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显示器的色彩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文[1](2020)在《基于色彩管理的迷彩印花颜色传递方法》文中认为颜色是纺织品非常重要的外观属性,影响着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所以对颜色再现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军用迷彩服装,由于其特殊性,其对颜色要求比普通服装更为苛刻。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进行纺织产品颜色交流时,大多数都还是采用传统的邮寄实物样本的方式,但印花图案多为设计好的电子版图案,在电脑之间进行传递并呈色,从而配色时难度大,重现性差,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不同显示器的色相偏差、印花调浆人员的对色误差以及显示器与染料的不同呈色原理等,如何提高配色的稳定性以及配色精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课题针对显示器上的电子版迷彩印花设计样,结合工厂实际中的人工配色方法,通过分析此类情况人工配色的误差来源,提出一种新的配色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配色精度。主要是在配色中引入印刷中的色彩管理,配色时对照经过“色彩管理”的打印机打印出的纸卡颜色进行人工配色,验证“屏幕-纸卡-织物”配色法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i1 Profiler的色彩管理最佳参数研究:以军用迷彩色为对象,基于i1 Profiler中的测色条件和“感知”参数选项分别制作ICC特性文件并在Photoshop中调用、打印,以纸张印后色差评价印品质量,探究测色条件、“感知”参数选项和打印时Photoshop中渲染方法的选择对最终印品色彩的影响。研究得出对于含有荧光增白剂的纸张,应选择M2(排除UV)测色条件进行颜色测量;“感知”参数选项设置为色彩丰富(即对比度、饱和度和中性灰度分别为40、40和75时),打印时渲染方法为“绝对比色色度再现”时,采用此种参数设置后打印得到的迷彩色块图的色差相对来说最小。(2)纸张特性与印品色彩再现的关系研究:探究同种油墨在不同纸张上的呈色情况,并建立纸张性能与打印效果之间的数学回归模型。通过分析不同纸张的打印效果得出纸张的光泽度、粗糙度、白度、油墨吸收性影响喷墨打印效果,光泽度高、白度高、表面平滑且油墨吸收性小的纸张得到的印品色彩效果更好,适合颜色的复制。其次,建立了纸张性能与打印效果的回归模型:Y(平均色差)=-0.057Z+13.103(Z为纸张性能的综合值),经过模型验证,此模型可预测纸张的打印效果,预测效果与实际打印效果基本一致。(3)织物性能对印染颜色效果的影响关系研究:利用染料对八种不同结构的纯棉织物进行染色,研究得出对于染料浓度一样的不同织物,它们的K/S值随织物结构不同而不同;K/S值随染料浓度变化的曲线分布为厚帆布>府绸>贡缎,因此织物的颜色呈现与织物结构有直接关系。基于主成分分析织物性能得出影响织物染色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线密度、纬密、厚度、克重、光泽度。织物性能综合值与织物染色后的K/S值呈正相关关系,织物综合值越大,染色后的表观颜色越深,配色时需要适当的根据不同的面料对显示的颜色进行补偿。(4)配色方法的验证:以标准屏幕色作为基准,通过色差比较两种配色方法。一种是“屏幕-织物”配色法,配色人员根据经过色彩校正过的屏幕颜色进行配色;另一种是“屏幕-纸卡-织物”配色法,配色人员根据经过“色彩管理”的打印机打印出的纸卡颜色进行配色。研究得出“屏幕-纸卡-织物”配色方法可以取代“屏幕-织物”配色方法,大部分迷彩色块颜色色差低于4,除了色块5和6的色差分别为4.526、5.730,说明大部分颜色得到了较好的复制,“屏幕-纸卡-织物”配色法是一种可行的配色方法。此外,迷彩色在纸张和织物之间的色差均小于3.5,表明纸卡和织物之间的颜色传递一致性优于屏幕和织物之间的颜色传递一致性。通过研究发现本文所使用的配色方法是一种可行的配色方法,纸卡作为一种中间介质,颜色显示稳定且更有利于客户和生产商之间传递和交流,解决了显示器颜色显示的不确定性,可为工厂配色打样提供参考。
潘俊杰[2](2020)在《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处理及软件设计》文中指出玻璃喷墨打印是一种以玻璃为介质的喷墨打印技术,其生产制品具有抗酸碱、色泽稳定、艺术感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玻璃幕墙、车窗玻璃、办公室隔断等场合。目前,玻璃喷墨打印的厂商主要以国外的以色列Dip-Tech公司为代表,其制作精美但生产造价过高,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为了降低玻璃喷墨打印的生产成本,使该技术进一步得到推广和运用,本文依托实验室项目对其中的图像处理关键技术展开了相关研究。总的来说,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贡献如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位矢结合的图像编辑方法,旨在增强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质量。该方法结合了两种图像类型的优势,通过对原有图像进行位图编辑、位矢转换、矢量图编辑、矢量渲染处理,使得最终编辑图像的效果既有位图丰富的色彩表现能力,又兼有矢量图缩放不失真、图像清晰、存储空间小的优点。二、针对计算机处理图像和玻璃喷墨打印图像普遍存在的色差问题,本文基于传统的ICC色彩管理研究,提出了一套应用于玻璃喷墨打印的色彩管理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有:显示器设备校准、打印机ICC Profile制作、正向以及反向ICC处理。通过对ICC Profile中特征化信息的处理,可以使设备间的图像色彩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使打印色彩得到充分表现,提高玻璃制品出品的工作效率。三、针对现有玻璃喷墨打印分色算法中色差大、层次感单调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玻璃喷墨打印的多级灰度分色算法。该算法主要有四个关键步骤:准备基础色、确定打印灰度等级、像素点映射以及误差的传递。通过该算法,可以驱动喷嘴产生多种油墨量状态的墨滴。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常用的二值分色算法,该算法的打印图像整体输出色差小,图像色彩表现力、层次感得到提升。四、本文设计开发了一款Windows平台下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处理软件,旨在整合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处理功能。整合的功能主要包括位矢编辑、色彩管理以及分色处理等图像处理模块。同时,软件基于MFC和Open CV类库,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具有图像处理速度快、界面设计友好、易于维护和拓展等优点。
王坚[3](2018)在《新型宽色域低功耗显示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在化工材料、电子电路、机械加工等领域的突破,显示器作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互终端开始了技术的高速进步与革新。未来显示器正向着高时空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宽色域、低功耗等多维度目标全面发展,以满足观众对视觉体验日益严苛的需求,尤其是后两点已经成为了业内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诉求。然而,尽管新型显示技术成长势头迅猛,但其不成熟性往往会引入许多兼容性与视觉伪像等有待优化的负面效应,严重阻碍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论文围绕新型宽色域低功耗显示技术在功耗优化、色域管理、视觉伪像、主观画质评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与成果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1.论文中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显示器动态响应测试系统。通过自主编程的控制软件,测试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完成自动测量,极大地提高了显示器测试效率。基于动态响应测试系统的测量数据,针对有源矩阵式液晶显示器,论文仿真了其自然图像的运动模糊伪像,同时也完成了过驱动查找表的制备功能,提高了显示器的动态画质;针对快门眼镜式立体显示器,论文通过双通道的测量方案,利用亮度补偿的方法抑制了串扰伪像,优化了立体显示效果。2.利用人眼视觉系统的同色异谱现象,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规划的液晶显示系统背光光谱分布及滤色片透过率谱线分布的优化设计方案。该方案以不损失显示系统色域为前提,计算了背光单元的最大理论光效。其仿真结果为未来低功耗显示器的光源器件提供了设计参考与特征参数标准。3.论文基于离散点法实现了自然图像在不同色域之间的映射算法仿真功能,并集成在了自主研发的色域管理工具中。在该工具的帮助下,通过主观实验的方式,论文对比评估了四种经典映射算法的实际图像转换效果。基于色域映射原理,论文提出了一种红绿蓝白四通道显示系统的灰阶转换算法,改善了传统算法的色彩饱和度衰减效应,特别是在低彩度图像场景中失真很小。4.论文采用主观评测方式对多种新型显示设备的画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归纳了当前大尺寸屏幕中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OLED)、背光分区调制技术(Local Dimming)、量子点技术(QD)、高动态范围(HDR)技术等在内的多种新型设备的画质特征与优缺点,为将来的显示技术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5.作为低功耗、宽色域显示系统的典型代表,论文对场序显示器的成像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完成了对系统中色彩分裂伪像的仿真与精确复现。论文结合人眼视觉感知特征建模,通过设计主观阈值搜索实验,对时序合色中人眼的视觉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人眼对色彩分裂伪像的感知不对称性。该结论在场序显示器设计、LED照明系统构建、视觉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最后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补偿的色彩分裂优化算法,大幅度抑制了色彩分裂伪像,显着改进了场序显示系统的动态图像画质。
马永胜,关舒婷[4](2018)在《安卓智能手机色彩管理方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诸多应用程序已经由电脑端向移动端转移。安卓智能手机凭借其强大的处理能力、开放式的操作系统、丰富的应用程序以及便携性和移动性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经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眼从手机显示屏上看到的图像色彩是不一致的。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个体,色彩的再现能
周亚东[5](2017)在《基于i1 Profiler的印刷软打样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一、概述随着印刷转向数字化和智能制造、服务的异域化、全球化开展,印刷软打样技术凭借速度快、成本低和能远程打样等优点渐渐成为新时代一种主要的打样方法,在各类印刷厂中应用非常广泛。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如果不及时进行显示器校正,显示出的颜色
廖小琳[6](2017)在《高精度对应色数据集的采集》文中研究表明色貌模型是模拟人眼复杂视觉响应的数学变换模型,可以用于解决复杂环境下物体颜色外貌的度量问题,成为现代色度学的研究热点。构建色貌模型的核心是色适应变换模型,色适应变换模型也被单独应用于颜色复制和图像应用等领域。目前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认可的四个表现最佳的色适应变换公式的预测误差都在4-5CMC(1:1)之间,精度难以提高。究其原因,推导色适应变换公式的对应色数据集的标准偏差即为4.0左右,这也从根本上限制了色适应变换公式的精度。因此高精度对应色数据集的采集成为色适应变换公式乃至色貌模型向更高精度发展的一个关键。本课题利用反射稿和显示器跨媒介采集对应色数据集,采用记忆匹配法作为实验方法。为了降低实验过程中的记忆误差,在对应色采集实验前先进行色块记忆精度的训练和测试。此外,本课题利用MATLAB设计GUI语音控制实验流程、提供对应色采集实验界面及保存记忆测试答案和对应色数据,每轮实验使用的GUI中备选色块的色域范围会根据前面几轮实验的实验结果进行调整以减少滑块调节对实验精度的影响。由于第一二轮、第三四轮和四轮以后实验使用的备选色块间的色差不一样,课题将采集到的对应色数据集整理为三个对应色数据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本实验采集到的数据集的标准偏差相比于历史同类数据集有所减少,观察者之间及观察者各轮实验之间的标准偏差都在2(△E00)左右,说明记忆训练和测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实验设计中还存在一些有待于改进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善。
朱明,张志广,田准[7](2017)在《“Windows”平台下显示器色彩再现机理的研究和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的颜色管理设置对显示器的正确显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此问题,本文借助Windows7平台下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按照操作系统级和应用程序级颜色配置文件的不同,分3种情况设计了不同的颜色显示方案,并通过色差计算和色域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操作系统级颜色配置文件在显示器颜色再现中所起的作用,所得重要结论如下:如果将操作系统级颜色配置文件设置为显示器自身的ICC特性文件,那么显示器的显色效果变化被看作是应用程序级ICC对颜色色度值进行重新定义的结果;如果将操作系统级颜色配置文件设置为其它ICC,则会发生从操作系统级ICC到应用程序级ICC的颜色空间转换,且两者的色域差别越大,转换后的显色效果变化就越剧烈。本研究结论对于正确应用显示器色彩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罗莎[8](2017)在《浅析印刷色彩管理国际标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印刷色彩管理作为印刷业的一项重要技术,提高了印品质量,降低了印刷成本,所以准确的掌握色彩管理技术在印刷行业是非常必要的,而理解好相关的国际标准是实施色彩管理的前期必备工作。
万勇[9](2017)在《屏幕软打样色彩精确匹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打样已成为色彩管理领域的关键技术。软打样技术作为色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图像色彩再现意义重大。然而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色域不同、用户对色彩再现要求不同,使得实际生产中的屏幕软打样并不能完全符合用户的要求,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见即所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屏幕软打样进行了实验研究。论文在对色彩管理技术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显示器进行了校正,并确定了显示最佳参数为色温6500K,亮度120cd/m2,伽玛值2.2。同时用极差理论分析了显示器的亮度、色温以及伽玛值对显示效果的影响程度,并通过实验对显示器的色域、均匀性、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EFI制作打印机特性文件,并通过EFI对特性文件进行了循环校正优化。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好的Photoshop进行屏幕软打样,并针对软打样实际生产中的问题,通过ProfileEditor来进行特性文件的编辑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屏幕软打样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对实际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苏春让[10](2017)在《Photoshop在印前制版图像处理中的色彩控制技术》文中认为在实际印前制版图像色彩校正时,Photoshop图像处理中的色彩控制技术应用水平,直接影响最后印刷产品的色彩质量,所以Photoshop在印前制版图像处理中的色彩控制技术,成为印前制版图像处理的技术探索点。Photoshop是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图像处理软件,广泛应用在印前制版图像处理中,进行不同印刷条件色彩特性目标下的图像色彩校正。在实际印前制版图像色彩校正时,Photoshop图像处理中的色彩控制技术应用水平,直接影响最后印刷产品的
二、显示器的色彩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显示器的色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色彩管理的迷彩印花颜色传递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色度学理论 |
1.2.1 颜色的形成 |
1.2.2 颜色的混合 |
1.2.3 纸张印刷与传统织物印花呈色 |
1.3 常见配色方法 |
1.3.1 人工配色 |
1.3.2 计算机配色 |
1.4 色彩管理的研究现状 |
1.4.1 色彩管理在印刷中的研究现状 |
1.4.2 色彩管理在纺织印花中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基于i1 Profiler的色彩管理参数对印品色彩的影响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2 颜色样品制备 |
2.1.3 色彩管理流程 |
2.1.4 色差评价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i1 Profiler中测量条件对打印机ICC特性文件的影响 |
2.2.2 i1 Profiler中“感知”参数选项对打印机ICC特性文件的影响 |
2.2.3 Photoshop中的渲染方法对最终印品颜色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纸张特性与印品色彩再现的关系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2 颜色样品制备 |
3.1.3 实验测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纸张的光泽度与印品色彩的关系 |
3.2.2 纸张的粗糙度与印品色彩的关系 |
3.2.3 纸张的白度与印品色彩的关系 |
3.2.4 纸张的油墨吸收性与印品色彩的关系 |
3.2.5 纸张性能与纸张打印效果关系的建模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织物性能对印染效果的影响关系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2 实验方案设计 |
4.1.3 测试方法 |
4.1.4 主成分分析原理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织物印花和染色的显色情况探讨 |
4.2.2 织物结构性能对上染颜色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配色方法的验证 |
5.1 实验部分 |
5.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1.2 配色方案设计 |
5.1.3 颜色测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显示器校正结果 |
5.2.2 打印机色彩管理结果 |
5.2.3 配色方法对比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2)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处理及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玻璃喷墨打印技术 |
1.2.1 彩釉玻璃 |
1.2.2 喷墨打印技术 |
1.2.3 玻璃印刷技术 |
1.2.4 玻璃喷墨打印的国内外现状 |
1.3 玻璃喷墨打印控制系统 |
1.3.1 总体框架 |
1.3.2 硬件系统 |
1.3.3 软件系统 |
1.4 玻璃喷墨打印图像处理的关键技术 |
1.4.1 图像编辑处理 |
1.4.2 色彩管理技术 |
1.4.3 彩色图像分色技术 |
1.5 研究内容 |
1.5.1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5.2 具体内容 |
第2章 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编辑处理 |
2.1 引言 |
2.2 位图和矢量图 |
2.2.1 位图简介 |
2.2.2 矢量图简介 |
2.2.3 图像格式 |
2.2.4 编辑处理软件 |
2.3 位矢编辑 |
2.3.1 位图矢量化 |
2.3.2 矢量编辑 |
2.3.3 矢量图渲染 |
2.4 图层管理技术 |
2.4.1 图层技术 |
2.4.2 图层的分类 |
2.4.3 图层管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玻璃喷墨打印的色彩一致性管理 |
3.1 引言 |
3.2 常见的色彩模型和颜色空间 |
3.2.1 RGB和 CMYK色彩模型 |
3.2.2 HSV颜色空间 |
3.2.3 XYZ颜色空间 |
3.2.4 Lab颜色空间 |
3.3 色彩管理技术 |
3.3.1 色彩管理简介 |
3.3.2 ICC Profile |
3.3.3 渲染意图 |
3.4 玻璃喷墨打印的色彩管理 |
3.4.1 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转换 |
3.4.2 显示器校准 |
3.4.3 打印机ICC Profile制备 |
3.4.4 正向和反向ICC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玻璃喷墨打印的多级灰度分色算法 |
4.1 引言 |
4.2 星光1024/M-C喷头及其驱动控制 |
4.2.1 喷头简介 |
4.2.2 喷头电子接口面板 |
4.2.3 喷头的驱动控制 |
4.3 数字加网技术 |
4.3.1 加网技术 |
4.3.2 调幅加网 |
4.3.3 调频加网 |
4.4 多级灰度分色算法设计 |
4.4.1 准备基础色 |
4.4.2 确定打印灰度等级 |
4.4.3 像素点映射 |
4.4.4 误差传递 |
4.4.5 多级灰度分色算法流程图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软件的设计和应用 |
5.1 引言 |
5.2 玻璃喷墨打印图像处理软件简介 |
5.3 图像处理软件主页 |
5.4 分色处理模块 |
5.5 色彩管理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新型宽色域低功耗显示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新型显示器发展现状 |
1.2 人眼视觉系统 |
1.3 显示系统中的色度学 |
1.4 显示器视觉伪像 |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工作安排 |
第二章 宽色域低功耗显示器动态响应测试系统 |
2.1 测试系统软硬件构建 |
2.2 运动伪像的测量与仿真 |
2.3 LCD过驱动查找表 |
2.4 立体显示器串扰测量与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低功耗LCD背光单元分析与优化 |
3.1 透射式显示结构 |
3.2 同色异谱现象 |
3.3 背光光谱优化模型 |
3.4 背光优化模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宽色域显示系统色彩管理优化设计与应用 |
4.1 显示器色彩管理工具开发 |
4.2 色域映射算法 |
4.3 色域映射算法效果对比 |
4.4 RGBW显示系统灰阶转换方案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宽色域低功耗显示技术画质主观评测 |
5.1 大尺寸电视画质主观对比评估 |
5.2 高动态范围技术表现力评测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场序显示系统色彩分裂仿真与优化 |
6.1 基于视觉系统模型的色彩分裂仿真 |
6.2 色彩分裂的抑制与消除 |
6.3 色彩分裂阈值检测与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安卓智能手机色彩管理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色彩管理机制的基本原理 |
2. 显示器色彩管理实践 |
3. 安卓智能手机色彩管理方案设计 |
4. 结论 |
(5)基于i1 Profiler的印刷软打样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二、印刷软打样及其系统组成 |
1. 印刷软打样 |
2. 印刷软打样系统 |
三、L C D显示器的色彩管理 |
1. 实验方案设计 |
2. 显示器的校准 |
3. 显示器的特性化 |
4. 显示器的色彩匹配 |
5. 显示器的数据优化 |
四、结论 |
(6)高精度对应色数据集的采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颜色视觉 |
2.1.1 人眼的生理结构 |
2.1.2 视角与视场 |
2.1.3 颜色视觉形成机理 |
2.2 色度学理论 |
2.2.1 CIE1931标准色度学系统 |
2.2.2 均匀颜色空间 |
2.2.3 CIE色差公式 |
2.3 色适应变换 |
2.3.1 色适应相关概念 |
2.3.2 色适应变换模型 |
2.4 色彩管理 |
2.4.1 色彩管理的步骤 |
2.4.2 色彩管理的组成部分 |
2.5 心理物理学实验 |
2.6 本章小结 |
3 实验方法 |
3.1 研究思路 |
3.2 实验观察条件的设计 |
3.3 显示器色彩管理 |
3.3.1 显示器校正 |
3.3.2 显示器特性化 |
3.3.3 显示器特性化精度测评 |
3.4 数据转换 |
3.4.1 CAT02对应色预测 |
3.4.2 三刺激值到CIELAB值的转换 |
3.4.3 CIELAB值到显示器RGB值之间的转换 |
3.5 GUI程序的设计及开发 |
3.6 实验反射稿样张的准备 |
3.7 心理物理学实验的组织 |
3.7.1 实验观察者的人数 |
3.7.2 实验流程 |
3.8 本章小结 |
4 实验结果分析及处理 |
4.1 实验结果及其标准偏差 |
4.1.1 观察者多轮实验结果的a~*b~*图分布 |
4.1.2 实验结果的标准偏差 |
4.2 色适应变换公式的推导和评价 |
4.2.1 色适应变换公式的推导 |
4.2.2 色适应变换公式的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5 讨论 |
5.1 实验方法及过程讨论 |
5.2 实验结果讨论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7 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附录 |
(7)“Windows”平台下显示器色彩再现机理的研究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颜色管理设置 |
3 实验方案的设计 |
4 基于PhotoShop软件的色彩再现实验和分析 |
4.1 第一种情况 |
4.2 第二种情况 |
4.3 第三种情况 |
4.4 实验结果分析和验证 |
5 结论 |
(9)屏幕软打样色彩精确匹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屏幕软打样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色彩管理原理 |
2.1 色彩管理概述 |
2.1.1 设备特性文件 |
2.1.2 ICC规定的四种色彩匹配方式 |
2.2 显示器和印刷品的呈色原理 |
2.2.1 屏幕呈色原理 |
2.2.2 印刷品呈色原理 |
3 实验研究 |
3.1 屏幕软打样实验方案 |
3.2 屏幕软打样测试样张的设计 |
3.2.1 测试样张客观测评组件及作用 |
3.2.2 测试样张主观评价组件及作用 |
3.3 显示器特性文件的制作与检测 |
3.3.1 实验过程 |
3.3.2 显示器的均匀性实验 |
3.3.3 显示器的稳定性实验 |
3.3.4 实验结果分析 |
3.4 打印机特性文件的制作 |
3.4.1 实验过程 |
3.4.2 打印机特性文件的制作 |
3.4.3 优化打印机ICC Profile文件 |
3.5 Photoshop中实现屏幕软打样 |
3.5.1 从图像颜色空间到模拟输出设备颜色空间的转换 |
3.5.2 从模拟输出设备颜色空间到显示器颜色空间的转换 |
4 屏幕软打样质量评价及优化 |
4.1 主观评价 |
4.2 客观评价 |
4.3 特性文件编辑方法 |
4.3.1 阶调修正 |
4.3.2 灰平衡调整 |
4.3.3 全局校正 |
4.3.4 选择性校色 |
4.3.5 白点和黑点的编辑 |
4.4 特性文件优化实验 |
4.4.1 实验分析 |
4.4.2 优化实验过程 |
5 优化效果测试与评价 |
5.1 客观评价 |
5.2 主观评价 |
6 总结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显示器的色彩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色彩管理的迷彩印花颜色传递方法[D]. 王玉文. 东华大学, 2020(01)
- [2]玻璃喷墨打印的图像处理及软件设计[D]. 潘俊杰. 浙江大学, 2020(05)
- [3]新型宽色域低功耗显示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D]. 王坚. 东南大学, 2018(05)
- [4]安卓智能手机色彩管理方案研究[J]. 马永胜,关舒婷. 印刷杂志, 2018(04)
- [5]基于i1 Profiler的印刷软打样技术应用研究[J]. 周亚东. 广东印刷, 2017(06)
- [6]高精度对应色数据集的采集[D]. 廖小琳.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6)
- [7]“Windows”平台下显示器色彩再现机理的研究和分析[J]. 朱明,张志广,田准. 液晶与显示, 2017(11)
- [8]浅析印刷色彩管理国际标准[J]. 罗莎.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17(08)
- [9]屏幕软打样色彩精确匹配的研究[D]. 万勇.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10]Photoshop在印前制版图像处理中的色彩控制技术[J]. 苏春让.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