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

SARS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

一、SARS定点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宋维,魏捷,菅向东,王德任,欧阳艳红,刘元税,杜贤进,陈莹,张瑛琪,许和平,鲜于舒铭,宁琼,李想,韩小彤,詹峰,余涛,陈文腾,张君,蔡文伟,周晟昂,易省阳,曹钰,陈晓蓓,许顺江,梁宗安,吴多虎,艾芬,王仲,孟庆义,米玉红,张思森,杨蓉佳,严首春,韩文斌,林勇,钱传云,张文武,熊艳,吕军,刘保池,曹彦,何小军,孙雪莲,曹玉芳,周天恩[1](202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脏骤停预防与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死亡患者中,其心脏骤停原因及其心肺复苏策略与传统的、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有明显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主要体现在COVID-19特点、心脏骤停原因、个人防护、复苏策略与复苏伦理等方面。因此,需要有涉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脏骤停预防与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以指导这一特殊情况下的心肺复苏实践。共识制定小组由45位专家组成,涉及急诊医学、重症医学、传染病学、医院感染控制、循证医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医院管理学,伦理学等专业专家。应用多种检索工具如PubMed,以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肺复苏、院内感染、个人防护装备等关键词,以中文与英文二种语言进行文献检索,获得93篇引用文献;依据临床指南编制GRADE共识意见,确定本共识循证证据级别与推荐等级;通过文献分析与证据分级审核,通过提出32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脏骤停预防与心肺复苏策略相关问题清单,并制定相应的推荐意见草案。共识制定工作小组最后确认28项推荐意见,推荐意见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脏骤停预防与预警;(2)心肺复苏人员个人防护;(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肺复苏策略。

何伊文[2](2021)在《从翻译批评理论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编译 ——以《东洋经济周刊》对《财新周刊》新冠专题的日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滕伟[3](2021)在《平疫结合需求下的综合医院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以北京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人类是自然界一部分的属性决定了人类与传染病长期斗争共存的命运。21世纪以来,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多次大考,尤其是2003年SARS疫情以及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与流行,对我国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各地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主要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由于病毒的传染性极强,短时间内烈性传染病患者激增,传染病专科医院作为传染病患者的主要收治场所,数量及规模有限,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收治激增的烈性传染病患者,而综合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其发热门诊在疫情期间承担发热患者的筛查和留观的工作,却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善、功能流线设计不合理等问题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诊疗空间需求,极易损失疫情防控初期的最佳黄金阻断和诊疗时间。为充分发挥综合医院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提高综合医院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救治能力,基于平疫功能转换的原则对承担疫情救治的定点综合医院进行改造设计是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以平疫结合的需求为背景,对综合医院传染病诊疗空间的平疫功能转换进行改造设计研究。首先介绍了平疫结合的产生背景、平疫结合在医疗建筑中的实践应用和平疫结合的适用范围,探讨将平疫结合应用于综合医院改造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以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为调研对象,从医院的总体布局、建筑空间、配套系统和运维管理四个方面总结分析综合医院传染病诊疗空间在疫情期间使用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平时与疫时的功能转换改造设计要点,最后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疫情下传染病诊疗空间存在的问题,并依据上章节提出的功能转换的改造方法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改造措施。通过调研疫情下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的使用现状,尤其是作为传染病筛查和留观的感染科,总结得出现有综合医院的感染科普遍存在规模小配置低,功能分区流线组织不合理、未预留弹性空间等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基础,得出平疫结合需求下的综合医院改造设计要点,主要分为院中院的总体布局,功能易转换的建筑空间、分区转换的配套系统以及智慧化医院应用。最后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感染科作为改造实践案例,具体改造内容为将感染科严格按照收治烈性传染病“三区两通道”的标准设计,平时降格运行,收治常规传染病患者,疫情来临时,经过简单的流程调整便可满足烈性传染病的收治标准,发挥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能力。总之,本文将立足综合医院功能转换的实际需求,从功能分区以及流线组织两个角度进行现有综合医院的改造设计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力求使本文的研究过程及结果对后续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4](2021)在《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文中认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我国通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简称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组织多学科专家总结了COVID-19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康复、防控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制订了《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本指南的制订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及中华医学会《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 旨在进一步规范我国成人COVID-19患者的诊治与疫情防控。

林洁[5](2021)在《COVID-19流行期间某市定点医院工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COVID-19流行期间某市定点医院工勤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专题调查研究,以期了解该人群的心理状况,探索其相关因素,为今后开展该人群的心理干预及实施支持措施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于2020年8-12月选择某市COVID-19医疗定点收治医院的工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法,运用自行设制的访谈提纲对工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Nvivo11.0软件进行编码并提炼主题。开展工勤人员的心理问卷调查,包括:一般健康问卷、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自我韧性和社会支持量表。通过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审核无误后,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使用描述分析、卡方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深度访谈结果:参与访谈的工勤人员共21名,他们在疫情期间的心理体验包括4个主题,20个亚主题,分别是:(1)负性与正性心理体验并存,如:恐惧、焦虑、压力大、抱怨、失眠、工作使命感、自我宽慰和职业认同;(2)社会支持水平明显不足,如:家人朋友不支持、受到社会不公对待、人际关系单一、社会支持可利用率低;(3)多种因素触发负性情绪,如:身体疲惫、防护装备引发不适、负性触发事件、管理愧疚;(4)心理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如:领导表率需求、防护需求、心理调节需求、职业期盼。2、心理健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25份,应答率80.19%。一般心理健康不佳检出率18.4%;焦虑检出率31.1%;抑郁检出率83.7%;自我韧性一般及以下者54.1%;社会支持一般及以下者49.4%。其中,工勤人员的焦虑评分为45.01±11.53分,高于全国常模(29.78±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1,P<0.01);抑郁评分为48.91±10.61分,高于全国常模(44.9±9.7分)与(41.9±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9,P<0.001)。3、医院工勤人员心理健康调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已接触患者(OR=3.331,95%CI:1.612~6.883)、不确定是否接触患者(OR=4.155,95%C1:1.685-10.250)是一般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年龄41~50岁(OR=O.232,95%CI:063~0.849)、>50岁(OR=0.172,95%CI:0.043~0.690)是一般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大专及以上学历(OR=2.711,95%CI:1.192~6.165)、已接触患者(OR=1.922,95%CI:1.030~3.585)、不确定是否接触患者(OR=3.181,95%CI:1.372~7 376)、自觉防护用品不足(0 R=2.935,95%CI:1.223~7.042)是焦虑的危险因素;月收入3001~5000元(OR=0.456,95%CI:0.262~0.792)、>5000 元(OR=0.323,95%CI:0.109~0.960)是焦虑的保护因素。担任主管(OR=3.528,95%CI:1.346~9.244)、已接触患者(OR=2.038,95%CI:1.106~3.755)及不确定是否接触患者(OR=3.427,95%CI:1.369~8.581)是抑郁的危险因素;年龄41~50岁(OR=O.256,95%CI:093~705)、年龄>50岁(0 R=0.343,95%CI:0.123~0.960)、学历高中或中专(OR=0.590,95%CI:0.358-0.970)、月 收入3001~5000元(OR=0.464,95%CI:0.272~0.789)、>5000元(OR=0.165,95%CI:0.058~0.456)是抑郁的保护因素。年龄41~50岁(OR=3.614,95%CI:1.325~9.854)、>50岁(OR=3.808,95%CI:1.372~10.570)是心理韧性的保护因素。不确定是否接触患者(OR=0.368,95%CI:153~0.882)是社会支持度的危险因素;年龄 41~50岁(OR=3.080,95%CI:1.108~8.565)、行政岗位(OR=1.821,95%CI:1.024~3.238)是社会支持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COVID-19流行期间,医院工勤人员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呈现出负性与正性情绪并存的现象。其中焦虑和抑郁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国内一般人群,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并积极干预。其心理健康状况是多种因素互相影响而导致的,如:个体的年龄、学历、月收入等;工作中是否接触患者、防护用品是否满足、岗位、职务等;组织的应急管理、人力调配、培训、支持体系等因素。需要个人、单位、社会等多方共同着手,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以保障工勤人员的心理健康。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武汉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6](2021)在《呼吸道急性传染性疾病常态防控下急诊医学科流程优化专家共识》文中认为

马春华,李军,陆婷婷,赵跃,李艳萍,文佳,张秀玲[7](2021)在《非定点综合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的防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非定点综合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的院内感染防控策略。方法启动应急体系,成立COVID-19防治工作小组,制定相应工作流程,紧急培训与分层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院各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这些策略对院内感染进行防控。结果 2020年1月17日~2月17日期间,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门急诊患者79205例,住院患者6517例,手术患者1248例,无任何患者及工作人员发生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院内感染或疑似感染。结论通过落实COVID-19院内感染防控措施,表明运转有力的管理体系、及时的防控专业知识培训、合理的医疗流程、正确的个人防护是非定点综合医院COVID-19院内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

李庆武[8](2020)在《云南省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迅速,医疗建筑需求急剧增长,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医院建筑应对传染性疾病的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综合医院既有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齐全、隔离效果差等缺陷,因此,如何按照新要求新标准新建或改造既有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提升传染性疾病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论文基于云南省县级医院既有传染病综合楼建筑,以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为研究对象,开展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首先分析了目前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造的内容及原因、改造的标准及要求,并采用德尔菲法从政策、建筑位置、安全、建筑内部、配套设施、经济和技术方面分析了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影响因素。然后根据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筑性能评价理论等相关理论,构建了以县级财政政策、改造审批政策、建筑位置、建筑内部布局、建筑功能、设计方案、改造成本等17个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线性加权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最后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为例,评价了州内各县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确定其可改造性等级,从而验证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提出迪庆藏族自治州在兼顾经济技术可行性和能够及时应对传染病的情况下,按照建筑可改造性等级优先改造德钦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然后改造维西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从而逐渐提高传染性疾病防控和救治能力的建议。论文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时期开展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不仅在今后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评价中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为云南省在建筑层面提高传染病疫情防控和救治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袁晓宁,孟庆阳,沈宁,李宇轩,梁超,崔曼,葛庆岗,李晓光,谭昆,陈茜,王晶,曾晓勇[9](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环境及医务人员防护设备表面SARS-CoV-2核酸污染的检测与评价》文中认为目的:对武汉某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区内的空气、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采样,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ARS-CoV-2)核酸,以明确病区内SARS-CoV-2污染程度,指导感染控制,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方法:于2020年3月11—19日,使用便携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WA-15采集病区内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的空气样本,应用预湿无菌棉签涂抹法采集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最外层手套表面以及气管切开操作者正压呼吸防护头套和隔离衣表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核酸。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对病区内工作过的医务人员行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血清SARS-CoV-2 Ig M、Ig G抗体检测及胸部CT扫描明确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情况。结果:病区内90个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空气样本,38个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16个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均未检出SARS-CoV-2核酸。137位在病区参与COVID-19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查结果均阴性,血清SARS-CoV-2 Ig M、Ig G抗体均阴性,胸部CT检查均无COVID-19肺部影像学表现。结论:良好的通风条件、严格环境设施消毒、正确的患者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医务人员严格手卫生,是减少隔离病房内病毒气溶胶形成、降低气溶胶含量、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保证。面对未完全掌握的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医务人员按高级别防护是安全的。

杨金燕,陈元宾,夏婷婷,施施,于帅,杨育卉,雷谢芬,龚琦,索继江[10](2020)在《1例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愈后“复阳”病例的诊疗实践及其影响因素》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报道1例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愈后再次"复阳"情况,分析患者的诊断和管控重点及难点。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接诊的1例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经过、复阳的可能因素及期间隔离管理的过程。结果患者以仅有干咳症状,无明确接触史;两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后再次"复阳",患者再次感染的可能性较小,可能出现排毒时间长具有传播病毒风险;可能与核酸试剂检测的局限性、采样方法等有关。结论准确识别并管控好轻型及"复阳"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降低其传播风险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SARS定点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ARS定点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脏骤停预防与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与资料来源
    (二)“共识”制定小组组织构架
    (三)证据级别与推荐等级
    (四)德尔菲法(Delphi)投票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脏骤停及其预识、预防、预警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死亡原因、诱发因素与危险因素
        1.急性呼吸衰竭
        2.急性心血管事件
        3.心脏骤停
        4.其他严重并发症与诱发因素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脏骤停预识、预防、预警
        1.重型、危重型早期预识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脏骤停预防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脏骤停预警
三、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级别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肺复苏个人防护优化策略
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策略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围心脏骤停期预警处置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心脏骤停前期呼吸衰竭预防、预识、预警处置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血管事件预防、预识、预警处置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心源性、非呼吸源性心脏骤停病因预防、预识、预警处置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逆性心脏骤停诱发因素预防、预识、预警处置
    (二)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策略
    (三)救护车辆转运过程心肺复苏策略
    (四)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策略
    (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流行期间心肺复苏伦理问题

(3)平疫结合需求下的综合医院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以北京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1.3 理论背景
        1.1.4 题目来源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界定
        1.3.1 主要概念界定
        1.3.2 研究范围界定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内外公共卫生体系研究
        1.4.2 国内外防控突发性传染病的医疗建筑研究
        1.4.3 国内外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相关研究
    1.5 研究难点及研究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和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平疫结合概念解析
    2.1 平疫结合的产生背景
        2.1.1 临时应急医院疫后闲置造成资源浪费
        2.1.2 传染病医院无法满足应对疫情的需要
        2.1.3 综合医院不具备应对疫情的条件
    2.2 平疫结合型医院的转换形式
        2.2.1 医院整体性改造为传染病专科医院
        2.2.2 医院局部改造成传染病区
        2.2.3 医院新建应急传染病区
    2.3 平疫结合型医院的实践应用
        2.3.1 新建综合医院考虑可转换病区建设
        2.3.2 既有综合医院考虑功能空间转换设计
    2.4 平疫结合型医院的适用范围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疫情下综合医院现状调研与分析
    3.1 综合医院的总体布局现状
        3.1.1 隔离区不易限制
        3.1.2 交通流线混合交叉
    3.2 综合医院的建筑空间现状
        3.2.1 发热门诊
        3.2.2 急诊
        3.2.3 隔离病区
    3.3 综合医院的配套系统现状
        3.3.1 空调通风系统
        3.3.2 污水处理系统
        3.3.3 供氧系统
    3.4 综合医院的运维管理现状
        3.4.1 互联网诊疗
        3.4.2 智能集成平台
        3.4.3 智能物流传输体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合医院改造设计要点
    4.1 院中院的总体布局
        4.1.1 预留防疫场地
        4.1.2 合理划分功能分区
        4.1.3 合理规划交通流线
    4.2 功能易转换的建筑空间
        4.2.1 预留预检分诊空间
        4.2.2 备用诊区预留改造条件
        4.2.3 急诊划分传染病隔离区
        4.2.4 备用病区预留改造条件
    4.3 分区转换的配套系统
        4.3.1 统筹设计气流组织
        4.3.2 预留污水处理专用池
        4.3.3 储备多种供氧设备
    4.4 智慧化管理的医疗体系
        4.4.1 医疗平台应用
        4.4.2 智能物流传输体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平疫结合改造实践
    5.1 总体布局
    5.2 建筑空间
        5.2.1 完善功能用房
        5.2.2 重新划分功能分区
        5.2.3 调整医患流线
    5.3 配套系统
    5.4 智慧应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COVID-19流行期间某市定点医院工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第3章 医院工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3.1 医院工勤人员的心理体验
    3.2 医院工勤人员心理问卷调查情况
第4章 讨论及建议
    4.1 定点医院工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4.2 医院工勤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4.3 建议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第6章 局限性和创新性
    6.1 研究的局限性
    6.2 研究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 COVID-19流行期间医院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定性研访谈设计
附录三 医院工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四 个人简介
附录五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非定点综合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的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搭建三级组织管理体系,制订COVID-19院内感染防控的制度和流程
        1.3.1 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及时制订COVID-19防控应急预案
        1.3.2 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
    1.4 加强COVID-19防控相关知识培训
    1.5 规范COVID-19院内感染防控实施细则
        1.5.1 规范三级预检分诊工作
        1.5.2 完善重点部门卫生学布局流程
        1.5.3 规范发热门诊工作
        1.5.4 防护用品的规范使用
        1.5.5 加强住院患者和陪护管理
        1.5.6 针对不同岗位人员制订精细化防控标准
    1.6 加强重点科室COVID-19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2 结果
    2.1 门诊患者防控结果
    2.2 住院患者防控结果
    2.3 工作人员防控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8)云南省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传染病医院建筑研究现状
        1.3.2 建筑改造评价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相关概念
        2.1.1 传染病防控救治体系
        2.1.2 县级综合医院
        2.1.3 医院建筑改造
        2.1.4 建筑可改造性
    2.2 医院建筑改造研究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建筑性能评价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体系的确立
    3.1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现状分析
        3.1.1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发展脉络
        3.1.2 县级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存在问题
        3.1.3 云南省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现状
    3.2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分析
        3.2.1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原因分析
        3.2.2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内容分析
        3.2.3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要求分析
        3.2.4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影响因素分析
    3.3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3.2 评价指标提取与分析
        3.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模型构建
    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改造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2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可改造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2.1 熵权法
        4.2.2 基于改进熵权法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3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的确定
        4.3.1 综合权重
        4.3.2 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的计算
    4.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可改造性评价模型构建
        4.4.1 模糊综合评价法
        4.4.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迪庆州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
    5.1 迪庆藏族自治州概况
    5.2 迪庆藏族自治州县级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
        5.2.1 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概况
        5.2.2 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
    5.3 迪庆藏族自治州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6.3.1 不足
        6.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评价指标定权问卷调查表
附录 C:传染病综合楼建筑改造工程评分表

(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环境及医务人员防护设备表面SARS-CoV-2核酸污染的检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现场调查
    1.3 病毒采样方法
        1.3.1 空气采样
        1.3.2 物体表面采样
        1.3.3 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采样
    1.4 样本SARS-Co V-2核酸检测方法
    1.5 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检测
2 结果
    2.1 空气样本SARS-Co V-2核酸检测
    2.2 污染区物体表面SARS-Co V-2核酸检测
    2.3 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SARS-Co V-2核酸检测
    2.4 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情况
3 讨论
    3.1 隔离病房内通风、环境设施消毒和患者生活习惯指导的重要性
    3.2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好和速干手消毒剂的持续效应
    3.3 COVID-19排毒时间

(10)1例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愈后“复阳”病例的诊疗实践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背景资料
    1.2 病例资料
    1.3 方法
2 结 果
    2.1 A医院接诊过程
    2.2 B定点医院诊治过程
    2.3 C定点医院诊治过程
    2.4 病例诊断
3 讨 论
    3.1 患者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小
    3.2 病毒活性的特征性分析
    3.3 机体免疫力作用及病毒呈携带状态
    3.4 不排除存在排毒时间长的情况
    3.5 核酸试剂检测中的局限性
    3.6 标本采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四、SARS定点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脏骤停预防与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宋维,魏捷,菅向东,王德任,欧阳艳红,刘元税,杜贤进,陈莹,张瑛琪,许和平,鲜于舒铭,宁琼,李想,韩小彤,詹峰,余涛,陈文腾,张君,蔡文伟,周晟昂,易省阳,曹钰,陈晓蓓,许顺江,梁宗安,吴多虎,艾芬,王仲,孟庆义,米玉红,张思森,杨蓉佳,严首春,韩文斌,林勇,钱传云,张文武,熊艳,吕军,刘保池,曹彦,何小军,孙雪莲,曹玉芳,周天恩.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21(04)
  • [2]从翻译批评理论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编译 ——以《东洋经济周刊》对《财新周刊》新冠专题的日译为例[D]. 何伊文.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3]平疫结合需求下的综合医院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以北京地区为例[D]. 滕伟.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4]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1(18)
  • [5]COVID-19流行期间某市定点医院工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 林洁. 汕头大学, 2021(02)
  • [6]呼吸道急性传染性疾病常态防控下急诊医学科流程优化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武汉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02)
  • [7]非定点综合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感染的防控[J]. 马春华,李军,陆婷婷,赵跃,李艳萍,文佳,张秀玲. 西部医学, 2021(01)
  • [8]云南省县级医院传染病综合楼建筑可改造性评价研究[D]. 李庆武.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区环境及医务人员防护设备表面SARS-CoV-2核酸污染的检测与评价[J]. 袁晓宁,孟庆阳,沈宁,李宇轩,梁超,崔曼,葛庆岗,李晓光,谭昆,陈茜,王晶,曾晓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5)
  • [10]1例轻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愈后“复阳”病例的诊疗实践及其影响因素[J]. 杨金燕,陈元宾,夏婷婷,施施,于帅,杨育卉,雷谢芬,龚琦,索继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0(19)

标签:;  ;  ;  ;  ;  

SARS定点医院院内感染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