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附32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邹姒妮,马战英,李桢,方沛安[1](2021)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相关炎症介质及免疫调节状态的效果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分析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炎症介质及免疫调节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确诊支原体肺炎的3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每组各1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奇霉素组予以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红霉素组给予红霉素滴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IgA、IgM)、补体(C3、C4)水平及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阿奇霉素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红霉素组(P <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10、C3、C4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 <0.05),且阿奇霉素组治疗后TNF-α、IL-10、C3、C4水平显着低于红霉素组(P <0.05),两组治疗后IgA、IgM水平显着高于治疗前(P <0.05),且阿奇霉素组治疗后IgA、IgM水平显着高于红霉素组(P <0.05),阿奇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红霉素组(P <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着,可改善患儿血清炎症介质水平,调节患儿免疫状态。
孙星星[2](2021)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7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应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36例实施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在更短的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叶玲飞[3](2020)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感染流行现状,分析并总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提高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方法:以被动凝集法检测安庆市立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血清MP抗体,对合并肺外损害的患儿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预后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29例患儿共检出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369人,阳性率为27.8%。夏秋季节检出率37.1%,比春冬季节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值<0.05)。不同性别支原体感染率无差异。(χ2=0.025,p值>0.05)。(2)369例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合并肺外损害者166人,阳性率为44.9%。不同性别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发生率无差异(χ2=2.48,p值>0.05),同时合并两项肺外损害者为24人,阳性率为6.5%。同时合并3项肺外损害者为4人,阳性率为1%。(3)<3岁组、3-6岁组、>6岁组中肺外损害发生率分别为19%、39.5%、41.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63.12,p值<0.05)。(4)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多脏器、系统损害,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为常见(23.2%),其余为皮肤(11.4%),血液系统(20.3%),消化系统(19.9%),泌尿系统(4.7%),中枢神经系统(18.5%),其他(1.9%)。(5)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Ig G、Ig M、Ig E、D-二聚体明显高于无肺外损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1.支肺炎原体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2.不同季节支原体感染发生率不同,夏秋季节高发。3.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多个肺外系统损害,总体而言,其中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更常见。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男性和女性发生率无差异,但不同年龄有差异,3岁以上儿童肺外损害发生率更高。4.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全身多系统损害,但不同年龄段儿童易出现损害的系统不同,婴幼儿以心血管系统最常见,学龄前儿童以血液系统最常见,学龄儿童以消化系统最常见。
孟湘禄[4](2020)在《玉屏风散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玉屏风散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9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指标水平、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退热、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MDA及TNF-α水平均降低,SOD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K、CK-MB、LDH、MDA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较佳,能够有效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降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及炎症因子水平,缩短症状消失的时间。
路婧旖[5](2020)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肺炎中医证型分布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关系,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433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确诊为肺炎喘嗽的住院患儿临床资料,采集一般资料、主诉、临床症状、D-二聚体等指标,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各证型分布频数与D二聚体相关性,统计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统计推断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采spearman进行分析。结果:1.433例儿童肺炎中湿热闭肺证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证;而痰湿闭肺证、风寒闭肺证较少。2.儿童肺炎中医证型与性别无关,该病以4~6岁发病率最高;学龄前儿童湿热闭肺证型最多,学龄期同样以湿热闭肺证为主,幼儿期以风热闭肺证多见。3.常见病原体检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各种常见病毒、混合感染、细菌。其中肺炎支原体、细菌、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常见病毒与中医证型有统计学意义,混合病原感染的D-二聚体水平高于单一病原感染的D-二聚体水平。4.D-二聚体升高水平>0.5ug/L的证型,以湿热闭肺证最常见。5.D-二聚体增高与CRP(C反应蛋白)、FIB(纤维蛋白)改变呈正相关。6.湿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结论:1.儿童肺炎以湿热闭肺型、风热闭肺证、痰热闭肺型为常见;2.常见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多,其次为病毒感染、混合感染及细菌感染;3.D二聚体水平与CRP(C反应蛋白)、FIB(纤维蛋白原)正相关;4.湿热闭肺证和痰热闭肺证与D-二聚体水平显着相关。
廖耀华,王沛,肖丹夏,刘英贤,姜凤朝[6](2020)在《支原体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患儿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M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患儿中,轻症患儿165例,重症患儿35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急性期和治疗后恢复期两组及对照组血清中CRP、SAA、WBC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急性期,重症组的CRP、SAA含量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重症组的WBC含量与轻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症组和轻症组恢复期的CRP、SAA含量低于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恢复期的WBC含量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和轻症组恢复期CRP、SAA、WBC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SAA在判断M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时有良好的应用价值,WBC仅能作为存在炎症性反应参考依据,无法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陈列强,陈文慧[7](2020)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4例MP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两组患儿均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另给予连花清瘟颗粒联合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10、IFN-γ水平均显着降低,观察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1.54%vs. 9.62%,P> 0.05)。结论连花清瘟颗粒可快速缓解MPP患儿临床症状和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乔杨[8](2020)在《2016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临床用药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2016年住院病人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的一般情况、中西医用药等数据,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依据,从而提升诊疗水平,减少抗生素滥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为研究对象,真实的记录临床病例的相关数据,分析患儿发病的一般情况,中医、西医诊疗方案,了解并统计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498例,男女比例1.09:1,年龄趋于幼儿期(34.34%)。发病季节以秋季(39.36%)居多。临床症状以发热(87.15%)、咳嗽(99.19%)、喘促(14.66%)为主。热势以高热(63.59%)居多。中医证型以风热闭肺证为主(86.75%)。辅助检查发现,以混合细菌性感染的患儿居多(37.75%)。胸片病灶表现以双肺纹理增强(59.77%)、散在斑点片状影(22.93%)为主,肺部CT病灶表现以斑片状磨玻璃影(33.75%)、大片状致密影(33.75%),小斑片状密度(20.00%)为主。肺部病灶主要以右、左肺下叶(38.62%、30.84%)病变。治疗方面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中医治疗包括中药针剂(100%)、中药汤剂口服(93.57%)、中成药口服(66.27%)、中医外治法(58.83%)。首选中药针剂,以热毒宁的使用率最多(46.18%),其次为喜炎平(38.56%),第三位是炎琥宁(15.26%)。西医治疗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94.38%),首选以阿奇霉素静脉注射用药为主(86.33%),治疗时间以5天为1疗程(76.52%)。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41.33%),其次为头孢菌类药物(40.62%)。支原体肺炎合并症主要以心肌损害为主(45.40%)。中药不良反应1.20%;西药不良反应占6.22%。治愈率87.95%,好转率11.65%,未愈率0.40%。结论:1.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年龄趋于幼龄化。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咳嗽、喘促为主,就诊前出现发热、咳嗽的时间,与住院时间有一定相关性。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合并细菌感染为主。病灶位置以右肺下叶及左肺下叶病变较为多见,胸片早期以纹理增强为主,应及时行肺部CT避免延误诊治。2.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大部分均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肺炎支原体肺炎专家共识,及我院诊疗常规要求,给予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主要以中药针剂,配合中药汤剂口服为主。西医治疗主要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治疗时间以5天为1疗程,联合青霉素类抗生素居多。患儿病情越重,住院时间越长,联合使用的抗生素级别越高。
刘怀彬[9](2020)在《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2013-2018年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特点目的:分析2013-2018年徐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本地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防治措施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16793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2013-2018年呼吸道感染病原学总体情况和不同年龄、性别、季节及各呼吸道疾病中MP的检出率。结果:16793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学检查,肺炎支原体、病毒、细菌检出率分别为 31.0%(5200/16793)、33.1%(5559/16793)、22.4%(3762/16793),其中混合性感染者2046例(12.2%)。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M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1%(1214/8017)、40.3%(2452/6079)、56.9%(1534/2697),婴幼儿组最低,学龄组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35.700,P<0.001)。MP一年四季均可检出,四季总检出率分别为春季17.6%(796/4532)、夏季58.0%(2506/4518)、秋季30.9%(1118/3614)、冬季18.0%(780/4329),其中夏季发病率最高,春季发病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00.500,P<0.001)。16793例患儿中,检出MP 5200例,其中男童2022例(27.2%),女童3178例(33.3%),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86,P<0.001)。2013 年-2018 年,MP 的检出高峰在 7 月(67.7%),检出率最低月份为1月(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14.900,P<0.001)。2013年-2018 年 6 年时间,MP 检出率分别为 28.4%、32.8%、29.0%、30.1%、30.7%、34.1%,各年M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50,P<0.001)。2013年-2018年不同年份同一月份MP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MP在各呼吸道疾病的阳性检出率以大叶性肺炎为最高,为80.0%(650/813),间质性肺炎为70.0%(348/497),后续依次为支气管炎34.7%(192/553),毛细支气管炎27.7%(69/249),上呼吸道感染27.2%(1014/3734),支气管肺炎 26.9%(2927/10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9.000,P<0.001)。结论:1)2013年-2018年徐州地区MP阳性检出率为31.0%,全年均可致病,以夏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每年检出率最高的月份为7月,而1月最低;2)MP感染可见于各年龄段儿童,但以学龄期儿童最常见,女性多于男性;3)多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可检出MP,以大叶性肺炎检出率最高。第二部分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目的:分析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的临床特征,进一步了解徐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为诊断和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徐州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8年12月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392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MPP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结果:1)MPP的患儿中,婴幼儿组喘息与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显着多于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学龄组湿罗音低于婴幼儿组和和学龄前组,而咳嗽在各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MPP的患儿中,学龄组发热时间显着长于学龄前组和婴幼儿组(F=9.527,P=0.007),且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热峰逐渐升高(P<0.05)。3)学龄前组、学龄组儿童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低于婴幼儿组(F=4.195,P<0.05),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学龄前组、学龄组高于婴幼儿组(F=8.335,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4)MPP患儿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学龄组儿童斑片状阴影低于婴幼儿组、学龄前组,而叶/段阴影和胸腔积液高于另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而肺间质病变表现在各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5)学龄组儿童皮疹发生率高于婴幼儿组、学龄前组(χ2=46.051,P<0.001),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肺外损伤无统计学差异。6)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MPP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7)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MPP患儿混合感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1)MPP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最为多见,婴幼儿组更易发生喘息、呼吸困难,并可累及肺外多个系统。2)MPP患儿影像学表现婴幼儿组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阴影,学龄组儿童主要表现为叶/段阴影和胸腔积液。
袁梦梦[10](2020)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管栓塞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人类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在5岁以及5岁以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中的发病率可达50%以上。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大部分患者病情较轻,部分感染者可能因表现轻微而未至医院进行进一步诊疗,故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可能普遍被低估。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但仍有相当多的患者需要住院甚至入住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除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外,也常出现肺外多个系统受累的症状。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管栓塞相对少见,但却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管栓塞早期识别困难,往往导致延迟诊断,这不仅增加了患儿发生呼吸系统损害的风险,也可因延误治疗导致患儿的致残率与死亡率升高,因此早期识别血管栓塞相关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能会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患儿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为此我们采取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管栓塞的相关风险因素。对象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9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合并血管栓塞分为2组,即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管栓塞患儿为病例组,共23例;同期与病例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未合并血管栓塞患儿为对照组,共6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管栓塞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92例病例中,男56例,女36例;其中,病例组23例,男14例,女9例,发病年龄:61(45,97)(月);对照组69例,男42例,女27例,发病年龄:70(50.5,100.5)(月)。2.23例合并血管栓塞患儿中,16例为脑血管栓塞;1例为颅内静脉窦血栓;1例为左侧桡动脉栓塞并脾梗死;2例为下肢动脉栓塞;2例为下肢静脉栓塞;1例为肺动脉并下肢静脉栓塞。3.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热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降钙素原、血沉、血清IgE、C-反应蛋白是否大于50mg/L、胸部影像学是否合并肺不张、是否合并肺实变、是否合并胸腔积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大于正常上限2倍、多肺叶或双肺受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相关,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与D-二聚体相关。故仅对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多肺叶或双肺受累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多肺叶或双肺受累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管栓塞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1.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合并血管栓塞,血管栓塞多为脑血管栓塞。2.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升高、D-二聚体水平升高、多肺叶或双肺受累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管栓塞的发生相关,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管栓塞的风险因素。
二、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附32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附3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相关炎症介质及免疫调节状态的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儿TNF-α、IL-10水平比较 |
2.3 两组患者血清Ig A、Ig M水平比较 |
2.4 两组患儿C3、C4水平比较 |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2)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 |
2.2 临床疗效 |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3 讨论 |
(3)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2.1 研究对象 |
2.2 检测方法 |
2.3 诊断标准 |
2.4 排除条件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不同年龄儿童支原体感染构成比的比较 |
3.2 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感染率的比较 |
3.3 不同性别支原体感染感染率的比较 |
3.4 不同性别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发生率的比较 |
3.5 不同年龄阶段患儿肺外损害构成比的比较 |
3.6 不同系统肺外损害发生率的比较 |
3.7 不同年龄组肺外损害各系统分布的比较 |
3.8 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
3.8.1 皮肤 |
3.8.2 心血管系统 |
3.8.3 血液系统 |
3.8.4 消化系统 |
3.8.5 泌尿系统 |
3.8.6 中枢神经系统 |
3.8.7 其他 |
3.9 MP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与无肺外损害患儿免疫球蛋白、D-二聚体、CRP的比较 |
3.10 MP感染合并肺外损害患儿与无肺外损害患儿肺部影像学特征的比较 |
4 治疗 |
5 预后 |
6 讨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本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综述 肺炎支原体肺外损害的诊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玉屏风散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比较 |
2.5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MDA、SOD及TNF-α水平比较 |
3 讨论 |
(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试验设计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相关信息收集与整理 |
2.2 观察指标 |
2.3 病原检查结果判断 |
3 数据统计分析 |
4 结果 |
4.1 中医证型的分布 |
4.2 中医证型与性别 |
4.3 中医证型与年龄 |
4.4 病原体 |
4.5 实验室指标与D-二聚体的关系 |
4.6 D-二聚体与中医证型 |
讨论 |
1 中医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证型 |
2 西医认识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临床资料 |
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炎喘嗽的中西医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临床观察表 |
附录2 主要外文缩写与中文名词对照表 |
致谢 |
附件 |
(6)支原体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轻症MP诊断标准 |
1.2.2 重症MP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检测方法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CRP、SAA、WBC含量的比较 |
3 讨论 |
(7)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2 方法 |
1.3 观测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
2.4 治疗安全性比较 |
3 讨论 |
(8)2016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临床用药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一、中医治疗肺炎喘嗽等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
1 对病名认识 |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辨证论治 |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
1 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 |
2 中药针剂联合西药治疗 |
3 中医外治法联合西药治疗 |
三、西医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现代研究进展 |
1 发病机制 |
2 流行病学研究 |
3 临床表现 |
4 西医治疗 |
试验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回顾性研究结果 |
讨论 |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2 临床症状 |
3 伴随症状 |
4 中医证型 |
5 实验室检查 |
6 影像学检查 |
7 中西医临床用药情况 |
8 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分型与疗效的关系 |
9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症 |
10 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
11 治愈和好转情况 |
12 关于抗生素的耐药性 |
1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9)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2013-2018年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特点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管栓塞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治疗(附32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相关炎症介质及免疫调节状态的效果对比[J]. 邹姒妮,马战英,李桢,方沛安. 中国医药科学, 2021(02)
- [2]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评价[J]. 孙星星. 基层医学论坛, 2021(01)
- [3]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损害的分析[D]. 叶玲飞.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4]玉屏风散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 孟湘禄. 中国医学创新, 2020(20)
- [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证型与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分析[D]. 路婧旖.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支原体肺炎患儿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廖耀华,王沛,肖丹夏,刘英贤,姜凤朝. 中国当代医药, 2020(17)
- [7]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J]. 陈列强,陈文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11)
- [8]2016年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临床用药回顾性分析[D]. 乔杨.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9]徐州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D]. 刘怀彬. 苏州大学, 2020(02)
- [10]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血管栓塞相关因素分析[D]. 袁梦梦. 郑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