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血病病人的家庭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清,白志仙[1](2021)在《创新交互式平台对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焦虑和抑郁程度及再入院风险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创新交互式平台对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再入院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84例白血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102例,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进行常规出院提醒,定期电话随访,且定期到医院复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创新交互式平台开展延伸护理。两组患者均记录出院后日常活动依从性、复查时焦虑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儿童患者家属HHI评分和ZBI评分,再入院次数,并将记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每日握拳、肢体运动、泡脚、服药等日常活动依从率分别为87.96%、95.10%、89.21%、92.16%,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8 w、出院后16 w,研究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16 w,研究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6 w,研究组儿童患者家属HHI评分为(32.75±4.8)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ZBI评分为(23.48±4.61)分,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患者3个月再入院、6个月再入院、9个月再入院、12个月再入院概率分别为1.96%、3.92%、2.94%、6.86%,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交互式平台用于白血病患者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家属照顾负担,并降低再入院风险,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尤奥林[2](2021)在《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可靠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为我国慢病居家康复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抽取山东省济南市3所社区和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家庭医生、康复师、医生及护士作为访谈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依据“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将收集到的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整合文献回顾和质性访谈的结果,初步拟订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之后应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Delphi)对2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形成最终版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1.通过质性访谈提炼出2个主题: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现状、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2.两轮Delphi专家函询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提出意见的比率分别为53.85%和30.77%,表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0、0.883,表明专家权威性较高。两轮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188、0.117,P<0.05,两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最终确定包含3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1 1 1个三级指标的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一、二级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权重:结构质量(0.2500)、过程质量(0.5000)、结果质量(0.2500);二级指标权重:人员配置(0.3592)、组织框架(0.2715)、环境(0.0599)、物资设备(0.1185)、政策制度(0.1908)、健康评估(0.1880)、康复计划(0.1520)、家庭护理操作(0.0986)、康复指导(0.1282)、随访(0.0545)、家庭参与(0.0795)、健康教育(0.1123)、常见慢病管理(0.0628)、医疗信息管理(0.0795)、转诊(0.0446)、康复效果评价(0.3231)、安全评价(0.2453)、医疗资源利用(0.1085)、满意度评价(0.1615)、社会和经济效益评价(0.1615)。应用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确定三级指标权重,应用乘积法确定二、三级指标组合权重。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法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了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0项和三级指标111项。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重要性赋值平均分配法确定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值。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指标内容系统全面、研究结果合理可靠,可为慢病患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的提升。
王莎莎[3](2021)在《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究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78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42.4±4.2)岁;男性患者为41例,女性为37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9,采取常规干预模式+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和对照组(n=39,仅采取常规干预模式)。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患者治疗依从性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癌因性疲乏量表(中文版)》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癌因性疲乏、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研究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依从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本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批准(批准文号:WDL201700112),所有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t=0.299,P=0.766),SDS评分(t=0.042,P=0.967),治疗依从率(χ2=0.051,P=0.821),PSQI评分(t=0.083,P=0.934),癌因性疲乏评分(t=0.260,P=0.796),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t=0.089、P=0.930,t=0.051、P=0.959,t=0.057、P=0.954,t=0.101、P=0.920)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1.4±4.2)和(40.6±4.1)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49.7±5.0)和(48.3±4.8)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45、P<0.001,t=7.565、P<0.001)。③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2.1%(32/39),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9.0%(23/3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4,P=0.025)。④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PSQI及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8.4±1.3)和(22.8±6.2)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0.3±1.4)和(41.7±7.4)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64、P<0.001,t=12.210、P<0.001)。⑤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维度评分分别为(14.9±3.3)、(14.7±3.0)、(16.4±3.7)和(16.5±4.1)分,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2.7±3.1)、(12.2±2.8)、(14.3±3.4)和(14.3±3.9)分,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2、P=0.004,t=3.880、P<0.001,t=2.681、P=0.009,t=2.432、P=0.017)。⑥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18/39),显着低于对照组69.2%(27/3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5,P=0.039)。结论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在白血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对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等具有较好效果。
黄媛媛[4](2020)在《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居家护理现状的基础上,成立居家护理小组,制定居家护理干预方案,探讨居家护理方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居家护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时间连续性设计,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威海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干预时间3个月,干预方式包括电话随访、家庭访视(与奥马哈系统相结合)、健康教育讲座。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4.0,并在干预前、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收集资料。通过Excel建立数据库和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得分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减标准差描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及各维度得分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为(91.51±5.97),呈正态分布,处于中等水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自我概念(2.24±0.25)分、自我护理责任感(2.14±0.30)分、自我护理技能(2.13±0.18)分、健康知识水平(2.05±0.21)分。(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得分为(60.30±4.60)分,呈正态分布,各维度的条目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功能状况(2.38±0.43)分、生理状况(2.22±0.26)分、社会/家庭状况(2.17±0.30)分、情感状况(2.15±0.24)分。(3)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地、居住状况、职业、家庭平均月收入、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干预前(91.51±5.97)分,干预 1 个月(114.06±3.56)分,干预 3 个月(130.40±2.52)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提升到高等水平(P<0.0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得分干预前(60.30±4.60)分,干预1个月(73.87±3.12)分,干预3个月(81.19±4.69)分,显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居家护理干预逐渐提高到较高的水平(P<0.01)。结论:(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我护理水平。(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较差,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居家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张培钰[5](2020)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耳鼻喉科门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方案,观察其对急性中耳炎患儿疗效、情绪行为发展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19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诊疗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患儿78例,对其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实施门诊常规护理,即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患儿养护人提出关于疾病治疗及护理的问题,认真解答。观察组39例实施以家庭为中心(FCC)的急性中耳炎护理方案,干预方案分为知识宣教、技能培训、行为干预三个部分。结果1.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史、病变部位、治疗用药、初诊评分;两组养护人的性别、年龄、与患儿关系、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收入、职业、婚姻、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观察组养护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三个维度和健康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健康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养护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和健康行为总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养护人鼻腔滴药法、耳部滴药法、床上洗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养护人3项技能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自身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患儿干预3天、干预1周、干预2周鼓膜充血、耳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3天、干预1周、干预2周鼓膜充血、耳痛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鼓膜充血、耳痛评分治疗期间均呈逐渐下降趋势,鼓膜充血评分在第一时相、第二时相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耳痛评分在第一时相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3天、干预1周、干预2周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情绪症状和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得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量表总分低于干预前,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自身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养护人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的知识知晓率,但对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健康行为的短期效果不明显,整体提高了养护人的健康知识素养。2.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养护人的专业护理操作能力。3.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急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疗效。4.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缩短了急性中耳炎患儿的治疗时间。5.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短期效果明显,患儿的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明显改善。6.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急性中耳炎患儿的生活质量。
王海婧[6](2019)在《家庭护理用于48例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家庭护理模式应用于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康复期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6例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实施对比研究,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与术后感染情况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等实验数据。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与比较,可得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以及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感染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模式应用于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康复期临床护理中可以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刘新颖[7](2019)在《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与照顾能力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调查了解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照顾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探讨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和照顾能力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南省某三甲医院血液内科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164名经外周静脉置管的白血病患儿的主要照顾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PICC知信行调查问卷、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并双人双份录入、检查数据,数据确认无误后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ANOVA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以进入的方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1)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的PICC知信行问卷:总得分为73.15±6.28分;知识维度得分为28.29±3.36分;态度维度得分为15.38±1.42分;行为得分为29.48±3.55分。多元线性分析结果显示:白血病患儿照顾者文化程度、从事职业以及患儿置管时间和曾置管经历是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44.30%。(2)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总得分为27.23±1.71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适应照顾角色得分为5.10±0.66分;应变需要及提供协助维度得分为5.23±0.67分;处理个人情绪维度得分为5.82±0.84分;评估家人及社区资源维度得分为5.44±0.70分;调整生活以满足照顾需要维度得分为5.61±0.78分。多元线性分析结果显示:白血病患儿照顾者文化程度、月收入、身体状况、以及患儿置管时间是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5.5%。(3)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总得分与PICC知信行调查问卷总得分、知识及行为维度得分呈显着负相关关系(r=-0.279,P﹤0.001)。结论:(1)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的PICC知信行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照顾者文化程度、职业、患儿置管时间和曾置管经历是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的PICC知信行水平的影响因素。(2)照顾者文文化程度、月收入、身体状况、以及患儿置管时间是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3)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的PICC知信行水平和照顾能力呈正相关,提高照顾者的PICC的知信行水平可以提升照顾者的照顾能力。
陈映虹[8](2019)在《儿童癌症照顾者的异地照顾经验研究 ——基于上海某医院的质性探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儿童癌症病发率不断上升,中国儿童癌症相关议题开始受到重视。随着儿童癌症存活率的逐年提升,儿童癌症家庭护理开始引起重视,严苛的护理要求对儿童癌症照顾者产生了巨大压力。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均等分布,引发了儿童癌症的异地照顾问题,给异地照顾儿童癌症患儿的照顾者带来诸多挑战。我国大陆地区儿童癌症相关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较狭隘、研究内容单一,主要是以医学领域为主,研究对象多为白血病患儿,有关儿童癌症病患照顾经验研究文献较少,而异地照顾经历的研究更稀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来沪就医的异地儿童癌症患儿照顾者进行深入访谈,以其对其异地照顾经历进行还原描绘,报告一项专注于儿童癌症家庭照顾者异地照顾患儿的照顾经验及生活经验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现象学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诠释。通过对17名非沪籍儿童癌症患儿照顾者进行深入访谈,探讨其在长期异地照顾患儿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面临的困境以及应对方式等照顾经验。研究发现,异地照顾儿童癌症患儿的照顾者比本地患儿照顾者面临更多困难和风险。在儿童癌症病情确诊初期,儿童癌症患儿异地照顾者在经历激烈心理冲击的同时,需依靠自身资源,为患儿寻找专业医疗机构、争取就医机会。在患儿接受治疗期间,为更好在异地照顾病患儿,照顾者需在就医城市重新安家,并克服好失业、重新就业、异地生活的不适等经济压力、生活压力。患儿照顾者在漫长的治疗期间遭受巨大考验,也在此期间获得创伤后成长。患儿进入生命末期时是异地患儿照顾者遭遇的最严重危机,需为患儿的生命做最后的医疗决定,并考虑后事处理事宜。由于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区域差异性分布,异地患儿照顾者可以寻求的正式支持系统存在地域差异,面对困境时更多需依靠自身非正式系统给予其支持。针对上述研究发现,本研究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出发,提出多主体介入异地照顾儿童癌症患者的照顾历程,通过多主体合作,医务工作加强人文关怀、社会工作开展专业介入、社会大众提高共同关注,加强对异地接受诊疗的儿童癌症家庭的关注与重视,并予以支持,通过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实务工作的发展,切实为儿童癌症家庭创造更好的就医服务。
彭思意,魏涛,李旭英[9](2018)在《白血病患者PICC家庭护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静脉治疗后,其使用量便以指数方式快速增长[1]。PICC属于中心血管通路装置,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输液治疗,并且留置时间长,国内有研究显示PICC留置时间可长达1年,特别适用于长期化疗的肿瘤患者,在白血病患者中应用不仅能保证化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的正常进行,且大大降低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率[2-3]。然而,一系列导管相关并发症会随着
谢莉莉[10](2018)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现状,为制定提升照顾能力的干预对策提供依据。2.了解HSCT照顾存在的照顾困难,构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3.初步评价HSCT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横断面调查。纳入20名HSCT照顾者进行预实验,检验恶性血液病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在本研究中的可操作性,并对问卷信度进行检验。然后进行正式调查,招募116名HSCT照顾者,分析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现状,了解其分布情况并明确二者的相关性。2.构建照顾技能训课程。基于前期研究结果,通过回顾文献,梳理国内外HSCT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内容,结合对医护人员、HSCT患者、照顾者的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形成HSCT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初始内容。继而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进一步修改课程内容。3.培训课程的初步应用与评价。进行预实验,验证课程的可行性,完善课程内容。然后进行初步应用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于HSCT患者出净化仓前,纳入33名HSCT照顾者(实际干预30名),进行1次2小时培训课程的干预,并进行为期2周,每周一次的微信随访,了解照顾者照顾情况,帮助其解答照顾方面的疑问,强调照顾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干预前后收集照顾能力量表、生活质量量表,比较干预对象自身前后实施效果的差异,干预后以照顾知识试卷反馈照顾者所掌握的程度。研究结果1.横断面调查主要结果显示:照顾能力量表总分为115分,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得分(62.00±15.64)分。HSCT照顾者生活质量得分中,总的生活质量得分为(2.83±0.99)分,总的健康状况得分为(3.25±0.91)分,生活质量四个领域的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01)。照顾能力总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不同照顾者特征方面的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日均照顾时间、健康情况以及所照料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对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有影响(P<0.05)。2.构建照顾技能培训课程结果显示:回顾文献,总结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主要形式与内容。半结构访谈,移植后患者注重自我防护,依赖照顾者照护;照顾者担心患者预后,渴求移植后家庭照顾指导;医护专家强调照顾者的重要性,着重知识与基础技能培训。经两轮专家咨询后形成最终模块,包括康复知识和基础照护技能两大模块。3.培训课程应用主要结果显示:干预后,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有下降,照顾能力总体及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都有提高,但是仅心理领域得分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生活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照顾知识平均得分为(85.52±11.98)分,对照顾知识掌握良好。研究结论1.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水平低下,HSCT照顾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一般人群,照顾能力越强,生活质量越高,不同特征照顾者照顾能力也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更加注重提升照顾者的照顾能力,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帮助其改善生活质量。2.本研究根据HSCT照顾困难,经过专家咨询,构建的HSCT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和系统性。3.HSCT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能够被照顾者接受,具有可行性,能够提高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但在生活质量方面除心理领域有所改善之外,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环境领域均无明显改善。
二、白血病病人的家庭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血病病人的家庭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2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概述 |
2.2.1 国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 |
2.2.2 国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状 |
2.3 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现状 |
2.4 理论框架 |
第三章 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的质性研究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资料收集 |
3.4 资料分析与处理 |
3.5 伦理原则 |
3.6 研究结果 |
3.7 讨论 |
3.8 初始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四章 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研究方法 |
4.1.1 专家遴选 |
4.1.2 研究工具 |
4.2 专家函询过程 |
4.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4 伦理原则 |
4.5 质量控制 |
4.6 研究结果 |
第五章 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5.1 确定一、二级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 |
5.1.1 构建层次结构 |
5.1.2 构造判断矩阵 |
5.1.3 计算一、二级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 |
5.1.4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5.2 确定三级指标权重及组合权重 |
5.3 二、三级指标按组合权重排序 |
第六章 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第八章 创新性、局限性与展望 |
8.1 创新性 |
8.2 局限性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主要概念 |
1.5 理论依据 |
1.6 文献回顾 |
1.7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
2.3 研究工具 |
2.4 干预方案 |
2.5 资料收集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分析 |
2.8 伦理原则 |
2.9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3.2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
3.3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
3.4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干预前后得分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现状 |
4.2 居家护理对研究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综述:白血病患者的居家护理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5)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干预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路线 |
7 医学伦理学 |
结果 |
1 两组家庭一般资料比较 |
2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幼儿园家长问卷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
3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护理操作技能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
4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比较 |
5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治疗时间比较 |
6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长处与困难量表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
7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 |
讨论 |
1 两组家庭一般资料分析 |
2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幼儿园家长问卷结果分析 |
3 干预前后两组养护人专业护理技能操作评分结果分析 |
4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鼓膜充血、耳痛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
5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治疗时间比较分析 |
6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长处与困难量表结果分析 |
7 干预前后两组急性中耳炎患儿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结果分析 |
结论 |
研究的局限及创新之处 |
1 局限性 |
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家庭护理用于48例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估与比较 |
2.2 2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统计比较 |
3 讨论 |
(7)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与照顾能力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r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PICC知信行研究现状 |
1.2.2 照顾者照顾能力研究现状 |
1.2.3 PICC知信行与照顾者照顾能力相关性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操作性定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剔除标准 |
2.2.4 样本量计算 |
2.3 研究方法 |
2.3.1 抽样方法 |
2.3.2 研究工具 |
2.3.3 研究资料的收集 |
2.3.4 数据分析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原则 |
2.6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特征 |
3.2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问卷得分情况 |
3.3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4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5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评分情况 |
3.6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7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8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与照顾能力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现状 |
4.2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的影响因素 |
4.3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现状 |
4.4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 |
4.5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与照顾能力的相关性 |
4.6 本研究创新之处 |
4.7 本研究不足之处 |
4.8 对策及建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
附录3 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问卷 |
附录4 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FCTI)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8)儿童癌症照顾者的异地照顾经验研究 ——基于上海某医院的质性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 全球儿童癌症现新趋势与中国儿童癌症获得社会关注 |
二 我国医疗资源不均等引发儿童癌症病患异地就医困境 |
三 儿童罹患癌症影响患儿家庭方方面面 |
四 我国儿童癌症关注度较低致儿童癌症病患照顾经验研究稀少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名词解释 |
一 儿童癌症病患 |
二 主要照顾者 |
三 异地照顾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一节 儿童癌症照顾者的照顾需求研究 |
第二节 儿童癌症照顾者的照顾经验研究 |
一 儿童癌症家庭的生活经验 |
二 不同性别的儿童癌症照顾者之照顾经验 |
第三节 儿童癌症家庭照顾经验模型研究 |
一 压力历程(stress process) |
二 背景与脉络因素(context-factors) |
三 癌症病程阶段(cancer trajectory):即癌症轨迹 |
第四节 研究焦点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选取 |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三节 研究工具 |
第四节 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 |
一 资料收集的方法 |
二 研究分析步骤 |
第四章 研究发现与讨论 |
第一节 癌症初诊期 |
一 晴天霹雳之生活崩塌 |
第二节 接受治疗期 |
一 顾全大局之生活维持 |
二 异地他乡之生活重建 |
三 漫长煎熬的治疗生活 |
第三节 治疗结束的规律复诊期 |
一 砥砺前行之未来展望 |
第四节 生命末期 |
一 难以接受的最坏消息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 异地照顾癌症患儿照顾者的照顾历程 |
二 主要照顾者异地照顾儿童癌症患儿的感受 |
三 主要照顾者异地照顾儿童癌症患儿面临的困境 |
四 主要照顾者异地照顾儿童癌症患儿的应对方式 |
第二节 研究建议——多主体介入 |
一 医务工作的人文关怀 |
二 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 |
三 社会大众的共同关注 |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期待 |
一 研究伦理的把握 |
二 研究场域的限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个案基本资料表 |
附录B 访谈提纲 |
致谢 |
(9)白血病患者PICC家庭护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家庭护理的概念 |
2 国内外PICC家庭护理现况 |
3 白血病患者实施PICC家庭护理的利弊 |
3.1 益处 |
3.2 弊处 |
4 白血病患者实施PICC家庭护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
5 白血病患者PICC家庭护理的影响因素 |
5.1 人口学资料 |
5.2 健康教育 |
5.3 心理因素 |
5.4 其他因素 |
6 展望 |
(10)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动因与背景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照顾能力(caregivingablility) |
二、照顾技能(caregivingskills) |
三、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一、自我护理理论 |
二、行为主义理论 |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二、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
三、资料收集 |
四、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二节 结果 |
一、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二、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得分情况 |
三、HSCT照顾者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
四、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
五、不同特征的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得分情况 |
第三节 讨论 |
一、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普遍低下 |
二、HSCT照顾者照顾任务较为棘手 |
三、HSCT照顾者的生活质量较差 |
四、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与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 |
五、不同特征的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得分情况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HSCT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的构建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检索 |
二、质性研究 |
三、德尔菲专家咨询 |
四、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节 结果 |
一、回顾文献,总结照顾者照顾培训主要形式与内容 |
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三、专家咨询结果阐述 |
四、HSCT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内容 |
第三节 讨论 |
一、根据照顾困难,构建HSCT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 |
二、HSCT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的科学性与可靠性 |
三、HSCT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HSCT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的初步应用与评价 |
第一节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干预方法 |
三、资料收集 |
四、数据处理 |
五、观察指标 |
六、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节 结果 |
一、HSCT照顾者一般资料 |
二、HSCT照顾者照顾能力干预前后情况 |
三、HSCT照顾者生活质量干预前后情况 |
四、HSCT照顾者照顾知识掌握情况 |
第三节 讨论 |
一、HSCT照顾技能培训课程干预可提高照顾者照顾能力 |
二、HSCT照顾技能培训课程干预对照顾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三、照顾知识反馈促进照顾技能培训课程干预的有力实施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和意义 |
第二节 创新点 |
第三节 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附录 |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HSCT照顾者基本信息调查表 |
附录4 HSCT患者基本信息调查表 |
附录5 恶性血液病照顾者照顾能力量表 |
附录6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 |
附录7 照顾知识试卷 |
附录8 访谈记录表 |
附录9 第1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10 第2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11 HSCT患者照顾者照顾技能指导手册(部分)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致谢 |
四、白血病病人的家庭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创新交互式平台对白血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焦虑和抑郁程度及再入院风险的影响[J]. 马文清,白志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5)
- [2]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慢病居家康复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尤奥林. 山东大学, 2021(12)
- [3]以家庭为中心干预模式对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影响的临床观察[J]. 王莎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21(02)
- [4]居家护理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D]. 黄媛媛. 延边大学, 2020(05)
- [5]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急性中耳炎患儿情绪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 张培钰.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6]家庭护理用于48例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康复期的效果观察[J]. 王海婧. 当代临床医刊, 2019(03)
- [7]白血病患儿照顾者PICC知信行与照顾能力相关性研究[D]. 刘新颖.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儿童癌症照顾者的异地照顾经验研究 ——基于上海某医院的质性探究[D]. 陈映虹.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9]白血病患者PICC家庭护理研究进展[J]. 彭思意,魏涛,李旭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18(19)
- [10]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照顾者照顾技能培训课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 谢莉莉. 苏州大学, 2018(06)