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出版社活力的八项措施

增强出版社活力的八项措施

一、增加出版社活力的八项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王向清,雷定京[1](2021)在《传统吏道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现实启迪》文中认为吏道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特殊概念,其本质是吏道观念系统对吏治实践规则的决定,是为政观念之主观见于为政实践之客观的认知与行为范式,是由一定的政治观念系统所决定的政治行为规范。传统吏道的内涵可从自然起源、历史演化与社会认同三个方面寻求依据。传统吏道包括"散点织锦"与"纵深分布"双层结构;吏道的具体运行轨迹主要有二:一是由表及里,二是由内而外。传统吏道具有四大特征:理想性和现实性的对立统一,平民化与精英化的对立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对立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对立统一。吏道的内涵决定了吏道的结构、运行与特点,是吏道的核心。中国传统吏道对于现实社会具有启迪作用。

朱雅[2](2021)在《经开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政府职能改革研究》文中认为

张敏[3](2020)在《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市Y区食品产业集群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产业集群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特色组织形式,日益受到各地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集群由地理位置相近的中小企业自发形成,在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展当地民营经济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囿于市场资源配置的局限性,政府部门需要积极“补位”,采取有效行为引导支持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中央、省、市近年来不断推出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产业集群化对于小微企业在一定空间内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各地政府要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发展壮大小微企业、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也就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本文首先整理了国内外关于产业集群发展的文献,基于政府职能理论、治理理论阐述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职能,指出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要加强战略规划、提供公共产品、制定公共政策、引导创新创业。以J市Y区地方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发放问卷、电话访谈等形式,分析了Y区食品产业集群案例,解读了Y区在推动食品产业集群中的做法措施,以及产业集群建立起来的成效。Y区政府在推动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统筹规划引领不到位、食品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部门多头管理效率低下、多元参与机制未形成、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治理理念还未贯彻深入、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等三个方面剖析了原因。深入思考对策,希望能够助推Y区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当地政府要转变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扶持引导、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增强集群发展的公共服务、引导多元主体参与集群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以促进共建共享。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产业集群发展以形成规模效益,必须坚持治理理念,促进多方参与;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服务能力;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支持引导。通过当地政府不断改进提升以促进集群做大做强,带动当地就业创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赵中超[4](2020)在《远山洁净厂房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洁净厂房是电子产品制造业必不可少的,洁净厂房的运行质量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良率。我国集成电路投资额从2016年开始进入了快速增长通道,特别是在新型显示器OLED面板行业,预计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可达到80%以上。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洁净室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以上。然而,我国的洁净厂房建设项目现行的质量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半导体洁净厂房的厂务运行要求。在洁净厂房建设过程中遗留的一些质量隐患到了实际的运行阶段才得以暴露,给洁净室的长期运营造成了很多困扰并且影响了产品的良率。因此,对洁净厂房项目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远山洁净厂房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活动,从项目的组织模式、各利益相关方的质量管理活动等方面着手,运用全过程质量管理、质量三部曲等理论,查找出了洁净厂房建设项目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特别是业主单位在项目的质量管理中扮演的角色等方面存在的质量管理的漏洞。运用资料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对存在的质量管理的症结和缺陷分析研究,从业主单位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博弈、外部环境、EPC总承包单位等方面总结了远山洁净厂房项目在质量管理中的缺陷,并针对这些质量管理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办法和对策。本论文基于业主单位在洁净厂房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活动,突破以往基于施工单位进行质量管理研究的现状,以项目整个建设期内的全过程质量管理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性的提出了重新确立业主在质量管理上的主导地位、明确质量目标、强化环境管理、完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等管理方法和对策,这些质量管理的对策可以在未来远山洁净厂房二期建设项目进行跟踪验证并完善,也可以为其它同类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李野[5](2020)在《健康城市理念下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济源市文昌路为例》文中提出城市步行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载交通、游憩、文化和城市形象展示等功能的同时与公众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世界范围内“健康城市”运动的兴起,健康观念深入人心,居民的健康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以车为本的城市交通体系和无节制发展的汽车交通导致步行网络不通畅、空间品质低下、空间活力缺乏等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利于公众的健康生活。因此,本文欲将健康城市理念与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相结合,探索健康城市理念下步行空间设计策略以改善城市步行空间的现状问题,发挥其健康效益。本文通过基础研究和案例分析发现尽管现有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理论在需求导向、层级划分和场所营造方面研究充足、实践丰富,但却忽视了城市步行空间的健康导向,并指出了健康城市理念对步行空间设计理论的拓展意义。然后通过实地调研对城市步行空间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设计目标上对于健康需求忽视和方法上对于空间要素与公众健康的关联性认识不足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基于步行主体的空间需求分析和步行空间的构成要素分析,按照需求层级、环境特征和空间要素的逻辑提出健康城市步行空间的构成要素。随后结合健康城市理念提出城市步行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路径,并依据构成要素提出安全畅通的步行网络设计策略、温馨舒适的步行路径设计策略和活力健康的步行节点设计策略,为健康导向的步行空间设计探索经验。最后用济源市文昌路项目作为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将理论策略应用到其中,以验证策略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并通过实践查找不足。本文对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的研究旨在改善步行环境质量,提升步行空间健康导向性,探索如何通过城市步行空间设计,提升空间环境品质的同时,弱化既有环境对于人类健康的不利影响,促进健康积极的步行活动。全文包括5个章节:第1章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第2章为基础研究与案例分析,通过国内外的文献综述和相关案例分析,提出城市步行空间在需求导向、层级划分、场所营造方面具有借鉴意义,但是相关研究忽略了城市步行空间的健康导向性,表明了健康城市理念与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结合的理论意义。第3章为城市步行空间构成要素与现状问题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城市步行空间现状问题的成因,表明城市步行空间设计应用健康城市理念的实践意义。然后通过步行主体的空间需求分析和城市步行空间的构成要素分析明晰了主体的健康需求和空间要素的健康关联并提出健康城市步行空间的构成要素。第4章为健康城市理念下的步行空间设计策略探索,通过案例借鉴和比较分析的方式根据第3章的构成要素从安全畅通、温馨舒适、活力健康三个层面提出健康导向的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第5章是步行空间设计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例证。结合济源市文昌路具体现状条件特征和面临的问题,将上述关于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的普遍性结论应用于具有个体特殊性的城市步行空间优化案例。

李向阳[6](2020)在《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邰爽秋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着名的教育家,民生本位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和民生本位教育实验的践行者。邰爽秋因其卓越的理论贡献和躬身力行的实验创新精神,与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并称为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界的四大怪杰”。邰爽秋的教育经费思想也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性,在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行政的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对丰富发展教育经费行政的学术理论研究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以史鉴今,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对当下我国正在实施推进的教育财政体制改革,亦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本研究采用历史唯物主义联系、发展的辩证观点,选取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和比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回顾梳理邰爽秋的教育背景和教育活动实践入手,追溯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呈现解读其理论构成;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其历史贡献;联系目前的教育财政体制改革,考量其当代价值。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邰爽秋生平及其教育活动履痕。主要对邰爽秋的教育背景、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验活动轨迹进行回溯与还原,分析研究其教育经费思想形成的学识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第二部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通过对邰爽秋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教育现状的回顾与总结,研究分析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梳理出当时教育经费行政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弊端,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理论成果是应时代要求提出的目标明确的对策建议。第三部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理论构成。针对其教育经费思想的理论构成要素展开分析阐释,厘清其思想理论的逻辑框架体系,这也是本研究的重心。邰爽秋从应由公众负担教育经费这一哲学基础出发,以“教育机会均等”为最高目标,从教育经费的来源、管理、分配三个维度,相继提出了教育经费增高、教育经费负担均平、教育经费独立、统一教育经费行政等四大理论命题,并以统一教育经费行政为挈领,将教育经费增高、教育经费负担均平、教育经费独立和教育机会均等生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整体。教育经费增高问题主要是建立多元化和多渠道的教育经费筹资体系,邰爽秋提出了:增高国民富力、开辟教育富源、利用无益资财、改良教育税制、扩大教费单位、鼓励人民协助、防止行政流弊、减免无形损耗等八条建议。在教育经费负担均平问题上,邰爽秋主张以建立公平的教育税制为前提,确定合理稳定的教育税源,并以“免税的限制”和“累进的税率”两项措施来保障教育经费负担均平的实现。在教育经费独立问题上,邰爽秋在呼吁特殊历史时期应该实行教育经费独立的同时,提出了教育经费独立后,保障其政策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的八项措施:教育基金之确定、教育税源之划分、预算制度之独立、加税权力之独立、征收机关之独立、保管机关之独立、用款权力之独立和审核机关之独立。在统一教育经费行政问题上,邰爽秋建议打破地方行政区域的界限,摒弃“以地方之款办地方之学”的狭隘观念,采用“以社会之款办社会之教育”的教育经费分配原则,实行教育经费集中管理,裒多益寡,公平分配。邰爽秋设计拟定了各级教育经费委员会和教育经费局《组织条例》,给统一教育经费行政提供了组织和制度建设的模本。在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上,邰爽秋积极建言中央政府和教育当局统一教育经费行政,对边远贫瘠地区的教育经费实行补助,进而推动教育机会均等目标的实现和全国教育事业的公平发展。第四部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历史贡献。主要是从当时教育经费行政的实践和学术研究两个角度出发,总结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历史贡献。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在当时各地各级政府教育经费行政实践中,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地方教育经费行政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在学术研究领域的贡献,其价值主要反映在对教育经费行政理论研究的关注和其丰硕的理论成果对教育财政研究的丰富与发展,以及其不畏世俗、敢于直言的学术精神和学者风范对教育学人的感召和鼓舞。第五部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当代价值。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与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相应照,分析其对现行教育财政体制机制中教育经费分担制度不合理、教育经费分配制度不公平与教育筹资法律制度不规范等现实问题所带来的有益启示和思考,以及对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分担制度、公平公开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以及规范完善的教育经费筹资保障制度方面的借鉴和参考。第六部分:结语。主要是总结概括了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基本特征:教育经费思想的公平性、教育经费理论的系统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性。同时提出,其教育经费思想的诸多理论是建立在教育经费独立的基础上的,进而分析其历史局限与不足。

周勍[7](2020)在《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文中研究表明2013年来,中国的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外贸发展重要的推动力。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中国海关验放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规模已达186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幅达到38.3%,连续5年年均增幅超过30%,远超过同期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跨境电商不仅降低了国际贸易的门槛,为广大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更大大提升了国际贸易的效率。为鼓励跨境电商发展,中国政府自2012年起,相继出台了大量支持和监管政策。除了国务院出台的宏观指导政策外,国务院各部门在税收、通关监管、商品检验检疫、收付汇、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切实推动了传统外贸和生产企业向互联网化转型,有效帮助了中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但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是否完善?对跨境电商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和影响?是否有利于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事实上,2013年来中国跨境电商经历了高速发展,但也受政策影响遭遇了急刹车。另外,在杭州等地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点后,跨境电商的试点范围已经遍布全国。这些试点运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试点政策在跨境电商整体运行体系中作用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一直没有被系统地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立、现状和运行机制进行系统、深入地比较分析,总结政策体系的作用和影响,进而为不断完善中国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建议。本文共分成七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框架、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其中,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的是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等。在研究阶段上,又分为初步研究阶段和深入研究阶段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为关于政策评估工作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开展的研究、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环境的研究,并对现有研究不足进行归纳总结。第二章是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了跨境电商的基础概念、模式及特点,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包括积极作用以及对传统贸易的影响,列举和分析了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章还重点介绍了跨境电商政策法规的范畴和各主要政策类型。最后,还列举了本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包括普惠贸易理论、部分法经济学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平台理论等。第三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初步分析。研究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和中国政府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基本导向和要求,重点分析了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背景以及对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包括各类试点政策、税收政策、监管政策、外贸综合服务政策等。本章还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作了分析,并对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作了介绍,包括国外跨境电商体系基本情况和对中国跨境电商的具体影响等。第四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重点研究了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包括传导机理和要素分析,以及样本分析的意义和方法。本章还以国务院、国务院部门和地方综合试验区三个维度,分别选取2013年-2019年16份国务院文件、2009年-2019年45份部门文件和2010年-2019年21份杭州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相关文件为样本进行研究,分析评估跨境电商政策与行业发展“内容-功能”的匹配度分析,进而研究总结出现行政策体系的运行规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五章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基于面向302家跨境电商企业开展的“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问卷调查”,通过搜集企业对4大类22个问题的答卷信息,系统地了解跨境电商企业经营情况、政策诉求、模式创新与政策关系、政策制订和调整与对企业创新关系。本章还介绍了研究设计的目的和动因、问卷总体设计的原则和方案具体设计,以及问卷发放和回收等研究过程等。第六章是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设计了以耦合模型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基于此,对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本章以2016年-2019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作为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度模型分析,研究13个城市跨境电商系统与城市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关系。第七章是主要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对全文主要结论和观点进行总结,并针对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本文总结出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和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四方面结论,以及如何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地方如何实现同跨境电商持续发展及政府如何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等三方面建议。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对下一步研究做出展望。本文共得出了四方面结论:首先,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一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二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行业发展确实起到规范和促进效果。三是中国各地、各级政府在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上有协同,仍存在一定问题。四是部分跨境电商政策作用不明显、不清晰,需进一步完善。其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一是中国各级政府出台的跨境电商政策在传导机制上,保持的较为顺畅。二是试点政策存在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容易造成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三是部门政策过于聚焦,缺少平衡性。四是试点的直接优惠政策对企业更具有吸引力,对行业发展是否有利仍有待评估。五是各部门对于跨境电商定位和理解还不统一,应提高科学化和理论化认识。再次,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一是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对政策更为关注。二是政府的监管政策和试点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联度更高。三是企业创新目标和创新方式都与政策呈显着相关,特别是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方式和创新目标以及路径形成效用的正向影响最为显着。四是企业对政策调整的期望值较高,希望政府根据行业和形势变化定期调整政策。最后,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一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互动分化不明显,各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协同性大致相当;但在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互动方面表现差异较大,即跨境电商与地方经济内在关联方面有很大差异。二是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耦合协调程度不稳定,即各城市在研究年份这种内在联系水平波动较大,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不理想。本文的建议有三方面: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赋予跨境电商特有的政策功能,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共同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三是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国外政策经验。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跨境电商,二要正确处理政策优惠与发展的关系,三要提高和增强政策试点的效果。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一是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规划,二是提高企业政策制订的参与感,三是定期调整政策,更好实现政策目标,四是企业要增进与政府的互动协同,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对政策的需求,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本文可能是首次对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指出了跨境电商政策的结构、传导机制,对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作建议。本文提出,关于中国跨境电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政府、学界和企业对跨境电商的边界和基本定义缺乏统一认识,导致各方预期的政策目标存在错位。此外,可能首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如何完善跨境电商统计的工作建议。

李建军[8](2019)在《内蒙古科技创新政策实施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技创新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必须制定完备的科技创新政策并推动其有效实施。内蒙古长期依靠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增长,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较低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短板。虽然在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内蒙古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相关政策,以期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发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但这些政策实施效果仍不明显。通过对2012年以来内蒙古出台的科技创新系列政策进行梳理分析、落实调查和问题分析,借鉴先进省份好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下一步改进优化的对策建议,对于内蒙古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改善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效果、不断提升地区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经梳理分析,2012年至2018年期间,内蒙古自治区本级制定了53项科技创新政策,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从政策类型看,以法律法规为主的环境型政策数量较多,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数量偏少,政策工具平衡性不强,政策内容偏向于强制或管理,缺少支持与服务。通过对内蒙古企业、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等科技创新政策主体的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和走访座谈,发现科技创新政策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宣传普及力度较弱、政策落实不到位、优惠政策兑现困难、配套程序不实不细等问题。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主要原因,既有政策制定自身的因素,也有政策以外的环境因素,说明内蒙古政策制定的精准性和操作性还不强,与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不相适应。通过学习借鉴先进省份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有益经验,本文认为内蒙古要做好政策本身的创新,应结合区情实际,针对瓶颈问题,在优化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推出一批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普及、建立协调机制、细化落实程序等保障政策有效实施。

张晴[9](2019)在《“煤老板”形象变迁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报道的考察(1983-2018)》文中认为“煤老板”是上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下的一批特殊的民营企业主。由于煤矿产业的暴利、粗犷发展以及单一模式,“煤老板”经常被扣上“暴发户”的帽子,但“煤老板”作为煤炭资源的开采者和提供者,为国家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力、冶金、钢铁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人们已经越来越将大众媒介作为获取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大众媒介将外在世界转化为受众所接触到的“拟态世界”,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塑造着受众的认知图景和价值体系,对“煤老板”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塑造立体、全面的媒介形象,不仅有利于消解大众对“煤老板”的歪曲认知,也有利于国家煤炭转型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和话语分析话为主要研究方法,探究“煤老板”媒介形象变迁轨迹及其动因。通过对《人民日报》(1983-2018)“煤老板”相关报道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报道对象以及报道倾向等五个方面探析《人民日报》中“煤老板”形象的宏观构建过程,并从具体文本中的主题结构、语句特点以及修辞手法等角度入手,分析《人民日报》构建“煤老板”媒介形象的话语使用策略。从总体上说,“煤老板”媒介形象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嬗变:改革开放初期宣传色彩浓郁的典型模范;煤炭“黄金十年”时期负面形象集中爆发;煤炭转型期正面为主的多元化形象,同时,笔者还分别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对不同时期“煤老板”的形象进行全面考察。形象的生成受到形象主体、认知主体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分别从“煤老板”自身变化(形象主体)、媒介版面改革以及受众信息需求变化(认知主体)、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环境因素)等三个维度分析“煤老板”媒介形象变迁动因。研究发现,《人民日报》作为党报,是党的“喉舌耳目”,因此,政治权力和政党意志成为“煤老板”形象变迁的根本动因。“煤老板”的经济属性又使得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成为其媒介形象构建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人民日报》自身的版面改革、受众信息需求以及“煤老板”自身的变化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煤老板”的形象构建。从1983年到2018年,“煤老板”媒介形象的变迁既是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成为时代变迁的重要镜像。

王梦诗[10](2019)在《“文化+”理念下河南省特色小镇的培育研究》文中认为特色小镇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特色小镇通过带动周边城镇、产业的融合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特色小镇作为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对我国经济改革的一次新探索。本文以特色文化研究为切入点,探究河南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发挥文化的作用来完善河南省特色小镇多产业的联动发展。首先,本文以城镇化理论作为理论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特色小镇的机制及成因,并对河南省特色小镇的概念进行界定。再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更进一步保障河南省特色小镇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对特色小镇机制成因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即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市场客观发展规律,允许特色小镇发展形式的多样化,并不断完善由小镇发展而衍生出的相关社区功能。再次,以大数据为研究背景,对比分析河南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发展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河南省特色小镇在小镇文化、产业、生态、机制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完善。最后,本文将“文化+”理念切实融入到河南省特色小镇培育过程之中,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来进一步完善河南省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本文以“文化+”理念作为具体落脚点,将“文化+”理念切实融入到河南省特色小镇具体的培育、规划、建设过程之中。本研究的实质就是将省内小镇现有的优秀文化成果与当地产业连同发展,促进文化与产业的融合,通过带动产业升级,来推动河南省特色小镇发展。

二、增加出版社活力的八项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增加出版社活力的八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传统吏道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现实启迪(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吏道的内涵及其依据
    (一)吏道的内涵界定
    (二)吏道的内涵依据
二、传统吏道的结构与运行
    (一)吏道的结构
    (二)吏道的运行
三、传统吏道的特征
四、传统吏道的现实启迪

(3)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市Y区食品产业集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文献简评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概念的提出及相关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产业集群的概念
        2.集群带动效应的概念
    (二)相关理论分析
        1.治理理论
        2.政府职能理论
    (三)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作用的分析
        1.加强战略规划
        2.提供公共服务
        3.制定扶持政策
        4.引导创业创新
二、Y区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一)Y区食品产业集群概况
        1.Y区地理人文概况
        2.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二)Y区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做法
        1.科学规划统筹食品产业集群发展
        2.加大公共服务并优化环境
        3.制定并落实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政策
        4.引导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三)Y区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成效
        1.食品产业集群规模集聚度上升
        2.品牌效应凸显
        3.大项目招引成果显着
三、Y区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规划执行不到位
        2.食品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
        3.部门多头管理效率低下
        4.多元参与机制还未形成
        5.政府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二)原因分析
        1.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还未贯彻深入
        2.“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还未转变
        3.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
四、地方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转变政府理念加强顶层设计
        1.转变政府理念
        2.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执行
    (二)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扶持引导
        1.科学制定出台产业集群政策
        2.强化政策执行效力
        3.加大对集群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
    (三)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增强集群公共服务
        1.完善基础设施
        2.配套产业集群公共服务
        3.保障公共服务力量
    (四)引导多元主体参与集群建设
        1.引导企业参与构建产业集群
        2.在社会层面打造产业集群文化
        3.引导群众加入发挥主动性
        4.引导社会行业协会发挥作用
    (五)完善政府体制机制以促进共建共享
        1.完善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
        2.促进共建共享
结论和展望
附录 《Y区政府推动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4)远山洁净厂房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的研究背景
        1.1.1 半导体洁净厂房项目的发展和应用
        1.1.2 半导体洁净厂房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2 项目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2.1 质量管理理论
        2.1.1 质量管理的内涵
        2.1.2 质量管理的特点
        2.1.3 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
        2.1.4 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2.2 全过程质量管理
        2.2.1 项目前期质量管理
        2.2.2 项目执行期质量管理
        2.2.3 项目后期质量管理
第3章 远山洁净厂房建设的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远山洁净厂房项目概况
        3.1.1 远山项目总体概况
        3.1.2 项目采用的建设管理模式
        3.1.3 项目质量管理目标
    3.2 远山洁净厂房建设项目建设质量管理的现状
        3.2.1 项目的施工组织构架
        3.2.2 项目的质量管理程序及流程
        3.2.3 项目的施工质量标准
    3.3 远山洁净厂房建设项目建设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各利益相关方协调难度大
        3.3.2 项目所在地的外部环境复杂性
        3.3.3 承包单位内部质量管理问题
第4章 远山洁净厂房项目建设质量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4.1 项目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博弈对项目质量管理影响的分析
        4.1.1 前期未建立业主方主导项目管理地位
        4.1.2 业主与各利益相关方的质量管理行为不一致
        4.1.3 项目各利益相关方质量目标不明确
        4.1.4 项目各利益相关方质量管理职能不明确
        4.1.5 项目各利益相关方的质量管理流程可操作性差
    4.2 外部环境对项目质量管理影响的分析
        4.2.1 市场竞争加剧利润降低
        4.2.2 人力成本高
        4.2.3 施工机械(材料)管理差
        4.2.4 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4.3 施工单位内部质量管理对项目质量管理影响的分析
        4.3.1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备
        4.3.2 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
        4.3.3 技术人才缺乏
第5章 管理对策及预期效果
    5.1 管理对策
        5.1.1 确立业主的主导地位并分解落实质量管理责任
        5.1.2 做好预防排除外部干扰
        5.1.3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过程控制
    5.2 预期效果
        5.2.1 前期合理优化项目设计
        5.2.2 规范项目招投标行为
        5.2.3 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有机统一
        5.2.4 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和控制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健康城市理念下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济源市文昌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步行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
        1.1.2 人对于健康的追求与日俱增
        1.1.3 我国城市步行空间病象丛生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健康城市
        1.4.2 城市步行空间
    1.5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框架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基础研究与案例分析
    2.1 健康城市理念解读
        2.1.1 关键因素:城市环境
        2.1.2 核心思想:健康促进
        2.1.3 重要手段:空间设计
        2.1.4 理论机制:积极设计
    2.2 基础理论解析
        2.2.1 连接理论
        2.2.2 场所精神理论
        2.2.3 环境知觉理论
        2.2.4 空间行为理论
        2.2.5 需求层级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
        2.3.1 健康城市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3.2 城市步行空间设计国内外研究综述
        2.3.3 健康城市理念下的步行空间设计相关研究
    2.4 案例分析
        2.4.1 维也纳玛丽亚希尔费大街——人车共享的模式
        2.4.2 匈牙利索普朗城堡大道——步行化的回归
        2.4.3 北京雍和宫大街——生活氛围的重塑
    2.5 评议
        2.5.1 现有步行空间设计策略借鉴
        2.5.2 城市步行空间的健康导向性被忽略
        2.5.3 健康城市理念对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的拓展
第3章 城市步行空间现状问题与健康关联分析
    3.1 我国城市步行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3.1.1 城市步行空间的现状问题
        3.1.2 城市步行空间现状问题的易致病性
        3.1.3 城市步行空间现状问题的成因
    3.2 步行主体的空间需求分析
        3.2.1 主体的健康需求
        3.2.2 主体的健康行为
        3.2.3 行为的空间需求
    3.3 步行空间的构成要素分析
        3.3.1 一般步行空间的设计要素
        3.3.2 城市可步行性的影响因素
        3.3.3 城市步行空间构成要素与公众健康的关联
    3.4 健康城市步行空间的环境特征及构成要素
        3.4.1 安全畅通的步行环境特征和空间要素
        3.4.2 温馨舒适的步行环境特征和空间要素
        3.4.3 活力健康的步行环境特征和空间要素
    3.5 本章总结
第4章 健康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策略探索
    4.1 设计原则、实现路径和策略框架
        4.1.1 设计原则
        4.1.2 实现路径
        4.1.3 策略框架
    4.2 安全畅通的步行路网设计策略
        4.2.1 规划适宜的路网密度
        4.2.2 营造安全的出行环境
        4.2.3 配置齐全的防护设施
    4.3 温馨舒适的步行路径设计策略
        4.3.1 设计宜人的空间尺度
        4.3.2 塑造丰富的沿街界面
        4.3.3 营造疏朗的步行景观
    4.4 活力健康的步行节点设计策略
        4.4.1 提供多样的健康空间
        4.4.2 利用丰富的事件诱导
        4.4.3 .采取适当的健康指引
    4.5 本章总结
第5章 济源市文昌路步行空间设计实践
    5.1 济源市文昌路现状特征与问题分析
        5.1.1 生活性强,用地混合度高
        5.1.2 通勤为主,街道功能单一
        5.1.3 交通性强,人车矛盾突出
        5.1.4 满意度低,环境品质较差
        5.1.5 运动不足,康体场所缺乏
    5.2 济源市文昌路步行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5.2.1 安全畅通层面:步行空间碎片化
        5.2.2 温馨舒适层面:步行空间秩序差
        5.2.3 活力健康层面:活动类型单一化
    5.3 健康城市理念下文昌路步行空间设计策略
        5.3.1 完善交通设施,疏通步行脉络
        5.3.2 优化步行体验,重塑生活氛围
        5.3.3 打造交往空间,激发健康活动
    5.4 本章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价值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 邰爽秋生平及其教育活动履痕
    一、邰爽秋之教育背景:学融中西
    二、邰爽秋之教育思想:民生本位
        (一)民生本位教育的内涵
        (二)民生本位教育的目标
        (三)民生本位教育的使命
    三、邰爽秋之教育活动:实验创新
        (一)开封教育实验区教育实验
        (二)上海念二社民生教育实验
        (三)重庆巴县民生建设教育实验
第二章 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政局动荡、战事频仍
        (一)战祸连结
        (二)军费浩巨
        (三)兵差沉重
    二、经济萧条、民生凋敝
        (一)灾害频发:农村经济濒临破产
        (二)赋税繁苛:民族工商业举步维艰
        (三)腐败蔓延:官僚资本大行其道
    三、民智待启、经费短绌
        (一)民国时期教育经费状况概览
        (二)民国时期教育经费行政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第三章 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理论构成
    一、公众负担教养经费之哲学背景:正本清源、权利均享
        (一)对反对者的原因分析与批评
        (二)对支持者的观点解读与评价
    二、教育经费增高问题:开源节流、多策并举
        (一)增高国民富力
        (二)开辟教育富源
        (三)利用无益资财
        (四)改良教育税制
        (五)扩大教费单位
        (六)鼓励人民协助
        (七)防止行政流弊
        (八)减免无形消耗
    三、教费负担均平问题:革故鼎新、公平为善
        (一)公平教育税制之重要:必由之路
        (二)教育税制不公平状况:暮日穷途
        (三)改革教育税制之建议:另辟蹊径
    四、教育经费独立问题:励行有据、保障有法
        (一)教育经费独立之原因:他山之石
        (二)教育经费独立之要素:相辅相成
    五、统一教育经费行政问题:系统独立、事权集中
        (一)统一全国教育经费行政之实施理由
        (二)统一全国教育经费行政之基本原则
        (三)统一全国教育经费行政之组织条例
        (四)统一全国教育经费行政之价值判断
    六、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权利平等、资源共享
        (一)各地教育经费差异之悬殊
        (二)“以地方之款办地方之学”观念之偏颇
        (三)社会主义“天下为公”之教育理想
        (四)各国补助地方教育经费之参考
        (五)国民政府中央财政补助地方教育经费之立场
第四章 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对教育经费行政组织建设的推动
    二、对教育经费行政制度建设的促进
    三、对教育经费行政学术研究的发展
第五章 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分担制度
    二、有利于建立公平公开的教育经费分配制度
    三、有益于建立规范完善的教育筹资保障制度
结语
    一、教育经费思想的公平性
    二、教育经费理论的系统性
    三、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邰爽秋大事年表
附录B 邰爽秋主要着、编、译作目录
附录C 邰爽秋学术论文及报刊文章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1.3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特殊性
        1.4.2 主要研究形式
        1.4.3 初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1.4.4 深入研究阶段开展的研究工作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政策评估的研究
        1.5.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总体研究
        1.5.3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发展现状的研究
        1.5.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研究
        1.5.5 关于跨境电商模式的研究
        1.5.6 关于改进国内跨境电商发展效率的研究
        1.5.7 关于现有文献的不足之处
第2章 跨境电商政策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跨境电商定义
        2.1.2 跨境电商模式研究
        2.1.3 “货物与个人物品”——两类平行监管模式
        2.1.4 关于B2B与B2C的差异
        2.1.5 B2B和B2C模式三个维度比较
    2.2 跨境电商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2.2.1 跨境电商的积极作用
        2.2.2 对传统贸易的影响
    2.3 跨境电商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
        2.3.1 行业环境问题研究
        2.3.2 跨境电商物流问题研究
    2.4 跨境电商政策法规
        2.4.1 税收政策
        2.4.2 海关监管政策
        2.4.3 国家试点政策
        2.4.4 其他政策
        2.4.5 电子商务法
    2.5 相关理论
        2.5.1 普惠贸易理论
        2.5.2 平台理论
        2.5.3 法经济学理论
        2.5.4 长尾效应理论
        2.5.5 竞争优势理论
        2.5.6 营销理论
第3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初步分析
    3.1 《电子商务法》
        3.1.1 中国的电子商务法律环境演变
        3.1.2 《电子商务法》对跨境电商的积极影响
        3.1.3 中国跨境电商法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2 关于国家对跨境电商总体政策的研究
        3.2.1 国务院的总体要求
        3.2.2 国家级政策
    3.3 关于具体政策法规的研究
        3.3.1 进口税收政策
        3.3.2 出口税收政策
        3.3.3 监管政策
        3.3.4 外贸综合服务政策
        3.3.5 各级试点政策
        3.3.6 资金支持政策
        3.3.7 其他政策
    3.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存在缺失问题的研究
        3.4.1 关于统计问题的研究
        3.4.2 关于各地各部门协同和监管标准不统一问题的研究
        3.4.3 关于企业税收征管问题的研究
    3.5 关于国外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研究
        3.5.1 关于国际规则研究
        3.5.2 关于欧美监管体系的研究
        3.5.3 关于各国规则制度的研究
        3.5.4 关于国际环境影响
    3.6 本章结论
第4章 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和样本研究
    4.1 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机理
        4.1.1 跨境电商政策的传导机理
        4.1.2 影响机理的要素分析
    4.2 样本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4.2.1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意义
        4.2.2 开展政策样本研究的目标
        4.2.3 研究方法:范围选取和方法设计
    4.3 跨境电商政策影响的样本分析
        4.3.1 政策样本分析
        4.3.2 关于政策“内容-功能”研究
    4.4 本章结论
第5章 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关于问卷调查的动因和目的
        5.1.2 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
        5.1.3 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
        5.1.4 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
    5.2 问卷研究过程
        5.2.1 问卷的发放和搜集
        5.2.2 问卷的处理
    5.3 问卷研究分析和结果
        5.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5.3.2 被调查跨境电商企业的政策诉求
        5.3.3 企业创新模式的跨境电商政策选择
        5.3.4 跨境电商政策制定和调整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5.4 结论与建议
        5.4.1 结论
        5.4.2 建议
    5.5 研究的不足
第6章 跨境电商试点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实证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说明
        6.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6.1.2 面板数据的选取
    6.2 关于设立综合试验区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现有研究
    6.3 关于综合试验区发展现状研究
        6.3.1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情况
        6.3.2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B2B和B2C模式发展情况
        6.3.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发展情况研究
    6.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模型设计
        6.4.1 基本理论
        6.4.2 研究框架设计
        6.4.3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耦合模型
        6.4.4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模型
    6.5 试点城市跨境电商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实证分析
        6.5.1 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6.5.2 试点城市层面耦合协调结果分析
    6.6 结论与建议
        6.6.1 结论
        6.6.2 建议
    6.7 研究的不足
第7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
        7.1.2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
        7.1.3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
        7.1.4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与区域经济耦合互动的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关于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的建议
        7.2.2 关于地方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建议
        7.2.3 关于政府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7.3 不足与展望
        7.3.1 创新点
        7.3.2 不足
        7.3.3 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A 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部分重点跨境电商政策
附录B 支持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
附录C 跨境电商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内蒙古科技创新政策实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科技创新
        2.科技创新政策
        3.政策实施
    (二)理论基础
        1.创新理论
        2.政策执行理论
二、内蒙古科技创新政策实施现状
    (一)内蒙古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二)内蒙古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情况
        1.政策体系
        2.政策类型
    (三)内蒙古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情况
三、内蒙古科技创新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2.调查问卷反映出的问题
    (二)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政策宣传普及力度较弱
        2.“放管服”改革政策落实不到位
        3.激励政策兑现困难
        4.配套政策不实不细且时间滞后
    (二)原因分析
        1.政策本身的操作性不强
        2.政策制定的精准性不强
        3.科技创新资源不足难以支撑政策落地
        4.企业的主体地位缺失
        5.科技投入的规模小且效益不佳
        6.创新型人才队伍严重不足
四、先进省份科技创新政策制定实施的经验启示
    (一)经验总结
        1.明确抓手,以超常规的手段推动工作开展
        2.突出重点,确定创新的主攻方向和关键领域
        3.挖掘资源,全方位搭建创新平台与载体
        4.注重实效,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5.释放活力,不断突破政策与体制的束缚
    (二)对内蒙古的启示
        1.切实营造科技创新发展氛围
        2.充分挖掘科技创新资源要素
        3.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队伍
        4.切实发挥科技投入的效益
        5.做好科技创新领域“放管服”
五、推进内蒙古科技创新政策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本身的优化创新
        1.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
        2.加快建设优势特色的梯次人才队伍
        3.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支撑能力
        4.整合建设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科技研发机构
        5.搭建立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二)多举措推进科技创新政策有效实施
        1.完善政府科技决策咨询机制和部门间政策协同机制
        2.深入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
        3.进一步细化并规范政策落实流程
        4.建立健全政策落实监督机制
        5.加大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煤老板”形象变迁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报道的考察(1983-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缘起
    2. 研究意义
        2.1 学术价值
        2.2 现实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媒介形象的研究
        3.2 “煤老板”相关研究
    4. 研究方法
        4.1 内容分析法
        4.2 文献研究法
        4.3 话语分析法
    5. 创新之处
第1章 《人民日报》中“煤老板”相关报道的内容分析
    1.1 样本选择
    1.2 类目构建
    1.3 报道数量
    1.4 报道体裁
    1.5 报道倾向
    1.6 报道主题
        1.6.1 1983-2001 年:鼓励开办集体煤矿和个人煤矿
        1.6.2 2002-2011年:批判安全事故与煤炭整顿
        1.6.3 2012-2018年:推动”煤老板“转型
    1.7 报道对象
    本章小结
第2章 《人民日报》“煤老板”相关报道的新闻话语分析
    2.1 样本选择
    2.2 宏观结构
        2.2.1 宏观语义分析
        2.2.2 新闻图示分析
    2.3 微观结构分析
        2.3.1 句式
        2.3.2 词语
    2.4 话语修辞分析
        2.4.1 新闻引语——谁在说话
        2.4.2 隐喻修辞——如何说话
        2.4.3 直接叙述和目击报道
        2.4.4 数字的大量使用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民日报》中的“煤老板”形象分析
    3.1 改革开放初期(1983-2001):宣传色彩浓郁的典型模范
        3.1.1 政治形象:国家政策的拥护者和国家能源的提供者
        3.1.2 经济形象:煤炭工业的开拓者和掘金者
        3.1.3 社会形象:正负面交替的立体形象
    3.2 煤炭行业“黄金十年”(2002-2011):负面形象的集中爆发
        3.2.1 政治形象:钱权勾结得利者
        3.2.2 经济形象:煤炭工业整顿转型的“拦路虎”与“带路人”
        3.2.3 社会形象:社会公共财产安全的威胁者
    3.3 煤炭行业寒冬期与转型期(2012-2018):正面为主的多元化形象
        3.3.1 政治形象:国家政策扶持的受益者
        3.3.2 经济形象:转型产业的投资者与收获者
        3.3.3 社会形象:生活铺张者与违法犯罪者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民日报》中“煤老板”形象变迁的原因探寻
    4.1 形象主体——“煤老板”自身的变化
    4.2 认知主体——媒体版面改革与受众信息需求变化
        4.2.1 媒体版面改革
        4.2.2 受众信息需求变化
    4.3 环境因素——“煤老板”形象构建的外部机制
        4.3.1 政治力量和政党意志
        4.3.2 能源结构转型——煤炭资源的兴起与衰落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文化+”理念下河南省特色小镇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进展
        二、国内研究进展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阐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阐述
        一、特色小镇
        二、文化资源
    第二节 相关理论阐述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城镇化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典型特色小镇分析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国外特色小镇经验启示
        一、特色小镇是经济升级的必然要求
        二、特色小镇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三、特色小镇建设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社区功能
        四、特色小镇建设应结合当下市场热点
    第二节 国内特色小镇经验启示
        一、特色小镇应保护并传承深厚的文化资源
        二、特色小镇应实现产业多元化
        三、特色小镇应培育新而活的机制
        四、特色小镇应注重多功能社区融合发展
        五、特色小镇应与国际市场接轨
第四章 河南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及问题
    第一节 河南省特色小镇现状及问卷调查
        一、特色小镇调研背景
        二、特色小镇调研对象
        三、特色小镇问卷设计
    第二节 河南省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小镇整体发展水平低下
        二、特色小镇产业优势尚未体现
        三、特色小镇基础设施明显滞后
        四、特色小镇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
        五、特色小镇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
第五章 “文化+”理念下河南省特色小镇的培育研究
    第一节 “文化+”理念下特色小镇培育原则
        一、坚持完整性原则
        二、坚持生态可持续原则
        三、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第二节 优化河南省特色小镇管理机制
        一、完善特色小镇申报管理机制
        二、建立特色小镇评价考核机制
        三、提升特色小镇文化服务机制
        四、加强特色小镇的保障机制
    第三节 “文化+”理念下河南省特色小镇具体培育对策
        一、明确河南省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与定位
        二、加强河南省特色小镇“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河南省特色小镇基础服务网络
        四、提升河南省特色小镇知名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增加出版社活力的八项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传统吏道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现实启迪[J]. 王向清,雷定京.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经开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政府职能改革研究[D]. 朱雅.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J市Y区食品产业集群为例[D]. 张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20
  • [4]远山洁净厂房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D]. 赵中超.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5]健康城市理念下城市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济源市文昌路为例[D]. 李野.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6]邰爽秋教育经费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李向阳. 河南大学, 2020(02)
  • [7]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国内视角[D]. 周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8]内蒙古科技创新政策实施问题研究[D]. 李建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3)
  • [9]“煤老板”形象变迁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报道的考察(1983-2018)[D]. 张晴. 广西大学, 2019(01)
  • [10]“文化+”理念下河南省特色小镇的培育研究[D]. 王梦诗. 河南理工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增强出版社活力的八项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