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CL的目标──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谢飞婷[1](2017)在《互联网转型后的TCL集团财务绩效案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网络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预计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将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将达55.9%。互联网打破了过去对于行业的界限。家电行业等传统行业己经出人意料地处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产业的先进性己经不能再依靠它所生产的产品来划分,而是通过企业对互联网的敏感度来划分。一些传统的家电企业正在逐步沦落为制造业企业,要想继续保持行业的先进性和高额的利润率,互联网转型迫在眉睫。2013年,TCL集团实行了互联网转型战略。在此次转型中,TCL提出了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双+转型战略”,明确企业在经营产品的同时要注重用户的体验,开发出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在互联网转型过程中,TCL集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竞争策略不当、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不稳定的问题。TCL集团实行互联网转型的经济效果究竟如何,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是怎么样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以及TCL集团在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在互联网转型的大背景下,以TCL集团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分析探讨了互联网转型后TCL集团财务绩效,特别是竞争策略、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状况。通过财务比率对比分析和经济增加值(EVA)深入研究了TCL集团的财务绩效状况,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互联网转型后TCL集团存在竞争策略不当,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不稳定的问题;第二,互联网转型对TCL集团的影响总体来说是好的,是利大于弊的。此外,针对TCL集团实行互联网转型后遇到的问题,对企业本身,本文提出了加强战略管理,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加强成本控制,提升盈利能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升营运能力;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偿债能力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对其他企业的建议则更加广泛一些,主要从战略管理、核心竞争力、财务绩效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这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启示。
齐心[2](2016)在《TCL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走出去”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家电行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支柱产业,是我国较早步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我国家电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从最初家电业对外全面开放进而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家电企业进入,到我国家电企业逐步走出去并建立自主品牌至今,我国家电业整体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产生了一批颇具规模、实力强和发展后劲十足家电集团企业。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代表,也是中国家电市场的主要企业,TCL集团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一家小企业成长为一家走出国门、在全球有影响力的企业。本文以TCL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为研究主体,具体内容分六章来阐述。首先提出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论文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说明。其次,对TCL集团国际化的基本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现阶段TCL集团国际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分析TCL集团国际化当前所处环境状况。再次,分析TCL集团进行国际化所选择的战略,对TCL集团在现阶段的国际化战略做出选择与调整,提出在已有市场上采取市场渗透战略,大力发展新的国际市场开发战略,辅助实行产品延伸战略、多元化经营战略。最后,为使TCL集团国际化战略更具实际操作性,提出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TCL集团要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更长远的走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走出去”的路径选择,必须拥有明确的战略选择,对TCL品牌精耕细作,努力积累自身核心能力和品牌资产。同时,虽然相对于竞争对手,TCL集团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仍无法摆脱整个产业环境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影响,国内家电企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影响着TCL集团国际化的进程和节奏。对于成功而言,内部因素永远是最主要的,企业要想成功实施国际化战略,必须锤炼内功,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其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供内部支持。
宋殿辉[3](2015)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国际化战略的匹配——以TCL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不同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管理背景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战略为导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内容的界定和调整。本文以TCL国际化进程及在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对企业国际化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及匹配关系展开讨论,得到三个结论:相关多元化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国际化发展阶段与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相互适应与协调,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并与企业国际化战略布局协同发展。
李佳[4](2014)在《TCL国际化战略及其效益评价 ——基于财务绩效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而且必须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争取市场份额。面对复杂的经济坏境,企业需要认真分析所处的宏观环境和自身的情况,制定好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并稳步推进战略实施,才能实现“走出去”而且“站得住”,最终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目标。研究分析行业中领先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无论其失败的案例或成功的经验,都可以为后续的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研究分析了TCL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涵盖了其在进入21世纪后十余年的发展状况。本文将TCL的国际化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2年以TCL提出“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的目标为起点到2008年实现并购后整体盈利为结点,论述了TCL的并购措施;第二个阶段从2009年以投资液晶产业为起点到2012年,论述了TCL为全面实现国际化发展而进行的上游产业布局和资源整合。在此基础上,本文搜集整理了TCL2002-2012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对应两个发展阶段,分别分析并比较了TCL在两个阶段实施的战略措施的财务效果,从而判断TCL国际化战略的正确性。最后本文对TCL的国际化战略做了总体评价,总结其发展的借鉴意义并提出TCL后续发展的建议。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TCL的发展和基本财务状况作了介绍,然后提出本章的研究框架和思路,并论述了战略管理和财务分析的关系。第二章分为两部分:首先研究分析了TCL的战略环境,运用PESTEL方法对宏观环境作了分析,然后使用波特的五力模型,研究TCL所处的竞争行业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手法分析TCL的优劣势和获得机会以及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其次,本章重点分析了TCL在2002-2008年的并购措施和2009-2012年的资源整合措施,并分别阐述了其在不同阶段战略措施带来的变化和产生的意义。第三章以2002-2012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分别对应TCL发展的两个阶段,运用财务分析方法,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创现能力、创值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个角度进行财务效果的比较分析和评价。第四章,在对TCL的国际化战略作出总体评价后,本章总结了TCL国际化发展对其他企业的借鉴意义和发展道路中的教训,最后对TCL的后续发展提出建议。本文通过对TCL国际化发展道路中两个时期的研究,并以同期财务报表结果为对象进行分析,检验和评价其战略实施的效果。本文认为,TCL在国际化发展的初期,借助于前期采取的多元化战略积累的优势,TCL收购施耐德和高威达后并未对其整体财务状况造成冲击,但2004年大规模的收购汤姆逊电视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后,成为一个转折点。TCL的资产规模和收入规模急速增长,但亏损却越来越大。国际化并购并未给TCL带来盈利,相反经营风险不断扩大,创值能力被极大削弱,获现能力降低,国际化的战略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国际化发展经过五年的整合后,2009年TCL开始进入全面国际化发展时期。TCL走出了亏损的泥潭,加快产业链垂直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使其资产和收入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净利润也有显着增加,然而创值能力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企业依然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本文建议,TCL应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产业的协同效应,剥离非核心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白墨[5](2013)在《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我国家电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国际化战略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文章首先讨论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加入WTO以后,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家电业也同样逐渐把目光定位在国外市场,进一步寻求国际化成长。对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做研究,特别是研究国际化战略,是非常有实践价值的。其后本文阐述了中国家电行业国际化研究现状、论文的总体思路和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为下面的研究做准备。在阐述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国际化动因,发现动因包括寻求国外市场的扩张目的、经营扩大国际资源渠道、寻求经营效益和高效率等方面因素。论文还在宏观及微观方面分析我国家电行业进行国际化的环境,企业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等,微观环境包括竞争者、替代品、消费者、供应商和中间商。之后,对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做出SWOT分析,结论如下:优势方面,我国家电企业具有成本优势、规模优势等;劣势方面,行业技术水平较低、国际化程度也很低;机会方面,竞争的加剧有助于我国家电业走国际化道路,而且有利于技术层面的进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威胁方面,随着市场开发,中国家电企业要面临更残酷的竞争,同时,我国家电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出口过程中易受技术壁垒限制。本文接着设计了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基本模型,包括进入战略及市场成长战略。作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本文对战略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别研究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使企业发觉自身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从多方面选择企业国际化的战略路线。依据国际化进程阶段的不同,即国际化的准备阶段、初始导入阶段、当地扩张阶段、全球跨国公司阶段,有针对性地选择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战略,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作出战略调整,在充分分析自身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后,总结出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战略偏差,有效实施国际化战略。本文最后把TCL集团与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作为案例进行比较与分析,分别研究了两个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国际化模式及国际化理念。最后对整篇文章做出概括。
王静宇[6](2010)在《TCL海外博弈“打”出品牌与尊重》文中提出在开拓海外市场上,来自中国的TCL遇到了很多的苦难。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理解就是廉价,“MadeinChina”意味着比其他商品要低至少1/3的价格。 要在异国拓展市场,首先就得扭转对中国产品乃至对中国人的印象。同时还要拓展自己的品牌,和渠道
蔡炯[7](2010)在《本土企业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战略演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拥有国际化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但是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打造或者准备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化品牌。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需要明确战略重点,采取相应的战略和决策,去创建、发展和形成国际化品牌。但是,国内外学者对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战略演化方面的理论,关注较少,还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的缺乏会影响企业制定、实施正确和有效的战略和决策,使企业无法顺利地进行品牌国际化。鉴于此,本研究以“本土企业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战略演化规律”为研究主题,探讨本土企业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战略演化过程,总结出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战略重点转变过程,为实现不同战略重点可采取的战略/决策,促使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战略演化的影响因素以及触发事件的类型。首先,本研究围绕研究主题,对相关领域的文献,主要是企业国际化理论、战略演化理论、全球营销理论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土企业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战略演化模型。其次,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提出的理论模型作为案例分析框架,研究了海尔、联想和TCL,这三家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战略演化过程。基于案例研究的成果,本研究对其战略演化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其共性和差异,并试图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而总结出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战略演化规律。根据本研究,本土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战略发展要经过前品牌国际化、品牌初入国际市场、海外市场本土发展和品牌国际化四个战略阶段,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企业在内、外部影响因素和触发事件的作用下,进入下一个战略阶段,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战略和决策去实现不同的战略重点。
阳习芳[8](2008)在《跨国公司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加剧了跨国公司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资源配置全球化、金融资本全球化等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促使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随着企业产品多元化、经营国际化,跨国公司的规模日益庞大,内部业务流程日趋复杂,管控难度加大,在企业经营中被长期忽视的财务、人力资源、IT等后台职能部门的服务成本和服务质量日益受到关注。目前,针对后台职能部门的变革方式——共享服务,正被众多跨国公司所采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企业加快了向国际化进军的步伐,成为全球化的新兴力量。然而,与国际领先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明显不足,借鉴、学习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共享服务这种先进的管理和组织模式,“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已经成为或计划成为跨国公司的我国企业提高驾驭全球企业的能力会有所帮助。本论文在研究了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关于共享服务的专着和论文,给出了共享服务的概念,并结合有关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特点、作用与适用条件;分析了四种不同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阐述了实施共享服务中心的方法和步骤。本论文挑选了国内外跨国公司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点评,归纳跨国公司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应用特点发展趋势,比较分析了我国跨国公司与世界领先跨国公司在此方面的差距。本论文最后分析我国跨国公司采用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可行性、风险与潜在收益,特别指出在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和外包的热潮中,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着新的机遇;针对性地提出我国跨国公司共享服务管理模式。
郭松玲[9](2008)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中的跨文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化是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将在未来日益显示出其地位和重要性。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真正来临意味着企业将会面临两项基本任务:保护本国市场和进军海外市场,这使得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成为其21世纪的新使命。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金、技术、知识和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这也为中国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历史的机遇。企业国际化的经营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必然会经历不同文化的相互撞击、冲突、整合的过程。我国的企业在跨文化国际商务经营过程中将始终处于一个多元和异质的文化环境里,特别是在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进行经济交往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区间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在国际商务经济活动中反映出来。当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时,他们所面对的是与其母国文化根本不同的文化以及由这种文化决定的不同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这种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因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摩擦,将是跨国企业经营与管理失败并使其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通过跨文化管理以达到跨文化的融合与整合,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将国际化经营活动中的文化冲突降至最低程度,使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更好的适应文化环境,并取得竞争优势和主动权,是中国企业在跨文化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重视和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目前,对于跨文化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研究、人力资源的跨文化管理研究、跨文化的比较管理研究,而将目光集中于在华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跨文化管理的着作或文献仍然比较有限。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自身特点,探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在深入分析文化差异及其所导致的文化冲突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一些跨文化管理模式建设的具体对策。
何敏[10](2008)在《全球化背景下长虹国际化战略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区域的经济不再是相互独立,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蝴蝶效应”所揭示的道理相似,一个区域市场的细微变化,对于另一个区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家电行业的竞争尤为激烈和残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企业必须做出变革才能图谋发展。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让中国企业深切感受到,国际化不是选择,而是必然。长虹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企业,较早就踏上了国际化的征程,有成功,也有教训。本论文通过对长虹国际化战略的研究,探究其国际化的动因、目标、模式、路径选择及其实现国际化战略所需要的支撑保障体系,希望不仅对家电行业,而且对所有有志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展露有所借鉴和启发。
二、TCL的目标──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CL的目标──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论文提纲范文)
(1)互联网转型后的TCL集团财务绩效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财务报表分析与财务绩效的研究 |
1.2.2 财务综合分析与财务绩效的研究 |
1.2.3 基于EVA的企业财务绩效分析 |
1.2.4 互联网转型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研究 |
1.2.5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点 |
1.5.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信号传递理论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2.3 战略管理理论 |
2.4 财务绩效理论 |
第三章 TCL集团互联网转型及财务现状 |
3.1 TCL集团基本情况 |
3.2 TCL集团互联网转型现状与面临的压力 |
3.2.1 TCL集团互联网转型现状 |
3.2.2 TCL集团互联网转型面临的压力 |
3.3 互联网转型后TCL集团财务现状分析 |
3.3.1 互联网转型后TCL集团主营业务构成情况 |
3.3.2 互联网转型后TCL集团经营业绩概况 |
3.4 互联网转型后TCL集团财务现状存在的问题 |
3.4.1 竞争策略不当 |
3.4.2 盈利能力下滑 |
3.4.3 偿债能力变弱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互联网转型后的TCL集团财务绩效分析 |
4.1 互联网转型后的TCL集团财务业绩分析 |
4.1.1 现金流量分析 |
4.1.2 盈利能力分析 |
4.1.3 营运能力分析 |
4.1.4 偿债能力分析 |
4.1.5 发展能力分析 |
4.1.6 互联网转型对TCL集团财务业绩影响 |
4.2 基于EVA的互联网转型后TCL集团财务绩效分析 |
4.2.1 基于EVA的TCL集团财务绩效评价分析 |
4.2.2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计算与确定 |
4.2.3 总投入资本(TC)的计算与确定 |
4.2.4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WACC)的计算与确定 |
4.2.5 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与确定 |
4.2.6 EVA率的计算与确定 |
4.2.7 基于EVA的互联网转型后TCL集团财务绩效评价 |
4.3 互联网转型后TCL集团的战略分析 |
4.3.1 互联网转型后TCL集团的竞争战略分析 |
4.3.2 互联网转型后TCL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 |
4.3.3 互联网转型对TCL集团的战略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议与启示 |
5.1 建议 |
5.1.1 加强战略管理,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
5.1.2 加强成本控制,提升盈利能力 |
5.1.3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升营运能力 |
5.1.4 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偿债能力 |
5.2 启示 |
5.2.1 应加强战略管理与研究 |
5.2.2 应重视互联网转型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 |
5.2.3 应加强企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的财务绩效管理 |
5.2.4 应重视企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2)TCL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研究综述 |
1.2.2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2 TCL集团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
2.1 TCL集团发展概况 |
2.2 TCL集团国际化历程 |
2.3 TCL集团国际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
2.3.1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 |
2.3.2 忽视企业文化差异,缺乏有效文化整合 |
2.3.3 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国际化战略 |
2.3.4 国际营销渠道开发不足 |
2.3.5 对贸易壁垒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 |
3 TCL集团国际化的环境分析 |
3.1 TCL集团国际化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1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2 法律政策环境分析 |
3.1.3 技术环境分析 |
3.2 TCL集团国际化的内部环境分析 |
3.2.1 管理体制 |
3.2.2 营销网络 |
3.2.3 品牌价值 |
3.2.4 研发能力 |
4 TCL集团国际化战略的选择分析 |
4.1 市场渗透战略 |
4.2 市场开发战略 |
4.3 产品延伸战略 |
4.4 多元化经营战略 |
4.5 小结 |
5 TCL集团国际化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5.1 加大自主创新,打造核心技术 |
5.2 完善企业的国际营销渠道建设 |
5.3 树立品牌意识与品牌国际化建设 |
5.4 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 |
5.5 完善企业售后服务体系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人力资源管理与国际化战略的匹配——以TCL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回顾与分析框架 |
二、TCL国际化进程 |
三、TCL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
1.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规划的匹配。 |
2.对TCL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观念的转变。 |
3.考核及培训更加关注国际化和未来。 |
4.招聘的改革。 |
5.人才国际化。 |
6.对文化差异的管理。 |
7.构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研发团队。 |
8.雇员管理。 |
9.对高管人员的选拔更加关注多元文化背景的人才,更加倾向于全球中心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
四、经验与启示 |
1.相关多元化是企业进行国际化战略的有效方式之一。 |
2.正确认识企业国际化发展阶段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 |
3.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并与企业国际化战略布局协同发展。 |
(4)TCL国际化战略及其效益评价 ——基于财务绩效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公司简介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
第四节 研究的框架 |
第五节 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分析的关系 |
一、企业发展战略理论 |
二、财务分析理论 |
三、企业发展战略与财务分析的关系 |
第二章 TCL的战略环境和战略演变过程分析 |
第一节 战略环境分析 |
一、宏观环境分析 |
二、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三、SWOT分析 |
第二节 国际化战略演变 |
一、国际化并购战略 |
二、国际化资源整合 |
第三章 TCL国际化战略演变实施效果的财务分析 |
第一节 财务指标体系构建 |
第二节 财务报表三维分析 |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 |
二、利润表的趋势分析 |
三、现金流量表的趋势分析 |
第三节 财务指标体系分析 |
一、盈利能力分析 |
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 |
三、资产流动性分析 |
四、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分析 |
五、现金创造能力分析 |
第四节 五大财务指标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
一、ROE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
二、获现率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
三、创值能力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
四、风险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
五、自我可持续增长率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和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一、总体评价 |
二、TCL发展道路的借鉴意义 |
三、教训总结 |
第二节 对TCL未来发展的建议 |
一、持续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 |
二、提升品牌管理能力 |
三、剥离非核心业务 |
四、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储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论文思路与结构安排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国际化战略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国际化研究起源及发展 |
2.1.1 国际创业研究的起源及发展 |
2.1.2 国际化及国际化战略的涵义 |
2.1.3 国际化研究的演进过程 |
2.2 有关国际化研究的成果综述 |
2.3 国际化战略基础理论分析 |
2.3.1 国际贸易理论 |
2.3.2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2.3.3 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 |
2.3.4 国际生产价值链理论 |
2.3.5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
第3章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现状、动因、环境及 SWOT 分析 |
3.1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现状分析 |
3.2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动因分析 |
3.3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宏观环境分析 |
3.3.1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3.3.2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竞争的优势和劣势 |
3.4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微观环境分析 |
3.4.1 竞争状况 |
3.4.2 消费者 |
3.4.3 供应商 |
3.4.4 中间商 |
3.4.5 行业性质 |
3.5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 SWOT 分析 |
第4章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战略选择 |
4.1 国际化战略的基本模型 |
4.2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外部因素分析 |
4.2.2 内部因素分析 |
4.3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阶段及战略选择 |
4.4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战略的调整 |
第5章 我国家电企业国际化案例研究 |
5.1 TCL 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 |
5.1.1 TCL 集团国际化概述 |
5.1.2 TCL 集团国际化模式的研究 |
5.1.3 TCL 集团国际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分析 |
5.2 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 |
5.2.1 海尔集团国际化概述 |
5.2.2 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分析 |
5.2.3 海尔集团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5.3 TCL 集团和海尔集团国际化战略比较 |
5.3.1 “先易后难”与“先难后易”的国际化模式比较 |
5.3.2 自主品牌国际化理念比较 |
5.3.3 海尔集团与 TCL 集团的本土化经营比较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本土企业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战略演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主题和思路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研究创新点 |
1.5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企业国际化理论 |
2.1.1 企业国际化概念界定 |
2.1.2 企业国际化理论 |
2.2 战略演化理论 |
2.2.1 战略演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
2.2.2 战略演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
2.2.3 战略演化的影响因素 |
2.3 全球营销理论 |
2.3.1 Jatusripitak,Fahey和Kotler(1985):战略性国际营销 |
2.3.2 Douglas和Craig(1989):全球市场营销战略的演化 |
2.3.3 Yip(1989):全球战略 |
2.3.4 Zou和Cavusgil(1996):全球营销战略的整合框架 |
2.4 品牌国际化理论 |
2.4.1 品牌及品牌理论 |
2.4.2 品牌国际化及品牌国际化理论 |
2.5 研究评述 |
3 理论模型构建和验证方案设计 |
3.1 理论模型的构建 |
3.1.1 用演化视角研究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战略演化规律 |
3.1.2 根据战略重点划分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战略演化过程 |
3.1.3 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战略重点的演化过程及各战略演化阶段 |
3.1.4 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战略演化的影响因素 |
3.1.5 触发事件 |
3.1.6 完整的理论模型 |
3.2 研究方法设计 |
3.2.1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原因 |
3.2.2 案例研究设计 |
4 海尔案例研究 |
4.1 海尔品牌国际化现状简介 |
4.2 海尔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战略演化阶段的划分 |
4.3 各战略演化阶段描述 |
4.3.1 海尔TO前品牌国际化战略阶段(1984-1992) |
4.3.2 海尔T1品牌初入国际市场战略阶段(1992-1999) |
4.3.3 海尔T2品牌海外市场本土发展战略阶段(1999-2005) |
4.3.4 海尔T3品牌国际化战略阶段(2005-至今) |
4.4 海尔案例分析总结 |
5 联想案例研究 |
5.1 联想品牌国际化现状简介 |
5.2 联想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战略演化阶段的划分 |
5.3 各战略演化阶段描述 |
5.3.1 联想TO前品牌国际化战略阶段(1984-2005) |
5.3.2 联想T1品牌初入国际市场战略阶段(2005-2007) |
5.3.3 联想T2品牌海外市场本土发展战略阶段(2007-至今) |
5.4 联想案例分析总结 |
6 TCL案例研究 |
6.1 TCL品牌国际化现状简介 |
6.2 TCL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战略演化阶段的划分 |
6.3 各阶段战略演化阶段描述 |
6.3.1 TCL T0前品牌国际化战略阶段(1981-1999) |
6.3.2 TCLT1品牌初入国际市场战略阶段(1999-2005) |
6.3.3 TCL T2品牌海外市场本土发展战略阶段(2005至今) |
6.4 TCL案例分析总结 |
7 案例对比分析及模型修正 |
7.1 案例对比分析 |
7.1.1 战略演化阶段对比分析 |
7.1.2 主要决策/战略对比分析 |
7.1.3 影响因素和触发事件对比分析 |
7.2 案例总结与理论模型修正 |
8 结论和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实践启示 |
8.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8)跨国公司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序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2 跨国公司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综述 |
2.1 跨国公司相关理论综述 |
2.1.1 跨国公司的概念及其特点 |
2.1.2 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 |
2.1.3 跨国公司演变的新趋势——向全球公司转型 |
2.2 共享服务的概念及特征 |
2.3 跨国公司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理论分析 |
2.3.1 规模经济 |
2.3.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2.3.3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理论 |
2.3.4 集团管控理论 |
2.4 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与其它管理模式的比较 |
2.5 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分类 |
2.6 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作用、风险与适用条件 |
2.6.1 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作用 |
2.6.2 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风险 |
2.6.3 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适用性 |
2.7 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法论 |
2.8 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步骤 |
2.8.1 共享服务中心的规划 |
2.8.2 共享服务中心的设计 |
2.8.3 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
2.8.4 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 |
2.8.5 共享服务中心的提升 |
2.9 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关注点 |
2.10 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保障机制 |
2.10.1 变革管理 |
2.10.2 项目管理 |
2.10.3 公司治理 |
3 国内外跨国公司共享服务实践研究 |
3.1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共享服务实践研究 |
3.1.1 GE的共享服务中心 |
3.1.2 飞利浦的TOP计划 |
3.1.3 发达跨国公司共享服务应用特点与趋势 |
3.2 中国各级政府对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与外包的政策支持 |
3.3 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共享服务应用情况 |
3.4 国内跨国企业共享服务实践案例 |
3.4.1 宝钢集团 |
3.4.2 海尔集团 |
3.4.3 中兴通讯 |
3.4.4 TCL集团 |
3.5 国内外共享服务应用比较分析 |
4 中国跨国企业实施共享服务的模式研究 |
4.1 我国跨国企业实施共享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
4.2 服务外包——我国跨国公司的新机会 |
4.3 我国跨国公司实施共享服务的风险分析 |
4.4 关于我国跨国公司实施共享服务的模式建议 |
4.4.1 高层管理者支持是关键 |
4.4.2 选择合适的时机、服务项目和服务客户开始启动 |
4.4.3 统一标准流程、统一IT系统 |
4.4.4 以中国为共享服务中心总部基地 |
4.4.5 加强对共享服务中心的治理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索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中的跨文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企业国际化 |
1.3.2 国际化成长 |
1.3.3 跨文化管理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4.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跨文化管理理论依据 |
2.1 企业国际化成长理论 |
2.1.1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企业国际化成长理论 |
2.1.2 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理论 |
2.2 跨文化管理理论 |
2.2.1 文化纬度研究 |
2.2.2 比较管理研究 |
2.2.3 跨文化企业管理理论 |
2.2.4 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及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
3.1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及其发展现状 |
3.1.1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
3.1.2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现状 |
3.2 在华中外合资企业及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比较研究 |
3.2.1 国际化成长阶段不同 |
3.2.2 国际化成长动因不同 |
3.2.3 多元文化环境不同 |
3.2.4 跨文化管理能力不同 |
3.3 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 |
3.3.1 文化差异的含义、层次、原因及表现形式 |
3.3.1.1 文化差异的含义及层次 |
3.3.1.2 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 |
3.3.1.3 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 |
3.3.2 文化冲突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
3.3.2.1 文化冲突的原因 |
3.3.2.2 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 |
3.3.2.3 文化冲突的影响 |
3.4 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中面对的主要问题 |
3.4.1 缺乏文化整合能力 |
3.4.2 缺乏高效的跨文化组织 |
3.4.3 缺乏多元文化团队管理能力 |
3.4.4 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模式 |
4.1 中华文化对现代中国企业管理的影响 |
4.2 中国跨文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原则 |
4.2.1 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 |
4.2.2 平等互利原则 |
4.2.3 相互信任原则 |
4.2.4 协商共事原则 |
4.2.5 循序渐进原则 |
4.2.6 可行适宜原则 |
4.3 文化适应能力的动态分析 |
4.3.1 文化适应能力的成长曲线 |
4.3.2 文化适应能力成长阶段性特征分析 |
4.4 中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模式 |
4.4.1 在华中外合资企业的适用模式 |
4.4.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适用模式 |
4.5 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的跨文化管理案例分析 |
4.5.1 中新集装箱码头的文化融合 |
4.5.2 长安福特汽车公司的“合金”文化建设 |
4.5.3 TCL国际化成长中的“文化包袱” |
4.5.4 联想海外并购中的“新文化”建设 |
第5章 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对策建议 |
5.1 跨文化管理对策建议 |
5.1.1 管理理念方面的对策 |
5.1.2 战略部署方面的对策 |
5.1.3 跨文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
5.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全球化背景下长虹国际化战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论文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章 长虹国际化战略的演变及分析 |
2.1 长虹集团公司简介 |
2.2 长虹国际化发展历程及分析 |
2.2.1 长虹国际化战略发展简述 |
2.2.2 长虹国际化战略发展历史性分析 |
2.3 长虹国际化的动因及目标 |
2.3.1 长虹国际化的动因 |
2.3.2 长虹国际化的目标 |
第3章 国内其他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比较研究 |
3.1 TCL集团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
3.1.1 TCL集团的发展和国际化战略 |
3.1.2 TCL国际化战略的特征 |
3.2 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 |
3.2.1 海尔的发展战略:品牌、多元化和国际化 |
3.2.2 海尔国际化之市场战略 |
3.2.3 海尔国际化之资本战略 |
3.2.4 海尔国际化之品牌战略 |
3.3 TCL、海尔与长虹的国际化比较分析和启示 |
3.3.1 品牌建设的启示 |
3.3.2 资本战略的启示 |
3.3.3 市场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
第4章 长虹国际化的战略模式及战略路径选择 |
4.1 长虹国际化战略的模式 |
4.1.1 跨国并购取得核心技术进入新领域 |
4.1.2 全球销售网络布局与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
4.1.3 OEM与自主品牌推广 |
4.2 长虹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 |
4.2.1 铸造国际化的基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4.2.2 国际化的基本元素——产品战略 |
4.2.3 构建国际化的整体框架——市场战略 |
4.2.4 国际化最终目标和实质——打造国际性的品牌战略 |
第5章 长虹国际化战略实施的管理问题及措施 |
5.1 技术自主创新问题 |
5.1.1 自主创新的内涵 |
5.1.2 经济全球化和企业自主创新 |
5.1.3 长虹自主创新的战略选择 |
5.1.4 长虹自主创新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培养与保护 |
5.2 国际信息化问题 |
5.2.1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
5.2.2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
5.2.3 国际化经营背景下的长虹信息化战略选择 |
5.3 资金管理问题 |
5.3.1 全程控制法 |
5.3.2 建立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
5.3.3 建立信用管理部门 |
5.4 国际化人力资源问题 |
5.4.1 国际化经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
5.4.2 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关注内容 |
5.4.3 长虹集团迈向国际化人力资源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TCL的目标──创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论文参考文献)
- [1]互联网转型后的TCL集团财务绩效案例研究[D]. 谢飞婷. 广东工业大学, 2017(02)
- [2]TCL集团国际化战略研究[D]. 齐心. 兰州财经大学, 2016(05)
- [3]人力资源管理与国际化战略的匹配——以TCL为例[J]. 宋殿辉.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24)
- [4]TCL国际化战略及其效益评价 ——基于财务绩效的分析[D]. 李佳. 厦门大学, 2014(08)
- [5]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 白墨. 吉林大学, 2013(09)
- [6]TCL海外博弈“打”出品牌与尊重[N]. 王静宇. 中国企业报, 2010
- [7]本土企业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战略演化规律研究[D]. 蔡炯. 浙江大学, 2010(08)
- [8]跨国公司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研究[D]. 阳习芳.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
- [9]中国企业国际化成长中的跨文化管理模式研究[D]. 郭松玲. 北京工业大学, 2008(08)
- [10]全球化背景下长虹国际化战略探究[D]. 何敏. 复旦大学,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