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藏药旺拉的氨基酸成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武文君[1](2020)在《手掌参中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提取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手掌参在预防、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方面有显着疗效,但目前对其具有明显药用效果的苄酯糖苷等生物活性物质无高效、实用的提取分离工艺,严重阻碍了手掌参产业化进程,影响其临床应用和相关药物产品的开发。本文系统研究了手掌参中苄酯糖苷、天麻素、多糖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得到活性物质含量较高的粗产品,并分离制备得到单体化合物,同时,设计优化了几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联合提取工艺,对手掌参多糖分子量分布、分子形态及单糖组成进行了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和成果如下:(1)建立手掌参苄酯糖苷类物质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优化工艺条件,制备得到4种苄酯糖苷单体化合物。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料液比1:20的90%乙醇于70℃回流提取2次,每次2 h;最佳萃取条件为: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酸乙酯体积比为3:1)萃取2次;用HP-20大孔树脂纯化,以200 m L 40%乙醇溶液洗脱,得到苄酯糖苷含量为62.62%的粗产品。利用制备色谱分离制备苄酯糖苷单体,以25%甲醇+25%乙腈-0.01 mol/L冰醋酸(A相),2.5%甲醇+2.5%乙腈-0.01 mol/L冰醋酸(B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 nm,流速30 m L/min,进样量10 m L,一次制备得到Dactylorhin B 16 mg、Loroglossin 12 mg、Dactylorhin A 24 mg、Militarine 3 mg,总得率88.71%。(2)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动态激光光散射法研究纯化前后不同多糖分子量和分子形态。优化手掌参多糖提取、分离和水解条件,测定其单糖组成。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料液比1:30的去离子水于90℃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粗多糖中多糖含量为21.37%。用AB-8大孔树脂纯化,以150 m L水洗脱,纯化后多糖含量提高到68.64%。GPC和DLS分析结果显示,粗多糖重均分子量Mw=7.431×105,多分散系数为3.07,流体力学半径为14.34 nm,重均分子量Mw:GCP-50>手掌参粗多糖>纯化后多糖>GCP-80。最佳水解条件为:以2.0 mol/L TFA于100℃水解3 h。测得手掌参多糖由甘露糖和葡萄糖两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1.20:1。(3)建立手掌参中天麻素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优化工艺条件,得到粗产品中天麻素含量为42.23%;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天麻素单体,以5%甲醇+5%乙腈-0.01 mol/L冰醋酸为流动相,一次制备得到天麻素34 mg,得率为80.95%。(4)对手掌参中苄酯糖苷、天麻素和多糖进行联合提取,并优化联合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先以90%乙醇提取苄酯糖苷和天麻素,经正丁醇-乙酸乙酯萃取、HP-20大孔树脂纯化,20%乙醇洗脱部分可得到天麻素含量为42.01%的粗产品,40%乙醇洗脱部分可得到苄酯糖苷含量为62.75%的粗产品。醇提后的残渣1:30加去离子水提取多糖,纯化后得到手掌参多糖,纯度为74.56%。进一步纯化可得到苄酯糖苷和天麻素单体化合物。
邓永琦,耿耘,马超英[2](2017)在《手掌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手掌参为药食同源植物,具有补肾益精、理气止痛及生精壮阳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肾寒,腰腿酸痛,亏精、易疲劳、久病体虚等病症,近年来在保健食品开发上已得到应用,极具开发潜力。为供手掌参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应用参考,对手掌参的炮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余培芝[3](2017)在《手掌参多糖的提取及药理活性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选取手掌参(Gymnadenia conopsea)为研究材料,进行了手掌参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及多糖对小鼠延缓衰老、缓解疲劳、耐缺氧的作用研究,为手掌参的开发利用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法试验优化手掌参多糖提取工艺条件,优化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97℃,提取时间160 min,料液比1:75(g/mL),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液含糖量达到12.19%。2)通过建立D-半乳糖致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探究手掌参多糖对小鼠血清、肝组织和脑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手掌参多糖高剂量组能显着提高小鼠血清、脑组织和肝组织中T-SOD、CAT、GSH-PX活性(P<0.01,P<0.05),降低MDA含量(P<0.01,P<0.05),增加模型对照组小鼠体重(P<0.01),提高模型对照组小鼠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1,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手掌参多糖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胸腺指数(P<0.01),与各实验组小鼠比较,其它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手掌参多糖低剂量组小鼠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着(P>0.05)。各实验组肾脏指数、肺指数、脑指数差异均不显着(P>0.05)。3)通过小鼠负重游泳、不负重游泳、常压耐缺氧、亚硝酸钠急性中毒实验,探究手掌参多糖是否有缓解疲劳和耐缺氧作用。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手掌参多糖高剂量组能显着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游泳小鼠血乳酸曲线下面积和肝组织中肝糖原含量(P<0.01),显着延长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P<0.01),中、低剂量组差异不显着(P>0.05);手掌参多糖3个剂量组均能降低小鼠血液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和延长亚硝酸钠急性中毒存活时间(P<0.01,P<0.05)。综上所述,手掌参多糖有延缓衰老、缓解疲劳和耐缺氧的作用。
刘文娟,孙兆跃,任贻超[4](2016)在《三种野生海参体壁的氨基酸含量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北极海参(Cucumaria frondosa)、大红海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体壁的氨基酸组成,以及大红海参肠道、呼吸树的氨基酸含量,并进行营养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海参体壁均含17种氨基酸,其中,北极海参体壁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7.42%(湿重),刺参体壁氨基酸含量为4.85%,大红海参体壁氨基酸含量为4.22%。北极海参体壁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6.8%,药效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6.7%;大红海参体壁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0.1%,药效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7.1%。大红海参呼吸树和肠道的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95%和3.93%,其中,必需氨基酸分别占35.9%和37.9%,药效氨基酸分别占69.1%和69.0%。综上所述,北极海参和大红海参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包晓华,红艳,孟和毕力格,陈林,苏都那布其,图布新,郝俊生,代那音台,布仁满达,赵龙,奥·乌力吉[5](2016)在《蒙药材手参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表明蒙药材手参为兰科手参属的手参(Gymnadenia conopsea R.Brown)的块根.蒙医临床上具有补精华、滋补、固精等功能;主治营养不良、身体虚弱、肾寒、阳痿、精液耗尽,陶赖、赫如虎、巴木病等.现代药理研究方面主要有抗氧化作用,镇静、催眠作用,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抑制作用,促进祖细胞增殖等作用.现就手参块根的蒙医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含量研究、栽培研究方面进行综述,旨为本药材的综合利用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张洪祥[6](2014)在《闽东海参不同体位氨基酸组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参(Sea cucumber,holothurians)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及药效作用成为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以闽东干品海参为原料,对其营养成分进行研究,考察了闽东多种海参不同可食部位中氨基酸的分布及含量差异,为这类海洋生物资源及营养价值开发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闽东海参及体壁、消化道中富含有16种氨基酸,分别占干重的53.07%、49.51%、18.50%,其中都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分别占21.42%、23.42%、7.98%;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以及精氨酸等药效氨基酸含量较高,都在10%以上;体壁中酪氨酸的含量最高达到14%。研究表明,闽东海参氨基酸含量高,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姜燕[7](2014)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发酵饲料的制作工艺与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酿酒酵母(Saccharomgces cerevisae)、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安全性实验的基础上,以这四种菌株为发酵菌,通过对刺参饲料发酵效果的对比研究,发现酿酒酵母为发酵的最佳菌种。进一步探讨了酿酒酵母发酵刺参饲料的工艺参数,并分别研究了饲料前处理(消毒灭菌)对发酵的影响和发酵过程中大分子蛋白的降解过程。进行了发酵饲料以及投喂频率对刺参生长、能量代谢和免疫影响的研究。将饲料发酵工艺应用到稚参的规模化养殖中,研究发酵饲料对稚参生长的影响。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1.以初始体重为(4.66±0.50)g的刺参为养殖对象,进行为期21d的发酵候选菌株的安全性实验。将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四种发酵微生物分别配制成104cfu/ml、106cfu/ml、108cfu/ml的高浓度菌悬液,将健康刺参浸浴其中,以不添加任何菌悬液的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刺参的各种不良反应。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各组刺参的排脏率、肿嘴率和死亡率的比较发现,只有枯草芽孢杆菌的104cfu/ml组和产朊假丝酵母的108cfu/ml组对刺参排脏率的影响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对刺参肿嘴率的影响,除枯草芽孢杆菌的106cfu/ml组和其余三种菌株的108cfu/ml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着(P>0.05);除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的106cfu/ml组、四种菌株的108cfu/ml组中刺参的死亡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着(P>0.05)。并且通过计算得出,发酵饲料投喂后其中的发酵菌在养殖水体中最高浓度为104cfu/ml。并且,在本实验的管理条件下四株候选菌浓度为104cfu/ml时对刺参是安全的。因此,在此浓度范围内四种菌株均可用来发酵刺参饲料。2.为寻找发酵刺参饲料最佳的微生物菌株,本实验对酿酒酵母、产朊徦丝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白地霉四种菌株分别发酵刺参饲料进行相关研究。在接种量为10%(V/W),含水量70%,温度为25℃的条件下进行为期5d的发酵实验。实验分为五组,分别是酿酒酵母组、产朊假丝酵母组、枯草芽孢杆菌组、白地霉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接种对应的发酵微生物,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期间每天对饲料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进行测定、记录,理化指标主要包括干物质回收率(DMR)、粗蛋白(CP)、氨基酸态的氮在总氮中所占的百分比(AA-N/tN)、氨态氮在总氮中所占的百分比(NH3-N/tN)、发酵菌在微生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和弧菌在微生物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感官指标主要包括颜色、气味和黏度。结果显示,在发酵的第3d酿酒酵母组的DMR、CP、AA-N/tN均达到最高水平,发酵菌所占比例仅次于产朊假丝酵母组,NH3-N/tN和弧菌所占比例也在理想的范围内。同时,气味、颜色等感官指标的综合评分达到最高值。因此,在本研究中酿酒酵母是刺参饲料发酵的最适宜的菌株。3.本研究采用上述筛选的最适菌株酿酒酵母为发酵菌种,分别在饲料含水量(以干物质计)为50%、60%、70%、80%,温度为20℃、25℃、30℃、35℃,时间为1d、2d、3d、4d、5d的条件下,开展刺参饲料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按照10%(V/W)的接种量接入酿酒酵母种子液,分别对不同含水量、不同温度和不同发酵时间条件下发酵饲料的理化指标和感官性状评价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温度为25℃,含水量70%的实验组在发酵时间为3d时,理化指标中的干物质回收率、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态氮占总氮的含量分别达到最高值,氨态氮占总氮的含量也在理想范围之内。此时,发酵饲料的气味、颜色等综合感观性状指标达到最佳水平。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酿酒酵母可以作为发酵刺参饲料的备选菌种,其最佳发酵条件为:环境温度25℃、基础饲料含水量70%、发酵时间3d。上述优化的发酵饲料工艺参数将为刺参新型饲料的制备提供技术参考。4.本实验采用上述优化的最佳发酵工艺进行刺参饲料的发酵,每12h取一次样,6个样品经过Tris-HCl缓冲液浸提、离心后得到电泳样品。在分离胶浓度为15%、浓缩胶浓度为5%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中进行大分子蛋白降解过程的研究。采用考马斯亮蓝R-250对凝胶进行染色,再经冰醋酸脱色液处理后,观察凝胶中的蛋白条带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发酵的进行,大分子条带逐渐消失;而小分子条带有所增加。说明部分大分子蛋白被降解成多肽、肽等小分子的物质。5.本实验采用65℃湿热灭菌30min的方式对饲料发酵前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再按照上述的最佳发酵工艺分别对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和未经消毒灭菌处理的饲料进行发酵。以不添加酿酒酵母的经前处理和未经前处理的饲料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饲料发酵结束后,分别取样检测包括发酵菌和弧菌分别在微生物总量中所占比例、干物质回收率、粗蛋白含量的理化指标和包括颜色、气味、黏度的感官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添加酿酒酵母的两个饲料组的发酵菌所占比例、弧菌所占比例、干物质回收率以及粗蛋白含量均无显着性的差异(P>0.05),但分别显着高于未添加酿酒酵母的饲料组(P<0.05);此时,在颜色、气味和黏度方面添加发酵菌的两个饲料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可见,在本实验的半密闭发酵条件下,对饲料原料进行消毒灭菌的前处理后再进行发酵的效果不明显。6.本实验采用发酵饲料和未发酵饲料分别投喂A(4g左右)、B(8g左右)、C(20g左右)三种大小不同的刺参,研究两种饲料对三种规格刺参生长、能量分配和免疫的影响。经过50d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在规格A中,投喂发酵饲料刺参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实验结束时的脏壁比均比未发酵饲料的高,摄食率、排粪率则均小于未发酵饲料的。其中,两种饲料的饲料效率差异显着(P<0.05)。规格B中投喂发酵饲料与未发酵饲料刺参的各生长指标变化情况与规格A的一致,除摄食率、排粪率外,其余生长指标两饲料组的差异均显着(P<0.05)。在规格C中刺参投喂发酵饲料的排粪率高于未发酵饲料的,除此之外,投喂两种饲料的其余各生长指标变化情况与规格B刺参的一致。同时,从刺参大小来看,发酵饲料更有利于较小规格刺参的生长。在能量分配方面,投喂发酵饲料的三种规格刺参用于生长的能量在摄食能中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发酵饲料的;同时,投喂发酵饲料的的刺参随着规格的增大用于生长的能量逐渐减少。并且,发酵饲料能提高刺参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等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因此,从促进刺参生长和节约饲料的角度考虑,在三种规格刺参的养殖中发酵饲料优于未发酵饲料。7.本实验采用发酵饲料投喂大小为(11.18±0.46)g的刺参,研究1次/2d、1次/d、2次/d三种不同投喂频率对刺参生长、能量分配及免疫的影响。经过50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当投喂频率为1次/d时,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最高,均显着高于其他两种投喂频率的(P<0.05);刺参对发酵饲料的表观消化率随投喂频率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排粪率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投喂频率对刺参的摄食率没有显着的影响(P>0.05);刺参的脏壁比在投喂频率为1次/d时最高,并且显着高于2次/d的(P<0.05)。投喂频率为1次/d时,刺参的生长能、生长能在摄食能中所占比例分别显着高于其余投喂频率的(P<0.05)。投喂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刺参的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等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因此,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投喂频率为1次/d。在最佳投喂频率下对刺参进行养殖,既能有效促进刺参的生长,又可以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8.本实验采用前面优化的刺参发酵饲料的工艺对稚参饲料进行发酵,通过对发酵前后饲料的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发酵后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5)。将发酵的饲料在7.5cm3的水泥池中对初始体重(3.15±0.05)kg/池的稚幼参进行规模化投喂实验。同时,以未发酵的稚参饲料作为对照组,每个处理组26个平行。经过35d的投喂实验,结果显示,投喂发酵饲料的幼参末体重显着高于未发酵饲料的(P<0.05),在刺参肠道的充盈度方面也是投喂发酵饲料的较好,在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方面投喂发酵饲料的刺参分别显着高于未发酵饲料的(P<0.05)。因此,在保苗中将饲料进行适当的发酵有利于刺参的健康、快速生长。
格格日勒,包勒朝鲁,那生桑[8](2013)在《蒙药材手参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述了蒙药手参的基源植物、化学成分、炮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王艳梅[9](2013)在《黄缘盒龟肉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及其分离纯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类许多疾病及衰老现象都与人体内的自由基水平失衡有关,外源性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过剩的自由基,帮助人们维持体内自由基的平衡。通过对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食物进行研究,可能开发出有效的抗氧化药物和保健食品。黄缘盒龟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源。因此,充分开发利用黄缘盒龟制备抗氧化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以黄缘盒龟肉为原料,首先对其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龟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9.99%、18.12%、0.58%和0.70%。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2.85%,且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FAO/WHO推荐的标准。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53%,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2.68,氨基酸的支/芳值为2.54,与人体正常水平接近。龟肉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占脂肪酸总量的52.48%),特别是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DHA和EPA含量丰富。同时龟肉中还含有较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锌、硒和铁含量较高。因此,黄缘盒龟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成分齐全的优良食品。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黄缘盒龟肉进行酶解,以羟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酶源为碱性蛋白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碱性蛋白酶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pH值8.0、酶解温度55℃、料液比(W/V)1.5:20、加酶量(E/S)3.0%、酶解时间3h,该条件下得到的酶解液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2.08%。对最佳酶解条件下制备的黄缘盒龟肉酶解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解产物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还具一定的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亚油酸自氧化抑制能力。总体而言,黄缘盒龟酶解产物在不同的体外抗氧化体系中均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对黄缘盒龟肉酶解液进行超滤,并对超滤得到的各组分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子量小于1000Da的组分具有最高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为8.53mg/mL。将分子量小于1000Da的组分用于小鼠体内抗氧化试验。采用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模型,对黄缘盒龟多肽的体内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黄缘盒龟多肽对小鼠血清、肝组织和脑组织的T-AOC水平、SOD活力和GSH-Px活力有明显的提高作用,对MDA含量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抗氧化效果与黄缘盒龟多肽的给药量呈正相关关系。以羟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标,对黄缘盒龟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进行研究。采用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对分子量小于1000Da的黄缘盒龟多肽进一步分离,得到F1和F2两个组分,其中组分F1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其IC50值为6.85mg/mL。利用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又将组分F1分成了三个组分(F11、F12和F13),其中组分F13表现出最强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其IC50值为5.63mg/mL。利用RP-HPLC对组分F13的纯度进行了鉴定,结果为色谱图呈现单一峰(R组分),表明黄缘盒龟多肽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的肽段相对较纯。组分R经质谱分析得到一个主峰,其分子量为693.00Da,推测组分R中主要的物质可能为一个由6-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寡肽。
宋少华,刘利娥,刘洁,朱明君[10](2013)在《蝉蛹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了解蝉蛹营养成分的含量和质量,为开发利用其资源提供参考。按照国标对蝉蛹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然后用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氨基酸质量,与常见动物性食品进行对比分析。蝉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脂肪含量较低,分别占其干重的68.83%和9.15%,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77.27%: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63.54g/100 g(以干重计),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42%,EAAI为104.65,容易被人体吸收,AAS和CS均显示蝉蛹中第一、二限制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同时还显示蝉蛹体内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黄酮类和多酚类。蝉蛹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新食品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二、藏药旺拉的氨基酸成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藏药旺拉的氨基酸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手掌参中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手掌参生物活性物质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1.1 苄酯糖苷 |
1.1.1 苄酯糖苷类物质药理活性 |
1.1.2 手掌参中苄酯糖苷类物质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
1.1.3 苄酯糖苷检测研究进展 |
1.2 天麻素 |
1.2.1 天麻素药理活性 |
1.2.2 手掌参中天麻素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
1.2.3 手掌参中天麻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1.3 手掌参中多糖及其他物质 |
1.3.1 手掌参多糖药理活性 |
1.3.2 手掌参多糖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
1.3.3 手掌参多糖分析检测研究进展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2章 苄酯糖苷类物质提取制备及其工艺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方法 |
2.1.2 检测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苄酯糖苷类物质提取制备工艺及条件优化 |
2.2.2 单组分苄酯糖苷分离与制备条件探讨 |
2.2.3 单组分苄酯糖苷结构鉴定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手掌参中多糖、天麻素提取制备及其工艺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方法 |
3.1.2 检测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手掌参多糖提取纯化研究 |
3.2.2 多糖分子形态及分子量分布 |
3.2.3 手掌参多糖水解及结构探讨 |
3.2.4 天麻素提取与纯化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手掌参重要生物活性物质联合提取工艺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联合提取工艺设计 |
4.1.2 联合提取条件优化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联合提取工艺及条件优化 |
4.2.2 联合提取各生物活性物质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2)手掌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炮制方法 |
2 化学成分 |
3 药理活性 |
3.1 免疫调节 |
3.2 神经保护作用 |
3.3 其他 |
4 临床应用 |
5 展望 |
(3)手掌参多糖的提取及药理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手掌参植物概况 |
1.2 手掌参化学成分研究 |
1.3 手掌参药理活性研究 |
1.3.1 免疫调节作用 |
1.3.2 抗疲劳、抗氧化、耐缺氧、延缓衰老作用 |
1.3.3 改善记忆力及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
1.3.4 镇静、催眠作用 |
1.3.5 降脂作用 |
1.3.6 治疗急性胃溃疡作用 |
1.3.7 对染矽尘肺的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
1.3.8 其它作用 |
1.4 植物多糖的活性研究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手掌参多糖的提取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 |
2.1.2 试剂 |
2.1.3 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手掌参多糖的提取 |
2.2.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3 手掌参多糖提取液中多糖含量测定 |
2.2.4 多糖样品纯度的鉴定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多糖样品纯度测定结果 |
2.3.2 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测定结果 |
2.3.3 单因素试验结果 |
2.3.4 响应面试验结果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手掌参多糖延缓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 |
3.1.2 试剂 |
3.1.3 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动物分组 |
3.2.2 衰老模型的建立与给药 |
3.2.3 肝脏、脑样品处理 |
3.2.4 脑组织、肝组织匀浆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3.2.5 血清、脑组织、肝组织中T-SOD含量测定 |
3.2.6 血清、脑组织、肝组织中CAT含量测定 |
3.2.7 血清、脑组织、肝组织中GSH-PX含量测定 |
3.2.8 血清、脑组织、肝组织中MDA含量测定 |
3.2.9 数据统计处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血清中T-SOD、CAT、GSH-PX、MDA含量测定结果 |
3.3.2 脑组织中T-SOD、CAT、GSH-PX、MDA含量测定结果 |
3.3.3 肝组织中T-SOD、CAT、GSH-PX、MDA含量测定结果 |
3.3.4 体重的变化 |
3.3.5 脏器指数的变化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手掌参多糖缓解疲劳及耐缺氧作用的实验研究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 |
4.1.2 试剂 |
4.1.3 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动物分组与给药 |
4.2.2 小鼠游泳实验方法 |
4.2.3 血乳酸、血尿素氮、肝糖原含量的测定 |
4.2.4 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 |
4.2.5 小鼠亚硝酸钠急性中毒实验 |
4.2.6 数据统计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负重游泳实验结果 |
4.3.2 血乳酸、血尿素氮、肝糖原含量测定结果 |
4.3.3 常压耐缺氧和亚硝酸钠急性中毒实验结果 |
4.3.4 体重变化 |
4.3.5 饮食量、饮水量变化 |
4.3.6 肝脏指数变化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文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4)三种野生海参体壁的氨基酸含量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海参来源及处理 |
1.2 氨基酸含量分析 |
1.3 营养品质评价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三种海参体壁氨基酸组成与含量 |
2.2 大红海参肠道和呼吸树氨基酸含量 |
2.3 营养评价 |
3 讨论 |
3.1 三种海参体壁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
3.2 大红海参体壁、呼吸树和肠道氨基酸含量比较 |
3.3 三种海参体壁氨基酸的营养评价 |
(6)闽东海参不同体位氨基酸组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7)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发酵饲料的制作工艺与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0 前言 |
1 海参养殖现状 |
1.1 海参的营养价值 |
1.2 海参养殖的发展 |
1.3 产业存在的问题 |
2 海参的摄食与营养需求 |
2.1 海参的摄食习性 |
2.2 刺参的消化、吸收 |
2.3 海参饲料研究 |
3 发酵饲料的发展现状 |
3.1 饲料发酵用微生物菌种 |
3.2 发酵原料种类 |
3.3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种类 |
3.4 发酵饲料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
3.5 发酵饲料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 |
3.6 发酵饲料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二章 不同菌株发酵刺参饲料效果的对比分析 |
第一节 候选发酵菌种对刺参的安全性分析 |
0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节 不同菌种对刺参饲料发酵效果的比较 |
0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刺参饲料发酵过程与工艺研究 |
第一节 利用酿酒酵母发酵刺参饲料的条件优化研究 |
0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节 饲料发酵过程中的蛋白降解研究 |
0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节 饲料原料前处理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研究 |
0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章 发酵饲料对刺参生长、能量分配和免疫的影响 |
0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饲料制作 |
1.2 刺参来源与驯化 |
1.3 实验设计 |
1.4 样品的收集和指标的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特定生长率(SGR) |
2.2 摄食率(IR) |
2.3 排粪率(FPR) |
2.4 饲料效率(FER) |
2.5 刺参脏壁比的变化 |
2.6 刺参能量收支比例 |
2.7 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 |
3 讨论 |
3.1 发酵饲料对刺参生长的影响 |
3.2 发酵饲料对刺参能量收支情况的影响 |
3.3 发酵饲料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4 结论 |
第五章 发酵饲料投喂频率对刺参生长、能量分配和免疫的影响 |
0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饲料制作 |
1.2 刺参的来源与驯化 |
1.3 实验设计 |
1.4 样品的收集和指标的测定 |
1.5 数据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特定生长率(SGR) |
2.2 摄食率(IR) |
2.3 表观消化率(ADR)和排粪率(FPR) |
2.4 饲料效率(FER) |
2.5 刺参脏壁比的变化 |
2.6 刺参的能量收支比例 |
2.7 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 |
3 讨论 |
3.1 投喂频率对刺参生长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
3.2 投喂频率对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
4 结论 |
第六章 饲料发酵的生产工艺在幼参保苗期的规模化应用 |
0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8)蒙药材手参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源植物 |
2 化学成分 |
2.1 氨基酸类 |
2.2 其他化合物 |
3 炮制研究 |
4 药理作用研究 |
4.1 抗氧化作用 |
4.2 镇静、催眠作用 |
4.3 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抑制作用 |
4.4 促进祖细胞增值作用 |
4.5 其他作用 |
5 临床应用研究 |
6 结语 |
(9)黄缘盒龟肉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及其分离纯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插图目录 |
插表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黄缘盒龟概述 |
1.1.1 我国龟类养殖业 |
1.1.2 黄缘盒龟的价值及应用前景 |
1.2 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
1.2.1 自由基学说 |
1.2.2 自由基与机体损伤 |
1.2.3 自由基清除剂 |
1.3 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
1.3.1 抗氧化肽的作用机理 |
1.3.2 抗氧化肽的制备方法 |
1.3.3 水产动物源抗氧化肽的研究进展 |
1.4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黄缘盒龟肉营养学特性研究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样品处理 |
2.2.2 基本营养成分测定 |
2.2.3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
2.2.4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测定 |
2.2.5 矿物质元素组成及含量测定 |
2.2.6 营养品质评价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
2.3.2 氨基酸组成及分析 |
2.3.3 蛋白质营养品质评价 |
2.3.4 脂肪酸组成及分析 |
2.3.5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黄缘盒龟肉制备抗氧化肽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酶解液的制备工艺 |
3.2.2 蛋白酶的筛选 |
3.2.3 碱性蛋白酶酶解工艺条件优化 |
3.2.4 酶解产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蛋白酶的筛选 |
3.3.2 单因素试验 |
3.3.3 正交优化试验 |
3.3.4 酶解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黄缘盒龟多肽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样品制备 |
4.2.2 羟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
4.2.3 动物的分组和饲养 |
4.2.4 昆明种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的建立 |
4.2.5 试验小鼠的处理及相关检测方法 |
4.2.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超滤结果与分析 |
4.3.2 小鼠一般行为学观察 |
4.3.3 黄缘盒龟多肽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4.3.4 黄缘盒龟多肽对小鼠体质量的影响 |
4.3.5 黄缘盒龟多肽对小鼠血清、肝组织和脑组织 MDA 含量影响 |
4.3.6 黄缘盒龟多肽对小鼠血清、肝组织和脑组织 T-AOC 水平影响 |
4.3.7 黄缘盒龟多肽对小鼠血清、肝组织和脑组织 SOD 活力影响 |
4.3.8 黄缘盒龟多肽对小鼠血清、肝组织和脑组织 GSH-Px 活力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黄缘盒龟抗氧化肽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
5.1 材料与仪器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仪器与设备 |
5.2 试验方法 |
5.2.1 样品制备 |
5.2.2 Sephadex G-25 凝胶层析 |
5.2.3 离子交换层析 |
5.2.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
5.2.5 质谱 |
5.2.6 羟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Sephadex G-25 凝胶层析分离抗氧化肽 |
5.3.2 DEAE 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抗氧化肽 |
5.3.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抗氧化肽 |
5.3.4 质谱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表现 |
(10)蝉蛹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及前处理 |
1.2 测定方法 |
1.2.1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
1.2.2 脂肪酸测定 |
1.2.3 氨基酸测定 |
1.2.4 氨基酸评价 |
1.2.5 矿物质元素测定 |
1.2.6 黄酮多酚类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蝉蛹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2.2 蝉蛹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评价 |
2.3 蝉蛹氨基酸组成及分析 |
2.4 营养评价(AAS、CS和EAAI) |
2.5 蝉蛹矿物质元素含量分析与评价 |
2.6 蝉蛹黄酮和多酚含量分析与评价 |
3 结论 |
四、藏药旺拉的氨基酸成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掌参中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及其提取工艺研究[D]. 武文君.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8)
- [2]手掌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邓永琦,耿耘,马超英. 贵州农业科学, 2017(09)
- [3]手掌参多糖的提取及药理活性研究[D]. 余培芝. 青海师范大学, 2017(03)
- [4]三种野生海参体壁的氨基酸含量分析与评价[J]. 刘文娟,孙兆跃,任贻超.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16(04)
- [5]蒙药材手参的研究概况[J]. 包晓华,红艳,孟和毕力格,陈林,苏都那布其,图布新,郝俊生,代那音台,布仁满达,赵龙,奥·乌力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6]闽东海参不同体位氨基酸组成研究[J]. 张洪祥. 现代商贸工业, 2014(17)
- [7]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发酵饲料的制作工艺与应用效果研究[D]. 姜燕.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8]蒙药材手参研究概况[J]. 格格日勒,包勒朝鲁,那生桑. 亚太传统医药, 2013(10)
- [9]黄缘盒龟肉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及其分离纯化的研究[D]. 王艳梅. 合肥工业大学, 2013(04)
- [10]蝉蛹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宋少华,刘利娥,刘洁,朱明君.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