类编码描述
        3.7.1 产品信息及其分类、特性与结构
        3.7.2 CIMS 对产品信息编码的基本要求
        3.7.3 产品信息编码原理
        3.7.4 产品信息编码方法
    3.8 本章小结
4 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设计
    4.1 建峰化工物流业务流程
        4.1.1 总厂物流业务流程描述
        4.1.2 建峰化工供应链物流业务流程
        4.1.3 二级部门物流业务流程描述
    4.2 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数据流程
        4.2.1 总厂物流信息系统数据流程
        4.2.2 二级部门物流信息系统数据流程
    4.3 物流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实现
    5.1 整合供应链业务管理流程
    5.2 软件系统实现
    5.3 制定操作规程
    5.4 培训操作人员
    5.5 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取得的初步效果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工作总结
    6.2 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应用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模块化和模块化制造网络研究现状
        1.2.2 模块化造船的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相关基本理论
    2.1 产业组织演化与产业集群理论
        2.1.1 产业组织演化理论
        2.1.2 产业集群理论
    2.2 复杂产品系统理论
        2.2.1 复杂产品系统的提出
        2.2.2 复杂产品系统的特点
        2.2.3 复杂产品系统的供应网络
        2.2.4 复杂产品系统制造给产业组织带来的挑战
        2.2.5 复杂性科学中关于演化的理论
    2.3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相关理论
        2.3.1 模块的定义
        2.3.2 模块的分类
        2.3.3 模块化的内涵
        2.3.4 模块化制造
        2.3.5 模块化制造网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成因分析
    3.1 造船业造船模式的发展
        3.1.1 舰船设计原则的变化
        3.1.2 造船业造船模式发展的五个阶段
        3.1.3 世界先进国家的造船模式分析
        3.1.4 我国造船模式的发展情况
        3.1.5 船舶模块的层次划分
    3.2 模块化及模块化网络出现的动因分析
        3.2.1 模块化的价值分析
        3.2.2 模块化网络对生产成本的降低
        3.2.3 模块化造船的优越性
    3.3 我国造船业面临的挑战
        3.3.1 世界造船业的供求关系将发生逆转
        3.3.2 我国造船业与日韩的差距
    3.4 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形成
        3.4.1 传统的资源整合模式及其缺陷
        3.4.2 造船方式模块化与组织模块化
        3.4.3 模块化制造网络形成分析
    3.5 造船业FPSO模块化制造网络的形成
        3.5.1 FPSO的含义与发展历程
        3.5.2 FPSO的构成
        3.5.3 FPSO模块化制造网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组织结构与模式分析
    4.1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演变模式分析
        4.1.1 制造网络演变的RAA模型
        4.1.2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组织模式分类
        4.1.3 模块化制造网络中集成商整合的方法
    4.2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纵向结构分析
        4.2.1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纵向组织
        4.2.2 制造网络的纵向增值过程
        4.2.3 产业链中的物流
        4.2.4 纵向模块化组织的供应链战略选择
        4.2.5 敏捷供应联盟盟员选择模型
        4.2.6 45000吨化学品(成品油船)纵向供应链的构成
    4.3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横向结构分析
        4.3.1 制造网络中的横向组织
        4.3.2 产业中的竞争网络
        4.3.4 产业中的合作竞争网络
        4.3.5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横向结构例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空间演变的集群分析
    5.1 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
        5.1.1 产业集群的特征与组织结构分类
        5.1.2 模块化制造网络的空间演变形态为产业集群
        5.1.3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框架
        5.1.4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分析
    5.2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的集群组织分析
        5.2.1 造船业的产业集聚现象
        5.2.2 船舶产业集群结构与特点分析
        5.2.3 长江三角洲船舶产业集群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绩效评价
    6.1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6.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
        6.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其含义
    6.2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网络绩效评价的BP网络模型
        6.2.1 BP网络模型结构
        6.2.2 BP网络的计算原理
        6.2.3 BP网络学习算法
    6.3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绩效的模拟评价
        6.3.1 训练样本数据
        6.3.2 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及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及对策
    7.1 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7.1.1 我国造船业产业组织结构方面的限制分析
        7.1.2 造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缺乏良好的产品平台
        7.1.3 我国造船业的信息化能力薄弱
        7.1.4 系统集成商的集成能力不足
        7.1.5 军民分割限制了军用技术与舰船的发展
    7.2 推动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发展的对策
        7.2.1 大力发展船舶配套业
        7.2.2 加强自主创新、强化船型开发、塑造自主品牌
        7.2.3 加快中国造船业的信息化步伐
        7.2.4 尽快建立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结构
        7.2.5 大力支持区域船舶集群发展
        7.2.6 切实加快我国造船企业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步伐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构建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信息技术与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1.3.2 信息技术能力的相关研究
        1.3.3 IT战略一致性过程研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信息技术能力相关的理论分析
    2.1 信息技术能力及相关概念界定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信息技术能力概念界定
        2.1.3 信息技术能力的特征
        2.1.4 信息技术能力的功能
    2.2 信息技术能力相关概念比较研究
        2.2.1 IT资源、资产及基础设施的比较
        2.2.2 IT、信息技术能力与信息化的比较
    2.3 信息技术能力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竞争优势外生理论基础
        2.3.2 竞争优势内生理论基础
        2.3.3 自组织理论基础
    2.4 信息技术能力研究的理论框架
        2.4.1 资源、能力与知识关系研究
        2.4.2 研究的理论框架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息技术能力的战略相关性
    3.1 信息技术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3.1.1 企业竞争的新特点
        3.1.2 信息技术的影响途径
    3.2 信息技术能力的持续竞争优势分析
        3.2.1 竞争优势的层次性及ITC支持
        3.2.2 竞争优势与持续竞争优势的比较
        3.2.3 ITC的持续竞争优势创造
        3.2.4 ITC、战略与持续竞争优势
    3.3 信息技术能力基础的战略匹配实现
        3.3.1 IT战略的构成及其维度
        3.3.2 IT战略框架的作用/能力矩阵
        3.3.3 ITC载体下的战略匹配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系统的构建及评价
    4.1 信息技术能力的系统构成
        4.1.1 资源观视角的系统构成
        4.1.2 信息技术能力体系建立
    4.2 信息技术能力的动态过程
        4.2.1 资源、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4.2.2 过程模型的建立
        4.2.3 管理过程的动态性
    4.3 信息技术能力的评价
        4.3.1 评价的理论模型
        4.3.2 测评指标体系的设计
        4.3.3 模糊综合评判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息技术能力演化机理和提升途径
    5.1 信息技术能力演化的理论基础
        5.1.1 技术能力引发的演化
        5.1.2 组织管理引发的演化
        5.1.3 学习创新引发的演化
    5.2 信息技术能力的演化
        5.2.1 信息化发展与能力的演化
        5.2.2 信息技术能力演化的方式
        5.2.3 信息技术能力演化的空间过程
    5.3 信息技术能力演化的数学模型
        5.3.1 模型假设及其建模
        5.3.2 模型的运算
    5.4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途径
        5.4.1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5.4.2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策略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哈尔滨锅炉厂信息化建设案例研究
    6.1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概况
    6.2 ITC视角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6.2.1 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与战略规划
        6.2.2 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6.2.3 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状况
        6.2.4 组织管理和学习创新方面
    6.3 信息技术能力的战略相关性
    6.4 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评价
    6.5 信息技术能力发展和提升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专家评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6)面向知识重用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挑战
        1.1.2 制造业信息系统的现状与趋势
        1.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1.4 本课题的依托项目
    1.2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领域及研究现状
        1.2.1 研究领域
        1.2.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2 面向知识重用的企业建模体系分析
    2.1 引言
    2.2 现有企业建模体系概述
        2.2.1 企业建模体系
        2.2.2 企业参考模型
    2.3 现有企业建模体系分析
        2.3.1 视图维分析
        2.3.2 生命周期维分析
        2.3.3 通用性维分析
    2.4 现有企业建模体系对知识重用支持的局限性
    2.5 面向知识重用对企业建模体系中重用机制的若干要求
    2.6 小结
3 面向知识重用的企业建模框架构建
    3.1 引言
    3.2 面向知识重用的企业建模特征与要求
    3.3 面向知识重用的企业建模总体框架
        3.3.1 生命周期维
        3.3.2 知识重用维
        3.3.3 语言、方法和工具维
    3.4 面向知识重用的企业模型组件结构
    3.5 面向知识重用的企业建模本体构建
        3.5.1 企业目标本体
        3.5.2 企业过程本体
        3.5.3 企业组织本体
        3.5.4 企业资源本体
        3.5.5 企业知识本体
    3.6 小结
4 面向知识重用企业建模中的知识情境建模
    4.1 引言
    4.2 知识情境的含义和特点
    4.3 知识情境建模中的企业分类问题
        4.3.1 几种重要的企业分类方法
        4.3.2 一种面向知识重用的企业分类框架
        4.3.3 对企业分类框架的进一步讨论
    4.4 一个面向知识重用企业建模的知识情境模型
        4.4.1 知识情境模型
        4.4.2 基于知识情境模型的知识重用实现
    4.5 小结
5 基于知识重用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支撑平台架构设计
    5.1 引言
    5.2 企业模型知识重用的层次结构与重用过程模式
        5.2.1 知识重用的层次结构——基于重用对象粒度的划分
        5.2.2 企业模型知识重用与模型知识进化模式
    5.3 基于企业模型知识重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平台架构
    5.4 基于企业模型知识重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平台中的若干关键技术
        5.4.1 动态业务建模与基于企业参考模型的知识重用技术
        5.4.2 业务模型驱动的企业模型自动化执行与配置技术
        5.4.3 企业参考模型知识库的组织与管理技术
    5.5 小结
6 面向知识重用的企业建模在水泥行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6.1 项目背景
    6.2 企业建模知识重用在水泥行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6.2.1 水泥企业信息化方案设计中的知识重用
        6.2.2 水泥企业信息化实施控制中的知识重用
        6.2.3 语言、方法与工具维中的知识重用
    6.3 应用效果简介
    6.4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7)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及其现状
        1.2.1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生和演化
        1.2.2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定义与理解
        1.2.3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论研究
        1.2.4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研究
    1.3 配置管理研究及其现状
        1.3.1 配置管理目标
        1.3.2 配置管理定义
        1.3.3 配置管理研究内容
        1.3.4 配置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3.5 配置管理工具研究现状
        1.3.6 目前配置管理研究的不足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构
    1.5 小结
第二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技术体系
    2.1 引言
    2.2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
        2.2.1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管理定义及理解
        2.2.2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定义及内容
    2.3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有关的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2.3.1 产品数据建模技术
        2.3.2 配置设计技术
        2.3.3 版本管理技术
    2.4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技术体系
    2.5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方法
    2.6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关键技术
        2.6.1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族建模技术
        2.6.2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设计技术
        2.6.3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版本控制技术
    2.7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元模型的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本体建模技术
    3.1 引言
    3.2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产品数据模型的要求
        3.2.1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体系结构
        3.2.2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内容
    3.3 元模型建模技术
        3.3.1 元模型基本概念
        3.3.2 元模型主要特征
        3.3.3 元模型建模技术中的元层次
        3.3.4 元模型建模流程
    3.4 基于元模型的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
        3.4.1 基于元模型的产品数据概念模型
        3.4.2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业务元模型和数据元模型分类及定义
        3.4.3 基于元模型的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
    3.5 基于元模型的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本体
        3.5.1 产品数据模型本体建模流程
        3.5.2 基于元模型的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本体建模体系结构
        3.5.3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本体描述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ECA规则和事物特性表的配置设计技术
    4.1 引言
    4.2 基于ECA规则的产品配置知识建模
        4.2.1 ECA规则
        4.2.2 产品配置模型模块间相互约束规则
    4.3 基于事物特性表的产品建模技术
        4.3.1 事物特性表技术
        4.3.2 基于事物特性表的产品建模原理
        4.3.3 基于事物特性表的产品变型设计原理
    4.4 基于ECA规则和事物特性表的产品配置模型
    4.5 基于ECA规则和事物特性表的产品配置求解技术
    4.6 小结
第五章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版本演化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产品数据模型版本分类及演化模式
        5.2.1 产品数据模型版本分类
        5.2.2 产品数据模型版本演化模式
        5.2.3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版本演化因素
    5.3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模型版本演化机理
        5.3.1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配置模型演化
        5.3.2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演化
        5.3.3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族演化
    5.4 版本控制相关技术
        5.4.1 数据模型文件注册技术
        5.4.2 数据模型检刀检出
        5.4.3 数据模型冻结技术
        5.4.4 配置基线技术
    5.5 小结
第六章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技术的应用研究
    6.1 引言
    6.2 杭州某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对面向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的需求分析
    6.3 面向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技术在三系列工业汽轮机汽缸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6.3.1 三系列工业汽轮机汽缸模块化
        6.3.2 三系列工业汽轮机汽缸外缸各模块事物特性表
        6.3.3 三系列工业汽轮机汽缸配置模型
        6.3.4 实例验证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今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论文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构建武钢工业生态系统战略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企业系统形态演化过程中的目的性变化
    1.1 系统科学与系统概念辨析
        1.1.1 系统科学与企业管理
        1.1.2 系统概念辨析
    1.2 企业系统的分类及演化
        1.2.1 机械系统形态
        1.2.2 人——工系统形态
        1.2.3 人类——自然系统
        1.2.4 企业系统形态的演化
    1.3 企业系统演化过程中的目的性变化分析
第二章 企业发展战略转换与系统演化分析
    2.1 企业战略的系统演进性分析
    2.2 战略创新与CIM 战略
        2.2.1 竞争战略的历史局限性
        2.2.2 CIM 战略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2.2.3 CIM 战略的战略特征分析
        2.2.4 CIM 战略与战略创新
    2.3 企业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发展战略转换与跨越式发展分析
        2.3.1 企业战略转换与跨越式发展
        2.3.2 我国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分析
    2.4 生态战略
        2.4.1 生态战略解析
        2.4.2 企业实施生态战略的动因分析
        2.4.3 企业实施生态战略的基本内容
第三章 武钢实施工业生态战略的动因分析
    3.1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3.1.1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现状
        3.1.2 我国钢铁工业面临主要问题
        3.1.3 生态工业战略对我国钢铁工业影响分析
    3.2 武钢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环境分析
        3.2.1 武钢概况
        3.2.2 武钢发展环境的战略性分析
        3.2.3 武钢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3.3 工业生态战略与武钢的系统性发展分析
        3.3.1 武钢发展的系统目的性演进分析
        3.3.2 工业生态战略对武钢系统性发展的影响
        3.3.3 武钢实施工业生态战略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
第四章 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研究
    4.1 武钢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4.2 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与措施
        4.2.1 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
        4.2.3 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
    4.3 武钢发展循环经济的效果分析
结语
引文注释及其它参考文献
致谢

(9)面向行业的商品化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构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发展概述
        1.2.1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
        1.2.2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行业版企业MIS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1.3.1 行业版企业MIS系统的概念
        1.3.2 产业界对行业版MIS/ERP产品的研究现状
        1.3.3 学术界对行业版MIS/ERP产品的研究现状
        1.3.4 研究现状小结
    1.4 行业版企业MIS系统研究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1.6 本文的组织
2 面向行业版ERP的企业建模研究
    2.1 引言
    2.2 行业版ERP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2.2.1 行业版ERP的特征
        2.2.2 ERP行业化的基本原则
    2.3 制造行业分类研究
        2.3.1 制造行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2.3.2 制造行业划分——基于主体产品与主体原料的视角
        2.3.3 制造行业分类小结
    2.4 面向行业版ERP的企业建模框架
        2.4.1 企业建模框架概述
        2.4.2 面向行业版ERP的企业建模框架
        2.4.3 基于UML的行业版ERP企业建模方法
    2.5 小结
3 面向行业版ERP的组件化研究
    3.1 引言
    3.2 面向行业版ERP的组件模型
        3.2.1 基本概念
        3.2.2 行业版ERP与通用版ERP的组件化区别
        3.2.3 面向行业版ERP的组件模型
    3.3 业务过程驱动的行业版ERP组件化研究
        3.3.1 业务过程驱动的ERP系统组件化的含义
        3.3.2 业务过程驱动的业务过程建模
        3.3.3 行业版ERP业务组件的分类与获取
    3.4 行业版ERP软件体系结构的提取
        3.4.1 基本概念
        3.4.2 行业版ERP软件体系结构的层次
        3.4.3 行业版ERP软件体系结构的提取
    3.5 行业版ERP组件体系及组件关系
        3.5.1 组件体系
        3.5.2 组件关系
    3.6 小结
4 行业版ERP业务平台框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ERP业务平台的现状
        4.2.1 业务平台概述
        4.2.2 主流的业务平台
        4.2.3 ERP业务平台小结
    4.3 面向行业版ERP构建的业务平台框架
        4.3.1 业务平台框架的设计目标
        4.3.2 面向行业版ERP的业务平台框架
    4.4 行业版ERP构建业务平台的关键技术
        4.4.1 企业动态建模及企业参考模型构建技术
        4.4.2 面向行业版ERP构建的工作流协同开发技术
        4.4.3 可复用资产库的组织与管理技术
    4.5 基于业务平台的行业ERP构建策略
    4.6 行业版ERP业务平台下的模型驱动的ERP系统构建研究
        4.6.1 MDA提出的背景及其简介
        4.6.2 MDA对管理软件行业的影响
        4.6.3 基于模型驱动的行业版ERP构建研究
    4.7 小结
5 行业版ERP构建策略下的软件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5.1 引言
    5.2 软件企业的机构组织
        5.2.1 基于产品线策略的软件企业机构组织
        5.2.2 行业版ERP构建模式下的软件开发企业机构组织
    5.3 软件企业的过程组织
        5.3.1 基于产品线策略的软件企业过程组织
        5.3.2 行业版ERP构建模式下的软件企业过程组织
    5.4 行业版ERP软件研发的计划管理
        5.4.1 行业版ERP软件研发中引入MRP方法的可行性
        5.4.2 基于MRP—GT的行业版ERP研发计划解决方案
    5.5 小结
6 行业版ERP框架构建与方法在纺织行业的应用
    6.1 项目背景
    6.2 纺织行业ERP的管理需求特点
    6.3 纺织行业ERP系统框架设计
        6.3.1 纺织行业ERP系统的功能框架
        6.3.2 纺织行业ERP的系统组件框架
    6.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学位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科研项目

(10)标准化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概述
    1.1 标准化概述
        1.1.1 标准化的发展
        1.1.2 国际制造业信息化和标准化现状
        1.1.3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和标准化现状
    1.2 标准化信息管理对我国制造企业的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1 本课题研究背景
        1.3.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物流信息管理理论的研究
    2.1 物流管理概述
        2.1.1 物流的内涵
        2.1.2 物流的发展概况
        2.1.3 我国制造业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物流信息的内容
    2.3 物流信息的分类
    2.4 物流与物流信息的关系
    2.5 物流信息的特征及作用
        2.5.1 物流信息的特征
        2.5.2 物流信息的作用
    2.6 物流系统与信息系统的关系
        2.6.1 物流系统对物流信息的要求
        2.6.2 物流系统对物流信息的需求原则
    2.7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
    2.8 EDI技术概述
        2.8.1 EDI的内容与标准
        2.8.2 应用EDI技术的动因
    2.9 本章小结
3 CIMS环境下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方法及原理的研究
    3.1 CIMS信息集成的概念
    3.2 CIMS信息集成的方法
    3.3 CIMS信息分类编码的发展
    3.4 建立CIMS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基本原则
    3.5 CIMS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
        3.5.1 线分类法
        3.5.2 面分类法
        3.5.3 混合分类法
    3.6 CIMS信息分类代码的种类及编码的方法
        3.6.1 无含义代码
        3.6.2 有含义代码
    3.7 建立CIMS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的方法
        3.7.1 分级柔性的分类编码方法
        3.7.2 面向对象方法
    3.8 CIMS环境下物流系统信息分类编码原理
        3.8.1 产品信息及其分类、特性与结构
        3.8.2 CIMS对产品信息编码的基本要求
        3.8.3 产品信息编码原理
        3.8.4 产品信息编码方法
    3.9 本章小结
4 标准化信息协同管理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
    4.1 标准化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及原则
        4.1.1 标准化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
        4.1.2 标准化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标准化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的研究
    4.3 计算机网络管理分系统
    4.4 数据库分系统
        4.4.1 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4.4.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4.5 计划信息管理分系统
    4.6 原材料、零部件信息管理分系统
    4.7 产品信息管理分系统
    4.8 运输信息管理分系统
    4.9 人事信息管理分系统
    4.10 标准化信息管理及查询分系统
    4.11 本章小结
5 应用案例研究
    5.1 中国核工业建峰化工总厂信息系统项目概述
    5.2 建峰化工总厂物流业务流程描述
        5.2.1 JF供应链物流业务流程
        5.2.2 JF物流信息系统数据流程
    5.3 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总体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CIMS的演化及发展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eb Services和Ajax的CIMS开发方式研究[D]. 卢业敏. 湖北工业大学, 2012(02)
  • [2]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D]. 刘志妍. 中国矿业大学, 2008(01)
  • [3]建峰化工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D]. 程冰. 重庆大学, 2008(06)
  • [4]我国造船业模块化制造网络研究[D]. 杨国兵.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6)
  • [5]企业信息技术能力的构建及提升研究[D]. 马艳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12)
  • [6]面向知识重用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建模研究[D]. 徐宏斌. 南京理工大学, 2007(12)
  • [7]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配置标识关键技术研究[D]. 顾巧祥. 浙江大学, 2006(06)
  • [8]构建武钢工业生态系统战略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D]. 刘义军. 武汉科技大学, 2005(05)
  • [9]面向行业的商品化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构建与方法研究[D]. 吴士亮. 南京理工大学, 2005(07)
  • [10]标准化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研究[D]. 高庆萱. 重庆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基于信息技术的CIMS演进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