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狄冠麟,朱振刚,郑延龙[1](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肺癌是临床中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很多患者一经确诊已发展至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西医综合治疗,其中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化疗及靶向治疗药物存在不良反应和耐药性,使患者的耐受性降低,且治疗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较低。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NSCLC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效果,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NSCLC的现状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沈琦[2](2020)在《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分析初探》文中指出研究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相较于最佳支持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对以单纯中药汤剂治疗取得疗效的随机对照实验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现代医家的用药特点,得出高频药物、药类及药物特征,挖掘出聚类方及药组,以期指导临床。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Coe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自建库以来至2019.9.30。筛选出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后运用Review manager5.3进行结果分析,其中二分类变量使用相对危险度RR,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对纳入研究文献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结局指标包括:瘤体稳定率、生活质量提高率、中医症状改善率、体重稳定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在上一部分检索结果中筛选出可用于用药规律分析的文献,对文献中的处方进行提取,并将中药名称规范化,建立方药分析数据库,采用Spss Statistics 20.0进行频次分析及聚类分析,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药物分类、药物特征,以及配伍关系密切的聚类方。采用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两味药关联规则,三味药关联规则,四味药关联规则。研究结果Meta分析共纳入14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14项研究总病例数为831例,其中中药组415例,对照组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最佳支持治疗组,中药组能稳定瘤体:RR=1.55,95%CI[1.21-2.00],Z=3.41,P=0.00006;I2=59%,P=0.009。中药组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RR=2.04,95%CI[1.60-2.62],Z=5.66,P<0.00001;I2=0%,P=0.54。中药组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RR=1.81,95%CI[1.41-2.33],Z=4.64,P<0.00001;I2=24%,P=0.26。中药组能有效稳定体重:RR=1.47,95%CI[1.23-1.75],Z=4.28,P<0.00001;I2=0%,P=0.66。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用药规律分析研究共纳入文献34篇文献,处方38首,涉及药物114种,总用药频数为481。用药频次前5位的药物为黄芪(25次,65.79%)、白术(22次,57.89%)、白花蛇舌草(22次,57.89%)、茯苓(21次,55.26%)、甘草(16次,42.11%)。药物分类频次前5位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172次,35.76%)、清热药(89次,18.50%)、止咳化痰平喘药(56次,11.64%)、活血化瘀药(45次,9.36%)、利水渗湿药(35次,7.28%)。药性频次前3位的是寒性(171次,36.00%)、温性(142次,29.89%)、平性(113次,23.79%),药味频次前3位的是甘味(311次,39.52%)、苦味(258次,32.78%)、辛味(141次,17.92%),归经频次前3位的是脾经(245次,20.68%)、肺经(241次,20.34%)、胃经(185次,15.61%)。共得到聚类方3个。挖掘出两味药关联规则16个,三味药关联规则63个,四味药关联规则38个。研究结论1、从meta分析角度进一步验证了中药治疗相较于最佳支持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稳定瘤体、改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稳定体重的优势,有待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2、以数据挖掘的方法,证实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单纯中药治疗以补虚为主,注重肺脾同补、气阴同治,同时兼顾祛邪解毒,并注重渗湿化痰配合,佐以化瘀。
季炳武[3](2020)在《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运用现代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方法,对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肿瘤进展、生存质量、凝血功能和生存率等相关指标进行客观评价,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效果,为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查相结合的方式,检索CNKI、VIP、万方,以及PubMed、MEDLINE等数据库,有关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检索,选择文献,提取文献中质量合格的相关数据,并交叉核对。以临床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肿瘤进展率、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凝血功能和生存率等相关指标变化等为结局测量指标,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共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包括170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59例,单纯化疗组8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按照WHO抗肿瘤药物客观疗效评价标准(WHO标准)的比较:合并效应量RR=0.80,95%CI=(0.71,0.89),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0,P<0.0001),表明试验组在近期疗效(WHO标准)方面优于对照组;按照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的比较:RR=0.74,95%CI=(0.62,0.87),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1,P=0.005),表明试验组在近期疗效(RECIST标准)方面优于对照组。2.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肿瘤进展率的比较:按照WHO标准的比较:RR=1.18,95%CI=(1.10,1.26),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63,P<0.00001),表明试验组在肿瘤进展率(WHO标准)方面优于对照组;按照RECIST标准的比较:RR=1.18,95%CI=(1.08,1.28),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84,P=0.0001),表明试验组在肿瘤进展率(RECIST标准)方面优于对照组。3.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的比较:RR=0.39,95%CI=(0.25,0.60),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3,P<0.0001),表明试验组在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4.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改善KPS生存质量有效率的比较:RR=0.74,95%CI=(0.65,0.85),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3,P<0.00001),表明试验组在改善KPS生存质量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KPS生存质量评分的比较:WMD=6.71,95%CI=(4.44,8.99),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78,P<0.00001),表明试验组在改善KPS生存质量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5.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对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影响的比较:(1)凝血酶原时间(PT):WMD=-0.15,95%CI=(-0.34,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9,P=0.14),表明试验组对凝血酶原时间(PT)方面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2)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WMD=0.52,95%CI=(-0.52,1.56),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P=0.33),表明试验组对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方面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3)血小板计数(PLT):MWD=-24.97,95%CI=(-41.08,-8.85),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4,P=0.002),表明试验组对血小板计数(PLT)方面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4)纤维蛋白原(FIB):WMD=-1.37,95%CI=(-2.17,-0.58),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8,P=0.0007),表明试验组在改善纤维蛋白原(FIB)方面优于对照组。(5)D-二聚体(DD):SMD=-0.53,95%CI=(-0.89,0.17),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7,P=0.004)。表明试验组在改善D-二聚体(DD)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1.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在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肿瘤进展率、中医症状积分改善率、KPS生活质量改善率等方面同单纯化疗相比更有优势;在凝血功能指标(PLT、FIB和DD)方面较单纯化疗可能有优势,因纳入研究的文献偏少以及存在发表性偏倚,结果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2.目前关于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试验质量低,总体样本量偏小,导致其在中晚期肺癌治疗上的应用证据强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Meta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本研究结论的推广性可能受限。
王寅[4](2020)在《53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含PD-1抑制剂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肺癌常年占据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其主要的病理类型。2018年6月以来,免疫疗法成为继手术、放化疗之后的重要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肺癌是我国的特色,具有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等优势。本研究描述首次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并通过对患者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疗效评价探讨与中医证素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中医药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前瞻及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桓兴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等五家医院首次使用PD-1抑制剂治疗,且时间不少于2个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采集基础信息、病史、中医证型、症状、疲乏评分、KPS评分及相关检查等基本资料,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素、证型、症状、疲乏评分、KPS的变化,分析疗效、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与中医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疗效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纳排标准57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脱落4例,脱落原因为拒绝随访,纳入统计的病例共53例。1.一般情况①年龄范围为41岁至86岁,平均年龄63.81±9.31岁,中位年龄62岁;男性42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3.81:1。②病理类型中腺癌患者26例(49.05%);鳞癌患者25例(47.17%);大细胞癌患者1例(1.89%),腺癌联合大细胞癌1例(1.89%)。③临床分期中ⅢA期8 例(15.09%);ⅢB期 5 例(9.44%);ⅢC期4 例(7.55%);Ⅳ期36例(67.92%)。④吸烟史中既往不吸烟患者21例(39.62%);吸烟20年患者3例(5.66%);吸烟30年患者7例(13.21%);吸烟40年患者18例(33.96%);吸烟50年4例(7.55%)。⑤治疗方案为单用PD-1抑制剂的患者16例(30.19%);PD-1抑制剂联合化疗26例(49.06%);PD-1抑制剂联合靶向5例(9.43%);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及靶向(以下称多药联合组)6例(11.32%)。2.整体情况舌脉:治疗前以淡红、淡白、红、裂纹为主要舌质,薄白、白腻、黄腻为主要舌苔,细、滑、弦脉为主要脉象。治疗后淡红舌、白厚苔减少,红舌、裂纹、薄黄苔、无苔增多,滑脉减少,细脉、数脉增加。证素及证型: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血虚、阴虚、痰热证及复杂证素(三种及三种以上证素)增多,气虚、痰湿、血瘀及两种证素的减少,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血虚证增多,血瘀证减少;证型方面,治疗后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包括痰湿血瘀及痰热血瘀)、气虚痰阻(包括气虚痰湿及气虚痰热)、阳虚血瘀证减少,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证增加。相关性:证素方面,各证素与疗效、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疗效方面,临床分期与疗效有相关性,而病理类型与疗效无相关性。症状及评分: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患者大部分症状表现都有好转,但如痰血、饮食减少等表现较用药前增多,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在疲乏量表方面,治疗后轻度及无疲乏患者增多,中度疲乏患者减少,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疲乏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KPS方面,治疗后评分为80分及90分人增多,60分患者增多,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KPS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3.单用PD-1抑制剂舌脉:治疗前患者舌质以淡白、淡红及红为主,舌苔以薄白、黄腻为主,治疗后患者舌质方面无明显变化,舌苔方面薄白、黄腻苔减少,白腻、薄黄苔增多。脉象方面显示,治疗前后脉象方面变化不显着。证素及证型: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后阴虚、阳虚及两种证素减少,复杂证素增多;证型方面,治疗后气虚血瘀、气虚痰阻证(主要为气虚痰湿证)增加,阳虚血瘀、气阴两虚证减少。相关性:证素方面,各证素与临床疗效、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临床疗效方面,疗效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症状及评分: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患者大部分症状表现好转,饮食减少及口咽干燥较治疗前稍多,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在疲乏量表方面,前后比较发现疲乏程度较治疗前加重1例,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疲乏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KPS方面,整体KPS评分较稳定,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KPS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4.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舌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舌质方面,患者淡红、淡白舌减少,红舌、裂纹舌增多;舌苔方面,薄白、黄腻增多,白厚苔减少;脉象方面,数脉增多,滑脉、弦脉减少。证素及证型:治疗前后相比,证素方面,治疗后气虚、痰湿、血瘀证减少,阴虚、痰热证增多;证型方面,治疗后患者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气虚痰阻证减少,气阴两虚证增加。相关性:证素方面,各证素与疗效、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临床疗效方面,疗效与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症状及评分:在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患者气促、口干咽燥及便秘症状明显减轻,症状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在疲乏量表方面,治疗后患者疲乏情况明显好转,无恶化情况,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疲乏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KPS方面,整体KPS评分较稳定,经统计分析显示治疗前后KPS积分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总体证型特点基于本研究结果概括出含PD-1抑制剂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型,治疗前后均以气虚、痰湿、血瘀为主要证素,但治疗后血虚、阴虚、痰热证及复杂证素增多,气虚、痰湿、血瘀及两种证素减少,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血虚证增多,血瘀证减少。证型方面,治疗前后均以气虚血瘀、痰瘀互结及气虚痰阻为主要证型,经治疗后三组证型减少,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证增加。结合舌脉推测含PD-1抑制剂治疗伤阴、耗血。2.分层特点单用PD-1抑制剂组中,证素方面,治疗前后均以气虚、痰湿、血瘀为主要证素,治疗后阴虚、阳虚减少。证型方面,气虚血瘀、气虚痰阻证(主要为气虚痰湿证)增加,阳虚血瘀、气阴两虚证减少,结合舌脉推测单用PD-1抑制剂治疗后增加中医寒证。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中,证素方面,治疗后气虚、痰湿、血瘀证减少,阴虚、痰热证增多。证型方面,治疗后患者气虚血瘀、痰瘀互结、气虚痰阻证减少,气阴两虚证增加,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后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要变化趋势,有伤阴内热的倾向。3.其他方面在相关性方面,含PD-1抑制剂在整体疗效方面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结合临床实践考虑,患者临床分期越早疗效越好。中医证素与疗效、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均无相关性。在症状、KPS评分以及疲乏量表方面,治疗后总体情况表现为稳定或改善。在单用PD-1抑制剂组中,所有症状评价为有效或稳定且疗效评价为SD的患者有5人,占该组总人数31.25%;在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中,所有症状评价为有效或稳定且疗效评价为PR或SD的患者有18人,占该组总人数69.23%,故PD-1抑制剂联合化疗较单用PD-1抑制剂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获益率更高。
许洁[5](2020)在《灵芝补肺散结方加减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灵芝补肺散结方加减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病人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辅助粒子植入治疗肺癌在辩证、用药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随机选择中晚期肺癌患者42例进行临床观察。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灵芝补肺散结方加减,2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客观疗效、KPS评分、中医证候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客观疗效上,对照组客观缓解率为42.86%,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为52.38%,说明125I粒子植入方法能有效的控制肿瘤进展。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对照组为85.71%,观察组为90.48%,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略低于观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生活质量方面比较,两组治疗后的KP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125I粒子植入方法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观察组治疗后的KPS评分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观察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3.中医临床证候上,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在咳痰、乏力、气短这三个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均无近期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肺内出血3例(14.29%),气胸5例(23.81%),咯血3例(14.29%),皮下气肿1例(4.76%)。观察组:肺内出血3例(14.29%),气胸4例(19.05%),咯血2例(9.52%)。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125I粒子植入和灵芝补肺散结方加减联合125I粒子植入两种方法治疗中晚期肺癌,都有比较好的客观疗效,都可以有效的控制肿瘤进展,但两种方法差异不大。2.灵芝补肺散结方加减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中医证候,尤其在咳痰、乏力、气短症状上改善明显。3.灵芝补肺散结方加减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无近期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有效,适合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杨闯[6](2020)在《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收集各类期刊近20年发表的关于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文献,对中医治疗中晚期肺癌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发表的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文献,按照文献纳入标准,对符合标准的文献中的中药录入Excel数据库。对中药行频数和频率分析,并统计药物类型、四气五味、归经的频数及频率,并对高频中药用SPSS 21.0行因子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最终纳入302篇合格的文献,获得302个处方样本,227味中药变量,变量累计出现的频次为3680次。出现频次前15的药物分别为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麦冬、蛇舌草、党参、半夏、浙贝母、薏苡仁、陈皮、太子参、半枝莲、当归、莪术,药物类型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解毒药。五味频次最高的是甘味药,四气则以温性药物使用频次最多,药物归经中频次最高的为肺经,其次为脾经、胃经。对高频中药行因子分析,得出17个公因子(成分),其中前6分别为:成分1:当归、熟地黄、生地黄、白芍;成分2:枸杞、山茱萸、补骨脂;成分3:麦冬、南沙参、百合、玄参;成分4:石见穿、石上柏;成分5: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成分6:杏仁、五味子、桑白皮等。结论:中晚期肺癌患者以“正虚”为本,由“瘀”、“毒”、“痰”互结所致,正虚以“肺虚”、“脾虚”为主。药物治疗上治以扶正祛邪,扶正以“补肺”、“健脾”的药物为主,常用药物为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太子参、麦冬等,其中黄芪为主药。祛邪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化瘀”为要,清热解毒常用药物为蛇舌草、半枝莲,化痰止咳常用药物为半夏、浙贝母、陈皮,化瘀常用药物为当归、莪术等。
梁彐彐[7](2020)在《复方守宫散联合化疗对中晚期NSCLC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守宫散对中晚期NSCLC的免疫功能、近期疗效、血清CEA水平、KPS评分的临床观察。以期为中医药在防治恶性肿瘤及配合西医治疗方面提供临床参考。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本次临床研究的患者来源于2018年1月-2019年8月入住于安徽中医药大学肿瘤科、呼吸科且明确诊断为中晚期NSCLC的62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过程中满足剔除标准的共8例,最终严格按要求完成临床试验的观察组29例、对照组25例。该试验两组均给予TP方案(4程)治疗为基础:顺铂20mg/m2,静脉输注,第1-3天;紫杉醇175mg/m2静脉输注3小时。每3周重复,共4个疗程。化疗期间配合常规的预防过敏、制酸护胃、保肝等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方案上加用复方守宫散(5g热水冲服每天早晚1次,化疗期间及疗程间隔期间常规服用),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免疫功细胞、IL-2、IL-10、近期疗效、KPS评分、血清CEA及相关不良反应的评估。研究结果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照组治疗后,CD3+T、CD4+T、CD4+T/CD8+T、NK细胞的值均较前有所下降,其中CD3+T与治疗前比较P=0.044<0.05,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4+T与治疗前比较P=0.005<0.01,下降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CD3+T、CD4+T、CD4+T/CD8+T、NK细胞的值均较前有所上升,其中CD3+T与治疗前比较P=0.032<0.05,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D4+T与治疗前比较P=0.004<0.01,上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D3+T、CD4+T/CD8+T、CD4+T的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L-2水平较前下降,组内比较P=0.02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IL-2水平较前上升,组内比较P=0.03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组间比较P=0.04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IL-10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复方守宫散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CD3+T、CD+4T细胞及血清IL-2的水平而改善化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2.对近期疗效的影响: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比较P=0.125>0.05,无统计学差异,但其近期疾病控制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3.对血清CEA的影响:对照组第2、3周期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每周期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值均<0.05,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应时期的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照组第2、3、4周期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值均小于0.05,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每周期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对比P值均大于0.05,KPS评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KPS变化评级比较P=0.03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5.不良事件:两组不良事件发生频数相当(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复方守宫散可提高CD3+T、CD4+T细胞及血清IL-2的水平,从而降低化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可维持、调节、改善机体免疫状态。2.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疾病控制率观察组大于对照组。说明复方守宫散联合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稍提高中晚期肺癌的疗效,长期服用可继续发挥维稳作用。3.两组治疗后血清CEA总体水平较前均呈下降趋势,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复方守宫散联合化疗组对血清CEA作用未能优于对照组。4.复方守宫散可稳定甚至提高KPS评分,降低化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5.复方守宫散未能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王立宇[8](2020)在《加味八珍汤联合化疗治疗气血两虚型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此次研究针对气血两虚型驱动基因阴性的中晚期肺腺癌患者,探讨加味八珍汤联合化疗相比于单纯化疗对气血两虚型中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区别,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两虚型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肺腺癌患者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研究方案:此次临床研究共纳入60例经病理学诊断为中晚期肺腺癌的患者,且基因检测驱动基因阴性,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血两虚型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0例治疗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基础含铂两药方案化疗2周期;治疗组在予以对照组治疗的同时,于化疗期间联合加味八珍汤口服治疗2周期,分别于治疗前后完善患者胸部CT,检测患者的T细胞亚群分布、CEA。治疗2周期后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客观疗效,中医症候评分、KPS评分、T细胞变化、肿瘤标志物CEA及安全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研究结果:3.1基线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化疗方案、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前KPS评分、治疗前T细胞亚群分布、治疗前CEA等基线数据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肿瘤客观疗效:对照组总体客观缓解率ORR为27.0%,疾病控制率DCR为73.1%,治疗组的ORR为33.3%,DCR为77.8%,两组患者肿瘤客观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临床症候疗效:对照组的临床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5.4%,治疗组的临床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生存质量: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 T细胞亚群分布:2周期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CD4+T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D3+T,CD8+T,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前后对比发现两组治疗后CD4+T,CD8+T,CD4+/CD8+对比治疗前均有差异(P<0.05),CD3+T对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肿瘤标志物CEA:2周期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CE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7安全性: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安全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乏力、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血两虚型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肺腺癌患者,予以化疗联合加味八珍汤对比单药化疗虽然不能提高其肿瘤客观疗效,但可显着增强患者临床症候疗效,生存质量,进一步增加患者化疗后CD4+T,提高免疫激活能力,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治疗期间乏力、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肝肾功能损伤不良事件的发生。
孙玲玲[9](2019)在《益气除痰方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抗转移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挖掘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切入点,阐明中医药抗癌机制对于促进中医药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维持治疗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策略,维持化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但总生存期获益不明显,且毒性明显增加。导师课题组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成功研制了益气除痰法治疗方案和益气除痰方,在该方案的优势切入点和抗癌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初步结果表明,维持治疗阶段可能是该方案的优势切入点,且益气除痰方可能通过抑制肺癌转移抑制肺癌的进展,发挥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但仍有以下问题未解决:第一,益气除痰方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如何?第二,益气除痰方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通过抗肺癌转移抑制肺癌进展的具体机制是什么?目的:在文献研究系统了解目前中医药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基础上,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分析益气除痰方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并通过患者外周血、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揭示益气除痰方抑制肺癌进展的具体机制,为益气除痰方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阶段的临床应用提供真实世界研究依据和实验依据。方法:2.1中医药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文献研究。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以及EMBASE(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起到2019年8月)等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医药维持对比化疗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生活质量、中医症候评分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2.2益气除痰法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1)收集2012年02月01日至2019年1月31日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中晚期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4或6个疗程的一线化疗方案后复查影像学肿瘤疗效评价为稳定以上,维持治疗阶段接受了中医药和/或化疗和或抗血管药物治疗;并随访其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信息。(2)按维持治疗阶段接受的治疗分为中医维持组,西医维持组,中西医维持组,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得到三组之间的无疾病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曲线图和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0S)曲线图;使用Log-Rank检验评估组别生存差异。对比分析单纯化疗维持与中医+化疗维持的无疾病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情况。按上述方法分析腺癌亚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情况。依次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不同组别(中西医维持治疗相对于西医维持治疗,中医维持治疗相对于西医维持治疗)的疾病进展风险hazard ratio,HR和死亡风险HR及相对应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s)。2.3益气除痰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生物指标的影响(1)收集第二部分参与队列研究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外周静脉血。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 GRP78mRNA、GRP94mRNA、P4HBmRNA、miR-21、miR-182、miR-382 的表达含量;不同基因之间表达含量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t检验。(2)利用KM Plotter数据库,采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依次分析肺腺癌、肺鳞癌组织中 GRP78mRNA、GRP94mRNA、P4HBmRNA、miR-21、miR-182、miR-382 各基因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的关系。(3)使用 Funrich 和 GeneMANIA 软件分析 miR-21、miR-182、miR-382 靶基因蛋白的生物功能,信号通路及蛋白互作网络。2.4益气除痰方抑制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1)构建Lewis静脉移植模型,分为模型组,益气除痰方低剂量组,益气除痰方高剂量组,益气除痰方+红豆杉低剂量组,益气除痰方+红豆杉高剂量组,每组12-13只,接种后连续灌胃,探究益气除痰方对荷瘤小鼠体重、生存的影响。其中每组5只在第40天处死,分析益气除痰方对肿瘤转移、各脏器的影响,取肺组织转移灶,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组别中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标志物a-SMA的表达情况。(2)采用TGF-β诱导A549、H1299、H1650上皮间质转化,益气除痰方和4-PBA内质网应激抑制剂进行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和定量PCR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和内质网应激标志物的表达。结果:3.1中医药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文献研究。最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中医维持治疗与维持化疗在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方面无明显差异;与维持化疗对比,中医维持治疗可以提高中医症候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纳入的研究质量均较低。3.2益气除痰法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西医维持组中有37人;单纯中医维持组61人,中西医维持组中有65人。中位随访时间为25.07月,143人出现进展,93例患者死亡,中位PFS(95%CI)为5.63(5.00,7.27)月,中位OS(95%CI)为17.07(15.00,21.93)月。中医维持组、西医维持治疗组、中西医维持组的PFS依次为6.27月、3.83月、6.70月(P=0.119),0S依次为21.83月、13.40月、20.33月(P=0.041)。两两比较,中医维持组与中西医维持组比较,PFS P=0.36,OS P=0.88;西医维持组和中医维持组比较,PFS P=0.28,OS P=0.03;西医维持组和中西医维持组比较,PFS P=0.027,OS P=0.024。化疗维持患者和中医+化疗维持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57月、6.90月(P=0.005),0S分别为 11.57 月、16.97 月(P=0.019)。肺腺癌亚组中,中医维持组、西医维持治疗组、中西医维持组的PFS依次为5.63月4.90月、6.90月(P=0.410),0S依次为21.83月、16.03月、17.73月(三组比较,P=0.065)。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维持治疗比较,中医维持组的疾病进展风险有下降趋势(HR,95%CI:0.75,0.48-1.17),死亡风险下降45%(HR,95%CI:0.55,0.32-0.94);在西医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药维持可以明显下降37%的疾病进展风险(HR,95%CI:0.63,0.41-0.99),降低43%的死亡风险(HR,95%CI:0.57,0.34-0.97)。多因素Cox回归显示与西医维持治疗比较,中医药维持降低疾病进展风险的获益更高(HR,95%CI:0.53,0.31-0.91),西药维持基础上加上中医药维持可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HR,95%CI:0.46,0.27-0.78)。与西医维持治疗比较,单纯中医维持、西药维持基础上加上中医药维持,均可降低大约50%的死亡风险。与中医维持治疗比较,中西医维持不能降低死亡风险。3.3益气除痰方对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影响3.3.1中医组中GRP78mRNA、GRP94 mRNA、P4HBmRNA表达经治疗后均以下降为主,miR-182、miR382以上调为主,而miR21的表达变化一致性较差。中药+化疗结合组GRP78mRNA 以上调为主,GRP94 mRNA、P4HB mRNA、miR21、miR-182、miR-382 的变化一致性较差。比较中医组与中药+化疗结合组中miR21的表达变化,中医组的增加水平较结合组低。3.3.2 P4HBmRNA、GRP78mRNA的表达含量与肺腺癌的生存期呈负相关,与肺鳞癌生存期的相关性不明显,GRP94mRNA的表达与肺鳞癌、肺腺癌生存期的关系均不明显。miR21的表达含量与肺腺癌的生存期呈负相关,与肺鳞癌的生存期关系不明显。miR182的表达含量与肺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与肺鳞癌的生存期呈正相关;miR382的表达含量与肺腺癌、肺鳞癌的生存期均无明显相关性。3.3.3 miR21等靶基因的功能主要为信号传导,细胞之间的通讯;所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粘合素家族信号通路,VEGF/VEGFR通路,TRAIL通路及Glypican通路等。miR21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靶基因包括:RECK、TNFPSF11B、TGFB1、PDCD4、SPRY2、FOFX2。3.4益气除痰方抑制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3.4.1动物部分益气除痰方原方低剂量的小鼠体重增加大于模型组的体重增加,大于益气除痰方加红豆杉低剂量组的体重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中位生存期为51.5天,处方1低剂量中位生存期为56天,与模型组比较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益气除痰方原方低剂量组生存期明显长于益气除痰方加红豆杉低剂量组。益气除痰方低剂量组抑制肺转移的疗效最明显,益气除痰方对心、肝、肾无明显影响,其可能干预脾脏重量。益气除痰方低剂量组转移灶中Vimentin表达降低,益气除痰方低剂量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益气除痰方低剂量组转移灶中a-SMA、TGF-β表达降低,益气除痰方低剂量可以抑制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激活。3.4.2细胞部分益气除痰方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抑制A549、H1650、H1299细胞系的上皮间质转化。TGF-β诱导内质网应激标志物GRP94、XBP-1s、ATF4的表达,内质网应激抑制剂可以抑制A549的上皮间质转化,益气除痰方对内质网应激反应的GRP94、XBP-1s、ATF4 等有作用。结论:无论是单用还是联合西医维持治疗,益气除痰方方案均可能降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延长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与西医维持比较,其优势主要体现在长期获益上。益气除痰方具有抗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癌相关成纤维细胞激活,调控内质网应激反应,抑制上皮间质转化通路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阳扬[10](2019)在《王彦晖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经验》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名老中医临床的治疗经验是中医界的瑰宝,老中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发展和继承名中医学术思想、经验,提高中医学术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将为中医学发展做贡献。王彦晖教授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理论、中医诊断及象症辨证诊疗,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中晚期肺癌的防治方面累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值得总结分析,为传承名中医临床诊治中晚期肺癌的经验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了王彦晖教授自2001年5月至2018年12月专家门诊中中晚期肺癌患者病历信息。采用Numbers软件建立王彦晖教授临床诊疗信息数据库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患者的左右不同脉象的频次、舌象(舌苔、舌质、湿度)、证型、重要中药的使用频次,总结王彦晖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学术思想、并归纳王彦晖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了84例符合纳入条件的病例。(2)右脉:频次最多为弦脉(91.66%),其次虚脉,再是细脉;左脉:频次最多为弦脉(94.04%),其次细脉,再是虚脉。舌质多见淡紫,舌苔多见白腻。(3)这些患者以肝郁痰湿脾虚为主,皆为虚实夹杂并见。(4)患者高频药物统计(应用次数>50次),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炙甘草(83次)、姜半夏(80次)、茯苓(80次)、陈皮(74次)、枇杷叶(69次)、枳壳(69次)、白芍(67次)、白术(64次)、牡姻(60次)、党参(59次)、紫菀(58次)、川牛膝(58次)、莪术(54次)、龙骨(54次)、三棱(53次)、厚朴(50次)。研究结论:中晚期肺癌的病因病机可能以肝郁、痰湿、脾虚、虚实夹杂为主,痰湿既是主要病因也是主要病理产物,方药首选陈夏六君子汤加减。在诊疗中晚期肺癌过程中,象是药物选择及其剂量的依据,采用“理-法-方-药”耦合链的状态辨治思路,始终贯彻阴平阳秘的思想,注重及时缓解患者最痛苦症状,渗透到患者生活方式中。本研究捋理顺王彦晖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思路,对后人继续学习中晚期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二、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肺癌的发病机制 |
1.1西医对肺癌的认识 |
1.2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
2 中医对肺癌的辨证论治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 |
3.1中药联合化疗 |
3.2中药联合放疗 |
3.3中药联合分子靶向治疗 |
3.4中药联合对症支持治疗 |
4 小结 |
(2)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分析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排标准 |
1.3 文献筛选 |
1.4 质量评价 |
1.5 数据提取 |
1.6 数据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文献筛选结果 |
2.2 研究基本特征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单纯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排标准 |
1.3 数据规范化 |
1.4 数据库建立 |
1.5 数据挖掘 |
2 研究结果 |
2.1 频数分析结果 |
2.2 聚类分析结果 |
2.3 关联规则统计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 |
附录2 RECIST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 |
附录3 Karnofsky(KPS)评分标准 |
综述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
1 治疗方式 |
1.1 单纯中医药治疗 |
1.2 中医药配合治疗 |
1.3 针对并发症治疗 |
2 治疗手段 |
2.1 内治法 |
2.2 外治法 |
2.3 综合治法 |
3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理论基础 |
1 古代文献对肺癌的记载 |
2 肺与气血的关系密切 |
3 肺癌的病因病机认识 |
4 肺癌的治则治法 |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入标准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1.3 检索策略 |
1.4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方法学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与展望 |
3.1 文献研究质量评价 |
3.2 不同试验存在的异质性 |
3.3 发表性偏倚分析 |
3.4 结果的适用性 |
3.5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53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含PD-1抑制剂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一 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
一、基于西医诊断的中医证型研究 |
1. 病名与病机 |
2. 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 |
3. TNM分期与中医证型 |
4. 基因突变与中医证型 |
二、基于西医治疗的中医证型研究 |
1. 手术前后中医证型研究 |
2. 化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 |
3. 放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 |
4. 靶向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 |
三、存在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治疗现状与进展 |
1. PD-1/PD-L1作用机制 |
2. PD-1/PD-L1临床研究 |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生物标志物 |
4. 不良反应与对策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研究方案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评价标准 |
6. 统计处理 |
研究结果 |
一、入组情况 |
1. 病例分布 |
2. 基线资料 |
二、中医四诊信息 |
1. 舌脉 |
2. 症状 |
3. 中医证型分析 |
4. 其他 |
三、治疗方案分层情况 |
1. 单用PD-1抑制剂组 |
2.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 |
3. PD-1抑制剂联合靶向及多药联合组 |
讨论 |
1. 一般情况 |
1.1 性别与年龄 |
1.2 病理类型 |
1.3 吸烟史 |
1.4 西医治疗 |
1.5 舌脉 |
1.6 证素与证型 |
1.7 症状及评分 |
2. 免疫治疗与中医证型 |
2.1 单用PD-1抑制剂组 |
2.2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组 |
3. 临床疗效及相关性 |
4. 生物标志物 |
5. 创新点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灵芝补肺散结方加减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及过程 |
3 观察指标 |
4 观察方法 |
5 疗效评价 |
6 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客观疗效比较 |
3 卡氏评分比较 |
4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5 不良反应比较 |
6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及分析 |
1 中晚期肺癌的治疗方法及存在问题 |
2 ~(125)I粒子植入联合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优势 |
3 灵芝补肺散结方治疗肺癌的中医理论研究 |
4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125)I 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资料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文献检索 |
3.3 检索策略 |
3.4 文献选择标准 |
3.5 文献选择方法 |
3.6 资料提取方法 |
4.统计分析方法 |
4.1 频数分析 |
4.2 百分率 |
4.3 因子分析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文献检索结果 |
2.中药频数研究结果 |
3.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药物类型 |
4.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方法 |
5.治疗中晚期肺癌的高频中药分类及使用频次 |
6.治疗中晚期肺癌的高频中药因子分析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中药频数分析 |
2.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药物类型分析 |
3.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 |
4.治疗中晚期肺癌的高频中药因子分析 |
5.展望与不足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癌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7)复方守宫散联合化疗对中晚期NSCLC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
1.中晚期 NSCLC 的治疗概括 |
2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肺癌发病原因的认知 |
2.2 肺癌的病机 |
2.3 肺癌的治则治法 |
3 中西医对免疫功能的认知 |
3.1 西医对肿瘤免疫答应机制的认识 |
3.1.1 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
3.1.2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
3.2 中医对免疫功能的认识 |
4 复发守宫散抗肿瘤的研究概括 |
4.1 复发守宫散的配伍特点及单味药的药理研究 |
4.2 复发守宫散的临床研究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1.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及实验方法 |
2.2 试验观察指标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初始资料—数据可比性分析 |
3.2 试验疗效分析 |
3.3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5 结论 |
6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对恶性肿瘤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加味八珍汤联合化疗治疗气血两虚型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4 安全性指标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结果 |
6.1 两组基线数据可比性分析 |
6.2 临床疗效分析 |
6.3 安全性比较 |
7 小结 |
第二部分 讨论 |
1 肺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2 肺腺癌驱动基因 |
3 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化疗的研究进展 |
3.1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
3.2 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 |
4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
4.1 文献记载 |
4.2 中医病因病机 |
4.3 治则治法 |
5 化疗药物的中医认知 |
6 加味八珍汤及其现代研究 |
6.1 选方依据 |
6.2 方药组成及随证加减 |
6.3 加味八珍汤现代研究及组方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肺腺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益气除痰方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抗转移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医药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文献研究 |
1.1 方法 |
1.1.1 文献检索 |
1.1.2 文献纳入标准 |
1.1.3 文献排除标准 |
1.1.4 文献筛选 |
1.1.5 结局指标的判断 |
1.1.6 文献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
1.1.7 数据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文献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1.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1.2.3 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 |
1.3 讨论 |
1.3.1 研究结果总结 |
1.3.2 研究的创新性与优势 |
1.3.3 中药维持治疗的理论支持 |
1.3.4 中药维持治疗相关的队列研究 |
1.3.5 中药维持治疗获益可能的作用机理 |
1.3.6 研究的局限性 |
1.4 小结 |
第二部分 益气除痰法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
2.1 方法 |
2.1.1 研究设计 |
2.1.2 研究对象 |
2.1.3 干预措施 |
2.1.4 协变量 |
2.1.5 随访方法 |
2.1.6 偏倚处理 |
2.1.7 结局指标 |
2.1.8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入组情况 |
2.2.2 患者特征 |
2.2.3 维持治疗情况 |
2.2.4 二线治疗情况 |
2.2.5 随访及生存情况 |
2.2.6 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情况 |
2.2.7 腺癌亚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情况 |
2.2.8 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的单因素分析 |
2.2.9 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
2.3 讨论 |
2.3.1 研究结果小结 |
2.3.2 研究的优势和创新点 |
2.3.3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
2.3.4 益气除痰方维持治疗获益可能的原因 |
2.3.5 研究的局限性 |
2.3.6 研究的临床意义及推广性 |
2.4 小结 |
第三部分 益气除痰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
3.1 材料 |
3.1.1 试剂与耗材 |
3.1.2 仪器 |
3.2 方法 |
3.2.1 外周血中mRNA和miRNA的检测 |
3.2.2 GRP78等mRNA及miR-21等miRNA与生存的关系分析 |
3.2.3 miR-21、miR-182、miR-382的靶基因功能预测 |
3.2.4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基本信息 |
3.3.2 基因检测结果 |
3.3.3 治疗前后目的基因的表达变化 |
3.3.4 目的基因与生存期的关系 |
3.3.5 miR21、miR182、miR382的靶基因相关通路分析 |
3.4 讨论 |
3.4.1 GRP78、GRP94、P4HB的作用及益气除痰方干预作用分析 |
3.4.2 miR21、miR182、miR382的靶基因相关通路及益气除痰方干预作用分析 |
3.4.3 研究的创新性与不足 |
3.5 小结 |
第四部分 益气除痰方抑制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 |
4.1 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细胞株 |
4.1.3 试剂 |
4.1.4 仪器 |
4.1.5 药物 |
4.2 方法 |
4.2.1 Lewis细胞复苏、培养与传代 |
4.2.2 益气除痰方及益气除痰加减方浸膏的制备 |
4.2.3 Lewis细胞尾静脉接种造模 |
4.2.4 实验分组及干预措施 |
4.2.5 常规检测指标 |
4.2.6 免疫组化检测肺部病灶的转移相关指标表达 |
4.2.7 益气除痰方(益肺散结丸)的预处理 |
4.2.8 迁移实验 |
4.2.9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 |
4.2.10 定量PCR检测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 |
4.2.11 统计分析 |
4.3 结果 |
4.3.1 益气除痰方对Lewis静脉移植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
4.3.2 益气除痰方对Lewis静脉移植模型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
4.3.3 益气除痰方对Lewis静脉移植模型小鼠转移灶的影响 |
4.3.4 益气除痰方对Lewis静脉移植模型小鼠各脏器的影响 |
4.3.5 益气除痰方对Lewis静脉移植模型小鼠肿瘤转移灶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
4.3.6 益气除痰方对Lewis静脉移植模型小鼠肿瘤转移灶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
4.3.7 益气除痰方对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4.3.8 益气除痰方抑制A549、H1650、H1299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能力 |
4.3.9 益气除痰方对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益气除痰方抑制肺癌转移的作用 |
4.4.2 益气除痰方抑制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 |
4.4.3 TGF-β对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及益气除痰方的干预作用 |
4.4.4 内质网应激在TGF-β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及益气除痰方的干预 |
4.4.5 益气除痰方抑制癌相关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
4.5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附件 |
(10)王彦晖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84例中晚期肺癌病例资料总结 |
1. 临床资料采集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建立数据库 |
2. 分析结果 |
2.1 患者基本信息资料 |
2.2 患者肺癌病理分类 |
2.3 患者中晚期肺癌转移情况 |
2.4 患者中晚期肺癌主次症状 |
2.5 患者中晚期中医体征差异 |
2.6 患者肺癌治疗方式 |
2.7 中医治疗药物分析 |
3. 讨论 |
第二章 王彦晖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 |
1. 对中晚期肺癌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象思维指导下的状态辨治 |
2.1 象思维的概念 |
2.2 象研究的发展 |
2.3 辨治的诊察方法 |
2.4 状态辨治 |
2.5 辨病 |
2.6 辨证 |
2.7 辨症 |
2.8 中西医合参,防治兼施 |
3. 形成“理-法-方-药”耦合链 |
3.1 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
3.2 疗效高低在于量 |
3.3 大胆使用药 |
3.4 守方调方的变化把握 |
3.5 阴平阳秘是长期的临床辨证思维 |
4 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 |
4.1 饮食 |
4.2 睡眠 |
4.3 运动 |
4.4 情志 |
5. 中晚期肺癌治疗及方药 |
5.1 病机指导下的治疗及方药 |
5.2 中晚期肺癌的经常兼用的治法及方药 |
6. 中晚期肺癌常见症状的处理 |
第三章 中晚期肺癌病案举隅 |
案例一 |
病案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 西医对肺癌的认识 |
2. 西医对中晚期肺癌的认识 |
3. 中晚期肺癌的西医治疗手段 |
3.1 手术治疗 |
3.2 介入治疗 |
3.3 化学治疗 |
3.4 放射治疗 |
3.5 基因治疗 |
4.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
5. 中晚期肺癌的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J]. 狄冠麟,朱振刚,郑延龙. 癌症进展, 2021(12)
- [2]中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分析初探[D]. 沈琦.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益气活血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近期疗效和生存质量的Meta分析[D]. 季炳武.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53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含PD-1抑制剂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研究[D]. 王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灵芝补肺散结方加减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D]. 许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中医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用药规律研究[D]. 杨闯.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复方守宫散联合化疗对中晚期NSCLC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D]. 梁彐彐.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加味八珍汤联合化疗治疗气血两虚型驱动基因阴性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D]. 王立宇.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益气除痰方维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抗转移机制研究[D]. 孙玲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王彦晖教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经验[D]. 张阳扬. 厦门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