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机理及治理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旭[1](2021)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治理措施》文中研究说明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在社会发展状态的主要方式,会计信息失真也是影响企业在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问题,对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展开研究。结合对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解读与会计信息失真现状的分析,提出制定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约束体制的方式,执行抽查复审以及年度检查工作,最大限度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优化企业会计信息治理结构,强化约束力度,使得会计相关人员能够明确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以及严重性。
孙佳幸[2](2020)在《内部人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改革也提速推进,此时会计信息成为了一种通用的国际化商业语言。它不仅能够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其根据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且对帮助企业管理者改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机制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国企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财经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同时,在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转轨改制的国企,此时又受到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严重困扰。因此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会计信息失真。那么内部人在会计信息披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内部人控制又对公司治理到底产生怎样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内部人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梳理了内部人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内部审计独立性相关的文献资料。其次,借助公司治理等相关理论依据,阐释了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而构建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在前人构建变量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确定本文的样本选取规则和变量测量方法。接着,选取2014至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国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手工搜集和数据库内的批量下载共收集到854家符合要求的上市公司样本。最后,运用SPSS25.0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对有效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科学的研究结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显着负相关;内部审计独立性对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该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又对摆脱内部人控制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指导。
陈国鑫[3](2020)在《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屡禁不止,许多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频频出现一些“爆雷”事件,这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更妨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包括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等不仅涉及到各利益相关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决策的有用性和正确性,还影响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更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亟待改善。中外学者们对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公司层面或制度领域,很少从文化角度来进行研究。考虑到虽然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但是文化还能凭借其极强的渗透力反作用于人们的政治经济生活。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已将“文化自信”补充进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三个自信”中,阐释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的第四个自信,并围绕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作了相关发言,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自信观,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乎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些均突出强调了文化在政治经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然如此,会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在会计领域中所特有的反映同样也会对会计实践活动产生深刻地影响,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讨也就可从会计文化的视角展开,基于此,本文将从文化角度来探讨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为主,实务分析为辅的方式就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梳理,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作基本理论概述。第三部分分别以Hofstede-Gary会计亚文化观以及国内学者的会计文化层次论为理论基础来对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理论分析。其中会计亚文化观包括四个维度:专业导向与法律监管、统一性与灵活性、保守主义与乐观主义、保密与透明,通过探讨得知在不同社会环境下会计文化会略有差异进而导致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各有侧重。会计文化层次论也包含四个方面: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主要讨论了不同层次的会计文化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不同层次的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第四部分则通过相关指标遴选出了三个较具代表性的案例来对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作实务分析,两个正面案例与一个反面案例旨在表明不同性质的会计文化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良好的会计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而不良的会计文化则易引发会计信息失真。第五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属作者的原创性内容,大多数学者在探讨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时,多是仅就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而笔者则在上述理论与实务分析后证实了会计文化确实能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的基础上,选用了一些笔者认为较公平、公正、系统的评价指标设计出了一个会计文化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并就如何利用该套指标进行了初步设计,力图拓宽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渠道,以期实现对会计信息质量更为全面地管控。第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作汇总说明并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进而对未来的相关研究作展望。
范凯[4](2020)在《内部环境缺陷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 ——以雅百特公司为例》文中提出会计信息是维持市场经济体制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是利益相关方进行市场交易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但因为会计信息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和企业会计处理方式、信息传递方式等有着直接关系。而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治理机制,对保证公司正常运转、财产安全、经营效益等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好坏。内部控制能否发挥应有的效用,内部环境是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它也直接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水平。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的氛围,也是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环。本文的研究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内部环境要素,以雅百特公司财务造假一案为案例研究对象,结合内部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可能造成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意见和改进措施。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进行了论述,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意义;接着,梳理和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会计信息失真等相关的理论文献;然后论文对会计信息失真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内部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接着,在有关理论基础上,结合雅百特公司财务造假一案,对内部环境要素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如何进行影响进行具体案例分析。最后,本文就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源,给出了营造企业文化、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健全内审制度、强化公司新战略监管等具体措施。本文创新点主要有:目前相关文献对于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整体,对于某一具体要素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着重于内部环境的角度,研究其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此外,目前针对内部环境要素,主要认为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等五个部分,本文认为内部环境也受到公司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所以本文将这两个要素也归纳进内部环境要素中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陆晚亭[5](2020)在《基于M-score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研究与改进》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创立近30年以来,规模不断壮大,但是相伴而生的财务舞弊问题始终牵绊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搅乱市场秩序、打击投资者信心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国家资源。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如何有效地识别财务舞弊,成为各国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探讨的话题。国内对于财务舞弊识别的研究比较有限,各研究采用的特征变量各不相同,评估模型准确度的方法不够详尽,而且缺少关于阈值设定的讨论,投资者缺少一个简单有效的舞弊识别方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财务舞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选用了国外广泛使用的M-score模型进行研究。但M-score是根据美国的市场环境和企业舞弊特点来选取的指标,无论是会计制度还是构建背景,都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M-score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模型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较差,一类错误率高达70.37%。为了构建适用于我国市场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本文从M-score模型构建背景入手,以其不适用于我国市场之处作为指标新增的依据和模型优化的方向,在文献梳理和统计结果归纳的基础上,添加了7个财务指标和3个非财务指标。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证明了新增指标在两类样本下存在显着性差异,可以表征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特征。然后通过基于Wald的逐步向后回归法构建了包含有毛利率指数、销售增长指数、折旧指数、杠杆指数、应计系数、固定资产比率、流动比率、股权集中度和审计意见类型这9个指标的Logistic模型,可以分别从动机、行为和后果三个维度来对财务舞弊进行解释,并通过Beneish期望成本法选出了最优阈值。最后修正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其识别舞弊的准确率相对于原M-score模型有了显着提高,一类错误率由70.37%降至19.75%,ROC曲线检验也再次证明了修正模型显着的识别作用。本文最后基于构建的模型提出了舞弊的识别方法,并结合舞弊三因素理论给出了具体治理措施。本文不同于现有研究普遍采取的将大量变量直接筛选回归从而选出指标的方式,而是从模型的构建背景入手,有针对性地添加能表征中国上市公司舞弊特点的变量指标。同时将研究样本细分到了舞弊发生的具体财年,使得构建的修正M-score模型能更适用于中国市场。
张婷婷[6](2019)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会计作为国家管理部门、企业、投资人以及债权人等各方利益主体提供财务经济状况的信息系统,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为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其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决策的结果。尤其是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宏观层面可以影响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对国民经济的管理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在微观方面可以影响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和经营管理与决策,因此,消除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是经济社会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资本市场又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会计信息能够直接反映上市公司当前的经营状况,是经济调整的风向标、利益分配的基础,具有参考权衡利益分配的功能。同时,会计信息也是履行约定的各类人员薪酬等的参考依据。倘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将会对整体社会经济、上市公司本身以及投资人和债权人等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和影响。对整体经济社会来讲,资源配置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市场秩序得不到良好的维护,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对上市公司来讲,虽然短期之内利用虚假的盈利信息规避了监管,达到上市、再融资或避免退市的目的,但是会计造假不可能长期维系下去,最终将降低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并影响到资本市场的效率。对投资人和债权人来讲,会计信息失真会引导其做出错误的市场判断,并给投资者和债权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相对于一般企业来讲更为重要,影响面更广,一旦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难以估计。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始终是金融行业管理的重大难题。如何有效的防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不良现象的发生,已然成为社会各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作出深入的研究,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主要表现形式等,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对策或建议,为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雅百特公司为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和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主要分为六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与框架,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及文献综述。首先阐述会计信息的概念、质量特征与主要作用,并介绍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分类以及影响因素。接下来,介绍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三章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与危害性。在介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层面、宏观经济层面两个方面出发阐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危害性。第四章是雅百特公司案例分析。在介绍雅百特公司发展背景和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政府因素、人员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内部因素五个方面出发分析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并对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经济后果展开叙述。第五章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从政府层面、人员层面、社会层面、技术层面、公司内部审计层面五个方面出发提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归纳了本研究形成的结论和成果,并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自我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李印涵[7](2019)在《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例研究 ——以A公司财务外包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小企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对推动创新、促进增长、维护安定、增收惠民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财务外包的形式完成财务工作,但是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和根本前提,是企业经济能够健康运转的条件。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财务外包平台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财务外包会计信息失真的状况频繁出现,对中小企业财务外包会计信息的规范和管理的必要性也进一步显现。文章的开头,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而后根据作者的调查分析和相关调查平台的研究结构以及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描述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外包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从中小企业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财务外包平台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探讨其成因。接着对A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进行案例分析,分析财务外包的动机,财务外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况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最后综合研究结果,从强化诚信意识、完善财税政策、构建企业信用体系、增加会计信息失真成本、加强社会监管、以及促进财务外包平台健康有序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中小企业财务外包会计信息治理的建议和策略。
栗贞[8](2018)在《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JH集团重组财务舞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建设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资本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促进资源合理分配、筹集资金、促进结构升级等重要调控作用。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不法企业的舞弊行为屡屡发生,挑战了法律底线和道德的尊严,并且,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舞弊的新手段新方法也层出不穷。因此,各时代条件下对企业造假舞弊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同样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等,以2017年首例被证监会通报为“忽悠式重组,,大案的JH集团为例,系统分析了该企业在2013-2015年年报中造假的全过程,包括其造假舞弊的手段方法、识别方法、利用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中的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分析其造假的动因,并根据动因提出企业舞弊治理或完善防舞弊体系的措施。首先,本文在分析了 JH集团造假手段中,发现这些手段隐秘性强、可操作余地小,查证难度较大,易引起忽视。根据未更正前的2013-2015财务报表、企业内部财务和运营状况、行业状况等分析JH集团舞弊的可识别特征,运用本福德定律和Cscore舞弊预测识别模型对JH集团的舞弊风险进行识别,结果均发现JH集团在定量分析中发生舞弊的可能性较大。其次,运用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分析舞弊动因时发现:在一般风险因子中,JH集团存在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股权结构“一股独大”、内部控制失效等多种舞弊机会;舞弊发现的可能性也因为企业内部审计缺失及中介机构未尽职等变小;舞弊受罚的成本过低导致舞弊的潜在收益较高,企业愿意“唯利是图”;重组过程中监管方过于依赖第三方机构且缺乏相应法律利剑。在个别风险因子方面,JH集团本身、中小股东和ZA股份共同的利益动机在低下的道德品质指引下转化成行动。特殊风险因子还包括重组监管方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子共同促使了JH集团的此次行为。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完善组织架构与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外部审计、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舞弊的经济成本与法律成本及提高道德品质管理等多种措施,共同削弱六项风险因子,防范造假舞弊行为再次发生。
陈敏[9](2018)在《会计师事务所复核对审计质量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审计质量理念的变化,“会计师事务所复核对审计质量的作用机理”研究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一方面,在实务领域,会计师事务所复核1(或称为独立复核)流于形式现象较普遍。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对信息有用性保证的高度重视,将会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复核改变合规性检查的观念。最近三年,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处罚审计师的严厉程度前所未有。境内外多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针对未履行勤勉尽职责任判决的上诉请求被驳回,最终承担数倍于审计费用的巨额罚款。当下,资本市场对信息有用性保证的需求推动了《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重大改革。以向报告使用人提供有用信息为目的,新审计报告准则要求所有公众公司审计报告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8年3月发布了新《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会计准则》将迎来自1989年以来的一次全面修订。另一方面,在学术领域,会计师事务所复核是审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受到数据可得性影响,最近10年文献未能成气候。虽然已有文献对复核现象的研究细致入微,但是缺乏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导致原因分析不够深入。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复核对审计质量的作用机理”还是一个黑箱问题。解决此问题,不仅可以为独立复核观念更新提供一定指导,还可以通过构建独立复核的理论分析框架,提供相关经验证据,从而丰富审计理论。本文将会计师事务所复核看作是一项资源配置机制,其作用在于:保证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资本市场期望的审计质量。围绕这一研究主线,会计师事务所复核被置于比制度环境更加微观的事务所层面。在资源配置视角下,会计师事务所复核成为事务所处理其与内部、外部利益相关人之间关系的治理工具。而在制度规范视角下,它往往是事务所对内部员工的监督工具。文中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方法。(1)在规范研究中,除了影响层面分析之外,还在本质层面探讨了独立复核属性。本质层面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出概念性工具-信息含量损失,从降低信息含量损失入手,通过分析独立复核的设置动因、真实含义,指出:在资源配置视角下,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资源配置分为项目审计和独立复核,项目审计资源配置有益于实现规模收益,独立复核配置有益于增加质量预期的确定性。根据产生信息含量损失的原因,将审计质量问题分解为规则执行人自利性和认知偏差,以及规则有限性问题,从而将独立复核分为合规性复核、认知偏差复核和规则性复核。(2)在实证分析中,将可操纵性应计盈余和审计报告激进程度作为资本市场期望的审计质量的代理变量,检验独立复核与审计质量相关关系的显着性;并将信息化技术升级投入(包括审计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独立复核对审计判断的协调力的代理变量,检验代理变量的调节效应。独立复核对审计判断的协调力,是对审计判断中的程序理性和结果理性的一种平衡能力,有益于建立审计判断的共识。经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独立复核可以增加质量预期的确定性。独立复核是由合规性复核、认知偏差复核和规则性复核共同组成的一项资源配置结构。这三组复核分别针对规则执行人的自利性和认知偏差,以及规则设计人的知识有限性问题,可以依次增加审计证据的详实程度、证据选择的专业度、集体决策的有效性,有助于事务所提供资本市场期望的高质量审计服务。第二,独立复核对审计判断的协调力,可以促进独立复核和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在复核过程中,复核主体与项目审计组、监管机构派出的检查组会进入博弈、互动的状态。其沟通有益于建立审计判断的共识。具体而言,合规性复核、认知偏差复核和规则性复核,依次对经验判断、概念型逻辑判断和推理型逻辑判断具有协调力。第三,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在信息时代,审计质量对规则性复核的依赖程度,随着不确定事件的增加而加深。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范围内打造高效的信息共享、信息沟通平台,因而促进了规则性复核和审计质量的相关性。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其一,研究视角较新。本文选择从会计师事务所资源配置角度分析独立复核,而非从常规的制度规范角度。在资源配置视角下,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活动的资源配置分为项目审计和独立复核。项目审计的活动属性是生产,其资源配置目的在于增加事务所规模收益,它在信息含量损失处理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会计师事务所配置独立复核资源,是增加事务所自身质量预期确定性的必要的理性选择。根据信息含量损失产生原因,通过将审计质量问题分解为规则执行人自利性和认知偏差,以及规则有限性问题,指出独立复核是依次由合规性复核、认知偏差复核和规则性复核组成的资源配置结构。其二,诠释独立复核的含义。本文揭示独立复核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复核是增加质量预期的确定性的检查。独立复核这一含义,体现了资本市场在节约信息交易成本上的价值取向,表明它不是单纯的合规性检查,意味着它对审计质量具有项目组现场审计不可代替的作用,甚至可以认为独立复核和现场审计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合规性复核意味着增加审计证据详实度,故能提高审计质量;认知偏差复核意味着增加证据选择的专业度,故能提高审计质量;规则性复核意味着增加对不确定事件的有效集体决策,故能提高审计质量。其三,发现了独立复核对审计判断的协调力。独立复核对审计结论的评价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审计判断基础上。在与项目审计组、监管机构博弈、互动过程中,独立复核通过平衡审计判断中的程序理性和结果理性,建立审计判断的共识,从而改进审计判断。独立复核对审计判断的协调,具体表现为合规性复核对经验判断的协调、认知偏差复核对概念型逻辑判断的协调、规则性复核对推理型逻辑判断的协调。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独立复核对审计判断的协调力,都可以促进独立复核和审计质量的相关性。其四,发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本文将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投入作为规则性复核和审计质量关系的调节变量,实证分析显示,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投入可以促进规则性复核和审计质量的相关性。规则性复核是对缺乏规则指导的不确定事件进行推理型逻辑判断的过程,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投入是规则性复核对推理型逻辑判断的协调力的代理变量。上述发现表明,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并非单纯实现事务所内部办公的现代化,而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价值投资。这项价值投资的意义在于通过增加推理型逻辑判断的准确性,保证信息有用性。在当前实践中,由于会计师事务所采用集体决策模式可以增加推理型逻辑判断的准确性,管理信息系统升级保证了集体决策模式的有效执行。
徐甜[10](2016)在《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农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文中认为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是其他生产部门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不仅是本国人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农业的兴衰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因此,农业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农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更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农业企业由于经营理念过于传统且受到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信息质量令人担忧。研究这些农业企业的特点发现,它们的内部控制都存在缺陷。然而,许多专家学者证明,内部控制通过影响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传递过程,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也就是说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所以,如何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以达到治理农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从内部控制的视角来研究农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农业会计信息失真和内部控制治理两方面出发,对研究主体涉及的关键概念和重要理论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同时,在此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农业企业及农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特殊性,认为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农业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复杂、更特殊;然后详细探讨了内部控制对于农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机理,即:内部控制五个要素属性→作用于具体业务循环的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了探究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对于其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机理,本文还进一步结合獐子岛虾夷扇贝绝收事件,在具体分析獐子岛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基础上,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防范农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例如:(1)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股权结构,保证董事会与管理层的分离;(2)建立健全内部风险评价机制;(3)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活动,认真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依法进行会计处理;(4)加强信息和沟通的畅通性,建立全面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5)加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权,完善内部人举报制度,重视外部监督。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针对农业企业的特殊性,研究其会计信息失真和内部控制治理的关系,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方面分析了内部控制对其作用机理;另外,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内部控制以达到避免农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措施。
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机理及治理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机理及治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治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会计信息失真现状解读 |
2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分析 |
3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措施 |
3.1制定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约束体制 |
3.2优化企业会计信息治理结构 |
3.3严惩会计舞弊行为 |
4结束语 |
(2)内部人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内部人控制的相关研究 |
2.2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研究 |
2.3 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相关研究 |
2.4 研究述评 |
3.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现状 |
3.2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3.3 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1 理论分析 |
4.1.1 内部人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4.1.2 内部审计独立性对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调节作用 |
4.2 模型构建 |
4.3 研究假设 |
4.3.1 内部董事占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方面 |
4.3.2 管理层持股比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方面 |
4.3.3 高管在职消费占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方面 |
4.3.4 实际控制人表决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方面 |
4.3.5 内部审计独立性对内部人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 |
4.4 本章小结 |
5.研究设计 |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 变量选取及测量 |
5.2.1 自变量的选取及测量 |
5.2.2 因变量的选取及测量 |
5.2.3 调节变量的选取及测量 |
5.2.4 控制变量的选取及测量 |
5.3 本章小结 |
6.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6.2 相关性分析 |
6.3 多元回归分析 |
6.4 调节效应的检验 |
6.5 稳健性检验 |
6.6 检验结果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政策措施建议 |
7.1 健全公司治理机制 |
7.2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7.3 优化国企股权结构 |
7.4 完善外部监管体系 |
8.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会计文化的定义 |
二、会计信息的概念 |
第二节 基本理论概述 |
一、Hofstede-Gary的会计亚文化观 |
二、会计文化“四层次论” |
三、信息资源的定律 |
第三章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Hofstede-Gary框架下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一、Hofstede的四维文化价值观 |
二、Hofstede-Gary框架下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三、Hofstede-Gary框架下我国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第二节 会计文化四层次论下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一、会计物质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二、会计制度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三、会计行为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四、会计精神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
第四章 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企业选取依据 |
第二节 案例分析 |
一、正面案例 |
二、反面案例 |
第三节 案例总结 |
第五章 会计文化视角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 |
第一节 体系设计 |
一、会计物质文化(M) |
二、会计制度文化(I) |
三、会计行为文化(B) |
四、会计精神文化(S) |
第二节 体系说明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4)内部环境缺陷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 ——以雅百特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内部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概念界定 |
2.2 内部环境与会计信息失真研究的理论基础 |
3 内部环境角度下会计信息失真现状概述和影响因素分析 |
3.1 内部环境角度下会计信息失真现状概述 |
3.2 内部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失真影响理论分析 |
4 案例研究——以雅百特公司为例 |
4.1 雅百特公司简介 |
4.2 雅百特财务造假案介绍 |
4.3 雅百特会计信息失真案的财务角度分析 |
4.4 内部环境角度下雅百特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
5 内部环境角度下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对策 |
5.1 完善和健全企业治理架构 |
5.2 构建合理的内部机构和权责分配体系 |
5.3 培育企业文化 |
5.4 改进人力资源政策 |
5.5 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
5.6 强化公司海外战略的保障与监管 |
5.7 强化社会责任感建设 |
6 结论 |
6.1 论文结论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研究不足 |
6.4 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M-score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研究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财务舞弊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财务舞弊的界定 |
2.1.2 与财务舞弊相关的概念 |
2.1.3 我国上市公司常用的财务舞弊方式 |
2.2 财务舞弊动因理论 |
2.2.1 经典财务舞弊动因理论 |
2.2.2 其他舞弊动因理论 |
2.3 财务舞弊识别及防范理论的研究 |
2.3.1 关于舞弊识别理论的研究 |
2.3.2 关于舞弊治理理论的研究 |
2.3.3 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
2.4 文献述评 |
3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M-score模型检验 |
3.1 M-score模型介绍 |
3.1.1 M-score模型概述 |
3.1.2 M-score模型公式 |
3.2 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M-score模型检测 |
3.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3.2.2 样本检测结果与分析 |
3.2.3 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特征归纳 |
4 M-score模型的修正与实证研究 |
4.1 M-score模型的修正 |
4.1.1 修正模型新增指标的选择 |
4.1.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3 变量相关性分析 |
4.1.4 Logistic回归模型的构建 |
4.2 验证修正的M-score模型 |
4.2.1 修正模型阈值的选取 |
4.2.2 修正模型检验结果 |
4.2.3 基于最新数据的修正M-score模型检验 |
4.2.4 修正M-score模型的ROC检验 |
5 研究结论和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及治理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财务舞弊行为的识别方法 |
5.3 财务舞弊行为的治理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层面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定量分析法 |
1.4.3 案例分析法 |
1.4.4 定性分析法 |
1.4.5 计量分析法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之处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概述 |
2.1.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概念 |
2.1.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
2.1.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 |
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
2.2.1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界定 |
2.2.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
2.2.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
2.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理论 |
2.3.1 经济人假设与利益驱动 |
2.3.2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本效益理论 |
2.3.3 基于现代契约理论的会计信息失真 |
2.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4.1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定义的研究 |
2.4.2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分类的研究 |
2.4.3 关于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研究 |
2.4.4 关于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对策的研究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与危害性 |
3.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
3.1.1 虚构交易事实 |
3.1.2 不恰当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3.1.3 掩饰交易事实 |
3.1.4 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
3.1.5 采用线下项目调节利润 |
3.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危害性 |
3.2.1 微观经济层面的危害性 |
3.2.2 宏观经济层面的危害性 |
第四章 雅百特公司案例分析 |
4.1 雅百特公司简介 |
4.2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事件始末 |
4.3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
4.3.1 虚构交易事实 |
4.3.2 掩饰交易事实 |
4.3.3 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
4.3.4 采用线下项目调节利润 |
4.4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动因分析 |
4.4.1 政府因素 |
4.4.2 人员因素 |
4.4.3 社会因素 |
4.4.4 技术因素 |
4.4.5 内部因素 |
4.5 雅百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后果 |
4.5.1 影响公司经营和利润 |
4.5.2 资金财产风险加剧化 |
4.5.3 严重误导投资行为 |
4.5.4 影响金融市场秩序 |
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解决对策 |
5.1 政府层面 |
5.1.1 实现对配股政策的优化改进 |
5.1.2 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监督力度 |
5.1.3 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法 |
5.2 人员层面 |
5.2.1 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招聘与甄选 |
5.2.2 强化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 |
5.2.3 加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
5.2.4 加强对领导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
5.3 社会层面 |
5.3.1 完善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 |
5.3.2 统一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 |
5.3.3 实现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同步 |
5.4 技术层面 |
5.4.1 应用区块链技术识别会计信息失真 |
5.4.2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
5.5 公司内部审计层面 |
5.5.1 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
5.5.2 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
5.5.3 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机制 |
5.5.4 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例研究 ——以A公司财务外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背景 |
1.1.2 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与解决的问题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 |
1.4.2 不足 |
2 企业财务外包会计信息失真概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财务外包 |
2.1.2 会计信息 |
2.1.3 会计信息失真 |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和原因 |
3 中小企业财务外包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成因 |
3.1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现状 |
3.2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外包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领域 |
3.3.1 固定资产失真 |
3.3.2 成本费用失真 |
3.3.3 往来账款失真 |
3.3.4 任意调节利润 |
3.3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外包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基于问卷分析 |
3.3.1 中小企业无财务对接人员和恶意隐瞒 |
3.3.2 财务外包平台能力不足和内控缺失 |
3.3.3 监管不足和政策漏洞 |
4 A公司财务外包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分析 |
4.1 A公司现状 |
4.2 A公司财务外包过程 |
4.2.1 A公司财务外包的动机 |
4.2.2 A公司财务外包合作的达成 |
4.3 A公司财务外包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及原因分析 |
4.3.1 固定资产失真 |
4.3.2 存货失真 |
4.3.3 往来账款失真 |
4.3.4 无形资产失真 |
4.4 A公司财务外包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
5 中小企业财务外包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
5.1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 |
5.2 鼓励“外挂财务部”式代理记账模式 |
5.3 建立中小企业财务外包财税信息共享平台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JH集团重组财务舞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财务舞弊动因及手段研究 |
1.2.2 关于财务舞弊识别的研究 |
1.2.3 关于财务舞弊防范与治理的研究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财务舞弊的理论基础 |
2.1 财务舞弊相关概念 |
2.1.1 财务舞弊概念的界定 |
2.1.2 财务舞弊的手段 |
2.1.3 财务舞弊的识别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和内部人控制理论 |
2.2.3 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
第三章 JH集团重组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3.1 JH集团重组背景简介 |
3.1.1 JH集团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 |
3.1.2 重组对手方AZ股份简介 |
3.2 JH集团重组财务舞弊过程 |
3.3 JH集团重组财务舞弊手段 |
3.3.1 以虚增收入方式进行舞弊 |
3.3.2 以虚构银行存款方式进行舞弊 |
3.3.3 以隐瞒负债方式进行舞弊 |
3.4 JH集团重组财务舞弊后果及影响 |
第四章 JH集团重组舞弊识别分析 |
4.1 行业识别 |
4.1.1 主要盈利指标行业对比分析 |
4.1.2 所属行业业务总体量分析 |
4.2 企业识别 |
4.2.1 企业商业模式风险分析 |
4.2.2 不同基准日企业重组估值问题 |
4.3 财务报表部分项目分析 |
4.4 本福德定律舞弊风险检测 |
4.5 Cscore财务造假预测识别模型检测 |
第五章 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的JH集团舞弊动因分析 |
5.1 一般风险因子分析 |
5.1.1 企业内外部舞弊机会大 |
5.1.2 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小 |
5.1.3 舞弊受罚的成本低 |
5.2 个别风险因子分析 |
5.2.1 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动机 |
5.2.2 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道德品质低下 |
5.3 特殊风险因子—重组监管方风险 |
第六章 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的JH集团舞弊治理措施 |
6.1 完善企业内部环境减少舞弊机会 |
6.1.1 股权结构的优化 |
6.1.2 完善企业组织架构 |
6.1.3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
6.2 健全舞弊监督机制及时识别舞弊行为 |
6.2.1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职能 |
6.2.2 监管方及行业协会规范中介机构行为 |
6.3 监管方提高造假成本并完善审核机制 |
6.4 拓宽融资渠道以弱化舞弊动机 |
6.5 培育诚信企业文化提高道德品质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会计师事务所复核对审计质量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三、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会计师事务所复核文献回顾 |
一、会计师事务所复核目标 |
二、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复核的因素 |
三、会计师事务所复核的行为后果 |
四、会计师事务所复核存在的缺陷 |
第二节 审计质量相关文献回顾 |
一、审计质量概念的内涵发展 |
二、审计质量领域的相关成果 |
三、质量控制研究的相关成果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第二章 会计师事务所复核对审计质量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一节 基础理论 |
一、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二、信息学理论 |
三、实证审计理论 |
第二节 制度背景分析 |
第三节 会计师事务所复核本质层面分析 |
一、信息含量损失及高质量会计信息 |
二、会计师事务所复核设置动因 |
三、会计师事务所复核的真实含义 |
四、会计师事务所复核对审计判断的协调力 |
五、会计师事务所复核资源配置结构的组成 |
第四节 会计师事务所复核影响层面分析 |
一、会计师事务所复核作用于审计质量的分析框架 |
二、合规性复核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 |
三、认知偏差复核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 |
四、规则性复核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三章 合规性复核配置与审计质量 |
第一节 规则执行人自利性下的信息含量损失 |
一、规则执行人自利性导致审计证据不充分 |
二、审计证据不充分导致信息含量损失 |
第二节 理论分析、假设提出与研究思路 |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二、样本选择、变量界定和模型设计 |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回归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
一、问题提出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四章 认知偏差复核配置与审计质量 |
第一节 规则执行人认知偏差下的信息含量损失 |
一、规则执行人认知偏差导致审计证据不恰当 |
二、审计证据不恰当导致信息含量损失 |
第二节 理论分析、假设提出与研究思路 |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二、样本选择、变量界定和模型设计 |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回归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
一、问题提出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五章 规则性复核配置与审计质量 |
第一节 规则有限性下的信息含量损失 |
一、规则有限性对审计证据收集的影响 |
二、审计证据收集缺乏规则指导导致信息含量损失 |
第二节 理论分析、假设提出与研究思路 |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二、样本选择、变量界定和模型设计 |
第三节 实证分析与假设检验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相关性分析 |
三、回归结果分析 |
第四节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
一、问题提出 |
二、实证结果分析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六章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农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农业与农业活动 |
2.1.2 生物资产与农产品 |
2.1.3 会计信息 |
2.1.4 会计信息失真 |
2.1.5 农业会计信息与农业企业会计信息 |
2.1.6 内部控制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2.2.3 产权理论 |
2.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内部控制对农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机理 |
3.1 农业会计信息披露与其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
3.1.1 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 |
3.1.2 农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特殊性 |
3.1.3 农业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性 |
3.2 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作用机理分析 |
3.2.1 内部控制在整体上对农业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影响 |
3.2.2 内部控制在农业企业具体业务循环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机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从内部控制视角剖析“獐子岛”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
4.1 獐子岛集团介绍 |
4.2“獐子岛”案例描述 |
4.3 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看“獐子岛”会计信息失真 |
4.3.1 控制环境存在缺陷 |
4.3.2 风险评价存在缺陷 |
4.3.3 控制活动存在缺陷 |
4.3.4 信息与沟通存在的缺陷 |
4.3.5 监督存在的缺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防范农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内部控制对策 |
5.1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
5.2 建立健全内部风险评价机制 |
5.3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活动 |
5.4 加强信息和沟通的畅通性 |
5.5 加大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产生的机理及治理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治理措施[J]. 陈旭. 财富时代, 2021(06)
- [2]内部人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 孙佳幸.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会计文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D]. 陈国鑫.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内部环境缺陷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研究 ——以雅百特公司为例[D]. 范凯.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基于M-score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研究与改进[D]. 陆晚亭. 东华大学, 2020(01)
- [6]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基于雅百特公司的案例研究[D]. 张婷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2)
- [7]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会计信息失真案例研究 ——以A公司财务外包为例[D]. 李印涵.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8]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JH集团重组财务舞弊研究[D]. 栗贞.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9]会计师事务所复核对审计质量的作用机理研究[D]. 陈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4)
- [10]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农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D]. 徐甜. 山东财经大学, 2016(08)
标签:会计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论文; 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财务外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